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垄断协议的规制制度_2020年注会《经济法》答疑

    学习犹如农民耕作,汗水滋润了种子,勤劳浇灌了幼苗,没有人瞬间奉送给你一个丰收。小奥为各位考生整理了注册会计师经济法的答疑,小伙伴快进来看看吧!根据反垄断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之间的约定中,属于横向垄断协议的有()。A.固定价格B.划分商品销售地域C.限制研发新工艺D.联合拒绝采购特定经营者的商品正确答案:A,B,C,D【提问】为什么要选这四个?【答疑】勤奋刻苦的同学,您好:横向垄断协议:1.固定或者变更商品价格的协议;(选项A)(1)固定或者变更价格变动幅度;(2)固定或者变更对价格有影响的手续费、折扣或者其他费用;(3)使用约定的价格作为与第三方交易的基础;(4)约定采用据以计算价格的标准公式;(5)约定未经参加协议的其他经营者同意不得变更价格等。2.限制商品的生产数量或者销售数量的协议(限制数量协议);(1)以限制产量、固定产量、停止生产等方式限制商品的生产数量或者限制商品特定品种、型号的生产数量;(2)以拒绝供货、限制商品投放量等方式限制商品的销售数量或者限制商品特定品种、型号的销售数量。3.分割销售市场或者原材料采购市场的协议(划分市场协议);(1)划分商品销售地域、销售对象或者销售商品的种类、数量;(选项B)(2)划分原料、半成品、零部件、相关设备等原材料的采购区域、种类、数量;(3)划分原料、半成品、零部件、相关设备等原材料的供应商。4.限制购买新技术、新设备或者限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的协议;(1)限制购买、使用新技术、新工艺;(2)限制购买、租赁、使用新设备;(3)限制投资、研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选项C)(4)拒绝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5)拒绝采用新的技术标准。5.联合抵制交易。(1)联合拒绝向特定经营者供货或者销售商品;(2)联合拒绝采购或者销售特定经营者的商品;(选项D)(3)联合限定特定经营者不得与其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进行交易。明天的你会感激现在拼命的自己,加油!我们要真正保持一样东西,就要虚心。譬如一个碗,如果碗是空的,就能装更多的东西。小奥这里会继续帮助大家,为大家更新注册会计师考试答疑的!注:答疑内容出自东奥《经济法》教研团队(本文为东奥会计在线原创文章,仅供考生学习使用,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

    2022-04-04

  • 我脑海里住着一个自我怀疑又自作聪明的人(含经典“死亡态度描绘量表”和“人生故事协议”)(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

    2022-04-02

  • 中公2018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申论高分范文101篇(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 学生肖像描写范文阅读与指导(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 中公2018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申论高分范文101篇(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 2020马哥Linux云计算架构高薪班/名师亲授/协议班价值15800元(不完整版),百度网盘,阿里云盘下载

    本课程来自马哥教育:2020年马哥教育Liux云计算架构高薪班/名师亲授/协议班价值15800元,由马哥教育教学总监南山先生讲授。课程讲得很好,配套实验手册和笔记物有所值。课程体系大纲介绍:liux基础、服务和安全Liux集群、We站点架构及组件、运维工具、分布式存储系统、存储服务、虚拟化及容器技术、云计算掌握(3大运维基础夯实)解决学生入]难点,确保学生100%入门按照企业环境标准要求实现:Liux掌握系统安装、管理和使用Shell脚本、网络、安全攻防、企业级服务应用。课程更新到11章暂时不完整,不需要问客服是否完整。如果后期有完整的,会补上。!适合人群:大学生毕业就业寻求转岗技术liux提升充电职场升值加薪自我实现创业2020马哥Liux云计算架构高薪班/名师亲教/协议班视频截图课程目录:马哥教育2020Liux云计算运维工程师课程[19.2G]┣━━Liux2020课程视频[19.2G]┃┣━━01-马哥教育-年薪30万Liux云计算课程-云计算课程概览和计算机基础知识[2.3G]┃┃┣━━1计算机基础知识.avi[701.7M]┃┃┣━━2由计算机服务器硬件组成的.avi[675.6M]┃┃┣━━3操作系统基础知识.avi[380.4M]┃┃┗━━4Liux操作系统的起源和哲学思想.avi[608.3M]┃┣━━02-马哥教育-年薪30万Liux云计算课程-Liux安装和操作系统Liux基础命令[1.6G]┃┃┣━━2CetOS8及Uutu安装各种操作系统版本等.avi[394.8M]┃┃┣━━3Liux登录和基本操作.avi[529.7M]┃┃┣━━4Liux命令执行过程和命令类型.avi[305.3M]┃┃┗━━5Liux常见命令.avi[384.9M]┃┣━━03-马哥教育-年薪30万Liux云计算课程-Liux命令帮助和文件管理命令[1.6G]┃┃┣━━1命令历史和帮助.avi[405.2M]┃┃┣━━2帮助命令的用法.avi[416.9M]┃┃┣━━3文件系统目录结构和基本文件操作命令.avi[504.6M]┃┃┗━━4复制和移动文件等基本操作.avi[263.2M]┃┣━━04-马哥教育-年薪30万Liux云计算课程-Liux重定向管道技术和用户管理命令[1.6G]┃┃┣━━1详细说明硬链接和软链接.avi[332.5M]┃┃┣━━2标准输出和错误重定向.avi[337.5M]┃┃┣━━3重定向和管道.avi[385.2M]┃┃┣━━4用户及组管理及相关配置文件.avi[291.1M]┃┃┗━━5用户和组的管理命令.avi[281.4M]┃┣━━05-马哥教育-年薪30万Liux云计算课程-文件权限管理和文本编辑工具vim[1.7G]┃┃┣━━1用户和组相关命令.avi[364.7M]┃┃┣━━2文件权限管理和默认权限管理.avi[347.1M]┃┃┣━━3文件的特殊权限和FACL.avi[327.7M]┃┃┣━━4文本编辑工具VIM.avi[338.5M]┃┃┗━━5文本编辑工具VIM.avi[323.3M]┃┣━━06-马哥教育-年薪30万Liux云计算课程-文本处理命令和文本搜索工具gre[1.4G]┃┃┣━━1文本处理工具.avi[430.6M]┃┃┣━━2文本处理工具.avi[338.6M]┃┃┣━━3正则表达式详解.avi[353.9M]┃┃┗━━4扩展正则表达式和gre.avi[309.8M]┃┣━━07-马哥教育-年薪30万Liux云计算课程-hell脚本编程基础介绍[1.7G]┃┃┣━━1hell脚本编程基基本变量.avi[420.1M]┃┃┣━━2hell脚本编程基本算术和逻辑操作.avi[309M]┃┃┣━━3hell脚本编程基础的特殊变量.avi[343.8M]┃┃┣━━4hell脚本编程基本条件测试.avi[394.8M]┃┃┗━━5hell配置环境文件.avi[281.9M]┃┣━━08-马哥教育-年薪30万Liux云计算课程-文件包装压缩命令和文本处理命令ed[2G]┃┃┣━━1脚本编程条件分支判断if和cae.avi[371.7M]┃┃┣━━2文件的查找locate和fid.avi[419.1M]┃┃┣━━3xarg文件压缩和包装工具.avi[637.8M]┃┃┣━━4三剑客之一的文本处理ed基本用法.avi[331.6M]┃┃┗━━5三剑客之一的文本处理ed生产实战技能.avi[237.4M]┃┣━━09-马哥教育-年薪30万Liux云计算课程-Liux软件包管理命令和私人软件包仓库管理[1.7G]┃┃┣━━2软件运行环境及编译过程.avi[264.3M]┃┃┣━━3软件包的相关概念和组成.avi[382.9M]┃┃┣━━4rm常用的包管理器.avi[352.8M]┃┃┣━━5实现yum仓库配置.avi[460.4M]┃┃┗━━6实现内部私有yum源.avi[260.9M]┃┣━━10-马哥教育-年薪30万Liux云计算课程-源码编译安装软件与磁盘分区管理命令[2.5G]┃┃┣━━1C详细说明源代码编译安装过程.avi[416.7M]┃┃┣━━2httd编译安装,脚本自动编译安装.avi[511.6M]┃┃┣━━3一键安装脚本httd和uutu软件包管理.avi[458.1M]┃┃┣━━4磁盘结构及分区模式MBR和GPT.avi[929.7M]┃┃┗━━5分区管理相关工具.avi[239.6M]┃┗━━11-马哥教育-年薪30万Liux云计算课程-文件系统挂载管理及RAID以及逻辑卷管理[1.2G]┃┣━━1管理和挂载文件系统.avi[525.9M]┃┣━━2持久挂载和wa管理.avi[250.2M]┃┣━━3各种RAID逻辑卷的工作原理.avi[234M]┃┗━━4逻辑卷管理和快照.avi[250.5M]┣━━Liux2020资料云盘[27.9K]┃┗━━03资料[27.9K]┃┣━━log[8.8K]┃┃┗━━.log[8.8K]┃┣━━crit39[10.8K]┃┃┗━━hello【.com】[10.8K]┃┗━━crit[8.3K]┃┣━━ccmd-1.4.h[2.8K]┃┗━━haoi_tower_1.1.h[5.5K]┗━━马哥教育2020Liux云计算运维工程师课程大纲(原版).df[12.3M]相关下载点击下载...

    2022-04-03 云计算技术架构 云计算系统架构

  • 学生肖像描写范文阅读与指导(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作者:学生阅读指导小组出版社:辽海出版社格式:AZW3,DOCX,EPUB,MOBI,PDF,TXT学生肖像描写范文阅读与指导(下)试读:前言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学生阅读活动的共性要求。传统语文教学当然也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但忽视对本文的整体把握,而更多地是在老师引领下对文章的肢解性解读;另外,在对文本的解读上存在一元化倾向,强调同一性思维,不注重学生对文章的自主解读。这些从根本上都无益于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有效阅读范文,提高写作能力,这是学生进行阅读的捷径与目的。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单说写作程度如何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比较难捉摸的阅读程度。”纵览现有各种版本的语文教科书,尽管它们自身的体系很严密,阅读量也在逐渐增加,新的语文教材也增加了许多新的篇目,各种文体的文章基本都涉及到了。但即使这样,还是不能适应新的语文素养的要求,特别是当今学生进行作文需要大量的范文进行参照,这样选择有效阅读的范文就非常重要了,指导学生阅读这些范文并运用于作文,那更是重要了。阅读能力被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称之为学习技能的五把刀子之一,它不仅是语文学习能力的主要构成因素,也是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还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因此,有效阅读一直就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要提高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必须加强有效阅读。说到“有效阅读”,效果首先是一个结果,作文更是运用于实践。单从运用于作文而言,当然我们就得围绕作文的常用方法来进行阅读了。当我们学生读到一篇文章,有所得,有所悟,有所思,有所写,这就有一定的效果了。积累丰富的作文材料,是写好作文的首要条件。许多文章高手文思敏捷,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脑子有一个丰富的材料库,写起文章来,就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学生要写好作文,也必须花大力气积累作文材料。积累材料最好的方法是坚持观察。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说:“你要仔细观察身旁的老王或老李是什么性格,有哪些特点,随时注意,随时记下来……要天天记,养成一种习惯。刮一阵风,你记下来;下一阵雨你也能记下来,因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里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你如果没有这种积累,就写不丰富。”为此,本套书从服务于学生作文的目的出发,提供了学生有效阅读的不同范文,主要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场面描写、景物描写、风俗描写、叙述方式、抒情方式、话题表达等类文章,同时还提供了相应的阅读与写作把握方法等,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实践性和指导性,能够全面提高广大学生的阅读和作文能力,不仅是广大学生阅读的最佳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第二章肖像描写范文阅读1.徒步旅行者朱湘往常看见报纸上登载着某人某人徒步旅行的新闻,我总在心上泛起一种辽远的感觉,觉得这些徒步旅行者是属于另一个世界——一个浪漫的世界;他们与我,一个刻板式的家居者,是完全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我思忖着,每人与生俱来的都带有一点冒险性,即使他是中国人,一个最缺乏冒险性的民族……希腊人不也是一个习于家居,不愿轻易的离开乡土的民族么?然而几千年来的文学中,那个最浪漫的冒险故事,《奥德赛》,它正是希腊民族的产品。这一点冒险性既是内在的,它必然就要去自寻外发的途径,大规模的或是小规模的,顾及实益的或是超乎实益的。林德白的横渡大西洋飞航,孛尔得的南极探险,这些都是大规模的,因之也不得不是顾及实益的,——虽然不一定是顾虑到个人的实益,——唯有小规模的徒步旅行,它是超乎实益的,它并不曾存着一种目的,任是扩大国家的版图,或是准备将来军事上的需要,或是采集科学上的文献;徒步旅行如其有目的,我们最多也不过能说它是一种虚荣心的满足,这也是人情,不能加以非议——那一张沿途上行政人物的签名单也算不了什么宝贝,我们这些安逸的家居者倒不必去眼红,尽管由它去落在徒步旅行者的手中,作一个纪念品好了。这一种的虚荣心倒远强似那种两个人骂街,者要占最后一句话的上风的虚荣心。所以,就一方面说来,徒步旅行也能算得是艺术的。史蒂文生作过一篇《徒步旅行》,说得津津有味;往常我读它,也只是用了文学的眼光,就好像读他的《骑驴旅行》那样。一直到后来,在文学传记中知道了史氏自己是曾经尝过徒步旅行的苦楚的,是曾经在美国西部——这地方离开苏格兰,他的故乡,是多么远!——步行了多时,终于倒在地上,累的还是饿的呢,我记不清楚了,幸亏有人走过,将他救了转来的,到了这时候,我回想起来他的那篇《徒步旅行》,那篇文笔如彼轻灵的小品文,我便十分亲切的感觉到,好的文学确是痛苦的结晶品;我又肃敬的感觉到,史氏身受到人生的痛苦而不容许这种丑恶的痛苦侵入他的文字之中,实在不愧为一个伟大的客观的艺术家,那“为艺术而艺术”的一句话,史氏确是可以当之而无愧。史氏又有一篇短篇小说,ProvideceadtheGuitar,里面描写一个富有波希米亚性的歌者的浪游,那篇短篇小说的性质又与上引的《徒步旅行》不同,那是《吉诃德先生》的一幅缩影,与孟代(CatulleMedé)的Jem’evaiarlechemi,li-re-li一首歌词的境地例是类似。孟氏的这首歌词说一个诗人浪游于原野之上,布袋里有一块白面包,口袋里有三个铜钱,——心坎里有他的爱友,——等到白面包与铜钱都被手给捞去了的时候,他邀请这个手把他的口袋也一齐捞去,因为他在心坎里依然存得有他的爱友。这是中古时代行吟诗人Trouadour的派头;没有中古时代,便容不了这些行吟诗人,连危用(Villo)都嫌生迟了时代,何况孟氏。这个,我们只能认它作孟氏的取其快意的寄寓之词罢了。就那个由浪游者改行作了诗人的岱维士(W.H.Davie)说来,徒步旅行实在是他的拿手——虽说能以偷车的时候,他也乐得偷车。据他的《自传》所说,徒步旅行有两种苦处,狗与雨。