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历史视域下的美国文学探索与研究》孙宏哲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社会历史视域下的美国文学探索与研究》

【作 者】孙宏哲著
【页 数】 152
【出版社】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2019.05
【ISBN号】978-7-5641-8471-1
【价 格】49.00
【分 类】文学研究-美国
【参考文献】 孙宏哲著. 社会历史视域下的美国文学探索与研究.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9.05.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社会历史视域下的美国文学探索与研究》内容提要:

本书在对美国文学研究进行梳理和介绍的基础之上,以简明的语言,提纲携领地勾勒出美国文学30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内容则是重点阐述和评论美国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及其主要作品。在继承文学作品细读、细绎等传统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重新解读文学经典,尝试品读新人新作,引介国外文学文化理论研究领域的新思潮、新方法,使文学教学与研究历久弥新。

《社会历史视域下的美国文学探索与研究》内容试读

第一章殖民地时期的美国文学研究

17世纪初,伴随着早期殖民地的拓展,深受清教主义熏陶的白人群体创作的文学自然也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这是美国文学最初的形态特征。本章对北美拓殖与清教主义在新英格兰的蔓延和美国殖民地时期的纯文学进行探讨。

第一节北美拓殖与清教主义在新英格兰的蔓延

一、北美殖民地的大肆拓展

自美洲被发现后,从16世纪起,西班牙、法国、英国先后在北美大陆建立自己的殖民地

西班牙于16世纪上半叶,先后在大西洋沿岸、墨西哥湾一带建立殖民据点。到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班牙在北美建立了新西班牙殖民地,包括现在的佛罗里达、得克萨斯、新墨西哥、亚利桑那和加利福尼亚①

16世纪中叶,法国第一批探险者到达纽芬兰、缅因一带。到17世纪末,法兰西宣称占有加拿大东部及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广大地区。自诺法斯科西亚、路易斯安那到新奥尔良,被称为新法兰西殖民地。

英国17世纪初期,开始向北美洲移民。当时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相当发达,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进行海外掠夺。1606年,英国的一些大商人和大地主组织了“伦敦公司”和“普利茅斯公司”,他们从英王那里得到“特许状”取得在北美洲建立殖民地的特权。1607年,“伦敦公司”派出一支殖民地拓展队伍在北美洲东海岸建立了第一座城镇—詹姆斯敦,后来由此发展成为弗吉尼亚殖民地。从1607一1732年的120多年中,英国殖民者在北美洲东部先后建立了13个殖民地,

①刘佳.多元文学运动影响下的美国文学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7

1

社会

历史视域下的美国文学探索与研究

占有东起大西洋沿岸西至阿巴拉契亚山脉的整个狭长地带。以后,英国又通过1756一1763年的英法战争,迫使法国宣布退出对北美霸权的争夺,英国获得了加拿大以及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直到密西西比河岸的广大地区。这样到18世纪中叶,北美大西洋沿岸殖民地主要成了英国的势力范围。

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的经济,于18世纪以后开始发展迅速,各殖民地之间的经济往来与日俱增。新英格兰一带的殖民地把工业品运销到南方,南方的几个殖民地则以一部分粮食和原料供应北方。同时,殖民地城市人口也日益增加。当时北美最大的城市宾夕法尼亚的首府费拉德尔菲亚(简称“费城”)拥有居民约3万人,纽约已有居民约2万人,马萨诸塞的首府波士顿有居民约2.2万人。这些城市逐渐成为13个殖民地的政治和经济中心。殖民地还建立了自己的高等学校,如哈佛大学、威廉大学、玛丽大学等,并开创了自己的报纸和图书馆,构成近代民族的因素逐渐具备,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

二、新英格兰清教主义的兴起及发展

(一)清教主义兴起

殖民地时期的美国人,即英属北美的13个殖民地的移民多数来自英国,他们带来了英国的社会思想、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其中清教主义尤为重要

