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20世纪西方哲学精选全5册pdf高清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文主义,William Barrett 的《非理性的人》和 Rudolf Oyken 的《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编辑推荐

走出平庸,了解人,了解自己,思考自己的存在和生活方式。

20世纪西方哲学代表哲学家的五部经典著作,比较通俗、系统地阐述了现代社会与现代文明与哲学家眼中的人、现代人与自然的关系。

哲学与人:20世纪西方哲学精选包括卡尔·雅斯贝尔斯的《时代的精神状况》、赫伯特·马尔库塞的《爱欲与文明》、让-保罗·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文主义》、威廉·巴雷特的《非理性的人》和《意义》和鲁道夫·奥肯的生命价值。

简介

哲学与人:20世纪西方哲学选集是一套五部经典的现代西方哲学著作。这些包括时代的精神状况,爱神与文明,作为人文主义的存在主义,非理性的人,以及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时代精神状况》一书回顾了西方人时代意识的起源,分析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精神原则,探讨了科技进步的文化前提及其对社会变革的影响,探讨民主政治与贵族理想的对立,全书以反思存在主义哲学为底线,描绘了伴随西方社会现代化而来的精神文化的巨大冲击,以及这种冲击给当代西方人留下的困境。他们探讨了西方文化的精神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内在冲突。”

《爱神与文明》的作者是法兰克福学派左翼的主要代表赫伯特·马尔库塞。它讲述了西方文明在今天已经发展到极致,但文明进步的加速也伴随着不自由的加剧。集中营、大屠杀、世界大战、核武器,都是现代文明的产物,而最有效的人对人的统治和毁灭,恰恰发生在人类物质和精神成就高度发达的时候。似乎可以建立一个真正自由的世界。可见,高文明的高昂代价是人的不自由和对生命本能、自我升华的性欲和情欲的压制。因此,要抵制现代西方文明,首先要消除人性的压抑,解放爱情。

关于作者

卡尔·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1883-1969),20 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德国存在主义哲学的奠基人之一。他认为哲学是对存在的主观解释,认为哲学应该诉诸人的自由,应该关注人的存在,并以此作为一切现实的核心。 《时代精神状况》是他的重要著作。

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898-1979),哲学家、美学家,法兰克福学派左翼的主要代表人物,被西方称为“新左派哲学家”。他着有《爱欲与文明:弗洛伊德思想的哲学探索》、《一维人》、《理性与革命》、《批判性哲学研究》。

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1905-1980),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作家、剧作家和社会活动家。法国存在主义的鼻祖,被誉为“存在主义的鼻祖”。主要作品有:《恶心》(1938)、《存在与虚无》(1943)、《飞翔》(1943)、《存在主义是一种人文主义》(1946)等。

威廉·巴雷特(William Barrett,1913-1992),美国哲学家,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主要作品有《非理性的人》、《什么是存在主义》、《自我与本能》等。

Rudolf Oyken (1946-1926) 是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Oiken一生写了许多作品,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作为20世纪前20年颇具影响力的生活哲学思潮的主要代表,奥伊肯倡导一种具有历史文化倾向的生活哲学,也可以称为精神生活哲学。

哲学与人选20世纪西方哲学pdf预览

一般内容

时代精神

爱神与文明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文主义

非理性的人

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哲学与人:20世纪西方哲学精选》

《时代精神》

前言英文版转载

简介

第 1 部分:生命秩序的边界

第 1 章技术和机器成为大众生活的决定因素

第二章群众的统治

第 3 章:技术大众秩序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张力

第 4 章:稳定的生活秩序是不可能的

第 5 章试图证明以绝对形式表达的生命秩序是可以建立的(现代诡辩)

第六章当代生活秩序的危机

第二部分整体意志

第一章国家

第二章教育

第七章幻想与乌托邦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与现实原则相对立的精神力量的主要表现是潜入潜意识,在潜意识中行动。只有最深、最“古老”的无意识过程受“未转化”的快乐原则支配。这些过程没有提供任何标准来解释非压抑心理学,因为这种解释的真实价值。但是弗洛伊德将“幻想”单独列为一种心理活动,即使在发达的意识领域中,它也基本上不受现实原则的约束。让我们回顾一下他在《心理行动的两个原则》中的描述:

随着现实原则的引入,一种新的思维活动被隔离出来,它不受现实的检验,因此只服从于快乐原则。这是幻想的活动,它从儿童游戏的早期开始,并以白日梦的形式继续,摆脱对真实物体的依赖。 【幻想在整个心理结构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将无意识的最深层次与意识(艺术)的最高产物,梦想与现实联系起来:它保留了属的原型,持久但被压抑的集体和个人记忆的观念,被禁止的自由形象被保留了.弗洛伊德建立了双重联系,一个在“性本能和幻想”之间,另一个在“自我本能和意识活动”之间。这种二分法,不仅就弗洛伊德放弃独立自我本能的后本能理论而言,而且就将幻想纳入艺术(甚至正常)意识而言,都是站不住脚的。但幻想与性之间的密切关系对于幻想的功能仍然至关重要。

在心理学和哲学中,将幻想(想象)视为一种具有自身规律和真理价值的思维过程并不少见。弗洛伊德的创造性贡献是他试图揭示这种思维方式的发生及其与快乐原则的本质联系。实相的确立导致了心灵的分裂和破碎,不幸地决定了实相的整个发展。以前在快乐自我中结合的心理过程现在分裂了。它的主流被带入了现实原则的领域,符合现实原则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这部分心智获得了解释、操纵和改变现实,支配记忆和遗忘,甚至决定什么是现实以及如何使用和改变现实的垄断权。

心理机制的另一部分仍然不受现实原则的控制,代价是虚弱、微不足道和空灵。以前,自我是由它所有的精神能量引导和推动的,但现在它只被与现实原则相对应的那部分能量引导。这一部分,也只有这一部分,将决定自我的目标、规范和价值观:作为理性,它成为判断、真理和理性的唯一来源,它决定了利弊、善恶。 [21 将快乐的自我组织成真实的自我,一方面产生了作为独立心理过程的幻想,另一方面又将其搁置一旁。理性占上风:它令人不快,但它有用且正确:幻想固然令人愉悦,但它无用且不真实。这纯粹是一场游戏,一场白日梦。因此,它继续为快乐原则服务,为免于压抑的自由,为不受约束的欲望和满足服务。但现实正在按照不再服从梦想的理性法则向前发展。

然而,幻想(想象)保留了它在被现实组织之前的心理结构和倾向,在成为与其他个体相对的“个体”之前。出于同样的原因,想象,就像它仍然属于的本我一样,仍然保留着对史前过去的记忆。个人的生活就是属的生活,它具有普遍和特殊的直接同一性的形象,受快乐原则的支配。恰恰相反,人类随后的整个历史都以这种原始身份的破坏为特征。尽管自我既可以作为独立的个体有机体发挥作用,也可以作为一代人的成员发挥作用,但这两者是冲突的。 [3 属生活在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世界之间有意识且不断更新的冲突中。操作原则下的进展也是通过这些冲突实现的。由这一现实原则所强制实施的个体化原则导致对主要本能的压制性使用,只要它们存在一天,就会试图废除个体化原则,尽管它们从未这样做过,因为现在的进步精确地由他们自己的能量维持。 .在这项工作中,两本书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