他的《自传》那篇诚实的毫不浮夸的记载,只是很简单的一笔便将狗这一层苦处带过去了;不知道他是怕狗的呢,还是他作过对不住狗这一族的事,——至少,我们可以想象得出,狗的多事未尝不是为了主人,这个,就一个同情心最开阔的诗人说来,岱氏是应当已经宽恕了的;不过,在当时,肚里空着,身上冻着,腿上酸着,羞辱在他的心上,脸上,再还要加上那一阵吠声,紧追在背后提醒着他,如今是处在怎样的一种景况之内,这个,便无论一个人的容量有多么大,岱氏想必也是不能不介然于怀的。关于雨这一层苦处,岱氏说得很详尽;这个雨并非润物细无声的那种毛毛雨,(其实说来,并不一定要它有声,只要它润了一天一夜,徒步旅行者便要在身上,心上沉重许多斤了。)这个雨也并非花落知多少的那种隔岸观火的家居者的闲情逸致的雨;它不是一幅画中的风景,它是一种宇宙中的实体,濡湿的,寒冷的,泥泞的。那连三接四的梅雨,就家居者看来,都是十分烦闷,惹厌,要耽误他们的许多事务,败兴他们的各种娱乐;何况是在没遮拦的荒野中,那雨向你的身上,向你的没有穿着雨衣的身上洒来,浸入,路旁虽说有漾出火光的房屋,但是那两扇门向了你紧闭着,好像一张方口哑笑的向了你在张大,深刻化你的孤单,寒冷的感觉,这时候的雨是怎么一种滋味,你总也可以想象得出罢……不然,你可以去读岱氏的《自传》,去咀嚼杜甫的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长夜沾湿何由彻!那三句诗;再不然,你可以牺牲了安逸的家居,去作一个毫无准备的徒步旅行者。杜甫也是一个迫于无奈的徒步旅行者;只要看他的芒鞋见天子,脱袖露两肘。这寥寥十个字,我们便可以想象得出,他是步行了多少的时日,在途中与多少的困苦摩肩而过,以致两只衣袖都烂脱了;我们更可以想象开去,他穿着一双草鞋,多半是破的,去朝见皇帝于宫庭之上,在许多衣冠整肃的官吏当中,那是,就他自己说来,够多么可惨的一种境况;那是,就俗人说来,多么叫人齿冷的一种境况……至所谓相见惊老丑他还只曾说到他的“所亲”呢。我记得有一次坐火车经过黄河铁桥,正在一座一座的数计着铁栏的时候,看见一个老年的徒步旅行者站在桥的边沿,穿着破旧的还没有脱袖的短袄,背着一把雨伞,伞柄上吊着一个包袱;我当时心上所泛起的只是一种辽远的感觉,以及一种自己增加了坐火车的舒适的感觉……人类的囿于自我的根性呀!携我这样一个从事于文学的人尚且如此,旁人往能加以责备么?现在我所惟一引以自慰的,便是我还不曾堕落到那种嘲笑他们那般徒步旅行者的田地;杜甫的诗的沉痛,我当时虽是不能体味到,至少,我还没有嘲笑,我还没有自绝于这种体味。淡漠还算得是人之常情;敌视便是鄙俗了。西方的徒步旅行者,我是说的那种迫于无奈的,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一种行头,虽说吉卜西的描写与他们的插图我是看见过的,大概就是那般在街上卖毯子的俄国人的装束,就那般瑟缩在轮船的甲板上的外国人的装束想象开去,我们也可以捉摸到一二了……这许多漂泊的异乡人内,不知道也有多少《哀王孙》的诗料呢。这卖毯子的人教我联想到危用,那个被驱出巴黎的徒步旅行者。他因为与同党窃售教堂的物件,下了监牢,在牢里作成了那篇传诵到今的《吊死曲》,他是准备着上绞台的了;遇到皇帝登位,怜惜他的诗才,将他大赦,流徙出京城,这个“巴黎大学”的硕士,驰名于全巴黎的诗人便卢梭式的维持着生活,向南方步行而去;在奥类昂公爵(Charled’Orléa也是一个驰名的诗人)的堡邸中,他逗留了一时,与公爵以及公爵的侍臣唱和了一篇限题为在泉水的边沿我渴得要死的allade(巴俚曲),——大概也借了几个钱;——接着,他又开始了他的浪游,一直到保兜地方,他才停歇了下来,因为又犯了事,被逼得停歇在一个地窖里。这又是教堂中人于的事;那个定罪名的主教治得他真厉害,不给他水喝,——忘记了耶稣曾经感化过一个妓女,——只给他面包吃,还不是新鲜的,他睡去了的时候,还要让地窖里的老鼠来分食这已经是少量的陈面包。徒步旅行者的生活到了这种田地,也算得无以复加了。2.贵族与平民朱湘贵族与平民,象牙之塔与十字街头,布尔乔亚文学与普罗文学——这些都是甚嚣尘上的名词。我们先要来研究一番:中国的贵族在那里?象牙之塔的文学是怎么一种内容?十字街头的文学又是怎么一种内容?中国有一种什么样的布尔乔亚西?又有一种什么样的普罗利特里亚?在民国还没有产生以前,不错,中国是有一个贵族阶级,虽说比起欧洲的贵族阶级来,中国的是范围小得多:是集中的而并非散布各处的,社会的势力也弱小,无所谓,也用不着阶级的意识。在以前的中国,与其说是有贵族与平民之分,倒不如说是有识字阶级与不识字阶级之分,还来得妥切些。旧文学便是识字阶级的文学;换一句话说,它便是“士”——士农工商的士——阶级的文学。由赋到词,那是不说自明的。元曲,我们读了以后,自己回想一下看看,对于元代的农阶级,工阶级,商阶级,到底增加了什么认识没有?小说,短篇,如《今古奇观》,长篇,如《红楼梦》,我们读了以后,也可以照样的去想。想完了,大家便可恍然而悟:旧文学内只有考场、花园、青楼、衙门、酒楼等等;农,只有陶渊明式的农;工,只有牵针引线的“红娘”或是谋财害命的船户;商,只有由宦场改行的“陶朱公”;医,只有儒医;简捷一句话,旧文学便是“士”阶级的想象的结晶品,读它的大半是“士”阶级,至于写它的更完全是“士”阶级了……无论题材是否采自“士”阶级的生活方式,读者你不是在黑字上面明显的看见了一个大的“士”字,便是在行间的白纸上面隐约的看见许多小的变形的“士”字在那里跳动。便是侠义小说的开山老祖,《水浒》,它也是一个“士”的想象作品。当然,这是一部浪漫事,并不比普通的小说是要描写社会各相的;不过,司考特(Scott)所写的各种《卫弗雷小说》(WaverleyNovel),它们又何尝不是浪漫事,然而当代的苏格兰,与它的贵族,平民的各相,各种行业的形相,不是也显现于这些浪漫事的里面了么?无论由那一方面看来,无论由作者、读者、题材、态度看来,旧文学只有一种,“士”文学。拿贵族与平民来分开旧文学作两种,显然是不知国情。至于民国以来,更谈不上贵族与平民之分了,识字阶级与不识字阶级是可以区分得的……民众教育进化了的国家内,常时有人出来责备一般读者分辨不清真文学与假文学;现在的中国,隔离开那个阶段,还早着呢。便是如今这少量的识字阶级内,还可以分成有闲阶级与无闲阶级。无闲阶级根本就看不了书,即使书中是描写着他们的生活。至于有闲阶级,就中也有一部分根本就不看书,他们宁可去赌博,抽鸦片,追女人;就中看书的,也有一部分根本就不看新文学,无论它是“贵族”的,还是“平民”的。这是就读者来讲,新文学分不了贵族与平民。就作者来讲,新文学也是不能这样分的。并不曾看见“舞文弄墨阶级”以外的任何界中有过人,在十年的商界生活,工界生活,医界生活,农界生活,以及任何界的生活以后,拿起笔来,用他本界的题材来作一篇诗,作一部小说,作一出戏剧——好像,只就海员来讲,英国的现任“桂冠诗人”,梅斯斐尔德(Maefield)、海上生活的小说作家康拉德(Corad)、海上生活的戏剧作家奥尼尔(O’Neill)那样。新文学的作者,就中有许多好像是来游历中国的西人,走马看花的,不知居留了有两个月还是三个月,回去了“文化”的时候,便成了家庭中,俱乐部中的“中国问题”权威,甚至于还在报纸、杂志上作文,替书局作书,来讨论“中国问题”。现在的许多作者都是“爱美的”,谈下上出自某行某业,更谈不到出自“贵族”阶级或是“平民”阶级。就题材来讲,破落了的以及不曾破落的清代贵族家庭的生活,有谁来替我们这般读者描写过?贫民窟里的生活,不说读者是茫然一无所知,便是我们这般作者,就中又有多少人看见过,更不用说度过,深悉其中的底蕴,拿来作题材,写出一部文学了。至于“平民”,虽说不能拿来与“贵族”对用,却未尝不可拿来与“军政”人员混杂;试问,包括在这个“平民”之内的各种数不清的行业,职业,新文学里又有几本书是取材于其中的某种行业,某种职业的?左拉(Zola)的小说,照他自己讲,是“实验小说”;照一般文学批评者讲,它们只是左拉所作出的一些浪漫事,并不能算是实写,与科学的实验距离得更远。在新文学内,便是要找一个并不“自然”的“自然主义”者,左拉,都找不到!就态度来讲。十九世纪初叶的英国浪漫诗人的领袖,华兹华斯(Wordworth),他的诗歌的主张总算是“平民”的了——不过,要是拿他去交给现在新文坛上的一般“平民文学家”,那怕不见得能引为“同志”罢?“象牙之塔”的文学。在这十五年的新文学运动内,真的有人创作出了文学来,有象牙一样细致的题材,有象牙一样纯熟的工技么?就说新诗罢,一个皈依希腊的H.D,一个皈依“罗马教堂”的爱利阿特(T.S.Eliot),都是道地的“象牙之塔”的诗人,新诗有么?如今要是真有“象牙之塔”的文学,那么,它的象牙便是人造象牙。至于“十字街头”的文学,就中的“十字街头”四个字,可以算是巧妙之至:因为,既然徘徊于十字街头,可见得便是门外汉,“爱美的”,并不曾深入街旁的洋行、百货公司、工厂、工会、“公馆”、贫民窟、“夜会”、轮盘场、医院、官厅、报馆、学校、书店、等等,等等。新文学作品的贫乏,浅薄,新文学演化的迟缓,畸形:这已经成了文学批评上的口头禅,不必再去落井下石。由另一方面看来,新文学所以如此,在社会的背景上,未尝没有它的辩解。平民教育并不曾长足的进展,读者的数量并没有如何剧烈的增加;国有的藏富并不曾开采出来,社会的福利在比率上并不曾剧烈的上升:在这两种状态之下,文学书籍的需要自然是不广大,不迫切的,文学书籍的供应因之也便不能膨胀到一种可以使一般作者靠了著作来舒适的生活的程度;那么,就已有的作者来讲,他们便会改业,就许多富有可能性的未来作者来讲,他们也决不会牺牲了已有的行业、职业,安定舒适的生活,来投身于不安定的、尚不能成立为职业的著作生活。著作的多寡,与其内容的丰富、贫乏,固然与作者的才力有密切的关系,不过它们同时也感受到社会的环境的影响,这一层我们也不能忽略。最浅显的例子是新文学中的剧本。旁的方面已经嫌是迟滞了;至于剧本,现在简直是停顿了——从前已经是最不踊跃的。新剧下发达,不得诿罪到京剧的身上……电影不是十分发达么?也不能诿罪在劣化的文明戏的身上……在开端的时候是受尽指摘的,电影何以没有“寿终正寝”,反而一年兴旺似一年了呢?新剧的听以下发达,剧本的创作所以不踊跃,旧的演员所以改了行而新的演员所以不曾出现:这都是完全受了社会的环境的影响。第一,戏剧要坦白的说听众好听的话,这一层是办下到。第二,戏剧要国家的兴盛或是民族意识的复苏作发动力,这一层是谈不到。第三,戏剧多少是靠了有地位或是有巨资的人物的提倡、资助而兴盛起来的,这一层是“管不到”。萧伯纳算是最能坦白的说听众所爱听的话的人——要是给他生在中国,他还能那么自由自在的说话么?“伊利萨白时代”,因为国富的猛增,新俄,因为民族意识的蓬勃,都在戏剧上热闹了起来。没有路易十四,或许便没有莫里哀这戏剧家;没有霍尼曼女士(MiHorima),英国的戏剧或许便不能在这十九、二十世纪之间复兴了起来。新文学中的戏剧,在文学革命的初期,失去了它的黄金的机会……再度的黄金的机会,便不知道它是来于何日了!不仅戏剧,其他的一切,中国的布尔乔亚西似乎都不需要,除了麻雀、鸦片、妓院。中国的布尔乔亚西,宠统的说来,可以说是包括有少自常年进项五百圆多至常年进项五万圆的人,新文学的作者一百人里有九十九人是来自常年进项在五千圆以内的家庭;简直可以说是没有人来自普罗利塔里亚的家庭。作者的本身,一百人内有九十九人是由“学生”、“亭子间的文士”——两种非正式的普罗利塔里亚——而变成了常年收入在五千圆以内的布尔乔亚西。文学作者内,并没有首相,如同英国的狄斯雷里(Diraeli);并没有贵族,如同英国的黎顿(Bulwer⁃Lytto);并没有富翁,如同英国的罗斯金(Ruki);并没有海员,如同英国的梅斯斐尔德;并没有贫民,如同英国的吉辛(Giig);并没有游民,如同英国的岱维斯(W.H.Davie)……这还没有提及那庞大的布尔乔亚西内的各种职业,行业,以及各种因收入不同而背景——生活亦随之而歧异的阶级内之阶级。新文学的作者,来路是这么拘狭的,刻板的,要产生出来一种丰富,复杂的文学,又怎么可能!中国的普罗利塔里亚,谋生,养家,尚且岌岌乎其危的,他们又那里去有时间、精力来创作文学!“爱美的”普罗文学,那只是越俎代庖,不仅是多事,并且是徒劳。新文学如其不能充实,扩大它的内容,前途是决不能光大起来的。为了要达到这种内容之充实与扩大的目标,我们这一般关怀以及从事于新文学的人便应当大声疾呼出一种要求来:即要实业发达以增加国富,教育猛进以增加读者,好让文学能以随了其他的艺术、学术一同如火如荼的兴盛起来!3.救火夫梁遇春三年前一个夏天的晚上,我正坐在院子里乘凉,忽然听到接连不断的警钟声音,跟着响三下警炮,我们都知道城里什么地方的屋子又着火了。我的父亲跑到街上去打听,我也奔出去瞧热闹。远远来了一阵嘈杂的呼喊,不久就有四五个赤膊工人个个手里提一只灯笼,拼命喊道,“救”,“救”,……从我们面前飞也似地过去,后面有六七个工人拖一辆很大的铁水龙同样快地跑着,当然也是赤膊的。他们只在腰间系一条短裤,此外棕黑色的皮肤下面处处有蓝色的浮筋跳动着,他们小腿的肉的颤动和灯笼里闪铄欲灭的烛光有一种极相协的和谐,他们的足掌打起无数的尘土,可是他们越跑越带劲,好像他们每回举步时,从脚下的“地”都得到一些新力量。水龙隆隆的声音杂着他们尽情的呐喊,他们在满面汗珠之下现出同情和快乐的脸色。那一架庞大的铁水龙我从前在救火会曾经看见过,总以为最少也要十七八个人用两根杠子才抬得走,万想不到六七个人居然能够牵着它飞奔。他们只顾到口里喊“救”,那么不在乎地拖着这笨重的家伙望前直奔,他们的脚步和水龙的轮子那么一致飞动,真好像铁面无情的水龙也被他们的狂热所传染,自己用力跟着跑了。一霎眼他们都过去了,一会儿只剩些隐约的喊声。我的心却充满了惊异,愁闷的心境顿然化为晴朗,真可说拨云雾而见天日了。那时的情景就不灭地印在我的心中。从那时起,我这三年来老抱一种自己知道绝不会实现的宏愿,我想当一个救火夫。他们真是世上最快乐的人们,当他们心中只惦着赶快去救人这个念头,其他万虑皆空,一面善用他们活泼泼的躯干,跑过十里长街,像救自己的妻子一样去救素来不识面的人们,他们的生命是多么有目的,多么矫健生姿。我相信生命是一块顽铁,除非在同情的熔炉里烧得通红的,用人间世的灾难做锤子来使他迸出火花来,他总是那么冷冰冰,死沉沉地,惘怅地徘徊于人生路上的我们天天都是在极剧烈的麻木里过去——一种甚至于不能得自己同情的苦痛。可是我们的迟疑不前成了天性,几乎将我们活动的能力一笔勾销,我们的惯性把我们弄成残废的人们了。不敢上人生的舞场和同伴们狂欢地跳舞,却躲在帘子后面呜咽,这正是我们这般弱者的态度。在席卷一切的大火中奔走,在快陷下的屋梁上攀缘,不顾死生,争为先登的救火夫们安得不打动我们的心弦。他们具有坚定不拔的目的,他们一心一意想营救难中的人们,凡是难中人们的命运他们都视如自己地亲切地感到,他们尝到无数人心中的哀乐,那般人们的生命同他们的生命息息相关,他们忘记了自己,将一切火热里的人们都算做他们自己,凡是带有人的脸孔全可以算做他们自己,这样子他们生活的内容丰富到极点,又非常澄净清明,他们才是真真活着的人们。他们无条件地同一切人们联合起来,为着人类,向残酷的自然反抗。这虽然是个个人应当做的事,并没有什么了不得,然而一看到普通人们那样子任自然力蹂躏同类,甚至于认贼作父,利用自然力来残杀人类,我们就不能不觉得那是一种义举了。他们以微小之躯,为着爱的力量的缘故,胆敢和自然中最可畏的东西肉搏,站在最前面的战线,这时候我们看见宇宙里最悲壮雄伟的戏剧在我们面前开演了:人和自然的斗争,也就是希腊史诗所歌咏的人神之争(因为在希腊神话里,神都是自然的化身)。我每次走过上海静安寺路救火会门口,看见门上刻有WeFightFire三字,我总觉得凛然起敬。我爱狂风暴浪中把着舵神色不变的舟子,我对于始终住在霍乱流行极盛的城里,履行他的职务的约翰·勃朗医生(Dr.JohBrow)怀一种虔敬的心情,(虽然他那和蔼可亲的散文使我觉得他是个脾气最好的人,)然而专以杀以微弱的人类为务的英雄却勾不起我丝毫的欣羡,有时简直还有些鄙视。发现细菌的巴斯德(Pateur),发明矿中安全灯的某一位科学家,(他的名字我不幸忘记了)以及许多为人类服务的人们,像林肯,威尔逊之流,他们现在天天受我们的讴歌,实际上他们和救火夫具有同样的精神,也可说救火夫和他们是同样地伟大,最少在动机方面是一样的,然而我却很少听到人们赞美救火夫,可是救火夫并不是一眼瞧着受难的人类,一眼顾到自己身前身后的那般伟人,所以他们虽然没有人们献上甜蜜蜜的媚辞,却很泰然地干他们冒火打救的伟业,这也正是他们的胜过大人物们的地方。有一位愤世的朋友每次听到我赞美救火夫时,总是怒气汹汹的说道,这个胡涂的世界早就该烧个干干净净,山穷水尽,现在偶然天公做美,放下一些火来,再用些风来助火势,想在这片龌龊的地上锄出一小块洁白的土来。偏有那不知趣的,好事的救火夫焦头烂额地来浇下冷水,这真未免于太杀风景了,而且人们的悲哀已经是达到饱和度了,烧了屋子和救了屋子对于人们实在并没有多大关系,这是指那般有知觉的人而说。至于那般天赋与铜心铁肝,毫不知苦痛是何滋味的人们,他们既然麻木了,多烧几间房子又何妨呢!总之,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足下的歌功颂德更是庸人之尤所干的事情了。这真是“人生一世浪自苦。盛衰桃杏开落闲。”我这位朋友是最富于同情心的人,但是顶喜欢说冷酷的话,这里面恐怕要用些心理分析的功夫罢!然而,不管我们对于个个的人有多少的厌恶,人类全体合起来总是我们爱恋的对象。这是当代一位没有忘却现实的哲学家(GcorgeSatayaa)讲的话。这话是极有道理的,人们受了遗传和环境的影响,染上了许多坏习气,所以个个人都具些讨厌的性质,但是当我们抽象地想到人类的,我们忘记了各人特有的弱点,只注目在人们真美善的地方,想用最完美的法子使人性向着健全壮丽的方面发展,于是彩虹般的好梦现在当前,我们怎能不爱人类哩!英国十九世纪末叶诗人FrederichLocekrLamo在他的自传(MyCofidece)说道:“一个思想灵活的人最善于发现他身边的人们的潜伏的良好气质,他是更容易感到满足的,想象力不发达的人们是最快就觉得旁人的可厌,的确是最喜欢埋怨他们朋友的知识上同别方面的短处。”