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械制图试卷库》江苏省中专制图教学研究会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机械制图试卷库》【作者】江苏省中专制图教学研究会编【页数】110【出版社】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6.07【ISBN号】7-5630-1017-3【价格】15【分类】机械制图(学科:专业学校学科:试题)【参考文献】江苏省中专制图教学研究会编.机械制图试卷库.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6.07.《机械制图试卷库》内容提要:...

    2023-12-21 机械制图epub 机械制图习题集

  • 《基于语料库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黄耀华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基于语料库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作者】黄耀华著【页数】152【出版社】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07【ISBN号】978-7-5605-9907-6【价格】42.00【分类】英语-写作-教学研究-高等学校【参考文献】黄耀华著.基于语料库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07.《基于语料库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内容提要:本书结合实际,循序渐进地指导读者掌握写作方法,通过写作实践达到提高英语写作水平和应试成绩的目的。本书题材广泛、设计新颖、针对性强。全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详细阐述了记叙文、描写文、说明文、议论文四大文体的写作模式、方法、技巧以及注意事项;同时还详细介绍了信函、简历、申请、通知等应用文体的格式及写作要求。第二部分针对本书的读者主要是大学生这一特点,具体论述了四、六级考试写作常见题型的要求、写作方法、注意事项,并就优秀范文进行了点评,对大学生应试写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第三部分是四、六级真题范文,供读者阅读、学习、欣赏,以加深对各种文体的了解,全面提高写作水平。...

    2023-12-21

  • 《第四届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建设与应用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张亚军,肖奚强,张宝林,林新年|(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第四届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建设与应用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作者】张亚军,肖奚强,张宝林,林新年【页数】436【出版社】北京/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8.11【ISBN号】978-7-5192-5033-1【分类】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国际学术会议-文集【参考文献】张亚军,肖奚强,张宝林,林新年.第四届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建设与应用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北京/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8.11.图书封面:《第四届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建设与应用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内容提要:“第四届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建设与应用国际学术讨论会”由北京语言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扬州大学联合主办,扬州大学文学院承办,于2016年11月11至14日在江苏扬州召开。会议受到学界广泛的关注与支持,共一百余位专家学者、研究生参会。会议共收到投稿70余篇,实际宣读论文56篇(含大会报告6篇)。论文集收录其中33篇论文全文及大会总结。分组汇报的论文共分四个议题: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建设研究、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汉语语法习得研究、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汉语字词习得研究、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语音语义及其他相关研究。...

    2023-12-21 现代汉语论文 旅游汉语论文

  • 《教育知库 教师口语教学研究》王娟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教育知库教师口语教学研究》【作者】王娟编著【丛书名】教育知库【页数】232【出版社】北京:九州出版社,2022.09【ISBN号】978-7-5225-1019-4【价格】68.00【参考文献】王娟编著.教育知库教师口语教学研究.北京:九州出版社,2022.09.图书封面:《教育知库教师口语教学研究》内容提要:本书是一部关于教师口语教学研究的学术专著。教师口语是解决教师在从教过程中口语应用的一门应用语言学科,本书分导论和上、中、下三编,共七章内容。导论包括教师口语概述和发声训练;上编是口语表达基础训练,内容包括普通话语音训练和朗读说话训练;中编是口语表达综合训练,主要是一般口语交际训练;下编是教师职业口语训练,内容包括教学口语训练和教育口语训练及教师其他工作口语训练。本书理论结合实践,突出科学性、实践性、适用性,重点强调了在具体语境中锻炼语言交际的能力。...

    2023-12-21 教师口语知识点 知到教师口语答案

  • 关于生态文明的论文800字(关于生态文明的论文

    生态文明:构建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前言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新形态,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繁荣的理想状态。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一、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生态环境恶化的严峻形势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一系列问题日益突出。据统计,目前全球森林面积比100年前减少了一半,生物多样性丧失速度比自然灭绝率高出1000倍。气候变化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严重威胁。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构建生态文明,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繁荣。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重视生态、保护自然的优良传统。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只有建设生态文明,才能保障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二、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要尊重自然规律,不能违背自然规律行事;要顺应自然变化,不能与自然规律对抗;要保护自然环境,不能破坏自然环境。统筹兼顾、系统治理、标本兼治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统筹兼顾、系统治理、标本兼治。要统筹兼顾经济、社会、环境三者的利益,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要系统治理生态环境问题,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标本兼治,不能只治标不治本。共同参与、协同推进、全民共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共同参与、协同推进、全民共建。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不能只靠政府一家;要协同推进经济、社会、环境三者的协调发展,不能顾此失彼;要全民共建生态文明,不能只靠少数人。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要保护森林、水体、土地、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防止生态环境退化和破坏;要加强污染防治,减少大气、水体、土壤的污染;要推进生态修复,恢复生态系统功能。建设绿色经济建设绿色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要发展绿色产业,促进绿色技术创新;要建立绿色金融体系,支持绿色经济发展。构建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保障。要完善生态文明法律法规体系,健全生态环境监管体系;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保护生态环境权益;要健全生态文明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四、生态文明建设的展望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努力。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人类社会将逐步实现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繁荣。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生态文明将成为人类社会的主流,人类将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2023-12-20 生态文明理念顺应自然 生态文明建设自然发展

