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治天下 周代国家治理》马平安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周治天下 周代国家治理》

【作 者】马平安著
【丛书名】中国古代国家治理丛书
【页 数】 289
【出版社】 北京:团结出版社 , 2023.01
【ISBN号】978-7-5126-9167-4
【价 格】58.00
【分 类】中国历史-研究-周代
【参考文献】 马平安著. 周治天下 周代国家治理. 北京:团结出版社, 2023.01.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周治天下 周代国家治理》内容提要:

本书是探究华夏传统政治文明的学术专著,是社科院近代史所马平安先生所作,准备列入“华夏传统政治文明”第三缉。本书稿从探讨西周初年的政治格局开篇,探究周朝立国者的进取精神及对维新使命的深刻认识,解析《尚书·周书》与《诗经》的政治内涵,追溯西周王权及封建制的建立,总结周代政治对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的巨大贡献,特别是家国同构的政治大一统以及宗法世袭制的伦理价值观念的形成,对后世中华民族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为中华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周治天下 周代国家治理》内容试读

第一章宗周文明的历史摇篮

讲中华民族的历史,有人从尧舜禹开始,有人从夏商周开始,

还有人以缺乏考古发掘的实物为依据,否认夏的存在。司马迁则

是以黄帝、炎帝时代作为中华民族历史的肇兴期。历史不能割断。周王朝是一个“郁郁乎文哉”的早期“大一统”王朝,是自黄帝时代从分裂走向统一的接力棒式的历史继承与发展的产物,是在

黄帝时代、尧舜禹时代、夏商时代的基础上从量变到质变发展的

结果。也就是说,周文化是在华夏数千年远古历史进化基础上发

展而来的,是中华民族文化繁荣的第一个高峰。

第一章宗周文明的历史摇篮丨003

一、英雄时代的兼并战争

黄帝、炎帝与蚩尤是中华民族公认的三大始祖。

他们的情况,构成了中国政治史的源头。

黄帝、炎帝与蚩尤之事,经汉代史学家司马迁“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的广泛搜集资料与认真严谨审视,载入《史记·五帝本纪》中。司马迁很重视轩辕、炎帝与蚩尤之间战争的意义。他认为,正是由于轩辕黄帝的兼并战争,开启了中华民族走向统一的先河,也正是由于轩辕黄帝战胜了炎帝与蚩尤的部落,进而进一步建立与扩大氏族部落联盟,缔造“和”“合”政治,才使得轩辕氏

成为五帝之首,开创了华夏族政治文明的先河。

《史记·五帝本纪》说: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

轩辕乃习用千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暴,莫能伐。炎帝欲侵

陵诸侯。

问题很清楚,在这华夏族进入英雄时代的关键当口,中原广大地域中,存在着轩辕、炎帝和蚩尤三大氏族部落集团以及众多弱小依附部落的鼎立对峙,一时难以出现一个统一的局面,历史的步伐是向统一与整合迈进的,用兼并战争逐步实现统

一是中国早期政治的特点。

至黄帝时,生齿日繁,民族竞争之祸,乃不能不起。遂有炎帝、黄帝、蚩尤之战事,而中国文化,藉以开焉。①

经过炎黄两个部族的大战,奠定了黄帝族在中原部族中的统治地位。更重要的

①《夏曾佑集》下,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796页。

004【周治天下一周代国家治理

是,从此炎黄两个部落氏族相互融合,成为华夏族正式形成的标志,亦为兼并蚩尤

族群打下了基础。

司马迁说:“蚩尤作乱,不用帝命。”①“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按照司马迁的说法,由于蚩尤不听帝命,故黄帝才举兵讨伐他。根据先秦诸子和两汉著述家的评论,揭开那些云遮雾罩般神秘性的文字,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黄帝、炎帝与蚩尤的部落氏族之间,解决政治问题的终极办法是用战争的方式,主要凭借点还是各部落实力强弱等因素。

在中国早期政治进程中,除了军事方式外,政治智慧亦是相当的重要。部族联

盟在炎帝、蚩尤与黄帝大战时得到迅速发展。黄帝部族兴起之时,众部族依赖其所

拥有的一方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展,然而在激烈的竞争中,为了部族的生存与发展,他们必须选择部族联合的组织结构。在征战过程中,黄帝部族以武力同炎帝部族联合起来,蚩尤部族同“八十一兄弟”也实行结盟。蚩尤与黄帝的大战,继续沿着这一发展趋势,最终实现了三大族群的统一。通过战争,黄帝将众多部族融合成为一个相对合作与共存的部落联盟群体,为中华民族早期政治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和”“合”基础。