总之,当救火夫在烟雾里冲锋突围的时候,他们只晓得天下有应当受他们的援救的人类,绝没有想到着火的屋里住有个杀千刀,杀万刀的该死狗才。天下最大的快乐无过于无顾忌地尽量使用己身隐藏的力量,这个意思亚里士多德在二千年前已经娓娓长谈过了。救火夫一时激于舍身救人的意气,举重若轻地拖着水龙疾驰,履险若夷地攀登危楼,他们忘记了困难危险,因此危险困难就失丢了它们一大半的力量,也不能同他们捣乱了。他们慈爱的精神同活泼的肉体真得到尽量的发展,他们奔走于惨淡的大街时,他们脚下踏的是天堂的乐土,难怪他们能够越跑越有力,能够使旁观的我得到一付清心剂。就说他们所救的人们是不值得救的,他们这派的气概总是可敬佩的。天下有无数女人捧着极纯净的爱情,送给极卑鄙的男子,可是那雪白的热情不会沾了尘污,水远是我们所欣羡不置的。救火夫不单是从他们这神圣的工作得到无限的快乐,他们从同拖水龙,同提灯笼的伴侣又获到强度的喜悦。他们那时把肯牺牲自己,去营救别人的人们都认为比兄弟还要亲密的同志。不管村俏老少,无论贤愚智不肖,凡是努力于扑灭烈火的人们,他们都看做生平的知己,因为是他们最得意事的伙计们。他们有时在火场上初次相见,就可以相视而笑,莫逆于心,“乐莫乐兮新相知”,他们的生活是多有趣呀!个个人雪亮的心儿在这一场野火里互相认识,这是多么值得干的事情。懦怯无能的我在高楼上玩物丧志地读着无谓的书的时候,偶然听到警钟,望见远处一片漫天的火光,我是多么神往于随着火舌狂跳的壮士,回看自己枯瘦的影子,我是多么心痛,痛惜我虚度了青春同壮年。我们都是上帝所派定的救火夫,因为凡是生到人世来都具有救人的责任,我们现在时时刻刻听着不断的警钟,有时还看见人们呐喊着望前奔,然而我们有的正忙于挣钱积钱,想做面团团,心硬硬,人蠢蠢的富家翁,有的正阴谋权位,有的正搂着女人欢娱,有的正缘着河岸,自鸣清高地在那儿伤春悲秋,都是失职的救火夫。有些神经灵敏的人听到警钟,也都还觉得难过,可是又顾惜着自己的皮肤,只好拿些棉花塞在耳里,闭起门来,过象牙塔里的生活。若使我们城里的救火夫这样懒惰,拿公事来做儿戏,那么我们会多么愤激地辱骂他们,可是我们这个大规模的失职却几乎变成当然的事情了。天下事总是如是莫测其高深的,宇宙总是这么颠倒地安排着,难怪波斯诗人喊起“打倒这胡涂世界”的口号。4.野村君缪崇群那山手线的高架电车,我知道她还是围绕着东京市在不息地驶转;她的速率还是那般风掣电闪,乘客还是那般拥挤在一起——有态度安闲的会社员,有美丽怀春的女郎,有年轻佻健的学生……早晨,晚间,她来回地渡着我,两年的光阴,并没有一点残留的痕迹了。现在印在脑中的只有几个驿站的名字:日黑,五反田,大崎,品川……我初到东京的时候,正是地震后从事复兴的时代,一切虽然都很零乱,但从那些断壁残垣,劫后的余灰中看去,知道从前的事业就是非常可观的,现在又去努力草创,复兴,则将来更伟大的成就,已经使人预感到了。夏天秋天冬天都过去了,在第二年的深春——樱花已经片片离枝了的时节,我在K大学开始入学了。东京的地方,对我是极生疏的,所以每次出来,都要牢牢记住驿站的名字,次数……等等。从我的住所去学校的一段路上,换一次车我是知道的,至于上了高架电车以后的站数,站名,我不得不用心记它了:目黑过去是五反田;五反田过去是大崎……学校是在品川其次的一站,叫田町。K大学耸建在一座小山上面,无论从前面或后面,都要拾阶而上。迎大门的是一所庞大的图书馆,虽然在地震的时候被震掉一个角楼,但仍不能失去她那种庄严的气象……自然,我入学的第一天,什么对于我都是新奇的。因为种种的刺戟与内心的空漠,我差不多像一个神经完全迟钝了的人了。我初进课堂的时刻,这在我脑中是一个永远不能泯灭的印象,无数的视线,都集在我一个人身上,自然,他们对于我也是同样感觉着新奇的罢?教室里的座位,后边都满了,恰好,在前边第二排,空着两个位子,我于是便把我的书籍放在那里了,除了后边,周围是没有人的,我的心里才渐渐安定了下去。上课铃响了,一个来得最迟的,面色黝黑,目光很忠厚的学生,便坐在我旁边那个空的位子上了。下了第一班,我们开始谈话了,我把我的名字告诉他怎么念法,他也给了我一张小小的名刺——野村兼市从那天以后,我们便相识了,在班上他和我一样,除了对方以外,没有另外的朋友。我曾听说东京人是傲慢的,狡猾的,欺生的……野村君是广岛人,他大约也同样厌避那些东京人罢?我时常觉得他受旁的同学白眼和冷淡——不知是否因为他是外县人,抑或因为他同“支那人”——我的关系而被他们摒出范围以外了。然而我们的友谊,一天比一天地深固——今天问早安的时候,就比昨天问早安的时候态度亲昵;心房更加跳动了。因为我的日语程度很浅,又加彼此的性格都好沉默,所以我们每天畅谈阔论自不可能,就是在极度要表示自己情感的时候,也很少吐露出几句完整的语句来。是的,我们是一对无言的朋友,我们脸上的表情,或者已经超过了需要以外也未可知罢?在严厉装腔作态的石井英文先生班上,他是低着头静静地听讲,在松懈,像小孩子似的六笠德文先生班上,他是低着头静静地听讲……他永没有像过那一些淘气玩皮的同学,在英文班上可怜得如同淋过水的小鸡;在德文班上就仿佛充分自信着造反也无人过问似的。有一次,六笠先生尽讲他的书,而后边却开起雪战了,有的淘气胆大的学生,故意把雪球向先生眼镜上掷,而先生却转过头去笑笑。在他们雪战正酣的时候,野村君把头低得更低一些了;这恐怕是防备“流弹”中伤罢?……还有一次,上课铃都打过很久了,而全班的学生都拥在楼窗处向下看,谁也不回他的座位。六笠先生上了讲坛,他们依然装作不知道的样子,那时野村君正在我的旁边,我问他,“怎么了?”“他们真是无聊。”他微笑着回答。“先生来看,先生来看。”有人叫着。那些围着楼窗不归座位的学生,也无非是要先生来看,并且想耽阁一些讲书的时间罢了。六笠先生果然是个孩子,他也伸头向楼下看了。——哈……全班哄堂了,六笠先生不好意思地正一正眼镜,从耳根处已经涌出一股害羞的红潮了。在楼下,大约有两条狗交着尾。全班继续沸腾着,好像要问出先生德文里这是什么字才甘心似的。上石井先生的英文,大家都是受着拘束而感到头痛,所以每当他迟到十分钟以后,有人振臂一呼:“溜呀!”全体便一齐跑了。最初的几回,我和野村君都有些不好意思,但这是最干犯众怒的,所以结果我们也不敢作“害”群之马了。有几回教室里还有不曾溜尽或溜得稍晚的学生,正好遇见石井先生挟着点名册子来了,他一声不作,也不问尽有一个或两个的学生,揭开点名册子便点起名来,这时,那些已经溜到别处,还在看风头的学生,却很可怜,不得已地又要一个一个垂着头向回走了,而结果,反要到石井先生的面前要求把缺席的记号改成迟到的记号了。究竟谁是迟到的呢?反弄巧成拙了……天天上课,天天总有戏看的,不过他们花样再翻奇些,对我也总是无聊而生厌的;只有那一个无言的朋友野村君,他好像是我慰藉的泉源,精神上无比的食粮。所以我每天到K大学去上课,听讲和野村君会面,似乎是两件并重的H的了。有时在合班教授的大讲堂里,如果逢到不能坐在一起的时候,那真是一件最大最不高兴的事情了;有时他上班较迟,在那好几百人的大讲堂里来回巡逻着,我知道他是在要寻着我。确实地,野村君对我是非常地忠诚,恳挚……我得之于他的扶助与恩惠,真是一个不能计量的深与阔。但谁会相信呢?一对国籍不同,语言少接的人,也能在他们中间连上一条牢固难断的链索?有一次,一件不幸的事降给野村君了,但那件不幸的事,仿佛同时含着一种不可言喻的魔力,它能给野村君以较深的刺戟,给我一些迷信的启不。我清清楚楚记得的,有一天我到学校特别早,而那一天却是野村君缺席的头一遭,我揣测,我不安,我几乎感到我今天来上课是没有意义的了!上午散学的时候,听人说今天早晨学校附近芝町的地方,遭了一次大火,三四十家住户和商店,完全变成灰烬了。这立刻使我联想到野村君的身上了,然而我立刻就否定了它,理由是没有的,假定我也不愿意去预设,我心里惟一的呆想是:这种不幸的事故,决不会临到一个良善人的身上去。第二天,野村君仍然没有到学校去,第三天的早晨,事实才完全证明了。当我第一瞥见到野村君的时候,我的周身几乎都要摇撼起来了!因为脑中深深地存着火的印象,所以我看野村君的面庞,好像比寻常更显得焦黑了似的;甚至于他的头发,眉毛,睫毛……在我眼里都仿佛是烧秃过后,只剩着短黄的根梃一般了。全班的同学,没有一个来慰问他的,他们都共同表示着一种讽人的微笑罢了。他依旧地一直找到在我旁边的座位。“啊!你……”“烧了!什么都烧完了!”他身上穿着一件新从估衣店里买来的制服;皮鞋没有了,只拖着一双草履;书,笔,就连一张纸片,也都完全没有了。我记得他有一次曾在黑板上有意无意地写过——“生下来便是什么都没有的。”这并不是什么意味深长的话,也不能说它是今日的谶语。那些生下来便富有的人们,天地不知道被他们怎样解释呢。就是在学校最简易的食堂里一次也没有碰到过的野村君,对于这次遭难,是怎样地给他一个重大的打击啊!我所能够帮助于他的,都尽量地帮助他了。那最有趣而又使我想到所谓“现世现报”的俗语,仿佛在我们之间,“灵验”了。他每星期都借给我抄录的历史笔记,谁也料想不到他又会借了我的去转抄一次的;这是最适宜不过了:因为没有另外一个朋友可以借给他笔记,并且,这笔记又是他亲自抄下来的。过了不到十天,我的历史笔记又还给我了;可是那上边已经经过他一次细详地修改——字写错了的更正过来,中间丢落的填补进去……以后,这册笔记,便成了我最宝贵最心爱的东西……第二年的初夏,我便因为种种原故不能升学了,在我还是犹豫难决的当儿,野村君的问候书翰早巳到了。那信是用英文写的——大约他知道我所能够了解的英文总要比日文多些似的。信里大意说K大学确是一个贵族学校,于我们总是格格不入的,他已经预备另转其他官立的大学了,最后问我因病是不是就要回国去……我写了一封回信去,可是永也没有再得这位无言的朋友的音息了!他是转学了么?他要到什么地方去呢?……不久,我便匆匆地回国了,野村君的消息,更没有方法探询了。最可追悔的是我再度去东京的时候,竟没有亲自到K大学去寻个水落石出。除了记住几个耳熟的驿站名字,一切对我都生疏了,每当高架电车在田町驿内停留的时刻,我便禁不住地探首翘望那耸立山头的K大学的楼顶……我是在关心那图书馆的角楼已经修缮好了么?我是在关心那装腔作态的英文先生,抑或是那松懈的六笠先生呢?不,不,都不是的,我所怀想的那个无言之友,我今生还能不能再默默地和他坐在——起了?……第二次从东京回来,又已经一年多,我知道现在山手线的高架电车,已经是围着新的,复兴后的大都市驶转了,但这是不会变的,它依旧很匆忙地从这一站到那一站;车里拥挤着男和女,饱藏着美与丑,香和臭……即或有可能的时候,随着车子转罢,你可以看见皇城,可以看见海浜,可以看见无数无数的烟突和旗亭……但野村君的黝黑的面影,真不知到那里才能寻得着呢。一九三○,六月作(选自《唏露集》)5.回忆鲁迅先生萧红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的咳嗽起来。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鲁迅先生不大注意人的衣裳,他说:“谁穿什么衣裳我看不见得……”鲁迅先生生病,刚好了一点,他坐在躺椅上,抽着烟,那天我穿着新奇的大红的上衣,很宽的袖子。鲁迅先生说:“这天气闷热起来,这就是梅雨天。”他把他装在象牙烟嘴上的香烟,又用手装得紧一点,往下又说了别的。许先生忙着家务,跑来跑去,也没有对我的衣裳加以鉴赏。于是我说:“周先生,我的衣裳漂亮不漂亮?”鲁迅先生从上往下看了一眼:“不大漂亮。”过了一会又接着说:“你的裙子配的颜色不对,并不是红上衣不好看,各种颜色都是好看的,红上衣要配红裙子,不然就是黑裙子,咖啡色的就不行了;这两种颜色放在一起很浑浊……你没看到外国人在街上走的吗?绝没有下边穿一件绿裙子,上边穿一件紫上衣,也没有穿一件红裙子而后穿一件白上衣的……”鲁迅先生就在躺椅上看着我:“你这裙子是咖啡色的,还带格子,颜色浑浊得很,所以把红色衣裳也弄得不漂亮了。”“……人瘦不要穿黑衣裳,人胖不要穿白衣裳;脚长的女人一定要穿黑鞋子,脚短就一定要穿白鞋子;方格子的衣裳胖人不能穿,但比横格子的还好;横格子的胖人穿上,就把胖子更往两边裂着,更横宽了,胖子要穿竖条子的,竖的把人显得长,横的把人显的宽……”那天鲁迅先生很有兴致,把我一双短筒靴子也略略批评一下,说我的短靴是军人穿的,因为靴子的前后都有一条线织的拉手,这拉手据鲁迅先生说是放在裤子下边的……我说:“周先生,为什么那靴子我穿了多久了而不告诉我,怎么现在才想起来呢?现在我不是不穿了吗?我穿的这不是另外的鞋吗?”“你不穿我才说的,你穿的时候,我一说你该不穿了。”那天下午要赴一个宴会去,我要许先生给我找一点布条或绸条束一束头发。许先生拿了来米色的绿色的还有桃红色的。经我和许先生共同选定的是米色的。为着取美,把那桃红色的,许先生举起来放在我的头发上,并且许先生很开心地说着:“好看吧!多漂亮!”我也非常得意,很规矩又顽皮地在等着鲁迅先生往这边看我们。鲁迅先生这一看,脸是严肃的,他的眼皮往下一放向着我们这边看着:“不要那样装饰她……”许先生有点窘了。我也安静下来。鲁迅先生在北平教书时,从不发脾气,但常常好用这种眼光看人,许先生常跟我讲。她在女师大读书时,周先生在课堂上,一生气就用眼睛往下一掠,看着他们,这种眼光是鲁迅先生在记范爱农先生的文字曾自己述说过,而谁曾接触过这种眼光的人就会感到一个旷代的全智者的催逼。我开始问:“周先生怎么也晓得女人穿衣裳的这些事情呢?”“看过书的,关于美学的。”“什么时候看的……”“大概是在日本读书的时候……”“买的书吗?”“不一定是买的,也许是从什么地方抓到就看的……”“看了有趣味吗?!”“随便看看……”“周先生看这书做什么?”“……”没有回答,好像很难回答。许先生在旁说:“周先生什么书都看的。”在鲁迅先生家里做客人,刚开始是从法租界来到虹口,搭电车也要差不多一个钟头的工夫,所以那时候来的次数比较少。记得有一次谈到半夜了,一过十二点电车就没有的,但那天不知讲了些什么,讲到一个段落就看看旁边小长桌上的圆钟,十一点半了,十一点四十五分了,电车没有了。“反正已十二点,电车也没有,那么再坐一会。”许先生如此劝着。鲁迅先生好像听了所讲的什么引起了幻想,安顿地举着象牙烟嘴在沉思着。一点钟以后,送我(还有别的朋友)出来的是许先生,外边下着濛濛的小雨,弄堂里灯光全然灭掉了,鲁迅先生嘱咐许先生一定让坐小汽车回去,并且一定嘱咐许先生付钱。以后也住到北四川路来,就每夜饭后必到大陆新村来了,刮风的天,下雨的天,几乎没有间断的时候。鲁迅先生很喜欢北方饭,还喜欢吃油炸的东西,喜欢吃硬的东西,就是后来生病的时候,也不大吃牛奶。鸡汤端到旁边用调羹舀了一二下就算了事。有一天约好我去包饺子吃,那还是住在法租界,所以带了外国酸菜和用绞肉机绞成的牛肉,就和许先生站在客厅后边的方桌边包起来。海婴公子围着闹得起劲,一会按成圆饼的面拿去了,他说做了一只船来,送在我们的眼前,我们不看他,转身他又做了一只小鸡。许先生和我都不去看他,对他竭力避免加以赞美,若一赞美起来,怕他更做得起劲。客厅后边没到黄昏就先黑了,背上感到些微微的寒凉,知道衣裳不够了,但为着忙,没有加衣裳去。等把饺子包完了看看那数目并不多,这才知道许先生与我们谈话谈得太多,误了工作。许先生怎样离开家的,怎样到天津读书的,在女师大读书时怎样做了家庭教师。她去考家庭教师的那一段描写,非常有趣,只取一名,可是考了好几十名,她之能够当选算是难的了。指望对于学费有点补助,冬天来了,北平又冷,那家离学校又远,每月除了车子钱之外,若伤风感冒还得自己拿出买阿司匹林的钱来,每月薪金十元要从西城跑到东城……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明朗的鲁迅先生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那一天吃得是很好的。以后我们又做过韭菜合子,又做过荷叶饼,我一提议,鲁迅先生必然赞成,而我做得又不好,可是鲁迅先生还是在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因为鲁迅先生胃不大好,每饭后必吃“脾自美”药丸一二粒。有一天下午鲁迅先生正在校对着瞿秋白的《海上述林》,我一走进卧室去,从那圆转椅上鲁迅先生转过来了,向着我,还微微站起了一点。“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刚刚我不是来过了吗?怎么会好久不见?就是上午我来的那次周先生忘记了,可是我也每天来呀……怎么都忘记了吗?周先生转身坐在躺椅上才自己笑起来,他是在开着玩笑。梅雨季节,很少有晴天,一天的上午刚一放晴,我高兴极了,就到鲁迅先生家去了,跑得上楼还喘着。鲁迅先生说:“来啦!”我说:“来啦!”我喘着连茶也喝不下。鲁迅先生就问我:“有什么事吗?”我说:“天晴啦,太阳出来啦。”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崭然的会心的笑。海婴一看到我非拉我到院子里和他一道玩不可,拉我的头发或拉我的衣裳。为什么他不拉别人呢?据周先生说:“他看你梳着辫子,和他差不多,别人在他眼里都是大人,就看你小。”许先生问着海婴:“你为什么喜欢她呢?不喜欢别人?”“她有小辫子。”说着就来拉我的头发。鲁迅先生家生客人很少,几乎没有,尤其是住在他家里的人更没有。一个礼拜六的晚上,在二楼上鲁迅先生的卧室里摆好了晚饭,围着桌子坐满了人。每逢礼拜六晚上都是这样的,周建人先生带着全家来拜访的。在桌子边坐着一个很瘦的很高的穿着中国小背心的人,鲁迅先生介绍说:“这是一位同乡,是商人。”初看似乎对的,穿着中国裤子,头发剃的很短。当吃饭时,他还让别人酒,也给我倒一盅,态度很活泼,不大像个商人;等吃完了饭,又谈到《伪自由书》及《二心集》。这个商人,开明得很,在中国不常见。没有见过的就总不大放心。下一次是在楼下客厅后的方桌上吃晚饭,那天很晴,一阵阵地刮着热风,虽然黄昏了,客厅里还不昏黑。鲁迅先生是新剪的头发,还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点击下载...

