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安庆永隔一江水pdf电子书高清文字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点评:故乡文学的典范

全景式乡村生活图景,用纯真清澈的孩童的眼睛,回望笑泪交织、烟火缭绕的童年和故乡。

邓安庆永隔一江水pdf电子书

编辑推荐

☆豆瓣大V、实力青年作家邓安庆迄今为止zui成熟的故乡文学代表作

☆七个短篇小说,相同人物,相同背景,以串珠式结构,首度完整呈现烟火缭绕的“邓垸世界”

☆从春夏到秋冬,用两个乡间少年童年玩伴的纯真成长,串起一个典型中国乡村的悲欢离合、人情世态,以及时代变迁的印记

☆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弃女寻亲、重男轻女、乡村教育、代际关系、城乡巨变,以小说呈现乡村问题

☆真实鲜活的人物群像,亲切自然的方言对话,恬静优美的乡野四季,笑泪交织的成长与生活

内容简介

《永隔一江水》是青年作家邓安庆*创作的短篇小说集。作品延续了邓安庆*擅长的故乡文学写作,仍围绕作者熟悉的湖北家乡邓垸展开,细致描摹真实质朴的人物和动人亲切的故事,这本书和作者以往作品《柔软的距离》《纸上王国》《山中的糖果》一同构成一脉相承的“邓垸故事集”。本作品体例上虽属短篇小说集,但各篇的人物和事件相互勾连,彼此融会贯通,淳朴可亲的人物、清新温婉的氛围一以贯之,全书又可当作一部长篇来读,行文流畅,人物鲜明,故事感人至深,且极有纵深地探讨了城乡差异、代际关系、留守儿童、重男轻女等一系列乡村议题,是邓安庆目前*为成熟也*为成功的一部作品。

作者简介

邓安庆,1984 年生,湖北武穴人。曾游荡于多个城市之间,从事过广告策划、内刊编辑、企业培训、木材加工、图书编辑、互联网等不同职业,现居北京。已出版书有《纸上王国》《柔软的距离》《山中的糖果》《我认识了一个索马里海盗》《望花》,在《人民文学(海外版)》《读库》《山花》《上海文学》《花城》《书城》等期刊杂志上发表小说、散文多篇,部分文字被译成英、意等国语言。

永隔一江水pdf预览

目录

序:一写家乡,我就像鱼儿回到了水里

――我为什么想写《永隔一江水》/邓安庆

换新衣            1

凉风起天末        23

虫儿飞            59

蝉鸣之夏          83

东流水            135

秋风起            207

永隔一江水        277

作者自评

《永隔一江水》里的人物,也都不是凭空创造的,每一个人物都有其原型。这些原型是我熟得不能再熟的亲人们。每年回家吃席的时候,一桌的婶娘叔爷,我挨个看过去,每一个人这几十年来的际遇都在我内心中翻涌。他们中间有一些我写过, 有一些我没写,有一些我合并成为一个人物, 有一些我拆散到其他人物身上。时间累积的力量,体现在他们的额头、发色、皱纹,还有黧黑的手掌、蹒跚的步伐、说话的声调上。这个村庄除开房屋的翻新,基本格局几十年来无大变,我熟悉的这一代人逐渐凋零,新生的一代人也随着年轻的父母飘散各地。也许有一天这个村庄会消亡,我*可安慰的是我为它写了一系列的文字,好歹是一点微茫的记录吧。     ――邓安庆    

永隔一江水

刚走到楼下,我的手臂忽然被人捉住,一个声音传来:“昭 昭。”我回头看,一个女人的笑脸对着我:“还认得我啵?”这是一 张陌生的脸:胖圆的脸颊,松弛的皮肤,门牙断了半截,头发齐整地 往后扎了起来。但在这陌生之中,又有一丝熟悉的感觉,我在脑中迅 速地搜刮,却终究找不出那个名字来。她也看出了我的尴尬,又笑着 拍了我手臂一下:“怕有二十年没见咯,我是你贵红姐,记起来了 吧?”我还是记不起来是谁,但嘴上还是“啊啊”两声,说:“好久 不见。”她问我什么时候回来的,打算什么时候走,闲扯了几句,马 路对面有人喊她,她回了一声“晓得”,又捏了捏我胳膊说:“胖点 儿好,回来让你老娘给你做好吃的。”又看看我的脸:“你还是这个 模式,从小到大没得么子变化。”马路对面的人又喊:“有客来 咯!”贵红姐匆忙跟我说,“我先去忙,回头来看你。”一边说着一

