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远不要说你老了村上龙电子书高清完整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者语:村上龙在五部小说中写了五个平均年龄55岁的主角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与父母、同龄人和孩子的三重关系以及我的生计都交织在一起。我身心俱疲,尤其是在过去的六个月里。这个时候读这本书,感慨万千。这五个故事之前发生在日本,明天可能是上海。虽然场景肯定会有所不同,但那些向往生活中美好生活的人,都被各种因素所束缚。从心出发,寻找自己真正的回报,五个故事可能还不够,但五个故事中总有你期待的场景,会让人感到温暖和平静。NeverSayYou'reOld电子书图片预览简介村上隆的中篇小说《永不言败》讲述了中老年人如何面对人生危机,重新开始的故事。在书中,五位主角面临着不同的人生问题。离婚的中根静子踏入婚介所,寻找一个可以和她在一起的结婚对象。然而,她发现的相亲次数越多,她就越意识到追求幸福不是“结婚不结婚”的问题;因为富士重夫非常害怕成为流浪汉,但在打工中遇到了成为流浪汉的老同学,一场生死之旅,却因为富士重获了自己;富宇退休后的梦想是开着露营车和妻子环游日本。面对现实,这个梦想是如何一点一点破灭的;树子高娟与丈夫越来越疏远,开始爱上狗。在面对宠物死亡的孤独时,她意外发现了自己和丈夫的关系;袁毅曾经是个大卡车司机。到了中年,他面临离婚和独居,失去了长途跑车的体力和优势。他遇到了一个可以和呃书店说话的女人,却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迷惘、忐忑、遗憾、未知……无论中年现实多么残酷,他们都笑着打了声招呼,再次出发。作者介绍村上隆1952年出生于长崎县佐世保市,本名村上龙之介,日本作家、导演。1976年,他出版了处女作《无限相似透明蓝》,被视为日本文学进入亚文化的开端。它获得了第75届芥川奖,并在日本引起了巨大轰动。迄今为止,销量已超过350万份。1981年凭借《储物柜宝贝》获得第三届诺玛新人奖。2000年,凭借《共生》获得第36届谷崎纯一郎奖。主要作品:《69》、《孤独的美食家》、《隔海开战》、《共生》、《处处存在的地方,处处不存在的我》、《最后一家》、《男人都是消耗品》《爱情永远是未知的》等电影作品:《黄玉》、《晶子》等1980年代,村上隆和村上春树被称为“村上春树”(WMurakami),他们都是当时日本最受欢迎的国民作家。目录介绍婚姻中介有一个再次飞上天空的梦想露营者失去狗的痛苦旅行看护人后记摘自原文今晚和男人在一起,她不能告诉小山,也不能告诉任何人。HAYASAKAYOICHI(早坂洋一),这是男人的名字。名片上只有英文,地址除了最后一个“USA”外,其他都看不懂。拿到名片后,男人说:“如果方便,请联系1、”静子发了好几条短信,都按不了发送键。该男子表示,在家乡长野见到父母后,他将在春节前返回美国。如果你发短信,他应该回复。但是,两者之间不会发生任何事情。问题不在于年龄。圣诞节的前一天晚上是一个特殊的时刻,即使我们彼此联系和相遇,也不能再重蹈覆辙。男人说:“来美国吧,威尔明顿的BLT很好吃。”静子问:“什么是BLT?”男人告诉她:“这是一个三明治,里面有培根、生菜和西红柿。”她借喝醉了,他说:“是啊,一起喝伯爵茶吧。”但是去美国是不可能的。她没有那么多钱,根本不懂英语,但这不是真正的原因。《向日葵》的男女主明明又见面了,却一直没有团结。因为丈夫娶了一个俄罗斯姑娘,生了孩子,但原因不止于此。静子想:一旦我们开始另一种生活,我们就会变成另一个人。她觉得,和前夫离婚后,她变成了另一个人。不是外表、名字或性格的改变,而是像昆虫蜕皮一样脱落的其他东西,以及烙印在心上的其他东西。向日葵之所以如此悲伤,是因为它毫不掩饰地正确地描述了人们如何随着时间和条件而变化。引自婚介所...

    2022-05-06 共生破灭什么意思 共生与毁灭

  • 永远的画面 改革开放40周年电影海报集》上海国际电影节组委会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永远的画面改革开放40周年电影海报集》【作者】上海国际电影节组委会编【页数】232【出版社】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8.12【ISBN号】978-7-5479-1931-6【价格】500.00【分类】电影-宣传画-作品集-中国-现代【参考文献】上海国际电影节组委会编.永远的画面改革开放40周年电影海报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8.12.图书封面:永远的画面改革开放40周年电影海报集》内容提要:2018年为改革开放40周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在筹备过程中策划了“永远的画面-改革开放以来电影海报展”赢得了社会一致好评。《永远的画面-改革开放以来的电影海报》即为此次展览的展品汇编,以电影海报的宣传形式变迁反映改革开放以来电影业的发展成果,内容生动而富有内涵。《永远的画面改革开放40周年电影海报集》内容试读彩色宽银幕迪幅式故事院漢士地Chater传第Heritage承章广西电影制片革开放给中国电影带来百花齐放、繁荣昌盛的春天。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谢晋、谢铁骊等为代,日早天明张品析转器盐整出丰等为代表的第五代影人同台竞技、各领风骚,不仅延续了中国电影的优良传统,更以改革创新的勇气,大胆进行艺术探索,使得中国电影佳作频出、繁花似锦,闪耀出夺目的艺术光彩,为中国电影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历史局面。Chia'hitoricrogramofreformadoeiguhacreatedagreattimeforChieeciema.Fromthe1980tothe1990,everalgeeratioofmovieartithoeoeafteraotherwithuiquetaletadtregth,withXieJiadXieTielirereetigthethirdgeeratio,WuYigog,WuTiamig,ZhagNuaxiadHuagShuairereetigthefourth,adZhagYimouadCheKaigerereetigthefifth.They'veotolycotiuedthegreattraditioofChieeciema,utalocarriedoutoldartiticexloratio,whichhavereultediagreatdiverityofrilliatmaterieceofdazzligartiticaccomlihmet,creatigaerieofmiletoeitheChieefilmidutry影色欲小花北京电游生片消中国电形云司发行XIAOHUA章传小花XiaoHua承119793张铮导演,唐国强、陈冲、刘晓庆等主演。影片以DirectedyZhagZheg,tarrigTagGuogiag,CheChog.adLiuXiaoqig.thefilmhighlighttheeautyof兄妹亲情为依托,讴歌了战争背景下的美好人性,humaity,kihiaffiity.romaticimadheroimagaita洋溢着浓郁的浪漫主义和英雄主义情怀warackgroud.Heritage永远的画面改革开放4V电影SF来音乐故事片生的生活的颜音划大年,智力SHENGHUODEZHANYIN西安电形制片厂出品中国电影公司发行生活的颤音TheThrillofLife21979滕文骥、吴天明联合导演,史钟麒、冷眉等主演。Co-directedyTegWejiadWuTiamig.tarrigShZhoggiadLegMei.thefilmemloyoldadiovative影片在表现手法上大胆创新,是改革开放以来最早techique:ititheearlietfilmtotellaloveadmuictory问世的音乐爱情故事片icereformadoeigu.···试读结束···...

    2022-05-03

  • 永远留在我身边》(美)迈克·奥默(MIKE OMER)著;吴宝康译|(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永远留在我身边》【作者】(美)迈克·奥默(MIKEOMER)著;吴宝康译【页数】448【出版社】北京:现代出版社,2020.08【ISBN号】978-7-5143-8684-4【分类】推理小说-美国-现代【参考文献】(美)迈克·奥默(MIKEOMER)著;吴宝康译.永远留在我身边.北京:现代出版社,2020.08.图书封面:永远留在我身边》内容提要:这是一部长篇推理小说。探员泰腾和侧写师佐伊性格南辕北辙,水火不容;他不按牌理出牌,她则是罕见的侧写天才。三个神秘信封,揭晓了她的过去与几桩案件的惊人关联……整部小说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悬念叠出,惊险意外。《永远留在我身边》内容试读永远留在我身边1第一章2016年7月14日,星期四,弗吉尼亚州戴尔市佐伊·本特利在黑暗中猛地惊醒坐起,尖叫声卡在喉咙里尚未发出,手指攥紧了床单,全身还在轻微颤抖,心脏怦怦乱跳着。当她意识到自己还在卧室里,便感到如释重负了。只是又一个噩梦罢了。她睡下前就已知道噩梦会来。每当她收到那种用褐色信封封着的信件时,噩梦就会光临。她恨自己那么容易受人摆布,那么软弱无能。她从床头柜上拿起手机,看了看时间。屏幕上的亮光让她眨了眨眼,视野里金星乱舞。四点二十一分。该死。与其设法再睡一会儿,倒不如开始一天要做的事,可时间还太早了点呢。那将是靠七杯咖啡提神的一天了。不行,她还要设法维持通常五杯咖啡的量。她起身解开了围裹的毯子。夜间她把毯子在腰间裹了好几层。她开了灯,眨眨眼睛。透过窗户,她看看对面的房子,依然笼罩在黎明前的黑暗之中。所有的窗户都暗着,她可是这条街上第一个醒来的人,并非所愿的“成就”。她看看乱糟糟的床,散乱在地上的衣服,乱堆在床2永远留在我身边头柜上的几本书。她心里一团糟,而眼前也是一团糟。佐伊,开门吧!你不可能永远待在那里,佐伊。然后就是那一阵“咯咯”的笑声,一个男人的声音,充满着渴望。她打了个寒战,摇了摇头。该死,她已经三十三岁了,不再是个小女孩了。究竟什么时候她才能摆脱那些回忆?很可能永远摆脱不了了。过去的经历已深深地根植于她的内心。所有的人中,偏偏她就该明白这一点。她的研究对象中有多少人不就因为他们过去的经历而永久地伤疤难愈,永远地改变了吗?她拖着沉重的步伐走进浴室,一股脑地把衬衣、内裤什么的都扔在地上。淋浴喷头喷出水来,让她脑子清醒了,帮她甩掉了最后一丝睡意。洗发精瓶子空了。她往里灌了点水,想兑出点残留的洗发精,可什么都没剩下。她昨天已经用过这一招了,三天前也是如此。再要用洗发精的话,她得去购买了。她听任流水多抚摩皮肤一会儿。她头脑清醒了,于是便走出了淋浴间,心里一直在想着:购物单上要加上洗发精,购物单上要加上洗发精。她从扔在地上的衣服里翻找了一下,没她想穿的衣服。打开衣柜,她看上了一件领尖有纽扣的蓝色衬衣和一条黑色裤子,便穿上了。购物单上要加上洗发精。她有点不耐烦地梳了梳红棕色的头发,把头发纠缠得最乱的部分梳理几下就行了。购物单上要加上洗发精。她有点费劲地走进厨房,打开电灯。她的目光立刻集中在厨房里最重要的东西上:咖啡机。她走过去,拿起咖啡机旁那罐哥伦比亚咖啡永远留在我身边3粉。她从来不缺咖啡,即使在2011年精神崩溃时也是如此。咖啡机里放了两个过滤器,增强味道。她需要强烈的咖啡因刺激帮她维持一个上午。她把堆得像小山似的咖啡倒进了两个过滤器中,然后又加了点。她往上面倒了水,打开了咖啡机,眼看着咖啡滑涓细流似的流入壶里,这景象可真是赏心悦目啊。在等待生命之水般的咖啡煮沸时,她走向冰箱门上贴着的购物单,盯着看了一会儿。她还需加上点什么。最后,她写上了“卫生纸”。这就对了。她总是发现卫生纸用完了。她又回到咖啡机前,把咖啡倒入她喜爱的白色杯子里去,尽管杯口稍有点缺口了,而在架子上还放着一排尚未用过的杯子呢。这些杯子之所以备受冷遇是因为它们要么太小了,要么太大了,要么杯口太厚了,要么杯子把手不太舒服。简直像个蹩脚咖啡杯陈列馆。她啜饮了一小口,随之吸气闻闻咖啡味。她就站在咖啡机旁,只是喝着咖啡,品味着,那美妙的感觉渗透了全身,直到咖啡杯空了。才第一杯。还可喝六杯呢。那只褐色信封就放在厨房的木桌上,信封口露出一缕灰色布条。昨夜她随手扔在桌上的,仿佛是证明她毫不在意,这封信也根本不算什么。眼下,在黎明时分的黑暗中,这么做似乎是件愚蠢的事。她拿起信封,走向居家办公室,那里有她的书桌。她鼓起勇气,拉开了书桌底层的抽屉。那个抽屉她几乎是永远关着不开的。抽屉里有一小堆相同的信封。她把手里的那只信封往信封堆上一···试读结束···...

