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里的那些事儿》毛群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史记》里的那些事儿》

【作 者】毛群主编
【页 数】 250
【出版社】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 2022.01
【ISBN号】978-7-5702-2426-5
【价 格】50.00
【分 类】《史记》-青少年读物
【参考文献】 毛群主编. 《史记》里的那些事儿.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2022.01.

图书目录:

《《史记》里的那些事儿》内容提要:

《《史记》里的那些事儿》内容试读

血湘著《史记》精神感千秋

《史记》的传承廣使

《史记》里的那生事儿

【单元提示】

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以恢宏的历史视野,学兼天人,会通古今,并以高度自觉的精神,忍辱负重,肩负修史使命,“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远大的抱负、丰富的学识、特殊的遭遇,使得司马迁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有着异乎寻常的深刻体会和准确的把握。他的爱,他的憎,他的希望,他的悲哀,都凝聚成热血一般的激情,喷涌在《史记》的字里行间。

本单元选取了两篇文章。《太史公自序》是司马迁为《史记》作的引序,也是司马迁为自己及其史官家世所作的传记;《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回复友人任安的一封信,文中“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生死观,“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的事业观以及“发愤著书”的文学创作观,都极富创见,是沾溉惠济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将两篇合读,有助于我们了解司马迁创作《史记》以继《春秋》的壮举和用心,领会其中包含的人文精神,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文化自信。

学习本单元,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整体把握经典选篇的思想内涵,要通过专题研讨,加深对“抱负与使命”的认识,体会司马迁对社会的思考与人生的感悟,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文化品位。

血泪著《史记》精神感千秋【《史记》的传承赓续

太史公自序

司马迁像

昔在颛顼2,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唐虞之际,绍例重黎之后,使复典[阿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其在周,程伯休甫⑧)其后也。当周宣王时,失其守而为司马氏9。司马氏世典周史。惠襄之间,司马氏去周适晋。

[1]节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

[2]颛顼(zhuān×ū):古代传说中的帝王。[3]南正:传说中官名。重:人名。[4]北正:传说中官名。黎:人名。[5]绍:继承。

[6]典:掌管。

[]序:理。这里是主管的意思。

[8]程伯休甫:程国国君休甫。程,国名。伯,爵位,周时程为伯爵诸侯国。休甫,人名。曾随周宣王征讨淮夷、徐方。

[9]失其守而为司马氏:守,职守。司马,周代六卿之一,负责军旅事务。程伯休甫原任天官,被周宣王改任大司马,是“失其守”。后代以程伯休甫的大司马官号为氏而姓司马。

3

《史记》里的那华事儿

晋中军随会奔秦,而司马氏入少梁。

自司马氏去周适晋,分散,或在卫,或在赵,

据卷七十《张仪列传》载,在伐蜀伐韩先后问题

或在秦。其在卫者,相中山。在赵者,以传剑论

上,司马错主张伐蜀,张仪主张伐韩,秦惠王采纳了司

显山,蒯聩②其后也。在秦者名错,与张仪争论,

马错的意见。

于是惠王使错将伐蜀,遂拔,因而守之。错孙靳,事武安君白起。而少梁更名曰夏阳。新与武安君

事在秦昭王四十七年(前260)。秦赵战于长平,

坑)赵长平军,还而与之俱赐死杜邮,葬于华池。

赵将赵括指挥失当,使赵军

四十余万被俘活埋。详见卷

靳孙昌,昌为秦主铁官,当始皇之时。蒯聩玄孙

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

印为武信君将而徇4朝歌。诸侯之相王[),王印于殷[6。汉之伐楚,印归汉,以其地为河内郡。昌生无泽,无泽为汉市长门。无泽生喜,喜为五大夫⑧),卒,皆葬高门。喜生谈,谈为太史公。太史公学天官9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10于黄子。太史公仕于建元山、元封2]之间,愍[13]学者之不达其意[14而师悖[1),乃论六家16之要指1刀曰:

[]以传剑论显:以传授剑术理论而显扬名声。剑论,剑术之论。显,显扬,显贵。[2]蒯聩(kuǎikuì):公名蒯聩,灵公太子。[3]坑:活埋。

[4]徇(xùn):夺取,攻占。

[5)]相王:一并封王。相,共相,一起。[6王印于殷:使印在殷地称王。[7)]市长:管理市场的官吏。

[8]五大夫:爵位名,为秦汉二十等爵位中的第九等。[9]天官:指天文,天文学。[10]道论:道家的理论。

[11]建元:汉武帝第一个年号(前140一前135)。[12]元封:汉武帝第六个年号(前110一前105)。[13]愍(mǐn):忧虑。[14]其意:各家学说的要义。

[15]师悖(bèi):以悖为师,即各习师书,惑于所见,学得一些谬误。悖,惑,谬误。[16六家:指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个学派。[17]要指:同“要旨”。指主要的思想。

血泪著《史记》精神感干秋【《史记》的传承赓续

《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2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4。尝窃观阴阳之术,大祥而众忌讳阿,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儒者博而

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

〔日)泷川资言《史记

不可改矣。名家使人俭]而善失真:然其正名实,

会注考证》按:“俭检通用,下文所谓苛察是也。”

不可不察也。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山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

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儒者则不然。以为人主天下之仪表也,主倡而臣和,主先而臣随。如此则主劳而臣逸。至于大道之要,去健美2,绌聪明3),释此而任术。夫神大用则

[]引语见《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涂,同“途”。[2]务:致力,从事。[3]直:仅,只是。

[4]省:犹“察”,明白,显明。

[5]大祥:以祥为大。即重视吉凶的预兆。[6]众忌讳:讲究的忌讳多。[7]四时之大顺:指四时运行的顺序。[8⑧]俭:检,约束,检点。[9]赡:充足。[10]因:依照,根据。[11]撮:提取,摘录。

[12]去健羡:意为舍弃刚强与贪欲。《集解》:“‘知雄守雌’,是去健也。‘不见可欲,

使心不乱’,是去羡也”。

[13]绌聪明:去掉聪明智慧。道家主张绝圣弃智。绌,通“黜”,废。

《史记》里的那生事儿

竭,形大劳则敝。形神骚动,欲与天地长久,非所闻也。

夫阴阳四时、八位山、十二度2]、二十四节各

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未必然

也,故曰“使人拘而多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故曰“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

夫儒者以六艺]为法。六艺经传[向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⑧例不能究其礼,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能易也。

按:这段引文不见于今

墨者亦尚尧舜道,言其德行曰:“堂高三尺

本《墨子》。《索引》谓见于《韩非子》,但有所不同。

土阶三等9,茅茨不翦0,采椽不刮。食土簋山,骏土刑2☒,粝3]粱之食,藜藿14之羹。夏日葛衣,

〔日)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粱当作粢,

冬日鹿裘。”其送死,桐棺三寸,举音不尽其哀。

粢与粝皆食之粗者。”

[]八位:指八卦的方位。震卦东,离卦南,兑卦西,坎卦北,乾卦西北,坤卦西南,巽卦东南,艮卦东北。

[2]十二度:指十二星次。我国古代为量度星辰所在的位置,把黄道带分成十二个部分,称

“十二次”。

[3)]教令:指各种“宜”“忌”的规定。[4]经:常道,常规。

[5]六艺:即《六经》。包括《礼》《乐》《诗》《书》《易》《春秋》等六种儒家经典。[6]经:指六经本文。传:注释或讲解经义的文字。[7]累世:连续数代。[8]当年:有生之年。[9]等:台阶的层级。

[10]茅茨:《正义》:“屋盖曰茨,以茅覆屋。”翦:同“剪”。[11]簋:古时盛食物的圆形器具。[12]刑:通“铏”,盛羹的器皿。[13]粝:粗米。

[14]藜:一种野草,初生时可食。藿:豆叶。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