  • 《高三物理教学研究》《物理教师》编辑部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高三物理教学研究》【作者】《物理教师》编辑部编【页数】220【出版社】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ISBN号】7-5628-0783-3【价格】14.50【分类】物理-教学研究(学科:高中)教学研究-物理(学科:高中)【参考文献】《物理教师》编辑部编.高三物理教学研究.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图书目录:《高三物理教学研究》内容提要:《高三物理教学研究》内容试读考点、题例部分大小变为原来的子,则A端上移的距离可能是第一章力物体的平衡(A)Mg.3k,k2(B)2(kMg.3k1e2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考点10部分内容,(C)4+红2Mg3k1k2B级要求)D)52g。2.重力是物体在地球表面附近受到的地球对解:应选(A)(D)。它的引力。重心。(考点12部分内容,B级要求)说明:本题应考虑上提后乙弹簧处于压缩和拉3.形变和弹力。胡克定律。(考点14,B级要伸两种情况。若乙弹簧仍处于压缩情况,则由题意求)例1将劲度系数为的均匀的弹簧截去一可得其压缩量变为原来的子,而原先的压缩量为部分,使留下部分的自由长度为整个长度的”,则警从而M上升了警。甲弹资应处于拉伸状态。留下部分的劲度系数其弹力应是警散其伸长签从面A点上移(A)仍为。3k(B)变为册。十=十Mg.由类似的分析可得乙弹簧处于3k3k1k2(C)变为是拉伸情况下A点将上移52Mg。(D)无法确定,因为不知原弹簧自由长度。4静摩擦,最大静摩擦力。(考点15,A级要解:应选(C).求)说明:将整个弹簧一端固定,在另一端作用一5.滑动摩擦,滑动摩擦定律。(考点16,B级要求)拉力F,则其中的”部分亦应受到其余部分弹簧根据“考试说明”,“不要求知道静摩擦因数。”对它的拉力F。若整个弹簧的伸长量为x,由于弹例3(1988年簧是均匀的,则其中的”部分相应伸长量全国高考题)在粗糙m◇只左右士=。根据胡克定律,F=红,F=士,所以水平面上有一个三角形木块ac,在它=兰=四的两个粗糙斜面上图1-2另外,将劲度系数分别为1、k…k的弹簧分别放两个质量m1和m2的木块,m1gtm2,如图1串联或并联使用,此弹簧组总的劲度系数为或2所示。已知三角形木块和两物体都是静止的,则1粗糙水平面对三角形木块(A)有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k舞=k1十k2十…十k。右。例2如图1-1所示,物块(B)有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质量为M,与甲、乙两弹簧相连左。接,乙弹簧下端与地面连接,甲、M(C)有摩擦力的作用,但摩擦力的方向不能确乙两弹簧质量不计,其劲度系数定,因为m1、m2、91、2的数值并未给出。分别为:和2。起初甲处于自(D)以上结论都不对。由长度。现用手将弹簧的A端解:应选(D)缓慢上提,使乙弹簧产生的弹力图1-1说明:木块m1受重力和三角形木块的作用1(弹力与摩擦力的合力)而静止,则此作用力应与重1-4中的邸一个?力平衡,方向竖直向上。由牛顿第三定律,木块m解:应选(D)对三角形木块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下,同样,木块说明:开始阶段,物体受滑动摩擦力,有「=m:对三角形木块的作用力方向亦竖直向下,因此以N=以F=kt,cct,图象是一段过原点的直线。物三角形木块相对于水平面无运动趋势,不受摩擦方体经加速下滑和减速下滑两个阶段后静止,∫=G,作用。但在减速下滑阶段有gtG.故正确图象是(D)。本本题若采用“整体分析法”则更简单。把静止的题若不仔细分析物体的运动有-减速过程,易错选木块m1、m2和三角形木块看成一个整体。这一整(C)体在水平方向上无其它外力作用,因而不存在摩擦6.物体受力分析。受力图。(考点20部分内力。本题是用平衡条件分析摩擦力的典型例子。容,B级要求例4(19887.力是矢量,力的合成和分解。(考点10部分年上海高考题)两内容,B级要求)重叠在一起的滑根据“考试说明”,“关于力的合成和分解在计块,置于固定的倾算方面,只要求会应用直角三角形知识求解”。角为B的斜面上,图1-3例6如图1-5,物体M用OA和OB两根等如图1-3所示.滑块A、B的质量分别为M,m,A与长的绳子悬挂在半圈弧的架子上,B点固定不动斜面间动摩擦因数为山,B与A的动摩擦因数为A端由顶点C沿圆弧向D移动,在此过程中,绳子?。已知两滑块都从斜面由静止以相同的加速度滑OA的张力将下,则滑块B受到的摩擦力(A)由大变小。(B)由小变大(A)等于零。(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B)方向沿斜面向上。(C)大小等于4mgco0。(D)大小等于4mgo8.解:应选(B)(C)说明:设滑块B受到沿斜面向上的摩涤力f,对B有mgi0一f=ma,对A有Mgi8+f-h(M+m)gco0=Ma。两式消去a可得f=mgco9。图1-5图1-6上解的假设对问题的讨论具有一般性。因为,解:应选(C).若求得∫为零,则说明B不受壁擦力;若求得f为说明:可将重物对O点的拉力(等于雪力Mg)正,则说明B所受摩擦力确实沿斜面向上;若求得沿AO、BO两方向分解,并将多种情况合并画在-∫为负,则说明B所受摩擦力应该沿斜面向下。本张力的分解图上,如图1-6。可见,O4的张力先减题是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摩擦力的典型例子。小后增大。例5把一重为G的物体,用一个与时间成正此类习题还可以用计算的方法求解,但用上述比的水平推力F压在足够高的平整墙壁上。从图解法比较简单直观。0开始物体所受的摩擦力随时向变化的图象是图例7如图1-7所示,绳的一端A固A定在墙上,另一端B通过固定在直杆上的定滑轮吊一重物。直杆可绕靠墙的O点转动,杆、视轮、绳的质量图1-7图1-4及摩擦均不计。设斜拉绳中的张力为T,杆受压力为F,若把绳的A端沿墙稍向下移一微小距离,并与N的合力F应与G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如图使整个装置再次平衡,则有1-11所示。由△BNF∽△OBA可得(A)T、F均增大。(B)T减小,F增大。(C)T不变,F增大。(D)T、F均不变。=年-从而T=N=4解:应选(C)。说明:本题采用了相似三角形法求解。说明:由于绳子是跨过定滑轮悬挂重物的,整个装置平衡时,绳子张力T等于G而不变,杆受压力F应等于绳子拉力的合力,方向沿杆向。现绳的A端沿墙下移,两拉力夹角减小而合力增大,即F增大。此题应与绳子直接与杆端连结的情况相区别。8.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考点22,B图1-10图1-11级要求)例10如图1-12所示,两块相同的竖直木板例8(1996年之间有质量均为m的四块相同的砖,用两个大小上海高考题)如图均为F的水平力压木板,使砖静止不动。设所有接1-8所示,长为5m触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4,则第二块砖对第三块砖的细绳的两端分别的摩擦力大小为系于竖立在地面上4(米)(A)0.(B)mg·相距为4m的两杆7777777777777777(C)4F。(D)2mg.的顶端A、B。绳上图1-8解:应选(A).挂一个光滑的轻质挂钩,其下连着一个重为12N的物体。平衡时,绳中的张力T解:应填10N。分析:如图19,带有挂钩的物体D受重力和绳子拉力图1-12图1-13图1-14作用。设物体平衡说明:先取四块砖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如图时挂在O点,过O7777777777777771-13所示。由平衡条件得2f=4mg,所以f=2mg。的水平线与两杆的图1-9再取边上的两块砖(如3、4两块)为研究对象,设第交点分别为C、D。由于挂钩光滑,OA,OB两段绳二块砖对第三块砖的摩擦力为P,分析受力如图中的张力大小相等。由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1-14所示。由平衡条件得P+f=2mg,从而P=条件,有Teo0,=Tco02,Ti9,+Ti,=G。从0。本题的求解需交叉使用整体法和隔离法,巧取研G而,月=:,T=2品队·由图中几何关系可知,c00究对象。例11(1990年全国高考-87-8品-8+8品=手,所以im8=号,T-OCODOC+OD4题)用轻质细线把两个质量未知10(N)。本题采用了正交分解法求解。的小球悬挂起来,如图1-15所例9.如图1-10,长为1的线的上端A固定,下示。今对小球a持续施加一个向端拴一重力为G的小球B,小球靠在半径为”的光左僧下30的恒力,并对小球滑球面上。设线的固定点A和球心O的连线AO持续施加一个向右偏上30的在竖直方向上,跟球相交于C点,AC的长度为d。同样大的恒力,最后达到平衡。图1-15试求线对小球的拉力和球面对小球的支持力。表示平衡状态的图(见图1-16)可能是解:以小球B为研究对象,它受重力G、线的拉解:应选(A)。力T和光滑斜面的支持力N的作用而平衡,则T说明:对两个小球进行整体受力分析。外加两3作用线跟杆在同一竖直面内,它们对转轴的力矩分别是M、M、M、M,则各力矩的大小关系是(A)'M1=M2gtM=M.(B)M:gtM=M=M.(C)MigtM:gtMgtM.(C)M:gtMgtMgtM.解:应选(B)。图1-16说明:本题可将力沿杆向和垂直于杆向两个方力已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力合力为零。两球还受向分解,则该力的力矩应等于其垂直于杆向的各分重力,平衡时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上段绳子必须力的力矩,从而只要比较各力在垂直于杆向上的分取竖直方向,以提供向上的拉力与重力平衡,因此,力的大小,便可判断力矩的大小。(B)、(C)、(D)三图均可排除。本题也可用隔离法对a、小球进受力分析而得到同样结果,但不及上第二章物体的运动述整体法分析简单。例12在倾角0=30的斜面上放置一个重200N的物体,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H=1.机械运动,质点。(考点1,A级要求)2.位移和路程。(考点2,B级要求)写要使物体沿斜面匀速向上移动:所加的为至3.匀速直线运动。速度。速率。位移公式少要多大?方向如何?=t。t图。-t图。(考点3,B级要求)解:设所加的力根据“考试说明”,“不要求会用-t图去讨论与斜面成a角斜向问题”。上,物体受力和坐标例1百货大楼一、二楼间有一部正以恒定速轴如图1-17所示.度向上运动的自动扶梯,某人以相对梯的速度口沿由平衡条件可得309梯从一楼向上跑,数得梯子有N1级;到二楼后他Fcoa=Gi30°+图1-17又反过来以相对梯的速度。沿梯向下跑至一楼,数f,Fia+N得梯子有N?级。那末,该自动扶梯的梯子实际为级。Gco30°,又f=N,从而F=200V3V3coa+ia解,应填说。100V3100V3说明:设扶梯的速度为,从一楼至二楼的梯V1i60coa-+co60ia子共N级,扶梯相邻两级沿扶梯运行方向间的距2-coa+-离为0,该人上跑数得1级的时间内,扶梯上移了100V38i(60°+a)。所以。当a=30时,F最小=100V3(N一N)级;该人下跑数得N2级的时间内,扶梯≈173(N).上移了(N,-N)级。从而=W-N)0说明:本题是运用三角函数公式求解物体平衡的极值问题的典型例子。-》,可得N=斜09.力矩。(考点例2如图2-111,B级要求)所示,一质点从A例13如图1点出发沿AC方向18所示,直杆AB以速度匀速运可绕墙上的铰链转动,与此同时另一质图2-1动,图中虚线与杆平图1-18点以证度从B点行,杆的B端受四个力F1、F2、F、F,的作用,力的出发作匀速运动。已知A,C相距L,BC与AC垂一4-直,且BC长为d。若两质点能相遇,v2最小为多图线乙和丙则均表示质点由O点直接沿规定的正大?其方向如何?方向运动到A点(所不同的只是乙为匀速运动,丙解:设两质点经时间t后在D点相遇,1、2分为变速运动),如图2-3所示。可见,在0一时间别与AB成a、0角,则在三角形ABD中由正弦定内,甲、乙、丙三者的位移相等,乙、丙的路程相等,理可得品品即器-盖-部可见,甲的路程较大,从而,平均速度甲=z=侧,平均当0=90°,即2与AB垂直时,有最小值速度7甲gt7z=可刚。d说明:决不能将位移图线当作质点的运动轨tgw=ia-=工迹。说明:注意正弦定理等数学规律在物理解题中5.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公式v=o十at,的应用。4.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简称=vot+1at,w2-w2=2a。-t图.(考点4,B级速度)。(考点4,B级要求)要求)例3(1989年上海高考题)一物体作同向直例5(1996年全国高考题)一物体作匀变速线运动,前一半时间以9.0m/的速度作匀速运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m/,1后速度动,后一半时间以6.0m/速度作匀速运动,则物的大小变为10m/。在这1后速度的大小变为体的平均速度是m/。另一物体也作同10m/。在这1内该物体的向直线运动,前一半路程以3.0m/速度作匀速运(A)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m。动,后一半路程以7.0m/速度作匀速运动,则物(B)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m。体的平均速度是m/。(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2。解:应依次填7.5,4.2.(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m/2.说明:设物体运动的总时间为t、总位移为5,解:应选(A)(D).则说明:将物体初速度方向定为正方向,则tt_十0=7.5(m/),4m/,t=1后物体的速度u可能为士10m/。由=2dd2=42(m/).=十a和5=wt+是a,若4=10m/,则a/21/21+w26m/2,=7m若,=一10m/,则a=一14m/2,3=一3m,负号仅表示加速度或位移与初速度方向一般情况,求平均相反,大小则分别为14m/2、3m速度不能简单地将各例6完全相同的三木块并排地固定在水平个速度值取平均值。面上,一颗子弹以速度)水平射入。若子弹在木块如此题的后半题,取两速度的平均值,便会得中做匀减速运动,穿透第三块木块后速度为零,则子弹依次射入每块时的速度比和穿过每块木块所出5.0m/的错误结论。用时间比分别是:例4试比较图(A)1:2=321。图2-222中甲、乙、丙三条(B)1::=V3:V2:V1.位移图线所表示的各(C)t红t=1:V2:V3。质点在0一时间内甲(D):红:=(V3-V2):(V2-1)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0AB1的大小。乙丙解:应选(B)(D).解:设离坐标原点图2-3说明:倒过来分析,则可把问题等效于子弹向O的位移为3A、a的点左作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由,2=2a得u,cc分别为A和B,则图线甲表示质点由O点沿规定的正方向运动到B点,再反方向运动回到A点:而V,所以21=1:V2:V3,即1:-5-2:=V3:V2:1。由,=at得0c形,所以解:应选(A)(C)(D)。:(ta+2):(+2+t)=1:V2:V3,所说明:若物体作匀加速运动,则其到达路程以1:红:=(V3-V/2):(V2-1):1。的中间位置时已过了中间时间,故:gt2:若物体这种“倒过来分析”的等效思维方法,可以化难作匀减速运动,则其到达路程的中间位置时尚未为易、化繁就简。到中间时刻,故山lt2;若物体作匀速运动,则其到例7一质点由A点出发沿直线AB运动,行达路程的中间位置时刚好达中间时刻,故1一程的第一部分是加速度为a的匀如速运动,接着是,考虑到t图象中的相应面积可表示路程,亦可加速度为的匀减速运动,抵达B点时恰好静止。作出如图2-4所示的三幅图象加以判定。如果AB的长度是5,试求质点走完AB所用的时间t。解:设质点在前后两段的运动时间分别为4和t,运动中的最大速度为v,全程平均速度为可,则有v=a,=ad,受==兰,得tt/22(a-a')匀加速匀减速Vaa'图24说明:物体的多阶段运动,要注意找出各阶段间的联系,如前一阶段的未速度即为后一阶段的初速度等。另外,平均速度的运用往往能简化解题过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程。例8某人骑自行车以4m/的速度匀速前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考点17,B级要求)进,某时刻在他前面7m处以10m/的速度同向行例1(1984年全国高考题)火车在长直水平驶的汽车开始关闭发动机,而以2m/2的加速度减轨道上匀速行驶,门窗紧闭的车厢内有一人向上跳速前进。此人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汽车?起,发现仍落回到车上原处,这是因为:解:由=at,可得汽车经过t=5即可a(A)人跳起后,厢内空气给他以向前的力,带停下。汽车停下处距离该人的初始位置=o十(t着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合ar2=32m,该人在:时间内可前进的距离()人跳起的瞬间,车厢的地板给他一个向前的力,推动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t=20m,这说明在汽车停下后人才能追上汽(C)人跳起后,车在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落车。所以,此人追上汽车所需的时间1=÷=8。下后必定偏后一些,只是由于时间很短,偏后距离说明:解多个物体运动问题的关键是需找出它太小,不明显而已。们之间的联系,一般可从位移、时间或速度等方面(D)人跳起后直到落地,在水平方向上人和车去找。对运动过程应作具体分析,不能宜目乱套公始终具有相同的速度。式解:应选(D)例9(1995年上海高考题)物体沿一直线运说明:火车作匀速直线运动,车及车内物体所动,在: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它在中间位置号受合力均为零。人竖直跳起时及跳起后,没有水平方向力的作用,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人在水平方向处的速度为,在中间时刻一时的速度为2,则与火车一样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1和?的关系为2.牛顿第二定律。质量。(考点18部分内容,(A)当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时,gt2。B级要求)(B)当物体作匀减速直线运动时,1gt2。例2如图3-1所示,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自由(C)当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时,=2。伸长到O点并系住物体m。现将弹簧压缩到A点,(D)当物体作匀减速直线运动时,山lt2。然后释放,物体一直可以运动到B点。如果物体受6···试读结束···...

    2023-05-31

  • 如何坚定四个自信800字论文(如何坚定四个自信)

    1、坚持“四个自信”要求精神内化、行动外化。2.怀抱理想,不动摇,不懈怠,不奋斗,勇于进取,以昂扬的精神沿着中国特色道路坚定不移地前进。(三)坚持“四个自信”要在实际工作中落到实处。4.办实事兴邦,空谈误国。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靠实干。(六)坚持“四个自信”要在创新中落到实处。7、作为面向未来的企业,中国特色事业要求我们不断推进中国特色道路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彰显中国特色的巨大优势和强大生命力。...