边跑了过去。

说了半晌话,我依旧没有想起她是谁。上了楼,母亲正在房间里 看电视,侄子们还没放学。我跟母亲说起刚才的事情,她说:“你不 晓得了?她是你云岭爷的大女儿,小时候还抱过你。”一说云岭爷, 我一下子想起来了:她就是建桥和秋红那个嫁到江头镇的大姐。但我 着实难把我记忆中的贵红跟今天这个人联系在一起。那个瘦瘦条条、 穿着入时的姐姐,现在看起来跟个老婆婆似的。我问母亲:“她现在 做么事?”母亲说:“她在楼下鑫鑫超市做收银员。她租的房就我们斜对面。晚上等她下了班,你就看到了。咱们这个屋,还是她帮忙找

到的。”

阳光毫无遮挡地照进了屋子,因为是在六楼,窗外能直接看到蓝 天。母亲把我行李箱里的衣服都掏出来洗了一遍,现在挂在阳台的晾 衣竿上。虽然我已经说过衣服我从北京回来之前都洗过了,母亲依旧 不放心。房间比起我在北京的租房算大的了,放两张床,一张我两个 侄子睡,一张我父母睡;靠墙的矮壁柜上搁着哥哥从乡下老家搬过来 的电视机,现在正在放电视剧;进门右手边是个小卫生间;厨房在客 厅对面,母亲正在那里给我煮肉丝面。客厅真大,沿墙放着两排共六 个租户的鞋架和杂物。平日要是有了闲暇,母亲喜欢坐在乡下老家的 门口吹风,时不时有婶娘过来搬个小板凳坐下一起聊天。现在,为了 照顾城里上学的侄子们,母亲只能缩在房里看电视了,毕竟其他的租

户她都不认得,而父亲早就跑到公园里打牌去了。

电视剧实在无聊,我在阳台的躺椅上坐下看书。从街上传来的市 井声爬上来时,早已失去了锐感,柔柔地在耳畔盘旋。母亲问:“晚 上想吃么子?”我回了一声“随便”。一切静极,母亲把电视声音关 了,只看画面。我说:“没得事儿。”母亲回头一笑:“这样蛮 好。”微风敷着脸,让人放松。不知过了多久,听见细细碎碎的笑 声。睁开眼看,天光已经移到了对面的屋顶,身上多了一件毯子,书 也不知何时收走了。起身时躺椅发出吱呀声,有声音立马响起:“昭 昭醒咯。”是贵红姐,她和母亲坐在电视机前剥毛豆。我走过来,贵 红抬头笑眯眯地看着我:“昭昭你睡饱了?”我“唔”了一声,看向 母亲:“我睡了多久?”母亲还未答话,贵红姐回:“少说两个钟 头。我三点半下班来这里你已经睡了,现在都快五点半了。”母亲起 身把剥好的毛豆拿去厨房:“两个细鬼儿差不多要回咯,我去把饭蒸

上。”

贵红姐从门背后拿出扫帚来,把刚才剥完的毛豆壳子归拢成一 堆,又打开壁柜的第三个格子,取出袋子给垃圾桶套上,除了毛豆壳 子,她又顺带把桌子上侄子们扔掉的废纸、断了一半的发卡、烟灰缸 的烟头都倒进桶里,再用扫帚压实,空出半截。这些忙毕,她又把阳 台上我丢在藤椅上的毯子叠好,伸手捏了捏衣服,还没有完全干,她 收回了手说:“听说北京干得很,衣裳晒半天就干透了?”我点头说 是。她眯着眼打量我的衣服:“北京是不是风沙大,听说一天不打 扫,屋里就脏得很?”我说看情况。她顿了片刻,笑起来:“昭昭, 你赶紧找个北京媳妇儿,我帮你带伢儿!”我还没开口,她紧接着又 问:“大东家住得离你远啵?”见我一脸困惑,她解释道:“大东你 不晓得?你清芳姑的大儿,他也在北京工作。”我这才依稀想起来是

谁:“我跟他不是很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