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林散叶》卢祥之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书名:《医林散叶》

【作 者】卢祥之著
【页 数】 302
【出版社】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9.04
【ISBN号】978-7-5046-8247-5
【价 格】29.50
【分 类】中医临床-经验-中国-现代;验方-汇编-中国-现代
【参考文献格式】 卢祥之著. 医林散叶.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9.04.

图书目录:

《医林散叶》内容提要:

本书对20世纪百余名著名中医学家治病的经验、绝绍、“专病专方”进行了归纳和简述。所收集的“专病专方”大都具有收效迅速、使用方便、煎味少而价格廉的特点,其疗效突出、可靠的特点。书中文字简练,资料翔实。由于其紧扣临床运用,主要对20世纪百余名著名中医学家治病的经验、绝绍进行了归纳和简述。书中文字简练,资料翔实。由于其紧扣临床运用,有助于充实初涉医坛青年学生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临床工作者技艺,全书论理透彻,医案详细,理法方药兼备,适合中医及中西医临床工作者参考使。

《医林散叶》内容试读

第一部分

医林散叶名中医治病绝招

萧龙友:治暑用六一散

萧氏临床治病不谈运气,但重视季节用药。如暑天常备六一散,若有伤寒迹象,或头晕,或不汗出,用之颇效。若见心烦欲呕,常加藿香叶,开水冲泡,待凉饮,可以沁浸心脾;若有心烦、心悸,加用朱砂;小便黄加鲜荷叶。萧氏说山东的滑石好,色青白,称桂府滑石,那时北京小学生练刻图章亦用之。尝引张元素《医学启源》益元散项下所云:“桂府滑石二两(60克)烧红,甘草一两(30克)。右为极细末,刨冰三钱(9克)。蜜少许,温水调下,无蜜亦得。或饮冷者,新水亦得。或发汗,煎葱白豆豉汤调,无时服。”此滑石与甘草的比例为二比一,而非六一之比。六一散又名益元散、天水散、太白散。

刘河间《伤寒直格》说:“通治表里上下诸病,解中暑、伤寒、疫疠、饥包劳损。”参考《本草纲目》:“滑石,广之桂林各邑及瑶峒中皆出之,即古之始安也。白黑二种,功皆相似。山东蓬莱县桂府村所出者亦佳,故医方有桂府滑石,与桂林者同称也。”北京用者,色青白,系白滑石,或即《纲目》所说蓬莱所产者。

萧龙友:风寒外感惯用苏叶葱白粥

萧氏治风寒感冒喜用苏叶、葱白、豆豉(葱,山东者佳:豆豉,四川者佳)之类。引徐灵胎《医学源流论》卷下:“不能知医之高下,药之当否,不敢以身尝试,则莫若择平易轻浅,有益无损之方,以备酌用,小误亦无害,对病有奇功,此则不止于中医(指中等的医生)矣。如偶感风寒,则用葱白苏叶汤取微汗:偶伤饮食,则用山楂、麦芽等汤消食:偶感暑气,则用六一散广藿香汤清暑;偶伤风热,则用灯心竹叶汤清火;偶患腹泻,则用陈茶佛手汤和肠胃。”

萧氏家中经常备有炒黄黑的焦米,小儿伤食饮用。成人腹胀,常用砂仁一粒,以针穿其孔中,在火上烧焦,取下,纸包捻碎,去纸嚼服,甚效。又疰夏不思食,用荷叶粥(鲜荷叶去梗,洗净,待米烧半熟,即置荷叶于其上,再煮,熟后粥色青绿清香)宽中解暑,妙用非常。引《本草纲目》,“粥”专列一项,计有44种。盖粥能畅胃气,生津液,推陈致新,利膈益胃(如薏苡仁粥除湿热,利

002

第一部分内科

肠胃;莲子粉粥健脾胃,止泻痢:薯蓣粥,补肾精,固肾气等),但有荷叶烧饭而无荷叶粥。李东垣师承洁古在仲景枳术汤基础上创制枳术丸,用荷叶裹烧饭为丸。他说:“盖荷之为物,色青中空,象乎震卦风木,在人为足少阳胆同手少阳

三焦,为生化万物之根蒂,因此物以成其化,胃气何由不升乎。”《温病条辨》清络饮中有荷叶。先生对小儿脾虚疳积,食少、消瘦、易汗出,亦常用苡仁、山药、大枣煮大米粥治之。效果很好。对老年人则常用莲子、芡实煮粥,以固其肾气。药补不如食补,寓药于食,可谓善补。另外,亦备有夏天用的露,如银花露、生地露、玄参露等。