    2023-05-28 四个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程中道路理论制度文体 四个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龙源数据库官网入口(龙源期刊网论文检索入口)

    龙源数据库(原龙源期刊网)是龙源期刊网有限公司开发、建设和运营的一个中文全文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20,000多种,覆盖经济、科技、法律、医药、教育、农业等学科,其中7,000余种为独家收录。自2002年11月27日成立以来,龙源数据库以海量文献资源、科学的管理平台、人性化的信息服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2011年被科技部评为ldquo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rdquo,2012年被国家版权局评为ldquo中国数字出版示范基地rdquo,2014年被科技部评为ldquo国家科技图书文献重点建设项目rdquo。龙源期刊网论文检索入口:打开浏览器,输入网址:htt://www.dyo.c/,或直接搜索ldquo龙源期刊网rdquo。在首页顶部菜单栏中,找到ldquo论文检索rdquo选项,点击进入。在论文检索页面,可以选择ldquo简单检索rdquo或ldquo高级检索rdquo。在简单检索模式下,输入关键词或作者姓名,点击ldquo检索rdquo按钮即可。在高级检索模式下,可以根据题名、作者、关键词、摘要、年份等条件进行组合查询。检索结果页面会列出所有符合查询条件的论文,可以根据相关性、时间等因素进行排序。点击论文标题即可查看论文的详细信息,包括摘要、全文、参考文献等信息。龙源数据库具有以下特点:期刊种类齐全。龙源数据库收录了20,000多种中文期刊,覆盖经济、科技、法律、医药、教育、农业等学科。数据更新及时。龙源数据库每周更新一次,确保收录的期刊数据是最新的。3.检索方便快捷。龙源数据库提供简单检索和高级检索两种检索方式,满足不同用户的检索需求。4.全文下载方便。龙源数据库提供全文下载服务,用户可以方便快捷地下载所需期刊的全文。服务完善。龙源数据库提供在线客服服务,为用户解决使用数据库过程中的问题。龙源数据库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之一,为广大科研人员、教师、学生、企业技术人员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受到了广泛好评。...

    2023-12-21 龙源期刊网论文查询入口 龙源期刊网论文查询官网

  • 《STR课堂教学研究》魏义华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STR课堂教学研究》【作者】魏义华著【页数】175【出版社】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21.07【ISBN号】978-7-216-10243-8【价格】65.00【分类】课堂教学-教学研究-高中【参考文献】魏义华著.STR课堂教学研究.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21.07.图书封面:图书目录:《STR课堂教学研究》内容提要:该书稿集中了武汉市常青一中(省示范高中)在开展“STR”(Studet,Teacher,ReearchadReource)课堂教学改革、推进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方面的一系列研究成果,从理论层面总结了学校在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变革背景下开展的教学实践探索,对培养研究型教师、培育研究型学生、打造研究型文化、探索研究型教育教学新路径有重要借鉴价值,在优化课程实施、创新教学组织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STR课堂教学研究》内容试读第一章“STR”课堂教学模式解读第一节“STR”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和动因一、落实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政策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针对高中教育特别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2019年6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发办〔2019〕29号),就推进普通高中教育育人方式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质量进行了全面部署、科学规划和系统设计,并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目标十分明确,即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发展。该文件也为新时代背景下开展课堂教学创新指明了行动方向,即要“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注重加强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认真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两份文件一脉相承,都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和教师开展探究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提出了要求,也对普通高中学校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奠定了基本框架。001“STR课堂教学研究二、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在“欣赏为美,自主发展”的办学理念引领下,武汉市常青第一中学一年一个台阶,发展迅速。在相继获得市级示范高中和省级示范高中之后,学校着眼学生未来发展需要,提出了建设研究型学校的特色发展目标,旨在通过特色创建促进学生自主成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而带动学校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我们所指的“研究”并不等同于“做课题”“写论文”,而是指通过探索解决学习上的困惑和工作中的问题,以发现知识、满足好奇、追求真理,并最终获得成长的一种工作和学习方式。学校制订了《武汉市常青第一中学关于建设研究型学校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创建特色学校的思路和目标。其总体思路是:在“欣赏为美,自主发展”办学理念的引领下,着眼学校特色发展,以立足校本、聚焦实践、多方参与、扎根教学为原则,以项目推进为抓手,在文化建设、队伍建设、课程建设、课堂建设、活动建设等方面突出研究特色,以课标、考纲、教材课堂研究为载体,构建研究型教育教学工作体系。最终目标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树立“切问笃学立德雅行”的良好学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形成“精研尚思德美育人”的良好教风。落实研究型学校建设,关键在课堂。为此,学校决定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推行“ST”课堂教学模式,建设研究型学习课堂,力争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实施研究型学习课堂(“STR”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目标是:通过建立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不合理的课堂教学形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教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要求;使全体学生自主发展、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学002第一章“STR”课堂教学模式解读能力、团队精神、自我管理能力、强烈的求知探索能力、出色的语言和口头表达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使学校教学管理真正做到精细化和高效率,逐步建立具有我校特色的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STR”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考核体系。第二节“STR”教学模式的内涵特点构建“STR”课堂教学模式,建设研究型学习课堂,是我校研究型学校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建设高效课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自主成长的客观要求。“STR”课堂教学模式中的“S”和“T”分别代表学生(Studet)和教师(Teacher)两大课堂主体,“R”既表示课堂的研究(Reearch)特色,也表示我校数据中心为课堂教学提供的资源(Reource)支撑。“ST”课堂教学模式旨在强化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地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构建学习中心课堂。实施“ST”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学能力、团队精神、自我管理能力、强烈的求知探索能力、出色的语言和口头表达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一、“STR”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ST”课堂教学环节有五个,即:自主学习(质疑存难)、小组合作(互教互学)、展示交流(答疑解难)、尝试应用(形成技能)、达标检测(总结反馈)。其中自主学习、达标检测在课堂以外的时间落实。在课堂教学环节上主要是小组合作、展示交流、尝试应用等三个环节。003"STR课堂教学研究(一)课前环节:自主学习教师提前1~2天(视情况而定)发放编制好的导学案、导练案,习题课下发任务单,并提出具体的自学要求。学生依照导学案对新课内容进行认真自学。要求所有学生必须解决导学案、导练案中的基础部分,对于有一定难度,个人自学无法解决的问题,或在自学过程中发现和提出的新问题要做好标记,以备在下一个环节中解决。学生要自觉、主动、独立完成导学案、导练案。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善于质疑存难。教师在上课前要批改学生的导学案、导练案,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二次备课,为下一个环节的顺利实施做好准备。(二)课堂环节:小组合作、展示交流、尝试应用课堂环节时间教师要求学生要求①反馈导学案、导练案完成情况小组②布置课堂教学任务及展示内容①组内合作,交流讨论合作5分钟③强调展示环节的要求②商定展示发言人④观察小组讨论情况,优化预设环节①及时提醒上台展示的学生注意的细节(如台风、语言、板书等)①主动参与,大胆展示展示30分钟②及时对展示学生进行评价,多鼓励、多表扬②注意倾听,做好笔记交流③对学生讲解不清楚的问题给予点拨和帮助③积极交流,敢于质疑④适当拓展①小结,梳理知识框架,强调重难点尝试5分钟②查看学生练习情况独立完成课堂练习应用③布置课后任务(三)课后环节:达标检测每堂课的学习效果都要通过导练案的方式进行达标检测。导练案要004第一章“STR”课堂教学模式解读|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逐个进行批改。备课组要提前1周集体商议,确定导练案。二、“STR”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一)互动式、探究式的课堂教学在小组合作环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组长按照教师的导学案、任务单开展组内交流。对于个人自学当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或产生的新问题,通过小组互教互学给予解决,解决不了的,记录下来,留待下一环节解决。这个过程要求小组内成员互动、师生互动,教师要适时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情况以及疑难问题,并给予及时指导和点拨。在此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使小组成员互教互学,共同进步,同时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生成新的问题,为下一步拓展提升做好准备。展示交流环节,各小组汇报合作学习的情况,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提出本组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遗留的疑难问题和生成的新问题。其他组的同学可以给予解答,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达到拓展提升的目的。(二)主动建构的学习过程“STR”课堂教学模式遵循“三结合”原则,即学习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其核心要求就是:通过学生个人自学解决学生能力范围内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师生互动解决疑难问题。突出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课程理念在“STR”课堂教学模式下,无论是课上的小组合作、展示交流、尝005"STR课堂教学研究试应用,还是课下的自主学习、达标检测,学习的主角始终都是学生。课堂上,师生通过集体交流互相启发,不断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对学生的展示交流进行适当的、合理的点拨和引导,将之引向深入。对存在的问题和疑点、难点,师生合作共同研究解决。教师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作进一步探索、分析,激发求异动机,找出自己的思维障碍,分析其原因,走出困境。在生生、师生互动过程中,学生完成了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而对于难点问题和全班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教师可进行适当的讲解。(三)多维度的教学评价评价是促进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手段,也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STR”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评价遵循科学的评价原则,将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有机结合,从四个维度开展教学评价:(1)学生自评:在导学案中设置学生自评栏目,一个学习内容结束后,学生对自己学习探究过程中的成绩与不足以及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2)组内互评:体现在第二个环节,即在分组合作学习中,组内成员间的相互评价。(3)组间互评:在展示交流环节中,组际之间的相互评价,体现协作中的竞争和竞争中的协作。(4)教师评价:包含两方面的评价,一是课堂上的总结式评价,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二是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及时评价,并进行记录,为将来的班级、年级和学校评价提供原始依据。006···试读结束···...

