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中国历代职官别名辞典》龚延明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简明中国历代职官别名辞典》

【作 者】龚延明著
【丛书名】简明史地工具书系列
【页 数】 459
【出版社】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 2016.09
【ISBN号】7-5326-4712-5
【分 类】官制-别称-中国-古代-词典
【参考文献】 龚延明著. 简明中国历代职官别名辞典.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6.09.

图书目录:

《简明中国历代职官别名辞典》内容提要:

本书为“简明史地工具书系列”之一种。该书为《中国历代职官别名辞典》的简明版,收词3000余条,内容主要涉及中国历代职官别名及其释文和例证。该书是《简明中国历代职官辞典》的姊妹篇,与其互为补充,供广大读者参考查阅使用。

《简明中国历代职官别名辞典》内容试读

尚父、政事令、陈王…启手足于圣宗皇

〔-〕

帝所赐之第,享年九十有一。…谨为

一人(历代)王与皇帝自称或他

铭曰:秩峻三师,封疏一字。”《辽史·萧

称。《尚书·吕刑》:“一人有庆,兆民赖韩家奴传》:“大康初,徙王吴(国)…例之。”孔《传》:“一人,天子也。”《资治通

削一字王爵,改王兰陵。”按:改一字王为

鉴·陈宣帝太建四年三月癸亥》:“岂有

兰陵郡王。

年三十天子而可为人所制乎?《诗》云:

一障(宋)知府、知州、知军、知监

‘夙夜匪懈,以事一人。’一人,谓天子

之别称。视为一郡之屏障。清徐松《宋

耳。”《荀子集解》卷六《富国篇》:“故百技

会要辑稿·职官》四七之五三《判知府、

所成,所以养一人也。”王先谦注:“一人,

州、军、监》:“今为郡守者,其视往昔何

君上也。”

如哉?通判善罢,不用荐举,取一障如

一个(春秋)单使之称。《左传·

探怀袖。”

襄公八年》:“知武子使行人子员对之日:

一麾①(历代)郡太守、州刺史别

‘君有楚命,亦不使一个行李告于寡君,

称。梁萧统《文选》卷二一颜延年《五君

而即安于楚。’”杜预注:“一个,独使也。

咏·阮始平》:“一麾乃出守。”李善注:

行李,行人也。”明卓明卿《卓氏藻林》卷

“(阮)咸为始平太守。”②(宋)知州、知军

二《臣职类》:“《左传》‘一个’,单使也。”

之别称。宋刘过《龙洲集》卷八《投(知筠

一介(春秋)即“一个”之异写。单

州)诚斋》:“绫衾厌入承明直,却把一麾

使之称。清吴汝纶《写定尚书·秦誓》:

江上来。”宋孙觌《孙仲益内简尺牍》卷六

“如有一介臣,断断猗;无他技,其心休休

《与台守曾郎中》:“公把一麾,为千里师

焉。”吴注:“《释文》作‘个’。”明卓明卿《卓

帅。”按:“台守”指知台州。③(清)知府之

氏藻林》卷二《臣职类》:“《左传》‘一个’,别称。清梁章钜《枢垣记略》卷二一《送苗单使也。《秦誓》日:‘若有一介使臣。’”

林出守荆州(府)》:“但以才艺称,犹嫌所见

一字(辽)一字王爵省称。如秦

偏。一麾万事来,素蕴当毕宣。”

国王、陈国王等封爵。《全辽文》卷六

一字王(历代)国王别称。王爵前

《张俭墓志铭·重熙十二年》:“惟太师、仅用一字(国名)为封号也,代各有之,至

一画一乙

辽、金则以一字王为尊。宋李心传《建炎

龙图阁学士陈彭年。”

以来系年要录·绍兴二十四年八月丙

一品大臣(清)或作内阁大学士代

午》:“礼部拟定故太师、清和郡王张俊赠

称。清龚自珍《龚自珍全集》第一辑《明

典…可与赠小国一字王,令礼部拟定,

良论》:“夫三十进身,以至于为宰辅,为

于是特封循王。”《金史·百官志》:“亲王

一品大臣,其齿发固已老矣。”清纪昀《历

母妻封一字王者,旧封王妃,为正从一

代职官表》卷二《内阁》上:“国朝官制,大

品。”清钱大昕《潜研堂集》卷三四《三答

学士,满、汉各二人。雍正八年,俱升为

袁简斋书》:“辽、金之世,所云一字王者,

正一品。"

