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遗传学理论及新进展研究》孙睿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分子遗传学理论及新进展研究》

【作 者】孙睿作
【页 数】 184
【出版社】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 2021.03
【ISBN号】978-7-5180-8343-5
【价 格】68.00
【分 类】分子遗传学-研究
【参考文献】 孙睿作. 分子遗传学理论及新进展研究.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21.03.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分子遗传学理论及新进展研究》内容提要:

本书以“重基础、内容新”为指导思想,从分子遗传学的概念、术语及研究进展出发,系统介绍和分析了遗传学的理论和技术基础。本书包含了分子遗传学领域的多个方面,全书共分六章,主要内容包括:分子遗传学引论、基因的分子结构、DNA的复制与基因表达、基因表达的调控,DNA损伤、修复与突变,分子遗传学技术研究进展。本书内容丰富,结构合理,条理清晰,是一本值得学习研究的著作。

《分子遗传学理论及新进展研究》内容试读

第一章分子遗传学引论

1细

分子遗传学理论及新进展研究

第一节分子遗传学的含义及其研究任务

一、分子遗传学概述

(一)分子遗传学含义

分子遗传学主要研究范畴涵盖基因在生命系统中的储存和组织结构,基因的复制与传递的分子机制,基因表达与调控规律,基因表达产物的结构与功能,基因变异的分子机制,基因在控制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以及形态发生与个体发育中的作用机制。

作为遗传学的分支学科,分子遗传学研究方法与经典遗传学不太相同,经典遗传学以杂交为主要实验方法,通过观察比较生物体亲代和杂交后代的性状变化,分析数量,来了解与生物性状相关的基因及其突变与传递规律,即为正向遗传学(forward genetics),其主要是从生物体性状改变来研究基因。而分子遗传学则是通过物理学和化学的原理和实验技术,在分子水平上揭示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即为反向遗传学(reverse genetics.),其主要从基因结构角度来研究基因功能。

(二)分子遗传学研究方法

分子遗传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建立模型

通过观察的现象或获得的实验结果建立一种模型来研究分析,以揭示其分子机制。如双螺旋模型、操纵子模型等。

2.理化实验和构象分析

分子遗传学常用DNA(或RNA)的抽提、分离、纯化、测序、酶切、电泳、分子杂

交、定点突变、体外扩增(PCR)、体外表达和基因打靶等理化实验方法。在对DNA大分

子结构的研究中还经常应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在对某些调节因子及酶的结构分析中也常用

X射线衍射技术。基因组学出现后,分子遗传学的某些领域(如分子进化)便常用到生物

信息学的相关方法。

二、分子遗传学的研究任务

(一)遗传物质分子结构和传递机制

主要研究遗传物质的DNA或RNA的结构和传递机制,所有遗传物质必备以下4个

特点:①储存并表达遗传信息。②可将遗传信息进行生物传递至后代。③物理和化学性质吵2

分子遗传学理论及新进展研究

逐代传递而保持不变是因为“携带它们的染色体是一种非周期晶体”的观点。此外他鼓励并号召物理学家通过遗传学研究来发现“新的物理学定律”。在E.Schrodinger的激励下,

一些年轻的物理学家离开了他们自己的专业,而进人到遗传学这个新的研究领域中。其中,建立DNA双螺旋模型的著名科学家F.H.C.Crick将DNA制备成晶体进行X射线分析;获得清晰的DNA射线照片的R.E.Franklin和M.Wilkins,证实噬菌体的遗传重组的

M.Delbruck等都是来自物理学“阵营”的科学家。这些物理学家们将物理学的思维方式融入遗传学中,改变了传统生物学家那种“观察、描述和归纳”的研究模式。遗传学逐步过渡到“实验、建模和演绎”的分子遗传学时代。

20世纪40年代初,遗传学主要从细胞和染色体水平上研究生命体的遗传与变异的规律,属于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s)或叫染色体遗传学(chromosomal genetics)阶段。为区分后来发展的分子遗传学,现在人们也习惯称这一阶段的遗传学为经典遗传学或传统遗传学。由于经典遗传学主要研究生命体上下两个世代之间基因是如何传递的,故有时也称之为传递遗传学(transmission genetics)。

经典遗传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可概括为遗传的孟德尔定律(Mondelian laws of inheritance)、遗传的染色体理论、遗传重组和作图(genetic recombination and mapping)以及重组的物理证据(physical evidence for recombination)四大方面。

1857~1864年,孟德尔以豌豆为材料进行植物杂交实验,发现了两条遗传学的基本定律,即遗传因子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为解释豌豆杂交的遗传现象,孟德尔从生殖细胞入手,提出遗传因子假说。他推想生物个体的所有性状都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这些因子从亲本到子代,代代相传;遗传因子有显性(dominance)和隐性(recessive)之分,决定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因子和隐性因子,称为等位因子,即目前的等位基因(allele);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其中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开,因此在生殖细胞中,它们则是成单存在的;在杂交子一代细胞中,成对的遗传因子各自独立,彼此保持纯一的状态;由杂种形成的不同类型的配子数目相等;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有同等的结合机会。

孟德尔根据大量实验,经过严格的统计学分析和缜密的逻辑推理,证明遗传性状是由

一种独立存在的颗粒性的遗传因子决定的。孟德尔为现代遗传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后人称这些定律为孟德尔定律,并视孟德尔为现代遗传学创始人。

美国著名的遗传学家摩尔根以果蝇为材料开展遗传学研究,通过该研究提出伴性遗传

或称X连锁遗传。摩尔根将代表某一特定性状的基因同某一特定的染色体建立联系,创立

了遗传的染色体理论(the chromosome theory of inheritance),并提出了遗传的连锁定律(1 aw of linkage)。从此基因有了具体的物质内涵。随后的遗传学家们又应用基因作图技术,构建了基因的连锁图(linkage map),进一步揭示了在染色体分子上基因是按线性顺序排列的,使得孟德尔遗传学原理被广泛验证。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