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凯学术文库电子版两册免费阅读|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点评:杨小凯经济学思想经典书籍

杨小凯学术文库全两册,杨小凯一生经济学思想精华的结晶作品,高品质的知识和宽泛的思维视角,展现新兴古典经济学之美,精品下载站免费提供了杨小凯学术文库电子书下载和阅读。

杨小凯学术文库电子版两册免费阅读

杨小凯学术文库全两册图片预览

作者介绍

杨小凯(1948年10月6日-2004年7月7日),男,汉族,原名杨曦光,澳大利亚经济学家,华人,原籍湖南省湘潭县,出生于吉林省敦化县。他最突出的贡献是提出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方法和理论。他已出版的中英文专著包括:《专业化与经济组织》、《经济学: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发展经济学:超边际与边际分析》,使他获得了世界级的成就和同行的推崇。 杨小凯曾经被两次提名诺贝尔经济学奖(2002年和2003年)。2004年在澳大利亚去世,享年56岁。

内容简介

《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修订本)》

高品质的知识和宽泛的思维视角,展现新兴古典经济学之美

本书是杨小凯与其学生张永生合著,首次出版于2003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这本著作传递给我们这样一个信息,即“新兴古典经济学”较新古典经济学更能描述我们的环境。这种观点通过一种有趣的方式,用优美而清晰的文笔表述出来,为我们提供了高品质的知识和宽泛的思维视角。较为特别的是本书没有像其他的经济学教科书那样,充斥着公式与烦琐的推论过程,而是运用极其精练而具有说服力的通俗直观的经济学事例与图表,将一门具有深厚理论基础与经过严格论证的新兴学科知识缓缓呈现在众人面前。

《发展经济学:超边际与边际分析(修订本)》

中国第一本新兴古典发展经济学教材

本书由杨小凯的学生、国内知名学者张定胜、张永生译。首次出版于2003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本书的财政支持来自于哈佛大学国际发展中心、澳大利亚研究基金委员会、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中央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台湾科学基金会、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和光华管理学院、荷兰Tilburg大学经济研究中心。这是当时中国第一本新兴古典发展经济学教材,它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的古典问题上,即为什么一些国家要比另一些国家更加富裕。它不仅系统讲授新兴古典发展经济学,同时还全方位地涵盖了新古典发展经济学的内容。全书分为发展经济学的微观机制;企业制度、内生交易费用和经济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经济发展的动态机制;发展的宏观经济学五大部分。

目录大全

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修订本)