如秦王、魏王之类,皆国王也。郡王则必

〔一

两字,如混同郡王,金源郡王是也。”按:以“一字王”代表国王或亲王。

乙科(明清)乡试中式者称举人,

一条冰(宋)凡文翰清秘之职,如

俗称乙科。齐如山《中国的科名》一二

翰林学士、知制诰等官衔,俗称“冰衔”。

《举人的名称》:“有时称呼进士为甲科,

倘使一人同时兼任数职,即有“一条冰”

举人为乙科。”清赵翼《陔余丛考》卷二八

之俗称。宋谢维新《古今合璧事类备

《举人》:“前明则乡试中式者为举人,会

要·后集》卷二二《翰苑门·事类》:“文

试中式者为进士,遂与进士分甲、乙科

瀚清秘:陈彭年兼数职,皆文翰清秘之

而举人并可入仕。”清梁章钜《浪迹续

目,人谓其官衔为‘一条冰’。”宋李焘《续谈》卷五《双忠祠碑》:“按二公,皆起家资治通鉴长编·真宗大中祥符七年三月

乙科:陈公,顺治辛卯举人;马公,顺治

戊戌》:“翰林学士、右谏议大夫、知制诰、甲午举人。”

二画

惟左右二史,记人主之言动,职清地要,

书省者,仆射、左右丞签署迄,分付六

他官莫比。…臣伏见起居郎黄廉立朝

曹。'上官均亦奏:‘乞尚书省事类分轻

无正直之名…实玷清选。’”

重,某事关尚书,某事关二丞,某事关仆

二司(明)省一级承宣布政使司、

射。”《新唐书·百官志》一《尚书省》:

按察司之合称。或写作“两司”。《明实

“尚书令一人,正二品…左右仆射,名

录·景泰三年六月》:“近年福建布、按二

一人,从二品…左丞一人,正四品上:

司分巡、分守地方官员,多有六年不易。”右丞一人,正四品下。”明吕坤《实政录》卷一《守巡道之职》:“一

二使(明)承宣布政使司左、右布

省之内…两司堂上官势难出巡,力难

政使之合称。《明史·万士和传》:“再迁

兼理。”

广东左布政使。政事故专决于左,士和

二圣(宋)(1)泛指已故某二帝。如

曰:‘朝廷设二使,如左、右手,非有轩

神宗朝修仁宗、英宗两朝国史,则称已故

轾。’乃约右使分日治事。”

仁宗、英宗二帝为二圣,非特指。宋王明清

二府①(西汉)丞相府与御史大夫

《挥麈后录》卷一:“神宗朝,诏修仁、英《两府之合称。《汉书·楚元王传》:“今二府朝国史》。开局日,诏史院赐筵。…宋奏佞谄不当在位。”颜师古注引如淳日:次道云:‘二圣垂鸿烈,天临四纪余。’”

“二府,丞相、御史也。”②(东汉)大司徒

(2)南宋所称“二圣”,多指被金所掳北去

府、大司空府之合称。《后汉书·光武帝

的徽宗、钦宗二帝。为特指。宋王明清

纪下》:“昔契作司徒,禹作司空,皆无

《挥麈后录》卷四:“逮二圣北狩,彭婆以

“大名,其令二府去‘大’。又改大司马

无名位,独得留内庭。”宋岳珂《金佗碎

为太尉。”③(宋)元丰改制前,中书门下

编》卷一九岳飞《广德军金沙寺壁题记》:

与枢密院之合称。《宋史·职官志》二《枢

“俟立奇功,殄仇敌,复三关,迎二圣,使

密院):“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

宋朝再振,中国安强。”

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

二丞①(北魏)尚书左丞、尚书右

二将(南朝梁)太子宫旅贲中郎

丞之合称。《魏书·献文六王传·广陵

将、冗从仆射之合称。《隋书·百官志》

王传》:“(高祖)谓左丞公孙良、右丞乞伏

上:“(东宫)旅贲中郎将、冗从仆射各一

义受曰:‘二丞之任,所以协赞尚书,光宣

人,谓之二将。”