    2022-04-04 《新文学》 当代新文学

  • 我脑海里住着一个自我怀疑又自作聪明的人(含经典“死亡态度描绘量表”和“人生故事协议”)(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作者:[美]李·艾森伯格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格式:AZW3,DOCX,EPUB,MOBI,PDF,TXT我脑海里住着一个自我怀疑又自作聪明的人(含经典“死亡态度描绘量表”和“人生故事协议”)试读:前言几年前的夏天,我跟妻子琳达在长岛的一个小镇上租了栋房子,住了几周。之所以来这儿,是因为我们想跟平时不常见面的人多叙叙旧。专家说,亲密的人际关系——家人、朋友、社群等,对实现有意义的生活起着根本作用。可我们住在中部的芝加哥,大多数朋友住在东部,所以为了保持这些人际交往,我们平时需要隔三岔五地搭飞机两头跑。我们的两个孩子——奈德和凯瑟琳二十几岁了,各自独立住在布鲁克林。我们的打算是,让孩子们一起来长岛待几个周末。我们租住的房子坐落在一条安静的街上,闲逛一会儿就可以走到镇中心,骑车的话十分钟可以到海边。不过,街头拐角处的那座古老的乡村墓地,才是让人意外的福利。第一次穿过这道墓地的铁门时,我意识到,除非是由于悲伤地出席葬礼,我还从未参观过墓地。从那天起,去这座墓地成了我每日生活的一部分。每天早餐后我会去慢跑,开始还顾虑到穿着运动鞋和运动短裤穿行其中是否会有所冒犯。我确保自己走在墓碑中间没有铺砌过的小路上——这样做是对的,因为后来我看到了安妮·塞克斯顿的一首诗《诅咒那些挽歌》中的这条告诫“把你的脚从墓地上挪走吧,这里的人在忙着死去”。有人说,要专注于生命,就必须剥离对于死亡的陌生感。一部分原因是,我的中年时光已经悄然到来,又悄然逝去;另一部分原因是,夏天白昼很长,可以看到长长的影子。最重要的是,我有一本书要写。因此,在长岛的那几周,我白天的任务就是要剥离对死亡的陌生感。晨跑之后,我会把自己关进一间狭小的空置卧室里,面对一堆谁都不会在夏天度假时读的书:《拒斥死亡》《死亡与心理学的重生》《生与死的对抗》《直视骄阳:征服死亡恐惧》《最好的告别》。这些名字听起来有些阴郁,但实际上没有那么糟糕。我有过比这更糟糕的度假经历。比如在苏格兰那次,我们请来照顾儿子的保姆,挑战我说要打一[1]局高尔夫。那时我儿子才两岁,而保姆的差点也只有两点。她毫不留情地将我打得落花流水。一天的工作结束时,我会将这些关于死亡或走向死亡的书放回去,再回到墓地去放放风。我在那儿从未见到过一个活人,那里的每个人仍然在“忙着死去”。我会漫无目的地闲逛到暮色来临。这里仿佛是一部巨大的生活故事选集,有所有你能想象到的故事类型,可追溯至两百年前,每个故事都与其他故事迥然不同,然而却像被一只灵巧的讲故事的大手操纵——甚至罗伯特·奥特曼也望尘莫及——最后每个故事结尾都落在了相同的地方,落在了这个古老的乡村墓地里。毫不夸张地说,我的脑海里有很多故事,实际上我也一向如此。我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是在《时尚先生》(Equire)杂志度过的近二十年,其间许多故事一直充斥着我的脑海:有虚构的小说,也有非虚构的故事。我试着将它们编写下来,当故事博得好评时庆祝,当故事无果而终时悲从中来。之后,有人付钱请我去讨论如何将讲故事应用到所有事情上,从(为新开设的教育机构)充实学校课程表到(为一家产品目录公司)介绍一款神奇的高科技羽绒服都有。我有一些关系最好的朋友本身就是故事。某天参加一个晚宴时,我环顾餐桌四周,意识到自己坐在一部肥皂剧、一出闹剧、一部言情故事和一部不停地啰啰唆唆、杂乱无章、毫无头绪的冗长故事中间。闹剧和言情故事喝了太多酒,肥皂剧呜呜咽咽,冗长故事没完没了地絮叨。即使是这样,那天晚上也意外地令人愉快——虽然偷偷地告诉你,有几次我也觉得还不如回家躺床上读本好书呢。你有你的人生故事,我也有我的。桌旁的那些人有他们的故事,这个古老墓地里的每个人也都曾有故事。我们的故事就是我们自己,每个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使你故事里的事件、关系、人物同我故事里的一模一样,我们的故事走向也会大相径庭。即便我们像连体婴一样每天待在一起,我们的故事也会有所不同,因为我们记得的事情会有差异。必须明确指出的是:我说的不是可以写在纸上的那种人生故事。我讲到的故事,就像你的手背一样,是你我此时此地所成为的完整的、未删节版的样子。我此时就在打字,而你坐在那里看这本书或者电子书。你很清楚自己的故事是如何开始的,是在走上坡路还是下坡路。你知道这故事是难过的还是开心的。你知道哪些部分是有趣的,而哪些让你昏昏入睡。你很清楚,如果必要,你可以删减哪些事件和人物。这故事从你人生最早的记忆开始,并从那里展开。故事里有你的希望和担忧,你的胜利和失望,你所赢得的和失去的爱。你的每个秘密都藏在其中。还有你的梦,你记忆里的那些梦境也在其中。真是一部长篇小说呢,对吧?那么,问题来了:你的故事始终是未解之谜,因为有一件事你是不会知道的,即便可以,你也不想知道——那就是这故事将怎样及在何处结束。而有另外一件事,你将不惜一切地想要知道:这故事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这就是本书将要讲述的内容。当然,人生存在的意义是一个像大海般宽泛的话题。很明显,我们需要设定一些界限。这本书不会试图说服你去相信或不信任何宗教信仰或精神追求。我绝不会这样做。若你选择在一只蜘蛛身上看到上帝的安排,我完全没意见。我也不会试图用自己的价值观取代你的。若你坚信仅为满足购物欲望的“血拼”才能让精神充满意义,我也许不会为你鼓掌,但这是你自己的人生故事,我会祝你一切安好。这本书要做的,是提供一种不同的视角,来审视人生故事是怎样形成的,这个视角适用于每个男人、女人,已经降生或尚未出生的小孩。这本书会尽最大努力来说明,是什么让人生故事变成有意义的东西,甚至可以流传到未来。这是很大胆的断言,尤其是在当今时代。曾经,我们对于某些能够与个人故事相关的故事比较关心:古代神话和童话故事让我们认识到生命的不可预知,它们将勇气和想象力灌输到孩子的思想里。当然,还有《圣经》故事。《圣经》是一个宏大宽泛的故事,充满了教训和告诫。它指出了对与错的分别,它以某些章节来讲述如何克服困难和苦难,它包括成千上万、多姿多彩的人物。在包罗万象的故事情节的中心,有一位无所不知的主角,拥有无人企及的智慧和力量。此类故事为凡人的故事提供了某种鼓励。它为人类的故事在何处、以何种方式开启以及故事结束后会发生哪些事,奠定了基调。它不会絮絮叨叨人类的目的是什么,书中直接标明了这一目的:遵循《圣经》中写下的旨意。然而,当我在跟人谈论的时候发现,大多数人都表示自己在盲目地前进。他们在生命的过程中创造着自己的人生故事。例如,一位26岁的刑事司法学研究生说,她只有周日在教堂的时候才会思考人生故事的意义,其他时候很少会考虑。“这是一个让人难以承受的话题。”她说。一位35岁左右的女社工说,她尽量不去思考人生的意义。一天到晚她都在和患有精神疾病或重大疾病的孩子打交道。一位近60岁的男性——他提前退了休,搬到了气候温暖的地方,现在他有些后悔——希望自己之前应该再忙点儿。“关键是不要虚度时光。”他说道。一位鳏夫,刚刚跟在相亲网站认识的女人订婚了,他说:“到生命的最后,躺在临终的床上,我唯一会思念的就是我认识的和爱过的人们。我不认为事情会比这更复杂,虽然也可能有点儿复杂。”曾经流行于全世界的伟大的古老神话不再流传,真有那么糟糕吗?“没有任何榜样自己来创造人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约瑟夫·[2]坎贝尔如是说。当谈到从神话故事中获得的智慧时,他从来都直截了当。他表示,如果没有榜样可以参照,我们就会迷失在迷宫里,在黑暗中摸索,在自己的人生故事里前进,就像从来没有人曾经拥有过一个人生故事。坎贝尔说,我们的故事今天存在的问题,就是没多少人的故事里有着“深深的存在感”。但事情并不非得如此。[1]差点:高尔夫球术语,高尔夫球手平均成绩与标准杆数差距,差点越低说明水平越高。——译者注,下同。[2]约瑟夫·坎贝尔(1904—1987),美国著名比较神话学家,也是一位极具启发性的导师、电视演说家和思想家。他探讨人类文化中神话的共同作用,深入研究世界各地文学与民间传说中的神话原型。著作有《千面英雄》和《上帝的面具》。第一部分开头01与那个涂涂写写的人会面此时此刻,有人在“阁楼上”陪着你。在你的大脑里,有一个小小的故事作者,安卧在你的脑沟回里,他/她是一位常驻作家,一位控制不住要涂写的人。若要在脑海里呈现这个荒诞的想法,你可以想象一个身材微小的人,坐在极小的艾伦办公椅上,拿着钢笔、铅笔或者等比例缩小的笔记本电脑。若你现在生活不如意——感情生活一塌糊涂,工作看不到出路,甚至正在失业——这位故事作者的书桌上可能还放着其他东西:比如一瓶威士忌或者一板药片儿。你的故事作者正在进行一项无限期的工作任务:将你的记忆铸造成篇章,或者所谓的你的人生篇章。有些篇章注定冗长讨厌,比如不明智的职业选择,或者试探性地找医生咨询,结果却成了长达十年、每周两次的治疗。另有些篇章短暂却充满冒险,比如那个开车横穿全国的夏天,或者在多巴哥岛(还是特立尼达岛?)上跟某某人度过的疯狂一周。还有另外一些篇章,在发生的时候看起来非常重要,现在你却惊觉是可以彻底遗忘的。比如,第一次的婚姻就是个经典的案例。不管篇幅长短,内容有趣或索然无味,这些篇章都叠加成整体的故事情节。可能回忆起这些情节的时候,你发现它们是由不同篇章堆砌成块的。比如说,有个女人曾表示她将自己整体的故事分成三个区块,第一部分是“儿童时代”,第二部分是“身为人母”,第三部分是“个人时间”。在整个故事情节里,不管你如何组合这些篇章,总有重要和次要的角色登场和离场。你清楚地记得某些角色的具体细节,而另外一些却很模糊。英语老师会称之为“扁平”人物(粗略描写)或“丰满”人物(充分描写)。当然,你认识的一些“扁平”人物现实中体格丰满,而一些“丰满”人物却皮包骨头。无论扁平还是丰满,胖或瘦,特定的角色可能在你的人生故事里存在一天、一周、一年,乃至许多年,甚至无论疾病或健康,直到死亡把你们分开。有的角色存在的时间比整个故事都要长,有的则不会。太多的角色就像是从地球表面轻易地消失了,虽然你偶尔可以在Faceook上成功关注到他们。将记忆转化成篇章的程序在你三岁左右就开始运行了。我说“三岁左右”,是因为正常情况下,人到那么大才会开始收集和储存长期记忆。记忆与故事的编写是携手并进的过程。但是,一旦故事作者在你大脑中安顿下来,他/她会在后台安静地涂写,就像运行某些程序一样。这项工作是持续不断的,一天二十四小时、一周七天、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在运行,直到生命的尽头,或者直到你的记忆消失,这时故事才会结束。你可以将在自己脑海里涂写的人想成一位戏剧作家、影视编剧或者捉刀人,这都不要紧。这人也许是位女士,也可能是男的,这取决于你本人是男是女(在文章里我将交替使用他/她)。他/她也可能是变性人、有易装癖的故事作者。想一想简·莫里斯或者珍妮·莫克,只不过身型尺寸要比她们小得多。至于这人有怎样的外表或者怪癖也完全无所谓。作家有举止怪异的特权。你的这位故事作者,可能像歌德一样古怪,每当坐下来写作时就渴望腐烂苹果的气味,并真的在写字台的掀板下面存放几个,任由它们腐烂。威斯坦·奥登写作时不断地狂饮茶水。詹姆斯·乔伊斯在废旧硬纸板上用蜡笔写作。真是形形色色、千奇百怪。不过,还是有些作家可以归为同一种类型,他们“始终摆动在自我怀疑与轻度偏执之间,或者是在对立的自负与自怜的情绪中”,朱利安·巴恩斯在《文学的创作》(LiteraryExecutio)一文里如此写道。我意识到你们有些人可能不喜欢“我脑海里住着一个自我怀疑又自作聪明的人”这种想法。我们有些人就是不喜欢家里住着客人,就这样;也有人会和“创作型”的人相处不来。若要对你“楼上”这位涂涂写写的人保持开放的心态,你可以将他/她想象成一位在办公场合能够帮你掌控自我的人。她是你——手里拿着一支笔——的首席主观幸福官(ChiefSujectiveWell-eigOfficer)。但无论你把她想象成放浪形骸之人还是首席主观幸福官,你人生故事的书写都是由这个人开启和结束的。通过将你的记忆整理成篇章,她能让你的人生看起来条理清楚、充满意义。当然,也可能正好相反。我知道,你们有些人仍表示怀疑。在这种狭窄到可笑的地方,谁能完成任何事情呢?这不是问题。比如扎迪·史密斯就偏爱窗帘紧闭、密不透光的小房间,相比起来,大脑的沟回可能还更适于居住呢,你们不这样觉得吗?你们中间肯定有人还不相信。你可能在想,嗯,这个人可能真的在一个古老的乡村墓地里度过了一些日子,但也就那样了。并没有什么阁楼上的故事作者。也没有艾伦办公椅,没有笔记本电脑,没有抽屉里装着烂苹果的凌乱书桌,没有盛着可能是伏特加酒的马克杯,没有塞满旧烟头的烟灰缸,也没有放着你三岁照片或者戴着大卫·克洛科特帽子照片的相框;或者穿着芭蕾舞短裙,或者戴着大卫·克洛科特帽子又穿着芭蕾舞短裙——假设这个常驻的故事作者取向比较多样。你可能认为,“故事作者”只是个思虑不周的比喻,讲的也并非多么奇异的事情。你认为我们的故事进行下去以后,我会将她从书里砍掉。你只说对了一半。这个涂涂写写的人确实是个比喻,但她这个比喻不会被砍掉。无论在生活里还是在故事里,比喻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比喻,”如米兰·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里所言,“是不能被轻视的。一个比喻就可能孕育出爱情。”若一个比喻能有这样的作用,那么它就可以决定我们的人生故事如何呈现。我是在某天晚上翻阅一本旧的《巴黎评论》采访集平装书时,开始想到涂写的人这件事的。有人问马丁·艾米斯这位英国文学界曾经的坏小子、现在喜欢沉思的中年父亲,他是否认为“自我与自信”对一位作者而言很重要(请不要翻白眼,谢谢)。“若我明天死去,”艾米斯回答道,“至少我的孩子们……会清楚地了解我曾经是什么样子,我的思想是什么,因为他们可以读我写的书。因此,在作品中可能存在一种存续不朽的追求,哪怕仅仅是为了你的孩子们。即使他们忘记了你的样子,也永远不会说不了解自己的父亲曾经是什么样的人。”作者写就的故事在他人的生命中存活、延续,因此作者本人也以某种方式继续存在着,这个想法让我很感兴趣。我想,我们其他人呢?打从记事儿起,我们就在累积自己的内在故事。我们究竟为什么这样做呢?为什么不假思索地将事件和关系分配到不同的章节,提出这件或那件事情发生的原因,将某件事标记为“转折点”,为走进和经历了我们生命中的角色分配动机?是像艾米斯说的,为自己和他人展示真实的自我?我们是这样让自己的形象变得鲜活吗?是否存在着某种“运转着的不朽准则”,就像艾米斯说的那样?这时我忽然想到了,我们内心都有一个小小的“故事作者”,一个更小号的马丁·艾米斯!有了这个想法后,我去谷歌搜索,看能否将之推进一步。我试着搜索了“人生故事”“不朽”“遗产”。这种杂乱的搜索最终让我看到了YouTue网站上的一段视频,里面是一位孩子气的教授和他关于新书的一段演讲,那本书叫《乔治·W.布什和救赎梦——心理侧写》(GeorgeW.BuhadtheRedemtiveDream:APychologicalPortrait)。介绍演讲者的教授表示,这是一系列相同主题演讲的一部分。此系列是关于如何“构建个人身份”以在生活中找到某些意义的。考虑到小布什的心理传记不是本故事的中心,我将略过演讲的细节。但作为旁注知晓这些,再去想想布什那位“楼上的故事作者”怎么去写这位主人便很有趣了。每当被问及灾难般的伊拉克战争,布什总会说,他所留下的是非功过自己说了不算,这是未来历史学家的工作,决策者将由他人来评断。然后当布什离开白宫后,被问及为什么画一幅自己刮胡子、洗澡的画时,他说因为他想“留下点儿什么”。世上确实有一种运转着的不朽准则。如果他的画发挥了作用,那任务就完成了。视频中的演讲者丹·麦克亚当斯讲得很有吸引力,对于布什的自我粉饰提出了尖锐的见解,所以我用谷歌搜索了这个人,结果发现他是西北大学一个名为“富利生活研究中心”的机构的负责人,跟我们在芝加哥的公寓在同一条路上。他是一位颇受赞誉的叙事心理学家,或者叫“人格学家”(eroologit),此专业术语我之前从未听说过。我订购了几本麦克亚当斯的书。书中他描述了一种称为“身份的人生故事模型理论”(alife-torymodelofidetity)的观点,而抛开书中的学术用语不谈,这看起来正好是我在寻找的东西。这个模型记叙了一个故事——人们是怎样从青春期开始认为自己的生活是不断进化的。这个记叙故事让我们将“重构的过去”——即记忆中的事情——不管它是否准确——跟“想象的未来”连接起来。举例说,麦克亚当斯观察到,“救赎”是很多美国人个人神话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我们倾向于认为自己白手起家、东山再起、实现内心向往的[1]自我。拿起一张报纸或一本杂志或最近流行的自传,去Peole.com[2]或其他名人网站看看,打开真人秀节目或者黛安·索耶特别节目,或者就是早晨睁开眼,你都会看到大量高调的救赎故事:政客、运动员、影星、沉沦太久想要重新振作的绝望主妇。比如莫尼卡·莱温斯基,她现在正在进行连年的、全国性的救赎之旅。首先是2014年她在《名利场》杂志上的个人忏悔(《羞愧与生存》);接着她进行了TED演讲(《羞愧的代价》);此刻莱温斯基在全国参加反欺凌专题研讨会的视频没准就在你附近的场所播放着。如今这是她的人生故事的立足点,她也将坚持下去。不管主题是“瞧,我走了多远”,或者“我希望离开这个世界时让它变得比现在更美好”,或者“我想让自己隐藏的才能得到更好的开发”,或者“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像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不管故事的副歌部分是什么,麦克亚当斯说,我们创造的关于自己的故事,类似于一部“个人神话”。我们通过自己的个人神话来了解我们自身。神话里指出了我们所经历的事情和最终想要到达的地方。不管故事条理清楚连贯还是混乱不堪,每个人的神话都与他人的截然不同,尽管有可能出现同样的主题。麦克亚当斯说,他儿时个人神话里的愿望是成为职业棒球联盟芝加哥小熊队的游击手,而我想成为费城人队的二垒手。很明显,他个人神话里的人比我神话里的人臂膀要粗壮。但我们最终都没有进入美国职棒联盟,所以现在我们有了截然不同的个人神话。我相信自己关于每个人脑海里都住着一位故事作者来创造个人神话的这个观点会得到可靠的支持,因此我给麦克亚当斯写了封电子邮件,问他能否见面。我说自己在写一本书,有一个不成形(我当时可能写的是“在形成阶段”)的构想,但看起来跟他的研究相吻合。他非常慷慨地答应与我在西北大学校园对面的皮特咖啡馆会面。我们在那里就叙事心理学进行了亲切的交谈。他跟我介绍了他早期所受的影响,描述了他跟学生正在做的研究。研究涉及大量的田野调查工作,需要采访别人的人生故事是如何展开的。我们告别前,他对我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建议。他的那些书证明,我关于脑海里故事作者的想法并不像听起来那么荒诞。1.一个人的生活故事或者说个人神话是在持续变化的。故事总会演变,所以你跟我都属于“半成品”。当个半成品并不容易,这可能会让人气馁,特别在人到中年的时候。“通往地狱的道路铺满了半[3]成品。”菲利普·罗斯这样说,因此他拒绝为《纽约时报》写他当时还未完成的生活。2.没有个人神话,我们将迷失在时空之中,谁又想要那样呢?心理学家说,我们每个人都生来就有一个“叙述性的思想”,这让我很庆幸(叙述性思想、脑海里楼上的故事作者,你想怎么称呼都行)。个人故事是将曾经的自己、现在的自己和将来想成为的自己连接起来的媒介。一位学者曾经说,“我是谁”这个问题是以“我将成为谁”为先决条件的。真正的作家已经关注这个观点很久了。“我们的存在不是由现存的东西,而是由尚未发生的东西组成的。”西班牙评论家奥尔特加·加赛特表示。3.编写自己的生活故事,让我们可以将零散的事件变成有开头、过程和结尾的整体,唐纳德·波金霍恩如是说,他是这个领域里的头面人物。故事的顺序极其重要。当故事——电影、书、戏剧、人生故事等——缺少清晰可辨的开头、过程和结尾,我们会牢骚不满、困惑不解。故事也会变得不连贯或者缺少完整性。4.故事讲述与写作的能力是最基本的。故事“使我们成而为人”,我多次读到这样的说法。到现在,我已经数不过来碰到过多少让我们成而为人的东西了。了解人们终将死亡,会使我们成为真正的人。曾经也有人说,烹饪让我们成为人,虽然近期有研究发现,假如黑猩猩认为会有煮熟的红薯片端过来,可能会暂缓吃手里那些生红薯片。但是说故事让我们成人确实是有道理的。“我们的生命永不止息地被……我们梦想的、想象的或想公之于众的……故事……缠绕交织在一起,”波金霍恩写道,“所有这些故事在我们的生命故事中被改编,在生命故事中,我们以插曲般的,有时候是半意识的、基本不间断的独白对自己讲述着。”而这是关于脑海里的故事作者要做的事情的完美的、也许有点太复杂的描述。当然,我细读的书本和论文里并没有任何信息讲到,有位蓄着胡须、独坐脑海内室、戴着角质眼镜和腕关节支架的人存在。当然这些书里也没说他不存在。研究人生故事的学者承认他们并未获得所有的答案。也许他们应该跟真正的作者多花些时间聊聊,这些作者总是引用诗句,来说明生活是一个硕大、丰满、偶尔刺激、时常乏味、不易预见、偶尔有些意义的故事。陀思妥耶夫斯基说:“人怎么能活着而没有故事可讲呢?”朱利安·巴恩斯在他的小说《终结的感觉》(TheSeeofaEdig)里说:“我们多么频繁地在讲述自己的生活故事?我们多么经常地调整、润色、用心删减故事内容?我们活得越长,就越少有人来质疑我们的描述,提醒我们:我们的生活并不是我们真正的生活,而仅仅是我们讲述的关于生活的故事。这些故事我们讲给别人听,但——更主要是——讲给自己听。”再思考一下琼·迪迪翁在《奇想之年》(TheYearofMagicalThikig)里说的,这本书是在她结婚40年的丈夫约翰·格里高尔去世后写作的——她不得不写。她说:“这(本书)是我试图理解那之后的一段时间,几周甚至几个月里,那打破了我固有看法的一段时间,关于死亡,关于疾病,关于可能性和运气,关于好运和厄运,关于婚姻、孩子和记忆,关于悲痛,关于人们是否会面对或以何种方式面对生命即将终结的事实,关于理智的浅薄看法,关于生命本身。”为了理解这些深不可测的东西,迪迪翁说,她不得不写一版关于自己的、尚未写成的人生故事。几年前,她出版了一本作品集,名为《为了活着,我们在给自己讲故事》(WeTellOurelveStorieiOrdertoLive)。它讲的是:我的生命,迪迪翁的生命,任何人的生命,只有当我们的故事作者将隐藏在楼上的零碎边角料巧妙地转换成叙述性文章的时候,才会感到有点儿意义。[1]美国《人物》杂志官方网站。[2]黛安·索耶,美国广播公司(ABC)著名电视新闻记者、当家女主播。这里是指她在ABC联合主持的《黄金时间直播》节目,每周一小时,由重要人物专访、突发性新闻报道、讨论问题等内容构成。[3]菲利普·罗斯,犹太裔美国作家,1997年因《美国牧歌》获得普利策奖,1998年在白宫获颁美国国家艺术勋章,2002年荣获美国艺术与文学学院最高奖项小说金奖。02在记忆车间内部没花很长时间我就明白了,归根结底,一切都与我们留存下来的记忆有关。我们脑海里所维护的人生故事,在复杂度和细节程度上都令人惊奇。但这些故事是否“真实”,取决于记忆是否“真实”。它们是真实的?是也不是。事实有历史事实和叙述事实两种。并非自欺欺人,而是记忆确实难以把握。随着岁月变迁,人生故事里的事件和人际关系会变大变小,重要性也会有所增减。我们会很肯定一些事情发生了,但事实上它们从未发生过。“生活不是人们所经历的,而是人们的记忆及记忆的方式。”加西亚·马尔克斯在自传《活着为了讲述》(LivigtoTelltheTale)中如是说。不管这话有没有道理,记忆确实是会累积。我们在记忆中如此自然地穿梭,很容易就忘记了它们具体数量有多少,它们肯定被上传到了某个神奇的存档系统里,而你脑海里的故事作者可以从中提取信息,来创造不断延续的人生故事。