封面

书名页

出版说明

社科文献学术文库学术委员会

再版说明

作者简介

内容提要

Abstract

序言

目录

第1章 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兴古典经济学

1.1 什么是经济学

1.2 经济学的科学方法

1.3 古典经济学

1.4 新古典经济学

1.5 新兴古典经济学

第2章 超边际分析的基本方法

2.1 什么是超边际分析

2.2 如何进行超边际分析

2.3 角点均衡及价格负反馈机制

2.4 全部均衡及其比较静态分析

2.5 非自由市场的超边际分析

2.6 超边际分析对经济学的影响

第3章 李嘉图模型和赫―俄模型的超边际分析

3.1 为什么要对李嘉图、赫―俄模型进行超边际分析

3.2 有交易费用的李嘉图模型的超边际分析

3.3 内生贸易政策的李嘉图模型

3.4 有3个国家的李嘉图模型的超边际分析

3.5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超边际分析

第4章 新兴古典贸易理论

4.1 重新思考贸易理论

4.2 新兴古典贸易理论的故事

4.3 内生贸易理论与商品种类增加

4.4 国内贸易如何发展到国际贸易

4.5 新兴古典与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区别

第5章 新兴古典企业理论

5.1 什么是企业

5.2 企业为什么会出现

5.3 企业产权结构的经济学意义

5.4 新兴古典企业理论的故事:企业的出现

5.5 新兴古典企业理论的故事:谁当老板

5.6 私人剩余权对经济效率的意义

第6章 内生交易费用和分工演进

6.1 内生交易费用及其对分工的影响

6.2 道德风险与合约设计对内生交易费用的影响

6.3 对策论模型中的内生交易费用

6.4 为什么市场可减少内生交易费用

6.5 序贯均衡模型中的内生交易费用

第7章 新兴古典城市化理论

7.1 为什么会出现城市和城乡差别

7.2 为什么集中交易可以改进交易效率

7.3 决定居住格局与城乡地价差别的机制

7.4 最优城市结构层次及其形成

7.5 新兴古典同新古典城市化模型的区别

第8章 新兴古典工业化和层级结构理论

8.1 新机器和新技术如何出现

8.2 迂回生产链条长度如何增加

8.3 工农业收入比重变化及转型期二元结构

8.4 企业制度随分工发展而加速复杂化

8.5 分层组织理论与分工发展

8.6 分工的发展与分层的竞争结构

第9章 新兴古典产权理论

9.1 产权经济学的发展

9.2 交易中的不确定性与产权经济学

9.3 保险与分工的发展

9.4 产权界定效率对交易费用和分工的影响

9.5 精确界定产权与同行竞争的替代性

9.6 产权的模糊度与外部效果

9.7 新兴古典产权理论的应用分析

第10章 分工的自发演进和社会组织试验

10.1 分工如何随时间流逝而内生演进

10.2 人类对组织的知识如何决定分工水平

10.3 组织信息和分工同时演进的故事

10.4 自发的制度改革与有意的制度模仿

10.5 新兴古典组织理论对研究中国经济的意义

第11章 新兴古典宏观经济学

11.1 新兴古典资本理论

11.2 新兴古典货币理论

11.3 新兴古典失业理论

11.4 新兴古典景气循环理论

11.5 同其他景气循环和失业理论的比较

11.6 景气循环与中国的改革周期

第12章 新兴古典经济学的经验性证据

12.1 经济研究分类及其相互关系

12.2 新兴古典内生增长理论的经验证据

12.3 新兴古典产权理论的经验证据

12.4 新兴古典企业理论的经验证据

匿名审稿人对《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评价

匿名评审人和评论者对杨小凯著作和研究项目的评价

Black,Smithe和Ben-Ner对《专业化与经济组织》一书的评论

参考文献

索引

版权页

封底

发展经济学:超边际与边际分析(修订本)

封面

书名页

出版说明

社科文献学术文库学术委员会

再版说明

作者简介

内容提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古典发展经济学和现代经济发展

1.2 第一次全球资本主义体系的衰落和新古典发展经济学

1.3 回到古典发展经济学

1.4 发展经济学的科学方法

关键术语和复习

进一步阅读

思考题

第一部分 发展经济学的微观机制

第2章 驱动力Ⅰ:外生比较优势和交易效率

2.1 运用一般均衡概念理解经济发展机制

2.2 有外生比较优势和交易成本的李嘉图模型

2.3 发展的决策分析与均衡分析

2.4 人均真实收入、GDP、GNP和PPP

2.5 经济发展和贸易政策

2.6 比较禀赋优势和交易效率

关键术语和复习

进一步阅读

思考题

习题

第3章 驱动力Ⅱ:内生比较优势和交易效率

3.1 内生比较优势与外生比较优势

3.2 斯密模型中的模式和角点解

3.3 市场如何利用网络效应来协调分工和促进经济发展

3.4 更多的例子

3.5 贸易模式

关键术语和复习

进一步阅读

思考题

习题

第4章 驱动力Ⅲ:规模经济和交易效率

4.1 规模经济和经济发展

4.2 有规模经济、消费多样性及交易成本两难冲突的经济发展一般均衡模型

4.3 有交易成本的埃塞尔模型

4.4 墨菲-谢勒夫-维西尼的大推进工业化模型

4.5 有规模经济、内生工业化程度及交易成本的萨克斯-杨模型

关键术语和复习

进一步阅读

思考题

习题

第5章 内生比较优势与外生比较优势共存和发展与贸易模式

5.1 不发达现象和具有失业的二元结构

5.2 一个在经济发展的转型阶段具有二元结构的斯密模型

5.3 一般均衡和它的超边际比较静态分析

5.4 内生比较优势和外生比较优势共存条件下的贸易模式与收入分配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5.5 发展策略和贸易模式

