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制度的缘起与中欧封建道路的不同走向》薛惠宗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封建制度的缘起与中欧封建道路的不同走向》

【作 者】薛惠宗著
【页 数】 479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2023.03
【ISBN号】978-7-307-23183-2
【价 格】118.00
【分 类】封建制度-对比研究-中国、欧洲-古代
【参考文献】 薛惠宗著. 封建制度的缘起与中欧封建道路的不同走向.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23.03.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封建制度的缘起与中欧封建道路的不同走向》内容提要:

本书探讨了远古时期人口增殖、分化及血缘世系传递与封建制度产生的内在联系,揭示出族群在分宗别氏过程中,母体族群对分离出去的子族群胙土命氏的范式,形成了封建制度的初始基因。这个封建基因伴随人类文明发展不断演化,从封土建氏到封土建邑,封土建国,最终形成了由封君、封臣、封土构成的完整封建制度体系。本书从古代中国和欧洲的不同自然禀赋出发,揭示中国远早于欧洲创造出成熟的农耕文明,从而也远早于西方进入了封建社会的初始原因;比较了秦统一后的中国与进入封建社会的欧洲在经济结构、社会组织、国家治理模式等方面的不同,从而导致了古代中国和欧洲封建道路的不同走向。

《封建制度的缘起与中欧封建道路的不同走向》内容试读

第一章封建制度的缘起

“封建”一词,不是今人的发明,而是古老的概念。所以我们不应只从今天学者给出的繁杂概念中去理解,而更应该依循古人的思维,从本源上探究其在当时语境下的初始本意,以便于我们梳理出它的发展脉络。汉字的形制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甲骨文和金文中均保留了古人造字、用字时的原始信息,也就使我们今天能够释读出它的原本字意。中国古文字是一字一意,所以我们对“封”和“建”分别进行论述。

“封”字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字中有好几种相似的字形:光、、

料,①都为士堆上树木象形。

“封”在周代青铜器铭文中也有几种字形,象人手植树状:、生7②

《周礼·夏官·大司马》:“制畿封国,以正邦国”,汉代经学家郑玄注:“封,谓立封于疆为界。”《周礼·地官·大司徒》讲到大司徒的职责之一就是划界或确立受封者的疆域:“制其畿疆而沟封之,设其社稷之缱而树之田主。”郑玄注:“封,起土界也。”《小尔雅·广诂》:“封,界也。”

许慎《说文解字》说“封,爵诸侯之土也”。③

从甲骨文、金文及古文献中可知,“封”的本义是立界,界定一块领地或领土。“封”既可以指立界的动作或程式,也可以指土界本身。甲骨

①《甲骨文合集》20576、27160、28821。

②《殷周金文集成》4293、4287。

③(汉)许慎:《说文解字》,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7年版,第191页。

第一章封建制度的缘起

文卜辞中有“王其封累”(《缀》203)、“王其封大累”(《前》2、5、7)。葛英会先生认为这是与封疆有关的田猎活动。封土立界是古人建立经界,划分疆域的惯例,也为后来的法律所沿用。四川青川县发现的战国墓中,出土了秦武王二年《更修为田律》木牍,律文对界定田亩的“封”有具体的要求:“封,高四尺,大称其高”,即作为土地疆界标志的封,高四尺,长宽高要对等①很明显,这个秦代田律中的封是指田界。小到家族田亩的经界,大到邦国疆域的标定,都要做封明界,“封”应为当时最简单最古朴的界定领地和领土的方式。

在甲骨文中,“封”与“邦”击字形相同,都上部从丰,下部一从土、

一从田,意思也相同,已为学界所认同②汉代刘熙在《释名·释州国》中曰:“邦,封也,封有功于是也。”“邦”多做名词用,如《尚书·周书·大诰》有“大诰尔多邦”“我周邦”之称。“邦”即邦国,“封”与“邦”两字相同,说明邦国领域的界定与家族领地的界定都采用同一种程式。

“建”字在甲骨文中字形为橙,③外部的类U字形似乎是封界,界内

左边的点状物似泥土,中间一竖似木柱,右边如手形,字形整体来看似有在封土内大兴土、木之意。

“建”在周金文中字形有想(小臣☒鼎)、圆(蔡☒纽鐘)等。其蔡冈纽

鐘铭文有“建我邦国”之语。④

《尚书·商书·说命中》“建”字用作“建邦设都”,是建立的意思。

①葛英会:《释殷墟甲骨文的土田封疆卜辞》,《甲骨学110年:回顾与展望一王宇信教授师友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43页。

