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每一个超常儿童准备好未来》高琛|(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为每一个超常儿童准备好未来》

【作 者】高琛
【页 数】 282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 2019.10
【ISBN号】978-7-205-09721-9
【价 格】98.00
【分 类】超常儿童-儿童教育-研究
【参考文献】 高琛. 为每一个超常儿童准备好未来.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19.10.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为每一个超常儿童准备好未来》内容提要:

东北育才学校超常教育实验从1986年到现在已经走完了三十三年的历程。几十年来,我们的超常实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阶段性的成果,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超常教育办学模式,在一些方面的实验探索甚至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一些经验和做法,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值此校庆70周年,拟编著一部示范性、研究性、学术性较强的专著。

《为每一个超常儿童准备好未来》内容试读

第一章人

异彩纷呈的超常教育实验

为每一个超常儿童准备好未来

—超常儿童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一、背景回放

超常儿童是儿童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一般都表现为早熟或智力超

群,在学习速度上超越正常儿童。他们具有求知欲强、好奇心强、有毅力、有耐力等个性品质。在我国历史上,关于“神童”的记载比比皆是。汉代《华阳国志》一书称辞赋家扬雄之子扬乌为“文学神童”。明朝的谢缙,四岁能诵诗文,七岁能联对赋诗、出口成章,后来参与编写《永乐大典》,成为大学问家。民国年间,有人曾于史籍中搜得我国自先秦至清末的958名神童的实例。距今两千年前的西汉时期,朝廷就设立“童子科”,专门负责早熟

的儿童培养和教育工作,这是人类历史上国家对超常儿童实施有目的教育的

最早记录。我国现代教育先驱沈亦珍就是我国现代超常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和

实践者。沈亦珍1936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博士学位,曾任中央大学教育学教授。他在20世纪30至40年代在国内积极倡导超常教育,他的超常教育思想包括超常教育的客观性、超常教育的特殊性、超常教育的实践性与创

造性等,几乎涵盖了超常教育的所有领域,是在当时比较全面且居先导地位的超常教育理念。抗日战争胜利后,沈亦珍在上海市上海中学主持实施超常教育实验计划,效果显著,影响深远。

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伴侣一号”。同年11月,苏联又成功发射载狗上天的人造地球卫星“伴侣二号”。人造天体的诞生,标志着空间时代的开始,而苏联的成功,对美国和西欧各国是一个强烈的刺激,引起了轩然大波,一个史无前例的科学教育热潮席卷美国,并催生了美国的天才教育。美国国会通过法令加强对天才儿童的教育,1972年美国

又成立了天才儿童国家协会,并在全国成立了34个分会。日、韩、法、德、奥、印等国也都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或学校,许多国家和地区也立法保护这一

002

/第一章/

异彩纷呈的超常教育实验

事业。相比之下,在美国和西欧天才教育(超常教育)蓬勃发展的20世纪六

七十年代,我国正处在“文化大革命”之中,国家正常秩序尚无保证,教育是重灾区,人才培养几乎完全停滞。这种状况引起了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

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的极大关注和焦虑。他通过周恩来总理给毛主席送上了

一份建议书,建议在中国培养一支“少而精的基础科学工作队伍”,并提出

参考招收和培训芭蕾舞演员的办法,从全国选拔很少数约十三四岁有培养条件的少年到大学去培训。李政道博士的建议既是针对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为改变当时严重忽视人才教育状况而采取的应对措施,又是有实践和理论上的依据

但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李政道教授的建议没有得以实行。“文化大

革命”结束之后,时代对教育提出了“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出杰出人才”的要求,党中央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打破了禁锢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精神枷锁,激起了我国教育改革的热潮。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了关于“必须打破常规去发现、选拔和培养杰出的人才”的讲话,为中国超常教育发了通行证。在上述时代背景下,中国科技大学于1978年首创了大学少年班,开创

了中国超常教育的新纪元。1984年8月16日,邓小平同志在北戴河会见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时说:“少年班很见效,也是破格提拔,其他几个大学都应办少年班,不知办了没有。至少北大、清华、交大、复旦应办一点少年班。”为此,1985年1月26日教育部决定,继中国科技大学之后,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12所重点高等院校开办少年班,扩大少年班试点。北京八中与中科院心理所和北京教科所于同年联合开设了我国中学第一个超常教育实验班,招收十岁左右超常儿童,经过四年的培养使他们完成普通学生八年完成的内容,达到优秀高中生

水平,为大学少年班扩大生源开辟了一条新路。同年和次年还有中国人民大

003

为每一个超常儿童准备好未来

一超常儿童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学附属中学(北京)、东北育才学校(沈阳)、西安第一中学、湖南师范大学

