《放翁诗话》张春媚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放翁诗话》

【作 者】张春媚编著
【丛书名】诗话雅书
【页 数】 166
【出版社】 武汉:崇文书局 , 2018.02
【ISBN号】978-7-5403-4825-0
【价 格】29.80
【分 类】诗话-中国-南宋
【参考文献】 张春媚编著. 放翁诗话. 武汉:崇文书局, 2018.02.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放翁诗话》内容提要:

《放翁诗话》选自于笔记小说及文集序跋。陆游论诗纵横深广,独具慧眼,上薄风骚,中承陶谢,远追李、杜、岑、白,近效宛陵、苏、黄、茶山,提出“工夫在诗外”、“诗家三昧”等诗论。 宋人诗话著作,大多出自诗人或学者手笔,今仿《东坡诗话》其例而编《放翁诗话》,其诗论见之一斑。本书分原文、注释、译文及品读四部分,希望能让读者感悟不一般的诗意世界。

《放翁诗话》内容试读

上编诗话

上编诗话3

工夫在诗外

示子通

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①。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②。怪奇亦间出,如石漱湍濑⑧。数仞李杜墙,常恨欠领会④。元白才倚门,温李真自郐⑤。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昧⑦。诗为六艺一,岂用资狡狯®?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⑨。

(《剑南诗稿》)

注释

①藻绘:文辞,文采。这一句说的是陆游早年从江西诗派学诗,主要关注诗歌的语言形式、艺术技巧等内在功夫。

②宏大:巨大、宏伟,广大的范围。“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这一句说的是陆游入蜀的一段经历,“四十从戎驻南郑,酣宴军中夜连日。”(《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在蜀几年,他亲历抗金前线,用诗笔描绘自己的所见所感,这段浪漫的生活为他赢得了“放翁”的称号,诗集取名“剑南”也是源于此。

③湍濑:水浅流急处。《淮南子·原道训):“(舜)钓于河滨,朞年而渔者争处湍瀨,以曲隈深潭相予。”《文选·曹植(洛神赋〉》:“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李善注引应

4放翁诗话

劭日:“瀨,水流沙上也。”亦谓水浅流急貌。“怪奇亦间出,如石漱满濑。”这一句是陆游对自己诗风的形象描绘。

④李杜:李白与杜甫的合称。“数仞李杜墙”中的“李杜"是沿袭传统的并称,然而陆游对李杜二人并非不分轩轾。陆游曾有着“小李白”的雅号,其好酒作诗的“颓放”本色也与李白有相似之处,他们二人更多的是性格上的趋近,但对李白的人品识度等许多方面,陆游仍有微词。而杜甫的精神品格在陆游的心中是至高无上的。“常恨欠领会”既是说自己很难达到李杜的成就,也是批评时人中少有能领会他们诗歌精髓者。

⑤元白温李:元白,唐代诗人元稹和白居易的合称。倚门,指依傍或因袭他人。温李,唐代诗人温庭筠和李商隐的合称。自郐,又作自郐以下,表示自此以下的不值得评论。

⑥笔扛鼎:出自韩愈〈病中赠张十八):“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比喻诗歌艺术技巧上的精湛高超,挫笼万类、包罗巨细、因难见巧、变幻多姿。

⑦三昧:佛教语,梵文音译,又译“三摩地”,意译为“正定”,谓屏除杂念,心不散乱,专注一境。此处指作诗的奥妙、决窍。“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昧”,陆游认为自己中年创作的那些渐趋宏大、怪奇间出的诗歌,存有明显的雕琢痕迹,依然没有领会李杜诗之真义,依然没有到达“诗家三昧”的真境。

⑧六艺、狡绘:六艺,古代教育学生的六种科目。《周礼·地官·大司徒》:“三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

六艺者七十有二人。”狡绘,指戏言,玩笑。六艺后来指儒家经典《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陆游把后世诗人创作的诗歌直接与《诗经)》联系起来,认为作诗非游戏,不可随意为之。

⑨工夫:指花费时间和精力后所获得的某方面的造诣本领。唐韩屋《商山道中〉诗:“却忆往年看粉本,始知名画有工夫。”陆游(夜吟》之二:“六十余年妄学诗,工夫深处独心知。”

上编诗话|5

陆游认为,要写出好的作品,正确的方法是走向生活,而不是雕章琢句。这是陆游在总结一生的学诗经验后水到渠成的结论,也是他向儿子提出的期望。正所谓:“法不孤生自古同,痴人乃欲镂虚空。君诗妙处吾能识,正在山程水驿中。”((题庐陵萧彦毓秀才诗卷后二首》)】

译文

我年轻初学写诗的时候,只知道追求诗句工整,修辞华美,总在字句上下功夫。到中年写诗时,始有所悟,才逐渐窥察到宏大深邃的诗意境界,也就能写出一些好诗来,有如被湍流冲洗的顽石,显得奇特不俗。唐朝李白、杜甫的诗,是不可逾越的高峰,有如数仞高墙挡在眼前,我恨自己领会不深,渴望而不可及。元稹和白居易的诗,也只能说到达了高墙的门边,至于温庭筠、李商隐的诗,就不值得一提了,即使是他们的扛鼎之作,也未必能真正领会诗中三昧。诗是

六艺之一,哪能仅仅当作笔墨游戏呢?所以,你果真要学习写诗,不仅要学习字词句式,还要有更深的学问,作诗的工夫,在于诗外的历练。

品读

嘉定元年(1208)的一个秋日,陆游的幼子子遹向他请教作诗的法门,耄耋之年的老诗人回忆自己往昔的作诗生涯,不无感触地说道:“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仕途的起起伏伏,人生的风风雨雨,饱经沧桑之后,陆游总结出了“工夫在诗外”的著名的诗学论断。何谓诗外工夫?钱钟书先生解释为:“要做好诗,该跟外面的世界接触,不用说,

6」放翁诗话

该走出书本的字里行间,跳出蠹鱼蛀孔那种陷人坑…诗人绝不可以关起门来空想,只有从游历和阅历里,在生活的体验里,跟现实一‘境’碰面,才会获得新鲜的诗思一‘法’。”(《宋诗选注》)

陆游认为自己早期作诗,只知道在辞藻、技巧、形式上下功夫,到中年后才领悟到这种做法之浅薄乏趣,逐渐习得为诗门径,他认为诗歌更应该注重内容、意境,反映人的要求和喜怒哀乐。同时陆游强调诗歌乃六艺之一,作诗态度应该谨慎严肃,不应该游戏为之。最后告诫后辈“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反观《剑南诗稿》所存陆游早期作品,不见有藻绘之迹,主要是因为陆游在严州刻集之时,已经严加删汰的缘故。《渭南文集》卷二十七《跋诗稿》有云:“此予丙戌以前诗二十之一也。及在严州再编,又去十之九。然此残稿,终亦惜之,乃以付子聿,绍熙改元立夏日书。”丙戌为乾道二年,今诗稿中所存乾道二年以前的诗,仅九十四首,由此可见,先前的藻绘之篇,都已经删汰。

“工夫在诗外”论始于陆游此诗,自此以后,这

一说法成为一个习常的文学命题,所谓诗外工夫,即强调诗歌创作要有诗人深刻的生活体验与广泛的社会涉猎。陆游认为诗家所作的好坏高下,是其经历、阅历、见解、识悟所决定的。他强调诗人对于客观世界的认知实践、身体力行。从格物致知的探索,从血肉交融的感应,从砥砺磨淬的历练,获得诗外的真功夫。诗人创作应将生活中的游历与体验,包括情、景、事相融汇,使得诗家之情与现实之境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