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电子版pdf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者评论:《现代汉语词典》

最新版本是按照国务院指示编写的完整词典,旨在确定词汇标准,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标准化。 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由专业权威的学术机构组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学研究所编着,商务印书馆出版,如果您有兴趣可以免费下载需要它。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电子版pdf免费版

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电子版预览

特点

语言和写作人才,教育读者,公众读者

著名的规范词典:《现代汉语词典》

根据国务院关于确定词汇规范的指示编写,

宗旨是弘扬普通话,推动汉语标准化。

专业学术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成立专门编写《现代汉语词典》的编写机构,

著名语言学家吕树祥、丁胜树先后主持工作。

百年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中国最早的现代出版社,有着悠久的词典编纂传统,

指定出版《现代汉语词典》

 

简介

《现代汉语词典》自1978年正式出版以来,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反映现代汉语词汇的新面貌,反映相关学科研究的新成果,经过多次修订,实施相关的国家语言方面。新规范。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是:全面贯彻2013年6月国务院颁布的《通用汉字规范表》;新增近年出现的400多个新词,新增近100个新义词,并删除少量过时和看义词;根据读者和专家的意见,对700多个单词的定义和示例进行了修订。

关于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部是专业的词典编辑机构,前身为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部。 .在卢树祥先生、丁胜树先生等语言学专家的带领下,编写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现代汉语词典》。

现代汉语词典注解介绍

我说过我真的从头到尾读过她的信吗?

我没有骗你,现在想想,当时很佩服自己。

我非常认真地阅读每一页。

虽然我记不太清了。

那么我现在问自己:

你当时看到了什么?

其实当时的原因很简单:我想考好中文。

然后,我的中文成绩确实是最好的。那时候!

《现代汉语词典》1659页对“鱼白”的解释是:“(1)鱼精。(2)(方)鳔(飚)。”最新的第五版的解释还是一样的。暂且不说方言中“围兜”的意思,“鱼精”的解释是否站得住脚?常识告诉我们:“鱼白”不是“鱼精”。比如人们看到的黄鱼比较多,有的是鱼子,有的是白的。带鱼子的是雌性,带白色的是雄性。有两片鱼白,用薄膜包裹,煮熟后味道微涩,但味道鲜美。可见,“鱼白”并不是鱼的精液,而是雄鱼的生殖器官。

我查阅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脊椎动物学》,第75页写道:“一对睾丸(俗称玉白),呈白色,膨大到几乎有体腔大小。生育季节。长度相等。”这里对玉白的描述完全符合生活经历。这本专业书不仅描述了形式,而且阐明了科学和常用名称。

为了慎重起见,我去复旦大学生物系征求意见。一位教授明确告诉我,“鱼白”是鱼的睾丸。他强调精液和睾丸是不同的,前者是分泌物,后者是器官和组织;精液中充满了成熟的精子,而睾丸中有许多未成熟的精子。他还说,未成熟的雄性也有鱼白,但它没有精液。个人生活经历,专业学术著作中的记录。大学教授的研究。都证明“鱼白”不是鱼精,但《现代汉语词典》这么说,《汉语词典》也这么说,但是什么!

《现代汉语词典》是商务印书馆印制的词典。它以详尽和权威着称。可以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备的参考书。本书最后附有若干附录,其中附录1为《我国历代纪元表》。此表“详列皇帝名(‘皇帝名’或‘庙名’,以习惯为准)、年号、元年、公元年的干支”,便于人们使用在读史的时候互相查询对方的中西年。这很有帮助。但是我在看这只表的时候,突然发现里面有一个问题,于是我在空闲的时候查阅了其他的书,把这只表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经过这次审查,我发现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大部分与前后风格不一致,也有与官方历史记录不一致的情况。

有一个几乎所有年代学都无法回避的问题,那就是陈元先生在《二十史朔润表:中西历历》中说,“西历之首总是在年,差几更差。有十多天,差五十多天。。以这张表为例,也有这个原因造成的问题,如果结合这个问题加上中国历史上的几次改历事件,会比较复杂。但如果不做专门研究,我觉得这个问题一般可以忽略。如果年表有特殊情况,一般小记一下就可以了被添加。