    2023-03-07 教学研究包括哪些方面 教学研究期刊

  • 《文化与英语教学研究》夏丹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文化与英语教学研究》【作者】夏丹作【页数】155【出版社】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21.11【ISBN号】978-7-5180-8997-0【价格】49.00【分类】英语-教学研究-高等学校【参考文献】夏丹作.文化与英语教学研究.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21.11.图书封面:图书目录:《文化与英语教学研究》内容提要:我国高校英语教学要满足国家、社会的需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要转变传统思想和模式,针对英语教学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改革和创新,培养既具备良好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又有跨文化交流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具有靠前竞争力的人才。因而,对于高校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则是适时且必要的,其相对理想模式的构建对高校英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完善和跨文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跨文化传播与英语教育现状入手,通过对语境理论与理论综述研究背景下,对本土文化输出能力进行分析,并结合语言迁移理论对英语教学模式进行分析。本书同时结合文化教学实践,对文化融入进行理论与实践结合,从而提升了本书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文化与英语教学研究》内容试读第一章跨文化传播与大学英语教学第一节相关概念及理论综述一、跨文化传播(一)跨文化传播的定义学界对跨文化传播的定义多种多样,侧重的角度也各有不同,主要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种类型:第一,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际交往与互动行为。第二,信息的编码、译码由来自不同语境的个体或群体进行的传播。根据这一定义,文化是通过象征符号的编码得以表现的,传播双方的信息编码不同的传播可以称为跨文化传播。第三,由于参与传播的双方的符号系统存在差异,传播因而成为一种符号的交换过程。这一定义主要强调了不同文化交往中文化差异的影响。综合来说,可以认为,“所谓跨文化传播,就是不同文化之间以及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成员之间的交往与互动,涉及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成员之间发生的信息传播与人际交往活动,以及各种文化要素在全球社会中流动、共享、渗透和迁移的过程”。国际上对于跨文化传播的研究视域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大到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小到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如马歇尔·辛格(MarhallSiger)就认为既然每个人在文化上都是独一无二的,那么人与人之间的交际都应该被视为跨文化交际;波特(Porter)和萨莫瓦尔(Samovar)则认为不同国籍的人之间的文化差异与不同职业的人之间的文化差异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是程度上的差异,他们把不同的文化差异都放在一个标尺上;而朗(Ro)和苏珊·斯科隆(SuzaeScollo)的观点与Siger有共同之处,他们认为应将眼光放在更为具体的文化差异上,如不同群体的不同语篇系统差异等。但总体看来,大量的研究是从国与国-1-《,文化与英语餐学研究之间的对比角度出发的(胡文仲,1999)。在本书中所探讨的“跨文化传播视角”中的“跨文化传播”就是指不同国家文化背景之间的交际无论如何定义,跨文化传播的英文表述基本为iterculturalcommuicatio或者cro--culturalcommuicatio,可以表示“跨文化传播/交际现象”或“跨文化传播/交际学”的意思。在英汉翻译时,有的学者将它译为“跨文化交流”,有的译为“跨文化传播”,有的译为“跨文化传通”,还有的译为“跨文化沟通”。这是由于跨文化交际具有多学科背景,学者在选择译名时不可能不受到自己学科的影响。选择“跨文化交际”译名的大多具有语言学或外语教学的背景,因为commuicatio在语言学中通常译为“交际”。选择“传播”“沟通”“传通”的大多具有传播学的背景。在本书中,因为讨论的是从跨文化传播的视角观察分析英语教学的问题,为了符合学科讨论习惯,则主要采用“交际”或“交流”的汉语表述(二)跨文化传播的要素及其关系研究跨文化传播首先需要研究“文化”和“传播”这两个要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文化是跨文化传播研究的核心。由于“文化”一词使用频率高,范围广,其意义界定也就比较困难,不同学科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都给出了带有自己学科特点的定义,如人类学家克罗伯(AKroeer)和克罗孔(ClydeKluckhol)在他们的书中就曾总结归纳出对“文化”的一百多个定义,概括起来为:“历史上创造的所有的生活形式,包括显型的和隐型的,包括合理的、不合理的以及谈不上是合理或不合理的一切,它们在某一时期作为人们行为的潜在指南而存在。”而社会语言学家古迪纳夫(Goodeough)关于文化的定义更有利于跨文化交际领域的研究。Goodeough认为:文化“是人们为了使自己的活动方式被社会的其他成员所接受,所必须知晓和相信的一切组成。作为人们不得不学习的一种有别于生物遗传的东西,文化必须有学习的终端产品知识,就这一术语最宽泛的意义来说组成”。概括来说,“文化即是人们所思、所言(言语和非言语)、所为、所觉的总和”。在不同环境下,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创造了自己特有的文化,也被自己的文化所塑造。这也是本书中所借鉴和采纳的对文化的理解」文化具有如下特点:①文化不是与生俱来的,是以符号为基础通过后天习得且代代相传的。②文化中的大部分是隐型的,存在于人的潜意识中,是不自觉的所以人们对自己的文化视为自然,而当与异文化接触时,便感觉到了自己文化的独特性。③文化具有动态特征。虽然文化一经形成便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随着社会和历史的变迁,文化也是不断变化的。④文化具有系统性,内在的各部分-2-第一章跨文化传播与大学英语教学》是互相关联、相互作用的。文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包含着诸如认知体系、规范体系、语言和非语言系统、社会组织与家庭、历史、物质产品、地理环境等要素,各要素之间有着密切关联,共同构成了文化的深层结构。而这些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是不可忽视的内容。对于传播的定义也有很多,基于其共性,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看,鲁本(Rue)和斯图尔特(Stewart,1998)的定义比较合适:传播“是处于各种关系、群体、组织和社会中的个人向环境,或相互之间发出信息和进行反馈,以便与之适应的过程”。传播是动态的、连续的和不断变化的,是符号化的,同时也是系统化的,它受到环境、场所、场合、时间、传播者数量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论及两者的关系,用萨默瓦(Samovar,2010)的话说,“文化和传播协同工作一一两者不可分离。事实上,要判别哪个是声音、哪个是回音往往是困难的,文化是人类互动行为发生的大环境,影响人类传播的最大系统就是文化本身。综合相关研究,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待文化与传播的关系:第一,文化是世代相传的,传播使文化成为连续的过程。第二,文化是传播的语境(cotext),没有文化的传播和没有传播的文化都是不存在的。一方面,传播产生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深度卷人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人类的主要生存方式:另一方面:文化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文化从一产生就有向外扩张和传播的冲动,文化的传播与流变是文化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需求。第三,传播促进了文化的变迁和整合,传播是文化延续的整合机制。”在学界的交际研究领域,甚至把文化和交际等同起来,认为交际即文化,文化即交际,这种近似偏激的观点却道出了二者之间的内在统一关系(三)影响跨文化传播的主要因素在经济和文化迅速全球化的今天,国际交往频繁,跨文化交际不可避免,学者们在观察和研究中发现,在跨文化语境中能与外国人进行无障碍交流的人甚少,绝大多数交际的有效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以分为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两大类,而这其中又包含了文化因素、心理因素等1.语言因素(1)语言符号①语言谱系。不同文化的人之间进行交际的时候,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语言障碍,由于双-3气文化与英语教学研究方使用的交际语言符号系统不同,则会自然形成编码和译码的差异和障碍。拿英汉两种语言体系来说,本身就分属于不同的语系。十九世纪欧洲比较学派对语言进行了研究分类,将某些在语音、词汇、语法规则之间有对应关系和相似之处的语言归为一类,称为同族语言;将族与族之间有对应关系的又归在一起,称为同系语言。这就是语言间的谱系关系。现在,世界上有印欧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闪含语系、高加索语系等若干语系。英语和汉语分属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在语音、词汇、语法规则上相距甚远,因而在交流中比属于同语系或者同语族的语言存在更大的跨度,在语言学习和掌握上也就存在客观的困难。②语言要素的文化内涵。语言除了本身所具有的符号特征之外,还承载着文化的意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正如德国哲学家卡西尔(ErtCairer,1988)所说,“不仅存在着由声音、词汇、句子构成的语言,而且还存在着由艺术、宗教科学符号建构起来的更为广博的语言。”构成语言系统的语音、语法和词汇也有着文化内涵。每个人语音的不同,除了由个体发音器官等客观条件决定之外,还与社会文化因素有关,例如一个人的性别、年龄、职业、种族、教育背景、情感表达甚至于价值观念倾向都会对语音产生影响。英国学者杰弗里·利奇(GeoffreyLeech)将词义分成七种主要类型,其中包括词汇的概念意义和内涵意义。词的概念意义是语言交际中表达的最基本意义:内涵意义是附加在概念意义上的意义,可能因人而异、因社会历史时期而异,也可能因不同的国家文化而异。例如有时英汉两种语言中词汇概念意义相同,但内涵意义却不同或相反。比如红色在汉语中不仅表示颜色,还蕴含喜庆、吉祥、兴旺发达的意思,具有积极的象征意义:而英语中红色并不具有此强烈指征,在对客人迎接时使用红色地毯以表示尊重和欢迎,似乎包含了一些积极意义,但在redflag中则表示危险信号,需要引起警惕等。又比如“狗”在汉语中一般用于贬义,例如: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狗仗人势、狗头军师等;而在西方文化中,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作为宠物的狗还被看作家庭成员,因而dog在英语中大多为中性或褒义。例如:Youluckydog.(你这家伙真幸运。),Everydoghaitday.(人人皆有得意日。)等。即使是同一概念在不同语言中的词汇使用也会不同。比如:汉语的“红茶”在英语中是lacktea而不是redtea(lack在汉语中是“黑色”的概念意义);英语的rowugar在汉语-4第一章跨文化传播与大学英语教学》中是“红糖”而不是“棕色糖”。还有些情况是语言里并没有概念意义完全对等词汇。比如油条、麻婆豆腐等是中国特色食物,英语中只有采取解释或者音译的办法;西餐中的alad,uddig,adwich,hamurger等也只好音译为沙拉、布丁、三明治、汉堡包。不同的语言用不同的语法系统和规则来指导该语言的使用。“这些语法系统规则一方面是为了适应语言使用而制定的、科学的、独立的理论框架;另一方面也受到该语言群体的思维和文化特点影响,带有一定的文化成分。”申小龙在他的《中国文化语言学》一书中提到,“西方民族从古希腊开始就注重形式逻辑、抽象思维,力求从独立于自我表现的自然界中抽象出某种纯粹形式的简单观念,追求一种纯粹的单一元素。这表现在西方语言样态上就是以丰满的形态外露,因而表现在语言分析上就是最大限度地形式化描写。而汉语‘天人合一’的思维形式,其特点就是坚持普遍联系、整体考查。‘合一’成了一个具有稳定性和普遍性的思维模式:知与行、内与外、理与气、时与待、形与神、阴与阳、天与人…所强调的都是相互融合、沟通、作用。这种思维模式必然地使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和把握带有综合性、宽泛性、灵活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反映在语言和语言分析上就是注重言与意的统一,以神统形。”具体来说,英语强调逻辑,句子结构般比较完整,主、谓、宾要求语法上的一致,如主谓人称和数的一致,主宾的一致,其他句子成分受谓语动词影响等,属于一种线性的联系。汉语则是以“流块结构”为主要特点,“句读简短,形式松弛,富于弹性,富于韵律”。与英语相比,汉语更重内容和意义。(2)非语言符号人们在交际过程中除了使用语言工具,还使用许多其他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传递信息。一切用以传播的语言符号之外的符号都称作非语言符号,它可以包括身势、手势、眼神、表情、服饰、身体接触、身体距离、时空行为等。身势语也叫体态语,是美国心理学家伯德斯特尔(Birdwhitell,1970)首创的概念。他指出人的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器官等都可以表达和交流信息、感情和态度,而且这些机制往往起到言语所起不到的作用,学者们认为身体即信息。总体说来,西方国家人在交际中使用的身势语较多,而中国人相对少,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讲究“礼”,过多的身势语可能是对交际对方的不尊重。但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都应该了解对方非言语行为的使用习惯和含义,以避免交-5-气,文化与英语教学研究际误解。比如,在教学课堂上,美国教师的身体姿势会比较随意,甚至会坐在讲台上,以营造轻松自由的气氛:而中国自古以来的尊师重教的思想影响下,大家普遍认为讲台是神圣的,教师在讲台上应该认真传道授业,师生关系较为正式所以当两者交流时,如果不做了解,互相都会产生不理解手势在不同文化中也有不同含义。例如,在中国文化中,伸出手臂,手掌向下,手指上下移动是招呼人过来,而美国人的这个手势恰恰是叫人走开,他们招呼人则是伸出手臂,手掌向上,手指前后移动。不同文化中眼神的使用也不同。英语交流中的规则是讲话时一定要看着对方的眼睛,以表示关注和诚意,而这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许多国家的文化中却是不礼貌的表现表情上,研究通常认为西方人交流中面部表情多,感情比较外露,而中国人被认为喜怒哀乐不行于色,比较内敛服饰由于民族、职业、场合等不同也有不同要求,还常常带有一定的文化特征。还有,身体接触在某些西方国家是礼仪需要,比如欧洲一些国家的拥抱贴面礼、接吻礼等,但这会使得交流中的东方人难以适应。研究还发现,中国人在交际中的身体间隔距离比西方人要小。美国人类学家艾德华·霍尔(EdwardHall)就将西方国家个人之间的距离分为四种: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众距离,分别为1.5~2.5英尺、2.5~4英尺、4~7英尺或7~12英尺、12~25英尺或25英尺以上,取决于交际双方关系的疏密程度,一旦在交际中打破这个距离,交际者就会感觉不自在或者紧张。在时间观念上不同文化也有不同表现。Hl根据观察把人们大致分为两类:多时与单时。多时文化的特点是:时间被看作是循环的,同一时间可以同时处理几件事情;单时则将时间看作是线性有序的,一段时间内只做一件事。因此,对单时文化来说,计划、准时和期限意识很强,美国就是单时文化的代表。而多时文化事件的态度和处理方式相对灵活得多,很多都是建立在具体的人物和事件基础上的,中国文化具备很多多时文化的特点。2.文化深层因素(1)高语境与低语境文化“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是由艾德华·霍尔提出的。高语境文化交流中,很多信息并不通过语言清楚地传递,而将信息蕴含在交际的情景中,认为-6-···试读结束···...

