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MBA媒介经济学 一个急速变革行业的原理和实践》赵曙光,史宇鹏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M-MBA媒介经济学一个急速变革行业的原理和实践》【作者】赵曙光,史宇鹏著【丛书名】媒介经营管理M-MBA丛书【页数】361【出版社】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02【ISBN号】7-5438-3225-9【价格】38.00【分类】传播媒介-市场经济学-研究-中国【参考文献】赵曙光,史宇鹏著.M-MBA媒介经济学一个急速变革行业的原理和实践.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02.《M-MBA媒介经济学一个急速变革行业的原理和实践》内容提要:本书着重介绍媒介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阐述媒介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媒介市场结构的理论分析,并探讨媒介产业中的联盟与兼并行为等问题。...

    2023-12-29

  • 《M-MBA媒介战略管理 方向性的把握》陶志峰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M-MBA媒介战略管理方向性的把握》【作者】陶志峰编著【丛书名】媒介经营管理M-MBA丛书【页数】369【出版社】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04【ISBN号】7-5438-3265-8【价格】38.00【分类】传播媒介-经济管理【参考文献】陶志峰编著.M-MBA媒介战略管理方向性的把握.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04.图书封面:《M-MBA媒介战略管理方向性的把握》内容提要:本书从我国实际出发,借鉴企业战略管理的原理,针对媒体产业的特殊情况,对我国媒体产业中的企业战略管理做了首次的深入研究。...

    2023-12-28 epub mobi azw3哪个好 epub mobi pdf区别

  • 《M-MBA媒介资本市场 应用导向的分析》赵曙光,耿强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M-MBA媒介资本市场应用导向的分析》【作者】赵曙光,耿强著【丛书名】媒介经营管理M-MBA丛书【页数】355【出版社】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02【ISBN号】7-5438-3224-0【价格】37.00【分类】传播媒介-资本市场-分析-中国【参考文献】赵曙光,耿强著.M-MBA媒介资本市场应用导向的分析.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02.《M-MBA媒介资本市场应用导向的分析》内容提要:本书对媒介资本市场的孕育与发展开始,系统分析了中国媒介板块块的运行,媒介发行股票的操作,媒介资本市场的主要功能和特点等问题。...

    2023-12-28 媒介是什么意思 媒介素养

  • 《M-MBA媒介营销 整合传播的观点》贾国飚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M-MBA媒介营销整合传播的观点》【作者】贾国飚著【丛书名】媒介经营管理M-MBA丛书【页数】366【出版社】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02【ISBN号】7-5438-3243-7【价格】38.00【分类】媒体-市场营销学-研究-中国【参考文献】贾国飚著.M-MBA媒介营销整合传播的观点.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02.《M-MBA媒介营销整合传播的观点》内容提要:全书从媒介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到媒介营销伦理的确立,阐述了媒介生态、营销定位、战略管理、竞争优势等理论,并从资源整合的角度分析了媒介集团的生成和壮大之路。...

    2023-12-28

  • 《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理论纲要与教学案例库》张舒予,赵丽主编;申灵灵,吴文涛,周灵副主编;申灵灵,孙田琳子,刘和海,吴文涛,肖婉,张舒予,周灵,赵丽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理论纲要与教学案例库》【作者】张舒予,赵丽主编;申灵灵,吴文涛,周灵副主编;申灵灵,孙田琳子,刘和海,吴文涛,肖婉,张舒予,周灵,赵丽编【丛书名】“十三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新时代教师教育系列教材【页数】294【出版社】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12【ISBN号】978-7-5651-4893-4【价格】59.00【分类】视觉艺术-高等学校-教材【参考文献】张舒予,赵丽主编;申灵灵,吴文涛,周灵副主编;申灵灵,孙田琳子,刘和海,吴文涛,肖婉,张舒予,周灵,赵丽编.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理论纲要与教学案例库.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12.图书封面:《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理论纲要与教学案例库》内容提要:《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理论纲要与教学案例库》是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以张舒予为主导的视觉文化研究团队近20年的阶段性成果。在教学与学习方式深度变革的背景下,作者紧跟时代步伐,持续探索和突破创新,建构教材内容。上篇重在“传道授业解惑”,结合案例,阐释素养概念内涵;中篇重在“感悟家园,由器而道”,强调“生活就是学习,观察就是思考”,引导学生敏于感悟、自觉体验蕴含在生活家园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习者“由能指到所指”的符号解读能力;下篇从媒介表征视角,突出“理解就是成长,表达就是奉献”,重在引领学生新媒介发展解读...

