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韦尔奇套装:赢+赢的答案+商业的本质(中信管理经典必读)(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作者:(美)杰克·韦尔奇(Jack Welch),(美)苏茜·韦尔奇(Suzy Welch)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赢的答案(纪念版)

赢的答案(纪念版)试读:

 

“每天都有一个新问题”

几年前,我利用工作的间隙完成了自传 [1] 的写作,那是一次有趣却艰难的经历。那以后,我曾发誓,再也不写书了。

但我猜,自己恐怕还会写。

如果需要为本书找什么借口的话,那就是创作的想法不是从我自己的脑海里冒出来的,而是别人给予我的。

可以说,这是一份退休礼物。离开GE(通用电气)以来,我遇到了成千上万了不起的人——他们有抱负、充满活力、富有好奇心、不知满足、热爱商业生活,是他们给了我这份礼物——向我提出了无数千奇百怪的问题。为了给他们满意的答复,我必须把自己所知道的梳理清楚,撰写出来,编辑成册,把故事讲给他们听——本书就是这样付梓,呈现在您面前的。

人们第一次向我提出那些问题是在2001~2002年,当时我正为自传的发行在世界各地作巡回宣传。看到很多人与GE有着深厚感情,我感慨万分。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其他国家,人们告诉我许许多多关于他们,以及他们的兄弟姐妹、父辈甚至祖父辈在这家公司工作的故事。

在这些故事之外,我还非常吃惊地看到,人们是多么迫切地希望了解如何才能把生意做好。在电话讨论会中,有人要求我介绍一下GE的业绩考评体系,想知道我们如何把员工的工作划分为三种业绩类型,并给予相应的奖惩。而那些参加签名售书仪式的人则希望知道,我曾说过任何公司的人力资源负责人都应该至少与首席财务官同样重要,我是否在夸大其词(其实没有,我是发自内心的)。在访问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的时候,一位来自印度的MBA学员请我完整地解释,一个真正出色的业绩考评结果应该是什么样的。

巡回宣传之后,提问的狂潮并未消退。无论是在机场、餐厅,还是在电梯间里,各种问题继续向我涌来。有一天,我正在迈阿密的海滩上小憩,谁知有一个小伙子从水里游过来,说起他有个搞特许经营的机会,问我有什么看法。不过,大部分问题还是在我过去三年时间里所参加的大约150场讨论会中提出来的。从纽约到上海,从米兰到墨西哥城,这些会议的听众人数从30到5 000人不等。通常,我会和主持人——往往是某位财经记者——一起坐在台上,回答听众从四面八方抛来的问题。

这些提问可谓五花八门,包括如何应对来自中国的竞争,如何管理那些才华出众但爱惹麻烦的员工,如何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如何开展六西格玛品质改善计划,如何组建优秀的工作团队,如何在复杂的商业环境中担当领导职责,如何对付并购,以及如何设计“杀手战略”。

还有人问,如果我的工作业绩卓著,老板却总是熟视无睹,我该怎么办?如果整个公司只有我一个人认为有改革的必要,如果我发现自己公司的预算漏洞百出,如果我希望推动一种伟大的新产品的开发,但总部却不愿意提供足够的权力和资源支持……我又该怎么办?

有的问题是,如果我发现公司的经理们讲话并不实事求是,如果我喜欢某位员工,但他的业绩却始终不尽如人意,使得我必须解雇他,如果我需要领导自己的组织从持续一年多的危机状态中走出来,我能够做些什么?

具体的问题成千上万,不过绝大多数可以归结为如下一句话:怎样才能赢?

另外,还有关于教育孩子的问题,有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以及其他一切可能的问题,例如打高尔夫球、装修房屋、通过步行马拉松来募捐等。此外,还有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又不至于让别人产生敌意的问题,关于宏观经济走势、新兴产业和汇率波动的问题等。

具体的问题成千上万,不过绝大多数可以归结为如下一句话:

怎样才能赢?

这正是本书要谈的主题——赢。或许没有其他话题能让我有兴趣再写一本书了!