    2023-03-07 epub电子书下载网 epub电子书下载

  • 《中学物理教学研究》周兆富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学物理教学研究》【作者】周兆富主编【页数】197【出版社】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21.06【ISBN号】978-7-5369-8006-8【价格】28.00【分类】中学物理课-教学研究【参考文献】周兆富主编.中学物理教学研究.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21.06.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中学物理教学研究》内容提要:《中学物理教学研究》对我国中学物理教研活动的起源与沿革、作用与分类、策划与实施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全书共分为“中学教研活动的起源与沿革”“中学物理教研活动的实践”“中学物理教研交流活动”3部分。书稿通过对各级、各类中学物理教研活动的研究,让读者了解为什么要开展教研活动,教研活动在促进我国教育教学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教师在参加教研活动过程中会有什么样的收获。书稿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通过讲教学研究的故事,传播教育和教学理念,让读者通过可模仿、可推广的案例和方法,学会研究、学会改变、学会成长。《中学物理教学研究》内容试读中学物理教学研究第一章教研活动的沿革第一节教研活动与制度发展教研活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理论研究者和学校教师共同关注的焦点,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中小学教学质量提高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与指导作用,教研活动的内涵发展正在引领基础教育走向新的发展之路。研究我国教研活动的起源与沿革,可对教研工作的开展起到承前启后、引领未来的作用。一、1905一1949年的教研活动与制度0我国教学研究经历了2000多年漫长的萌芽期。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出现过政府学术研究机构,比如稷下学宫,宋明帝东观设有道、儒、文、史4馆(4科),这些学馆具有藏书、研究和教学职能。隋唐时期,政府也设有研究机构和学校性质的部门。中国教研制度历经2000多年的萌芽期,正式发端于20世纪初。中国教研制度近百年来经过雏形、拓展型、正规化、政府主导型、规范化和竞争型6种历史形态的相继演变,同政治经济制度,特别是教育制度变迁相伴随行。1905年清政府设立学部,附设编译图书局、京师督学部、学制调查局、高等教育会议所和教育研究所等机构,府、州、县设教育学会分会。1908年,中国出现了506个教育学会,有37118名会员:1909年发展为723个,有48432名会员。在此期间,国外也开始运用教育研究方法于教育改革实践之中。1911年,我国参照日本体制成立了学部的顾问、咨询机构一中央教育会,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教育行政机关附属研究机构,相当于后来的大学研究院和中央教科所,教育学科的研究主要以自由式团队研究和个人自主研究完成。民国初期(1917一1926年),在文化教育科学化之后,大学教员选聘机制与学者分级分档制度的确立、大学权威维护与学术自由保障的制度化,使中国教研制度框架进入多向发展期。中国教研制度历经雏形与复辟阶段,1927一1936年,各省、市、县的教育行政管理机构逐渐向正规化推进,中国教研领域与整个教育系统融为一体。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继续沿用“正规化”政策,在大学设立学术研究院及学术机关,如“国立中央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央图书馆”等,并设置大学学术委员会为全国最高学术、教育评议及管理机关,同时期还设置了“部聘教授”岗位,建立了院士制度,设立了教育研究①最劲松.中国教研制度的形态演进[J门.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3(1):128一132.·2第一部分我国教学研究发展概况委员会和学术审议委员会等。①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国难日益严峻,社会思潮亦有所变化,民族主义呈上升之势。在国家存亡和学术生存多重危机的刺激下,一些教育学者认识到,当时国内教育界缺少适当的团体组织,需要团结起来,以美国教育学会为榜样,成立一个全国性的教育专业组织,以利于研究事业之进行、谋划教育学术之进步。中国教育学会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②民国时期,我国陆续出现许多各类科学技术协会,如1932年中国物理学会成立。该学会是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领导下挂靠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群众性学术团体。中国物理学会业务范围是围绕物理学科及相关学科开展学术交流、科学普及、物理教学、名词审定、期刊出版和国际交流等方面的工作。③二、1950一1976年的教研活动与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保障教学正常进行的政府主导的教研体系逐步形成,中央人民政府提出了“有步骤谨慎地对旧有学校教育事业进行改革工作,团结一切爱国知识分子为人民服务”的指导思想,全国教研工作处于起始阶段。各大学、中小学于1952年前后,在政府的主导下相继成立了各学科教研组,建立必要的教研制度,开展了系列教学研究活动,为教育改革、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苏联经验和加强与改进教学工作服务。50年代初的教研活动已初步科学化、系列化和制度化,当时开展的教研活动有定期举行教研会议,集体学习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研读教材、研究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举行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超前课、研究课、教改课,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交流活动等。1952年12月,教育部召开中学教育工作汇报会,在《关于教育工作汇报的通报》中指出:“省(市)教育厅(局)和学校在提高质量方面当前应抓住以下几个重要环节”,其中第1条就是:“加强教学工作,领导改进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今后教育各部门必须将教学工作切实领导起来,为了加强对学校教学工作的领导,教育厅(局)应加强视导工作,有计划地培养视导人员,建立视导机制和制度,还应创造条件设立或健全教学研究室进行教学研究工作,以加强学校教学工作的具体指导。”④1956年,湖南省设立了省教研室,成为湖南省第1个专门的教育科学研究机构,主要抓中、小学和中等师范学校的教学工作。此后,在各地、市、县也先后设立了教研机构。省和地方教研机构的设立,标志着有专门人员从教学岗位分离出来从事教研工作,教研由学校教师的活动转变为教研人员和教师共同的活动,各级教研机构成为对教研活动进行层层组织、指导的有序活动。①聂劲松.中国教研制度的形态演进[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3(1):128一132②张礼永.“教育学危机”与大学教育学者的应对一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学会成立之考述[J门.高等教育研究,2013,34(5):53一61.③王士平,杨国桢.中国物理学会80年[J门.物理,2012,41(8):506一512,①丛立新.教研组织的“一枝独秀”及其“职能转变”[J门.教育学报,2011,7(3):47一55.·3中学物理教学研究1960年,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正式成立,政府主导的教研制度基本形成,实现了中国教研制度的首次重大转型。①此时,已经正式使用“教研室”的名称,进一步明确了教研室的职能为教学研究和教学指导,教研员的主要职责是管理教学研究和教学指导工作。1957年,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中学教研教学研究组工作条例(草案)的通知》,这个条例明确了教研组的主要任务:“制定教学整体研究计划,组织教师集体业务学习,组建年级备课组,并指导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设计研究性公开教学课,培养青年教师,开展本学科课题研究及总结本学科教学改革经验教训等。”②同年,教育部提出各省、市应建立教师进修学院和教学研究室。从此,各省加快了教研室的建制,开展教研活动,对表现优异的教师授予了教研员的称号。③“文革”时期(1966一1976年),由于各类学校教学秩序混乱,教育政策多变,许多教研室被取消或停止正常运转,教学探索也偏离了原来的方向,部分教研活动被取消。在此期间,各省、市、县教研室部分存在,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学校内部的教研组仍然存在,也开展了一些教研活动.④三、1977一2000年的教研活动与制度改革开放以后,科技与教育经历了重整与恢复阶段,教研制度日臻完善并充满活力。1977一1982年,教研制度侧重于重整和规范化准备期,初步形成了中国教研制度的主要构架。1978年成立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小组。1979年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会议,成为我国教研走向规范化的标志,中央和地方出台了系列加强和改进教育科研工作的文件,教育科研机构得到了恢复和重建。1978年后,全国各地陆续恢复了教研室的设置,教研员的任职资格与职责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定,教研工作得以强化,确定了教研员为教师提供业务培养的职能。1980年8月,教育部指出:“各省、市、区等教研室应当为教师进一步学习系统知识、专业知识,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能力创造条件。”教研室和教研员的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⑤如1984年,湖南省已经形成了一个全省性的教育科研网络,除了教科所外,每个地州、市都设立了教育科学研究室(长沙市设教育科学研究所),每个县、市和省辖市的区也都设立了教育研究室。省、地、县教研单位间存在业务上的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①聂劲松.中国教研制度的形态演进[J门.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3(1):128一132.②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序言./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教育史研究》编辑部.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2.③卢乃桂,沈伟.中国教研员职能的历史演变[☐].全球教育展望,2010,39(7):66一70,88.①赵亚梅.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省基础教育教研制度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③《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49一1981)[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761.@《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地方教育):1949一1984[M门.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8924第一部分我国教学研究发展概况各级教研机构恢复建立初期,工作重点主要是放在对中小学使用国家统编教材的辅导和各学校教改经验的总结上。通过总结实践经验,将“以教学为中心”具体化为“三个为主”,即以课堂教学为主、以教科书为主、以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为主的原则,全国严格按部颁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全国统编教材为基本内容,狠抓课堂教学。①在此期间,各级教研部门充分重视对教材教法的研究,定期开展听课、评课及专题报告会等教研活动,开展以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出版各类有关教学研究的杂志。20世纪七八十年代,教研工作的出色表现,缓解了当时由于“文革”造成的教师青黄不接问题,使中国基础教育顺利实现了为社会转型服务,为培养“四个现代化”建设所需人才服务的目标。1980年以后,随着多种教学改革实验的进行,除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外,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上海教育学院、中央教科所教改实验组等单位编印了多套实验教材,省级教育科学研究所则致力于教材教法的研究和高考指导及命题工作、学科教材教法研究和整个地方教育改革实验的组织领导工作,各地方教育研究机构通过成立学科教研网络系统,组织学科教学竞赛活动,深入课堂听课和评课,组织优秀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总结推广各自的经验等。各级教研机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产物,是中小学课程、教材与教学改革的领头羊和主力军,为中小学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作出了贡献。②1990年,国家教委出台《国家教委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室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确定了教研室的7大基本职责:①根据中小学教学需求,研究教育思想、教育理论、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学科教学评价等;②根据本地实际,提出执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使用教材的意见,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依据:③根据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部署,组织编写乡土教材和补充教材:④组织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帮助广大教师执行教学计划,钻研、掌握教学大纲和教材,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⑤总结、推广教学经验,组织教改实验,探索教学规律,推动教学改革;⑥指导和帮助教师开展学科课外活动:⑦组织对教学检查和质量评估,研究考试方法的改革。《意见》规定:教研员应承担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依据,组织教材、教学检查和质量评估,研究教育,组织教学研究活动,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指导教师等职能。1998年,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制定的《教研室工作规程》中规定了教研员的学历、教育观念、知识能力、态度及思想作风等相关方面的内容。③在此基础上,教研制度与队伍建设日趋完善,各省、市、县分别成立了教研室,其主要功能和职能为负责本地区部分教学管理学科教学研究和指导工作,进行各层次教学质量检查等。①冯象钦,刘欣森.湖南教育史[M].长沙:岳麗书社,2002:263.②聂劲松.浅析新中国特色教研制度的历史成就与基本经验[J门.当代教育论坛(上半月刊),2009(9):12-15.③卢乃桂,沈伟.中国教研员职能的历史演变[J].全球教育展望,2010,39(7):66一70,88·5中学物理教学研究四、2001一2021年的教研活动与制度2001年,教育部发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各中小学教研机构要把基础教育定为课程改革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等作用。”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研部门的核心作用日益凸显,其工作成效直接影响着各级课程改革的进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各省、地、市、县教研部门的职能定位逐步从以教学为中心转变为以课改为中心,从原来的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2大职能转变为以课程教材改革为中心的教学研究、教学指导、服务等方面,推动了全国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在我国的课程改革从课程理念、课程管理到课程内容全方位的变化过程中,各级教研部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教研部门通过组织课程标准和多版本教材的教师培训、开展教学设计和案例研究、支持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等,保证了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帮助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了当地的教育教学质量。2002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其中正式提出“学校应建立以校为本、自上而下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师生参与教学改革,从改革实践中提出教研课题”。①2004年,教育部选择广东、山东、海南和宁夏4省(区)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广东省教研室以先进理念指导新课程教学改革,广东省教研室结合本省实际,在师资培训、选课指导、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指导,组建了新课程师资培训队伍,追踪课程改革的进程,及时总结经验,以课题研究推进新课程的实施,集中全省骨干教师,及时破解课改难题。在广东省教研室的引领下,教材成为实施课程的资源,教师的创造力得到张扬,一大批省、市、县(区)名师脱颖而出,还出现了许多有影响力的特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全省的强师工程也成为助力课程改革的动力之源。2020年5月,《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建立健全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体系的实施意见》(以下称《实施意见》)发布,为新时代的教研工作谋划了建设蓝图。《实施意见》指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教研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使命,坚持改革创新、促进教研工作转型发展是教研新体系建设的内在任务使命,今后教研机构将保持完整性与独立性,把推进课程改革、指导教学实践、促进教师发展、服务教育决策作为重点工作,切实履行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发地方与校本课程、开展教学改革实验、组织教学研究、实施教学诊断与改进、建设课程教学资源、培育推广优秀教育教学成果、为教育管理决策提供服务等职责。教研任务将聚焦服务学校教育教学任务主体、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服务教育管理决策,打造有质量、有实效的教研体系。与中小学密切合作、与高校教科研部门合作,强化区域、城乡、学校交流和协作,实现共享、共育、共同促进是当前和今后教研工作的重点与热点。②①梁威,卢立涛,黄冬芳.中国特色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制度的发展[J门.教育研究,2010,31(12):77-82.②曾令鹏,钟守权,梁惠燕.用教研新体系强力支撑广东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J].广东教育(综合版).2020(8):6一9.*6*···试读结束···...