出纳,而卿等不能正心直言,规佐尚

二院①(宋)宋初中书门下、枢密

书。’”②(唐宋)尚书省左丞、右丞合称。

院合称二府,或称“二院”。宋江少虞《宋

《旧唐书·刘泊传》:“尚书万机,实为政

朝事实类苑》卷二五《官职仪制》:“唐以

本,伏寻此选,受授诚难。是以八座比于

中贵为枢密使…国朝初复置,与中书

文昌,二丞方于管辖。”《宋史全文》卷一

为二府,亦日二院,但行东院印耳。”《宋

三上:“司马光等言:‘今后凡有诏令降尚

史·职官志》二《枢密院》:“宋初,循唐

二画

5

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特文武三

二傅①(汉、三国魏)太子太傅、太

柄,号为‘二府’。院在中书之北,印有

子少傅之合称。太子太傅位次太常卿,

‘东院'‘西院'之文,共为一院,但行东院

少傅位次太傅。唐杜佑《通典·职官》一

印。”②(清)理藩院、都察院之合称。清

二《太子六傅三太、三少》:“太子师保、二

阮葵生《茶余客话》卷一《八旗六部二傅。”原注:“二傅为太傅、少傅。”《三国院》:“天聪五年,初设六部。崇德三年七志·魏书·何夔传》:“文帝为太子,以凉月,增设都察院、理藩院。”

茂为太傅,夔为少傅:特命二傅与尚书东

二著(宋)秘书省著作郎、著作佐

曹并选太子诸侯官属。”②(晋)东宫官太

郎合称。清徐松《宋会要辑稿·职官》

子太傅、太子少傅合称。职专训导太子。

四五之三六:“近年以来,(监司)立为

晋朝不常置太子詹事,东宫事无大小皆

·二著'‘三丞'之限材与能者,始不得以决于二傅。《晋书·职官志》:“太子太备缓急之用。”《宋史·职官志》四《秘书

傅、少傅,皆古官也。泰始三年,武帝始

省》:“其属有五:著作郎一人,著作佐郎

建官,各置一人。尚未置詹事,官事无大

二人,掌修纂日历:秘书郎二人,掌集贤

小,皆由二傅。”

院、史馆、秘阁图籍…校书郎四人,正

二辖(唐宋)尚书省左、右丞之别

字二人。”

称。《旧唐书·刘泊传》:“尚书万机,实

二辅(西汉)左冯翊、右扶风为左、

为政本,伏寻此选,受授诚难。是以八座

右二辅,治京师长安,合称二辅。《汉

比于文昌,二丞方于管辖。”宋徐自明《宋

书·赵广汉传》:“左冯翊、右扶风皆治长

宰辅编年录》卷一一:徽宗元符三年二月

安中,犯法者从迹喜过京兆界。广汉叹庚申黄履除尚书右丞,制日:“统于中台日:‘乱吾治者,常二辅也!’”

惟以二辖地峻位重,厥选惟艰。”宋蔡絛

二铨(宋)元丰改制后吏部侍郎别

《铁围山丛谈》卷六:“薛八丈黄门昂,钱

称。因宋初沿唐制侍郎领二铨而得名。

塘人也。始位左辖。夫人归告夫日:‘异

宋楼钥《攻媿集》卷三九《大中大夫沈揆

哉,左丞,我侬今日过大内前,安得有此

转一官守权吏部侍郎致仕》:“畀以二铨

大鼻驴耶!’”