我指这只表的书主要是陈元先生的《二十史硕润表》(以下简称《索润表》),各种历史《纪》、《志》、《传》、《资之通》简”(以下简称“通鉴”),《辞海》附录中也偶有提及“中国历史年表”(以下简称“年表”)。

原文:【西汉】武太初(4)104先于丁丑

引文:《史记·风禅书》“夏,汉改历,正月为年始,……,太初元年。” 《汉书·武帝记》“夏五,历历,以正月为年初。” 《梭闰表》“历五月更替,正月为年始。银政废千年,为始。”

��按:太初元年,历史上发生了一件与历法有关的非常重要的事件,即以十月(建海月)为年头的所谓“秦朝”, “秦历”改为“夏历”,以正月(建阴月)为年头,本表不作说明。

原文:【西汉】成帝(4)32先于冀丑

和平(4)鬼丝散钱28

引文:《汉书·成帝记》“和平元年春三月诏曰:‘河在县东,漂在两州,校尉王偃师的堤坝被塞平,元改为和平。 "

��按:建始五年三月,成帝改建始为和平,所以按照本表的约定,建始后的“(4)”为“(5)” .

原文:【西汉】艾建平帝(4)乙卯前六世

引文:《汉书·艾帝记》“六月,……,诏曰:'……建平二年,元太初元元年。” ……八月诏曰:‘……六月,甲子作书,非赦令,全除。’”《通鉴·韩记26》《六月》 ,……,建平二年,太初元年…… 8 月诏曰:“甲子六月诏,非赦令,皆除。” 《索润表》年初改六月为元江元年,八月称建平二年。 《纪事》收录了元朝初期的将领。

��注:建平年号连续四年没有中断使用。建平二年六月,哀帝曾改太初元姜(统建为太初,武帝年号重复,我可能记错了),八月改回建平。此表不包括太初元江的年号。

原文:【西汉】汝子英(摄政王莽)巨射​​(3)丙寅6

首字母(一)五辰十一八

【新】王莽开国(五)纪司9

引文:《汉书·王莽传上》“十一月,……,以巨射三年为元年。” 《通鉴·韩记28》“十一月,……,巨社前三年,是元年元年。” 《汉书·王莽传》“有无辰之知,冠冕,即真帝之位,必有天下之称,名为辛。其更正为朔,……,与十二月的月亮和桂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元年的正月。” 《通鉴·汉记二十八》“由无辰,王冠,即真帝之位所定,必有天下之名,名为辛。,……,与正月十二月是开国元年正月,大年初一。” 《索润表》“十一月初五五,建国十二月正月,以十二月为正月。”

��按:巨社三年十一月,王莽改年号为元年元年(统建指元年元年)。当年12月初,王莽称帝,国号更名。 ,以十二月(建州月)为正月。所以,最初的年号其实只用了一个月,而伯辰年的十二月就变成了当年的正月。此表不在此描述。如果按照本表一致的殷正计算年份,那么《开国(五)纪司9》中的“纪司”应该是“武辰十二”; “元年正月,贵有朔”是西历公元9年1月15日,所以虽然“9”其实是正确的,但按照这个表的约定,当时还是银政的12月,所以它应该是 "8" 。

原文:【汉书】更始皇帝(3)桂威二世23

引文:《韩书·王莽传》“三月辛思朔、坪林、辛余、夏江兵王昌、朱屯等人合立圣公为帝,年改为元年耿氏。” 《后汉书·光武帝志》二月二月,新思立刘胜恭为帝。 《通鉴汉记》“二月,心思朔,于水沙中立坛城,宣为帝座,南立,面朝大臣;汗汗涔涔,举手不能说吧。所以特赦,换了元。”

��按:虽然更始帝将历法改回殷正,但王莽还是用丑正。 《汉书·王莽传》三月改为元,有别于其他记载。原因应该是《王莽传》还是丑陋的。此表为先皇在桂卫二月改元,依此表一致印证。