    2023-12-21

  • 搞好媒介关系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搞好媒介关系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1.媒体关系是公共关系工作中最敏感、最重要的部分,也是现代媒体和社会公共科学的研究系列之一。2.一方面,新闻媒体是组织与公众进行广泛有效沟通的必要渠道,具有工具性;另一方面,新闻媒体人员是组织必须特别重视的公众,具有针对性。3、媒体与公众的统一决定了新闻界关系(媒体关系)是公共关系中传播性最强、操作性最强的关系。4、建立良好的媒体关系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良好的媒介关系相当于良好的舆论关系。5.新闻媒体报道的热点话题往往成为舆论话题,直接影响舆论。6.因此,组织公共关系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努力建立良好的媒体关系。7.其次,建立良好的媒体关系是使用大众传播方法的先决条件。8.决定一个组织的信息是否可以被大众媒体报道,以及报道的时间、频率和角度,不是由该组织的公共关系机构决定的,而是由记者和主编等专业传播专业人员决定的。9.因此,与新闻工作者建立广泛而良好的关系是成功利用大众媒体的必要先决条件。10.第三,良好的媒体关系可以极大地促进现代媒体产业的发展。...

    2023-05-30

  • 《唐·德里罗小说中的媒介文化研究》张瑞红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唐·德里罗小说中的媒介文化研究》【作者】张瑞红著【页数】365【出版社】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5.04【ISBN号】978-7-5660-0941-8【价格】36.00【分类】小说研究-美国-现代【参考文献】张瑞红著.唐·德里罗小说中的媒介文化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5.04.图书目录:《唐·德里罗小说中的媒介文化研究》内容提要:唐·德里罗(DoDeLillo,1936-)是美国当代小说家、剧作家、短篇小说家和散文家,多次赢得国内外文学奖项,作品主题涉及诸多社会、文化发展的热点问题。媒介文化是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新型文化样态,德里罗的小说创作不仅涵盖了摄影、电影、电视、广告、涂鸦、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当代各种媒介形式,而且还揭示……《唐·德里罗小说中的媒介文化研究》内容试读绪论“书写是思想浓缩的一种方式。”唐·德里罗德里罗出生于纽约意大利移民家庭,既是美国当代最优秀的小说家之一,又是美国艺术与文学科学院院士,在学术界享有较高的声誉,常被冠以“后现代派小说家”、“20世纪的狄更斯”、“最犀利的千禧美国的文化解剖家之一”、“另一种类型的巴尔扎克”等称号。1954年德里罗就读于福特汉姆大学(FordhamUi-verity)传媒艺术(CommuicatioArt)专业,毕业后任职于一家广告公司,业余时间开始文学创作,于1960年在《新纪元》(Eoch)刊物上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约旦河》(TheRiverJorda),1971年出版第一部小说《美国形象》①(Americaa)。自此四十多年间,德里罗共创作了十五部长篇小说和五部戏剧,一本短篇小说集、一个电影剧本、发表诸多短篇小说和文章,多次荣获国内外文学奖项。如1979年获得“哥根哈姆奖”(TheGuggeheimFellowhi),1984年荣获“美国艺术和文学科学院文学奖”(AmericaAcademyofArtadLetterAward)。次年《白噪音》获美国文学大奖“国家图书奖”(NatioalBookAward),使他在美国文坛声名鹊起。之后1988年发表的《天秤①这部小说国内译名有《美国志》、《美国形象》等,本书采用《美国形象》。2唐·德里罗小说中的媒介文化研究星座》,获“《爱尔兰时报》国际小说奖”(IrihTime-AerLi-guIteratioalFictioPrize),《新毛主席像章》①(MaoII,1991)获得1992年度“福克纳笔会小说奖”(PEN/FaulkerAwad)。1997年出版的《地下世界》,因成功描绘了20世纪整整后半个世纪的美国社会而轰动美国文坛。这部小说为德里罗赢得了多项荣誉:1998年赢得“国家图书奖”,1999年获得“耶路撒冷奖”(JerualemPrize),20O0年又因此小说同时获得“威廉姆·迪恩·豪威尔斯勋章”(WilliamDeaHowellMedal)和瑞卡多·柏彻利世界奖(“RiccardoBacchelli'”IteratioalAward)。