因为我认为赢不仅仅是“好”,而是真正——“伟大的”。

在商业生活中,取得赢的结果是伟大的,因为当公司赢利的时候,人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对成功企业的每个员工来说,他们在市场上有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和创业机会,他们对未来更加充满自信,有钱送自己的孩子上大学,能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买得起度假别墅,退休生活也有了更好的保障。企业的赢利还让他们有机会回报社会,除了纳税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办法——因为他们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资金奉献给慈善机构,比如到社区学校去当辅导员等。赢的结果可以惠及周围所有的人——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相反,当企业亏损和失败的时候,每个人都会遭受打击。人们变得忧心忡忡,私人的财务状况更加脆弱,能帮别人做事情的时间和资金也更为有限。他们做的事情让家人感到担心和难过。还有,一旦失业,他们也很难再给国家缴纳更多的税款。

我认为赢不仅仅是“好”,而是真正——“伟大的”。因为当公司赢利的时候,人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对成功企业的每个员工来说,他们在市场上有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和创业机会。

这里简单地谈谈税收,或者更普遍地说,有关政府的作用问题。

显然,政府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首要的一点是,政府要保护我们所有的人,因为不管是现在还是可预见的将来,那些对国家安全的恶意袭击有可能还会不断出现。政府要做的还远远不只这点,它需要提供司法体系、教育、治安、消防、公路、港口、福利和医院等,不一而足。而在念及政府的好处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政府的一切服务都要有某种形式的税收作为支撑。政府本身并不赚钱,它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提供帮助,但自己并不充当发动机。

其实,赢利的企业及其员工才是健康的国民经济的发动机。他们为政府创造了税收,从而构筑了自由和民主的社会的基石。

所以我说,赢是伟大的。

自然,不消说企业争取赢的手段必须是光明正大的——应该很干净、遵守规则,这是先决条件。那些用不公平的手段去竞争的公司和个人没有资格谈赢。同时,由于公司内部管理和政府监管不断完善,那些坏家伙通常都会被找出来,扫地出门。

不过,对于那些诚实的公司和生意人来说(他们是商业界的主流),还必须找到怎样去赢的途径。

本书就是他们的指南。

顺便说一下,这个指南并不是为企业的高层经理人服务的。当然,如果他们也认为这本书有所帮助,那我自然喜出望外。本书主要是为身处业务第一线的人们创作的,他们是小业主、中层经理、车间主任、技术工人、正在找寻自己第一份工作的大学毕业生、考虑职业生涯的MBA以及新公司的创立者。我为本书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帮助那些胸怀大志、热血沸腾的人们,不管他们在为何种性质的组织服务。

你会在书中看到很多人的故事,有的能让你看到自己的影子,有的可能让你感觉似曾相识。

有位CEO为公司制定了一系列崇高的价值理念——高品质、客户服务、尊重个人等,却从来不曾解释过实践它们有什么现实意义。有一位中层经理在与本公司其他部门开会的时候大发雷霆,因为他发现,只要他的同事们少浪费点嘻嘻哈哈的时间,就能多完成很多工作。有的员工多年以来一直业绩低下,但待人很好,你无法下决心让他走人。有的同事让你无法直面他,因为他仿佛是“活死人”一般,动作迟缓,做他的管理者真是让人痛苦。还有,那些每天都聚集在“幻灭团队”餐桌上吃午饭的员工对公司和上司充满敌意。有位工程师在15年的职业生涯中兢兢业业,突然有一天认识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都是在自欺欺人,她让所有的人满意,只有自己除外,于是她决心全都推倒重来。