一回想到我们是怎么毫不费力地将记忆乱丢时,就会觉得这有多么令人震惊。举例说,如果你与我在酒吧相遇,互相介绍,我们会很快从庞大的记忆档案里挑选出最佳内容,并向对方展示我们是怎样的人;或者说想让对方认为我们是怎样的人。在我们互相介绍后,就开始交换彼此人生故事里的大量信息——就是叙事心理学家所称的“自我的进化故事”。假设我比你爱啰唆,我会先开始讲话。可能我在开头会先讲我的进化故事中某个很小的细节,某件傻傻的事,比如多年前我与苏珊·萨兰登那次不幸的会面——她对我火冒三丈,但那件事不是我的错。我分享这件逸事不是为了自抬身价——虽然有时候我可能会。我之所以分享这件事,是因为它是我进化故事里有些尴尬、有点自黑的部分,是别人逼问的时候才会说的,尤其是借酒逼问。一位叙事心理学家也许会说,我偶尔把这陈芝麻烂谷子拿出来抖抖,可能由于它很好地反映了我现在的个人神话——即我虽然有点儿酷,但也不是个自恃甚高的人。再喝一杯酒,我可能会分享自我进化故事中某些摘要的信息洪流,大概比你本想知道的、比你愿意忍受去听的要多得多。关于我在费城的某间红砖墙连排住宅里长大,有个小小的前院,在绿色和橘色相间的凉棚下有个微型水泥露台;关于我的卧室墙壁上贴满了牛仔壁纸并用大学的院旗来装饰;关于上高中的时候,我因为要跑到校门口一步远的餐车买椒盐卷饼而被罚了十次留堂;关于我最终在纽约找到了一份很棒的工作,虽然这份工作需要我放下尊严;关于很多年后我是如何、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遇见了琳达,或者关于奈德和凯瑟琳的这事儿、那事儿;关于职棒联盟成立的某些内幕,以及我们像傻子一样没有抓住这个机会赚钱;关于我们是怎样移居芝加哥的;关于我的狗狗“软木塞”(土狗)和伍迪(匈牙利维兹拉犬)的暖心回忆等。即使我说几个小时,把你耳朵说破,你获得的信息也只是我的个人进化故事的部分片段。当我们喝到第三、第四杯的时候——顺便说一句,你也会跟我讲述你的生活,或者你会想试着跟我讲——我可能会讲到个人生活的小细节,比如我为什么、什么时候——在左肩上文了一只小海豚——在那很久之后,不大会文身的人去文身这件事才变得流行起[1]来,然后由于我的文身师傅后来也帮詹尼斯·乔普林文了身,这件事就更流行了;还有关于我最喜欢的十位费城老鹰队队员;或者关于我儿时常做的两个梦:一位开校车的神父一直想开车撞我;我在地铁上遇到二年级时认识的一个女孩,但我没穿裤子。听了我个人神话里的那么多细碎片段,你会突然想起来你约了人要迟到,然后准备埋单,希望你越早想起来越好。这时候你已经了解了我的很多事情,但跟我脑海里楼上的故事作者所知道的相比,还不到一个小分子。关于这件事,我的理论是这样的,很久之前的某时某刻,我们给了脑海里的故事作者一项安全许可:贵宾室、后台、内室,仅供收件人亲阅的、一级保密的都可以去看。这项许可让脑海里的作者可以毫发无伤地获取认知科学家所称的“自传式记忆”。由于这项非同寻常的许可,没有其他任何人能了解我们跟它一样多,甚至包括美国国安局,包括谷歌。父母、伴侣、伙伴、孩子、兄弟姐妹、曾经的爱人、诊疗师、神父、朋友、邻居和办公室的伙计们,对你的个人故事了解的程度都不同。其中有些人了解事实(或多或少),其他人知道的都是洗白后的版本。你脑海里的故事作者知道一切。如果她终究要出卖你,就像那些出了名爱走极端的作家,那她将会变得极度危险。你将无法想象自己被暴露在外的程度。任何网络身份攻击都不可能比得上你脑海里的故事作者在“发功”时造成的情感创伤。她掌握你的记忆——是的,甚至连很隐秘的事也知道——这仅仅是冰山一角。她了解你的恐惧,在某些方面甚至比你自己更加了解,因为她不会拒绝承认某些事实。她洞察你每一刻的欲望。她明辨你生活中的人孰轻孰重,尽管你可能会伪装。她掌握你狂喜的时刻、孤寂的时刻,即使你巧妙地隐藏情绪。我们,还有脑海里的故事作者,是怎样将记忆保存下来的呢?它是怎样的一个过程?我们的记忆如何在需要时被归档、检索、重新储存,随时间修改、删除,从回收站中恢复的?尽管科学家仍在研究人类是如何做到这些的,但我们从笛卡尔时代至今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笛卡尔在17世纪提出的人类如何制造记忆的想法,比我的故事作者理论还要古怪。笛卡尔认为,大脑中的松果体是人类意识的中心。松果体表面的“动物本能”创造的记忆形式或印象,让我们看到已经不在眼前的物体的形象。再快进到今天。我们已经取得了跨越式的进展,不要再提松果体了。神经心理学家埃里克·坎德尔由于“在神经系统的信号传导方面的发现”在几年前获得了诺贝尔奖,这对我们理解脑细胞的工作原理而言是一项巨大的突破。他取得这项发现的方式也令人称奇——通过观察黏糊糊的大型海蛞蝓的电突触方式。根据记忆的方式不同,我们的神经活动(可能也是黏糊糊、迟缓的)在大脑完全不同的区域发生。比如说“速度与激情”类的记忆,例如你毁掉了父亲的别克车的那个晚上,这样的记忆是扁桃形结构,周围会闪烁。那些高度紧张的、令人兴奋的记忆也是如此。神经学家认为,这样的记忆会在毫无前兆的情况下被记起,就像“闪光灯”一样。我们脑海里的故事作者在描绘这些记忆时需要格外当心,因为这时候他们经常粗犷到离谱。无论如何,关于大脑如何工作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重大进步,而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都不会取得如此巨大的进步了。弗朗西斯·克里克,DNA双螺旋的发现人之一,曾预言说最早到2030年,人类将完全理解大脑是如何产生意识的。我不知道你什么情况,但我没有时间等到那会儿了。这也是为什么在当前情况下,我还是选择去想象可能有个小人儿坐在电脑显示器前的瑜伽球上,或者其他更简单的方式。她轻触按键,调出不同的记忆,然后编辑每段记忆或记忆片段,就像剪接师剪辑电影一样。通过PS图像处理软件之类的程序,她可以自如地剪切润饰记忆。科学家们会反驳我这个观点,那是当然。他们认为,记忆与快照图片或者视频片段完全不同。认知心理学家坚持认为,你的人生故事是由“具体的、有创造性的”的形象和认知组成的,而不是“真实事件的原始印记”。确实,若进行科学审查,关于“脑海里楼上的故事作者”的整个假设便遇上麻烦了。并非由于大脑研究学者和分子生物学家否认人生故事的重要性。恰恰相反,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神经学者认为,记叙性构成是“人类经历的不可避免的框架”。然而科学家终究是科学家。他们要求可以被实验和证实的证据,而迄今为止也没人在大脑里发现看起来像故事作者的东西。每当科学家使用常规的神经成像设备来检查大脑时,每当脑外科医生打开头颅直接用眼观测内部时,他们能看到的只是一堆含有上亿神经元的、约450克重的果冻状物质。看不到艾伦办公椅,没有笔记本电脑,没有黄色的拍纸簿或者索引卡;没有关于是否有来世的文稿;没有马斯洛“需求金字塔”形状的镇纸;没有咖啡渣,没有烟卷没有酒,也没有绿色小药丸。没有证据证明那450克重的果冻状物体里存在着一个脏兮兮的故事作者。但是,仅因为人们尚未发现任何确凿证据,并不能说明这个故事作者不存在于大脑中,灵巧地藏匿着自己(如我所言,他真是很小很小的一个人,虽然他穿着双大大的马丁靴)。但是,让我们先停止争辩。我不会建议这位外科医生应该去检查下眼睛有没有毛病,或者抱怨那台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仪有故障。只有傻子或者执迷不悟者(有时候这俩是一回事)才会打赌认为未来科学会输掉。终有一天,我们会清晰地了解“一团能放在手掌上的450克重的果冻,是怎样能够想象出天使,思考无穷的意义,甚至怀疑它自己在宇宙中的地位”的,神经学家拉玛钱德朗曾如此信心满满地说道。归根结底,我们会为取得的科学进步鼓掌,但可能不喜欢它引领人们所获得的观念。个人来讲,我更加相信我们最重要、最珍视的回忆的确是真实无误的。那些记忆就是我本人,而你的记忆就是你。只要我们保留那些精确的、壮观的细节,你我就始终是自己想成为的样子。若在重要的记忆是不是生活的真实印记这个问题上逼问太紧,你就会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是我们认为的样子。个人而言,我宁可不要走到那一步。如果说我们关于记忆有一个共识,那就是,记忆通常是十分不准确的。有些人认为,每当你找出一段记忆,它都不再相同了。它变成了一段有关旧记忆的新记忆。有人会告诉你,那些我们以为是记忆的,甚至根本就不是记忆,而是我们一遍遍重复的真实体验。每当我们记起某些东西的时候,都在重新构建这段体验。不管记忆是什么或不是什么,是在哪里以何种方式存储,记忆都是不断变化着的。在一本关于自传式记忆的书里,约翰·柯垂描述了随着时间推移,记忆是如何重新写成被我们当作现实的东西的。我们遇到过的好人,在记忆里变成了更好的人;坏人则退化成更坏的人;一把小贝斯膨胀成一件大乐器。柯垂讲道,人们都会说“我们总是这样做”或者“我们从没那样做”,而事实上我们从不这样做,而总是那样做。但我们不是真要撒谎,对吧?比如,我曾告诉别人,我小时候总是运动队中最年轻的队员。但由于我年纪小、个子矮,队里也不怎么让我上场,总是坐冷板凳。我真是这样认为的。但如果你仔细调查下我在位于波科诺斯的亚瑟夏令营的运动经历,然后挖掘到我在校队或社区临时运动队的表现,你会发现只有一次——我是运动队中最年轻的队员(申明一下,是亚瑟夏令营的运动队)。那我为什么要说自己“总是”队伍中最年轻的队员但没上过场呢?因为这样说,帮助我定义了现在的我。我想让你们知道我是运动型的,但又不是那么擅长运动。另一个例子:我总是发誓来发誓去,说我从来没有在学校考试时作过弊。我也真的相信自己从没有作过弊。但是,我也有理由确信小学考试中有几次我偷瞄过珍妮·马拉默德的试卷(珍妮是个天才,从来没做错过题)。那为什么我删除了关于偷瞄的那些记忆呢?约翰·柯垂引用一位发展心理学家的话提醒我们说:“当毛毛虫变成蝴蝶,它就不记得做毛毛虫的时候了。”在我的脑海里,自己是个完全成熟的、有道德的人,事实上真不记得曾小偷小摸过任何东西。脑海里楼上的故事作者并不是要通过修改我们的记忆来散播谎言。她只是尽力创造连贯统一的故事。她轻轻地抖动记忆,将一些记忆抬高,将另外的贬低,这是为了不让记忆自相矛盾,或者使整体的主题变得模糊。若你因为考试不及格退学而不得不干一份糟糕的工作,你可能会忘掉关于自己嗑的那些药的记忆,而只记得你妈曾经说你是那种在传统教室里学不好的学生。或者你会清楚地记得,现在已经是你前妻的她,说需要自己的空间,而不记得她曾多少次告诉你嚼东西的时候不要张着嘴。故事作者让某些记忆优先于其他记忆的时候,只是想帮你一个忙。“每个关于观念的行为在某些程度上都是创造力的行为,每个关于记忆的行为在某些程度上都是想象力的行为。”杰拉尔德·埃德尔曼这样认为,他是一位获过诺贝尔奖的生物学家,而你的作者不用上生物课就能理解这件事。“当讲到过去的时候,每个人都在写小说。”斯蒂芬·金的小说《乐园》(JoyLad)的主人公这样说道。也许这种说法有点儿过了。如果你问我,我认为人生故事更像一部非虚构性小说。当今社会有很多关于“人类记忆正被围攻”的讨论,若此话当真,这对于我们确保人生故事的连续性会是一个严峻的挑战。科技使人类变得愚蠢,有些科技则使人烦躁。人们担心的是,既然每个人口袋里都放着搜索引擎,我们就不需要像以前一样记住那么多的东西。若能简单地谷歌一下,那干吗还需要记住呢?某些功能一旦不用就会丧失,因而我们的记忆就会萎缩。曾有人这样担忧。这是让我们紧张的理由之一。另外一个理由,是有人认为我们的“交互记忆系统”正在消逝。交互记忆系统是指两人或更多人可以使用共同的记忆存档。如果其中一位不知道或记不起来某件事,身边其他人可以填补这段记忆空白。曾经,人类就是这样来记忆很多事情的。要去调查什么东西,第一件事就是要询问别人。已故的简·斯塔福德,她去世前几年在帮《时尚先生》审稿时,告诉我说家里有个人——她的丈夫利布林是位新闻工作者——家里有个什么都懂的人真好。每当斯塔福德自己写故事需要某些信息时,她就走到楼梯口,往上喊:“嘿,乔!那个某某是什么东西,或者某某是什么人?”她要的答案就会从楼梯上大声喊出来。在过去,交互是人与人之间的,而不是人跟Siri语音之间的。当一个人记不起来的时候,交互记忆系统里的其他人还记得。你的父母关于你的记忆组成了一个小规模的交互记忆系统。家庭中几代人住在一起,每天都有接触,他们将记忆集中,通过讲故事将记忆保存下来,总计合成规模更大的交互记忆系统。你不知道吗?那去问奶奶吧(但要大声点儿)。眼下的问题是,我们不再几代人住在喊一声就能听到的范围里。我们也不再以部落分布,相比于单个家庭,部落是更大规模的交互记忆系统。我们确实生活在“品牌部落”里,但我很怀疑跟我同样用苹果电脑的人能否告诉我我母亲这边的亲属到底来自白俄罗斯的什么地方。除了知道母亲来自“俄罗斯的某个地方”,父亲来自“奥地利的某个地方”,对于自己的籍贯我一无所知,我也希望自己能知道。若能将人生故事放在更长远的历史背景里,会令我的故事更有意义。比如,如果我知道家族中曾有人英勇抵抗蒙古部落入侵,会让我感觉更多——更多什么呢?更多与时间的无穷弧线相连接,或者说类似这种事。亚瑟·叔本华说:“令人惊奇的是,我们突然出现了,而在数千年前人类是不存在的;很快我们又变得不存在,也将不复存在数千年。我们的内心说:事情不该是这样的。”若我能知道自己的血统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大草原,我大概不会再觉得自己是个匆匆过客。但现在已经无人可问了。我唯一能求助的就是上网,我也的确这样做了。我在族谱网站没有找到更多内容,因此只得从我读过的历史书里和确实不与我沾亲带故的人的自传里拼凑信息碎片,比如希特勒和斯大林的自传。多亏了他们的人生故事书,我得以推测出我父亲的家族是于19世纪迁到奥地利的,是俄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的犹太人往奥地利大迁徙的一部分。而这仅仅是个开头。至于母亲这边,我仍然不知道她的家人是来自明斯克还是平斯克,但多亏谷歌地图,至少我知道了明斯克和平斯克在哪儿。但是说实话,科技在给予的同时也在攫取,它是一把双刃剑。科技也许会导致记忆萎缩,但同时也能让人的记忆存储更加宽松。某天,我想听听作曲家理查德·罗杰斯为电视纪录片《海上的胜利》(VictoryatSea)谱写的配乐,20世纪50年代初这部片子曾在NBC热播。我跟我父亲从未落下过一集;回想起来,这是很有意义的养成亲密关系的体验。感谢科技进步,我轻轻点了几下鼠标,就在Sotify音乐平台上找到了这首配乐。当前奏——《强浪之歌》——响起的瞬间,我立刻被传送(或者说被护航)回了费城的惠特克大道上。我能看到起居室里电视机上的调音旋钮。我还能看到从小小早餐室的下拉式顶棚倾泻下来的阳光;还有用来调整拉绳的蛋形部件,它和父亲第一次心脏病发作那天安装的一样。我看到了房间角落的笼子里,我家的金丝雀“小叽喳”正在啄墨鱼骨。唤醒这些记忆只须重播《海上的胜利》,这我动动手指就能做到。[1]詹尼斯·乔普林,美国女摇滚歌手。03审定版与未删节版爱德华·摩根·福斯特的《霍华德庄园》被称为架构最好的英文小说之一,他曾写道,我们以已经被忘却的体验开启人生,以期望却并不理解的体验结束人生。他还将写成的故事定义为“以时间顺序排列的事件记叙”。这道理大致上也适用于你的人生故事。你的人生故事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记忆组成的记叙文。按时间顺序编排内在的人生故事,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与现实中的作家不同,你脑海里的作者不能直接胡编乱造。她不能凭空创造出有趣的角色,也不能跨世纪地颠倒叙事。她不能像魔幻现实主义作家那样在故事里加入一只会说话的猪,她也不能像科幻作家一样引入残暴的火星人。阁楼上的作者必须设法利用已有的记忆来写作。尽管这位作者处理你的记忆时可以有、也会有合理的自主权,但是她描绘的必须是似乎真正发生过的事情,不可以越过这条底线。与现实中的作者不同,阁楼上的作者不能打一个响指、用一个浮夸的特技谢幕,或者写一套低劣的把戏,比如主角是从噩梦里醒来,从此幸福地生活下去。但你的人生故事也确实需要最终取得成功,得到某种方式的回报。不然还有什么意义呢?要理解你的人生故事是怎么形成的,先让我们想象这个故事是以一本书的形式出现的。我不是第一个想到这个点子的,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将人生故事想象成一本书,先让我们确保它不会从锁线处散架。确认这一点后,请继续想象你的书是从空白页开始的。为什么空白?用神经学家安东尼奥·达马西奥的话说,因为你尚未“踏入聚光灯下”。他把大脑认知某件事的瞬间,比作演员从舞台两侧的半暗灯光中突然亮相,面对灯光和观众的一刹那。哲学家与科学家对人生起始时的空白程度有不同的见解。有些理论看起来跟“脑海里故事作者”的假设如出一辙,所以我当然更倾向于这些理论。哲学家约翰·洛克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人生起始时是完全空白的一页纸,上面没有任何预设的内容。新生儿的思维就像白纸,“没有任何特征”。“那它是怎么被布置完成的呢?”洛克这样发问。一言以蔽之,通过经验。我们活到老学到老。其他的伟大思想家提出了不同的理论,探讨人类出生时究竟是一片空白,还是有某种程度上的或者可选择的思维预设。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提出的理论认为,人类生来就原厂配备了某种主机板,一种提前预设的“语言习得机制”。你可以设想在脑海里的作者工作的地方旁边有个微小的IT柜。隐喻中的母板可以用来解码语法结构,这就使得人们能够理解并创作故事。之后,乔姆斯基发展了他的理论,提出有种类似于“普遍语法”的东西(尽管英语跟Liki语发音听起来有天壤之别,那是一种印度尼西亚某个小岛上只有5个人会说的语言)。故事作者的理论在人类语言能力如何形成这件事上持中立态度。反正我们就是有语言能力,而且若要对自身有任何的认识,我们也必须具备语言能力。但是,再回到我们想象中的那本书上去:在封面上有个漂亮的婴儿,甜甜的、胖乎乎的,天使般的小脑袋上顶着新生儿的小童帽(粉色或者蓝色,你自己来选)。当然,这个婴儿就是你。是你,但又不真的是你,不是现在的“你自己”。这个婴儿会演变成你,成为你今天眼中的“你”。即使还有些欠缺,但那个小小的你也已经受住了一次“存在危机”,即众多危机中的第一次,心理学家罗洛·梅如是说。那次危机是什么呢?就是你可能根本不会出生。但你已出生,所以危机解除。罗洛·梅认为,通过了这次严峻考验,你已经踏出了创造自己个人神话的第一步。它具备经典个人神话的所有特征。你命中注定要正面抗击种种阻碍与苦难,你已准备好探寻真理与目标。从这层意义上来说,你人生起始时已经有了一位好伙伴,罗洛·梅认为这实际上跟摩西被发现浮在芦苇丛里的水面上或者耶稣被发现在石槽里是一样的。但是,嘿,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重点是,你现在存在了,郡书记官签署的出生证明确认了你的存在。你会有一个名字,也可能还没有。当你有了名字,也许是与你现在或已故的某位亲属同名,那么他的人生故事在某种意义上也因此延续了。无论你叫什么,可能还会有一张印着你两只小脚丫的出生纪念证书来进一步记录你的存在。你那双小脚丫在这个阶段可没有任何用处,你自己哪儿也去不了,而且这将持续一段时间。你就像动物王国里乳臭未干的幼崽,无助得不能再无助了。你还不能搜集记忆,你连最基础的句子里最简单的词都搞不定。你还远远没有准备好迎接这个世界,但你确实很可爱,足够拍一张非常吸引人的宝宝封面照。在封面上你超级可爱的脸蛋上方,印着这本想象中的书的书名。作为一个有强迫症的编辑,我在选一个可行的好书名上犹豫了很久——不需要太花哨或者抖机灵,我们说的可不是过期的《时尚先生》。我本来要用《我:一个生命》(Me:ALife)作为书名,但感觉那样过于概括与平淡。《不朽的自我:生与死》(TheLifeadDeathoftheEdurigSelf),感觉好了一些,但是盯着看一会儿,我觉得那听起来有点,怎么说呢——夸张。而且用“死亡”这个词让我有点困扰。所以我稍微改动,变成以下这样,这对于我们要讲的内容已经足够了。[1]《不朽的自我:生命与时代》我们的书名已经就位,可以填充书页内容了。我们一起来看看。首先应该写什么呢?图书编辑通常会告诉你,最好以序言来开场。它为一切内容提纲挈领,提供有用的语境。所以花时间思考一下,你的人生故事真正是从何时何地、以什么方式开始的?这不是无意义的问题。如何提出你的背景故事,对于你所期望的人生意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你可以认为,你人生故事的开启方式要带些神秘感,或者你认为宇宙不要总是神神秘秘的,那也行。在没有更好的内容时,你总可以用序言来简单交代:你的生命故事始于一次结合,一次随机的碰撞,一次极微小的——连轻微交通事故都算不上的——发生于输卵管壶腹部的撞击。但你们中有些人可能觉得,以“结合”形容人生故事的开端仅仅是差强人意。你会在序言中详细讲述你的人生故事的开始,在那轻微的撞击之前,根据你掌握的信息,那次碰撞可能是在汽车旅馆或者在一辆纳什漫步者车里。你可能觉得有必要在前几页来鸣谢与赞美你人生故事的真正作者:我们天上的造物主(OurAuthor)。你们中的另一些人不会那样写序。你们崇拜科学而非超自然力量。因而你可能会在正文前讲解你的人生故事是怎样从爆发到太空中的亚原子微粒而开始的。不管是什么事儿,反正有东西爆炸了。在爆炸的火花或其他东西之外,发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才有了封面上那个婴儿的脸。还有另外一些人,可能会用序言来强调自己或其他人对于人生故事开启的方式与缘由都没有任何模糊的想法。人类学家洛伦·艾斯利认为,我们都是宇宙的孤儿,坠落到星系中漫无目的地徘徊,头上盘旋着思想的气泡。气泡中有一个问题:我是谁?可能还会有人在文前说:当然了,我有个名字,有出生证明,肯定也会有社保号码、驾照、护照,最终会有退休协会的会员卡,但实际上并不存在我。或者说,每个人都是我。又或者说我是由别人一点一点组成的,我所谓的人生故事也无非是一个叙事体的中微子,镶嵌在无尽的长篇故事里,故事的名字叫《曾经走过世界的人》(HumaeigWhoEverWalkedtheEarth)。你的人生故事可以用任何你喜欢的序言来开启,然后用自己选择的信仰体系一以贯之(假设你有自己的信仰)。让我们先同意“每个人能记住的人生故事,都是从我们最初的记忆开始的”,当我们开始有能力理解和创造故事时,也就拥有了最早的记忆。记忆与故事无可避免地相互连接着。若你是个脾气暴躁、叛逆的人呢?如果你根本不想写什么人生故事呢?叔本华写道:“我们在疯狂的世俗欲望里产生,在所有身体器官消亡、尸体陈腐发臭时结束。”他在哲学上永远如此阴暗。若人生如此空虚,又何苦书写人生故事呢?因为我们没有选择,这就是原因所在。即使生命不是应我们的要求而产生的,我们依然被迫手书着人生故事。我们注定必须这样做。这也是为什么从解剖学上看,头颅中有一个预留的小空间,留给某样东西或某个人,将记忆整理成章节再组成情节。这是否是有意为之的呢?除非我们想象的书里大多数页面都被填满了,否则我们无法确切了解人生是否有意义,幸运的话,距离填满它的日子不会很远。“让我们等待人生故事书的版面校样吧!”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在被问到人生的意义时如是说。[1]原文为TheLifeadTimeofMyEdurigSelf。04最初的草记丹·麦克亚当斯在《我们赖以生存的故事:个人神话与自我建构》(TheStorieWeLiveBy:PeroalMythadtheMakigoftheSelf)中说道,他在为发展心理学班级上第一天课时,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非同寻常的任务:写一篇关于你离开子宫第一天的假设性的期刊文章。读到这里我想,真是个好主意!如果回到在《时尚先生》做编辑的时候,我真的会采用这个选题。我会给某位作家打电话,让他尝试写一篇这样的文章。菲利普·罗斯会是个合适人选,他会写出相当了不起的文章。[1]杜鲁门·卡波特?那就更好了。对于描写1924年9月30日下午3点以后的几个小时在新奥尔良的杜鲁医院发生了什么,卡波特会很感兴趣。假设卡波特接受这一选题,交来写好的文章——能否交稿对于他来说永远是个假设——我相信他的描述将令人难忘,并且有很浓的南方哥特风格。杜鲁门的母亲叫莉莉·梅,她从来没想过要这个小孩,但她拖了太久,再堕胎已经不安全了。杜鲁门的父亲叫阿奇,他确实想要个小孩,但他是个完全不靠谱的人,诡计多端、戴厚底眼镜,搁在哪个产房都是出彩的角色。莉莉·梅与阿奇这一对,完全不[2]是琼·克利弗和沃德·克利弗那样典型的乡村父母。卡波特儿时最大的恐惧就是被遗弃,所以我确信他对自己出世第一天的描写会是忧心忡忡的。我也同样相信,他会将手按在《圣经》上起誓,说每个小细节都是完全按照现实经历来展现的。实际上,你的人生故事——你记忆中的故事——并不是从生命的第一天开始的。你真以为自己记得呱呱坠地和婴儿学步时的事情,但其实你不记得。圣奥古斯丁,一个毫无疑问比我们更接近上帝的人,都不记得人生最初的几年,他在《忏悔录》(Cofeio)里大方承认过。对其他人来讲也一样。在人生最初几年,我们确实收集了一些记忆,但是出于还不能完全理解的原因,这些记忆蒸发了。我们以为自己记得刚出生那几天或几个月的事情,是由于我们的大脑从父母、祖父母和哥哥姐姐后来的讲述中创造了记忆。相册里的老照片也会从角落里冒出来,让我们以为那是真正的记忆。或许还有其他的解释:你脑海里的故事作者把日子记混了;你的想象力太过活跃;你在服用管制药物等。一岁之前,虽然你还未存储记忆,但已经开始形成模糊的“自我”意识。这个初级的“自我”并不是真正的自己;那是袖珍版的自我,并不知道有一天终将成为那个可悲的、令自己厌恶的完全版自我,当然,让我们希望不会如此吧。每当你跟照看你的人分享自己的“主观感受”时,那个羽翼初生的你都在进行自我表达。你主观的自我因此可以与人进行交流,虽然不是通过语言。比如,你的微笑会让你母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点击下载...