“耶路撒冷奖”使他成为获此殊荣的第一个美国人,另外继德里罗之后曾获过此奖的美国作家还有苏珊·桑塔格②(SuaSo-tag,1933一2004,2001)和阿瑟·米勒(ArthurMiller,19152005,2003)③。2005年美国《纽约时报》(TheNewYorkTime)评选了自1980年以来美国最好的小说,德里罗的三部小说《白噪音》、《天秤星座》和《地下世界》入选,其中《地下世界》在二等奖小说中位列首位,仅次于第一名得主托尼·莫里森(ToiMorrio,1931一)的《宠儿》(Beloved,1987)。2009年德里罗获得由特拉华(Delaware)的PNC(PitturghNatioalCororatio)金融集团为文学艺术颁发的“2009年共同财富杰出服务奖”。2010年他又荣获了两项奖项:一个是“圣·路易斯文①这部小说国内译名有《毛二代》、《新毛主席像章》等,本书采用《新毛主席像章》。②苏珊·桑塔格:当代美国文化评论家、小说家,被誉为是美国声名卓著的“新知识分子”,与西蒙娜·波伏瓦、汉娜·阿伦特并称为西方当代最重要的女知识分子。代表作《恩主》(TheBeefactor)、《反对阐释》(AgaitIterretatio)。③阿瑟·米勒:美国当代著名剧作家、文学家。代表作:《我的儿子们》(AmySo,1947)、《推销员之死》(DeathofaSalema,1949)、《萨勒姆的女巫》(TheCrucile,1953)、《桥头眺望》(AViewfromtheBridge,1955)等绪论3学奖”(TheSt..LouiLiteraryAward),曾获此殊荣的还有沙尔曼·拉什迪(SalmaRuhdie,1947)、E.L多克特罗(E.L.Doctorow,1931一)、约翰·厄普代克(JohUdike,1932一2009)、威廉·霍华德·盖斯(WilliamH.Ga,1924一)、乔伊斯·卡罗·奥茨(JoyceCarolOate,1938一)、琼·迪迪翁(JoaDidi--o,1934一)和田纳西·威廉姆斯(TeeeeWilliam,19111983)另一奖项是他的第二个笔会奖一“索尔·贝娄笔会奖”(PEN/SaulBellowAward),评委菲利普·罗斯(PhiliRoh,1933一)称其“代表了美国文学最高水平”。美国当代著名文学理论家、耶鲁大学教授哈罗德·布鲁姆(HaroldBloom,1930一)2003年在《波士顿环球报》(BotoGloe)的一篇文章里曾经指出:当代美国在世的小说家中,最杰出的有四位,他们是菲里普·罗斯、科马克·麦卡锡(CormacMeCarthy,1933一)托马斯·品钦(ThomaPycho,1937一)和唐·德里罗。德里罗获得的这些赞誉和各种奖项,为他在文学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他在学术界的影响力也不断提升,最终确立了他在当代美国文坛的重要地位,并多次被推举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第一节“复制”美国社会的书写者:唐·德里罗德里罗的创作体裁多样,涉及小说(长篇、短篇)、散文、戏剧、电影剧本等,而其中尤以小说创作成就最大、影响最大。其创作题材广泛,且作品多以后工业时代的美国社会和生活为焦点,充分展现了20世纪美国当代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为读者建构了一个美国的后现代文化景观。他在创作中尤其关注以媒介为核心的美国当代社会文化,其中大众媒体与消费文化、科技发唐·德里罗小说中的媒介文化研究展、意识形态等对人的行为、思想、心理和情感等各方面的影响一直是其创作所反映的主题。媒介,特别是以视觉传播为主体的媒介是德里罗创作中经常涉及并描述的,他对视觉媒介的青睐不仅与美国当下社会的媒介发展环境有关,还与他早年的经历有极深的渊源。后工业时代的美国是一个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非常发达的国家,特别是以科技为主导的传媒产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和认知方式。马歇尔·麦克卢汉(MarhallMcLuha,1911一1980)曾言称“媒介即技术”,媒介不仅是传递信息的载体,其本身也是一种技术。因此20世纪是科技飞速发展的历史,也是媒介发展的历史,又是以媒介为核心的大众文化发展的历史。从19世纪末期摄影的出现,到之后电影、电视、广告、网络视频等不同媒介的更迭交互发展,视觉一图像媒介逐渐成为主宰世界发展的核心力量,以影像为核心的媒介文化逐渐构成了当代社会文化的主要特点。德里罗关注媒介、政治、历史黑幕、恐惧、意识形态与个体发展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文化现象,在他的小说中人们可以看到政治阴谋、色情犯罪、恐怖分子、亚文化群体、科技灾难与生化危机等不同的社会景观。他的手中之笔就像一把解剖刀,将美国当代社会复杂交错的文化图景细致地刻画复制成文字。