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历史空间的哲学思考》蓝凡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艺术历史空间的哲学思考》

【作 者】蓝凡著
【丛书名】艺术学林
【页 数】 396
【出版社】 上海:学林出版社 , 2008.09
【ISBN号】978-7-80730-663-4
【价 格】36
【分 类】艺术史-文集
【参考文献】 蓝凡著. 艺术历史空间的哲学思考. 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8.09.

图书目录:

《艺术历史空间的哲学思考》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包括:建构:艺术历史的理论思辨、梳理:艺术历史的时空坐标、视线:艺术历史的作品经纬、寻径:艺术历史的榫卯推敲四部分。

《艺术历史空间的哲学思考》内容试读

一、建构:艺术历史的理论思辨

艺术历史空间的哲学思考

一、中外(主要是西方)艺术学研究格局的不对称

这是从研究的对象上来说的。

直至今日,中国说的“艺术”与西方说的At,其内涵、本质并不相同。虽然,国内在艺术的包含上,是否包括文学,不但认识不统一,即使在现实生活中也是极其混乱的,但有一点是明确的,作为国家规定的艺术学科一它包含戏剧/戏曲、音乐、电影、广播电视艺术、美术、舞蹈、艺术设计等,与西方将艺术(At)主要指造型艺术,两者在研究的对象上明显不同。

现实是最具代表性的。

一般的书店里的图书陈列,比起图书馆和一些专家的认定来更能反映出社会/一般民众的基本看法和认识:国内的一般书店,即使是标明为艺术书店的,除了美术和设计(有的加一些建筑园林),一般的戏剧、舞蹈、音乐等书籍,很难见到有专门统一的归类陈列,有的放在文艺柜,有的放在社科柜,真可说非常具“艺术性”一五花八门。

它向我们提出这样一个信息:作为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学(不管是一级学科还是二级学科)存在不存在?

譬如:我们对于艺术的分类研究,一般总是(可以说基本是)从美学的角度一历史的和当下的一中国美学史上《毛诗序》怎么说,西方美学史上最早亚里士多德怎么提出的,这里就出现了一个基本的认识上的悖论: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美学都归属于哲学,那么,我们对艺术的基本认识之一到底是美学问题还是艺术问题?换句话说,艺术学与美学有没有区别?难道它们是一个学科的两种称呼?

或者说,我们今天的艺术学学科,乃是一个在西方没有真正与之对应的学科一不管是名称,单位,还是从业人员。

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如何因应,如何与国外交流?还是将我们对艺术的认识坚持、发扬光大下去?

这不是一个幽默,因为它牵涉到,我们如何进行艺术学科建设,对个人来说,该如何做,才叫艺术的研究?

由此而引发的两个相关问题是:

1.是“艺术”的研究还是“亚”艺术一或者说是“外”艺术的研究?

一、建构:艺术历史的理论思辨

因为对传统(主要指美学方法的)来说,我们的艺术研究可以是“亚”艺术/“外”艺术的。我们不必要深谙艺术甚至一门艺术类型的“三味”,①就可以进行艺术的研究。

譬如:中国山水画的“皴法”、“皴笔”。

对中国画来说,古人所谓的“笔”,就是笔在画面上走动时所留下来的痕迹,所谓的“墨”,就是墨与色在画面上所达至的渲染效果。换句话说,“笔”即是“点和线”,“墨”就是“色和面”。所谓的“皴”,即相当于西方绘画理论所说的“肌理”(Texture),“皴法”也即“制作肌理的方法”。

从发展史的角度考察,中国绘画的没落原因很多,但最主要是这样

三点:一是丧失了创造精神,二是没有自己的绘画思想,三是对肌理表现丧失了兴趣。

中国画自五代人开始创造了“皴法”以后,画家们为了个人的表现需要,不停地创造了各种不同的皴法。可是到了元代以后,也许是因为笔的表现力和范围的限制,从此就再没有新的皴法发明。这无疑是中国画缺乏生命力的表现。

有一位法师对另一位法师说:“二十年来我冬夏苦练,现在终于练得可以踩在一根草上凌波渡河了!”另外一位法师很疑惑地看了看他说,“这可真了不起啊!但是我只要花一个铜钱就能坐船渡河了。”

但也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人发明了用笔和墨能在宣纸上渲染成匀称渐变的效果,这是一桩相当费力的功夫,但现在只要用喷笔喷,又快又好,而且毫不费力。所以,实在没有必要花费很多时间去学习这种费力的渲染法,更没有必要花费二十多年的功夫去苦练如何用羊毫笔画出狼毫笔的挺拔来,因为,在今天,为何不直接用狼毫笔来画呢?对今人来说,狼毫笔的取得实在是太容易了

但我们的艺术研究,真正要知道、明了、讲清的,恰恰是这一“皴法”、“皴笔”的缘由的研究一无论是历史的讲清,还是现在的讲清。

2.艺术研究的本体是什么?

这里的“本体”即是问:我们是站在什么角度,为了“艺术”自身还是主要为了艺术外的目的来研究艺术。

①一出家味,二读诵味,三坐禅味。见涅架经十二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