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生说字 第13卷》李土生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土生说字 第13卷》

【作 者】李土生著
【页 数】 460
【出版社】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 2009.08
【ISBN号】978-7-5073-2765-5
【价 格】1200.00(全24卷)
【分 类】汉字-通俗读物
【参考文献】 李土生著. 土生说字 第13卷.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9.08.

图书目录:

《土生说字 第13卷》内容提要:

《土生说字 第13卷》内容试读

【A

āáǎàa

“啊”,形声字,从口,阿声。

“啊”从口,表示其意义与发声相关:“阿”为山阿、大山。“啊”由“口”和“阿”构成,意思为面对高山发出的感叹,用为叹词,多表示惊叹或赞颂。

“阿”亦为山的弯曲处,引申指弯曲处,弯曲则多变化。而“啊”字的读音随着人的情绪变化而产生变化,“ā”、“á”、“ǎ”、“à”、“a”代表着不同的情绪色彩,如感叹、赞叹、惊异、疑问、肯定等等。“阿”又表曲从、迎合、偏祖,常用以形容为人善于见风使舵。“啊”字便似此中高手,极易受前边音节尾音的影响,不同的尾音则会产生不同的音变,在a、e、i、o、u后读ia,写成“呀”;在u、ou、ao后读ua,写成“哇”;在n后面读na,写成“哪”。“啊”为后起字,《说文》所无。《集韵·个韵》:“啊,爱恶声也。”

“啊”字主要用作叹词。“ā”表示敬意或赞叹。老舍《骆驼祥子》:“‘啊!’老者的手在胸前搓着泥卷,打量了祥子一眼,细细看了看三匹骆驼。”光未然《黄河颂》:“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á”表示追问或要求再说一遍。如:“啊?你明天倒是去不去呀?”“啊?你说什么?”《骆驼祥子》:“啊?骆驼出西口没什么险啦吧?”

“ǎ”表示惊异。如:“啊?这是怎么回事?”《骆驼祥子》:“‘喝

十画·001

点水!’掌柜的对着他耳朵说。‘啊?’老车夫睁开了眼。”

读作“à”音时意义较多。表应诺时,发音较短,如:“啊,好吧。”表示明白过来,发音较长,如:“啊!原来是你,怪不得看着眼熟哇!”又用以表示赞叹,如:“啊!祖国,我的母亲!”“啊”字还读作轻声“ā”,用作助词,在句末作语气词,表示肯定、提醒、请求、催促、疑问、赞叹等意。《红楼梦》第九回:“李贵忙喝道:‘你要死啊!’”闻一多《最后一次的讲演》:“大家都有

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

语气词“啊”以前又写作“呵”,如:“走罢!勇敢者!幼者呵!”如今规范为用“啊”。

“啊”是人讲话或行文的常用字。一个“啊”字,便充分地把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表达得淋漓尽致。人们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当爬上一座高山的顶峰时,面对脚下的一切,骤然而生豪气,大喊一声“啊”,“啊”去了平日积累的郁闷之气,换来的是大自然赐予的天地之灵气,人的心胸自然是为之开朗,豁达起来。

“啊”字通过对人的内心情绪的体现,反映出一个人的好恶,进而反映出一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但“啊”的含义可以是赞美的,亦可以是反对的。因此要小心谨慎地去用,不可以因为其普遍、普通便视作平常,不加重视。

ai ai

小篆

“唉”,形声字,从口,从矣。

·002·十画

土生说字

“唉”从口,表示发声;“矣”为语气词,表示完成时态,亦为感叹之辞。“唉”为答应之声,表示听到了、知道了,是一个阶段完成的时态,故字旁有“矣”。《说文·口部》:“唉,应也。”“唉”亦有感叹之意,表示同情、伤感或惋惜。“矣”由人、矢组成,“厶”的字形像跪坐之人,“矢”为箭矢。“唉”的字形为人跪在箭矢之上发出的无奈感慨。

“唉”字用作叹词,还表示叹息。《史记·项羽本纪》:“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亚父接过玉斗,扔在地上,拔出剑撞碎了之后说:“唉!项庄这班小子没法和他们共谋大事。”韦孟《讽谏诗》:“在予小子,勤唉厥生。”李善注引颜师古曰:“唉,叹声。”由“唉声叹气”这个词可以看出,“唉”出的是声音,“叹”出的是气。因此,“唉”与“叹”的区别在于一个发声,一个出气儿。从养生的角度上来讲,“唉声叹气”是疾病的

一种前兆。人要活得快乐,活得坦然,自然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唉声叹气了。因此,养生之道,要有所远,有所近,不可偏执

“有所远”,要远牢骚,通情达理,明辨是非。对人对事要想得开,想得宽,想得远,看得惯,多想开心的事、愉快的事,始终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这样也就远离了“唉声叹气”之不快。要远攀比,以己之短比人之长,不论怎么比,自然是越比越气,越比越不如意。远离攀比,便远离了唉声叹气之无奈。要远不幸,人生短短几十年,生活上的失意、事业上的坎坷、人际间的怨嫌、感情上的创伤,谁都会遇到。对于这些历史,有的人总是耿耿于怀,细想来,长期地被这种阴影所笼罩,哪会有什么快乐可言呢?所以,对此要来个“一笔勾销”,把它们从记忆中永远抹去。远离不幸,也就远离了唉声叹气之痛苦。远离无聊,古往今来,不少志士仁人都将“静心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奉为座右铭。而有些人却偏偏喜好对身边的人和事品头论足,看到别人的成功与幸福便怀妒于心,极力讽刺,或刻意破坏;而对待别人的失败与痛苦,却往往是幸灾乐祸,

十画·003·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