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 第3版》葛恒云,吴贵春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经济法 第3版》

【作 者】葛恒云,吴贵春主编
【丛书名】经济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系列
【页 数】 324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2017.08
【ISBN号】978-7-111-57731-7
【分 类】经济法-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参考文献】 葛恒云,吴贵春主编. 经济法 第3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7.08.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经济法 第3版》内容提要:

本书依据我国新颁布的经济法律、法规编写而成。全书体系完整、内容新颖、释义准确,注意重点、难点、疑点的分析和讲解,较好地反映了我国经济立法的新成果。全书分为九个章节:经济法总论、公司法律制度、企业法律制度、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工业产权法律制度、市场竞争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及劳动和社会保险法律制度,并增加了《反垄断法》的内容。每个章节中穿插了“随堂演练”“案例分析”“疑难问题”,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检测和巩固。每章末的“复习思考”及书后的三套模拟试卷,系统地总结了全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便于读者对其进行整体把握。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的经济法课程教材,也可作为各种自学考试、各类职称考试的辅导用书,还可作为广大干部、职工的培训教材及法律工作者的自学读物。

《经济法 第3版》内容试读

Chapter 1第1章

经济法总论

本章为全书的基础,本章的重点集中在法的本质和特征、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法的形式分类、仲裁和行政复议的相关规定、法律责任的类型等方面。

1.1法律基础

1.1.1法和法律

1.法的概念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一意志的内容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法通过规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2.法律的概念

狭义的法律专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广义的法律则指法的整体,即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

1.1.2法的本质和特征

1.法的本质

法的本质是统治阶级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具体地说,它是指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法不是超阶级的产物,不是社会各阶级的意志都能体现为法,法只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而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2.法的特征

法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和社会规定,不仅具有行为规则、社会规范的一般共性还具有自己的特征。法的特征如表1-1所示。

2经济法

表1-1法的特征

特征

具体内容

国家意志性

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认可才得以形成的规范

强制性

法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

利导性

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规范性

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

【随堂演练1-1】

下列关于法的本质与特征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

B.法是全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体现

C.法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D.法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

【答案】B

【解析】

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这是法的本质。法不是超阶级的产物,不是社会各阶级的意志都能体现为法,法只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但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的意志,不是随心所欲、凭空产生的,而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是社会客观需

要的反映,它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因此ACD均正确。

【随堂演练1-2】

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规范基本特征的有()。

A.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

B.国家制定或认可

C.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D.取得社会公众认可

【答案】ABC

【解析】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随堂演练1-3】

下列关于法的本质与特征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法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B.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

C.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

D.法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

第1章经济法总论3

【答案】ABCD

【解析】

法的本质是统治阶级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法的特征包括:

(1)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认可才得以形成的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

(2)法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具有强制性;

(3)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具有利导性;

(4)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具有规范性。

1.1.3法律关系

1.1.3.1法律关系的概念

法律关系是法律在调整人们行为的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或者说,法律关系是指被法律规范所调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法律关系是以法律为前提而产生的社会关系,没有法律的规定,就不可能形成相应的法律关系。法律关系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的社会关系,当法律关系受到破坏时,国家会动用强制力进行矫正或恢复。

1.1.3.2法律关系的要素

法律关系由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的客体和法律关系的内容三个要素构成。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不能构成法律关系。

1.法律关系的主体

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是指参加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即在法律关系中,存在一定权利的享有者和一定义务的承担者。在每一具体的法律关系中,主体的多少各不相同,在大体上都属于相对应的双方:一方是权利的享有者,称为权利人;另一方是义务的承担者,称为义务人。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以下几类。

(1)公民(自然人)。

(2)机构和组织(法人)。机构和组织主要包括三类:一是国家机关,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和国家司法机关;二是各种企事业组织;三是各政党和社会团体。这些机构和组织主体,在法学上可以笼统地称为法人。

(3)国家。

(4)外国人和外国社会组织。

2.法律关系的客体

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一个历史的概念,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其范围和形式、类型也在不断地变化着。总体来看,由于权利和义务类型的不断丰富,法律关系客体的范围和种类有不断扩大和增多的趋势。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类。

(1)物。物指能满足人们需要,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并能为人们现实支配和控制的各种物质资源。