    2022-04-29 留在我身边手写信 留在我身边音译

  • 永远在身旁》(日)白石一文著;彤彫译|(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书名:《永远在身旁》【作者】(日)白石一文著;彤彫译【丛书名】白石一文精品集【页数】236【出版社】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5.05【ISBN号】7-5396-5434-1【价格】22.00【分类】长篇小说-日本-现代【参考文献格式】(日)白石一文著;彤彫译.永远在身旁.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5.05.《永远在身旁》内容提要:很多人喜欢拿白石一文与村上春树相比较,认为白石一文将在不久的将来取代村上春树的地位。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呼声,实际上在于两个人不但分别代表两个不同世代的日本文学旗手,而也擅长书写(生命的虚无)和(存在的疏离)这类的主题。《永远在旁边》写的是男主角经过一系列的生活遭遇,对人生的感动与感悟。《永远在身旁》内容试读第一章|001第一章人一辈子就是出生、活着.死亡三部曲--我回味着阿敦的这句话。“生”“死”应该是命中注定,谁也无法选择、无法回避,但夹在两者之间的“活着”可没那么简单,这个过程因人而异,人与人之间“活着”的差别整出个天上地下也不足为奇啊。“是花粉的原因吗?”“不好说。现在应该不是花粉的季节,”眼科大夫摇摇头,若有所思地说道。花粉过敏是我的老毛病,已经三年了,但眼睛不舒服是从去年三月份才开始的,记得当时刚从池袋搬过来。草木复苏,蓓蕾绽放的季节对喜欢戴隐形眼镜的我来说是个灾难的季节。002|永远在身旁“不能戴隐形眼镜了吧?”我问。“嗯,至少这几天不要戴,你两眼充血,再不控制就会发展成结膜炎。”年轻女医生细眉微蹙,轻声细语地说着。她看上去有二十来岁,眉目清秀,绝对是清丽佳人。检查结束,诊室的灯亮了,女大夫苗条的身材展现在眼前一白色短裙下露出修长双腿,白上衣里的鼓鼓胸脯和细细腰肢富有曲线。我一边听她讲诊断结果,一边用目光把她剥得一丝不挂,不过画面不那么清晰。今天的病情似乎不妙。“开点眼药水回家滴吧,要尽快控制眼球充血的症状。隐形眼镜暂时别戴了,好一点再说。”“谢谢!”我站起身来,向她鞠躬致谢。“不客气。”她莞尔一笑,伸手拿起桌上下一位患者的病历。我回到门诊大厅,划价、缴费、领药。一切完毕,我取下眼镜,掏出手帕擦了擦。平时,我都是戴日抛型的隐形眼镜。现在眼睛的症状与去年完全一样,意味着在梅雨季节来到之前,我必须暂时与隐第一章|003形眼镜拜拜。我对着天花板的灯光仔细擦拭镜片,发现鼻垫旁还有一小块油渍未擦干净,于是又擦了一遍。时针指向五点。我和阿敦约会的时间到了。我们约好在一楼的星巴克见面。尽管香椎滨诊所在购物中心的二楼,而星巴克咖啡就在它的楼下,我还是立刻离开诊所快步奔向下楼的扶梯。黄昏时分,购物中心人群熙熙攘攘,摩肩接踵攘,拎着大购物袋的年轻女郎和推着婴儿车的母亲不时擦身而过。几分钟就到了一楼的约会地点。阿敦已在那里等候。身穿深咖啡色羽绒服和牛仔裤的他正望着前面的几个空座位发呆。“我们走吧。”我对阿敦说。出了购物中心大门,穿过喷泉公园绿地,我们在香椎滨中央路口停了下来,等待红灯过去。眼前的这条道路双向都是四车道,宽阔却繁忙,可谓车如流水马如龙福冈城际高速高架桥立于宽阔的道路中间,整齐的水泥桥墩向左右两边延伸开来,像一条不见首尾的长龙。早春二月,春寒料峭。···试读结束···...

    2022-04-27 epub出版物 epub 图书

  • 《绘本花园 永远在一起》(澳)埃德温娜·怀亚特著;(澳)露西娅·马休洛绘;叶世芬译|(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书名:《绘本花园永远在一起》【作者】(澳)埃德温娜·怀亚特著;(澳)露西娅·马休洛绘;叶世芬译【丛书名】海豚绘本花园【页数】40【出版社】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6.10【ISBN号】978-7-5560-5174-8【分类】儿童文学-图画故事-澳大利亚-现代【参考文献格式】(澳)埃德温娜·怀亚特著;(澳)露西娅·马休洛绘;叶世芬译.绘本花园永远在一起.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6.10.《绘本花园永远在一起》内容提要:“Wewillticktogether.”“Alway”“Alway.”《永远在一起》(双语绘本)用细腻飘逸的水彩画讲述了一种特别的友谊。故事中,分隔两地的好朋友,找到了一种特别的“永远在一起”的方式。山羊和小猪是好朋友,他们相互依偎,生活在果园里,日子闲散,光阴漫长。但在一个月圆之夜,山羊却想去高高的山上看看。小猪却只想待在舒服的果园里,两个好朋友分开了。他们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活。山羊在高高的山脊上跳跃,日子新鲜而有趣;小猪在懒散的果园里打盹儿,日子闲适而自得。独自一个人的时候,小猪会学着山羊的样子寻找方向,讲山羊讲过的故事;山羊难以入眠的时候,也会哼小猪哼过的小曲儿,他们学着解决问题,就像好朋友还在身边一样。即使分隔两地,小猪和山羊仍然能够感受到来自好朋友的支持和心灵上的依靠,他们会永远在一起。“Wewillticktogether.”“Alway”“Alway.”《永远在一起》(双语绘本)用细腻飘逸的水彩画讲述了一种特别的友谊。故事中,分隔两地的好朋友,找到了一种特别的“永远在一起”的方式。山羊和小猪是好朋友,他们相互依偎,生活在果园里,日子闲散,光阴漫长。但在一个月圆之夜,山羊却想去高高的山上看看。小猪却只想待在舒服的果园里,两个好朋友分开了。他们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活。山羊在高高的山脊上跳跃,日子新鲜而有趣;小猪在懒散的果园里打盹儿,日子闲适而自得。独自一个人的时候,小猪会学着山羊的样子寻找方向,讲山羊讲过的故事;山羊难以入眠的时候,也会哼小猪哼过的小曲儿,他们学着解决问题,就像好朋友还在身边一样。即使分隔两地,小猪和山羊仍然能够感受到来自好朋友的支持和心灵上的依靠,他们会永远在一起。“Wewillticktogether”不断重复,读起来朗朗上口,能增强小朋友的语感,使他们爱上读英语。一唱三叹的诗意英语与情谊隽永的水彩相辅相成,为小读者带来关于友谊的另一种诠释。《绘本花园永远在一起》内容试读AlW4Y8献给亚历克斯和亨利献给安拉,米娅,阿米卡,蒂齐亚娜埃德温娜·怀亚特露西娅·马休洛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永远在一起:英汉对照/(澳)埃德温娜,怀亚特著(澳)露西娅·马休洛绘:叶世芬译.一武汉: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6.10(海豚绘本花园)书名原文:TogetherAlwayISBN978-7-5560-5174-81.①水...1.1.①埃...③叶...3叶...IL.①儿童文学一图画故事一澳大利亚一现代W.①1611.85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6)第181202号著作权合同登记号:图字17-2016-073永远在一起TOGETHERALWAYS[澳]埃德温娜.怀亚特/著[澳]露西娅·马休洛/给叶世芬/译TextCoyrightOEdwiaWyatt2015责任编辑/蒋玲佟一赵岚IllutratioCoyrightDLuciaMaciullo2015装帧设计/叶乾乾美术编辑/王文雯FirtulihediAutrallayLittleHareBook,aimritofHardieGratEgmot出版发行/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SimlifiedChieeEglihCoyright£2016DolhiMediaCo.,Ltd.经销/全国身体备本书中文简体字和英文版权经澳大利亚HardieGradieGradEgom出版社授予海豚传印刷/中华商务联合印刷(广东)有限公司媒股份有限公司,由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独家出版发行。开本/787x10921/124印张版权所有,侵权必究。版次/2016年10月第1版第1次印刷书号/ISBN978-7-5560-5174-8定价/39.00元策划/海豚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网址/www.dolhimedia.c邮/dolhimedia@vi.l63.com阅读咨询热线/027-87391723销售热线/027-87396822海豚传媒常年法律顾问/湖北珞珈律师事务所王清027-68754966-227CAlw4Y8永远在一起[澳大利亚]埃德温娜,怀亚特/为[讞大利亚]徐霞娅·马休洛/绘叶世芬/译长江出版待战|≤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试读结束···...