5.6 一般均衡和超边际比较静态分析

5.7 同基于不变规模报酬模型的传统观点的比较

关键术语和复习

进一步阅读

思考题

习题

第6章 结构变化、贸易和经济发展

6.1 内生贸易理论和内生消费品的种类数

6.2 一个具有固定学习费用的发展模型

6.3 个人的专业化水平是如何确定需求和供给函数的

6.4 最优决策的超边际比较静态分析

6.5 市场如何确定社会的分工水平

6.6 一般均衡的超边际比较静态分析和许多发展现象共生

6.7 国内贸易如何发展到国际贸易

6.8 分工和消费多样化同时演进

6.9 专业商人的出现和贸易模式

6.10 专业化经济和协调费用之间的两难冲突

关键术语和复习

进一步阅读

思考题

习题

第二部分 企业制度、内生交易费用和经济发展

第7章 经济发展、企业制度和企业家精神

7.1 什么是企业制度

7.2 为什么企业剩余索取权对培育企业家精神至关重要?模型背后的故事

7.3 企业从分工演进中出现

7.4 事前和事后生产函数的区别以及新兴古典的需求和供给分析

7.5 分工经济、企业经济和科斯定理

关键术语和复习

进一步阅读

思考题

习题

第8章 内生交易成本、合约和经济发展

8.1 内生交易成本和经济发展

8.2 由道德风险引起的内生交易成本

8.3 对策模型和内生交易成本

8.4 纳什议价对策对减少由贸易摩擦引起的内生交易成本的作用

8.5 由信息不对称和“敲竹杠”引起的内生交易成本

8.6 格罗斯曼-哈特-莫尔的不完全契约模型

8.7 不可信的承诺和软预算约束

关键术语和复习

进一步阅读

思考题

习题

第9章 交易风险、财产权、保险和经济发展

9.1 交易的不确定和产权经济学

9.2 经济发展和分工经济与协调可靠性之间的两难冲突

9.3 内生每次交易的协调可靠性同竞争及较好地行使产权之间的替代

9.4 保险为什么能够促进经济发展

9.5 经济发展和由道德风险引起的内生交易成本

关键术语和复习

进一步阅读

思考题

习题

第三部分 城市化和工业化

第10章 城市化、城乡二元结构和经济发展

10.1 城市为何及如何从分工中出现

10.2 基于规模经济和交易成本两难冲突的福基塔-克鲁格曼城市化模型

10.3 城乡二元结构从分工中出现

10.4 为什么交易的地理集中能提高交易效率

10.5 分工水平、居住地理分布、交易地理模式以及土地价格的同时内生

关键术语和复习

进一步阅读

思考题

习题

第11章 工业化、结构变化、经济发展和迂回生产的分工

11.1 工业化的特征

11.2 工业化和迂回生产中的分工演进

11.3 角点均衡和新行业的出现

11.4 一般均衡、工业化和结构变化

11.5 中间产品种类数的进展和经济发展

关键术语和复习

进一步阅读

思考题

习题

第四部分 经济发展的动态机制

第12章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12.1 外生和内生增长

12.2 拉姆齐模型和AK模型

12.3 以研究发展为基础的内生增长模型

关键术语和复习

进一步阅读

思考题

习题

第13章 分工的内生演进产生的经济发展

13.1 熟能生巧和分工的内生演进

13.2 熟能生巧情况下的斯密-杨格动态模型

13.3 熟能生巧的最优速度和内生比较优势的演进

13.4 市场容量、贸易依存度的内生演进、内生比较优势和经济结构

13.5 经验证据和对内生增长理论的重新思考

附录13.1 控制理论和变分法的关系

关键术语和复习

进一步阅读

思考题

习题

第14章 社会试验和经济发展知识的演进

14.1 社会获得的组织知识如何决定经济发展

14.2 一个内生迂回生产链条长度和内生分工水平的静态模型

14.3 动态决策和组织信息演进之间的相互作用

14.4 瓦尔拉斯序贯均衡和组织信息及分工的同时演进

关键术语和复习

进一步阅读

思考题

习题

第五部分 发展的宏观经济学

第15章 投资和储蓄理论

15.1 新古典投资和储蓄理论

15.2 新古典自我储蓄和人际借贷模型

15.3 新兴古典投资和储蓄理论

15.4 迂回生产中的投资、资本及分工

关键术语和复习

进一步阅读

思考题

习题

第16章 货币、分工和经济发展

16.1 新古典与古典货币理论

16.2 一个内生货币制度和经济发展的斯密模型

16.3 可能的结构和货币制度

关键术语和复习

进一步阅读

思考题

习题

第17章 新兴古典景气循环和失业理论

17.1 重新思考宏观经济学

17.2 长期有规律、有效率的景气循环、周期性失业、长期经济增长以及耐用商品生产上的分工

17.3 一个景气循环、失业的新兴古典动态均衡模型

17.4 周期性与非周期性角点均衡

17.5 一般价格水平、景气循环和失业率