1620年,102位英国清教徒乘着“五月花号”船来到马萨诸塞湾,并成功建立了新英格兰的第一块殖民地。他们的领导人是一群激进的清教徒。早在10年前,为抗议詹姆斯一世(1566一1625)对地方政治和宗教自治权的破坏,他们就奔赴欧洲大陆,在荷兰的莱登组成了公理会。后来,他们决定移居美洲,建立独立的宗教和政治秩序。在海上航行途中,清教徒们签订了一份《五月花号公约》,把远征的目标定为“荣耀上帝,推进基督教,荣耀国王和祖国”,表达了同弗吉尼亚殖民者同样的宗教和政治宗旨。《五月花号公约》还反映了清教徒们建立新的宗教和政治制度的理想,明确宣布以上帝为证,移民们相互订立契约,共同组建一个民治政体。所以,公约既是一份社会契约,也是人与人、人与上帝之间确立的宗教誓约。正是这种古老的人神契约观,为清教领袖们鼓动民众、组织行政体系和战胜天灾人祸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清教思想深人人心

这些清教徒不仅继承了基督教的思想传统,将《圣经》所宣扬的教条牢记于心,而且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继承了崇尚知识、追求自由的人文主义精神。由于是在两种历史传统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虽然那些清教徒在英国受到了政治迫害

2

殖民地时期的美国文学研究

第一章

和宗教迫害,但是他们始终怀有一种“宏伟”的宗教理想和政治抱负一他们认为自己肩负着神圣的历史使命,有责任在地球上的人类中间传播上帝的福音。

在那些清教徒的宗教理想和政治抱负的背后隐藏着这样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他们相信自己与上帝之间有一个盟约。这种观念是由16世纪末17世纪初欧洲国家的一些神学家提出的一它把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规定为一种神圣的盟约关系,宣称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是由一系列可以理解的规则规定的,人与上帝之间具有相互责任一这就是所谓的“盟约”说。基于这样一种观念,那些清教徒把他们不远千里前往北美大陆的行程看成一种伟大的、光荣的、神圣的征程。

清教徒在北美大陆开天辟地,建立了一个又一个殖民地居民点。各个殖民地都实行政教合一的管理模式,所有政治领导人物都是牧师,或至少是清教徒。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领导的讲话往往和宗教活动参合在一起。在那种政教合一的管理模式中,基督教牧师发挥了难以想象的社会管理作用。基督教牧师是清教徒生活中的权威,而基督教则是联结和召集清教徒的根本手段。在清教主义时代,宗教活动在统一人心方面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

清教徒都是一些追求思想自由的基督徒。他们强烈要求把无关紧要、非根本性的信念和习惯从英国国教中清除掉。为了彻底告别“过去”,他们决心在北美大陆焕然一新,建立真正的新社会、新世界,这个新社会、新世界必须能够真正体现他们作为有宗教信念人的价值和荣耀。他们从根本上坚信,世界万物都是为“造物主”即上帝的荣耀而存在的一不仅人依赖造物主而存在,自然依赖造物主而存在,而且人和自然的存在意义和价值只能在造物主的意志中体现出来。人必须按照造物主的意志或规划来生活,否则,人将一无是处,一无所有。他们还相信人有“原罪”。所谓“原罪”,就是与生俱来的罪,就是生前就有定数的罪。人可以为他的罪忏悔,但不能凭借自身的努力赎罪。这种基督教观念规定了清教徒对待道德的一个基本态度:人不能自主、自由地追求德行和善的行为,但人必须为他们的不道德行为或原罪受到道德上的指责:然而世界上存在由造物主择优选用的人,他们更加接近神性,并给予那些被世俗欲望所累、具有原罪的其他人帮助。人有种类之分。虽然任何人都不能依靠自身的努力赎罪,但是有些人是造物主的“优秀”信徒。他们诚心诚意地服从造物主,为他提供诚心诚意的服务:诚心诚意地传播他的旨意,诚心诚意地给他增添荣耀。因而,他们会被造物主优先拯救。然而,在他们获得拯救之前必须有一个重生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为了让人接受一种超自然的“神佑”。因此,人并不是因为好的表现而获得拯救,而仅仅是凭借信仰的虔诚而获得拯救。

3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