原文:【东汉】灵帝中平(6)甲子十二184

引文:《后汉书·灵帝编年史》“四月……,武武,太子辩称自己是皇帝,十七年。皇后号称太后,而” 《后汉献帝记》“九月嘉许,即皇帝,九岁。太后迁永安宫。大赦天下。改昭宁为永汉。......十二月……诏书除广西、昭宁、永汉三号,恢复中平六年。” “一”“夏,四月,……,武武,皇上议是皇位,十四年。皇后称太后。太后来朝。赦世,改元为广西……八月,……,新威,……,那一天,皇上回宫,赦免天下,改广西为昭宁……九月,……,嘉许,…… ……,被太后迁至永安宫。大赦,改昭宁为永汉。……十二月,……诏书除广西、昭宁、永汉三号。” 《索润表》“四月五五少帝改广西,八月辛不改。昭宁、硕显帝九月改永汉,十二月中平六年。” 《纪事》还包括广西、昭宁、永汉三个年号。

��注:中平六年,这一年,实际上汉朝一共用了四个年号。分别是中平六年、广西元年、昭宁元年、永汉元年。其中,广西元年改于当年4月;当年8月改昭宁元年;当年九月改永汉元年;十二月,又废永汉,称中平六年。此表不包括广西、昭宁、永汉三个年号。

原文:【东汉】先帝建安(25)丙子196

延康(1)庚子三世220

【曹魏】文皇初(7)庚子十220

引文:《索润表》“三月改延康,十月更武卫改皇初。” .... 将元改为延康。二月,丁未朔,日蚀。”《三国志·无忌》“二十五年春正月,……庚子,王卒于洛阳,六十年六年。”《三国志·文骥帝》“先祖灭亡,继承人为丞相魏王。皇后被称为太后。重建二十五年是延康元年。元年二月,任卯。”“延康元年正月,文帝即位。”《三国志·五竹传》《春正月》二十五年,曹公驾崩,丕王继位为丞相魏王,改年为延康。”

��按:此处“延康(1)庚子3220”的时间标注与《索润表》和《纪事》一致,《汉汉书》也有记载。但是,如果你翻阅其他的历史记录,你会发现情况似乎没有那么简单。 《通鉴》于正月末二月初前附建安改元延康; 《三国志·文姬》也记载了元朝二月前的变迁。结合《武帝志》、《后妃传》、《武竹传》,似乎当时应该是:庚子,建安二十五年正月,曹操,魏王病逝;曹丕当月即位,后献帝也改年号。为延康,也正月。至于为什么每个年表都假设袁延康的变化是在三月,我还没有看到具体的原因。在这里怀疑。

原文:【曹魏】明帝青龙(5)归丑二233

荆楚(3)丁四散237

齐王征世(10)更深240

引文:《三国志·明济帝》“荆楚元年,春正月,仁臣,……,以为魏已得地,恰如其分取建畴月为正月。三月,蒙夏改历四月。《通鉴·魏季午》春,正月,任臣,山潮县言黄龙涧。高唐龙心想:‘德行已得,正朔说,改色,用神,政改民耳。 '皇帝跟着他的讨论。三月下诏改元,故此月为蒙夏四月。” 《三国三少帝》 “十二月诏曰:‘……,其下正;虽然违背了先帝传三行的意思,但这也是改变礼制的原因。下正为天正数,建阴月为正始元年正月,建仇月为后者。 ’”《通鉴·魏纪六》“十二月,诏书复以建阴月为阳。”《索润表》“魏三月改元靖初,用荆楚历,三四月是月份,十二月是第一个月。”

��按:青龙五年三月,魏明帝改元靖初。这一次,元朝的变化,与王莽对开国的变化是一样的。不仅年号改了,年头也改了。用丑和阳,以青龙五年三月为荆楚元年四月正月。荆楚三年(建子月)十二月,齐王诏改回殷正,本应为二年的正月(建畴月),三年后改为十二月。荆楚的。此表并未反映这一相对重要的新年伊始事件。

原文:【蜀汉】景瑶皇后(6)吴寅258

延兴(1)桂味八263

引文:《三国志·后师传》“六年夏,魏大兴收弟子,命西征将邓艾钟惠镇西将军与永州刺史诸葛胥联手攻打,张仪、廖化、府国将军董珏拒绝。在绵竹。” 《通鉴魏纪事》“秋,八月,……汉人闻魏军逼近,派将领廖化到大中协助姜维,张仪、董珏等人到阳安关协助周边地区。