在他不同时代的、对美国文化的解剖中,“我们感受到一种沮丧和不快乐”,(DePietro,2005:83)而这种不舒服的感觉正是我们在媒介文化的快感体验中忽略掉的,德里罗通过人们熟悉的或不熟悉的人物、环境和事件,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所生存的社会以及自认为是真实的现实。我要努力做的就是创造复杂的人类形象一即那些生活在20世纪晚期这个特殊年代中寻常的与不寻常的男男女女。我尝试着用笔去记录我在周围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事物,而当前我感受到的、最明显的是那种所谓电子文化的东西。我想这绪论5就是美国的力量和活力,而且他们属于我们的时代。(DePietro,2005:107)①德里罗将他在现实生活中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电子文化的神奇与其背后所隐藏的悖论,呈现在他15部小说的语言叙事中,为读者复制了一幅美国社会、文化发展的全景图。他的15部小说分别为《美国形象》、《球门区》(EdZoe,1972)、《大琼斯街》(GreatJohStreet,1973)、《雷塔纳之星》(Rater'Star,1976)、《球员们》(Player,1977)、《走狗》(RuigDog,1978)、《名字》(TheName,1982)、《白噪音》(WhiteNoie,1984)、《天秤星座》(Lira,1988)《新毛主席像章》(MaoⅡ,1991)、《地下世界》(Uderworld,1997)、《身体艺术家》②(TheBodyArtit)、《大都市》③(Comooli,2003)、《坠落的人》④(TheFalligMa,2007)《欧米伽点》⑤(PoitOmiga,2010)。在这15部小说中,德里罗对美国当代社会文化的批判与解剖,特别是对以影像为核心的媒介文化的批判和揭示,涉及了各种社会、文化现象和主题,如消费主义、“冷战”思维、核战争、妄想狂、科技批判、艺术、恐怖主义、主体建构、阴谋、垃圾处理等构成了一个巨大的信息网络,再现了美国社会的现实。①注明:为简洁起见,文中同一页上下两处或多处引文连续出自同一出处时,只在第一次引文后做完整标注:作者姓名、出版时间和页码,之后出现的引文只标注页码。如果引文出自同一本书,但非连续引用,则标注全部相关信息。另如果引文前的叙述部分已出现作者或出版时间的相关信息,其相关引文则仅标注页码。②这部小说国内译名有《身体艺术家》、《人体艺术家》等,本书采用《身体艺术家》③这部小说国内译名有《大都市》、《国际大都市》、《大都会》等,本书采用《大都市》。④这部小说国内译名有《坠落者》、《坠落的人》等,本书采用《坠落的人》。⑤这部小说的国内译名有《指向终点》、《终点》、《欧米伽点》,本书采用《欧米伽点》。6唐·德里罗小说中的媒介文化研究约翰·约翰斯顿(JohJohto)认为美国后现代小说就是一个“信息聚集体”(iformatioaemlage),这一概念对德里罗的小说创作而言是非常契合的。约翰斯顿在他的研究中指出,德里罗小说创作的发展“具有一种方式,在这种方式中,语言与影像、电影和电视的效果经过重新配置形成一种循环内置的媒介聚集领域”(1998:168)。从德里罗的第一部小说,我们就可以感受到其书写中所负载的大众文化中的媒介、广告、流行音乐、消费等信息的交叠整合。在他之后的小说中,媒介影像的再现从未在他的叙事中消失过。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美国社会大众文化和媒介发展的背景,另一方面是德里罗早年的观影和观赏艺术展的各种经历,使他对大众媒介文化产生了很深的印象。这些影像经过时间的积淀,浓缩进德里罗的创作中,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德里罗早期创作中的跨媒介叙事即体现了这些影像叙事对他的影响,如借用了一些后现代主义常用的技法一电影艺术技巧中的蒙太奇、拼贴、长镜头、跳接,戏剧中的独白等,因此有学者将他界定为“后现代主义小说家”,但他本人并不十分认可这样的界定。在一次访谈中他曾提到“当大家认为《白噪音》是后现代的,我真没有什么抱怨。虽然我自己并没有说它是后现代的。但是我不认为《地下世界》是后现代的,也许那是现代主义的最后一丝气息。”(Duvall,2008:13)不管如何界定德里罗是现代主义还是后现代主义小说家,他的作品对美国社会现实的复制和解剖是不容置疑的,特别是其中所反映的媒介与当代社会、文化以及主体的关系。媒介作为现代社会重要的传媒手段,已经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科技以及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媒介所引发的各种文化现象自然成为德里罗作品关注的主要对象。以影像为核心的媒介艺术对德里罗的持久魅力,还体现在他对包括文学、电影、绘画、表演等在内的艺术的美学价值以及···试读结束···...