当然,你还会遇到另外的许多人,他们是创新、睿智和坚忍的典范。

比如百胜餐饮集团(Yum! Brands)的年轻CEO戴维·诺瓦克(David Novak),他把百胜公司超过33 000家连锁餐厅变成了新经营思想的实验室,让整个组织变成了学习机器。又如完美的革新者丹尼斯·内登(Denis Nayden),他从来不知满足,总是充满燃烧的激情。吉米·邓恩(Jimmy Dunne)用友爱、希望和对任何事情都不放弃的态度,在世界贸易中心的废墟上把自己的公司重建起来。苏珊·彼得斯(Susan Peters)是一位上班族母亲、GE的第二号人力资源高层经理,有关她在工作与生活之间寻找平衡的传奇故事,完全可以写成一本书。克里斯·内夫塔(Chris Navetta)是美国钢铁子公司科西策(Kosice)的CEO,他帮助斯洛伐克一个没落的城市成功实现转型,把破败的国有钢铁厂变成了蒸蒸日上的赢利企业。肯尼思·尤(Kenneth Yu)是3M公司中国业务的负责人,他抛弃了传统的形式主义预算管理程序,代之以扁平式的关注发展机遇的直接对话,给公司业务带来了高速增长。马克·利特尔(Mark Little)在GE曾受到降级的打击,却通过自己的勇气、坚持和突出业绩重新获得了晋升。

谈到赢的时候,人是决定一切的因素。因此本书要谈到许多关于人的故事,谈到他们犯过的错误,而更多的则是成功。然而,本书最主要的内容还是关于人的思想和把思想付诸实践的力量。

看到这里,可能有些读者会表示怀疑。他们在想,如何去赢的话题恐怕太微妙、太复杂了,短短20个章节能讲清楚吗?我才不在乎这本书里谈到了多少人和思想呢。

是的,如何去赢是微妙的、复杂的,不用说更是极其艰苦的。

但是,赢是可以实现的,你能够赢。不过要想赢,你首先应该知道赢需要哪些条件。

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并要感染他人;永远不要把自己当做受害者;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保持快乐。

本书并没有提供什么魔法,事实上也没有这样的魔法。

然而,通过本书的各个章节,我将给读者介绍一些需要遵守的原则、值得参考的规律、可以采纳的假设以及应该避免的失误。关于“战略”的章节推荐了一个三步走的程序,关于如何找到合适的工作的章节介绍了好工作的信号和坏工作的警告。还有一些主题,你会在书中反复看到:由最好的选手组成的队伍能赢,因此你要发现和留住最好的选手;不要思虑过头,以致延误行动;不管你处在什么业务部门,都要不断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并要感染他人;永远不要把自己当做受害者;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保持快乐。

是的,保持快乐。

做生意不过是游戏而已,而赢得游戏就是最快乐的事!

第1章
使命和价值观

 

常被谈及却很现实的话题

我 又要谈论使命和价值观了,读者们,就原谅我吧。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两个词已经被用滥了,成了商业生活中最抽象、用得最多,也最容易被误解的词汇。和听众交谈的时候,常有人问我有关使命和价值观的问题。问话中常带有某种程度的恐慌,从而掩盖了提问者的真实意图和中肯态度。(例如在纽约的时候,就曾有人问我:“你能够解释使命和价值观之间有什么不同吗?还有,这种不同又能造成哪些差别呢?”)商学院也是制造混乱的根源之一,它们经常让学生写文章,阐述使命的含义,然后对价值观进行讨论。这其实是一种极其无用的训练方法,毫无针对性。许多公司也这样来培训他们的高层管理人员,通常是杜撰一条听起来很崇高的标语,并悬挂在公司大厅。

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老生常谈,只会让员工感到无所适从,或者愤世嫉俗。他们实在搞不明白,使命为何那么伟大。大家都见过这样的口号:“本公司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或者“本公司顾客至上”。那么请告诉我,又有哪家公司不重视质量和服务,或者不以顾客为焦点呢?还有,谁都知道有许多公司把无数的时间花在动情的讨论上,只是为了总结出一套所谓的价值观。尽管很多人用意良好,但最后得出的结论却似乎都是从那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大道理上抽取的说辞,例如“诚实、质量、卓越、服务以及尊重”等。其实,大凡正派的公司无一例外地都赞成这些品质!坦率地讲,所谓诚实是参与商业游戏的基本要求,如果你连这一点都做不到,恐怕早就被封杀出局了。

相比之下,良好的使命和价值观可以让你切身感受到它的实实在在。使命将指引你前进,价值观所描述的则是引领你到达目的地的行动。在这里,我甚至宁愿放弃“价值观”一词,而使用“行动”来代替它。但是,由于传统的缘故,还是让我们坚持使用一致的术语吧。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77SfFNQwPKMnysG7tbTysQ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