    2023-03-07

  • 《二胡演奏与教学研究》霍永康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二胡演奏与教学研究》【作者】霍永康著【页数】201【出版社】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21.03【ISBN号】978-7-5575-5132-2【价格】58.00【分类】二胡-奏法-教学研究【参考文献】霍永康著.二胡演奏与教学研究.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21.03.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二胡演奏与教学研究》内容提要:二胡艺术的渊源二胡艺术的奠基二胡艺术的繁荣与新探索二胡艺术作品的分析二胡基础知识二胡演奏技法高校二胡演奏技巧教学创新多元视角下的二胡教学共八章。《二胡演奏与教学研究》内容试读第一章二胡艺术的渊源第一章二胡艺术的渊源第一节二胡乐器出现的源流二胡,这一古老的民族乐器,在过去的民间被称为南胡或胡琴。根据历史资料的记载和分析,大概起源于唐、宋年间,又名嵇琴。在现在的民族管弦乐队里处于骨干地位,能表现多题材、体裁、风格、情绪、性格的乐曲,具有独特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力。它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民族乐器,是人尽皆知、家喻户晓的,它的音色淳厚、柔美,音域宽广浑厚,表现情感细腻悠远、深邃丰韵。二胡由琴筒、琴杆、琴轴三部分组成,由檀木、乌木、红木三大类木材制作而成,琴筒一面开口,一面以蟒皮覆盖,装两根琴弦,用竹制马尾弓拉奏。《旧唐书·音乐志》中记载:“轧筝,以竹片润其端而轧之。”唐·孟浩然《宴荣山人池亭诗》:“竹引嵇琴人,花邀戴客过。”宋·陈肠《乐书》中记载:“奚琴本胡乐也,出于弦鼗而形亦类焉,奚部所好之乐也。盖其制,两弦间以竹片轧之,至今民间用焉。”(奚,是隋唐时期我国北部的少数民族,位于现今辽宁省喇木伦河流域及河北省北部。)宋·陈元靓《事林广记》:“嵇琴本嵇康所制,故名嵇琴。二弦,以竹片轧之,其声清亮。”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熙宁中,宫宴,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方进酒而一弦绝,衍更不易琴,只用一弦终其曲。自此始为‘一弦嵇琴格’。”“马尾胡琴随汉车,曲声犹自怨单于。弯弓莫射云中雁,归雁如今不见书。”《元史·礼乐志》:“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顾龙首,二弦,用捩之,二胡演奏与教学研究弓之弦以马尾。”明代尤子求《麟堂秋宴图》中绘制的胡琴与现代的二胡已经很接近了。明清时期由于戏曲、曲艺等艺术形式得到大规模的发展,使得胡琴又繁衍出很多种类,出现了京胡、京二胡、板胡、二弦、坠胡、粤胡、椰胡、四胡、马骨胡等等。清·李调元《剧话》:“胡琴腔起于江右,今世盛传其音,专以胡琴为节奏。”清·吴太初《燕兰小谱》:“友人言,蜀伶新生琴腔,即甘肃调,名西秦腔。其器不用笙笛,以胡琴为主,月琴付之,工尺咿唔如话。”清·杨静亭:“至嘉庆年,盛尚秦腔,尽系桑间濮上之音。而随唱胡琴,善于传情,最足以动人倾听。”余文畲《内蒙古历史概要》:“在十二至十三世纪时,乐器及舞蹈艺术已出现了。…锣、拍板及祭祀时奏的忽兀二(胡琴)。”张星烺译《马可波罗游记》:“鞑靼人又有一种风俗,当他们队伍排好,等待打仗的时候,他们唱歌和奏他们的二弦琴,极其好听。”如上等等,都明确地表明二胡早在唐、宋年间就已起源并盛行于我国北方少数游牧民族地区,随着民族间的交流和民间音乐、地方戏曲的蓬勃发展而广为流传。那时的嵇琴已与现代的二胡形制无二了。但通过史书的记载可以看出,当时二胡的主要功能是为戏曲、说唱艺术等伴奏。在伴奏的过程中,二胡以其独特的音色魅力,形成了一套独有的、特殊的、其他乐器所不能比拟的演奏方法和表现风格领域。20世纪20年代初,刘天华先生进行的改进国乐运动,将这一古老的民族乐器引入到高校中,创建了专业学科,对二胡赋予了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经历了数代人的努力后,二胡乐器才得以发展成为我们当代具有中西合璧融合风格的民族乐器。民族民间音乐的优秀传统给二胡艺术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广袤的空间,为二胡艺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石。2第一章二胡艺术的渊源第二节二胡的主要演奏手法二胡的演奏以坐姿为主,从腰部放松,身躯要正,自然而挺拔。两腿放平,以两脚着地为标准,坐椅子面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两腿与肩同宽,左腿成90°角。琴筒置于左腿根部,左臂与琴杆呈45°角,琴杆松弛置于左手虎口之中,拇指与食指相对松弛地稳定琴杆。其余四指独立放松,指肚以自然重力落于弦上,要有弹性、有颗粒感。右臂放松下沉,运弓平稳流畅,音色纯净、浑厚、明亮。二胡的发音原理是由弓毛与琴弦摩擦产生振动,通过琴码传到蟒皮振动,再通过琴筒的共鸣箱扩大振动而产生具有特色的二胡音色,因此要求演奏状态要自然、放松、端正、挺拔、灵巧、敏捷。二胡的演奏技巧分为右手技巧和左手技巧。右手技巧有:①长弓,是指用全弓来演奏,它是运弓的基础,要求平、稳、直,通畅、纯净、浑厚。②分弓,用不同弓段分别来演奏。运弓幅度较小,要求推、拉弓的准确调换。③快弓,也就是快速演奏的分弓,是一项高难度的弓法,要求音色清晰,两手配合准确,音准到位,时值均匀而有颗粒感。④连弓,是指用一弓演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符,抒情优美而富有歌唱性。要求发音圆润、连贯。⑤颤弓,也称为抖弓,是弓子快速做推拉的反复运动,频率一定要均匀,音色具有清脆的颗粒感。⑥顿弓,分为分顿弓和连顿弓两种,音色短促而有弹性,分顿弓是指一弓奏一个顿音,连顿弓是指一弓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顿音。⑦断弓,也叫保持音,是指使音符断开的一种运弓技巧,它的发音要比顿弓略长,分为分断弓和连断弓两种。⑧跳弓,分为控制跳弓和自然跳弓两种,要求发音短促有力,干净有弹性。⑨击弓,是指弓毛迅速向下击打琴弦与琴筒发出声音,一定要有弹性,例如《战马奔腾》中的大击弓,要求的力度更大。⑩抛弓,音响效果像马蹄声,弓毛要绷紧,提高弓子的弹性,发音要清晰而有节奏感。①垫弓,是指突然甩手腕发出的有爆破力的声音。②波弓,也叫浪弓,是在一弓的演奏中间突然加力,改变弓速而形成的长音的波浪式变化,首现于《二泉映月》中。3二胡演奏与教学研究左手技巧有:①换把,这是左手最重要的技巧之一,要求换把准确清晰,音色干净统一,左臂要松弛、自然,注意音准。跳把是指音程比较大的换把一定要注意音高的准确性。②揉弦,要求发音圆润甜美,动听细腻,不同的乐曲、不同的感情要准确地应用不同的揉弦,如滚揉、压揉、滑揉、抠揉等等。③滑音,分为上滑音、下滑音、回滑音、垫指滑音,用于表达不同的情感需要,回滑音还可以细分为上回滑音和下回滑音,滑音是乐曲的调味品,是乐曲风格特征的表现。④装饰音,对旋律有着美化的作用,有很多种类,是乐曲风格体现的重要表现手法。⑤颤音,也叫打音,符号是红,是在标记下音符向上的大二度或者小二度快速击打弦而形成,一定要干净、清晰、清脆、协调。⑥泛音,分为自然泛音和人工泛音,单指演奏构成自然泛音,双指演奏构成人工泛音,要求左手虚按弦,右手实拉弓,泛音一定要明亮、清晰、准确、干净。⑦拨弦,分为左手单拨,双手弹拨,右手拨弦。左手单拨是指弓子演奏停止,左手单独拨弦而成:双手弹拨是指左手拨弦的同时右手拉动弓子而出现的声音;右手拨弦是指将弓子稳置于右腿,用右手来拨弦,左手按指,这种拨弦法可以演奏旋律。⑧轮指,是指同一个音用不同手指替换演奏而成的声音。这些技巧只是二胡演奏的最常用技巧,随着二胡艺术的发展,又出现了很多的特殊演奏技法,如双弦演奏法、敲击弓、倒弓、弯柱法、双千斤二胡、模仿马嘶鸣、右手击皮打特定节奏等等。在演奏过程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注意音高和节奏的准确,同时结合左、右手的力度调整和内心的各种感觉来塑造音乐形象和表现乐曲风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二胡的制作经过改良后,分为红木、乌木、檀木三大类,在音色、音量和音域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改进。随着创作、改编、整理及大量小提琴等西洋乐器演奏的西洋乐曲的移植,使得二胡的演奏技法不断推陈出新,各种技法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二胡是近似人声的拉弦乐器,它有着人声的音域和音色,极富有歌唱性,优美、圆润、动听是演奏的必须条件。演奏方法一定要合理、松弛、自然、协调,运一定要通畅、平稳、浑厚,双手配合要良好到位。第二章二胡艺术的奠基第二章二胡艺术的奠基第一节“学院派”代表刘天华先生的贡献黄翔鹏先生说:“传统文化对一个有前途、有自信的民族来说并不是死物或凝固了的事物,它在新的时代中仍然潜在着无穷的、发掘不尽的活力,一旦点燃时代的引信,即将沸腾翻滚,释放出巨大能量,迸发出新的光辉。”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经历了数千年历史长河的涤荡,在自生自灭、优胜劣汰的残酷环境中得以流传至今。由于它受到了传承和社会环境的限制,体现了传承过程的发展史和它自身的价值。回首展望,音乐艺术的发展是沿着两条众所周知的道路发展前进的:①以传统的教学方式来发展的,可以称之为“学院派”。它的方式是在上层社会和中层知识分子中间师承派别的发展。中国音乐的发展是生生不息、永无停滞的,“学院派”发展方式是音乐艺术发展如骨如髓的主流。②以民间传统的口传心授方式来进行发展的一种极具特色的流传方式,即所谓的“民间派”。今观二胡这一古老的民族器乐有如此壮大之成就,它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学院派”与“民间派”的相辅相成。在二胡发展史上,“学院派”的代表人物是20世纪20年代初,我国民族器乐苑囿里崛起的健将,将毕生精力贡献给“改进国乐”事业的一代宗师一刘天华先生。刘天华(1895一1932),江苏江阴人,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他自幼受清末新学的影响,在少年时期参加了江阴县“反满青年团”的军乐队,1912年随兄长刘半农赴上海,参加“开明社”的乐队工作,开始显露出众的音乐天赋并确立了以音乐为职业的志向。刘天华师从于江南著名琴师周少梅、沈5二胡演奏与教学研究肇州先生学习二胡、琵琶等民间艺术。1922年被聘为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国乐导师,并在北京女子高师和国立艺专任教,教授二胡、琵琶及小提琴课程。刘天华先生在积极学习西方音乐作曲技术理论的同时,对民族民间音乐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考察和搜集整理工作。他不仅培养了大批民族乐器的演奏人才,创作了诸多新形式的二胡曲和琵琶曲,发表了多篇论文,还积极推进记谱法改革,并组建了“国乐改进社”,最重要的是他编辑出版了《音乐杂志》。令世人遗憾的是,刘天华先生于1932年在搜集民族民间音乐的途中不幸染病逝世,享年仅37岁。刘天华的“国乐改进社”将二胡这个古老的民族乐器,通过作曲、演奏技法的改革和发展,借鉴西洋乐器基础的创作与训练,初步形成了比较规范的教学内容。1922年的秋天,在北大音乐传习所,刘天华先生收到了二胡与琵琶两种乐器的正式任职聘书,自此,二胡乐器被正式列入高等艺术学府并成为一门专业学科。他说:“论及胡琴这乐器,从前国乐盛行时代,以其为胡乐,都鄙视之…这真是胡琴的不幸,然而环顾国内,皮黄、梆子、高腔、滩簧、粤调、小调以及各地小曲、流行合奏、僧道法曲等等,哪一种离得了它…有人以为胡琴上的音乐大都粗鄙淫荡,不足登大雅之堂,此诚不明音乐之论。要知道音乐的粗鄙与文雅,全在演奏者的思想与技术及乐曲的组织,故同一乐器之上,七情具能表现,胡琴又何能例外。”刘天华先生由于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以毕生的精力从事民族器乐的创作、演出、教学等,他认为:“国乐之在今日,有如沙里藏着的金,必须淘炼出来,才能有用。”他刻苦学习西乐,寻求中西音乐的结合点。凭着极其深厚的传统音乐功力,在创作实践过程中,达到了将中西音乐元素融会贯通、挥洒自如的境地,他将传统音乐巧妙地融入到二胡音乐中。他对发展民乐具有独到的见解,既反对全盘西化,也反对排斥西方音乐的国粹主义。他说:“一国的文化,也断然不是些抄袭别人的皮毛就可以算数的,必须一方面采取本国固有的精粹,一方面容纳外国的潮流,从东西的调和与合作之中,打出一条新路来。”他是一个既掌握中国音乐创作技法,又善于吸收西欧进步音乐规律的革新家、国乐闯将。他在创作、教育、出版、演出以及整编等出色的活动方面,对我国现代音乐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6···试读结束···...