    2022-11-30 epub小说下载网 epub小说网站

  • 媒介批评三部曲下载pdf套装全3册|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媒体批评三部曲下载df由尼尔·波斯特曼撰写,共3卷,包括技术垄断:文化对技术的投降、童年迷失、娱乐致死,探讨了技术对人类社会的负面影响、文明和制度。关于媒体批评三部曲的作者NeilPotma(1931-2003),世界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生前在纽约大学任教。他在纽约大学开创了媒体生态学专业。至2003年任文化传播系系主任。2003年10月博兹曼去世后,美国各大媒体发表多篇评论,高度评价博兹曼对后现代工业社会的深刻远见和尖锐批判,以及对媒体文化的深刻洞察。童年的褪色清单第1部分儿童发明第一章没有孩子的时代第2章排版和新成人第三章童年孵化第4章童年之旅童年消失的第二部第五章结尾的开始第6章媒体概览第7章成年的孩子第8章垂死的孩子第九章六个问题娱乐至死内容介绍《娱乐至死》一书分析了美国社会从印刷主导向电视主导的转变,并得出社会公共话语权的特征逐渐从理性、有序、逻辑转向断章取义。,肤浅的、碎片化的,所有的公共话语都以娱乐的形式出现,以警示公众警惕技术垄断。波斯特曼在本书中深入剖析了以电视为基础的新媒体对人们的思想认识、认知方式乃至整个社会文化发展趋势的影响,发人深省,实现了媒体危机。...

    2022-05-13 《媒体文化》 四部文化传媒

  •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pdf免费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UdertadigtheMedia:AExtededEayoMadf下载,作者代表作之一,书中内容为读者阐释认知突破思维,助你从媒体中学习查找信息,并最终成功。了解媒体df介绍从印刷到互联网,媒体作为人体器官和意识的延伸,长期以来一直与人类共同塑造和进化。我们如何获取知识、如何合作以及如何相互联系都深受媒体的影响。今天,麦克卢汉的理论在每个人的生活中反复得到印证。未来,科技的发展将带来哪些新媒体?人的延伸将延伸到哪里?在这本书中,麦克卢汉从本质上探讨了技术、人性和社会的命题。了解媒体,终究是了解我们所处的社会生态,在冲击和创新中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了解媒体df作者马歇尔·麦克卢汉(1911-1980)传播学的奠基人,堪比牛顿、达尔文、弗洛伊德、爱因斯坦等划时代的思想家。《理解媒体》是他的代表作。他的“媒体是人的延伸”、“冷媒和热媒”、“媒体就是信息”等观点影响了无数研究人员和企业家。麦克卢汉成功地预言了互联网的诞生,《连线》杂志在其创刊号中将他誉为“先知”。其他主要作品还有《机器新娘》、《古腾堡星人》、《媒体法则》等。何道宽传播学家兼翻译家,中国传播学会副理事长,深圳大学英语与传播学教授,从事文化研究、人类学、传播学30余年,尤其致力于麦克卢汉的翻译与传播研究。1988年,他首次将《理解媒体》翻译到中国。翻译著作40余部,销量超过100万册,主要有《理解媒体》、《麦克卢汉的精髓》、《麦克卢汉碑》、《帝国与传播》、《裸猿》三部曲、《中世纪的秋天》等。了解媒体df主目录第1部分媒介就是信息两种热介质和冷介质三种过热介质的逆转四个小玩意爱好者:麻木自恋五种混合能量:危险的关系六为转化者的媒介七大挑战与崩溃:创意的报应第二部分八字:恶之花?九个字:用眼睛代替耳朵十道与纸道第十一个:集群概况十二套服装:加长皮肤十三间房子:新面貌和新概念十四种货币:穷人的信用卡十五个时钟:时间的味道十六排版:如何理解它?十七部搞笑漫画:“疯狂”漫画引领电视形象十八字:民族主义的建筑师十九个轮子、自行车和飞机二十张照片:没有围墙的妓院21份报纸:泄密的政治二十二辆车:机器人新娘二十三个广告:吸引消费者二十四游戏:人的延伸二十五封电报:社会荷尔蒙26台打字机:进入钢铁幻想时代二十八个电唱机:缩小民族胸膛的玩具二十九:复制光盘上的世界三十电台:部落鼓三十一电视:胆小的巨人三十二件武器:影像之战三十三个自动化:学会生存了解媒体df评论1、我们已经是电子人了。手机和电脑是你的延伸。手指动作或语音命令是交互式界面。2、麦克卢汉最重要的观点……是人的延伸。科技虽然不是“人类的主人”,但在扩大人类能力范围的同时,也改变了人类的个性、特质和自我意识。3、QQ和微信不仅是一个成功的社交产品,更是一个连接器……这一切的连接,本质上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因为设备无非是人类延伸出来的器官,服务无非就是人类的延伸意识。...

