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刘小川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苏东坡》

【作 者】刘小川著
【页 数】 474
【出版社】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 2012.05
【ISBN号】978-7-5321-4320-7
【价 格】37.00
【分 类】传记小说-中国-当代
【参考文献】 刘小川著. 苏东坡.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2.05.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苏东坡》内容提要:

本书小说以全新的视角,充满哲思的对历史和人物命运的理解,写出了苏轼这一中国古代文化精英的心灵史、命运史。

《苏东坡》内容试读

小引

中国古代,苏东坡这样的个体生命,可能绝无仅有:上下几千年,各类人杰无数,却没人比苏东坡更丰富。他似乎穷尽了生命的可能性,穷尽了中国文化的可能性。他抵达了生存的广度与深度的极限。

新千年之初,法国大报《世界报》评选他为全球十二位“千年英雄”之一,若干个国家才有一位。评选结果一出,国内主要媒体如《人民日报》,迅速作出了回应,以几大版的篇幅予以转载和评述。

为何称千年英雄?此事需掂量。

苏东坡生活在古代,却比现代人更为现代。他生命中的核心要素,提纯了人类文化的“遗传基因”。

在工业社会近乎无限分工的今天,全景式的巨人渐成稀缺资源。而物以稀为贵。苏东坡在今天的品牌价值,不言而喻。

1963年,朱德到了眉山三苏祠,激动不已的总司令挥笔写诗:“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篆。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而拜谒过苏东坡故里的陈毅元帅也曾说:“吾爱长短句,最喜是苏辛!”辛,指南宋的将军词人辛弃疾。

毛泽东手书的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堪称豪放书法与豪放词的绝配。北宋蜀地有民谣:眉山生三苏,草木尽皆枯。

三苏占尽人杰用尽地灵,眉山百年内草木不旺。这事儿见于宋人笔记,不知是真是假。

我是苏轼的同乡,研究这个庞大的生命体二十多年,我能把他生命中最本质的东西揭示给当代中国的读者吗?

1

第一章苏序的三种光

1

成都平原,俗称川西坝子,沃野千里,河流纵横。海拔约四百米,气候温润。先秦李冰父子造的都江堰,乃是四川人至今受惠的灌疵系统,农作物得天独厚了,又受到人造水系两千多年的阿护。巍巍秦岭挡住了北方的寒流,剑门雄关阻止了外敌的入侵。刘备在蜀地成就了他的帝业。唐玄宗遭遇安史之乱,带着杨贵妃往四川跑。杜甫避战乱,拖着一家子到成都盖草堂。武则天、李太白、杨玉环都是四川人。

唐代天下州郡,有“扬一益二”之称:扬州第一:益州第二,号称十万户。益州的治所即是成都。

五代后蜀的国主孟昶,携同大美女花蕊夫人,奢华之极,连溺器都是金子做的,惹得宋主赵匡挥师西进,灭蜀国,夺美女。

宋代的版图比唐代小,而人口数字过之。

赵宋王朝的国家战略:对内重文抑武:对外输金求和。

全国三百多个州,一千五百多个县。州,又分上州、中州、小州。位于成都之南百余里的眉山,属于中州。

唐朝武则天做女皇的时期,有个丞相叫苏味道,做官善于骑墙观风,遇事颇能模棱两可,人称“苏模棱”,后来贬到益州做长史。他的一个儿子在眉山定居,繁衍了苏氏家族。·

公元60年,赵宋立国于汴梁(今河南开封);1037年1月8日,苏轼出生于眉山。其间七十多年,北宋已历四朝:太祖,太宗,真宗,仁宗。

宋代眉山城的规模可能接近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穿城三里三,围城九里九。古城墙高达二丈,厚一丈多。东西南北四道城门,高大而威严。城中大约七千户,几条青石板路,分布着各式青瓦房,也有茅草房。小街小巷纵横交错。西、南、北皆有大片的农田,一旦遭遇外敌,关上城门能自给自足。

州衙门在城东,苏轼的家在城西。

2

故事得从苏轼的爷爷苏序讲起。

2

有北方人血统的苏序身材魁伟。他酒量大,步子大,喉咙大。加上他的高大身材,朋友戏称他“苏四大”。其实他还有一大:脾性大。

平时他乐阿呵的,对人和蔼可亲。可是他一旦认准了某些事,犟脾气就来了,

八条牛也拉不回头。

他和儿子苏询、孙子苏轼之间的故事,眉山人传了九百多年。

宋代的苏氏家族是眉山的望族,祖上还出过一位丞相苏味道,很不得了。老祖宗的荣光不单写在族谱的醒目处,史籍上更写得明白。眉山的士绅高看苏家,乐意与苏家通婚。苏序的妻子史氏,出自眉山的大户人家。后来他的孙子苏辙也娶史家的女儿。