17.6 企业和纸币从分工中出现

关键术语和复习

进一步阅读

思考题

习题

第18章 经济转轨

18.1 理解经济转轨

18.2 社会主义体制和劳动分工的演进

18.3 转轨的推动机制

18.4 与宪政规则的转轨相结合的市场导向型改革

18.5 缺乏宪政秩序条件下的市场导向型改革

18.6 可靠性与劳动分工正网络效应之间和激励提供与稳定性之间的两难冲突

关键术语和复习

进一步阅读

思考题

习题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

后记

版权页

封底

精彩试读

第一部分 发展经济学的微观机制

第2章 驱动力Ⅰ:外生比较优势和交易效率

2.1 运用一般均衡概念理解经济发展机制

发展经济学必须回答的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一国财富能在给定资源数量的条件下增加?或者资源的稀缺程度是否可因个体选择其组织模式的决策而降低?很多经济学家用外生技术的进步来回答这一问题。所谓外生技术进步,是指那种能够提高生产力且独立于个体决策的技术变化。在索罗(Solow,1956)的模型中,人均收入长期增长的驱动力正是这样一种外生技术进步。在费景汉-拉尼斯(Fei and Renis,1964)模型中,生产力、人均收入以及工业品产出份额提高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工业部门的外生技术进步。用这种方法解释经济发展没有多少意思,因为从亚当・斯密起我们就知道,个体选择其专业化水平的决策能够内生地决定一国之财富和生产力水平。

斯密对经济发展的机制曾做过一个含糊的猜想。他提出了著名的斯密定理:①分工是经济发展的源泉;②分工受限于市场容量;③市场容量取决于运输的条件。如果我们通过设定生产力和交易条件的正相关关系来给出一个状态方程,则它不会是一个有趣的经济模型,因为这类似于索罗模型将总要素生产率当成时间函数的做法。一个经济发展模型必须有一些决策中的两难冲突,以便内生地决定生产力水平。换句话说,在存在两难冲突的情况下,一个非常高的生产力水平就像一个非常低的生产力水平一样,并不是有效率的。这种两难冲突意味着,特别高的生产力水平是有成本的。因此,为了将斯密猜想数学化,我们的工作就是将个体选择其专业化水平决策中的一些两难冲突数学化。

这项工作其实并不容易,因为个体选择其专业化水平的决策涉及角点解。此外,为了从全社会整体来理解经济发展的机制,我们要用到涉及角点解的一般均衡的概念来理解市场中的各种两难冲突。作为个体决策交互作用后果而形成的这种均衡,当然要比单纯的个体决策复杂得多。

一般均衡的概念之所以对研究经济发展的机制至关重要,有如下几个理由:第一,经济发展涉及价格和数量间的交互作用。不仅所有个体选择的生产和消费数量由价格决定,而且市场价格同样由所有个体的数量决策决定。此外,不同商品和要素市场之间,以及不同个体决策之间还存在相互依赖。这种相互依赖同高级发展经济学家们关心的因果循环链、产业关联的网络效应,以及不同部门相互依赖的决策有关。每一对内生变量之间都存在无限的反馈圈。例如,当一种最终商品价格变化时,劳动力的需求曲线也会发生相应移动。这种移动又会反过来影响该商品的价格,进而影响劳动力的需求曲线。尽管这种反馈效应在每一次反馈圈之后都会减弱,但两个市场间有无穷多的这种反馈。

马歇尔的局部均衡分析法考虑的只是单个商品或要素的价格和数量在市场上的交互作用,忽视了所有反馈圈,从而产生了一些误导人的结果。因此,局部均衡模型并不是研究经济发展机制的一个好的工具。托达罗(Todaro,1969)的局部均衡模型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在该模型中,结构变迁以及城乡地区之间的人口迁移由两个地区之间工资水平的差别来解释。但是,工资水平的差别是外生给定的,工资、收入、需求及供给之间的各种反馈圈则全部被忽略。从这个模型中,我们不能得知为什么会有这种工资上的差别,以及经济发展的机制究竟是什么。

用一般均衡模型研究经济发展机制的第二个原因同分工的网络效应有关。亚当・斯密将分工视为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驱动力,但正如杨格(Young,1928)、杨小凯和黄有光(Yang and Ng,1998)指出的,分工的好处是所谓的网络效应。一个人选择其专业化水平的决策不仅决定自身的生产效率,而且决定其他人产品的市场规模,从而成为其他人选择其专业化水平的一个约束条件。网络的概念自然而然地又同一般均衡的概念密切相关。如果仅仅考虑网络的一部分,则我们就不能理解网络效应。在这一章中,我们将证明一个分工网络涉及个体的角点解。因此,用于分析内点解的边际分析就不可行,而运用超边际分析研究经济发展机制就至关重要。

