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华研发与创新电子书完整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点评:

向经得起各种折腾的百年卓越企业学习经验,深度解剖创新历程,深受波士顿及硅谷科技圈、国内企业界好评。

张利华研发与创新电子书

编辑推荐

外部环境中,意外事件成为常态;人才紧缺、人才成长慢、人才流失率高、企业内耗大反应迟缓、竞争加剧、客户需求变化大等,这些内部管理的困境更是压得很多企业喘不过气来。中国企业此刻面临的内忧外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如何度过生存死亡的关头?企业如何获得可持续发展,实现基业长青?在“始终在努力攻克世界前沿技术”的中国科研机构、华为公司的亲身经历,让作者一直有意识地将其与国外百年长青企业、国外领先科研企业进行“观察与比较”,收集“经验与教训”。作者发现,研发与创新不是天才随机性的误打误闯,也不是靠堆钱就一定可以成功。科学的方法是经历上百年、跨越不同行业的成功或失败经验的总结。本书通过回顾研发与创新的百年历史,对不同行业的企业(如拜耳、3M、通用电气、辉瑞制药、谷歌、Facebook、腾讯、特斯拉、ARM、IBM、微软、丰田等)成功或失败的经验进行总结,向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匠(如牛顿、瓦特、爱迪生、贝尔等)致敬。本书系统深入地探讨了科学巨匠背后的组织,什么是培养研发与创新大师的土壤,什么令百年企业基业长青。同时,对市面上流行的研发与创新的误区进行了分析和批驳。本书关于研发与创新管理体系的回顾与系统性总结,有助于企业站在人类百年积累下来的研发与创新管理科学的肩膀上登高望远。本书主要面向处于初创期及成长过程中的中小企业,一些增长停滞、创新艰难的大型企业、科研院所和大学,以及在突如其来的“黑天鹅”与“灰犀牛”事件面前不知如何应对的企业。本书也是给那些在创业与创新中遭遇失败、中年失意的人看的励志书。牛顿、瓦特、爱迪生、贝尔等科学巨匠持续几十年坚持创新的故事及成败经验,会给那些失意者诸多启示。 

内容简介

目前企业中存在一些对研发与创新的认知误区,对于研发与创新的管理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例如,有的企业认为研发与创新就是大手笔投入资金,所以不惜以巨额年薪聘请技术大腕;有的企业苦苦寻觅张小龙似的产品经理,将企业研发与创新的成败系于一人;还有的企业把研发与创新寄希望于走捷径,以为靠大规模并购就能带来研发与创新的快速成功。本书从“道”的高度剖析了研发与创新的管理,通过回顾研发与创新的百年历史,系统深入地探讨了科学巨匠背后的组织的重要性,并分析了什么是培养研发与创新大师的“土壤”,什么能让企业基业长青。