之重。”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睿宗景

二三老(春秋)执政大臣尊称。

云元年十二月》:“六品以下敕授,皆委尚

《左传·昭公十九年》:“寡君与其二三老

书省奏拟,文属吏部,武属兵部,尚书日

曰。”孔颖达疏:“二三老,郑之卿大夫

中铨,侍郎曰东、西铨。”

也。”杨伯峻注:“实则天子、诸侯、卿大夫

二率(南朝梁)太子左、右卫率之

之用事臣均可日老。此二三老,犹言二

合称。掌太子宫禁卫。《隋书·百官志》

三大臣。”

上:梁置“(太子)左、右卫率各一人,位视

二千石①(汉魏、南北朝)郡守、郡

御史中丞…二率各置殿中将军十人。”

太守之别称。以汉郡守秩二千石而有此

6

二画

称。《汉书·谷永传》:“问民所苦,劳二

《监生选正官》:“近日则胥吏市侩,亦籍

千石。”颜师古注:“二千石,谓郡守、诸侯

手津要,批廪生入赀称准贡,旋以钱神选

相也。”《后汉书·张纲传》:“时广陵贼张

府判而出,俨然与二千石称僚友。”明黄

婴等众数万人,杀刺史、二千石。”李贤

正《事物绀珠》卷八《称谓部》中《郡邑(府

注:“二千石,谓太守也。”《后汉书·百官

县)称谓类》:“二千石、刺史…以上称知

志》五《州郡》:“每郡置太守一人,二千

府。”清厉荃等《事物异名录》卷八《爵位

石。”《三国志·魏书·陈矫传》:“初,矫

部》:“知府:二千石。”清梁章钜《浪迹丛谈》

为郡功曹,使过泰山。泰山太守东郡薛

卷二《少穆尚书赠联》:“三儿恭辰,纳赀作

悌异之,结为亲友。戏谓矫日:‘以郡吏

郡大夫。少穆复书相贺,中有‘哲嗣以二干

而交二千石,邻国君屈从陪臣游,不亦可

石荐登通显’。”同书卷一一附:“恭儿以捐

乎!’”《晋书·武帝纪》:“(泰始四年)诏:

输知府,召见于圆明园便殿。”

郡国守、相,三载一巡行属县…责成于

二字王(历代)明以前,唐、宋、辽

良二千石。”《晋书·职官志》:“郡,皆置

金、元有郡王封爵,即以“二字”为称,如

太守;河南郡,京师所在,则日尹。诸王

陈留郡王、兰陵郡王等。明有中山王、忠

国,以内史掌太守之任。”《南史·孔奂勇王、兴献王等名号,多以美号称王。明传》:“永定三年,除晋陵太守。晋陵自

张志淳《南园漫录》:“太监钱能镇云南,

宋、齐以来为大郡,虽经寇扰,犹为全实,

有王姓者,业卖槟榔致富,人呼为‘槟脚

前后二千石多行侵暴,奂清白自守,郡中

王'。能执其人曰:‘汝庶民,敢僭号二字

号日‘神君’。”②(唐)刺史之古称。唐柳

王!'贿之方免。”据《续通典》卷二三《职

宗元《柳河东集》卷二七《永州韦使君新

官典》一《封爵》:五代多沿唐制,其时封

堂记》:“宗元请志诸石,措诸屋漏,以为

王及郡王、国公者为多。如葛从周封陈

二千石楷法。”③(宋)知州、知军拟古官留郡王,高万兴封渤海郡王。宋代宗室称。宋曾巩《曾巩集》卷四四《尚书都官

近亲多有封郡王者。辽代萧相封兰陵郡

员外郎王公墓志铭》:“改临江军判官,军

王。金、元亦有郡王。明初功臣多有封

多诸豪大姓之家,以财力自肆,而二千石

王,如徐达封中山王,常遇春封开平王。

亦有所挟为不法,吏乘其然,乾没无所

二枢府(辽)北枢密院与南枢密院

忌。公至,以义折正二千石,使不能有所

之合称。辽最高政府机构。《辽史·耶

纵。”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太宗淳

律隆运传》:“征为南院枢密使”,“会北院

化五年》:殿中丞建安李虚己以得御书印

枢密使耶律斜轸薨,诏隆运兼之…总

纸,上表献诗,“上甚喜,批纸尾日:‘吾真

二枢府事”。宋叶隆礼《契丹国志·耶律

得良二千石矣!'赐以五品服。虚己先受

隆运传》:“未几,拜大丞相,充契丹、汉儿

诏知荣州,因改知遂州。”④(明清)知府

枢密使。”

之别称。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

二枢密(辽)北枢密院与南枢密院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