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词传 人间有味是清欢》何灏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苏东坡词传 人间有味是清欢》

【作 者】何灏著
【丛书名】苏东坡词传 人间有味是清欢
【页 数】 294
【出版社】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 2017.03
【ISBN号】978-7-5354-9256-2
【分 类】苏轼(1036-1101)-传记
【参考文献】 何灏著. 苏东坡词传 人间有味是清欢.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7.03.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苏东坡词传 人间有味是清欢》内容提要:

这是一本苏东坡的唯美个人传记。主要内容包括:苏轼如水亦如火;飞鸿雪泥-凤翔;东京梦华-开封;潋滟空蒙-杭州;阴晴圆缺-密州;聚散如寄-徐州等。

《苏东坡词传 人间有味是清欢》内容试读

苏轼如水亦如火

苏轼一生,如水,亦如火。苏轼有着如水的性情与才华。

中国人热爱自然,因而渴望与其趋同并合而为一。

与西方相比,中国的文化更多是内敛而非外化,而一旦外化,则无不寄情山水。

在中国人的心中,对水有种神妙的感情。

一方面认为其圣洁,可荡涤一切尘埃。另一方面,感佩其包容,能容纳一切污垢而圣洁如故。

绵延几千年不绝的华族历史中,在华夏辽阔的版图上,黄河、长江以及其大大小小无数的支流,一直横亘漫延在无边无际的南北大地上。

流水过处,即有人伦、声色。

而这些性情各异、气象万千的水流,滋养了中国人丰富的情感和无上智慧,也见证了他们起伏跌宕、川流不息的人生。

中国人在对水的观感上,既因其滂沱而豪情

勃发,也因其蜿蜓而情致缠绵。

如此,中国人对水的感情,也显得异常复杂。

在中国哲学里,水是经常出现的意象,也是包罗万象的意象。

儒家以水喻示奔流不息的时光和生命,“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道家以水比拟世间最伟大的道一“上善若水”。佛家则以恒河沙数来描摹瞬息万变而虚幻的人生。

无论最终的有无,但凡与水为邻,人类便仿佛心眼中多了灵动与丰富,性格里便多了汪洋恣肆与一泻千里。

生在水边的人,性格中便有了水的灵性与影子。有水的安静,更有水的不安分。

也许不安分终归会多些。

因从古至今,水运都是极其重要的运输方式。

码头的喧嚣,货物的交换,人的来来往往、熙熙攘攘,以及因为水的流动带来的经济的繁荣,无一不是人生中精彩的刺激与印象。

这样的环境,人的血液很容易随之激荡,生出热情、昂扬而易于变化的特质。至于水的宁静,自然也偶尔出现在人的心中。譬如夜来,譬如风雨之前。

如水一般,这就是苏轼。

约一千年前,中国文学史上最具有水性的一位天才诞生了。他生长在水边,有水一般多变而透明的性情。

他的文章“大略如行云流水”,“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他的性情与一生事迹如水。

静时澄明,水波涌起之际,又迷离奔腾。

然而苏轼同时也如火。

当天才陨落若干年后,南宋皇帝宋孝宗,在阅读苏轼一生事迹之后,以帝王之尊及治国者对人才的理解与眼光,怀抱不遇天才的深恨,为苏轼写下了这样的评价:

002

敕。朕承绝学于百圣之后,探微言于六籍之中。将兴起于斯文,爱缅怀于故老。虽仪刑之莫规,尚简策之可求。揭为儒者之宗,用锡帝师之宠。故礼部尚书、端明殿学士、赠资政殿学士谥文忠苏轼,养其气以刚大,尊所闻而高明;博观载籍之传,几海涵而地负;远追正始之作,殆玉振而金声:知言自况于孟轲,论事肯卑于陆贽。方嘉祐全盛,尝膺特起之招;至熙宁纷更,乃陈长治之策。叹异人之间出,惊谗口之中伤。放浪岭海,而如在朝廷;斟酌古今,而若斡造化。不可夺者祐然之节,莫之致者自然之名。经纶不究于生前,议论常公于身后。人传元祐之学,家有眉山之书。朕三复遗编,久钦高躅。王佐之才可大用,恨不同时。君子之道暗而章,是以论世。倘九原之可作,庶千载以闻风。惟而英爽之灵,服我衮衣之命。可特赠太师。余如故。

孝宗的话,使我们赞赏向往苏轼的另一部分如火的特质:“不可夺者祐然之节。”