    2022-04-05

  • 中公2018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申论高分范文101篇(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作者:李永新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格式:AZW3,DOCX,EPUB,MOBI,PDF,TXT中公2018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申论高分范文101篇试读:中公教育核心研发团队李永新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具有深厚的公务员考试核心理论专业背景,对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各级公务员招录考试有深入研究,具有丰富的公务员考试实战经验。主持并研发了在行业内颇具影响力的深度辅导教材系列和辅导课程、专项突破辅导教材和辅导课程,帮助广大考生成就了梦想,备受考生推崇。张永生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中公教育公务员考试研究与辅导专家,多年来潜心致力于公务员考试的教学研究,参与编写了中央国家机关及地方各级公务员录用考试深度辅导教材,教学风格既严谨深入又风趣幽默,给人以智慧和启迪,帮助众多考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成为深受考生信赖的实力派讲师。张成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中公教育公务员考试申论研究与辅导专家,曾在某机构文字综合部门任职十余年,在多家媒体发表百余篇、近20万字的评论性、介绍性文章,在结合多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申论进行了深入、全面、系统的研究,其成果对业界颇具指导意义。张红军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具有深厚的公务员考试核心理论专业背景,对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公务员考试有深入的研究,授课深刻、系统、精彩,深受考生欢迎。邓湘树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对中央国家机关和各省公务员考试有深入的研究,具有丰富的公务员考试教学辅导经验。辅导课程思路清晰,深入浅出,幽默生动,深受广大学员欢迎。张晗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毕业,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科学硕士,具有深厚的公务员考试核心理论专业背景,从教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授课深入浅出,语言幽默生动,备受学员欢迎。王健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教学多年,具有丰富而又深刻的公务员考试实战经验,在潜心研究申论命题机理的基础上,善于总结申论的命题及答题规律,对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有深入的研究并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授课轻松幽默,注重鼓励学员参与课堂互动,气氛活跃,致力于培养学员形成灵活的思维方式和开阔的答题思路,深受学员喜爱。刘伟伟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申论,对国家公务员和地方公务员申论考试的特点、题型以及历年真题都有深入的研究,熟悉公务员申论试题的考查要点。具备深厚的写作功底,善于把握申论题目所考查的能力与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因材施教,讲解申论深入浅出,更注重实践教学,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及提升。中公教育研发团队其他成员介绍详见:jx.offc.com立意·热点·名言三大法宝为申论写作保驾护航申论考试中的文章论述题,可谓是绝大多数考生的“软肋”,若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对给定资料主题的准确把握,就很难获得高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是前人写作的经验之谈。虽然这里所说的是“作诗”,却道出了申论写作的普遍规律。观千剑而后识器,通过对范文的阅读,可以潜移默化地将他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体会,由内而外形成对申论文章基本、全面的认识,从而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鉴于此,中公教育本着对考生高度负责的态度,立足于考生的深层次需要,在深入研究江西省公务员考试真题的基础上,严格依据考试大纲,结合多年教学研究成果,编写出了这本适用于江西省公务员考试的《申论高分范文101篇》,全面助力考生备战申论写作。本书精选101篇不同主题、各有特色的申论文章,对每篇范文进行剖析和挖掘,从“立意结构”“知识储备”“精彩语句”三方面,带领考生学会阅读范文,认知申论常考热点主题,帮助考生真正开阔思维,拓宽视野,丰富写作素材,掌握语言运用技巧,从容应考!立意结构文章之“魂”“魂”即写作的“核心”。确立总论点及其分论点的思维过程即立意,也可以说是立论。正所谓“文以载道”,写文章的目的不就是依据材料表达自己的观点吗?因此,作文应当先行立意,申论文章更是如此。立意的目的在于确立一个切合题意的中心,这需要运用辩证分析的方法,根据命题意图,找准写作角度。角度不准,往往会出现跑题、偏题的错误。因此,本书提炼了各篇范文的总论点与分论点,快速展现文章写作主旨,让考生清晰地认识到文章的基本观点是什么,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论述的,以及基本态度是什么,从而在以后的写作中树立正确的观念,迅速形成文章写作思路。结构完整,是对文章结构提出的最基本要求。一篇结构完整的申论文章,应包括标题、开头、主体、结尾四个部分,缺少任何一部分,都难以支撑整个文章的写作目标。而文章结构也是多样的,包括分析问题型结构、解决问题型结构、评论型结构等。本书提供了不同结构类型的申论文章供考生学习,帮助考生举一反三,形成自己的立意构思。知识储备文章之“涵”“涵”即作者的“内涵”。申论考试越来越注重对热点时事的考查,而申论文章本身又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文章范式。考生只有平时多关注时事热点,多看新闻,了解社会动向,对申论材料所阐述的内容有所感悟,理解材料所述的事实背景,才能更好地根据事实,提出更具深度的观点和解决办法,形成申论文章的写作思维。考生面对大量的热点信息,不仅需要将影响力较大的社会热点记录下来,同时还要学会总结和分析,最终形成对事件的独特看法。首先,当看到一个热点事件的时候,考生要将自己想象成一名真正的公务员,设身处地地去想公务员遇到这样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如此才能更清楚地了解公务员的思考方式,更好地锻炼思维。其次,搜集权威媒体的评论文章,从分析者的角度看热点事件,以此了解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拓展自己思考问题的宽度。鉴于此,本书特别增添了“知识储备”这块内容,汇集与主题相关的代表性热点事件、理论政策或知识拓展,帮助考生充实个人储备,提高申论文章的理论深度,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打造有“内涵”的文章。精彩语句文章之“色”“色”即文章的“色彩”。一些写作佳句不仅能为文章增添色彩、锦上添花,更有可能成为与其他考生拉开差距的重要因素。因此,本书在每篇范文后的“精彩语句”以及每章最后的“名言警句”部分为考生准备了大量的妙言佳句,这些语句都有增强论证说服力、概括提炼主题、丰富语言词汇的作用,对增强文章文采、提高文章可读性有很大帮助,考生需要对此高度重视,仔细推敲这些语句的真正含义,灵活运用,万万不可生搬硬套。此外,考生在运用名言警句时一定要记清出处,如“古之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这句话大家都听过,但是有许多考生都说“孙子兵法曰”。实际上,这句话出自于清代末期陈澹然议论光绪帝迁都一事的建议书《寤言二迁都建藩议》。考生在遇到弄不清出处的名言警句时,完全可以使用“古人曰”“古人云”等虚化处理的方法,万万不可乱写一气,出现常识性错误。厚积薄发无捷径,不变万变蕴其间。不管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的题型如何变化,申论文章写作总有规律可循,其中的方法技巧还需要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反复训练和揣摩。愿诸位考生通过对这本书的系统学习,打牢基础,先人筹划、先人动手、先人起步,在千军万马的竞争中争得先机,走向成功!第一章政治类范文范文1移动互联与政府治理创新主题背景材料《中国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2016》指出,十年间,中国的互联网市场发生巨变。移动应用快速增长。在社交、视频、新闻、工具和购物等领域,移动应用渗透率已超过50%;在团购、旅游和零售业,移动端收入规模已经超越PC端。中国互联网用户数接近7亿,在人口中的渗透率从10%上升至50%;手机网民超过6亿,在人口中渗透率从1%上升至45%。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深刻改变着经济模式和行为、社会互动交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模式和思想观念,传统的政府治理模式已难以适应网络化时代的要求。政府必须充分认识到这种趋势给政府治理带来的严峻挑战,必须积极适应这种变化,主动应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新技术创新政府治理理念,重新定位政府角色以及政府与市场、社会、民众的关系,实现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同时,新的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也为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动力和机遇。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筹发展电子政务,构建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打通信息壁垒,构建全国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更好用信息化手段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科学决策。习题请围绕“移动互联与政府治理创新”这个主题,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1)紧扣主题,观点鲜明,论述充分。(2)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语言流畅。(3)参考背景材料,但不拘泥于背景材料。(4)总字数在1000字左右。范文移动互联正在推动政府治理创新在“互联网+”的风潮下,移动互联渗透到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从“脸难看”“事难办”到一站式政务服务平台,从派驻交警治理交通到智能行人过街系统,从政策制定“一刀切”到构建“回应型政府”,移动互联正深刻地影响着政府治理,推动政府治理创新。移动互联推动政府转变治理理念。在传统的政府治理模式中,政府是管理者,民众是被管理者,两者界限分明。但是在这种自上而下的政府治理模式中,民众的监督权和政治参与权无法得到充分表达,导致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容易受到质疑,影响政府公信力。现在,随着移动互联的发展,这种情况有了根本性的转变。民众可以借助移动互联,监督、校准政府行为,参与政府公共决策,实现对公共事务的“共治”。在这种情形下,民众的政治参与积极性被逐步激发,政府也能充分收集民意、感知民意,两者相得益彰,不仅促进政府重新定位自身角色,从管理者转向服务者,而且促进媒体、民众参与政治生活,从被管理者转向参与者和监督者,最终有利于形成多元主体治理格局。移动互联推动政府创新治理手段。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政府治理陷入手段单一、固化的僵局,一谈到交通拥堵问题,就是车辆的限行限号;一谈到流动小贩问题,就是城管的围追堵截,类似事例不胜枚举。政府如此治理,不仅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极大浪费,而且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容易引发民众的强烈不满。究其原因,在于领导干部责任意识不强、相关制度建设不完善,此外,技术壁垒成为制约政府治理手段创新的重要因素。而“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则为政府治理手段的创新带来了契机。“深圳供电”微信公众号推出微信缴费、“就医160”、“就医宝”等医疗服务平台打通患者和医院的沟通渠道等,让办事难、看病难的治理难题有了新解。正是通过应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实现了政府治理手段的创新,有效提升了政府治理水平。可见,移动互联正在推动政府治理手段从单一、固化向多元发展创新。当下,面对移动互联带来的严峻挑战,政府要有改变、创新的勇气和魄力,不仅要积极适应移动互联带来的理念和手段的革新,而且要主动拥抱移动互联,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向现代化转变。相信随着“移动互联+政府治理”的推进,必能创造一个更加科学、高效的社会治理格局,必将推动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赏析一、立意结构1.立意总论点——移动互联正深刻地影响着政府治理,推动政府治理创新。分论点——移动互联推动政府转变治理理念;移动互联推动政府创新治理手段。2.结构分析问题型。开头以移动互联发展势头引出主题,指出移动互联在多个领域对人们生活和工作产生影响,并着重指出对政府治理方面的影响,以此引出总论点。第二、第三段分别从两个方面进一步阐述移动互联对于推动政府治理创新的重要作用。第一个方面指出移动互联推动政府转变治理理念,通过分析传统政府治理模式的弊病,引出移动互联模式下民众参与“共治”的积极意义。第二个方面指出移动互联推动政府创新治理手段,由我国政府治理陷入僵局展开,分析其引发的问题及原因,进而通过典型成功案例得出移动互联对政府治理手段创新的作用。结尾总结提升,先从移动互联带来挑战入手,提出政府治理要主动拥抱移动互联的建议,再进行展望,升华文章主题。二、知识储备1.事例介绍(1)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形势,成立了全国首个数据统筹局,开始了数据统筹的探索和实践。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南海数据统筹局初步建成支撑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跨部门协同应用的信息平台体系,一大批项目相继完成。(2)部门协作在网络理政的应用并非局限于数据统筹一隅,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政务微博通过“微博矩阵”的特殊形式,整合了从市委、市政府到各级各部门,大大小小共514家政务微博,通过“主要微博迅速及时地回应”“相关微博紧密高效地联动”“严格的问责机制”“亲民化的表达方式”“从单向宣传到多方沟通”等五个方面将这个庞大的微博矩阵高效地运作起来,实现新型的政务服务。(3)深圳市宝安区通过“宝安通”APP达到“个人办事不出街,企业办事不出区”,为群众和企业提供一体化、便捷化的审批服务。“宝安通”APP成为连接“智慧宝安”和市民之间的一道桥梁,是国内城市区级政府移动政务服务以及移动客户端建设的杰出代表。2.理论政策《“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提出,支持善治高效的国家治理体系构建。服务党的建设工作。推动“互联网+党建”,支持统筹建设全国党员信息库和党员管理信息系统、党员教育信息化平台,提高党组织建设、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推动整合基层党建信息化工作平台和网上民生服务,促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支持建设监督执纪问责信息化平台,完善群众监督和宣传平台,丰富党风廉洁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数据资源,助力全面从严治党。统筹发展电子政务。建立国家电子政务统筹协调机制,完善电子政务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统筹共建电子政务公共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国家电子政务内网建设和应用,支持党的执政能力现代化工程实施,推进国家电子政务内网综合支撑能力提升工程。完善政务外网,支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应用。支持各级人大机关信息化建设,有效满足立法和监督等工作需求,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履职提供信息技术支撑。支持政协信息化建设,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支持“智慧法院”建设,推行电子诉讼,建设完善公正司法信息化工程。实施“科技强检”战略,积极打造“智慧检务”。创新电子政务投资、建设及服务模式,探索建立第三方建设运行维护机制。完善国家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建立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监督制度。加强国家电子文件管理,促进电子文件规范应用。创新社会治理。以信息化为支撑,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精准化。加快建设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风险预防控制体系和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推进网上综合防控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自然灾害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重大和重要基础设施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生产监管信息系统、国家应急平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系统和公安大数据中心,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提升对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和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水平。推进多元矛盾纠纷化解信息化平台建设,有效预防和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为社会风险防控提供支撑。