    2022-04-27

  • 永远在上》|(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书名:《永远在上》【出版社】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ISBN号】978-7-02-016519-3【价格】48.00【参考文献格式】永远在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永远在上》内容提要:《永远在上》是大卫福斯特华莱士的短篇小说集,收录了大卫福斯特华莱士的9部风格多样、精彩绝伦的短篇小说,其中包括备受赞誉的《永远在上》,以及2002年获得欧亨利短篇小说奖的《美好的旧日霓虹》。整个短篇集是华莱士关于“现实性,梦想,心灵伤害以及意识动态”的探索。大卫福斯特华莱士以他过人的洞察力和天才的文学禀赋、惊人的语言游戏和庞杂的人物情节、戏谑的文字风格和深沉的哲学思考,为世人描绘出光怪陆离的生活中那些内心的茫然与孤独,文风独树一帜。...

    2022-04-27

  • 永远的费曼:走近费曼丛书合集套装共8册pdf完整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者评论:永远的费曼:走近费曼合集8本书df费曼名著合集,包括自传、物理讲义、信集、演讲等,8本书让你了解费曼的物理、智慧、爱恨情仇。费曼全景解读。本套图书全部免费下载,欢迎大家学习。编辑推荐费曼是谁?比尔·盖茨称他为:他这辈子从未见过的最好的老师,他的物理课风靡全球;谢尔顿的“原型”;《全知》杂志曾称赞他为“世界上最聪明的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制造原子弹;安全杀手;爱情故事被拍成电影;邦戈鼓手、画家、玛雅文字专家……不守规矩、挑战权威、机智……当你接近一所大学时,问:哪个科学家是他们最热情的榜样。答案:费曼,也许是爱因斯坦。费曼名著合集,包括自传、物理讲义、信集、演讲等,8本书让你了解费曼的物理、智慧、爱恨情仇。费曼全景解读。诺贝尔奖获得者汉斯·贝丝说:“天才有两种。一般的天才会做伟大的事,但他们给你的想象力留下了空间,你相信如果你足够努力,你也能做到同样的事。然后有魔术师,你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做事的。费曼是个魔术师。”这是一本适合全家的书,让您的孩子爱上费曼,这是送给他最好的生活礼物。《物理定律的本质》入选教育部中小学阅读指导目录相关内容部分预览简介《永远的费曼》是一本《走近费曼》的合集,共8册。包括费曼的自传《别搞笑,费曼先生》;费曼著名物理讲座《费曼物理讲义》、《费曼物理讲义:相对论》;费曼的演讲“费曼讲座:“平民科学家的思想”、“物理定律的本质”;费曼的诺贝尔奖贡献“QED:光与物质的奇妙理论”;费曼的感人文集《费曼法典》;费曼的女儿整理了费曼的“金句合集”——“费曼语录”。听费曼讲物理,讲科学,谈思想,读费曼的生平事迹,全面了解这位极其聪明、特立独行、无惧权威、令人震惊的科学顽童的一生。向我们的“永远的费曼”致敬。关于作者理查德·费曼(RichardFeyma)(1918-1988)出生于纽约市法洛克威,并获得博士学位。1942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二战期间,他为原子弹的研制做出了重要贡献。战后,费曼在康奈尔大学任教,然后在加州理工学院任教。1965年,他因在量子电动力学方面的工作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除了作为一名科学家之外,费曼在不同时期还是一位讲故事的人、艺术家、邦戈鼓手和密码破解者。目录“别开玩笑了,费曼先生”——费曼最著名的自传费曼手抄本:无尽的鼓-费曼的书信集、手稿和私人照片集FeymaiPhyic:AItroductioadFeymaiPhyic:TheTheoryofRelativity-费曼讲授经典物理学,入门物理学的精髓,被物理老师奉为“圣经”“费曼讲座:一位平民科学家的思想”——三场传世演讲,连比尔·盖茨都佩服《物理定律的本质》——费曼物理七课入选全国中小学生阅读指南目录《费曼语录》——费曼金句,费曼世界观一瞥“QED:光与物质的奇妙理论”——费曼奖贡献,个人解读作者声明我生活中的一些事实:我于1918年出生在纽约郊区一个叫法洛克威的小镇,靠海。我在那里住到1935年,那时我十七岁。我去了麻省理工学院四年,然后在1939年左右,我去了普林斯顿大学。在普林斯顿大学期间,我开始从事曼哈顿计划,最终于1943年4月到达洛斯阿拉莫斯,一直待到1946年10月或11月左右,然后我到了康奈尔大学。我于1941年与阿琳结婚。1946年我在洛斯阿拉莫斯时,她死于肺结核。我在康奈尔大学直到1951年左右。我在1949年夏天访问了巴西,1951年在那里呆了半年,然后去了加州理工学院并一直呆在那里。1951年底,我在日本呆了几个星期,一两年后,我和第二任妻子MaryLou回到了日本。我现在嫁给了英国人格温妮丝。我们有两个孩子,卡尔和米歇尔。理查德·费曼...