汪逢春:治湿温善用大豆黄卷

汪氏认为湿温病治疗相当复杂,治疗上多采用清热化湿兼顾,斟酌湿偏重。还是热偏重而用药;同时,结合宣透、舒郁、淡渗、缓泻等法来分解病势。尤善以辛香宣达、芳香清解之法取效,而最忌见热清热,因此时不仅热不能清,反使湿愈凝滞,造成缠绵之局势。选方大略为藿朴夏苓汤,甘露消毒丹之属。还善用大豆黄卷、香青蒿、荷叶、薄荷、桔梗等轻清宣透、芳香化浊之品,即使对于湿温重症,也主张轻出轻入,遇到高热病人也不主张苦寒之品过重,而选用芳香宣化之品,如藿香、佩兰、银花、连翘等。尤其不主张用生石膏,如邪在卫分,恶寒未罢,而早用石膏,可有“冰伏凉遏”之弊。汪氏这一临床思路,在几十年以后,在中国中医最著名的医学家,周恩来总理生前评价“最懂辩证法”的蒲辅周先生中医临床思想中,得到许多的汲收、肯定和结合新疾病谱的全面发展、发挥。

汪氏之芳香宣化方,用于上焦暑湿之邪迫于外,湿热秽浊蕴于中,头晕身热,漾漾泛恶,舌苔白腻而滑,胸中气塞,脘闷咳嗽,周身酸沉乏力,小溲黄赤,湿热初起之证。鲜佩兰(后下)3.5克,鲜菖蒲3.5克,大豆卷9克,鲜藿香(后下)3.5克,嫩前胡3克,川郁金6克,白蒺藜、姜竹茹各9克,制厚朴3.5克,川黄连、通草各3克。其治上焦暑湿外受,表气不畅,形寒头晕,周身酸楚,身热肌肤干涩,恶心呕吐,腹中不舒,中脘满闷,脉象濡滑,法当芳香疏解,以退热止呕。

处方:佩兰叶(后下)12克,广藿香(后下)9克,陈香薷5.1克,大豆卷9

003

医林散叶名中医治病绝招

克,制厚朴6克,新会皮3克,制半夏9克,苦桔梗、枳壳各6克,白蔻仁5.1克,煨鲜姜3克,杏仁泥6克,太乙玉枢丹0.9克(研细分冲)。

施今墨:治脾胃病惯用理中汤

施氏仔细观察胃肠病的发病规律,归纳出“温、清、补、消、通、泻、涩、降、和、生”十种治疗方法。即:寒宜温,热宜清,虚宜补,实宜消,痛宜通,腑实宜泻,肠滑宜涩,呕逆宜降,嘈杂宜和,津枯宜生。以上十法,旨在察其阴阳,灵机应变。施氏临证常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即以病分证、循病求方、病证结合,处方用药不落俗套,既能用有常规,又善出奇制胜。如用绿豆衣治消渴,绿豆芽配大豆卷治黄疸,五倍子治蛋白尿、自汗和月经过多,柿蒂、香茹伍木瓜治尿频、尿失禁,血余炭治尿结石及痢疾,连皮花生米消尿蛋白或下乳汁,黑芥穗治产褥热,麝香、樟脑伍乳香治阳痿及男女性欲冷淡,海浮石佐鱼枕骨治癃闭等,用药奇特。

脾胃病惯用理中汤,人参干姜白术甘草。功用温中散寒,健脾助阳。本方主治消化性溃疡,胃阳虚寒者,用附子理中汤加高良姜、厚朴、陈皮、砂蔻仁、檀香、旋覆花、代赭石等,理气散寒,温中止痛。对慢性胃炎、胃张力减弱,寒热错杂者,用理中汤合左金丸、枳术丸、二陈汤、平胃散、中满分消丸治脘痞腹满、吞酸嘈杂等。可加麦芽、神曲消导,丹参、红花和血,薤白、玄明粉等导浊通便。制成散剂长期服用。还可治疗慢性肠炎,泄泻腹痛,畏寒肢冷,用附子理中汤温阳散寒。寒湿加胃苓汤,肾虚合四神丸,间参以涩肠止泻、燥湿健脾之品。慢性痢疾,大便脓血,里急后重,见脾阳不足者,有湿热积滞兼夹者,合白头翁汤、左金丸;肾虚合四神丸去肉豆蔻,加椿根皮、石榴皮、赤石脂、禹余粮等。肠伤寒(湿温)重症,脾胃寒凝,虚热外浮,用附子理中、左金、二陈,加五味子、白芍等,先固本元,温脾胃,复津液,退虚热。霍乱吐泻,烦渴肢冷,脉闭不出,用附子理中汤加减。方中用大山参、西洋参、五味子、远志益气强心生津,加桂枝、白芍、吴萸、黄连等调和阴阳寒热。周围循环衰竭,神识不清,四肢厥冷,呼吸迫促,用四逆加人参汤合生脉散,加吴萸、远志。方中用山参、西洋参强心救逆。阳虚头痛,四肢冷,头部痛剧,脉紧,属虚寒凝滞者用附子理中汤加当归,理中扶阳。月经过多,久漏不止,经色暗淡或紫黑,头晕

004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