②马如森:《殷墟甲骨文实用字典》,上海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156页。另上引葛英会:《释殷墟甲骨文的土田封疆卜辞》,《甲骨学110年:回顾与展望一王宇信教授师友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43页。

③《甲骨文合集》36908。

④《殷周金文集成》2556、211。

2

第一章封建制度的缘起

《说文解字》曰:“建,立朝律也”,①释为“设立”“建立”之义。综合上述“封”和“建”的字意,大约是说远古部族在自己的领地周边或起封土或植林木以为土界藩屏,这可能就是古人部族领地界标的构筑形制。在部族自己的封界以内,人们生产、生活,建立物质、情感、宗教、制度等一切需要的东西。

被学界通用的“封建”一词,较早见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此时的“封建”已成为在中国广泛实施的成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

欧洲的封建制度与周代的封建制度大体类似。西方学者对欧洲封建制度特点有各种描述和解读,但大体上如马克垚先生在其主编的《中西封建社会比较研究》一书导论中所概括的那样,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封君封臣关系的形成,二是与封君封臣关系相适应的封土制度,三是国家权力衰落,各封君在自己领地内享有独立的行政、司法等权力。②

本书“封建制度”一词与分封制同义,既取其原始的封土建氏、封土建邑、封土建国之初始本义,也包含后来等级分封、封土、封君、封臣等一系列权利、义务关系构成的社会政治制度和国家治理模式。

学界虽然对封建制度研究讨论的文章汗牛充栋,但对封建制度的起源和起因却语焉不详,或论之甚少,或浅尝辄止。而封建制度的起源直接关系到我们对封建社会形成的认识,也关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知及人类社会发展形态的接续。所以,本书将从源头着手,探讨封建制度的缘起以及它在中国和欧洲历史上先同后异的轨迹。

中国古人对封建制度起源只有模糊的猜测。初唐,长孙无忌反对唐太宗分封诸臣,与房玄龄上表日:“缅惟三代,习俗靡常,爰制五等,随时作教。盖由力不能制,因而利之。”③柳宗元在《封建论》中也说:“故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大约都是说,封建并非出于某个圣人的意

①(汉)许慎:《说文解字》,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7年版,第67页。

②马克垚主编:《中西封建社会比较研究》,学林出版社1997年版,第4页。

③《旧唐书》卷六十五《长孙无忌列传》。

3

第一章封建制度的缘起

愿,而是当时天下的形势所致。此话不能说没有一定道理,却语焉不详。后世学者如范文澜先生认为:“中国与欧洲封建社会基本上是相同的”“恩格斯指出欧洲的封建社会是这样开始的:当法兰克民族占有了广大的罗马的国家领土以后,法兰克国王以礼物方式或恩赐方式分土地给他的侍卫。最初大半是把民有地整块整块地赐给侍卫们,后来是以采邑方式授给他们享用(起初大多场合是一直到国王逝世为止),这样,就靠牺牲人民而造就了新的贵族的基础。国王分给侍卫们土地,叫做封地,这种封地的大量存在,也就成为封建制度的开始。在中国的西周,周王明明分封了大量的诸侯国和大夫采邑,而且分封制度比法兰克王国周备得多,说中国封建社会开始于西周,应该是可通的。”①在范文澜先生看来,封建制度起初是由古代的国王占领大片土地后对侍卫和有功人员的赏赐而形成的。当代学者冯天瑜先生也持大致相同的看法,他在《“封建”考论》中说:欧洲封建制并非罗马奴隶制国家制度的自然衍生物,而是由处于氏族社会的日耳曼蛮族的军事组织与罗马的社会组织糅合而成的社会制度。中国的封建制度是刚从氏族共同体走来的周人与殷商典制相互作用的结果。冯先生还认为:西欧的封建制度与中国周代封建制度的不同之处在于,西欧的封建制是因罗马帝国崩解后,战乱频仍,民众需要地方上握有强权的贵族保护,强权者通过提供保护以赢得对民众和土地的控制,于是双方建立起一种契约关系,故西欧的封建制feudalism,本为契约形态的法律术语,包括强权者对弱者的“保护”和弱者为强权者“服役”两个侧面,可称之为“契约封建制”。中国西周的封建制是通过周王军事征服后,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封赐给子弟及功臣,臣属继续往下“次分封”,领主与附庸之间没有契约可言,而是由宗法关系维系,通过血缘纽带及血亲伦理实现领主对附庸的控制,故称为“宗法封建制”。②冯天瑜先生虽然看到了封建制度与古代氏族的关联,但没