    2023-03-07 吉林美术出版社的书 吉林美术出版社wiki

  • 《小学批注式阅读教学研究》勾祖鹏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小学批注式阅读教学研究》【作者】勾祖鹏编著【页数】185【出版社】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22.06【ISBN号】978-7-5482-4679-4【价格】37.00【分类】阅读课-教学研究-小学【参考文献】勾祖鹏编著.小学批注式阅读教学研究.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22.06.图书目录:《小学批注式阅读教学研究》内容提要:《小学批注式阅读教学研究》内容试读绪论小学批注式阅读教学研究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批注式阅读,古已有之,最早出现在唐代,宋代后开始全面兴起,清代对小说的评点非常盛行,金圣叹批注的《水浒传》、毛宗岗父子批注的《三国演义》,至今仍为人所称道。这些批注带领我们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批注流传演变至今,一些学者开始将其引入语文课堂教学。2019年,教育部新版统编教材开始发行。新教材在编排方式与内容上都进行了变革。该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批注正式进入语文课堂。教材中有一个“批注单元”,旨在引导学生系统地学习批注这一方法,培养并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助于解决当前阅读教学中忽视学生主体性的问题。它为阅读教学提供了新思路,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随着统编教材的广泛使用,以及对“批注单元”研究逐步深入,有学者发现,教师缺乏批注单元教学指导案例,而且研究集中在单篇课文方面,对于“批注”的价值和特点阐释不够,导致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种种问题。因此,对批注教学的研究是十分必要且迫切的,能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有益的参考。一、加强小学批注式阅读教学是新课标的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提出小学语文课程要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新课标强调,要强化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教育要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批注式阅读是符合新时代发展理念的阅读方式,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标的理念和批注式阅读的内涵异曲同工,众多的语文教材都为批注式阅读教学提供了载体。“批注单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学习批注式阅读,提升学生运用阅读方法的能力。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助推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学生要有自己的理解,形成自己的独特体验,这个过程是教师无法代替的。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意义是重大的,它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2·绪论的综合素质得到较大的提升。二、加强小学批注式阅读教学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批注式阅读在中国源远流长,其中,《河岳英灵集》是我国诗文评点的开山之作。批注式阅读以“批”和“注”为支撑,用文字表达自己的体会、疑问等。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加速,对传统的阅读形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如何提高读书效率,成为新时代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大课题。批注式阅读可以让学生自由圈点、抒发情感,使学生有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有了更加深入走进文本的欲望,对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批注式阅读在小学阶段的推广不够充分,原因是很多小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所以,教师有必要加强批注式阅读方法的推广。在小学推广批注式阅读方法的意义有以下几点。(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感受每个小学生都有其特殊性,每人的知识储备和学习特点都存在差异,理解能力也各不相同。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大水漫灌,全班同学共进退,这可能会弱化很多学生的阅读兴趣。批注式阅读强调尊重小学生之间的特殊性,允许学生通过合理的手段去展示自己的思想。在参与批注式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小学生可以创造自己的批注符号,不苛求与同伴保持相同的观点。在阅读过程中,小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导者,老师则可以与学生交流讨论,并通过适当的形式对学生加以引导和帮助。(二)提升学生的选材组材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选材组材能力对于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成功开展非常重要。选材组材能力指通过多途径搜集、选择、安排素材的能力;言语表达能力指准确地用词和具体而生动地表达事物的能力。很多小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头疼,首先是无话可说,肚里没货,其次是不会表达,句子表述不完整,思路缺乏逻辑性等。小学生在写作时出现问题的症结就在于选材组材能力较弱。大家都知道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但对如何高效阅读的研究却比较少。批注式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写作,打通了阅读和写作之间的通道,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在批注式阅读过程中,学生通过搜集找寻材料,针对文本的批注·3小学批注式阅读教学研究本身就是一篇短小而精练的小作文,小学生不用担心无话可说,文本为作文提供了最好的素材。一些学生说自己看了书还不会写作,分析其原因,就在于他在阅读的过程中马虎了事,没有提起笔记下自己的独特感受,而批注式阅读可以有效地纠正这一问题。在批注式阅读中,小学生可批注对此的感受,增强其语感和语用能力,提高其言语表达能力。批注式阅读点燃了同学们写作的热情,长期坚持不懈,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效。(三)增强学生的阅读审辩能力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多,各种信息泥沙俱下。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我们必须用批判和理性的眼光来看待信息的价值。但是,小学生的年龄还小并且生活阅历尚浅,他们往往会对外界的信息全盘接受,很少质疑素材的合理性,也很少主动与人探讨,习惯于盲目服从。审辩思维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方式,不是为了驳倒什么,而是反对盲从,提倡从多角度思考,并通过思考、审视进而实现创新。强化学生的审辩能力,要着重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探索活动,通过自主分析和缜密推理解决问题。批注式阅读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提出疑问,小学生只有沉浸于文本,产生思想火花的碰撞,才会产生质疑。小学生在自觉的判断与分析中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树立开放的学术理念,不以自身的思考代替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坚持公平开放的原则,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独立的审辩思维能力。(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新对个人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创新是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之一,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现阶段,我国全面推动创新教育,提倡学生能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培养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教育的重要表现形式,发散性思维是一种视野更为广阔、思维更具开放性的思维模式,可帮助学生从更广阔的空间寻找到打开问题之门的钥匙。批注式阅读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批注式阅读中,学生才是阅读的中心,教师只是方法的指导者。批注式阅读把学与思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分析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4绪论三、加强小学批注式阅读教学是改进语文教学现状的要求阅读,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思考,是帮助学生感知生活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优质的语文课堂,教会学生阅读是我们每一位老师责无旁贷的使命。但是,在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热衷于阐述课文的内容,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方,由此导致了当前阅读教学的效率低下。批注式阅读可解决上述问题,教师使用这一先进的阅读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独立自主的阅读方式。(一)传统阅读教学的弊端传统的阅读教学面临“精英主义”的价值取向。叶开认为:“在语文科目里,唯一的正确答案是一种极大的考验。”语文阅读教学的标准化是应试教学的产物,要求学生以同样的思维模式来阅读素材,这样会使学生无法感受文字背后的魅力。有些教师总是把教科书当作“上帝”,教参就成了“圣旨”,对于学生的不同意见不是视而不见就是加以责罚,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创造力,学生对语文阅读的积极性自然越来越低,写作能力也越来越差,从根本上阻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二)语文标准化考试的束缚在升学考试的巨大压力下,富于创新的阅读教学变得单向、封闭。在整个语文阅读课堂中,学生的思维都跟着老师走,即使有学生产生了疑问,也受到了极大的约束。为了追求高分数,教师很少涉及阅读方法的讲授,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越发弱化。(三)个人的教育感悟与研究机遇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阅读教学的经验有深厚的积累,对于批注式阅读教学有深刻的认识。批注式阅读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在唐代就出现了对诗文的批注,被称为“评点”。现在,这种阅读方式已经走进我们的课堂,“批注”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阅读手段,能够让阅读者畅所欲言,形成较好·5·小学批注式阅读教学研究的阅读习惯,提升写作水平。小学阶段的学生面对一篇文本时,往往不知道从何处下手,会产生畏难情绪。其根源在于,学生不了解正确的阅读方法。近年来,有很多学者深入研究各种教学方法,批注式阅读教学也是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很多学者认为批注是学生在阅读时需要掌握的重要方法。批注式阅读教学能够使学生主动而自然地感受文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在教学中运用批注式阅读,可以极大地提升阅读教学的效果。叙事类文本是小学生接触得比较多的一种文本,首先,在小学语文教材选取的素材中,叙事类文本的阅读教学占比较大。此外,以写人记事为主的叙事类文本也是小学生最初开始习作的主要文体。这种文本特点,给了学生很大的空间去作批注,也容易使学生有所感受和体验。批注式阅读教学在小学、初中的语文教学中推广得比较顺利,但是对小学生的批注式阅读的推广和应用还不尽如人意。如何让批注式阅读与小学生的年龄、心智和学习能力相适应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当前教学现状的调查,本书试图厘清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意义和方法,为这种高效的阅读方式的推广提供参考和借鉴。四、批注式阅读的重要性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批注单元”,使学生不仅能掌握批注的概念,还能根据示范加以应用和推广,使批注式阅读教学落到实处。一是应推动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理论研究。由于统编教材正式投入教学使用的时间较短,所以相关研究数量甚少,目前关于“批注单元”教学的研究还不够丰富。大部分研究缺乏实际调查,对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现状不够了解。本书结合教学实际和相关理论,进一步深入开展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理论探索。将小学批注式阅读教学与教学实际相统一,根据学生和教学的实际情况,在调查分析广大师生对批注式阅读教学的观点的基础上,找出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难题和障碍,进一步完善教学手段,提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实现批注式阅读教学的“育人”目标。研究中的数据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可以为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提供参考和依据。大部分小学生意志较弱,在学习中一旦遇到挫折,往往会陷入迷惘而不能自拔,本书的研究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一问题。6···试读结束···...