    2022-05-10

  • 社会性别视野下的媒介研究在线免费阅读pdf高清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传播学具有跨学科性质,“性别”自诞生之日起就与人类学、社会学等各个学科紧密结合。因此,性别与传播理论体系不仅以传播理论和性别理论为基础,而且以心理学、社会学、文学、人类学等相关理论为基础。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媒体研究df图片预览简介性别视角的媒体研究将媒体研究与性别研究、女权主义视角和媒体研究中的经典主题相结合。系统分析了媒体与女性的研究理论与方法,对媒体与女性的历史发展进行了深入回顾。关于作者刘立群,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副书记、传媒与女性研究中心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体与妇女”教席主持人、美国艾森豪威尔学者、全国妇联秘书处专家顾问、中国妇女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妇女英才协会会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媒体与性别研究、国际传播学等。代表著作有:《性别与媒体传播》、《国际视野下的媒体与女性》、《美国电视节目的形式》、《国际交流导论》等。目录前折标题页版权页目录第一章媒体理论与女性研究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理论第二节女权主义理论第三节传播学中的女性主义理论第4节人类学和心理学中的媒体和性别理论第二章媒体与女性研究方法第1部分:媒体与女性研究的方法论渊源第二节几种常用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第3部分:媒体与女性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三章媒体与女性研究的历史发展第1部分:媒体与女性研究的发展第二部分:现代中国的媒体与女性第三节女性在媒体中的公共空间——以玲珑为例第四章:电视与女性研究第1节电视和女性研究回顾第二部分:我不爱红衣爱武装——电视剧中的革命女性思想与形象第5章网络与女性研究第1节互联网与女性研究概述第二节女性研究的网络和特点第三部分:互联网与女性研究现状第6章广播与女性研究第一节: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广播第二节女性电台节目的性别意识——以“三色玫瑰”为例第3部分:提高女性广播节目中的性别意识的对策第7章媒体与女性研究热点问题第1节性别问题的媒体传播第二节“剩女”传播现象与媒体传播策略第8章:国际视野下的媒体与女性研究第1节媒体与女权主义第二节女性主义媒体研究的研究领域第三节女性主义媒体研究方法参考文献后记折叠封底...