①范文澜:《范文澜历史论文选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47、93页。

②冯天瑜:《“封建”考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8、95、112~113页。

第一章封建制度的缘起

有就此做深入的探讨。

国外学者在封建制度起源上大约有三种意见:

一是日耳曼派,认为日耳曼人古代社会中的基层组织是自由的马尔克公社和亲兵制,法兰克人征服高卢后,首领有土地分赐给亲兵,于是形成采邑,这是封建社会的起源。查理马特任宫相时就曾大规模分封采邑,促成封建社会的形成。孟德斯鸠即为此派。

二是罗马派,认为封臣制主要源于罗马的庇护制,同时从墨洛温王朝始,原罗马的恩地渐渐发展为采邑和封土。顾朗日认为:封建化源于罗马的赏地和庇护制。墨洛温王朝末年,王权衰落,罗马行政制度日渐破坏,内战迭起,小民求生存而投靠庇护,加洛林王朝被迫用封臣制代之原来的管理,于是封建制兴起。①

三是日耳曼因素和罗马因素结合派,不少学者持这个观点。著名学者梅因说:“我曾不止一次地说过,封建制度是古代蛮族习惯和罗马法的一种混合物;其他任何解释都是不足信的,甚至是不可领会的。”②

从以上观点可知,中国古人对封建社会起源没有系统性分析,而后世国外学者多认为封建制度与氏族社会末期的亲兵制及罗马因素相关联,是国王或首领封赐土地的结果。当代中国学者也大体持相同观点。其实,土地的封赐,是封建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节点和比较晚近的形态,而非封建制形成的初始起因。梅因和冯天瑜虽然指出了封建制与古代氏族习惯有关,但具体的关联在哪?古代蛮族习惯与封建制度形成的内在联系在哪?无论梅因还是冯天瑜都没有给出具体说明。为什么当时的部落或邦国在征服别的部落和邦国之后,不采取中央集权的方式予以治理,而非要采取封建的方式呢?这是以前的历史学家没有回答的问题。那么,封建制度究竟缘起何因呢?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有新的历史视角,把目光投向人类初始的社会组织状态,投向遥远的原始氏族社会。

①马克垚:《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61~75页。

②[英]亨利·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205页。

5

第一章封建制度的缘起

第一节人口几何级数增长与分宗立族、

胙土命氏的必然

按照学界一般观点,地球大约在一万二千年前步入第四季冰川期的冰后期和间冰期,全球气候开始变暖。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的研究表明:“现代的温度和最近的冰川时期,即大约一、二万年以前时代相比,年平均温度要温暖到摄氏七、八度之多,而历史时期年平均温度的变化至多也不过二、三度而已。”西安半坡文化属仰韶文化,同位素测定为距今5600一6080年前,在半坡遗址中发现有竹鼠和鏖,两者均为亚热带动物。①可见当时中国北方的温度和现在的广东、广西差不多,是相当暖和的。人类的生产活动也在冰期以后的温暖期完成了由纯粹的捕猎、捕鱼、采集进入植物的种植栽培和动物的驯化饲养阶段,从而,人类才逐渐定居下来。温暖的气候给人类带来适合生产生活的环境,随着食物的增多和居住条件的改善,人类自身再生产即人类的繁衍也进入了高峰期。在原始社会,人口的出生率应该是比较高的,因为原始人在13一15岁性成熟时就可能进入交配期,他们没有今天人们在这个年龄段的各种约束。那时的婚姻不是建立在感情之上,而是建立在需要和方便之上的。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今天还在上学,即使没有上学,两性之间要发生性关系还必须有恋爱、结婚这种社会形式。没有恋爱、结婚形式的性关系是不被社会认可的。这些道德的和其他物质条件方面的约束,对人口的出生率是有很大影响的。另外,远古人类也没有节育的概念,不会也没有能力去采取避孕措施,反而会刻意追求高出生率,追求人丁兴旺。当然,由于生活条件、卫生医疗条件等原因,原始人类的死亡率也是比较高的。但两者相抵,出生率还是会远高于死亡率,因此才会有人类生生不息的传承。在生活条件逐渐改善的情况下,人类一生二、二生

①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竺可桢文集》,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476、477页。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