完善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整合金融、工商、税收缴纳、交通违法、安全生产、质量监管等领域信用信息,发挥平台在信用信息共享中的“总枢纽”作用,逐步实现跨部门、跨地区信用信息共享与应用。推行网上受理信访、举报制度,拓展网上政民互动,畅通群众利益协调和权益保障渠道。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完善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立网上社区居委会,发展线上线下结合的社区服务新模式,提高社区治理和服务水平。三、精彩语句1.民众可以借助移动互联,监督、校准政府行为,参与政府公共决策,实现对公共事务的“共治”。2.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政府治理陷入手段单一、固化的僵局,一谈到交通拥堵问题,就是车辆的限行限号;一谈到流动小贩问题,就是城管的围追堵截,类似事例不胜枚举。范文2“茶”风与作风主题背景材料刘某是县委宣传部下派到某村的挂点干部,以下内容是刘某的一篇博客文章。沿着崎岖不平的小路,我来到挂点村重点联系户冯师傅家门口。见一小姑娘,便扯开嗓子喊道:“小姑娘,请问这是冯师傅家吗?”“是的。你有事吗?”“我是村里的挂点干部,上回没见到你的父母,这一次专门拜访。”三言两语过后,我和冯师傅便聊开了,并越聊越投机。“刘干部,你这位兄弟好啊。来了我这儿,会喝我家的茶。”听到冯师傅这句话,我赶紧又喝了一大口茶。“兄弟,我要向你诉一下苦啊。去年,我们村许多农户买了一个本村苗木种子商贩的杉树种子,结果无一发芽,唉!”“后来怎样?”“只赔了我家一千块钱!”“冯师傅,我认为解决这件事只有两种途径:一是法律途径解决。但要看他的经济情况,如果他的经济情况很差,也没有实际效果。虽然法院判了,但他拿不出这么多钱,也没办法如你所愿。二是协商解决。既不伤和气,又能解决问题。”“兄弟,你说的我考虑过,也是按你说的去做的。现在说一说也就是诉诉苦而已。”不知不觉,已是中午12点30分了。我赶忙起身告辞,冯师傅再三留我吃午饭,我亦再三感谢,表示纪律要求不能到群众家吃饭。最后,冯师傅说:“那你再喝一杯茶。”我又赶紧将一杯茶一饮而尽。“茶风就是作风!兄弟,从你喝我的茶可以看出你是一个非常好打交道的人。”冯师傅送我到门口时非常真诚地对我说。我一时语塞,只是紧紧地握着冯师傅的手,感觉两个人的心很近很近。“茶风就是作风!”返回的路上,我一直琢磨,越想越觉得很有哲理。是啊,什么时候,我们每一个干部都认识到“茶风就是作风”的含义,我们干部和群众的关系就会越来越和谐,这个社会也会越来越和谐。习题请深入理解背景材料中“茶风就是作风”的含义,并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鲜明,内容充实,结构完整,逻辑合理,语言流畅。总字数1000~1200字。范文为官当有“茶”作风基层刘干部在拜访群众时,因饮茶而获群众赞誉,称“茶风就是作风”。在这名群众的眼中,干部喝茶的风格体现了他深入群众、切实服务、清廉自守的良好作风,展现了共产党人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这种行为值得肯定。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当下,领导干部都要具备“茶”作风。为官,要“会”喝“群众茶”。冯师傅对刘干部“会喝我家的茶”的赞誉,让我们看到群众是多么期盼能与领导干部深入接触。俗话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政府工作质量优劣,群众生活水平高低,都只有深入群众才能有所了解。清代“第一廉吏”于成龙任职广西罗城时,常常深入田间访问疾苦,在他的努力下,饱经战乱、民生凋敝的贫困地区得以摆脱混乱,百姓安居乐业。反观当前,我国部分领导干部高高在上,不问群众疾苦,使得群众问题得不到解决,服务型政府建设成为空谈。对比可见,要做好群众服务工作,就要“会”喝“群众茶”,深入群众了解需求。为官,要“能”喝“群众茶”。领导干部“会”喝“群众茶”只是基础,“能”喝“群众茶”才是关键,这里的“能”便是指领导干部要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如同刘干部一样,为群众排忧解难。毕竟“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察民疾苦只是工作基础,帮助群众解决问题,才是兑现服务承诺。苏东坡在杭州做官时,了解到西湖因杂草丛生而容量减少、淡水不足。为解决这一问题,他便开始疏浚西湖,一方面鼓励农民种植增收,另一方面要求农民按期除草。如此一来,西湖面积扩大、杂草清除,农民收入增加,获得朝野一致好评。如今,我国社会发展问题丛生,领导干部不仅要问需于民,更要落实服务,有能力喝上这杯“群众茶”。为官,要“只”喝“群众茶”。刘干部拜访群众,只喝茶不吃饭,群众为他清廉自守的作风叫好。也许在一些人眼中,一顿饭花费无几,但很多官员腐败堕落都是从小事开始。清代嘉庆年间,工部书吏贪污案发,几名部曹小吏三年之间竟然贪污公款五万两白银。案发后,嘉庆皇帝震惊不已,而查究后却发现,最初几名小吏只是利用职务之便“贪图小利”,由于无人问津才胆子变大。俗话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对点滴小事不加约束,难免导致问题愈演愈烈。对领导干部来说,只有将一顿价值不高的饭菜视为一道不可逾越的红线,只喝茶不吃饭,才能保持清廉为民的良好作风。“君子之交淡如水,为政之道清似茶。”深入群众,服务群众,只饮清茶,是对当前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广大群众的期望。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会”喝茶、“能”喝茶、“只”喝茶,树立“茶作风”,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助力服务型政府最终建成。赏析一、立意结构1.立意总论点——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当下,领导干部都要具备“茶”作风。分论点——为官,要“会”喝“群众茶”;为官,要“能”喝“群众茶”;为官,要“只”喝“群众茶”。2.结构分析问题型。文章第一段以凝练的语句阐述出“茶风就是作风”这一论断提出的背景,破题快速直接,接下来对此句的深刻内涵展开说明,强调了树立“茶”作风的重要意义,由此引出文章总论点,即领导干部都要具备“茶”作风。主体部分从为官要“会”喝、“能”喝、“只”喝“群众茶”三个方面分析领导干部都要具备“茶”作风的原因及重要意义,材料中刘干部的事例贯穿始终,体现了文章的一个中心的原则。结尾化用《庄子·山木》的语句,强调了党员干部的为人、处事之道,并重申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茶”作风的观点,照应开头。二、知识储备1.事例介绍(1)在绘制“民情大数据地图”过程中,西安基层党员干部进一步转变作风,通过“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认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忧,重点解决了基层党员干部在服务群众过程中出现的“四难六不”问题。(2)焦裕禄作为20世纪60年代涌现出来的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带领兰考人民封沙、治水、改地,奋力改变兰考贫困落后的面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焦裕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他的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道德情操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3)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期间,骑着自行车跑遍全县所有村,因此才能“知之深,爱之切”,制定出一系列有效措施,迅速开创了各项工作的新局面。今天,我们同样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农村、住农家,到田间,到厂矿,到社区,才能摸清工作底数、了解群众诉求,才能增强为民情怀、走好群众路线,才能使各项决策更加符合实际、更加贴近群众。2.理论政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特别是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不懈纠正“四风”的重要论述,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作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对于我们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不懈纠正“四风”,不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这一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总书记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深谋远虑和历史担当,体现了对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完成好“赶考”、跳出历史周期律的深入思考。执政党如果不注重作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就有失去民心、丧失政权的危险。我们党作为一个在中国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对作风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必须站在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反映在党员干部身上就是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就是党性问题。我们党的党性是人民性和阶级性的高度统一,集中体现为党的宗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四风”是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在作风问题上,起决定作用的是党性,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对待“公”“私”二字的态度,就是党员干部“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党性原则的体现。比如,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虽然表现为党员干部优亲厚友、虚报冒领、“吃拿卡要”、巧取强夺等,但说到底是在私欲膨胀中迷失了自我,忘记了初心,忘记了宗旨,是信仰迷茫、党性不强造成的。实践充分证明,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坚持从加强思想教育、增强“三个自信”、增强党性修养入手,加强作风建设,“返璞归真、固本培元”,这样的作风建设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三、精彩语句1.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2.清代“第一廉吏”于成龙任职广西罗城时,常常深入田间访问疾苦,在他的努力下,饱经战乱、民生凋敝的贫困地区得以摆脱混乱,百姓安居乐业。3.对领导干部来说,只有将一顿价值不高的饭菜视为一道不可逾越的红线,只喝茶不吃饭,才能保持清廉为民的良好作风。4.君子之交淡如水,为政之道清似茶。范文3农村治理的德、礼、法主题背景材料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深化基层组织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的防范与处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其效果决定了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中国传统乡村社会一直有着浓厚的重贤、尚贤的良好风尚,并由此构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乡贤文化。乡贤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的一种表现。它植根于乡村社会土壤,蕴含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诚信友善等优秀文化基因。历史上,分布在广大乡村的一批批乡贤们借助自己的威望、品行、才学,主动履行起了凝聚族群、尊祖继统的职责,他们不仅是乡村社会优良道德和淳美家风的示范者和引导者,而且还是规范族人和乡民行为的监督者和执行者。他们在打理好本族事务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承担了不少慈善、教化、纠纷解决等社会功能,很好地参与了乡村社会的共同治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乡村社会秩序一直处于大的变动和调整中,原有的乡贤文化和乡贤群体作为我们文化传统的一个部分,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和对待。有专家呼吁,在国家致力于实现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际,全社会应重视和发掘我们固有的乡贤文化,扶持并鼓励更多农村优秀人才积极参加乡村社会治理,真正把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建设成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家园。习题请以“德”“礼”“法”为关键字,结合背景材料,联系实际,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要求:(1)观点鲜明、正确,认识全面、深入。(2)角度合理,符合实际。(3)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语言流畅。(4)联系背景材料,但不拘泥于背景材料。(5)总字数1000~1200字。范文农村治理需要德、礼、法并举农村的发展需要稳定的秩序,而这离不开有效科学的社会治理。我国农村较为传统,讲人情、重感情,但有时发生纠纷却不易解决,这与法治社会的发展相悖。在新时期下,完善农村治理不仅要以德为纲,以礼为基,同时需要树立现代法治观念,才能实现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完善农村治理,需要以德为纲。自古以来,我国社会治理便强调“德主刑辅”,我们相信教化可以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希望人与人交往中遵循高尚的道德情操。这一观点在今天看来,也许过于理想,这是由于我国当前处于“陌生人社会”,人口流动降低了社会交往的道德要求。但是我国农村目前仍然处于“熟人社会”,虽然部分村民进城务工、人口迁移,可大多数农民依然安土重迁,不愿离开家乡。可见,在农村的社会交往中,道德的生存环境并未改变。我们只有加强传统村庄道德建设,提升文明程度,才能将农村纠纷“防患于未然”。完善农村治理,需要以礼为规。在我国历史中,针对人民生活,不仅有道德教化,而且有礼法规定。初期的礼法是对礼仪礼节的规范,以此划分阶级,而儒家“以仁释礼”,将礼法这种初期的外在约束,逐渐演化为内心要求,提升为人类生活的自觉理念。礼与法不同,它并非由国家制定,旧社会的家法、族规其实也是礼的一部分。如今,我们治理农村纠纷,也需要礼的帮助。这是由于我国农民依旧保持“息诉止讼”的传统思想,不愿“对簿公堂”。通过制定村规民约,也可以起到相应的约束作用,而且相比法律更具人情味。因此,我们需要发挥新时代“礼”的约束作用,合理解决村民问题。完善农村治理,需要以法为线。农村是我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法治化建设的水平直接关系着法治国家的建设进程。农村基层法治化管理也是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有力保障。如今,随着外出务工,部分农民眼界大开,对法律非常信任。这就告诉我们,在解决农村纠纷时,需要将法治作为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一旦发生利益纠葛,或是重大问题,还是应该依据法律做出裁断。法治是社会运转的重要保障,旧时“皇权不下乡”造成农村法治空白,如今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只有填补上这一缺口,才能全面建成法治社会。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他提醒后人,社会治理不能单单依靠法律的惩戒,还需要道德、礼法的教育约束。当前,我国农村治理正应遵循孔子思想,实现德、礼、法三者合一,相信如此一来必能提升村民素质,建设和谐乡村。赏析一、立意结构1.立意总论点——完善农村治理不仅要以德为纲,以礼为基,同时需要树立现代法治观念。分论点——完善农村治理,需要以德为纲;完善农村治理,需要以礼为规;完善农村治理,需要以法为线。2.结构分析问题型。文章第一段破题表态,强调农村发展需要有科学的社会治理,再转而阐述农村治理的现状及问题,从而提出文章总论点。第二至第四段分别论述了在完善农村治理中“以德为纲”“以礼为规”“以法为线”的原因。文章通过分析“道德”的生存环境表明农村治理以德为纲的正确性,通过阐述儒家“以仁释礼”的传统思想表明农村治理以礼为规的必然性,通过介绍农村法治化建设的意义表明农村治理以法为线的合理性。结尾引用孔子的名言,以强调社会治理中道德、礼法的重要性,并重申农村社会治理应实现德、礼、法三者合一的观点,收束全文,照应总论点,保证了文章结构的完整和脉络的清晰。二、知识储备1.事例介绍(1)近几年来,在浙商回归政策的推动下,全省集聚了天下浙商反哺家乡的巨大能量,为浙江经济转型升级与社会和谐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乡贤是乡村中最具“视野”和“资源”的人士,开展乡贤回归工作,对构建新型乡村社会治理模式,具有重要作用。各地在实施乡贤回归的同时,正逐步实现乡村善治。(2)河南新野县坚持从实际出发,探索在农村建立矛盾化解“三理”室,实现了让群众有地方说理、有“明白人”评理、有基层组织处理,构建了农村矛盾化解“法治+德治+自治”的新格局,走出了一条农村社会治理新路子,有力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2.理论政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动摇,重农强农调子不能变、力度不能减,切实把认识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来,落实到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等各个方面。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将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农村基层,严格落实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坚持整乡推进、整县提升,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规范农村基层党组织生活,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选好管好用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实行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强化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扎实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的重要作用。县乡纪委要把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作为主要工作任务。加强农民负担监管。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健全务实管用的村务监督机制,开展以村民小组、自然村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工作。深化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优良家风、文明乡风和新乡贤文化。提升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引导群众抵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债等陈规陋习。强化农村社会治安管理、法律宣传教育服务和信访工作。加大“三农”工作宣传力度,为农村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氛围。三、精彩语句1.自古以来,我国社会治理便强调“德主刑辅”,我们相信教化可以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希望人与人交往中遵循高尚的道德情操。2.法治是社会运转的重要保障,旧时“皇权不下乡”造成农村法治空白,如今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只有填补上这一缺口,才能全面建成法治社会。3.