4经济法

(2)非物质财富。非物质财富也称精神产品或精神财富,包括知识产品和道德产品。

(3)行为。

(4)人身。人身是由各个生理器官组成的生理整体(有机体)。它是人的物质形态也是人的精神利益的物质体现。所以,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活人的整个身体,不得视为法律上的“物”,不能作为物权、债权和继承权的客体,禁止贩卖或拐卖人口,禁止买卖婚姻;二是权利人对自己的人身不得进行违法或者有伤风化的活动,不得滥用人身或自践人身和人格,如卖淫、自杀、自残行为就属违法或法律不提倡的行为;三是对人身行使权利时必须依法进行,不得超出法律授权的界限,如有监护权的父母不得虐待未成年子女的人身。

3.法律关系的内容

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法律关系的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权利义务是一对表征关系和状态的范畴,是法学范畴体系中最基本的范畴。从本质上看,权利是指法律保护的某种利益;从行为方式的角度看,它表现为要求权利相对人可以怎样行为、必须怎样行为或不得怎样行为。义务是指人们必须履行的某种责任,它表现为必须怎样行为和不得怎样行为两种方式。

在法律调整状态下,权利是受法律保障的利益,其行为方式表现为意志和行为的自由。义务则是对法律所要求的意志和行为的限制以及利益的付出。权利和义务是法律调整的特有机制,是法律行为区别于道德行为最明显的标志,也是法律和法律关系内容的核心。

【随堂演练1-4】

经济法律关系的核心是()。

A.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B.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

C.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D.经济法律关系的意义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核经济法律关系的核心。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是经济法律关系的核心。

【随堂演练1-5】

()不能成为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A.主体

B.客体

C.事实

D.内容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核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主体、客体及内容。只有

选项C不符合要求。

第1章经济法总论5

【随堂演练1-6】

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经济法主体必须具备经济法上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B.行为能力的实现是以具有权利能力为前提的

C.法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均随法人的成立而产生

D.对自然人而言,有权利能力,就一定具备行为能力

【答案】D

【解析】

(1)对自然人而言,有权利能力,不一定就有行为能力。

(2)在一个特定的经济法律关系中,公民的权利能力还须依法取得特定资格后方才具备。

【随堂演练1-7】

根据我国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能够成为法律关系主体的有(,)。

A.自然人

B.商品

C.法人

D.行为

【答案】AC

【解析】

法律关系的主体又称权利主体或义务主体,是指参加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法律关系主体包括公民(自然人)、机构和组织(法人)、国家、外国人和外国社会组织。

【随堂演练1-8】

下列各项中,可以成为我国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有()。

A.自然人B.发明专利C.劳务D.物质资料

【答案】BCD

【解析】

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非物质财富、行为和人身。人身是由各个生理器官组成的生理整体(有机体)。自然人属于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其他三项均属于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随堂演练1-9】

下列各项中,可以成为法律关系主体的有()。

A.国有企业

B.集体企业

C.合伙企业

D.个人独资企业

【答案】ABCD

【解析】

6经济法

根据规定,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自然人、机构和组织、国家、外国人和外国社会组

织,所以本题答案是ABCD。

【随堂演练1-10】

下列权利义务中,属于经济法律关系内容的有()。

A.所有权

B.纳税义务

C.经营管理权

D.服兵役义务

【答案】BC

【解析】

调整因国家对经济活动的管理而产生的社会经济关系,称为经济法律关系。纳税义务

属于经济义务,经营管理权属于经济权利,因此答案是BC。

1.1.4法律事实

法律事实是由法律规范所确定的,能够产生法律后果,即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者消灭的情况。通常将其划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1.法律事件

法律事件是指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定情况或者现象。事件可以是自然现象,也可以是某些社会现象。

(1)自然现象,如地震、洪水、台风、森林大火等不是人的因素造成的自然灾害。

(2)社会现象,如爆发战争、重大政策的改变等,虽属人的行为引起,但其出现在特定法律关系中,在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时也构成法律事实。

由自然现象引起的事实又称绝对事件,由社会现象引起的事实又称相对事件。它们的出现都是不以人(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具有不可抗力的特征。

2.法律行为

法律行为是指以法律关系主体的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法律后果,即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人们有意识的活动。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法律行为做不同的分类,如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积极行为(作为)与消极行为(不作为)、表示行为与非表示行为、单方行为与多方行为、要式行为与非要式行为、自主行为与代理行为等。

【随堂演练1-11】

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事实中行为性质的是()。

A.发行股票

B.签订合同

C.发生地震

D.承兑汇票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核法律事实的分类。事件包括绝对事件(自然现象)和相对事件(社会现

象),发生地震属于绝对事件的范畴,选项ABD则属于行为。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