    2023-02-18

  • 《小学数学概念思维能力教学研究》孟庆云|(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小学数学概念思维能力教学研究》【作者】孟庆云【丛书名】基础教育教学创新研究丛书【页数】208【出版社】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22.04【ISBN号】978-7-5607-7247-9【价格】42.00【分类】小学数学课-教学研究【参考文献】孟庆云.小学数学概念思维能力教学研究.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22.04.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小学数学概念思维能力教学研究》内容提要:本书以小学数学概念研究为基础,针对课堂中发现的真问题,开展点、线、面式真研究,不仅催生崭新课堂教学的创造,而且逐渐探索出适合县域数学教师发展的培养模式,形成了“以学定教”的个人教育主张,呈现了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师生乐研的大好局面,实现了从县级点式研究到省级改革项目研究的实质性跨越。全书包括上中下三篇,从理论到实践系统介绍了小学数学概念研究的教学方法。《小学数学概念思维能力教学研究》内容试读没有理论支撑,我不敢坚持2012年6月,德州市平原县教师要在山东省小学数学研讨会上执教一节公开课,这是我刚刚担任小学数学教研员的第一项工作,好在执教教师曾获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对数学教学颇有研究,但毕竟是我第一次带领团队磨课,还是打磨山东省公开课,所以比较忐忑。首先确定课题,执教教师选择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2《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这节课是典型的运算课,根据三年级学生逐渐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特性,教学中以小棒为直观模型,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清楚地呈现除法分的过程,为竖式提供支撑,直观形象地反映除法的算理,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可想而知,如果这节课能实现以上预设效果,我们的课就相当成功了。第一次磨课,我召集全县各单位的数学骨干教师参与课例打磨,可见对这节课的重视程度。磨课时群策群力,交流研讨逐渐走向深入,但在摆小棒和列竖式如何有效对接这一问题上,磨课团队出现了严重的分歧,因此成为我们研讨的重点。课堂教学时,执教教师先让孩子们用小棒分一分:63÷3,孩子们出现了下面两种操作方式:一是先平均分6捆,再分3根;二是先平均分3根,再分6捆。执教教师肯定这两种分法都很好,继而启发学生把刚才分小棒的过程用竖式表示出来,这是数学抽象的重要培养过程,更是理解算理的过程。然后展示部分学生的竖式:21213633633636363300①②③1小学数学概念思维能力教学研究分析以上竖式:①学生没有分小棒的过程,只是根据二年级的经验,列出竖式。②学生先分的整捆,分单根时商的位置出现了困惑。③学生先分的单根,分整捆时商的位置也出现了困惑。针对①②两种情况,执教教师指导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完善竖式的书写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彰显执教教师的教学实力。然而对于③,执教教师却视而不见。于是我提出异议:③的情况在课堂上已经出现,这种列竖式的方法也正确,为什么不予处理?执教教师强烈反对,原因有三:一是与除法应从高位算起矛盾,二是与红点2的32÷2矛盾,三是从教这么多年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毕竟我的从教经历和磨课经验也存在不足,而执教教师曾获得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我不敢确定我的想法是否正确,但我相信我的直觉。我认为③出现的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学生会根据加法、减法、乘法从个位算起这一方法,通过类比推理,认为除法竖式也是先从个位算起。二是学生的个性存在极大的差异,部分学生可能先分单根,再分整捆,按这种分法的话除法竖式先从个位商起。接下来学习红点2时,如果学生还是先分掉2根,再分掉2捆,剩下的1捆还需再分,这样就会分3次。如果先分整捆再分单根,2次即可分完。这两种分法相比较,分2次简便,即先分高位上的数字简便,这就是除法竖式先从高位算起的算理。数学课堂上,如果学生经历这样真实有效的交流碰撞,不仅能明白除法竖式为什么要从高位算起,还能深刻体会数学的简捷美。因此,在磨课过程中,我一再坚持自己的想法,但大多数教师都认为从教这么多年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毕竟姚老师去执教省级公开课,所以我选择了放弃,还是走常规的教学路子吧!无巧不成书!执教教师的课虽然没有掀起太大的波动,但正常发挥,也是一节相当不错的数学课,我很欣慰。可是接下来东营一位教师,执教的是同一节课,学生就出现了先分3根,列竖式时在个位商了1这种情况,这简直就是我的思路再现!教师及时抓住了这一点,生成竖式,效果可想而知会场掀起了高潮。这件事至今让我耿耿于怀,是什么原因让我不能坚持自己的思路?面对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生成,该如何有效处理,我缺少理论支撑。直到我研读《皮亚杰教育论著选》时,豁然开朗,因为他提出了一个适度新颖原则。照他-2没有理论支撑,我不敢坚持看来,引起好奇心,不完全决定于东西的物理特性,而要看它和主体过去的经验如何,决定于主体经验。①依据此理论,再次分析③,执教教师说的“从没出现过”这个说法太过于绝对,③的出现与否取决于学生的主体经验。分析如下:一是小学生从一年级加减法竖式的形成到这节课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竖式)的除法,教师一直在引导学生把操作小棒的过程用竖式表示出来,即学生有从小棒形成竖式的经验:二是三年级学生有加法、减法、乘法的笔算(竖式)从个位算起这一学习经验。基于以上两项经验,学生通过类比推理,先分掉3根小棒,再分掉6捆,这种分法用竖式表示就是③。如果课堂上没有出现③,原因也有三:一是学生存在个性差异,先分整捆再分单根;二是学生从小棒到竖式的经验没有有效建立:三是学生在学之前已经充分预习,看到教材上是先从高位算起。如果当时我用这样的分析过程说服教师,执教教师以此为知识生长点,利用生成资源,引导学生得出竖式的书写过程,然后到第二课时32÷2时,如果学生出现先分掉2根,再分掉2捆,剩下的1捆还需要再分,这就出现了麻烦,相应地,在写竖式时,个位上的商就得擦掉重写,让学生经历如此真实的认知冲突的解决过程,除法要从高位算起的算理何谈探究不深入呢!自此,我深知教研中的话语权是要自己争取的。因此,一方面我深入学习研究理论知识,由数学专业理论到心理学、教育学理论,由郑毓信先生的《数学教育哲学》到维果茨基的《思维与语言》,从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到《皮亚杰教育论著选》,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使自己的每一个观点都能找到背后的理论支撑;另一方面我深入课堂教学,高度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成,用手机及时拍下学生的课堂作品,用以作为引导教师以学情定教学的有力依据。由此,我翻开了教研的新篇章,在理论支持下关注课堂、关注学情逐渐形成“以学定教”的个人主张,激励我在小学数学教研的道路上不断前进!①参见[瑞土]皮亚杰:《皮亚杰教育论著选》,卢濬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第6页。—3绪论:基于数学大概念教学的研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新增“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这是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考虑的。作为教师,更要与时俱进,善于从课堂教学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教学研究,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使之满足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基本要求。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对于教师而言,这个问题尤为重要,因为它决定着教学研究能否走向持续和深人。本书的研究源自一次数学视导,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课堂教学中发现真问题,经过实际调研,找准研究点:“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观念作为小学数学十大核心概念之一,体现在小学阶段的“图形与几何”领域,培养过程需要系统化、层层递进,实现螺旋式上升。因此,我从空间观念这个核心概念出发,基于数学大概念教学,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思维能力教学研究。历经9年,不仅将十大核心概念在课堂教学中具体落实,而且基于核心素养,研究了小学数学的五种课型,总结概括出小学生数学概念思维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为检测此模式的可行性,进行反复测评,逐渐走向了教学评一体化的研究道路,最终形成了“以学定教”的个人教学主张。因此,提出一个值得研究的真问题,能引领我们走向研究之路第一节学生空间观念与思维能力发展在一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动手操作活动不深入,继而不能准确理解圆柱展开图前后的关系。课后寻找原因,发现教师没能充分理解本节课的课程目标,因此学生的学习目标不能有效达成,-4绪论:基于数学大概念教学的研究致使学生不能由形象思维有效地过渡到抽象思维,从而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一、课堂中发现真问题2014年春季的一次视导,一位教师执教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2《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时,教师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圆柱的展开图,然后课件演示,但是这两个环节都不深人,学生看似学会了,实则不会。当教师提问“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图形?”学生回答长方形。教师一脸困惑,怎么会出现这样的回答?(一)研读课程标准,为问题寻找依据课后点评时,我迅速带领教师研读课程标准。本信息窗的课程目标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共涉及两处,分布在第二学段(4~6年级)第二部分“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图形的认识”和“测量”中,具体检索如下1.图形的认识图形的认识:“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圆柱的展开图。”①这里的“认识”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等同于描述结果目标的行为动词“理解”。具体含义为: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阐述此对象与相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通过分析,课时目标的真正含义是: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描述圆柱展开图的特征和由来,阐述圆柱展开图和圆柱侧面的区别和联系。2.测量测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②这里的“探索并掌握”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两类行为动词。“探索”是描述过程目标的行为动词,具体含义为: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获得一定的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3页。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4页。5小学数学概念思维能力教学研究理性认识。“掌握”是描述结果目标的行为动词,具体含义为: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探索并掌握”在本节课中即学生在参与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发现圆柱的展开图和侧面积、表面积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在新的情境下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经过以上研究,足以说明学生通过操作,探索圆柱侧面展开图是课堂教学必须达到的课程目标。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未能充分理解这一目标的内涵,致使学生动手操作不深入,不理解沿圆柱的高剪开前后的关系。因此评课教师一致认为:动手操作在这节课尤为重要,课堂上必须让学生动手剪一剪,展一展,观察沿高剪开前后的关系,才能理解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阶段,如果错失了这一阶段的有效培养,学生就不能依据直接经验来准确判断出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二)研读教材,找准知识的生长点研读完课程标准,继而研读青岛版教材。从单元整体入手,首先是信息窗1的自主练习第3题,这是一道卷纸筒的操作性题目,可以让学生先卷一卷再交流,为信息窗2学习圆柱的侧面积做铺垫。再看信息窗1的自主练习第4题,这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建立空间观念的题目。练习时,可以让学生按照图中所示,沿高剪开,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经过研究,信息窗1的第3题、第4题已经为信息窗2学习圆柱侧面积做了铺垫。再次研读信息窗2,通过创设“做一个这样的圆柱形纸筒,至少需要多少纸板”的具体情境,使学生经历操作、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以上说明在信息窗2《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学习之前,教材就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和圆柱的关系,其目的就是使教师意识到动手操作的重要性。然而授课教师课前没能充分理解本节课的课程目标,致使学生不能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三)跟进式调查,检测后续影响这一知识点没能有效掌握是否对后续学习有影响呢?接下来,我对县域6···试读结束···...

    2023-02-18

  • 学术志-听得懂、用得着的社会科学方法:从研究设计到论文写作的跨越|百度网盘下载

    课程介绍学术志-听得懂、用得着的社会科学方法:从研究设计到论文写作的跨越原价199.0《学术志-听得懂、用得着的社会科学方法:从研究设计到论文写作的跨越》...

    2023-02-07 论文写作 社会科学知识 社会科学论文怎么写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