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玉器鉴赏与辨伪图典 殷商玉器研究与探索》常庆林,常晓禹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殷商玉器鉴赏与辨伪图典 殷商玉器研究与探索》

【作 者】常庆林,常晓禹著
【丛书名】民间博物馆鉴赏丛书
【页 数】 194
【出版社】 北京:中国书店 , 2012.02
【ISBN号】978-7-5149-0208-2
【价 格】78.00
【分 类】古玉器-鉴赏-中国-商代-图录
【参考文献】 常庆林,常晓禹著. 殷商玉器鉴赏与辨伪图典 殷商玉器研究与探索. 北京:中国书店, 2012.02.

图书目录:

《殷商玉器鉴赏与辨伪图典 殷商玉器研究与探索》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讲述殷商玉器,分上中下三编。上编“试论殷商玉器”主要涉及到殷商玉器的一些基础知识;中编“殷商玉器辨伪”,着重论述殷商玉器辨伪的一些要点,从纹饰、砣刻工艺、抛光工艺、沁色、包浆、绺裂等方面展开;下编“殷商玉器鉴定实例”列出了作者自己珍藏并拍摄的殷商玉器实物及电子显微镜下的玉器细部,列举出殷商玉器实物的众多典型特征,为殷商玉器辨伪提供了令人信服的实物依据。

《殷商玉器鉴赏与辨伪图典 殷商玉器研究与探索》内容试读

上编试论殷商玉器

段商玉器鉴赏

.002

与辨伪图典

股肠玉器研究与保

公元前1600年,商族领袖汤灭夏后,在一个名“毫”的地方(今河南郑州或偃师附近)建城立国,即中国历史上的商朝,拉开了商朝近600年的历史帷幕。由于种种原因,商都有过几次搬迁。公元前1300年,商朝第

十九代王盘庚,把都城从今山东曲阜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在洹河两岸(今安阳小屯村)建新都。从盘庚迁都至帝辛亡国,历经二百五十三年、八代十二王,史称殷商。

周灭商后,殷的居民被强制迁走了。昔日繁华的殷都变成一座空城,至春秋时期已成为一片废墟,从此“殷”作为一个地理名称便消失了,有近600年历史的商朝,也沦为口头传说。直到20世纪初,没有人能拿出物证,证明殷商王朝确实存在过。

清代末年,王懿荣偶然发现了被当作中药材的“龙骨”上刻有类似文字的符号。经多位学者研究,得知这是商王及贵族在龟甲和牛胛骨上所刻写的卜辞及占卜后的结果,遂将其命名为甲骨文。学者们在探寻甲骨文来历时发现了“殷墟”的存在。1928年底,教育总长蔡元培请留美博士李济先生担任考古组长,先后进行了15次科学考古,以丰富的出土实物,把殷商文化由传说变为信史,也由此将中国的历史向前推进了五个世纪

研究商代玉器要知道几个基本概念:首先是商代玉器,这是以立国年代作为分期标准而形成的概念,一般人都知道是指商代制作的玉器。由于商代立国六百多年,研究者分为早、中、晚三期,而商代早期、中期的玉器发现不多,故商代玉器以商晚期玉器为主。

商王朝曾多次迁都,直到第十九代商王盘庚迁都到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之后,商代才真正强大起来,所以商晚期又名殷商,故此时制作的玉器有人称作殷商玉器。殷商玉器与商晚期玉器同义,都是以玉器制作年代作为分期标准而形成的概念,但其中都不含玉器制作

玉商王立像

地域的因素。

上编

试论殷商玉器

.003

有人把今安阳小屯村一带出土的玉器称作殷墟玉器,这也是对的。殷墟玉器这个概念中既含有玉器制作年代的因素,又含有玉器制作地域的因素,所以与殷商玉器的含义略有不同,多了玉器制作地域的因素。准确地说,殷墟玉器是真正的商代王室玉器,犹如后世瓷器中的官窑,是商晚期玉器的杰出代表。我们所熟知的妇好墓玉器,便是殷墟玉器。

殷商玉器是中国玉器史上继红山文代玉器、良渚文代玉器之后的又一高峰。

殷商时代的经济、文化、军事、疆域都达到了商代前所未有的水平,殷商王室所控制的手工业作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中的玉器雕刻,无论是艺术水平、工艺

戴冠蹲踞玉人

水平还是玉雕的种类和数量,都令人拍案叫绝!

在20世纪初,科学考古发现的殷墟玉器并不多。1976年发掘出土的殷墟妇好墓,出土玉器755件,是殷墟考古发掘史上出土数量最多的一批殷商玉器,震惊

世界。之后,考古发掘的殷墟M160号墓和M54号墓,

因没有被盗掘过,也出土了数量不菲的玉器。这些新出土的与历代零散出土的商代玉器之总数,有人统计约有两千多件。此数字是否准确,虽然无法确认,但可以肯定的是:殷商玉器的数量远比殷商青铜器、殷商甲骨文数量要少得多。

殷商玉器在中国玉器史上占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与商代青铜器、甲骨文一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史学价值。特别是殷商玉器的质料、色泽、耐久性和经过琢磨后的特殊艺术效果,殷商玉器所具有的精神的、文化的丰厚内涵,是其他艺术品所无可比拟的。单就艺术成就而言,丝毫不在青铜器之下。殷商玉器的巨大成就,为其后的两周、汉唐玉器的辉煌发展奠定了基础。

甲骨文记载,玉器与贝币在商代是财富的象征,拥

平雕玉跪人

有玉器无疑就拥有了财富和地位。甲骨文“宝”字的象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