研发与创新pdf预览

目  录

前言 向失败致敬 向科学规律致敬

1   第一章 科学巨匠背后的组织

1   导 言

2   1、砸在牛顿头上的苹果长在剑桥大学的树上

5   2、瓦特与企业家博尔顿风雨同舟数十载

7   3、知识产权保护是英国推动创新的关键

10   4、贝尔移民美国成为发明家与企业家

13   5、爱迪生创立美国第一家工业实验室

18   6、创新路上九死一生的辉瑞

20   7、美国在激发创新上所采取的举措

21   8、发明专利推动中国民企快速发展

25   9、知识产权为中国企业的研发创新保驾护航

29   第二章 研发与创新组织:百年企业的创富之源

29   导 言

1、研发与创新驱动的内生性增长是发展之本

2019年,比亚迪在国际市场上频频斩获大单,并连续四年蝉联全球 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2020年2月,美国洛杉矶市市长宣布,该市已采 购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纯电动大巴订单,共计155辆,其中134辆是来自中 国的比亚迪。此前,比亚迪中标欧洲最大的纯电动大巴订单,共计259 辆。目前,比亚迪已占据英国纯电动大巴市场50%以上的份额,排名第 一。在伦敦,比亚迪电动大巴的市场份额超过90%。2019年,比亚迪新 能源车型的销量为21.9万辆,纯电动车型同比增长42.5%,比亚迪宋 Pro、全新秦、e2等凭借突出的产品力一跃成为各细分市场的标杆车 型。此外,在新能源汽车电池领域,比亚迪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技术进 步。2020年年初,比亚迪发布了自主创新的成果磷酸铁锂“刀片电池”, 电池系统能量密度为140Wh/kg,在保证较高能量密度以及寿命的同 时,有效降低了电池的制造成本。与“刀片电池”同期发布的比亚 迪“汉”电动汽车,搭载了“刀片电池”,纯电动版的最长续航里程可达 605公里,这一续航里程与特斯拉相比极具竞争力,并处于国际领先地 位。比亚迪连续四年蝉联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行业领先地位进一 步巩固,这证明了依靠自主创新之路是高效且明智的。 有些汽车集团与比亚迪不同,走的是100%收购路线。2010年,某 集团并购海外某著名品牌轿车业务,然而在收购后的9年时间里,新能 源汽车销量与同期比亚迪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智能手机行业也有自主创新与收购的对比案例。 2014年,某集团公司寄希望于通过并购的方式提升公司的科技实力 与市场份额,巨资收购了某著名品牌智能手机业务。然而,收购后市场 占有率不断下滑,甚至拖累了原自有智能手机业务,公司陷入持续巨额 亏损的状态。 与此相对,华为智能手机走的是自主创新路线。2012年,即消费者 业务部成立的第二年,华为重点发力产品品质和品牌的提升,全球营销

费用的投入高达2亿美元,研发投入9亿元人民币。效果立竿见影,华为 智能手机当年的销售收入为484亿元人民币。截至2020年,华为智能手 机业务稳居全球前三名。 对比华为和走收购路线的智能手机企业可以看出,华为的自主研发 与创新实现了投资小、回报大的良好效益。同样,比亚迪自主研发与创 新所取得的技术成果也显著好于其他企业的收购模式。当下的全球商业 生态系统正变得日益活跃,尤其是科技领域。颠覆性创新如同脱缰的野 马,搅动所有行业。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物 联网、工业4.0、大数据等新技术正在重塑行业竞争格局,市场变得扑 朔迷离。中国企业能从收购模式中突围吗?从前面的案例来看,很难成 功。只有研发与创新才能使中国企业在风雨飘摇的全球市场中站稳脚 跟。巴菲特从2008年起开始持股比亚迪,并宣布比亚迪是其在全球的第 15个重仓股。这表明国际资本看好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自主研发与创新能 力。巴菲特的重仓股里还有苹果,它也是坚持自主创新的典范。巴菲特 自2016年开始收购苹果股票,截至2020年,他手上的苹果股票的总价值 已经翻了三倍。2020年8月1日,苹果在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中的权重 达到6.5%,打破了IBM在35年前创下的纪录,成为40年来对标准普尔 500指数影响最大的成分股。苹果的核心业务简单明了,就是聚焦于笔 记本电脑、智能手机进行自主研发与创新,打造自主品牌。说起巴菲特 重仓长期持有股票的企业,就不得不提拥有百年历史的卓越企业可口可 乐。这个象征美国经济的指标股,始终聚焦于以可乐为核心的软饮料领 域,通过自主研发与创新走过了百年风雨。 卓越企业的业务类型都清晰而简单,聚焦于确定的核心领域,持续 开展大量立足于长远的自主研发与创新,打造自主品牌,以获得企业持 续发展的动力,从而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拥有领先的核心竞争力。这一 过程是漫长而艰难的,但也是走得最踏实的。企业如果指望一招制敌或 者短时间内速成的方法(如并购),很有可能掉入发展陷阱或者是在赌 博。因此,投入研发与创新,以更快的、规模化的方式创新,不断提升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是企业基业永存的法宝。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