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医》李致重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书名:《正医》

【作 者】李致重著
【丛书名】丘石中医系列
【页 数】 305
【出版社】 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9.03
【ISBN号】978-7-5377-5855-0
【分 类】中国医药学-研究
【参考文献格式】 李致重著. 正医. 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9.03.

图书目录:

《正医》内容提要:

本书在中西医学术发展和事业管理上,反复论证了六条公理性原则。认为当代中医工作的基本任务必然是,医治中国人的传统文化自卑证,重树中医的科学信念,尊重中医的原理和特点,营造和而不同的文化科学氛围。保护学术民主、学术自由,宣导学术争鸣,实现中意的全面复兴。

《正医》内容试读

/第一章告别中医西化的师生讨论/

中医应该走自身发展的道路,中医机构应该突出中医特色。如果形形色色肖削弱中医的做法不改变,或在漂亮的口号下使中医很快地西医化,那就重复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消灭传统医学的悲剧。

(崔月犁《中医沉思录》序)

正本清源

一、论题

中医西化违背哲学公理

复兴中医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用西医所依托的近代物理学、化学的观念与方法,对中医进行长期不断的验证、解释和改造的做法,习惯称之为中医西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几乎统治了中医学术的各个领域,迫使中医教学、临床、科研在被西化的歧途中一步步走向衰落。

(一)关于哲学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公理

所谓公理,指的是一种众所公认的判断,即不需要证明的道理或者真理。在西方的纯粹哲学中,公理也称之为自明性原理,因为是自明的、公认的判断,所以公理是无须证明的。台北著名的哲学家罗光先生说:“公理应该具有普遍和永久的真实性,因为出自人性和自然界的自然律”“公理的成立或存在,不是由人的推理证明,而是由于学术思想的先天程序,必然而有的”。四

其实在我们的周围,公理性命题无所不在。社会伦理学里,人具有守道、行善、避恶的天性;在逻辑学里,三段论必然由大前提、小前提、介词三部分构成;在人文社会里,人人享有生而平等的天赋人权:在数学里,两点之间只能引一条直线;在哲学和系统科学里,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等,这一切都属于公理。罗光先生从逻辑学的角度强调公理

第一章告别中医西化的师生讨论|003

“是一项成文的判断,不须证明,但却用为一种学说或学术的基本”。医

可见公理不仅仅是一种学说、学科的既定准则,而且随着年代的久远,

它几乎成为人尽皆知、用不着争辩的普遍常识。

被誉为“六经之首”的《周易》这一哲学巨著中,“形而上者谓之

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论断,就是一项公理。它展现在人们面前

的,是出发点相同而研究方向相反的两种不同的认知方向。人类沿着这

两种相反的认知方向,在长期研究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形而上与形而下

两大认知体系。具体而言,人们研究形而上,是在不干扰“天造之物”(即原生态的事物,或者“物之事”)本来生存状态的前提下,研究其运动、变化的现象及其过程,以认识驱使天造之物运动、变化的抽象道理,这叫作形而上者谓之道。人们研究形而下,首先要把原来的天造之物打开,研究构成天造之物的局部以及构成局部的物质(或者“物之质”),以认识其局部结构以及构成局部的物质与功能,接着人们由此获得了制造“人造之器”的材料,进而制造出种种人造之器来,这叫作形而下者谓之器。因此,或研究与揭示“形上之道”,或认识与制造“形下之器”,两者包罗了古往今来人类在追求知识的全部实践活动中所获取的全部聪明才智。按照这一公理,人类全部科学知识的体系除了形上与形下两大类之外,世界上不会再有第三类。

其实,哲学研究的实践与意义,就是以追求自明性原理、公理性学问为目的的实践过程。《周易》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论断,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关于“形质论”的原理,早已是东西方经典哲学中世代相传、尽人皆知、无可置疑的公理,所以讨论形上性中医与形下性西医之间的关系时,自然也离不开这些公理。

(二)界定中西医关系的十项公理性原则

在探索“中医我是谁”“我是怎么来的”的研究中,在探索中西医之间相互关系的实践中,遵照《周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

004第一章告别中医西化的师生讨论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