��按:此表于景耀六年八月改为元衍行,具体月份在《三国志》中没有标注,而在《索润表》中相同;八月改元似乎是根据《通鉴》、《年表》一样。

原文:【孙武】嘉和大帝(7)仁子232

蚩尤(14)乌乌九238

引文:《三国志·武公传》“秋八月,武昌说麒麟会见,有秘书说麒麟要平安,年号要改,就我所见,如果神认为嘉祥是元,那年就应该改成赤乌为元。'……所以改年。” 《通鉴魏记六》“九月,吴改元赤吴。” 《索润表》《吴八月变袁驰吴。》

��按:孙武嘉禾七年改为赤武元年,正是曹魏荆楚二年。此时曹魏使用仇正,而孙武仍是殷正。因此,在此期间,两个历法相差一个月。本表所标注的“五五九”用曹魏的丑义,不符合本表的一贯用法,更不符合孙武的历史现实,应改为“五五八” .此表似乎仍指“通鉴”,但并未仔细研究。

原文:【孙悟】武城侯天舒(二)义威275

天玺(1)冰神气276

引文:《三国志·三嫡传》“天熙元年,吴军说,临平湖自汉末起,草丛丛生,今开。据长老说,这湖堵天下乱,这湖开,天下太平。我在湖边得到一个石信,有小石子,青花相间,四寸长,宽二寸多,刻天子字,故改年,大赦……秋八月,北京刺史孙凯投降晋。”纪二”“秋,七月,吴人对吴君说:……吴临平湖自汉末封,汉末开.相传,长老说:“此湖闭塞,天下大乱;当这个湖开放时,世界是和平的。'"

��注:这表示天枢二年改天书为元天喜的时间是七月,出版于通鉴。 《晋书》记载“三国志”中“临平湖自开”事件时,也附于当年七月。 《索润表》没有标注月份,《年表》与《通鉴》相同。 《三国志》没有记载具体月份,只是附在八月之前。整体来看,七月应该算是一个史实,《三国志》中的短暂记载导致了记载的失传。

原文:【西晋】惠帝永康(二)庚申300

永宁(2)新优思301

引文:《晋·徽帝记》“永宁正月初一丑,赵王伦篡位。丙寅,迁皇进晋永城,号太上皇。……夏四月,……先,当日取公序……归海,赵……,于是大赦,元朝,给孤寡寡妇五粒石斛,五天大赦大日子。赵王伦、益阳王伟、九门侯志等人,伦志被处决。党和党。” 《晋书·赵王伦传》“论从兵五千人,入自端门,登太极殿,漫奋、崔遂、乐广入印于伦,嚣张即位,大赦,改元简氏。” 《通鉴晋级六》“义丑,伦北发驾入宫,即皇上,赦世,改元鉴世。皇上从华林西门迁至晋庸城……归海,赦世,改元。”

��出版社:从《晋书》和《通鉴》都可以看出,在永康和永宁两个纪号之间其实有一个开端。不过,这张表上记载的是晋惠帝的年号。这是由篡位的“八王之乱”之一的赵王伦创立的。严格来说,并不是晋惠帝的年号。但从逻辑上看,如果不是赵王伦篡位改朝,晋惠帝可能不会在四月将永康改为永宁。剑氏可以说是通向永宁的,所以还是不要忽视吧。

原文:【东晋】元帝剑武(2)定丑散317

大兴(4)武印散318

引文:《晋元帝记》“太兴元年三月,桂丑三月,穆帝即位,帝斩首住府。冰尘,白寮的荣誉称号……这就是天,也就是皇帝……所以特赦,换元。” 《通鉴晋记十二》《泰兴元年》。 “索润桌”“三月冰尘改成元大兴。” 《年表》《大(泰)行》

��按:建武二年三月,司马睿被晋王登基,改称元。年号改为大兴,“索润表”亦然。 《晋书》和《通鉴》都是太行,《年表》都是,以大兴为主。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