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范文4优质公共政策主题背景材料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实施,对全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开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二十年来,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健身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人们的健身热情不断高涨,丰富多彩的健身活动涌动神州大地,群众体育组织不断加强,群众健身的环境和条件明显改善,参与体育健身活动人数大幅增加,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基本建成,我国逐渐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如果说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显著增强了中国的国民体质,那么,1977年恢复高考的重大政策,则显著改变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很多人的求知欲、读书欲被唤醒、被激活。上海图书馆的老员工们至今还记得当年图书馆开门营业时的盛况。每天早上6点多,上海图书馆门口就开始排队了,到了开门时间,读者像潮水一样涌入,挤进图书馆的人基本就不出去了,一旦出去原本的位置也就没了。这项好的政策不仅焕发了亿万青少年的读书热情,更奏响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前奏曲,让人们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毫无疑问,在社会生活中,如何通过政策来促进公民的理性思考,合理引导人们的善意、提升公民的自我修养,是政府的职责和担当。政策的最终目的,是维护公共利益,使公民的生活更加美好。良好的政策有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生活方式,让公民更趋于理性,更加崇尚和维护社会公德。从某种意义上说,好的政策不仅仅是对公民意愿的满足,更是对公民理性乃至德性的滋养。习题背景材料中提到:“从某种意义上说,好的政策不仅仅是对公民意愿的满足,更是对公民理性乃至德性的滋养。”请你从对这句话引发的思考说开去,写一篇文章。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见解明确、深刻。(2)思路明晰,语言流畅。(3)参考背景材料,但不拘泥于背景材料。(4)总字数800~1000字。范文增益·矫失·明德——公共政策的三重价值政策是调节社会生活的手段,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的,以公民认同配合为条件。政策只有顺民意、得民心、增民利,才能得到公民配合。然而,政策对于公民的意愿又不是无原则地响应,站在全局利益上制定政策,必然有更宽广的视角:好的政策应当在满足公民意愿的同时,滋养公民理性乃至德性。优质公共政策应当增进公民利益。是非是抽象的,利害是具体的。政策要达到改善人的行为、调节社会生活的目的,只靠哄、靠吓的说教与强制是不够的,说教和强制两种工具都有局限性。政策要顺利落地并生效,应像美国推动居民参加养老保险计划一样,让老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公民的即期收益没有减少,远期收益则有增加,财政加大投入的托底使人看得起病、对未来寿命预期乐观,这实在的利益就会使公民少些损害感,多些获得感,从而对“延迟退休”等相关政策积极响应。优质公共政策应当矫正公民过失。政策往往针对问题,对人性的某方面缺失进行矫正,积极地发挥政策作用,促进公民理性思考,是政府的职责和担当。试想,一家一户设宴扰动左亲右邻还可以算是“幸福的骚扰”,但若由此形成攀比氛围,使得部分官员借此敛财,则大大超越了“私权”的范围。荀子认为人性有贪婪险恶的一面,故而需要“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正人性,引导人的行为。政策的设立可以矫正公民过失,这一矫正功能通常是预防性的,大家知道遵守与否的利害,就会有意识地遵守政策,变得更加理性。优质公共政策应当明确公民美德。古语有云,“矫失而成德”,政策矫正人们过失的深层目的是为了明确美德标准,成就人们的德行。当前由于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不相统一,知与行相互脱节,公民行为缺乏有力的政策引导,导致公共空间行为失序,每个人都成为普遍失德的受害者。近年,深圳为救助他人免责立法,而江苏也在进行类似立法,为人们厘清善恶美丑的标准,使人明了何者为荣、何者为耻,这就是公民明德所需要的好政策,将有助于道德认知与实践统一起来,促进公域的美德风行。良政与善治从来是为民执政者的追求,而良好的治理效果离不开优质的公共政策。以良政求善治,通过科学制定并实施良好的政策为人们创造更为美好的生活,让其更加理性,更有德性,应当成为我国政府的施政目标。赏析一、立意结构1.立意总论点——好的政策应当在满足公民意愿的同时,滋养公民理性乃至德性。分论点——优质公共政策应当增进公民利益;优质公共政策应当矫正公民过失;优质公共政策应当明确公民美德。2.结构分析问题型。第一段,文章开篇对题干的话进行分析,从政策入手,直入主题,由政策的目的要顺民意、得民心、增民利,引出总论点,指出政策的最高境界是滋养公民理性与德性。第二至第四段是作者设置的三个分论点,从三个方面详细论述了优质政策对公民的作用。第一个层面谈的是优质公共政策应当增进公民利益。通过列举政策推进的“工具”,并以美国养老保险计划的例子进行分析,论述了政策对增进公民利益的重要性。第二个层面谈的是优质公共政策应当矫正公民过失。从对民间设宴的分析,到荀子人性恶的论述,强调以优质公共政策矫正公民过失的重要性。第三个层面谈的是优质公共政策应当明确公民美德。从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相脱节的社会环境,到社会道德危机的现实,论述优质公共政策对提升公民美德的重要性。结尾从良政和善治的关系上进行提升,以回归制定和实施科学的公共政策是政府的施政目标收束全文,起到了照应开头的作用。二、知识储备1.事例介绍(1)闲暇时在健康主题公园散步,或是练习书法、看场电影,请社区医生量血压、测血糖……这是近十余年来上海在健康城市建设方面的一个缩影。上海将建设健康城市置于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全局中,进行考虑与决策,创新出“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健康促进工作机制,形成了“上海经验”。(2)持有残疾人证4年后,外来务工人员凌志坚发现,自己依然不能在无锡市享受“残疾人免费乘车”的福利待遇。按照当地规定,这一待遇的受益人群,仅限无锡市区户籍居民。外地残疾人享受不了免费坐公交的待遇,看似是个小问题,却现实地呈现了城市管理中的价值偏差。这样的价值排序既与城市所标榜的开放、平等价值相矛盾,也缺失了应有的公共温度。2.理论政策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意见》要求,强化公共政策的价值目标。制定经济社会政策和重大改革措施,出台与人们生产生活和现实利益密切相关的具体政策措施,要充分体现公平正义和社会责任,注重政策目标和价值导向有机统一,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政策导向和利益引导机制。完善政策评估和纠偏机制,防止具体政策措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实现公共政策和道德建设良性互动。三、精彩语句1.政策只有顺民意、得民心、增民利,才能得到公民配合。然而,政策对于公民的意愿又不是无原则地响应,站在全局利益上制定政策,必然有更宽广的视角:好的政策应当在满足公民意愿的同时,滋养公民理性乃至德性。2.荀子认为人性有贪婪险恶的一面,故而需要“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正人性,引导人的行为。3.古语有云,“矫失而成德”,政策矫正人们过失的深层目的是为了明确美德标准,成就人们的德行。范文5扶贫腐败主题背景材料近年来,扶贫领域的消极腐败现象屡见不鲜,不少扶贫资金成为一些人眼中的“唐僧肉”:串通作假、虚报冒领者有之,层层截留、“吃拿卡要”者有之,克扣私分、挥霍浪费者有之,优亲厚友、显失公正者有之,贪污挪用、“小官巨腐”者有之,更有甚者,用扶贫款行贿买官,让群众宝贵的“保命钱”成了“买官钱”。如果说这种扶贫款被层层克扣截留,有账可查,能够进行法律追究,那么围绕在群众身边的“微腐败”则如空气一样,既让人无法躲避,还不能不接受。陕西省山阳县十里铺镇一村主任为村民申请低保后,困难群众来领取时,要先交500元的好处费,否则一律免谈。而陕西关中地区某县农村低保户反映,村主任对享受低保的群众每户都要索取数百元费用,理由是:“为你办低保跑前跑后,你不给报销个路费?”围绕在困难群众身边的这些“微腐败”,为困难群众所带来的是最直接的伤害。而他们的这些行为不仅让国家惠及困难群体的帮扶政策在落地时打折走样,而且给国家和政府的扶贫攻坚大计、干部队伍在基层群众心目中的形象造成危害。对于这种“微腐败”,绝对不能等闲视之。只有让农村的社会风气同自然环境一样清新,“微腐败”才不会有滋生的土壤。习题背景材料提到“围绕在群众身边的‘微腐败’则如空气一样,既让人无法躲避,还不能不接受”,请你以“对‘微腐败’零容忍”为题,自拟一个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自选角度,见解深刻。(2)参考背景材料,但不拘泥于背景材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1200字。范文对“微腐败”零容忍——打击扶贫腐败助推扶贫工作顺利开展虚开发票套取资金,违规收费截留私分,张冠李戴优亲厚友……扶贫资金俨然成了一些基层官员眼中的“肥肉”,贪腐手段花样翻新。基层官员虽然贪腐数额不大,但是他们的贪腐行为直接阻碍了国家政策的有效落实,损害了基层群众的切身利益。针对扶贫领域的“微腐败”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微腐败”侵害群众利益,使贫困人口“脱贫难”。当前在我国农村仍有5000多万人挣扎在贫困线以下,他们甚至连最基本的生活都无法得到保障,扶贫资金对他们来说是一笔“救命钱”。然而,个别地方官员依仗自己的权力,在向群众发放扶贫款项时“吃拿卡要”、百般刁难,导致最后真正落到贫困群众手中而发挥作用的扶贫资金少之又少,扶贫项目无法顺利开展。如此一来,贫困人口无法实现真正脱贫,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难以改善。“微腐败”损害干部形象,降低政府公信力。基层官员与群众联系最为紧密,其一言一行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相对于“远在天边”的“大老虎”,群众感受最为深切的是“近在眼前”、恨之入骨却又无法摆脱的“蝇贪”。极差的亲身体验,会让他们认为“天下乌鸦一般黑”,对政府的治理政策和治理能力产生质疑,从而大大降低政府的公信力。中央纪委在部分省市开展的民意调查显示,群众对基层干部的满意度仅为37.7%。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政府只有做好基层治理工作,根治“微腐败”,方能重塑政府形象,赢得群众信赖。“微腐败”降低干部队伍执行力,阻碍国家政策落实。扶贫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举措,为此,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扶贫帮扶政策。然而,好政策需要各级领导干部的有力执行才能得到有效落实。基层贪官在执行政策时不是以人民的利益和有效落实政策为出发点,而是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他们利用手中权力,欺上瞒下,歪曲政策,最终导致政策执行效果大打折扣。这样将阻碍扶贫开发目标的实现,阻碍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微腐败”犹如“溃堤蚁穴”,动摇着党的执政根基。扶贫领域的“微腐败”更是危害着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甚至威胁着他们最基本的生存权利,因此,我们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扶贫领域的“微腐败”,保障国家政策的有效实施,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赏析一、立意结构1.立意总论点——针对扶贫领域的“微腐败”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分论点——“微腐败”侵害群众利益,使贫困人口“脱贫难”“微腐败”损害干部形象,降低政府公信力;“微腐败”降低干部队伍执行力,阻碍国家政策落实。2.结构分析问题型。本文开头介绍当前扶贫领域的贪腐乱象,并指出基层官员贪腐的巨大危害,由此引出文章总论点。第二至第四段三个分论点从分析“微腐败”危害入手,着眼于论述以零容忍的态度对其严厉打击的必要性。第二段从群众利益角度出发,指出“微腐败”对脱贫的影响。第三段从危害政府公信力的角度指出根治“微腐败”的必要性。第四段从降低干部队伍执行力的角度展开分析,以一系列扶贫帮扶政策执行效果大打折扣,表明基层干部队伍贪腐的严重危害。结尾以古语开头,将“微腐败”喻为“溃堤蚁穴”,重申扶贫领域内“微腐败”的危害。最后总结提升,表明观点,照应总论点。文章见解深刻,逻辑清晰,问题分析透彻。二、知识储备1.事例介绍(1)2016年以来,云南省纪委官方网站共通报曝光扶贫领域典型违纪问题50批193件,形成有力震慑。云南省坚决整治和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通过集中交办、分级催办、跟踪督办,保持“拍蝇”力度不减、节奏不变。云南省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压实“两个责任”,制定实施一批规范性文件,明确纪律要求,划清纪律“红线”,为脱贫攻坚保驾护航。(2)淮北市某村党委书记刘大伟,在18年里将村集体资产通过各种渠道转移、侵吞,变为私有,涉案金额高达1.5亿元。曾经远近闻名的富裕村,现在一片萧条。近年来,在扶贫领域,一些腐败分子仍不鉴镜反省,乐于把腐败黑手伸进扶贫资金,最终沦为“阶下囚”。(3)2017年山东省纪委聚焦扶贫领域,持续深化重点督导县(市、区)集中整治和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对20个省定脱贫攻坚重点县(市、区)全覆盖,对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全覆盖。今年一季度,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1403起,处理1759人,其中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516人。2.理论政策2017年1月6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王岐山同志代表中央纪委常委会作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工作报告。报告要求,聚焦扶贫民生,加强核查整治。中央纪委作出专项部署,对信访举报中涉及扶贫的问题建立移送查处工作机制。省区市党委和纪委集中约谈市县党委书记和纪委书记,把压力传导到县乡。重点整治贪污挪用救济物资,截留私分扶贫款、优亲厚友,虚报冒领扶贫资金等突出问题;严肃查处在“三资”管理、民生惠民、土地征收等领域搞“雁过拔毛”、吃拿卡要、强占掠夺的基层干部,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重点督查督办,巡察处置问责。中央纪委对问题反映集中的21个县市旗、164个扶贫领域腐败问题重点督办,对40起典型案例通报曝光。省区市纪委对122个县市区重点督查,限期办结。市县纪委建立工作台账,开展专项巡察,对违反纪律、失职失责,不作为、乱作为的基层党员干部严肃查处和问责。2016年,全国共处分乡科级及以下干部39.4万人,增长24%,其中处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7.4万人,增长12%。三、精彩语句1.基层官员与群众联系最为紧密,其一言一行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相对于“远在天边”的“大老虎”,群众感受最为深切的是“近在眼前”、恨之入骨却又无法摆脱的“蝇贪”。2.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政府只有做好基层治理工作,根治“微腐败”,方能重塑政府形象,赢得群众信赖。3.“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微腐败”犹如“溃堤蚁穴”,动摇着党的执政根基。范文6以水为师主题背景材料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骚客都将水作为其作品的意象,如“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等等。水不仅是人类生存的保障,更是精神的寄托。老子说“上善若水”,最好的美善就如同水一样。水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在伟大的思想家眼中水还是真善美的化身、是哲学的本喻、是道德的载体、是智慧的展现。水,柔而能克刚,静而能映物,动而能变化,滋养万物而从不争夺。水有这么多的美德值得我们人类虚心去学习和感悟。只要我们能静下心来向水学习,我们的智慧和情操就一定能得到提高。习题请深入理解背景材料画线句子“只要我们能静下心来向水学习,我们的智慧和情操就一定能得到提高”,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2)参考背景材料,但不拘泥于背景材料。(3)思路明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1200字。范文为政者当以水为师“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它生来无形却有穿石之力,滋养万物却从不争夺。为政,也该如此。在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的当下,我国部分政府工作人员不作为、乱作为现象屡禁不止,严重侵害了人民利益,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在此情况下,为政者有必要以水为师,提升执政水平,端正自身的服务态度。破解工作难题当以柔克刚。柔软如水,坚硬如石,以柔克刚磐石得穿。以“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刚”,是水教给为政者的大智慧。水是人类的重要资源,但是利用不好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自古至今,人类与水的斗争从未停息。从一味修堤筑坝到倡导“人水共存”,水日益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以疏代堵的治水理念,改变的是将洪水逐出城市的老旧思想,效果显著。同样,这样的理念也适用于政府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近年来,城管执法引发社会冲突的新闻不绝于耳,在改进执法方式上,很多城市的城管也都在进行有益的探索,以柔性执法代替冷漠强制。面对占道摆摊的菜农,青岛市某区城管没有一味驱赶,而是划定社区销售点,安排菜农统一销售,赢得了菜农和市民的一致好评。暴力执法堵得住一处的乱摆摊现象,却无法阻止摊贩流向下一处摊点。暴力的拦堵不如合理的疏导,野蛮执法到最后只能两败俱伤。学习水以柔克刚的智慧,可以提升执政水平,破解工作难题。端正服务态度当润物无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为政者服务群众,也当如春雨,润物无声,不居功自傲。人民的好干部孔繁森进藏工作十余年,因车祸殉职后,藏族人民为其写了一副挽联:“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二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事业重如冈底斯山。”孔繁森十几年如一日地默默为人民奉献着,最终赢得了群众赞赏,是作为人民公仆价值的实现。反观当下,部分政府工作人员一有点小功绩就敲锣打鼓,甚至别人的功劳也要千方百计归在自己名下。媒体曾报道过原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有着超强的“体育才能”,他是足球比赛中进球最多的人,是龙舟大赛中总能带队夺冠的人,是第一个下水三次就能横渡江湖的人,实际上这些荣誉都是旁人让给他的。揽了诸多荣誉却没有做半点实事,这样的干部不可能得到群众支持。为政者当学习水“滋养万物而不争”的精神,如春雨一般以润物无声的姿态俯身为人民干实事。“国之兴,长于政;政之兴,在得人。”政府领导干部的工作事关国家大计,为政者当以水为师,运用以柔克刚的智慧破解工作难题,以润物无声的姿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也唯有如此,人民方能拥护党的事业,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方能踏实走好每一步。赏析一、立意结构1.立意总论点——为政者有必要以水为师,提升执政水平,端正自身的服务态度。分论点——破解工作难题当以柔克刚;端正服务态度当润物无声。2.结构分析问题型。文章开头用名言警句引出水的品质,接着阐述我国部分政府工作人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负面影响,进而提出总论点:“为政者有必要以水为师,提升执政水平,端正自身的服务态度。”第二段分析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方式。本段主要说明政府工作人员要学习水以柔克刚的智慧,去改变以前简单粗暴的工作方式,并以青岛市某区城管的执法方式改变为例证明观点。第三段分析政府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引用诗句来阐述政府工作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2022-04-05 中公教育时政 中公教育战略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