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一位诗人像苏轼一般,经历了无法估量的坎坷与苦难。

也没有一位诗人如苏轼一般,自二十岁之后,在大半个中国间往复飘零。更没有一位诗人如苏轼一般,在经受千万种沉浮之际,仍能保持燃烧的赤子之心。

在朝堂“陈长治之策”的苏轼。嬉笑怒骂而文采斐然的苏轼。“放浪岭海,而如在朝廷”的苏轼。

这些火一般热烈滚烫的心灵,这些影像,这些气息,穿透了历史的烟幕,在苏轼的诗文之中一再重生。

003

未若雪片落蒹葭苏轼降生

北宋时,中国西南有个叫作嘉州的地方,即今天的四川川省乐山市。邵博《清音亭记》云:“天下山水之胜在蜀,蜀之胜日嘉州。”可知此地以山水而名天下。

乐山以北为眉州

往北约四十多里,有座小镇,名叫眉山。眉州虽小,却风物可喜。

《蜀中名胜记》卷十二《眉州》引《通义志》云:

昔人评吾州,山不高而秀,水不深而清,列眉通衢,平直衍广,夹以槐柳,绿荫翳然。小南门城村,家多竹篱桃树,春色可爱,桥之下流,皆花竹杨柳。泛舟其间,乡人谓之小桃源。

眉山是典型的江边小镇,民风爽辣,风景动人。围绕小镇的那条江是岷江支流,唤作玻璃江。

在江边生活的人,都曾经无数次目睹并为那幻变的水色所倾倒。在涨水期和枯水期,江水因为多寡的不同变幻着不同的面貌。或者湛蓝,或者浑黄,一如人生。

江畔是座座低矮浑圆的山峰。没有这些山峰,江水便失去中心。

004

没有这江水,山峰则过于凝重。

而水流环绕处,是不大然却美丽的平原。山与水相融,这就是当时的眉山镇。

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一月八日清晨,一个男孩儿呱呱落地的哭声在眉山镇上响起。

这声音来自一户苏姓人家。

不一会儿,苏家主人苏洵走出半破的茅庐,一步步踱向江边。

尽管一贯不苟言笑,然而任何人都能看出,他的脸上终于还是浮现出难以掩饰的喜悦。

茅庐之中,苏洵的妻子程氏将淌满汗珠的脸贴近新生的婴儿。这位伟大的母亲,经过辛苦的生产,终于欣慰地笑了。江水低回,江风作证,对苏家而言,这真是个美好的清晨。

尽管在此之前,苏氏夫妇已经有了他们的第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中国的北宋朝代,国人对于血脉的延续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视,只有男性子嗣才代表了家族香火的承继。

所以,这个新生儿的顺利生产令人喜悦。

尤其三年之后,当他们的长子苏景先天亡,这个孩子便成了他们更为重要的欢乐。

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

一生之中,苏轼名号众多,如东坡、东坡居士、老泉山人、铁冠道人、戒和尚、玉局老、眉阳居士、雪浪斋。

人称无邪公、仇池翁、毗陵先生、泉南老人、水东老人、东坡道人、苏仙、坡仙。

这些称号中,流传最广的当属东坡。后世之人,也往往以苏东坡名之。这个名号所饱含的忧患令苏轼更加伟大。

苏轼去世后多年,孝宗皇帝赐谥文忠,所以人们又称他为苏文忠公。

005

关于这位上后世震惊并热爱的诗人、文人、非同一般的官吏,当其出生时,是否曾经有过特异的启示,实在有不同的说法

种说法是,除了是一名盼望已久终于来归的男婴,没有证据表明苏轼有何与众不同

他降生时,天上没有降下云彩,瞬间发出刺目的光芒,使世间一切平凡失去光泽。

也没有一阵突如其来的风,带着特有的讯息,扰乱谁的心神。变幻莫测的玻璃江水,也没有刹那涌起无法言喻的波澜。

而另一种说法则证实天才的来临永远不可能平谈无奇。

某些记载中说在近千年前苏轼降生的那日,眉山镇上一切草木忽然全部枯蒌了。

而这些枯掉的青山,要等若干年后苏轼去世才能重新郁郁起来。那时,眉山还流传这样的歌谣:“眉山生三苏,草木尽皆枯。”可见其神异。

还有记载分明说,程氏在身怀苏轼之时,曾做过奇怪的梦。梦中,一名身材瘦削而独眼的僧人曾前来求宿。这个梦注定了后来苏轼对于佛道的亲近。

生而眉山草木尽死,这似乎足以证实苏轼所具灵气太盛,以至于他来到世间便令草木枯朽,这当然是天赋异禀的表现。

而其母梦僧托宿,似乎在隐隐暗示苏轼后来的人生中与方外之人相交甚欢,实在事出有因,为有夙缘。

无论如何,苏轼的出生确是苏家上上下下的喜事。苏家似乎至此才终于完整了。

没有身在那样的社会,很难体会这样的快乐。

但我们却能很容易地看到小苏轼的到来对其父苏洵的精神和生活状态产生的影响。

00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