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汀阳:是什么让中国人“不讲逻辑”?

近100年前,面对中国落后被屠杀的局面,知识精英对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大拒绝的态度,召唤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来到中国。

今天,中国似乎在经济上崛起,但却被阶级固化、贫富差距、道德衰退、缺乏公平正义的阴影所笼罩。在关于中国趋势的公开争论中,不合逻辑的非理性情绪到处都是。政治、社会和经济结构的风险被驱散。

现代焦虑,尤其是民主焦虑,抓住了很多人。

为什么中国的现代化和民主事业如此困难?越来越多的声音认为,这是因为自古以来,在人类文明的轴心时期,中国就缺乏逻辑先生(逻辑)。正是中国人不太注重逻辑的思维方式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这种声音坚持说,绝大多数中国公民与逻辑的距离是中国与世界现代化的距离。

思考是否符合逻辑,真的与一个国家、民族的现代化、民主有关吗?为了解决窒息社会的许多困难,中国人今天应该回顾什么?如何思考?

《南风窗》记者石勇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赵汀阳。作为一名哲学家,他对影响西方和中国的想法和想法有着深刻的见解。

中国人不缺逻辑能力,缺乏训练

石勇:不讲逻辑似乎是中国人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公共领域的争论大多从立场开始,以人身攻击结束。而一些政府部门你跟他讲道理,他跟你玩流氓;你跟他玩流氓,他跟你讲法制;你跟他讲法制,他跟你讲政治。……其实背后也是耍赖,不讲逻辑。

还有另一种不合逻辑的方式。我们习惯于玩类比、隐喻、象征和暗示来推理。我们从小就接受过各种文学修辞训练。这些在思想上的后果是什么?

赵汀阳:和你一样,我不同意依靠玩这些文学技巧来推理。它们可以创造兴趣,但不适合演示。用修辞法(亚里士多德说的)来演示很容易形成诡辩或胡说八道。希腊人擅长修辞,就像他们擅长逻辑一样,许多古希腊的大众领袖喜欢在广场上用修辞来欺骗人们。亚里士多德早就知道修辞会掩盖真相。

石勇:类比估计是很多人最常用的讲道理。比如马善被骑,人善被欺的谚语。这样做的时候,我们似乎没有注意到有一个赖尔峡谷:不同类别的东西,比如 A 和 B,你要从 A 成立证明 B 成立必须首先证明 B 和 A 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或等同性,只有有了逻辑上可以等同的桥梁,才能通过这个赖尔峡谷。

赵汀阳:我倒不反对谚语。谚语所说的无非是一目了然的道理,其中是没有论证,谚语使用修辞法不是在论证,而是为了制造有趣的表达效果,各国的谚语都差不多。至于现在为什么许多人不讲逻辑,我无法充分了解其原因,也许是为了饶舌,为了有趣,为了胡搅蛮缠,为了回避真相,为了欺骗,等等,总之是故意不讲逻辑。

但我也想用韩非的可信奖惩理论来解释一下:如果你总是能得到可信的回报(包括物质回报或荣誉回报),那么人们就会自动做某事。可以想象,如果宣传能得到可信的回报,人们就会热衷于宣传。如果追求真理没有可信的回报,追求真理的人就会减少。

石勇:在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外国人似乎一致认为中国不如中国。黑格尔说,逻辑在中国无法发挥作用。爱因斯坦认为,中国没有西方科学的两个基础,即形式逻辑和通过系统实验找出因果关系。·布留尔更残忍,暗示中国古人的天人感应纯粹是原始思维,说中国古代的天文、物理、化学、生理、病理、治疗等百科全书都是胡说八道。你觉得这些说法怎么样?

赵汀阳:每个逻辑学家都会告诉你,黑格尔不讲逻辑。黑格尔想象的是辩证逻辑,这是逻辑的负面教科书。辩证法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语法。请允许我使用这种不准确的说法。辩证法在逻辑上是无用的,但在哲学上是有用的,可以用来发现事物中隐含的其他可能性。

有趣的是,黑格尔的辩证逻辑在中国似乎很受欢迎。我不知道黑格尔会怎么评论。爱因斯坦的说法有些道理,但需要更多的解释。·恐怕布留尔的说法是基于对中国思想的无知。

石勇:说中国人逻辑不好,似乎和以前说中国人是东亚病夫中国人不聪明属于同一个偏见系列,然后两者早就被证伪了。前者怎么能被证伪?

赵汀阳:逻辑能力来自哪里?这是一个问题。直觉数学家认为逻辑来自数学,但原因似乎不够。许多哲学家认为逻辑实际上是一种语言的深层语法。这种观点更容易理解。事实证明,只要你有语言能力,你就必须有逻辑能力。我同意说,中国传统重视思想,但不重视理论,也不重视逻辑训练。但逻辑训练不足并不意味着没有逻辑能力。

情感问题不能用逻辑来提高

石勇:一直有人指责中国人缺乏逻辑思维能力是从古代经典文本开始的。首先,中国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说,现代科学之所以没有在中国诞生,与《易经》有很大关系。其他人说《易经》、《论语》、《孟子》等充满矛盾的逻辑错误。

赵汀阳:正如我之前所说,中国古代经典大多表达思想,而不是理论。有些想法不一致也就不足为奇了。此外,必须考虑到生活本身充满了矛盾。因此,表达生活的想法有些矛盾,但却如实反映了生活。这不是不合逻辑的。

石勇:孔子说:三年不会改变父亲的方式,可以说是孝道。有人问:为什么是三年而不是两年或四年?没有理由。这有点类似于辩证法的逻辑困境:为什么一分为二,而不是三分为四?如何评估这些指控?