    2022-05-05 人类学 性别 亲属 继嗣 婚姻 人类学 性别气质

  • 《网络文学的媒介转型》许苗苗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网络文学的媒介转型》【作者】许苗苗著【页数】359【出版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03【ISBN号】978-7-5203-7914-4【价格】138.00【分类】网络文学-传播媒介-研究-中国【参考文献】许苗苗著.网络文学的媒介转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03.图书封面:媒介转型》内容提要:本书回顾中文网络文学二十余年来的发展历程,分析其背后的推动力量及在话语权和利益争夺中暴露出的问题。曾经被视为试验性小众概念的网络文学,如今已成为流行故事的生产者和通俗文化产业链的源头,其大众参与的创作模式虽然众声喧哗,但也具备自我完善的可能。网络文学引发人们有关文学本质、表现形式、创作过程和接受模式等问题的再思考,也孕育着文学在新时代的新诉求。《网络文学的媒介转型》内容试读导言一研究缘起及中国网络文学研究现状本书所指媒介转型指文学作品突破原有载体向其他媒介传播和延伸的过程。网络改变了人们对媒介与文学关系的认识,作为文学在新媒介中的表现形式,网络文学的出现一方面将媒介问题引入文学视域,将文学的本质、样式、审美形态、接受过程等传统文艺理论问题再度推到台前;另一方面,它为文学、影视、动漫游戏等不同文化娱乐形式跨越媒介边界、相互融合做出多次有价值的探索。这里,我们将分析网络文学在媒介转型中的表现和作用,探索文学理论在跨媒介背景下的新动向。(一)本书研究缘起互联网的兴起分流了大量传统媒体如书刊、电视、广播等的受众,特别是印刷读物更受到不可避免的冲击。“文学”观念的普及基本与印刷媒体的普及同步。因此,印刷品作为主要传播媒介时,借助文字表达的文学与印刷品的联系被看作“天然”。印刷技术、编排样式、刊刻版本等媒介特性未受重视,而当屏幕和网络成为印刷媒介的替代品后,“网络文学”概念的诞生却唤醒了人们对媒介本身的关注。作为印刷媒介向网络媒介转型的产物,网络文学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为突破媒介自身限制而进行的种种转型尝试显示出价值。本书拟从“网络文学”1网络文学的媒介转型这个文学与媒介结合的概念入手,分析其在媒介转型这一特殊过程中的表现,探索媒介转型背景下文学研究的新思路说起文学,人们往往从形式、题材、审美特质、文学性等角度出发,想到的是“文学作品”。传统文学理论从多个角度探讨文学,却很少涉及媒体。仿佛文学是想象的精灵,媒介则是精灵迫不得已的栖身之。如果不是为了传播,这一精灵便与媒介毫不相干。对于强调想象修辞、审美等精神维度特质的文学来说,媒介是一个被动的可有可无的因素。然而,果真如此吗?近年来,跨学科研究手段越来越多地介入文学,文学被放在历史学、社会学、传播学的交叉视野中予以观照,媒介对文学的影响也逐渐凸显出来。如果我们将文学看作语言文字的艺术,这一简单的概括本身就包含了“语言”和“文字”两种媒介形式。钱存训《书于竹帛》对汉字的发展演变进行了详细的溯源,从甲骨到青铜,从竹简到缣帛,从书法艺术到印刷推广,汉字的形态、构造极大地受到媒体影响①。文字是文学的主要表达方式,当文字书于竹帛,文学也自然带上了“竹”或“帛”的属性。刻在青铜器上只能是简短的铭文,记录在竹简上的则是记述国家事务的应用文“策”:而瑰丽又昂贵的缣帛与“赋”的华丽辞章辉映。印刷文学的发展同样经历了几个与刊刻技术和媒介传播手段紧密相关的阶段。随着大众传媒飞速发展,新媒体的需求更推动新文学样式的诞生和流行。如《申报》和《沪报》开辟我国日报刊载长篇小说的先声,《野叟曝言》《七侠五义》等都随近代报业的兴起为大众所识。为应付每日更新的副刊版面,吸引普通市民读者持续兴趣,增加可读性和吸引力,报上会出现“长篇小说连载”以填充内容。当办报者发现“小说与报纸的销路大有关系”后,报载小说便开始成为普遍现象。然而,由于当时作者有限,供稿不时出现问题,不仅常见断档、暂停等现象,有时甚至在连载中断后再也不见下文乃至影响报纸销路。这种不稳定性又促使报刊大力推动短篇小说的创作①参见钱存训《书于竹帛》,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版。2导和阅读。《时报》在短篇小说兴起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由于其长篇待刊稿遗失,他们不得不刊载短篇救急,还特地发广告向习惯阅读长篇的读者解释,“短篇小说本为近时东西各报流行之作”,篇幅虽短却同样“立意深远,用笔宛曲,读之甚有趣味”。《时报》《笑林报》等进而开启向社会征集短篇小说的序幕①。除了载体介质本身,编辑、文选的收录也影响文学作品的传播范围。被称为批评史上第一部文学专论的《典论·论文》在我国传统文学理论中拥有奠基性的地位,作者也出身显赫。但如果没有《昭明文选》的有意识选择和留存,恐怕这篇文章终将与《典论》里其他篇章一起佚失,无法继续“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即便是工业时代的通俗读物,是刊登在每天更新的报纸上随日期渐远而丢弃,还是由出版社再次结集印刷成单行本,其形态、命运也都有所不同。以金庸作品为例,有学者对比早期《明报》创刊时的连载专栏和后来的多个编校、修订版本,发现最初报纸连载中为迎合大众口味的流行趣味被弱化,逻辑线索、人物形象等都在后期修订中获得完善,能看出通俗文学向严肃文学靠拢的痕迹。如今金庸的“经典”地位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根据不同媒体特色,在其间转换、整合、自我完善的过程②。以上文学与媒介之间的牵连,都将多少反映在网络文学中,并于下文论述涉及。虽然我们谈论文学时强调它的想象力和精神特质,但它并不能完全脱离媒体,甚至可以说,文学和媒介的关系特别紧密,只是此前没有被发觉。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理论如今成为传播学的经典理论之一,但麦克卢汉本人却是文学教授。对虚构的想象性文学的研究,使其能够以预言般的想象力对真实社会文化的发展做出判断。在印刷文化一统天下的时代,知识储备、教育传承主要依靠文字,大量印刷出版物成为文学的主流形态,而那些以语言为表达介质、强烈依①参见陈大康《近代短篇小说的复兴》,《光明日报》2018年3月15日②参见高玉《金庸小说误读与武侠小说形象重塑》,《文艺研究》2014年第7期。3网络文学的媒介转型赖于艺人表现能力的口头文学则逐渐沦为边缘形式。到了网络文化兴起并日渐强势的时代,屏幕阅读开始抢夺纸媒体的主导地位,在适合视觉形象、动态传递的屏幕上,文字阅读不再是主流。当前最为流行的电脑、手机社交媒体如微信朋友圈、微博,国外的Faceook、Ita-gram等,主体形式为图片、视频加简短文字标题说明,在这类媒体上,讲究有理有据的长篇学术论文也被提炼为简明的段落概要。这种趋势体现在文学作品中,是散文式微,短小机智的警语、笑话流行;小说则呈现分化:一方面篇幅短小的“微小说”被广泛张贴转发,赢得了超高的知名度和眼球效应;另一方面,驻扎于文学网站的明星作者则以超长篇幅和持续更新建立了稳固的粉丝团队,从而找到开发后续产品的可能性。媒介发展如何影响人类文化已不乏专论,这里仅做简单概述。本书从网络文学这一“媒介·文学”形式入手,考察在网络文化兴起之际,形成于印刷文化中的“文学”概念存续、变形、演化的过程。这里讨论的“网络文学”主要指中国大陆文化现象,部分章节涉及中国台港和海外情况。(二)中国网络文学研究要点新鲜活跃的网络文学现象,在国内研究界获得众多关注。研究者不仅各有侧重,还不断引导新鲜力量加入。与国外研究偏重于媒介不同,国内网络文学研究比较重视其“文学”特质,例如什么是网络文学,网络与文学两概念孰轻孰重,印刷与网络文学的关系、区别,网络文学对印刷文学特点的继承与改变等,总体来说,是在与印刷文学的比较中开展的。1.介入文艺学和文学史范畴的网络文学国内最为主流的网络文学研究模式是从媒介环境的转变入手,依托文艺学、媒介学理论关注新技术、新文化对文学的影响,多数是从文艺学视野下的跨媒体文学理论展开。学者黄鸣奋在21世纪之初即涉足网4···试读结束···...