无论是静态还是动态的一般均衡模型,都可以用来研究经济发展的机制。静态一般均衡模型的比较静态分析,可以用代表嗜好、技术、自然以及社会环境的参数的变化来解释内生变量的变化。内生变量可以包括价格、生产力、经济结构以及经济中的一些制度性特征,而一些参数则还可以代表外生的制度条件。如果一些参数的变化导致生产力提高和经济结构的变迁,则基于一般均衡比较静态分析的因果链条就能用来解释经济发展的机制,而这种经济发展的机制又是自利决策(行为)之间交互作用的结果。简单的局部均衡模型不能用来解释基于这种交互作用的所有反馈圈,而简单的决策模型又不能解释所有这些自利决策之间直接和间接交互作用的后果。

如果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用于研究经济发展的机制,则一些动态一般均衡可以在没有外生参数变化时产生经济发展。一般均衡的比较动态分析能用来研究经济发展的动态特性随着参数变化而发生的变化。因此,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有着更高的内生化程度,而这意味着更强的解释力。但是,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比静态一般均衡模型操作起来更加困难。为了获知一般均衡模型的动态或比较动态特性,我们往往需要设立更多的假定来保证模型的可操作性。这就意味着,可操作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的内生化程度可能比那些可操作的静态一般均衡模型低。这样,在静态和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的优势和劣势之间,我们就有一种两难冲突。本书将显示,在研究涉及多种有趣而复杂的结构变迁之经济发展机制时,很多静态一般均衡模型往往更具威力。

在这一章中,我们对李嘉图和赫克歇尔-俄林模型进行超边际分析,用以研究经济发展的一般均衡机制。模型背后有如下故事。

在两类不同的个体之间,存在技术上的比较优势。这意味着,即便第一类人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上效率都比第二类人低,但两类人之间并不是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上都具有同等的技术差别。因此,第一类人可以专于生产那种技术差别小的商品,从而使所有人都可以从分工和贸易中获益,并产生一个比自给自足条件下更高的总合生产力水平。

假如所有人都喜好多样化的消费,那么在利用比较优势和多样化消费之间就会有一种两难冲突。一些人必须专于生产一种商品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其比较优势。我们将个体之间生产条件事前差别产生的比较优势定义为外生比较优势。在本书中,事前意味着“在个体做决策之前”,事后则意味着“在个体做决策之后,且经济已处于均衡状态”。但是,生产的专业化和消费的多样化意味着个体之间必须进行贸易。如果贸易会产生交易成本,那就会有一个交易成本同比较优势产生的分工经济之间的两难冲突。这种两难冲突可用来内生生产力水平。当至少一类人完全专业于生产一种商品时,生产可能性边界就会达到。假如一单位贸易商品的交易成本系数很大,那么贸易引起的交易成本就会超过贸易带来的生产力的改进。因此,均衡就会是自给自足,此时的生产水平低于总合生产可能性边界,因为每个人的边际替代率和边际转换率必须相等。假如交易成本系数很小,那么生产力的提高就会超过分工引起的交易成本,因此,均衡是同生产可能性边界相关的分工状态。

由于比较优势和交易成本之间存在两难冲突,贸易效率参数可以用来解释均衡的总合生产力,即使生产函数不发生变化,总合生产力也可被内生。这种解释生产力变化的一般均衡方法,就比技术决定论有趣得多。技术决定论用生产函数的变化来解释生产力的进步,而一般均衡方法则将生产力的变化解释为自利决策交互作用的结果。