大族之间通婚,蜀中有个专用名词叫“江乡婚”。

苏家的财产并不丰厚。苏序手太散,不聚财。乡里有难时,他掏钱拿东西一般不迟疑:“急人患难,甚于为己。”他又豪饮,通常呼朋唤友聚饮,而不是独饮。眉山城里的“二杆子”也不少,蹭酒喝的人总是屁颠屁颠跟在他身后,令天被他超走了,明天又来了…

苏序的朋友多。什么人都有。

眉山城西的纱毅行有苏家经营的绢帛生意,乡下有苏家的一些田产。苏序几

十年散财、剧饮,几乎把老底掏空:“以此穷困厄于饥寒者,数也,然终不悔。”他还有个口头禅:花出去的钱总会回来的。

老天爷果然照顾他。他穷一阵又富一时的。

无论贫和富,他都一样爽朗,走路步幅大,开口喉咙大,遇事脾性大。他的腰间挂个大号酒葫芦,醉酒时,在城里的石板路上倒着走,还倒骑毛驴,学神仙张果老。口中念念有词,原来他在做诗。“敏捷立就,不求甚工。”他人为顺口溜也是诗。顺口溜的好处是:通俗易懂,传得快。

苏序平时也看书,那做派有点像诸葛亮或陶渊明:“略知其大义,即弃去。”苏东坡后来撰写《苏廷平行状》,回忆这位“疏达不羁”的祖父,字里行间充满了深情。

苏序有三个儿子,他为次子苏涣感到骄傲:因为苏涣考上了进士,轰动眉州五县。他并不看好幼子苏洵,认为苏洵性子野太像他自己。小苏洵通常在书斋里待不住,一溜烟没影儿了,苏序大步寻他,大声喊他:洵娃儿,你钻那儿去了,快点给老子滚出来,不然给你-一顿笋子炒肉!洵娃儿哩…

3

轼娃儿的妈妈程夫人一旁瞧着,眼中含笑却又闪着泪光…

一大把年纪的苏序趴在地上,让狗娃儿苏轼骑上去,他爬东又朝西,爬出了门槛,爬到有花卉竹木的院子里…

轼娃儿的妈妈程夫人一旁瞧着,眼中含笑却又闪着泪光。

3

苏序对苏询其实也是疼爱的,他对朋友透露,他曾花了三年的时光研究这个在学堂待不住的野娃儿,最后决定放苏询出远门,游历天下,长见识,碰钉子。为此,嗜酒如命的苏序几乎戒酒。

他对苏洵的临行赠言是:看你野娃儿能野出啥子名堂来!

苏洵雄赳赳走出去,过个一年半载,灰溜溜回来了,做父亲的也不责怪,还问苏洵:你时打算啥时候再出去?

程夫人为此闷闷不乐。可是她从不顶撞公公。她只是想:公公为何要这么做呢?

程夫人很长时间想不通。

左邻右舍也不理解苏序,认为苏序犟脾气发作,干傻事儿要干到底。偏叫儿子出去往路上扔钱,扔大钱,仿佛欠了几辈子的买路钱。俗语管这叫“憨娃儿憨花钱”,眉山人要笑掉大牙。

苏家做生意攒下的钱,大半花在苏洵身上了,作了他的游历盘缠。他游陕西,游荆楚,游中原,游江西,花光银子回来了,灰头土脸,语音混乱,衣裳破烂,怎么看都像个花子,眼中却隐隐约约地放出异样的光彩。

不过,谁注意他眼里的亮光呢?亮光不实在,摸不着.闪一会儿就灭…尽管他苏洵口若悬河,大谈外面的世界如何精彩,甚至开口闭口说朝廷大臣韩琦、范仲淹、欧阳修,小城听众竖起耳朵听了几回,末了,还是摇头。他们以不屑的口吻议论说:

询娃儿游不出啥子名堂,高谈阔论有啥用呢?过了而立之年的男人,连个乡贡举人都考不上。往外跑啥跑?白糟蹋银子!

苏洵的夫人程氏,是眉山豪绅程文应的女儿。程家也出了一个进士:程文应的儿子程浚。苏程两家联姻.曾经轰动方圆百里,带动眉山城许多人家的读书风气。连成都的体面人都纷纷竖起大拇指称羡。然而苏洵婚后这几年,真叫人大失所望。二哥苏涣,妻兄程浚,进士名头响,当官亦算顺畅,强过他苏洵不知有多少倍哩。

眉山城里的民谣很难听:苏洵苏洵没出息,大把银子扔出去。挣球不来黄金屋,倒能气煞颜如玉!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