    2022-04-17 物理学家自传 物理教师个人自传

  • ECHO:永远的三毛PDF电子书免费下载完整高清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点评:ECHO:永远的三毛作者肖全:1959年生于四川成都,曾在海军航空兵部队飞行4年。1991年出版《天堂之鸟――三毛摄影专集》,后又出版《我们这一代》、《我镜头下的美丽女人》、《2032:我们期望的未来》等十多部摄影集内容简介30年前,肖全以《天堂之鸟》纪念一位朋友的离去;30年后,肖全以本书纪念一个传奇的永恒。本书由200多张摄影作品以及20余篇文章构成,以成都、敦煌、台北、撒哈拉、重庆五个地方串联起一个关于三毛的生前影像,是肖全及三毛亲友们对三毛一生的追忆。在三毛离去之后的30年间,肖全仍在追寻三毛的足迹,遍布世界每一个角落。三毛是肖全生命中的一颗流星,给与了肖全坚定自我的力量。同时三毛也是那个时代的一颗流星,让无数人鼓起勇气踏出了自己的人生之路。编辑推荐★三毛摄影纪实回忆录★三毛逝世30周年特别纪念版★中国Z好的人像摄影师肖全被称为“中国Z好的人像摄影师”,其摄影作品被布列松、马克・吕布等西方摄影大师认可。本书收录的三毛的照片是肖全被公认的拍摄得最好的人像作品之一。★三毛一生中Z好的照片1990年9月21日,肖全用三天的时间拍摄了三毛这位他仰慕已久的女子,从柳荫街开始他和三毛穿梭于成都的大街小巷……三天的时间转瞬即逝,三毛看着冲洗出来的照片,兴奋地对肖全说:“肖全,这就是我!”★数届“中国最美的书”、纽约ADC、英国DamAD、德国红点奖得主,中国当代新锐书籍设计师白凤#xfffdd操刀。★一座随身携带三毛的影像博物馆书中收录了122张肖全摄影作品/32张三毛珍藏生前物品及字迹/52张三毛珍贵生前照片,与三毛相关实物和照片极丰富,足以撑起一场大型展览。★三毛生前珍贵照片文献首次公开。★摄影师肖全、作家贾平凹、白先勇、张曼娟,三毛姐姐陈田心、弟弟陈杰……30年至诚追忆目录01成都.遇见肖全:我拍三毛赵野“:天堂之鸟”20年忆现在我变得这样的平淡过去的我02敦煌.三毛之死肖全:从三毛出发贾平凹:哭三毛贾平凹:再哭三毛致贾平凹的信03台北.童年肖全:去台湾会三毛陈田心:自由的灵魂陈嗣庆:我家老二――三小姐缪进兰:我有话说陈田心:我的妹妹陈杰:我的姐姐白先勇:生命的流浪者绘画也是一种语言呆板的学习我的恩人04撒哈拉.荷西袁琼琼:三毛一生心岱:她的伤痕包容他的死亡改变了我05回声.三毛和她的亲友们张曼娟:我想念你――三毛姐车刚:三毛在西藏三毛是一个简单的名字06重庆.黄桷垭陈田心:非凡的母亲我对父母的爱附录.三毛年谱原文免费试读我拍三毛文/肖全1990年9月21日中午,我接到了《蓉城周报》谭天的电话,说三毛来了。她的日程已全排满了,很不好见。还说后天再打个电话试试。我们非得去碰碰运气。三毛住在锦江宾馆673号客房。我们礼貌却又固执地敲开了房门。一个中年女性立刻出现在我们面前。这是一个极少见的女人!高贵,随意,幸福,苦难,善良,沉着,勇敢。我清清楚楚地从她的眼睛、嘴角、皱纹、指掌上迅速读到。为了节省时间,主人开门见山地说:“你们采访我,那就开始吧,想问些什么问题?”“不,我们不提什么问题,只是来和您聊聊,我采访一贯只凭感觉。”我的同事十分自信地就像和熟人谈话,任何工具都没带。我就不同了,15分钟内,我要不让相机里的胶片对准主人曝光,那就算白来了。于是我便请主人坐到靠门的一张沙发上,我提出了要给她拍照片,没想到她欣然答应。我拿起相机咔咔咔地拍起来,扫了一阵我又请她到阳台上再拍几张。她指着亮晃晃的钢制栏杆说:“请别把这些拍进去,我不喜欢这些现代建筑出现在我的照片里。”我背包里正好带了一本我的黑白人像集子,是复印的。她看了几幅便摇起头来。我以为她不喜欢,她却说:“不行啊,你给他们拍得这么好,你得给我拍才行。我非常喜欢黑白的,我也常常把照片拿去复印。”谁知她竟然也爱拍照片,她拿出了一个全自动“傻瓜”相机对我说:“我很喜欢拍静物,在一些辣椒边上放一些老太太的小脚布鞋很有意思。”她还讲述了她在旅行中的一些见闻。她那捕捉生活中细节的能力的确让人信服。她十分喜欢成都的小巷子。她说:“太阳出来了,人们把各种衣服用竹竿穿起,架在巷子里的青色瓦房上,还晾晒一些食物,很好看。”下午四点过,我们步行到了那条“柳荫街”,这条小巷有茶馆,有旧式的铺面门小平房,有老人在屋檐下休息,有孩子在地上玩耍……我们仿佛走进了某个著名的“电影城”。可这却是实实在在的成都,成都人的生活。三毛不再说话了。用她那双犀利的眼睛观察身边的一切。她不无感慨地说:“要能把这些完整地保留下来该多好呀!”三毛操着这一个多星期临阵磨枪学来的四川话,和周围人打招呼,和孩子们聊天,川味十分地道。谁会知道她就是三毛。我们继续往巷子深处走去,看见一家保留完好的木板房,门锁着,主人把一张竹椅倒扣在门上。我们俩几乎同时喜欢上了这个背景。我让她坐在那里,她没动那张竹椅,痛快地席地而坐。我连拍了三张,她又干净利落地把脚上的皮凉鞋扒下来,扔在一边,直觉告诉我,要出东西了。我双膝跪地,牢牢地控制着手里的“家伙”,我告诉自己相机不能有半点闪失。三毛坐在冰凉的土地上,她在想什么呢?我来不及考虑这么多,但我知道,我的拍摄对象早已深深地投入。她一会儿咬着手指头,一会儿想起什么事又笑了。一会儿又紧锁眉头,两眼直瞪瞪地望着天……在回家的路上,我又拍了一些好照片。我们走进一个旧式的四合院,院子里有四个老人排列整齐地坐着,两眼直直地望着那一块苍白的天空,伴随着身边的木纹雕花和砖缝,仿佛在过一种寂灭的生活。三毛笑盈盈地和老人打招呼,然后坐在一张竹椅上。她慢慢扫了一圈院子后,两眼直逼我的镜头。当我从取景器里看到这块衬景的时候,心里很不是滋味。一种怪诞的念头在脑子里一闪而过:三毛会不会有这么一天呢?可是看到她沉着、坚定的眼神,我觉得自己有些好笑。走出院子,又进了对面一个很窄的小巷。我们谁也不说话,也不想说话。她又一次与我的镜头对视,右手再次护着挂在她脖子上的那块亮晃晃的足有几两重的铜牌子,这块牌子和前天那块不一样。它们给三毛带来过什么我不好问,可直觉告诉我这绝不是一般普通的装饰品。和她在一起拍照片,总觉得彼此间有一种“场”的运动,而且格外强烈。我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这种清澈却又沉重的现场气氛,我祈祷心中的上帝不要打扰它。锦江的水原来是从灌县都江堰流下来的,所以这里常常发大水。这条柳荫街就在河的岸边。我们朝着河边走去,三毛在一户人家的小后院站着,四处观望。一只花猫坐在树下看着远远流过的河水。这家的主人,一个戴眼镜的老太太和两个孩子跟三毛摆起“龙门阵”来。他们一下子就亲热得不得了。三毛在这里听到了一个“闹水鬼”的动人故事,她笑得格外开心。可谁知道她信还是不信。三毛在这条她称赞不已的巷子里走着,偶尔一些行人注意到她。可她却自己一个世界,让内心的感触自然地流淌着。见几个小孩在地上拍香烟盒玩,她看得入神,忍不住参与了这个久违了的游戏,而且单膝跪地。看她玩得如此悠然,我恨不得把相机交给谁,我不也20多年没玩过了吗。三毛拍着手上的土起身和孩子们告别了。她愉快地朝前走着。晚上我回到暗室冲卷,印小样,在样片上画剪裁线。片子的确不错,我真想给她打个电话,可还是忍住了。我一下子就放了三十几张照片。12点才赶回家。在床上我打开床头灯,看着她坐在地上这张照片,不知为什么,一种说不出的感觉袭上心来。久久不能入睡。9月24日,上午十点整,我再次敲开了她的门,她早在等我了。下午,她就要离开成都了。她送走了两个客人后,把照片铺满了床,自己也盘腿坐在床上。她仔细地看着每一张照片,一个劲儿说:“太好了,我太高兴了。”和我一样,她也最喜欢那张她坐在地上、两眼望着右上方的照片。她对我说:“肖全,我十岁二十岁就梳着短发,背着包一个人周游世界。20多年了,还是我一个人。瞧!多么倔强的女人呵!”我说:“我也很喜欢这张照片,它很完整。”我指的是画面的构成,人物的情绪以及影调的处理。她稍停了片刻说:“不,是完美,无价!”她轻轻拿起了这张照片,眼睛不离开画面,“这是我漂泊生活几十年的概括。”她抬起头来高兴地说:“肖全,我们俩是通的。过一段时间我想去杭州住一阵,完成一本札记,作者像就用这张了。你再给我寄几幅这张照片来。”我们相约明年7月一道旅行,完成她的旅行画册。她还说:“到时候,我来写文字。7月太热,我们去个稍微冷一点的地方。另外,我们不需要再添什么设备了,还用这台‘傻瓜’相机。”我们握手告别了。在这秋天的一个中午。她握着我的手说:“明年上半年我要忙两部电影的编剧。明年夏天再见!”没想到,这竟成了永别。时隔3个月后,也是一个晌午,我在北京把跟随我“南征北战”,立下无数战功的两套相机连同摄影包丢失了,弄丢相机的地方,竟叫“交道口南大街”“北吉祥胡同”。一只黑色的“猎狗”从我身边悄悄走了,永远地离开了主人。我呆呆地站在“交道口”,寒风呼啸。我再也不能用这两部相机拍照片?了。事后想来,莫非这寓意着什么先兆。三毛一人匆匆走了,我们再也不可能一道去旅行、拍照片了。...

    2022-04-16 肖全与三毛 三毛属什么生肖

  • 永远不要停下前进的脚步》电子书PDF下载完整版

    编辑点评:石老师、石叔、雷鹏兄――他是英语四六级与考研名师、在线教育公司的创业者、微博小狂人和好兄弟。难得有一个像雷鹏这样经历的人,饶有兴趣地和你讲着他学习、工作里的事,以及背后藏着的大机锋。这是一本能让你愉快读完、收获满满的个人成长枕边书。内容简介学习的时候总忍不住玩手机,该怎么管住自己的手?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如鱼得水,为什么有人却说你ldquo一直躺在舒适区rdquo?出身农村、专科学历,这样的人生还有没有翻盘的机会?上学时不让谈恋爱,一毕业就催婚,面对这样的父母我们该怎么办?hellihelli本书是前新东方知名教师、考虫网联合创始人、江湖人称ldquo石麻麻rdquo的石雷鹏老师首部人生励志作品集。50余篇作者亲历亲闻故事,关于学习方法、自我定位、情感生活、人际交往,写尽梦想、亲情、爱情和友情,收录多篇在朋友圈、微博等广泛转发的励志文章,以及一刻演讲《你玩命努力后,才能看到希望》的文字记录。希望每一个面对学业压力、事业迷茫、感情困惑的年轻人,在这个充满未知和焦虑的时代里,都能看清现实,认清自己,突破圈层,快速成长。石老师说:所有一切都可以成为努力的动力,永远不要停下前进的脚步。拼命努力后,总有一天我们可以站在最亮的地方,活成自己最渴望的模样。作者简介石雷鹏考虫网联合创始人,前新东方知名教师。曾供职于北方工业大学,入选微博教育名人榜,自2008年起,在全国多城市授课并借助网络教育平台,以风趣幽默的语法风格和一针见血的文字评论,影响数百万青年成长。新浪微博:@石雷鹏老师微信公众号:石雷鹏老师李尚龙百万图书销量作家,青年导演,考虫网联合创始人。出版百万销量图书《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你的努力,要配得上你的野心》《你所谓的稳定,不过是在浪费生命》《你要么出众,要么出局》《你没有退路,才有出路》,以及揭穿社会真相的小说代表作《刺》《人设》。荣获ldquo亚马逊中国2015年度新锐作家rdquo2020年,出版《三十岁,一切刚刚开始》《我们总是孤独成长》;根据小说《刺》改编的同名网剧在优酷平台播出。本书特色1.百万粉丝教育名师石雷鹏首部个人励志作品他是考研和英语四六级名师,他是考虫网联合创始人,他是知名教育博主hellihelli他以其专业的知识和搞笑卖萌的风格,深受广大学生、职场年轻人的喜爱,拥有百万粉丝,江湖人称ldquo石麻麻rdquoldquo石彦祖rdquoldquo石小宝rdquo。2.写给所有不甘平庸、怀抱梦想、乘风破浪的年轻人学习时总想玩手机,怎么对抗拖延症?家庭出身普通,就业不顺,未来能逆袭吗?ldquo爱而不得rdquo应该怎么办?怎样找到努力的方向hellihelli大学生、职场新人、年轻的创业者,在成长和人生奋斗中遇到的种种问题:选择、态度、情感、学习、责任、交际hellihelli在石老师的这本书中找到解答和应对之策。3.10多年心路历程真诚分享,50余篇亲历亲闻走心故事通过多年的努力,石雷鹏一步步从农村青年,到高校老师,到教育公司创业者。身为老师,有缘见证了很多同学逆袭成长。这本书中,真实记录了ldquo我rdquo、朋友和学生的故事,他们在平淡如水的生活中,凭着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创造了自己生命的无限可能。4.大咖推荐:百万畅销书作家李尚龙作序,肖央、古典、卢思浩诚意推荐文件目录/k41.et共享/永远不要停下前进的脚步|├──永远不要停下前进的脚步_石雷鹏著am李尚龙监制[石雷鹏著am李尚龙监制]_.eu311KB|├──永远不要停下前进的脚步(李尚龙监制并作序,古典、肖央、卢思浩诚挚推荐)百万粉丝教育名师石雷鹏首部励志作品,.df14.0MB|├──永远不要停下前进的脚步(李尚龙监制并作序,古典、肖央、卢思浩诚挚推荐)百万粉丝教育名师石雷鹏首部励志作品,关于成长、选择、情感、学习、责任、交际hellihelli写给所有不甘平庸、怀抱梦想、乘风破浪的年轻人_石雷鹏著.azw3604KB...

