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人文课 超值白金典藏版》李晓东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书名:《北大人文课 超值白金典藏版》

【作 者】李晓东编著
【页 数】 588
【出版社】 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 2014.11
【ISBN号】978-7-5385-8746-3
【价 格】78.00
【分 类】人文科学-通俗读物
【参考文献格式】 李晓东编著. 北大人文课 超值白金典藏版. 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2014.11.

图书目录:

《北大人文课 超值白金典藏版》内容提要:

本书共分为二十课,主要内容包括:独立人格,北大人都有独立思考的精神;欣赏他人,以人为本,尊重他人的价值;重视自己,懂得顺应自己的真实内心;找准定位,直达目标,人生因定位而不同等。

《北大人文课 超值白金典藏版》内容试读

第一课独立人格, 北大人都有独立思考的精神

第一课

独立人格,北大人都有独立思考的精神

独立之精神包括独立人格、 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 独立思考是标示自己个性的形式之一, 这是一个习惯与思维养成的过程, 并非人人都有,却可以后天训练而得。保持理性、 中立和客观的态度看待问题,不附庸流俗, 方能保持本色。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古今中外,凡能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 对社会有着突出贡献的人,无一不 是自强不息、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结果。

一一皮名举(曾任北大历史系教授, 与钱穆并称“钱皮”)

“自强不息”,语出 《易.乾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意思是,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 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 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 自强不息,是要人们效法天地,在学、行各 方面不断去努力。

世间沉浮如电光石火,盛衰起伏, 变幻难测。如果你有天赋,勤奋则使你 如虎添翼;如果你没有天赋, 勤奋将使你赢得一切。同样, 推动世界前进的人并不是那些严格意义上的天才, 而是那些智力平平而又非常勤奋、埋头苦干的人 。不是那些天资卓越、才华四射的天才, 而是那些不论在哪一个行业都勤勤恳恳、 劳作不息的人们。

自强不息,不仅是一种做人的精神, 更是一种做人的意志、一种做人的坚

1北大人文课

强斗志。古往今来,成就大事之人, 无一不是自立自强的人。

一个人只有不依赖别人, 能够自立才能够走向自强。 一个人只有自强不息,才能够做到坚忍不拔,不畏困难与挫折, 才能做到志存高远。

郑板桥,清代书画家。他的一生都以 “难得糊涂”为准则,但唯独在教育 后代方面,一点也不含糊!据史料记载, 郑板桥52岁才有了儿子。在当时,郑 板桥身为一县县令,有三百亩田产, 家庭富裕。不过,对于儿子的教育,郑板 桥一直秉承言传身教的准则, 从不溺爱儿子。 就连自己将要病危的时候,也不忘教育儿子。

这天,郑板桥的病情恶化, 所有人都在担心他, 而他却让儿子给自己做馒头吃。此时,儿子就犯难了, 馒头怎么做啊? 为了满足父亲的最后一个愿望,儿子只得硬着头皮答应了。

儿子从来没有蒸过馒头,根本不知道从哪下手, 只是站在那里干着急。后来, 郑板桥又让儿子去找厨师, 看看做馒头的步骤。不过有一个要求, 那就是儿子必须亲手做,不能让厨师代劳。 在厨师的指点下, 儿子终于将馒头做成了,可郑板桥已经离世, 没有亲口尝到儿子用心做的馒头。

儿子见此情景,悲痛欲绝。 就在他再看父亲一眼的时候, 猛然看见茶几上放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淌自己的汗, 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 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看完父亲最后的遗言, 儿子终于明白为什么父亲临终前让自己亲手做馒头了, 就是为了告诉自己今后一定要自力更生, 自强不息!

郑板桥老来得子, 按理说应该对儿子疼爱有加才对, 可他没有那样做,而是言传身教,让儿子做一个自力更生、 自强不息的男人。在中国,父母对孩子 的溺爱, 恐怕在全世界范围内都要首屈一指。 不得不承认,这是人之天性使然。疼爱子女无错,但一定要有度, 过分溺爱只会让孩子养成凡事依赖他人的习惯,从而让自己变得懦弱无能。

人生道路上, 有人一路陪伴自然是极好的, 但是这一路很长,别人包括父母也不可能永远陪伴自己左右。因此, 我们应该自力更生,学会从自身力量的 源泉中吸取动力,从而品尝到甜蜜的味道。 这也是所谓的“自立者,天助也”。

现在的你,也许一无所有, 但只要自强自立, 总会有登及顶峰的时候。有志向的人,在成功的道路 上可以战胜任何困难。换言之, 成功的大门,永远都会为自立自主的人敞开。

2第一课独立人格,北大人都有独立思考的精神

相信吧!相信自己的力量,好好活在当 下,不要在悲伤与痛苦中迷失了自己, 只有自爱、自强、自立更生, 人生的春天才更长久,更美丽!

2.君子慎独

淡泊名利并不是拒绝名利, 而是要以平常心对待名利。

季羡林(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历史学家、 思想家、作家)

古人云:“修身,养性,齐家,治国, 平天下。”修身排在第一位,而慎独 便是修身的目标, 这也是儒家提出的一种修身的概念。

春秋时期的鲁国, 有一位名叫公仪休的博士, 因为德才兼优而被选拔为鲁国的宰相。他刚正不阿,遵守法度, 按章办事,杜绝“走后门”、拉关系。所以, 百官都很尊敬他,学习他的品行。

公仪休担任鲁相以后, 规定鲁国一切做官的人,不得经营产业、 与民争利。他认为,做官的人, 在大的方面已经得到利益了,而民众力农、 务工、做生意,只取得一些小利,受大者不得再取小。 因此,做官的人是不能兼做生意的。

公仪休喜欢吃鱼,有人就送鱼给他, 他拒而不受。送鱼的人说:“听说你喜 欢吃鱼,为什么不肯接受我送的鱼呢?”

公仪休说:“正因为我喜欢吃鱼, 所以更不能接受你的鱼!我现在做宰相, 买得起鱼,自己可以买来吃。 如果我接受了你送的鱼却被免去宰相之职, 那以后就买不起鱼了,这样的话, 你还会再给我送鱼吗?这样一来, 我还能再吃得到鱼吗?所以,收回你的鱼吧!”

“拒不收鱼” 的公仪休或许会被现在社会的人嗤之以鼻, 甚至觉得这样的人太迂腐。但在当时的年代, 正是他们这种看似迂腐的品行征服了千千万万的人。从这一角度来说,公仪休可称之为“慎独” 君子。他们在独处的时候,会有强 大的自律心,不会被外界的东西所影响, 从而违背自身的原则。

公休仪的自律并非毫无根据, 公仪休明白了今日受鱼,则他日无鱼可食, 有理有据地去节制自己的行为。所以说, 慎独,符合先贤所教,防止有违背道 德和损害心中本源的良好意念行为的发生, 是一种智慧的表现。

“慎独”是衡量人们是否坚持自我修身以及在修身中取得成绩大小的重要标

3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