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冲突与演化电子书全文完整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点评:多维度审视人类文明的发展变化,塑造现代世界格局。

文明的冲突与演变包括:两个世界的战争,欧洲与没有历史的人,白银之都: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重点,海洋与文明,亚洲通史,世界历史上的蒙古征服。

文明的冲突与进化电子书全文

简介

两个世界的战争

“9.11”事件以来,西方国家出版了大量从历史、政治、宗教、文化等角度分析恐怖主义根源的著作,本书综合了所有这些观点,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这一切都必须从2500年前的东西方现实与思想的分离中梳理出来。

“欧洲与没有历史的人”

选择公元1400年作为历史参考点,详细阐明了当时欧洲和欧洲以外世界的面貌;结合丰富的史料,对于15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工业革命出现前的殖民帝国时代,以及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时代全球扩张的发展和主导关系18世纪下半叶,以及主导关系的发展,并叙述了世界上不同人群在遇到这一系列巨变时的经历。不同的变化。

《银都》

这是一部具有挑战性且重要的著作,有力地描述了自 1500 年以来世界之间的经济联系。作者安德烈·冈德·弗兰克将中国置于亚洲的中心,并将亚洲置于全球经济的中心。他认为,中国对白银的需求与欧洲对中国商品的需求相结合,导致了全球商业扩张。

《海洋与文明》

本书以海洋的视角,重述世界历史,展现文明兴衰与海洋的联系,以引人入胜的方式讲述人类航海的发展历程,谱写了一部关于海洋的史诗。航海家。

亚洲简史

在广袤的亚洲大陆上,有东亚的中华文明、西亚的文明、印度的梵文文明、日本的文明等。各种异类文明通过交流链接相互连接,相互竞争,相得益彰,从而描绘出一幅亚洲历史发展演变的宏大图景,从中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全人类的真实历史。

“世界历史上的蒙古征服”

本书是近年来蒙古帝国史研究领域的一部新的重量级著作。笔者从世界史和全球史的角度,着眼于成吉思汗推动的欧亚文化交流和蒙古汗国的相继解体,之后,一个新的欧亚世界应运而生。

编辑推荐

两个世界的战争

★ 东西方政治、宗教、意识形态发展与冲突详解

★深刻揭示文明冲突理论背景下西方推行的中东政策为何无效

“欧洲与没有历史的人”

文化人类学、政治经济学、后殖民和全球化话语的杰作

《银都》

★著名经济学家冈德·弗兰克的名著新改版

★本书获1999年世界历史协会图书奖一等奖

《海洋与文明》

★2017豆瓣年度历史书TOP1

★海洋视角的世界历史,航海家的史诗

★本书荣获美国《选择》杂志2014年度“杰出学术写作奖”

亚洲简史

★日本国学大师宫崎骏的经典代表作

★揭示文明兴衰与时代演进的历史走向

“世界历史上的蒙古征服”

★蒙古帝国史研究领域的重大新作

★从全球历史的角度,描绘成吉思汗推动的欧亚文化交流

关于作者

两个世界的战争

Anthony Pagden 曾在牛津、剑桥、哈佛大学和欧洲大学学院任教,现在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政治学和历史特聘教授。

“欧洲与没有历史的人”

Eric R. Wolf (1923-1999),曾任教于伊利诺伊大学、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等著名大学。 Eric R. Wolfe 是当代著名的人类学家。著名作品有《二十世纪农民社会》、《农民战争》等。这本书被认为是他的杰作。

译者贾世恒,台湾大学历史学士、考古人类学硕士。

《银都》

Gund Frank,当代著名的西方学者。他一直致力于世界体系史、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和社会运动的研究。他是依附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全球史研究的先驱之一。

刘北成是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海洋与文明》

美国著名海洋史学者林肯·潘恩,就职于著名的缅因州海事博物馆,出版专着5部(其中3部获奖),发表论文、书评等数百篇,其余,

亚洲简史

宫崎市贞(1901-1995),日本历史学家、汉学家,“京都学派”第二代代表人物和大师。曾获有“汉学诺贝尔奖”之称的法国朱利安奖、日本学院奖和文化功勋奖章。

“世界历史上的蒙古征服”

梅天牧,北乔治亚大学文学院教授、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蒙古帝国史和军事史。着有《蒙古战争艺术》、《蒙古文化与习俗》等。

pdf预览

两个世界的战争目录摘录

彩色插页

谢谢

前言

第 1 章永恒的敌意

第二章亚历山大的影响

第三章市民的世界

第 4 章得胜的教会

第 5 章伊斯兰教的到来

第6章战争领域

第7章世界当前的恐怖

第 8 章科学的飞跃

第九章启蒙时代的东方学

第 10 章西方的穆罕默德

第11章帝国东进

第 12 章结语:面向未来

参考文献

后记

欧洲和没有历史的人

精彩的原文试读

第 2 章 1400 年的世界

1271年,威尼斯商人尼科洛·波罗和马菲奥·波罗与尼科洛的儿子马可一起从地中海东海岸出发,经伊朗霍尔木兹抵达波斯湾边缘的霍尔木兹,从霍尔木兹向东北行进到喀什,然后通过旧丝绸之路到达北京。三人在中国和南亚进行了广泛的旅行,然后乘船返回欧洲,于 1295 年返回威尼斯。大约 40 年后,摩洛哥学者官伊本·巴图塔 (Ibn Battutah) 前往麦加朝圣,途经伊朗、安纳托利亚和克里米亚前往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从那里,他前往中亚和印度,在德里和马尔代夫群岛政府任职多年。游历中国南方和苏门答腊后,于1349年回到故乡摩洛哥。三年后,他陪同众多摩洛哥商人穿越撒哈拉沙漠,来到苏丹西部的马里王国,然后回到非斯讲述自己的游历。被书记员记录下来。 1405年至1433年,中国太监郑和七下南海,远至红海和东非海岸。 1492 年,一位受雇于阿拉贡女王的热那亚船长第一次看到了新大陆。当他看到巴哈马时,他以为他已经到了日本。

这样的航行并不是孤立的冒险,它们展示了当时存在的几种力量。这些力量正在拉近各大洲的距离,并很快使世界成为人类活动的统一舞台。为了了解世界已经变成了什么,我们必须了解它是什么。因此,我将追随 1400 年想象中的航海家的脚步,描述他当时可能看到的世界。

这是全球人类学的作品。我将超越对特定部落、文化区域和文明的描述,将叙述扩展到仍然分开的两个半球(欧洲、亚洲和非洲的“旧世界”,以及北美和南美的“新世界”)人际交往网络。这些网络随着时间和空间而增长和传播。有许多历史上从西方角度写成的人口群体经常被忽视或讽刺。为了解释这些网络,并观察它们的增长和扩张,我们必须追踪这些人口群体的历史轨迹。有些人认为他们是一个没有自己历史的种族,就像人类学家研究的“当代原始人”。

在欧洲扩张之前,这些人口群体的广泛相互联系是物质交流的明显结果。其中之一是可能引起争议的霸权政治和军事体系。两个半球都出现了帝国,每个半球都在清理不同区域的多余物质。二是长距离贸易的增长,连接了供给区和需求区,对连接商道两岸的人民也有着特殊的作用。帝国的建设和贸易创造了广泛的通讯线路网络。这些网络通过占主导地位的宗教或政治意识形态将不同的人口群体联系在一起。这些过程共同构成了一个很快将被欧洲重组以满足其自身需求的世界。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