    2023-03-27 自律会主任 王自律个人简介

  • 许渊冲《许渊冲:永远的西南联大》pdf电子书下载

    《许渊冲:永远的西南联大》:“山河沦落处,群星闪耀时”《九零后》中的百岁翻译家、西南联大学子许渊冲的联大生活。这本书是对钱钟书、杨振宁等一代联大人风采的回忆,亦是对一代读书人血性与风骨的回忆。书名:许渊冲:永远的西南联大作者:许渊冲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品方:时代华语国际出版年:2021-5页数:288类别:当代随笔格式:df、eu、moiISBN:9787559457547《许渊冲:永远的西南联大》作者简介:许渊冲,1921年出生于江西,100岁高龄的国宝级翻译家。许渊冲毕业于西南联大,1941年入美国志愿空军任英文翻译,1948年留学巴黎大学,1950年底归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曾获国际翻译界顶尖奖项之一“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获奖者(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曾获国家汉办“国际汉学翻译大雅奖”国家文化部授予其“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许渊冲:永远的西南联大》内容简介:国家危难时刻,中国读书人的血性与风骨,尽显于此。中国第一个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杨振宁在香港《今日东方》创刊号上说:“我那时在西南联大本科所学到的东西及后来两年硕士所学到的东西,比起同时美国最好的大学,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就是说,抗日战争时期由清华、北大、南开在昆明组成的西南联合大学,已经可以算是世界一流大学了。联大8年,培养了2位诺贝尔奖得主,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元勋,172位两院院士,100多位名师巨匠……联大人参与研究了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中国第一台亿次银河计算机……“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用这来形容那个时期的西南联大人才辈出的场景是再合适不过的了。本书精选毕业于西南联大的国宝级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关于西南联大的回忆性散文集,内容涵盖许先生对西南联大里老师、同学、生活的回忆,全方位展现西南联大里的态度风骨与校园生活。联大人的成就是如何取得的?中兴业的人杰是如何培养出来的?一粒沙中见世界。本书就想沙里淘金,从平凡的现实中找出不平凡的成就来。...

    2022-04-08 许渊冲西南联大日记 许渊冲西南联大

  • [美]蒋甲《没有永远的拒绝,你只是暂时不被接受》pdf电子书下载

    《没有永远的拒绝,你只是暂时不被接受》:热门博客“被拒100天”纪实作品,刷新至少1千万人的被拒观!作者个人被拒经历被Yahoo新闻《福布斯》《彭博商业周刊》等西方主流媒体争相报道。“被拒100天”正在成为国人热议话题,各大媒体平台竞相转载。书名:没有永远的拒绝,你只是暂时不被接受作者:[美]蒋甲出版社:天地出版社译者:王思宁出版年:2016-7页数:264类别:成功励志格式:df/eu/moiISBN:9787545520705《没有永远的拒绝,你只是暂时不被接受》作者简介:蒋甲(JIAJIANG)是热门博客和视频“碰壁100天”的创建者。他通过100天碰壁实验,总结出一整套正确应对碰壁、达成所愿的方法,甚至借助这些方法协助经验不足的妻子成功进入谷歌工作,而谷歌的招聘录取率不足0.5%!蒋甲的故事被几十家西方新闻机构报道,包括《彭博商业周刊》、Yahoo新闻、《赫芬顿邮报》、《福布斯》、Ic.com、MTV、高客传媒、《每日邮报》、福克斯新闻、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杰夫·普罗斯特秀”。蒋甲祖籍中国北京,十几岁时到美国追求自己的企业家梦想。拥有杜克大学MBA学位和杨百翰大学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没有永远的拒绝,你只是暂时不被接受》内容简介:本书记录了蒋甲为战胜拒绝恐惧所付出的努力,文字风趣幽默、鼓舞人心。蒋甲从中国到美国,胸怀成为第二个比尔·盖茨的梦想,他最初在事业上取得了一些成功,但企业家之梦却没能实现,这让他一度陷入绝望。他意识到:害怕被拒比任何一次真正的被拒绝造成的阻碍都更大。他必须找到应对的办法,不能让这种恐惧毁掉自己。于是,他开始了“碰壁100天”的实验,每天主动寻找拒绝。这些拒绝实验新奇、大胆,充满乐趣和创意,给人无尽的精神力量,同时引发人们重新去思考拒绝的本质。蒋甲从“碰壁100天”实验中总结出24条应对拒绝的有效经验,由于根植于现实生活,因此令人信服,读者可以从中切实学到应对拒绝的理念、技巧和方法,包括认清拒绝的本质,转变视角,适时转换策略,找准目标群体,等等。更重要的是,读者可以学到增强自信心的方法,在遭受拒绝时从容应对,不断完善自我,炼就强大的内心。...

    2022-04-08

  • 韩梅梅《永远不要找别人要安全感》

    由于链接经常和谐,需要本书电子版的朋友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三无书舍】(awuook),首页回复数字193,下载地址自动弹出。书名:永远不要找别人安全作者:韩梅梅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年:2014-7-1页数:256类别:女性励志格式:dfISBN:9787550226821作者简介《永远不要找别人要安全感》:超级畅销书作家韩梅梅做了很多事,走过了很多地方。享受一切美好的事物,走自己的路,相信爱情。出版了《有些事情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遇见一些人,流泪》《自己的房间》《不会离开的男人》等书。内容简介《永远不要找别人要安全感》:你想要什么样的安全感?是一个永远不会离开的男人,属于自己的房子,还是注定要有更美好的未来?……事实上,当你把安全感寄托在身外,满足于暂时的安全感时,你只会在暂时的快乐和失望之间慢慢陷入恐惧和失落的不安,反复折磨自己。韩梅梅想对大家说:亲爱的,缺乏安全感不是什么大事。你只需要做一件事——永远不要让别人感到安全!这样,你就不会立即依赖别人,内心升起你最初的力量,知道如何平静地爱自己,安全感自然会出现,立即平息你心中所有的不安和脆弱。只要你永远不要找别人要安全感,你就会得到真正的安全感。下载地址:移动高速下载联通高速下载高速下载电信...