    2022-04-28 网络文学媒介 网络文学媒介转型

  • [每天读本书] 数字时代如何《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

    我们通常想到的媒体主要是报纸、广播和电视。麦克卢汉认为,媒体是人体和大脑的延伸:衣服是皮肤的延伸,住房是温度调节机制的延伸,马镫、自行车和汽车都是腿和脚的延伸。媒的延伸。媒介是技术,可以是任何人的延伸。媒体成对结对,一个包含另一个。因此,电报包含印刷单词、手写单词和单词。前者包含后者,后者是前者的信息。信息是朦胧的,所以用户看不到后者对前者的影响。由于媒体的强烈影响,所谓的内容或信息对任何信息的影响都远低于媒体本身。所以他说,媒体就是信息。并不是所有的媒体都是成对的。麦克卢汉发现了两个例外。上述例子中有一个例外:文本中包含了文本,但文本媒体是媒体链的终点。思想是非语言现象,是一个纯粹的过程。第二个例外是电光,它使黑暗中无法进行的活动成为可能。这些活动可以被视为电光的内容,这加强了麦克卢汉的原则:任何媒体最强大的影响是改变人们的关系和活动,改变其形式、规模和速度。媒体是我们经历世界变化的动机,是我们互动关系变化的动机,也是我们如何使用感知的动机——这里所谓的感知是媒体扩展的感知。研究媒体必须研究其影响,因为持久和不可避免的媒体互动使媒体的影响模糊,阻碍了我们有效使用媒体的能力。麦克卢汉认为,一种新媒体通常不会取代或取代另一种媒体,而是会增加其运行的复杂性。新旧媒体的相互作用模糊了媒体的效果。人类最早的技术是语言,这是文本、印刷和电报的来源。转化为文本后,语言获得了强烈的视觉偏见,直到今天才影响到社会和文化组织。但收入必须失去,因为文本将文本与其他感知分感知分开。广播的发展延伸了言语。此时,类似的损失也发生了,因为广播将言语简化为一种感知-听觉。广播不等于言语,因为我们只使用一种感官,即听觉,但就像文本一样,它产生了一种包含言语的幻觉。注:以上节选自本书增订评注序。————————————–原作名:UdertadigMedia:TheExteioofMa[加拿大]马歇尔·麦克卢汉译者:何道宽评分:8.8从印刷术到互联网,媒介作为人器官与意识的延伸,长久以来与人类互相塑造,共同进化。我们如何获取知识、协同工作、连接彼此,皆深受媒介影响。今天,麦克卢汉的理论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得到了反复的证实。未来,技术的发展将带来哪些新媒体?人类的延伸将在哪里扩展?在这本书中,麦克卢汉本质上讨论了技术、人类和社会的命题。毕竟,理解媒体是为了理解我们的社会生态,并在冲击和创新中找到自己的生存方式。...

    2022-04-04 文本 感知 景观 文本感知能力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