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能扛事的成年人》李思圆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做一个能扛事的成年人》

【作 者】李思圆著
【页 数】 332
【出版社】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 2021.08
【ISBN号】978-7-5726-0286-3
【价 格】46.00
【分 类】散文集-中国-当代
【参考文献】 李思圆著. 做一个能扛事的成年人.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1.08.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做一个能扛事的成年人》内容提要:

畅销书“生活需要仪式感”系列李思圆励志新作!成年人的崩溃来得突然,但那些挫败只能靠自己治愈。而每一次挫折,都会成为你的铠甲,直到刀枪不入。59篇励志好文,59个戳心瞬间-将文字化为心中的那一束光芒,照亮着你勇敢前行,给你坚定的力量。那些打不倒我们的,会使我们更强大。

《做一个能扛事的成年人》内容试读

PART

7

你总要一个人熬过所有的苦

大多数人空有一颗想要求好、上进和努力的心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活得敷衍、潦草、不自律」于是我们一边痛恨自己,总是这么拖延和懒散;边又纵容自己,去贪念于当下的满足和安逸。其实,人这一辈子,就是战胜自己的过程。

做一个能扛事的成年人

有一句话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其实不仅下棋如此,人生亦如此。有时你或因不小心,说错了一句话,做错了一件事,动错了一个念头,轻则损名折利,重则积错难返。为人处世,要谨言慎行,守住口,护住心。

1

慎言,避灾

有句话说,祸从口出。

通常我们身体出问题,大体是因吃坏了东西。但我们惹了祸,却多半由于言语不慎。所以,但凡说出的话,都需反复斟酌。

能不说的,不说。不能说的,一字也不泄露。可说可不说的,最好沉默。

《旧唐书》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唐代功臣刘文静,曾经与李渊的宠臣裴寂不和。有一次他对弟弟说道:“有一天会杀死裴寂的!”其实这不过是他酒后失言,逞一时口

你总要一个人熬过所有的苦003

舌之快。不料却被刘文静的一个姬妾听到,传到了李渊那里。最终刘文静就因为这一句不该说的话,获罪被杀。

《曾国藩传》也有一则故事。

曾国藩在打下了太平天国后,雄踞东南,俨然拥有半壁江山。这时,湘江名土王闿运来到曾府上,他一心寻找明主,想做开国功臣。见面之后,他劝曾国藩不要帮助朝廷,而是拥兵自重,乘机自立,并且要曾国藩以韩信为前车之鉴。

曾国藩见王闾运说得滔滔不绝,却始终微笑不语,只是用手指蘸着茶水在桌面上比画。只见桌面上写着一连串的“妄”字,此时王闾运才恍然大悟,自己差点犯了大忌。

《周易》有云: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

你说出的每一句话,都代表着你的思想。一旦你多言说错了话,无论是说者无心,还是听者有意,都易让自己惹祸上身。

据《说苑·敬慎》载,孔子在参观周王祭先祖的太庙时,看到台阶右侧立着一个铜俦的人,嘴被扎了三道封条。在这个铜人的背面刻着一行字:“古之慎言人也。”这给孔子以极大的震撼和启发,并以“三缄其口”教诲弟子。

古往今来,寡言保身的人,实有大智慧。在与人交谈时,说话一定要深思熟虑,切不可轻言妄语。

004

2

慎行,少悔

《吕氏春秋》中有言:“行不可不孰,不孰,如赴深溪,虽悔无及。”意思是,在行动之前,一定要多番考虑周全,如果莽撞行事,只会给自己带来遗憾和懊悔。

明朝首辅大臣徐溥,一生严于律己。他在书桌上放了两个装豆子的瓶子,时刻提醒自己慎行。每当自己做对一件事,就往瓶中投一粒黄豆;相反,行为上有什么过失,就往另一个瓶子内投一粒黑豆。这两瓶豆子时刻提醒他做事要三思而后行,久而久之,黄豆越积越多,而黑豆的数量几乎没有变化。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做事前能多方思付最终的“后果”,就不会在事后去妄想那些不切实际的“如果”。

《三国演义》中,有两则故事。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为了报吴国夺荆州、关羽被杀的仇,准备即刻启程,率大军攻打吴国。当时诸葛亮深谋远虑,劝他为大局着想,当下最重要的不是报私仇,而是为了江山社稷,先忍辱负重,联吴抗曹。但刘备当时被怒气冲昏了头,他下旨说,以后谁敢阻止伐吴者,定斩不赦,群臣虽知此行凶多吉少,但也不敢再劝谏。

果不其然,由于蜀兵远征,补给困难,又不能速战速决,加之入夏后,天气炎热,士气低落,后来刘备为了避暑,在山林中安营扎

你总要一个人熬过所有的苦005

寨,谁知吴国将领陆逊看准时机,火烧连营七百里,最终刘备战败,病死在白帝城。

建安五年,袁绍准备起兵攻打曹操。当时,他手下的谋臣田丰曾劝阻他说,曹操善用兵,变化无穷,不能轻视,最好按兵不动,跟曹操打持久战和游击战。但袁绍太急于求成,结果曹操抓住时机,突袭袁绍所布置在乌巢的粮仓,致使袁绍大军惨败于官渡之战。

有一句话说,冲动是魔鬼。

人一生的成败、得失与对错,并不在于一时的辉煌,一两次的意气用事,就可以让你功亏一篑。

所以,凡事三思而行,不可莽撞,不可冒失,不可轻率,如此方能不入困境。

3

慎独,安心

《中庸》有云:“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一个人的品德如何,要看他在最细微、最隐蔽、最不易被察觉时的所言所行。

元朝的大学问家许衡,曾在盛夏时经过河阳,由于路途遥远,十分口渴,路上有一棵梨树,众人都争先恐后地去摘梨来吃。

许衡独自端正地坐在树下,安然如常。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吃,许衡说:“不是自己拥有的却摘取它,不可以。”

006

那人说:“现在时局混乱,这棵梨树没有主人了。”许衡说:“梨树没有主人,我的心难道也没有主人吗?”

许多时刻,当一个人学会慎独,不是为了让别人赞扬,而是让自己无愧亦无咎。

清代有个叫叶存仁的官员,从政三十余年,甘于淡泊,从不苟取。

一次离任时,僚属们临别馈赠礼品,为避人耳目,特地夜里送来。叶存仁见状将赠品原封退回,并赋诗一首相赠:

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

还有这样一则故事。晚清重臣曾国藩,从未因为自己位高权重而谋取个人私欲。他非常喜欢书法,在担任两广总督期间,有一个县令投其所好,送给他一本王羲之的书法。

这本书法是宋代《淳化阁帖》的祖本,异常珍贵,价值连城。曾国藩爱不释手,但后来依旧原封不动地退还给了县令,并说:“我年过五十,能看到这样的东西是我的福气,但不能留下。”并在当天日记中写下八个字:世间尤物,不敢妄取。

有史以来,无论是为官政要,抑或平民百姓,最过不了的,是自己的“良心关”;最抵御不了的,是在名利诱惑下的思想松动;最难格守的,是为人处世始终如一的清白和坦荡。

做了亏心事,以为神不知鬼不觉;违背了原则和底线,以为天不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