赵汀阳:至于为什么是三年孝道而不是其他选择,我想说,这里没有逻辑问题,只有文化或情感问题,我们应该考虑时代的背景。

如果孔子再世,他肯定会考虑到今天的生活节奏,恐怕他不会推荐三年。为什么孔子推荐三年,原因是考试,我想可能是父母抚养婴儿的时间大致对称,当然,不是严格对称,只是一个大致对称的情感选择。如果我用逻辑来争论这些事情,恕我直言,恐怕我既不知道学术是什么,也不知道情感。

石勇:按照这个说法,我们前面提到的神秘主义观念,比如天人感应,不能用不讲逻辑来打发吗?

赵汀阳: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知识问题,需要具体的分析。天人感应,如果作为一个知识判断,显然是不真实的,所以它是不可信的。董仲舒自己是否相信它仍然是一个问题。在历史背景下,天人感应可能不是知识判断,而是一种虚构的政治压力。先秦社会有很大的自由空间,人们的心大致可以形成统治的政治压力,但自秦汉以来已成为专制,舆论不像以前那么清楚。士大夫愿意虚构天人感应等新的政治压力维度,这似乎是一个看似合理的选择。当然,董仲舒是否这么认为还不清楚。

中西思维最大的区别

石勇:我们同意逻辑思维必须注意清晰的概念。中国古代的一些经典文本似乎喜欢玩模糊和神秘。

就像《道德经》中道可道中的道可道一样,有人说是可说的意思,而你说是有规则可循的意思。在你的《道的可能解法与合理解法》中,你提出了一个观点,说中国古中国古代对知识的追求与超越问题无关,基本上是对生活问题的知识追求。即使是万物普遍原理的想象,比如阴阳五行,也是关于生活知识的艺术注释。‘科学’探究”。

我不知道这是否可以理解为几个问题:中国古人不喜欢在生活之外玩神秘;中国古人对追求世界本质的知识论不感兴趣——因此,他们不太注重西方人的逻辑?

赵汀阳:在古代,中国思想通常不考虑超越的存在,主要集中在伦理、政治、战争、和平等人类生活问题上。但西方思想也关心这些问题。如果中国和西方思想之间最大的区别,我愿意说,西方思想寻找永恒、绝对、不变、完美、完整、最终的概念,西方两个基本思想,希腊和基督教,追求永恒的完美概念,是好不可能更好的概念,上帝,完美的人,完美的事物,绝对无私的牺牲(耶稣),绝对纯洁的母亲(圣母),千年不坏的城堡,绝对完美的钻石,不可战胜的超人,等等。

完美意味着永恒,超越历史,没有变化,逻辑最适合谈论这个概念;中国古代的意识形态意图是理解永恒、不确定和不可完成的存在状态。《易经》、《老子》和《孔子》都不假设完美的概念,而是关注路上的存在状态。

石勇:如何理解中西两种思维在是否追求完美上的差异,但并不意味着有高低之分?

赵汀阳:举个例子,里程碑式的哥德尔定理挫败了数学的完备性和一致性梦想(数学最能代表完美概念),曾经让数学家们担心真理永远失去了。但是,假如古代中国数学家或哲学家听说了哥德尔定理,一定不会感到烦恼,而会相见恨晚,以老子的观念看,不完备或不一致就是一切存在的真相。事实上,只要一件事实或问题涉及“无穷性”,就必定不完备或不一致。

易经想象,阴阳需要动态平衡;在孔子眼里,圣人也有缺点;在老子看来,存在就像水,没有一种存在状态是绝对好或好到不可改变的。这种在路上的状态没有逻辑既定的必然性,总是分叉,总是误入歧途,误入歧途可能不是坏事变成好事。这种否有逻辑能力无关,但它不同于思想问题和意图。

石勇:你的世界体系理论是试图为当今世界超越不断冲突的无政府状态提供一个想法,这与西方关于世界和平的想法完全不同。

赵汀阳:世界体系试图解决康德和平理论无法解决的全球化问题。方法论和基本概念确实有很大的不同。康德和其他和平理论从国际条件中寻找世界和平的可能性。我的方法是逆转的,这是从世界和平的概念中推动世界和平的必要条件。我相信世界体系是最好的和平理论,可以为全球世界体系提供概念。

理性比逻辑更重要

石勇:逻辑学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 7 门基础学科之一,可见其重要性。你计划过两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哲学日中国项目。你对中国人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有什么期望或建议?

赵汀阳:正如前面提到的,每个人都有逻辑能力,但逻辑水平可以提高。逻辑教学应该有助于推广逻辑知识。然而,逻辑知识并不能保证有效的应用。我见过一些逻辑医生,他们惊讶地发现他们熟悉逻辑公式和推导技术,但似乎只有在抽象符号计算中才能显示思维的逻辑,但他们在思考其他问题时没有优势,有时甚至不合逻辑。这件奇怪的事情让我意识到逻辑不仅是一种技术,而且是一种态度。准确地说,它是一种理性的态度。如果缺乏理性的态度,逻辑技术就不能应用。

因此,学习理性的态度比学习逻辑技术更重要——毛泽东时代的学习一点逻辑运动似乎没有明显的效果。我不知道如何学习理性的态度。也许你至少需要意识到两点:你最喜欢的想法可能不正确;正确的想法需要论证或证据。

—————–

来源:南风窗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