    2022-04-05 关于韩梅梅的一切 韩梅梅怎么了

  • 艺术家的十八岁(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 艺术家的十八岁(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 艺术家的十八岁(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作者:刘俐出版社:中国摄影出版社格式:AZW3,DOCX,EPUB,MOBI,PDF,TXT艺术家的十八岁试读:序言本书以18岁为人生截面,以作者自述的方式,展现了每位艺术家的个人艺术史和生活史的片段。这是当代人关于18岁的青春记忆,未能呈现出来的自然是青春的遗忘与遮蔽。遮蔽也包括“主动的遗忘”。这些青春记忆里包含着不同时段的社会变革、战乱、政治运动和日常生活,每一段记忆里都堆积着复杂的感受。总体看来,这些回忆的文字更像是断章,具有18岁的不完整性。然而这些断章也突显了记忆背后生命的力量。由于每个人18岁的记忆发生在不同地域、不同时段,因此他们更像被时间蚕食而幸存的地方史和编年史,但性质是个人的。18岁的年龄其同一性可以显现出个人史的多样性,这就是本书的价值所在。本书所收录的作者年龄最大的是生于1918年的闵希文先生,他的18岁是公元1936年。年龄最小的是卢远征,生于1982年,与闵希文先生相差64岁,他的18岁是1999年。本书几乎纵贯了将近整个20世纪。叶永青18岁的记忆是在昆明展开的,朝戈的18岁则是关于北方城市呼和浩特的,王广义的18岁是在东北的哈尔滨度过的。而方增先则在18岁时从浙江中部山区来到杭州,时间是1949年,经历了更大的社会变动。同时这又不是普通人的个人断代史,而是艺术家的个人断代史,这就是本书的重点。其中更多的话题关涉艺术生活和艺术创作。这里的很多人都是中国现当代非常重要的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几代人关于18岁青春的记忆、遗忘或遮蔽同处一堂,耐人寻味。作为读者,总会不自觉地与每个叙述者的18岁记忆进行对比或联想。我的18岁处在中学(当时是九年学制,大略相当于今天的高中)毕业前后,不久当了工人。这一年,周恩来、朱德、毛泽东相继去世,“文化大革命”也结束了。再见,18岁!大家都在记忆里穿越,相聚。每个人因为18岁而停顿,或幽暗或明亮,是为序。尹吉男2014年10月16日于中央美术学院1936-1948年《静物》,油画,2009年。闵希文(1918-2013)1918年9月生于江苏常熟,大地主家庭出身。由于签证问题,他错过了像同学赵无极、吴冠中一样远赴法国学习的机会,后来被打成“右派”,长期无法自由创作,家中几平方米的阳台就是他的画室。闵先生对于自己一生的机遇,总是平淡处之。他于2013年离世。我的十八岁我1918年出生在常熟的鹿苑小镇上。18岁时我在国立杭州艺专上学,在二年级分系的时候,我选了绘画系,其他还有图案系和雕塑系。我18岁时曾打算在19岁预科毕业后留学日本,因此学了日语。我只是一个极普通的学画的学生,但艺专的学生却是从祖国各地钦慕艺术殿堂不远千里而来的。学生生活丰富多彩,上午8时前有半小时军事训练,8时后进教室画一个上午的木炭素描;下午是理论课,有法语、西洋美术史、解剖和透视等课。老师都是留法归来的著名画家:校长是林风眠先生,西画系主任是吴大羽先生,他们都只有30多岁。我们班有50人,分成A、B两班,我们班的老师是方干民先生,另一个班是吴大羽先生。先生们也都在不断地努力创作,他们的作品被放在陈列馆内,还有学生的优秀作品也在一起,同学们就是从他们的作品中借鉴、学习,启发自己的作画灵感。《静物》,油画,2008年。《静物》,油画,2009年。今天回首18岁的青春岁月,庆幸自己当年能进入国立艺专,有了一个系统学习西方现代绘画艺术的机会。经过前辈老师们多年的指点,加上自己的实践、磨砺,不仅在认识上得到提高,更为重要的是逐渐形成了影响一生的审美观念和人生追求。现在看看同学们的艺术成就,虽然形式、观念不一,但细细品味作品,多多少少还能认出18岁青春岁月时国立艺专给每一个人留下的印痕。要说我一生中发生的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1937年的抗日战争和1957年被带上“右派”帽子。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不做亡国奴,艺专师生告别西湖,辗转多省,行程万里,开始了长达8年的流亡生涯。我毕业留校当了助教,同时学习法语,希望将来去法国。巴黎是世界艺术之都,著名的油画、雕塑全都收藏在卢浮宫博物馆内,(1)可是当我1947年去法国领事馆办理签证时,被错疑为经商,没能成行,这似乎是命中注定的,我无缘去国外。1957年我被打成“右派”,离开教学岗位,成了另类,所幸还在图书馆工作,目光所及,还有世界优秀的艺术画册陪伴在旁。可惜因为如此,画画对我而言成了奢侈,没有时间、没有条件,也没有模特儿。这样一来,家中的杂物、水果、花卉成了我仅有的绘画对象。因此,我的一生只能这样庸庸碌碌地度过。杨筠(1919-)在她关于18岁的回忆里轻轻带过的“低一年级学木刻的同学罗工柳”,是与她一起奔赴延安,进入鲁艺(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后赴太行山抗日前线,曾为《新华日报》(华北版)创作版画,新中国成立后在大学任教……风雨相伴近70年的人。我的十八岁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当时我正在杭州国立艺专读预科。有同学怀有抗日思想,不愿做亡国奴,我也是其中一个。上海打起来后,杭州的灵隐寺成为安置伤病员的所在地。我们自愿帮伤病员写家书、洗衣服。秋天开学时,我开始读预科三年级,蔡威廉先生给我们班上课,但只上了两个单元,就遇到日军轰炸,于是学校师生开始逃难。先到了诸暨乡下,待了两个月。我和同学王朝闻给当地的老百姓画壁画,宣传抗日。上海战局失利,我们继续撤退到江西贵溪,后又至长沙。这时我已经没钱吃饭了,我的家乡山东德州也失守了,姐姐从南京逃难到长沙,给了我25块钱。我们学校迁到湖南沅陵时,我收到老同学张晓菲的一封信,她告诉我延安要办艺术学院,我们可以到那里继续学习。于是,我和高班同学卢鸿基、低我一年级的学木刻的同学罗工柳一起(2)上路了。到了武汉,他们到郭沫若主持的政治部三厅工作。我当时觉得自己还是应该到延安继续学习,可是我没有路费,想跟姐姐求援而未果。这时,抗敌救国第一军的一位大姐姐来武汉办事,说有办法让我到延安去。卢鸿基和罗工柳虽然工作了,但也没钱,正在为钱发愁的时候,我们班的班长闵希文寄来了30块钱,是藏石同学接济我们的。我就给卢鸿基他们留了10块钱,带上剩下的20块钱,跟大姐姐上路了。到了郑州,遭遇敌人轰炸,大姐姐把一位在火车站工作的同志介绍给我。第二天下午3点半,那位同志说有趟从东往西开的火车,他把我领进站,但我挤不上火车,于是就从敞开的窗口跳了进去,火车一直开到西安。下车后,我按大姐姐给的纸条上的名字和电话号码,找到了在西安办青训班的宣侠夫同志,他告诉我必须到七贤庄的八路军办事处去。到了那里,接待人员先考察了我一下:画一幅男性人体,说说自己为什么学画画,再画张宣传画的草稿。我完成后,他们看了看,把去鲁艺的介绍信给了我。宣侠夫同志给我找了个住的地方,一间大屋子满满当当,四周都是东西。他说这里的东西都是去延安的同志带不了存在这里的,这床你可以睡。但他叮嘱我不要跟院子里的人随便讲话,不要乱走。可是西安对我来说是个很新鲜的地方,第二天我便出去四处看看。路过一间当铺,正好是张晓菲来信要我赎当的那家,她要我把衣服赎回来,要4块钱。可是我身上已经没钱了,就回去把自己小皮箱里的东西整理好,拿去当了,再把她的衣服赎了回来。我想3个月后可能我还会来赎的。又等了一天,我就等不及了,收拾东西去了七贤庄。在门口遇见之前在办事处收了我路费的王邦平同志,他对我说:“你今天走,12点后有车来。”中午果然有3辆大卡车过来,王邦平送我上了车,跟负责的指导员说了我的情况。我们第一天到了天水,第二天下大雨,怕车陷入泥潭,就停留了一天半,住在骡马店。指导员不让我们到处走,可是同车的两个女同学出去寄信,没想到被国民党发现了,于是就跑回住的地方。指导员跟他们说这是我们车上的人,他们就走了。事后,指导员告诉我们,若是我们被他们抓去,他也没办法。我们听了很后怕,三天之后到了黄帝陵,指导员让大家下车去看看,我们都不愿意。看到延安宝塔的时候,我们都拍手欢呼,到了!我在西北旅社住了下来,想到很快可以去鲁艺报到,觉得很心安。第二天一早,我打起背包,要去城外的鲁艺。走到门口,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同志说要给我背背包,但要我给他3张邮票。我问他要给谁写信,他说邮票可以换馍馍烧饼吃。他领我从南门里经过钟鼓楼大街来到了延安的北门外,我看到了一排新窑洞,那就是鲁艺。秘书处在山坡上,我把介绍信交给秘书处的魏克多同志。当时已经到中午了,他让我在他们那儿吃饭,吃的是黑麦面条,里面有大块大块的猪肉。柳条一掰两段,就当作筷子了。吃完饭,我在秘书处边上的图书馆再次进行考试,题目跟之前在七贤庄考的差不多。我正在答最后一题的时候,张晓菲看到我了,就说:“别管了,我们开会去。”我当时还没马扎,就坐在地上,后面有一个女人脸长长的、白白的,鼻子边还有一颗黑痣,长得很是体面。后来我才知道这个人叫江青。会后有一位长者,亲切地叫了我的名字,让我去谈谈。他问我去年冬天张晓菲和杨角被国民党省党部抓去的两个礼拜里,有没有什么言论。我都如实回答了,用了差不多1个小时的时间。张晓菲带我到新窑洞,与黄微等人住了下来,告诉我入学还要通过口试,题目包括什么是国民党,什么是共产党,两者有什么区别,什么是统一战线,为什么要来延安,等等。张晓菲还告诉我该怎么答。5天后,我正在补课的时候,沙可夫同志进来问我,来延安习不习惯。他当时是驻院院长,见我戴着学校的校徽就说:“你就是我们鲁艺的学生了。”那是1938年的4月底。18岁就这么过去了,从大后方走到了革命圣地延安。这一年过得还算好。小名叫“大容”,上学后名为“杨玉贞”。初中毕业自认为这名字太有封建味,不好。上艺职时,自己改名“杨”,但是这个“”字一般人读不出来。1943年,我从延安到大关中时,经中组部批准改为“杨筠”,一直用到现在。我自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到现在,在各个工作岗位上都干过,好似都非常顺利,没有犯过错误。鲁艺毕业后,我到《新华日报》(华北版)工作,与当时的陈铁耕同志、罗工柳同志以及编辑部的同志们合作,几乎每日都发表木刻版画作品,每次都能完满地完成任务。