附属中学(长沙)等中学相继创办了超常教育实验班。1988年天津耀华中学、1992年江苏省天一中学、1993年深圳中学等中学,也先后创办了超常教

育实验班。这些学校都是全国著名的重点中学。新世纪,又有新乡一中(河

北)、南昌十中(江西)等中学加人了超常教育的实验行列。在中国中学超

常教育兴起的过程中,中国超常儿童研究协作组起了重要的推动和支持作用。

二、理论依据

生理学的新成果

在长期的教育和生活实践中,人们已经发现儿童的可塑性很大,且正在发展的关键期。后来,又有科学家预测,人脑存在着巨大的开发潜力,人的

一生,只有10%~15%的脑细胞被使用,尚有85%~90%的脑细胞处于“沉睡”状态,如果能将这部分细胞“唤醒”,那么人的能力将是无可估量的。但这些都有赖于人脑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来加以验证。

科学家最近发现,人类大脑的实际构造是由出生后的经验而不是由遗传决定的,美国家庭教育工作学院在不久前的发展研究报告中指出,幼儿早期

经验可以极大地影响大脑复杂的神经网络的形成。美国底特律市韦思州立大

学生物学家哈利·丘加民教授利用中子发射时计算体层摄影技术观察幼儿大

脑皮层和脑干的活动情况,发现婴儿出生后他们的大脑仍在迅速成长,其主要表现是脑细胞之间伸出了无数突触并迅速紧密联系。婴儿出生时它已拥有

了日后所需要的一切功能,只是不知道如何运用而已,外部环境的刺激使婴

儿的器官将这些信息接收后并输送给大脑,从而刺激脑细胞之间神经网络的

004

/第一章/

异彩纷呈的超常教育实验

形成。丰富的信息刺激还有利于大脑神经纤维的髓鞘化,也就是在大脑神经纤维的表面覆盖一层髓鞘质。它的意义在于使神经兴奋传导得更准确,更快捷,这是脑细胞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这一过程进行得越完美,大脑皮层越趋成熟,人的联想、推理、概括、判断的能力越强。儿童脑电图的研究表明,儿童的大脑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的,而且是不可逆的。这些研究成果为超常儿童的存在提供了理论支持,尽管超常儿童的超常发展还有其他不明原因,但是受到了良好的早期教育和较为丰富的信息刺激是他们成为“超常”的必要条件。因此,只要为超常儿童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就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最近发展区理论

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也为超常教育提供了

理论依据。受格尔塔式心理学派的影响,维果茨基认为,人的发展不只受生物规律的制约,更主要的受个体社会经验的影响,受教育者的个体经验是受

教育的出发点,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对儿童的发展具有主导

作用。他认为,在对儿童实施教育时,一要考虑到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二要考虑最近发展的可能性,教育者要着眼于那些仍处于形成状态的刚刚发展的过程,这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只有针对这个区域实行的教育,才最有效果,最能促进人的发展。因此,必须经常给儿童布置略高于他发展水平的作业,他才能在学习活动中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如果将超常少年儿童放在

普通班,由于缺少一定的智力负荷和适宜的竞争对手,他们不仅得不到应有

的发展,甚至会丧失过去形成的一些可贵品质。

最佳教育期与群体效应学说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早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才华横溢的苗

005

为每一个超常儿童准备好未来

一超常儿童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子,需要早期发现,特殊培养。教育研究和实践表明,教育存在最佳教育期。人的智力开发、非智力因素培养等最基本素质的最佳教育期是儿童少年

时期,错过了最佳教育期,教育将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因而,优异人才

需要早发现、早培养

对最有希望成为才华横溢的人才的儿童少年,进行特殊的教育,在世界

各国最常见的途径是办特殊教育学校。不论是发达和比较发达的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办有这种特殊学校,并且都是高投入、高师资,具有现代化

的教学设施和装备、现代化的课程设置和教材及其他教育方法。世界各国的

教育实践证明,把这些具有特殊发展的儿童少年集中起来进行特殊教育,创造一个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群体环境,这将对高层次人才成长产生无可估量的“群体效应”,这是一种多、快、好、省的培养途径。美国有一所中学毕业生中有多名学生获得诺贝尔科学奖,教育家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后得出

的结论,不在于学校有很好的教学设备,也不在于学校有多好的优秀的教师

队伍,因为同样设备好、师资优秀的学校并没有培养出诺贝尔奖获得者,更主要的原因是这所学校把特别优秀的学生集中在一起,产生了“群体效应”。

因材施教的原则

对于不同的教育对象,应施以不同的教育,应有不同的教育途径和教育

方法,这是教育学中的一条重要原理一因材施教的原则。两千年前我国的教育家孔子就曾主张对人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他的学生有“愚”,有“鲁”,有“醉”,有“彦”。对谦让、信心不足的学生,他激励“故进之”:对争强好胜的学生,他劝其多思考多听别人的意见再行动。我国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也有类似的主张。超常儿童是儿童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潜力巨大的人才资源,对他们实施有针对性的特殊教育,意义是重

大的。本书将围绕这一观点进行深入的阐述,这里就不再赘述。

00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