氏族部落联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上古社会的历史,实现了跨越性的进步。

部族的融合必然导致早期华夏政治文明的迅速发展,加强各部族自远古以来形

成的不同文化的交流。

正是由于这种不同文化的长期并存,相互借鉴,使中华政治文化从一开始,就

形成一种兼容并包的优良传统。而这种传统,正是从黄帝时代开始形成的。

黄帝、炎帝与蚩尤三大部族共同开凿了中国远古政治文化的甘泉,奠定了中华

①《史记·五帝本纪》。

②《史记·五帝本纪》。

第一章宗周文明的历史摇篮|005

政治文化整体发展的基础,为后来治理天下者树立了一个值得效法的榜样。周人就是以黄帝为始祖的。

二、禅让传说与文明推进

中国古代传说都是以人为载体的。

人们的认识不同,需要不同,理解不同,对同一件事情便会产生不同的说法。长期以来,尧舜以贤传天下的“禅让”之事,经过司马迁等人的正史记载,再

加上历代儒家不停地赞美与讴歌,似乎已成定论,至今人们还是深信不疑,现行中

学与大学的历史教科书中仍然持着此种说法。

《论语·尧日》说:“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这里虽未明言禅让,但实际上讲的已是禅让之事了。

不过,严格地说,《论语·尧日》还只是孔子传授的典籍,而非孔子本人的观点。说孔子主张“禅让说”并加以大肆渲染的,是“言必称尧舜”的孟子。他对尧舜禹之间的所谓“禅让”作了绘声绘色的描写,发挥得淋漓尽致。

尧舜禅让之事,法家从现实利益与利害角度出发,认为并不可信,“篡位夺权”更可信;墨家将之归于“选贤”;儒家将之描绘成彬彬有礼的“礼让”。到底是“让”,是“选”,还是“篡”,这需我们认真辨析,从历史演进的常态中去尽力把握事实的真相。

传说,帝尧是帝挚之弟,帝喾之子。史称他“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0。尧在位共九十八年,在即位七十年时得舜,最后二十八年便

由舜实际执掌政事。

据正史记载:“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

①《史记·五帝本纪》。

006|周治天下一周代国家治理

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人',而卒授舜以天下。”①尧死之后,百姓非常悲痛,三年之内天下不举乐,以寄托对尧的哀思。尧虽然让位于舜,舜却不肯即位,让位于尧子丹朱,自己避于“南河之南”。但是,“诸侯朝觐者不之丹朱而之舜,狱讼者不之丹朱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丹朱而讴歌舜”。®舜说:“这是天意啊!”于是即位为天子。由此看来,尧舜间领袖地位的传承似乎是十分和平、十分文明的接替方式。“后代的史家所以用‘禅让’这一后代的政治概念来说明尧舜禹之间的权力转移,是因为‘禅让’的意义即在于指‘最高政治权力的和平交接'”。©

但是,历史文献中还有另外一种迥然不同的声音。

战国以后的文献中,关于暴力取位的记载很多,表述亦更加激烈。

据战国时魏国史书《竹书纪年》记载:“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复堰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放尧于平阳”。后《史通》所引的《竹书纪年》,内容也与此大致相似,如说“舜放尧于平阳”。

韩非说:“尧欲传天下于舜,鲧谏日:‘不祥哉!孰以天下而传之匹夫乎!’尧不听,举兵而诛杀鲧于羽山之郊。共工又谏曰:‘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又举兵而诛共工于幽州之都。于是天下莫敢言无传天下于舜。®

鲧因反对舜继承尧之位而被杀,《吕氏春秋·恃君览·行论》中也有记载:“尧以天下让舜。鲧为诸侯,怒于尧日:‘得天之道者为帝,得地之道者为三公。今我得地之道,而不以我为三公。’以尧为失论,欲得三公。怒甚猛兽,欲以为乱…召之不来,仿佯于野以患帝。舜于是殛之于禹山,副之以吴刀。”

上述文献记载反映出这样一个事实:一方面,舜的继位遭到了部落联盟中的某

①《史记·五帝本纪》。

②《史记·五帝本纪》。

③齐涛主编,王和著:《中国政治通史一从邦国到帝国的先秦政治》,泰山出版社2003年版,第105页。

④《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