后来我当了老师,给学生讲解课业,同学们也常与我合作。再后来我因工作繁杂,没留下成绩,就这么平平常常地过来了。虽然经历了打日本、打蒋介石、打土豪分田地……但身体还算好,90多岁了,生活还可以自理,不太烦人,自以为这样就行了。《虾蟹图》,68cm×45cm,1983年,李可染和邹佩珠唯一合作的作品。邹佩珠(1920-)国逢乱世,亲见生灵涂炭,身遭家园倾覆,慈母亡故,父亲目盲……世事无常还能展现得更迅猛一些吗?我的十八岁我的18岁,那是不寻常的18岁,正值民族解放运动期间,处于动乱年代。我小时候爱运动、喜欢画画,在中学的时候,是学校的运动健将,还喜欢做一些救护工作。但在战争年代,什么都由不得自己。1938年在湖南长沙。1937年的冬天,在日军攻进城的前一天,我们全家离开了杭州,我也从此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我们到达的第一站是江西南昌,接着又到了湖南长沙。我们家是跟着上海的32家做军衣、军鞋的被服厂一起走的,因为国家有军需,所以这次搬迁行动政府还提供了交通工具。我们的队伍很庞大,有工人、有机器……装了十几节火车车厢,十分沉重,得3个火车头才能拖动。在我们走的这一路上,总是遭遇敌军机枪扫射,还好坐的是闷罐车,不然人就都被扫射光了。那时兵荒马乱的,火车上凡是有空隙的地方,就有难民扒在上面。敌军机枪一扫射,就会有难民从上面掉下来,死去。因为有3个火车头,动力不一样,车厢容易拱起来,此时人也容易掉下去,但是车不能停,因为敌军机枪还在追着我们。情状真是惨不忍睹。1938年在湖南岳阳楼。我当时是杭州女中二年级的学生,正逢长沙民宪女中招生,我就在那儿上了半年学。中午在学校吃饭,伙食是一大碗油炸辣椒,旁边放有一罐盐,加一碗蒸饭,天天如此。当时我来回骑自行车上下学,家住在长沙最繁华的八角亭旁边。日子不长,日军便一级级攻进武汉。当日军轰炸到长沙时,我们就不能待在城里了,于是搬到对岸的岳麓山上。买生活用品时要经过橘子洲,但江水不是很听话,大风来了,大船都能被打翻,过江是一件很惊险的事。(3)后来武汉失守,日军实行“三光”政策,长沙大火。就在这天早晨,我们全家离开了长沙。因为这32家被服厂必须离开,要保证军衣、军鞋的制作。后来我听说李可染也是那天早晨离开的,当时国共合作,周恩来带着政治部三厅徒步离开,从衡阳到桂林,然后再到重庆。我们的目的地是湘西沅陵,正好杭州艺专和北平艺专在沅陵合并为一校。在沅陵,我们租了老百姓的房子住下。房东的儿子曾经在国立艺专上过学,他们听说我喜欢画画,就告诉我可以报考艺专,滕固校长还在沅陵,我们可以去找找他。我母亲带着我到对岸的学校,找滕固校长,她告诉校长我喜欢画画,很想进艺专,她还说我们跟刘开渠等人很熟。怎么会熟呢?我们认识郁达夫,他是《东南日报》的主编,姐姐比我大3岁,好写点东西发表,会请郁达夫修改。郁达夫盖好新屋的时候,请了好些人去,其中就有刘开渠等人。滕固校长见我一片热忱,又是杭州人,就同意我入学,给我写了个条子,让我到贵阳去找常书鸿先生。当时学校总部在贵阳,由常书鸿总负责,王临乙管生活。我们家以前是妹妹的奶妈做点杂事,但因奶妈路上不能跟我们一起坐汽车,只能乘船,所以就比我们晚到1个月。于是我们的家务事就有了分工:母亲洗衣服,我做饭,姐姐买菜。当时人们把死亡的伤病员用席子一卷,就放在江边。一下雨,伤员的破伤风病菌就流到了河里。我母亲去沅江边洗衣服,手被石头磨破了,感染了病菌。我母亲好帮助别人,我们从长沙来的时候,有邻居过几天也来,托她帮忙找房子。那天我母亲还为此事奔波,天黑才回来,我们喊母亲吃饭,母亲说不太舒服,要休息。后来母亲说:“我最喜欢听你们唱《渔光曲》。”于是我同姐姐一起唱了这首歌,在唱的过程中,母亲就不太好了。再晚一点,母亲看《红楼梦》,看到贾宝玉在船上见到他的父亲,那是到最后了。《红楼梦》里的诗我母亲都背得很熟。凌晨12点的时候,母亲喊:“天哪,天哪,我不行了。”她牙关紧咬,身体向后痉挛,那是破伤风发作了。可是在那个时候,战争期间有宵禁,早上才开城门。第二天晚上,母亲就过世了。我们全家都靠我母亲,她很勤劳,冬天把春天的衣服做好,春天把冬天的衣服做好。她还教育我们,不要怕用力气,力气用完了还会有;物要尽其用,不要浪费,真是一位好母亲。母亲过世后,姐姐为了养家,后来去重庆工作了。我因伤心过度,加上从小有哮喘,所以就犯了肺炎,呼吸很困难,处于病危状态。后来大夫给开了霸王药,说能好就好,不好也就没办法了。我憋起气来,那会儿像疯了一样,拼命地敲打墙。吃药后,喘倒是不喘了,但是吃什么吐什么,一直吐了七七四十九天,过了我母亲的“七七”为止。病好了以后,我就带着滕固校长的信,到贵阳去找常书鸿先生。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作品《武昌起义》,邹佩珠参与定稿。中间经过愰县,是贵州和湖南交界的地方,属于两不管地段,当时我们住在桥头的旅馆里。白天,国民党军队拉来了8卡车的鸦片;半夜,上百的土匪来抢鸦片。就在桥头,两边打起来,我当时还带着邻居家一个15岁的男孩,听着外面开了一晚上的枪,心惊胆战。早上,听说土匪那边死的人,尸体被自己的人抢走了,怕被认出来。第二天,我们准备上路去贵阳,但是传来消息,说贵阳前一天晚上被轰炸了,所有的车都不能过去,两天后才放行。到了贵阳,看到街道小巷里摆的都是棺材,家家户户没有人开门,都被炸死了,因为日军投的是燃烧弹。我们到那的时候,虽然已经过了两天,但是烧焦的尸体味儿还有呢。这就是我们战争年代的生活,现在的人是难以想象的,但这却是我们亲身经历的事。后来我就到贵阳找到了常书鸿先生,当时他正在给他的夫人卷头发呢,夫妻俩很恩爱,他的夫人陈自修后来成了我的雕塑启蒙老师。滕固校长让我跟着学校走,但是我联系了王临乙,他说学校的车都满了。于是我就到了贵阳汽车站,没想到站长居然是我们家的熟人,他让我别着急,司机旁边的座位可以给我坐。这样一来,我反而不用坐闷罐车,坐上了公共汽车。我们到了昆明,参加了补考,正式入了学。我本来是喜欢画画的,但是选科目的时候却选了雕塑。因为我的钱已经用得差不多了,画画是要买颜料、买纸的,但是做雕塑学校是供应泥巴的。教我们雕塑的有刘开渠、王临乙、萧传久等老师。入学不久,我收到11岁的弟弟写来的信,说母亲去世不久,父亲的眼睛就看不见了,家里被炸,他和父亲住进了难民收容所。看到信,我的眼泪只能往肚子里流。生活没了依靠,膳费交不出来,头一两个月就靠同学偷出来的一点米饭填肚子。后来我在青年会做粉笔、浆糊和墨汁,每个星期做一天,拿10块钱,就这样读完了艺专。我的18岁要从民族解放运动说起,也就是说,我是从大动乱年代中走过来的人。我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捆绑在一起,风里来浪里去,时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国家受辱,人民的生命、财产难保,惨无人道。我的18岁不仅承受了血和泪,也承受了家破人亡、无家可归,时时在绝境和轰炸中度过。这些忘不了的事,至今仍历历在目,是我人生的一个缩影。我18岁那年,正是我作为文化工作者的起步之年(进入国立艺专之时)。现年94岁,我仍工作不止,算是一名终生忠实的文艺勤杂工和宣传员。《白玉兰》(四条屏),油画。靳之林(1928-)身逢乱世,也身逢盛世,将自己的授业恩师——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众多风云人物书写进自己的青春回忆里。我的十八岁我今年86岁,1928年出生于冀东平原滦南县胡各庄农村,18岁那年是1946年,正上北平市立师范的二年级第二学期和三年级第一学期。我的少年时代是在战争年代中度过的,经历了直奉战争、军阀混战、日寇侵华和华北沦陷。在日军“三光”政策的大扫荡中,我被鬼子抓去赶车送粮,途中逃去县里上初中,和家里失去了联系。当时我一个人在外面上学,无亲无故,困难可想而知。因为我画画好,图画老师喜欢我,所以寒暑假都寄宿在他家。1944年,我从滦中毕业,也是他帮我出路费到北平考高中的。因为我没钱上高中,到北平后打听到有一所北平市立师范学校,不要学费,而且管吃、管住、管穿衣服,但是很难考,而我却考上了。1944年我16岁,1947年毕业时,我19岁。这三年就是在这所学校上的,寒暑假寄住在北平同学家(4)里。生活杂费和笔墨纸砚费,是我赶德胜门“鬼市”,靠冬天卖穿过的夏衣,夏天再卖穿过的冬衣得来的,反正每年学校都发冬、夏校服。我还曾在北沟沿卖报,暑假再到天津落垡买西瓜到北平来卖,终于坚持到毕业。这三年是我一生中生活最困难的三年,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但这也是锻炼我,让我成长的三年。我很关注抗日战争和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每天看报纸,画战争发展形势地图。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这一年我17岁。我扬眉吐气地坐着环路“铛铛车”绕北平市一圈,亲眼看到市民把院子里的日本妇女赶出去(日本男人都在战争前线),把大和服扔出去,真解气。至今我还保存着日本投降这一天在北平出版的敌伪报纸《华北新报》。《南泥湾》,麻布油彩,1959—1961年。1946年,我18岁,这一年的上半年,徐悲鸿先生由重庆到北平,在东城校尉胡同建立了国立北平艺专。北师的我们也成立了“冬青书画研究会”,我被选为冬青书画研究会会长。学校拨给我们一间屋子作画室,屋子中间摆放了一个很大的画案,可以用来画国画。学校图书馆有珂罗版精印的《历代中国画》和30多卷《南画大成》,足够我们临摹的。因为毕业后要到小学任教,所以学校很重视音乐、体育、劳作(工艺)和美术四门课。美术老师是北平市山水画家李智超先(5)生,他与秦仲文还曾向徐悲鸿先生发起了“国画论战”。李智超先生的山水画是学肖谦中的,他教我们临明清山水画,学文徵明、沈石田和石涛等。有位画国画、山水画非常好的低我一级的张安邦同学,也是我们研究会的,和我很要好。他住在宣武门外,跟吴镜汀先生学画。暑假我就寄住在他家,他带我到吴镜汀先生家,让我拜吴先生为师,跟他学画。吴先生是学王石谷的,根底很深。从此我专心跟他学王石谷,我的国画基础主要是在这个时候打下的。每天晚自习后,我就到画室,点上一炷香,焚香静心,然后展卷伏案,临摹王石谷的《溪山万里图》山水长卷,每天临一段,1个月完成。虽然“文革”被彻底抄家,但我仍然把它保存了下来直到今天,其他临摹王石谷的长卷立轴和册页都在抄家时散失了。1947年,在北平市中山公园水榭举办的黄河水灾赈灾义卖画展,我画了《春夏秋冬》山水画四条屏,参加义卖并捐献画1951年中央美术学院西画组和国画组与老师合影。