如果在这个简单的模型中再引入政府,则该模型就可用来预测政府在选择关税税率时的行为,以及在选择单方面保护关税、单方面自由放任政策和关税谈判时的行为。当交易条件改善时,一般均衡就从自给自足转到局部分工,此时一国完全专业生产一种商品,而另一国则生产两种商品;然后,从局部分工转到完全分工,此时每个国家都完全专业生产一种商品。在局部分工条件下,国际贸易条件由生产两种商品的国家的生产条件决定。因此,在缺少关税的条件下,贸易的好处全部被生产一种商品的国家得到。这样,生产两种商品的国家为了从贸易中得到更大份额的好处,就可以用关税来操纵贸易条件。但是,如果生产一种商品的国家对进口商品课以关税,则只会对自己造成损害,因为这将会提高其国内居民购买该商品的价格。这就意味着,当局部分工在均衡中出现时,生产两种商品的国家会实行单方面的保护性关税,与此同时,生产一种商品的国家会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如果完全分工在均衡中出现,则每个国家都能通过提高关税从贸易中获得更大份额的好处。但当两个国家的关税税率变得足够高时,贸易的好处会被关税寻租游戏引起的负担消耗殆尽。因此,两个国家都愿意通过纳什议价对策来进行关税谈判,实现贸易自由化而不是大打关税战。这可以用来解释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单方面保护性关税和单方面自由放任政策同时存在的情况,以及经济发展后期阶段通过关税谈判实现双边贸易自由化的情况。导致这种贸易政策转变的驱动力就是交易条件的改善。交易条件的改善可以通过更好的法律制度、更好的运输基础设施、城市化或者更好的银行制度来实现。贸易政策由保护性关税向贸易自由化的转变,有时候与进口替代战略向出口替代战略的转变有关(Bruton,1998)。两个国家在均衡从自给自足向局部分工转变时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被一些发展经济学家(Palma,1978;Bauer and Yamey,1957)称为“欠发展”(underdevelopment)。他们建议用保护性关税来避免这种欠发展。但是,有交易成本和关税的李嘉图模型显示,交易条件的改善能使均衡从局部分工转变到完全分工。这种转变不仅产生了更多的贸易好处,而且使贸易好处的分配变得更加平等。

很多经济学家试图找到支持或否定有关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正日益恶化这一论点的经验证据。其中一些人试图测量贸易条件恶化对经济发展的负面效应(Morgan,1970;Kohli and Werner,1998)。森(Sen,1998)提供的经验证据显示,经济发展可以与贸易条件恶化并存。我们将证明,在向高分工水平转变的过程中,即使一个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该国也可能从贸易中得到更多的好处。这是因为,分工网络的扩张提高生产力的好处可能超过贸易条件恶化产生的负作用。

这个故事可以扩展为有比较禀赋优势和交易成本的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如果生产条件的事前差别来自个体之间生产函数的差别,则我们就说存在外生比较技术优势,我们将在2.2~2.5节对此进行研究。如果这种事前差别来自个体之间要素禀赋的差别,则我们就说存在外生比较禀赋优势,我们将在2.6节对此进行研究。如果两个国家具有不同的要素禀赋,则它们就可以利用这种禀赋的差异提高均衡的总合生产力水平。但如果交易效率很低,利用比较禀赋优势和交易成本之间有效的两难折中的结果就必然是自给自足和低下的生产力,当交易条件改善时,均衡的总合生产力和分工水平就会提高。

学习本章时应问自己以下问题

经济发展的一般均衡机制和局部均衡机制有什么区别?

外生技术变化导致的经济发展和个体选择其专业化模式的决策导致的经济发展的区别是什么?

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的区别是什么?

我们如何测量分工和分工经济?

分工演进和相关的结构变迁如何才能发生?

分工演进导致的结构变迁同外生技术变化导致的结构变迁的区别是什么?

为什么在从自给自足向高国际分工水平转变的过程中,单方面保护性关税和单方面自由放任制度可能并存?

为什么在经济发展从自给自足向中等贸易依存度、高贸易依存度依次转变的过程中,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会先提高而后下降?

比较技术优势与比较禀赋优势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保护关税政策向贸易自由化政策转变的驱动力是什么?

2.2 有外生比较优势和交易成本的李嘉图模型

在大卫・李嘉图之前,经济学家并没有注意到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的区别。假如一个人在生产商品i时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其他人,则他在生产商品i上有绝对比较优势。李嘉图(Ricardo,1817)则使经济学家们开始注意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概念的区别。假如乙在生产x和y两种商品上的生产率都绝对地低于甲,但两人在商品y上的生产率差别大于商品x,则乙在生产商品x上有比较优势,因为他在生产x上的绝对劣势相对而言要比生产y上的小。李嘉图争辩道:只要存在这样一种比较优势,则一个国家即使在生产任何商品上都没有绝对优势,它也可以从贸易中得到好处,就像其他在生产任何商品上都存在绝对优势的国家能从贸易中得到好处一样。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