(前排右一为靳之林,右二为徐悲鸿先生,右三为齐白石先生;后排右一为田世光先生,右三为李可染先生,右七为李苦禅先生)1947年,在北平市中山公园水榭举办的黄河水灾赈灾义卖画展,我画了《春夏秋冬》山水画四条屏,参加义卖并捐献画款给河南灾民,这是我平生第一次以国画为社会服务。我18岁这年,徐悲鸿先生的画展在北平展出,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徐先生的原作。我站在他的油画作品《箫声》前被惊呆了,当时就决定要考他办的北平艺专西画组,跟他学油画。这年我由北师毕业,报考北平艺专被录取,我的口试是由徐先生亲自考的。我们北师有一位极受同学爱戴且非常好的音乐老师,叫曹承霈,因为我喜欢唱歌,所以他让我参加了由他组建的北师合唱团。八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山公园音乐堂第一次向全市播送了北师合唱团演唱的抗日战争歌曲《义勇军进行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和《走,朋友》。18岁这年冬天,我连续在《经世日报》和《平明日报》投稿,发表了两篇国际时政文章《战后的德意志》和《战后的太平洋》。1947年夏天,我19岁,考取了徐悲鸿先生主持的国立北平艺专美术系西画组。徐先生按照他的美术教育思想安排我们和国画组同学一起上国画课,请齐白石、李可染、李苦禅和田世光先生给我们讲课。幸好我在北师有一段国画临摹,特别是临摹王石谷山水画的基础功底,否则很难接得上气。1948年底,北平解放;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1950年4月,中央美术学院成立;1951年,我毕业后留校任教10年。这都为我创造了广阔的发展道路。自从我1941年离开家乡后,直到1956年才第一次回望家乡。《纪念周总理》,版画,1977年。杨先让(1930-)那个拿了才华横溢的“二少爷”的水貂皮领呢子大衣,奔赴解放区的同学,后来的命运又是什么?我的十八岁我理科功课不好,爱文艺。在沈阳国立东北中山中学读高中二年级时,我就担任了话剧《雷雨》的导演,兼演二少爷周冲。那年全国学生运动风起云涌,东北大学和中山中学在沈阳是打头的学校,当时有为东北义勇军抗战家属募捐活动,学生会很想把我们的话剧推出。不料惊动了新闻界的记者来采访。他们看了我们的排练后,写了一篇报道说:“在大后方看《雷雨》,扮演周冲一角往往由二三十岁的人客串,这次却是一位活灵活现的二少爷……”是的,那时我的确刚好17岁,与所饰演的人物年龄吻合。后来因为当地政府公布《雷雨》为禁演剧目,再加上其他种种困难,学生会只好另起炉灶,赶排了袁俊的《万世师表》公演。1947年冬至1948年初,正是长春、四平局势吃紧之时,我身边的同学,又常常不意而去了解放区,有的被捕。后来我因阅读一本(6)《闻一多的道路》而上了黑名单。关心我的同学策划我向关里转移,(7)去解放区需要资格,但我没有资格。一位同学的家长给我写了一封投奔南京国立剧专校长欧阳予倩的介绍信。就这样,家中给我买了一张去北平的运输机仓票。在北平正好遇到了当年带我由烟台来北平读书的同学王家树,他鼓励我参加美术补习班,报考北平国立艺专美术系。另一位同乡同学迟维仁加紧为我俩办报考艺专的手续,我们竟然都考取了。此时,我口袋里去南京的路费也快花光了,半勉强地入学住校上课了。课余时,我担任合唱团、舞蹈队的头儿,北平各大专院校宣传队的评比,我们学校常拿第一名。一年级时,我的图案成绩曾获过奖,到二年级时转入美术系。我这人爱玩,比较活跃,在美术系、音乐系都有好朋友,读遍了巴金的长、短篇小说。当年年底,我就被张信让、王育中、钱绍武介绍加入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入学时住贡院宿舍,后来搬入帅府园校内大礼堂东北角一小独院内,院子里东西各有一门,东门又套小院落通向校门方向。我们在那里成立“新十斋”,住着近10位同学,有音乐系的,也有美术系的。不久,我们发现东边小院内的槐树下拴着一匹老马,无精打采地站在那里。后来徐悲鸿院长(艺专时期称校长)经常在廖静文师母的陪伴下,坐着小板凳画马的速写。据说那马是李宗仁送给徐院长的。我们经常站在徐院长身后看他如何画画。我心里奇怪这匹老马怎可与徐院长画的那些生龙活虎的奔马相联系呢?有一次,徐院长就对我们说:“人家都喜欢我画的马,其实我画的马不好,所以我要好好画画写生,理解马的解剖比例。”(8)我身上充满了小布尔乔亚习气,这与侨居海外(当时汉城、仁川)的生活有关,自由、任性、长不大,后来又改造不了。总之,18岁是我人生的关键时刻,它决定了我一生的命运走向。尤其在之后的5年中,能受到徐悲鸿院长的亲身教诲,深感荣幸。2008年绘于美国。感性多于理性的人,容易受骗上当,率真、真诚,算有人缘,爱憎分明。--------------------(1)因为闵先生出身于常熟的大地主家庭,故领事馆有此怀疑。(2)全名“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是在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对日抗战期间,于1938年4月1日在武汉成立,主管宣传工作,郭沫若任厅长。第三厅在中共长江局和周恩来亲自领导下,以党组织为核心,团结各方面的力量,成功地开展了各项重要工作。第三厅从成立到1938年10月25日撤出武汉期间,发动组织了多项有影响的重大活动。(3)1938年11月13日凌晨发生在长沙的一场人为毁灭性火灾。为应对日寇的进犯,国民党当局采用焦土政策,制定了焚烧长沙的计划。(4)即夜间集市,至晓而散,北京买卖旧物的所在地。著名的为德胜门鬼市、宣武门鬼市和崇文门鬼市。(5)即“新旧国画大战”,是1947年北平艺术界掀起的关于国画是否应该借鉴西方素描,引入新的美学标准的论战。它是“新文化运动”以来中西文化之争的延续。(6)《闻一多的道路》,史靖著,1947年7月由上海生活出版社出版。史靖,闻一多的学生王康的笔名。闻一多先生逝世后,吴晗曾鼓励闻一多先生的学生王康,写一部追念闻一多先生的书。在吴晗的鼓励和支持下,王康终于写出了这部名为《闻一多的道路》的书,吴晗并亲自为其写了序言。(7)因为没有联系人,没有组织,不是地下党,也不是地下团;去了也会被怀疑的。(8)杨先生的家在仁川,十四五岁才回国念书,那时日本还没投降。朝鲜那时候是日本人的属地,杨先生爷爷是那里的资本家,他从小就是少爷。家里音乐戏曲唱片很多,哥哥玩音响。日本和朝鲜擅长歌舞,艺术很有特点,这些对他都有影响。联系呢?有一次,徐院长就对我们说:“人家都喜欢我画的马,其实我画的马不好,所以我要好好画画写生,理解马的解剖比例。”1949-1965年《坐着的老人》,64cm×46cm,1955年。方增先(1931-)方增先不仅是中国水墨人物画领域的传奇人物,而且曾任上海美术馆馆长。馆内悄悄流传着一个传说:由于方馆长像对自己的作品一样严格要求装修施工,苦得工头连剩下的工钱都不要了,连夜带着工人逃走。我的十八岁1949年,全国解放,我18岁。这一年是我人生的转折点。我是在浙中大山里长大的孩子,前面的路有两种选择:一条路是继续留在山里当农民;另一条路就是继续求学,走出山外考学到城市去。干农活不是件容易的事,要从小锻炼,才能有好把式。我已经不可能练成真正的农民了,所以只好到城市读书,这才是出路。虽然缺少经济支持,但姨妈坚持催促我走出农村。我从小在外婆家长大,是姨妈把我拉扯大的,从3岁一直到12岁。姨妈十分支持我走出去,她觉得男孩应该走出大山才有出息,她给了我一些钱。那时候,国民党时期的纸币已不通用,民间用的还是银圆。我家里没有钱,姨妈给了我5块银圆和两只火腿,就这样上路了。到了杭州后,还需到小弄堂里找黄牛把银圆兑换成人民币(那时城里已有人民币了),我再把火腿拿到南货店去卖掉。《母亲》,120cm×120cm,1988年。我当时有两种打算:一是学画画,二是学文学。父亲说学画是富家子弟的事,不能当饭吃,所以还是学文学吧,将来回到浦江可以当一个中学老师,业余写写文章也好。浙江的杭一中,是当时全省的名校,考取杭一中是最理想的。但父亲又说,时代和以前不同了,也许学画也能找到饭吃,所以我同时准备投考杭州国立艺专。杭一中考得还不错,但国立艺专考得很差。那天当我走进考场的时候,有服务员送来画具,问我要木炭条还是铅笔。因为我没有见过木炭条,所以就要了一支2B铅笔。当时考的是素描,画一幅希腊人物石膏半面像。我是平生第一次看到这东西,更不知怎样去素描了。大概一两个小时的工夫,一些从上海、杭州来的考生就画完了,他们受过训练,用的是木炭条。我看到他们的画,一个个画面都从纸上立体地凸显出来,感到很神奇。回头看看自己的画,一片灰乱,一无是处,心里很丧气。后来我捡起他们画完丢在地上的木炭条,用来修改自己的画面,想加强明暗反差。但是越描越坏,亮的亮不了,暗的无法加黑,因为木炭无法附着在铅笔印上,所以最后效果是一塌糊涂。不久通知来了,杭一中考上了,国立艺专也考上了。艺专怎么会考上呢?因为那年艺专的学生都跟着解放军南下干革命去了,几乎没有学生,文化部要求录取200多名新生,而报考的人数也只有这么多,所以基本上全录取了。到了学校以后,发现农村来的学生少,城市里条件好的学生多,特别是上海的女孩男孩,个个都有派头。男生穿美式夹克,女生有涂口红、烫头发的。我是一个农村来的孩子,整天穿件窄袖子的旧棉袍,心里挺自卑的。当时就想一定要把画学好,多长见识,多长本领。第一学期结束,我的成绩就跑到前面去了。1949年冬天,全校师生到杭县参加土改,给农民讲政策,回来后的第二学期,学校让我们每人根据土改中的见闻创作一幅画,并在全校搞大展览,要大家民主评定,在自己最喜欢的画上贴条子。结果,我得到的条子最多。《说红书》,97cm×186cm,1964年。(1)快80岁了,心里很明白自己老了。记得明代画家沈周在他的一幅肖像画上题字说:“苟且八十年,今与死隔壁。”言语里带有些调侃,丝毫没有对死亡的恐惧。人老了还不知老,也很好玩。我老了吗?带上眼镜,远近都看得清晰,上下一片光明;喝口啤酒,满嘴的爽;嚼着红烧肉,满嘴的香。我何曾老耶?如今每天还是拿着画笔,对着白宣纸冥想,下笔快疾如风。有时想着唐人怀素的(2)《自叙帖》,羡慕他那种“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的浪漫情调,因此我会想如果自己是一位书法家该多快活。画画的人为了取得艺术上的成就,也是一生穷追不舍,也很自足。我经常在自己的画中找毛病,有人说喜欢挑自己的毛病也是一种毛病。《梦》,1984-1986年。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点击下载...

    2022-04-04 艺术家李可染 李可染艺术研究会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