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病中西医治疗学》董少龙,古联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脑病中西医治疗学》

【作 者】董少龙,古联主编
【页 数】 486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8.03
【ISBN号】978-7-5478-3922-5
【价 格】128.00
【分 类】脑病-中西医结合疗法
【参考文献】 董少龙,古联主编. 脑病中西医治疗学.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03.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脑病中西医治疗学》内容提要:

本书在系统地总结现代中医脑病学术成就和经验、吸取历代中医脑病有价值的学术思想和鲜活的临床经验的基础上, 充分显示脑病中西医治疗的研究特色和优势。本书分总论、各论两大部分, 总论主要论述脑病的相关基础理论, 从中医对脑的认识、脑的解剖、脑的生理与病理、脑病中医病机与辨证、脑病常用诊断方法、脑病特色疗法、脑病护理、脑病的预防保健等方面阐述。

《脑病中西医治疗学》内容试读

上篇

第一章

中医对脑病的认识

中医对脑病的研究已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

会,为清窍所在之处,人体清阳之气皆上出清窍。

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随着各医家在临床上不

“头为一身之元首…其所主之脏,则以头之外

断地探索,以及对西医学的深入研究,中医脑病

壳包藏脑髓。”(《寓意草·卷一》)外为头骨,内为

理论得到不断的创新与完善。

脑髓,合之为头。头居人身之高巅,人神之所居,

所谓脑病是指六淫、七情等致病因素作用于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之气血皆汇集于头。故

脑,导致脑主神明功能失调或髓失所养,思维、情

称头为诸阳之会。

志、感觉、认知、记忆、运动等功能失调,表现以动

二、脑在脏腑中的地位

风、神机失同、思维呆滞、麻木、拘挛、痿厥、疼痛等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脏腑学说是通过观察人体外在现象、征象,来研究人体内在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

一、脑的解剖位置

相互关系的学说。它包括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

脑位居颅腔之中,上至颅囟,下至风府(督

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经络等全身组织器官的生

脉的一个穴位,位于颈椎第1椎体上部),位于

理、病理及其相互关系;:构成生命活动的物质基

人体最上部。风府以下,脊椎骨内之髓称为脊础:精、气、血、津液的生理、病理及其相互关系和髓。脊髓经项复骨(即第6颈椎以上的椎骨)下

与脏腑的关系。

之髓孔上通于脑,合称脑髓。脑与颅骨合之谓

脑属于奇恒之腑之一,《素问·五脏别论》:

之头,即头为头颅与头髓之概称。早在《黄帝“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内经》时对脑的解剖学地位已有论述。《灵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写,名日奇恒之枢·海论》言:“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

腑。”脑虽为奇恒之腑,但由于脑是诸阳之会、神

下在风府。”“头之大骨为二尺寸。”《灵枢·经

明之府、髓之海,因此,具有重要的地位。

水》还提到“可解剖而视之”。可见,当时已经

三、脑的生理功能

认识到脑的位置在颅内,上至头盖骨,下至风府,并有大致的尺寸。经现代测算符合解剖结

1.脑为髓之海脑为髓之海,诸髓皆统归属

构实际。

于脑,肾主骨、生髓,髓海的生理活动与肾的生理

脑由精髓汇集而成,不但与脊髓相通,“脑者活动是密不可分的。《灵枢·海论》言:“脑为髓髓之海,诸髓皆属于脑,故上至脑,下至尾骶,皆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以“髓海有精髓升降之道路也”(《医学入门·天地人物气候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相应图》),而且和全身的精微有关。故日:“诸髓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类经·九者,皆属于脑。”(《素问·五脏生成》)头为诸阳之卷》注:“凡骨之有髓,惟脑为最巨,故诸髓皆属于

4脑病中西医治疗学

脑,而脑为髓之海。”肾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的窍,而生精神、感觉、意识、思维、记忆、运动以及理论一直指导临床工作。

喜、怒、忧、思、悲、恐、惊、哀、乐、爱、憎、视、听、

2.脑为精明之府《素问·脉要精微论》云:

嗅、味、语言等。

“头者精明之府。”说明脑是精髓和神明高度汇聚

3.脑为诸阳之会头居于上,手足三阳经均

之处,总统神、魂、魄、意、志诸神。脑之元神的神上交布于头面部,督脉和足太阳经直接入络于机之所以能使脏腑经络、肢体百骸的生理活动若

脑,故头为诸阳之会,是阳气最盛的地方。

一,必须有脑髓的阴阳相互磨砺,又同脑的元神

4.脑为诸脉之聚《灵枢·邪气脏腑病形》

之机作用,并能使之“散细微动觉之气”。此气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能使人体内外各种生理活动统一。这种生理活

而走空窍。”此语说明人身十二经脉与其相通的

动联络渠道除经络之路外,脊髓、任督二脉起传

三百六十五络所有的气血运行都上达于头面部,

导之功,上下互接,内外相感,形神相应,以协调通过头面空窍连于脑,故脑与全身经脉相联系。阴阳平衡,营卫和谐,以达安内攘外的作用。头其中督脉和足太阳经直接人络于脑,其余一些或脑为神、魂、魄、意、志会聚之所。因此,神统五通过经别从目系和脑相联系,或通过经筋从目周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奉于脑,温养诸

围的孔窍联系于脑。

第二章脑病的病因病机

变证。

(3)风邪为百病之长,易与他邪合而犯脑。

第一节脑病的病因

如风寒、风火、风痰、风热等,所致疾病表现为头痛、头晕、半身不遂、高热抽搐等。

病因就是导致人体相对平衡状态紊乱或破

(4)风邪致病,多出现感觉、温度觉、肢体觉

坏从而发生疾病的原因,又称为致病因素,主要

等方面的异常,如头痛、头晕、身痛、半身麻木、多

有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外在因素有六淫、疠

汗身热、面赤恶风、昏迷、高热、抽搐、身重、骨节

气、外伤等,内在因素有七情、饮食及先天因素

酸痛等。

等。病机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有邪盛搏体、

(5)《素问·风论》:“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

正虚邪实、正邪皆虚等。

脑风。”风性向上,风府为督脉穴,自风府而上,是

脑是奇恒之腑、神明之府,又有脑之络脉之

脑风产生的途径。可见,头风、头面中风、目痛或

别;脑为巅顶之上,与其他脏腑不同。因此,它的

痒、偏风、首风等,都与风邪犯脑有关,只是有在

致病因素和发病机制也有所不同。

风府、在脑户、入脑的差异。

2.寒中于脑

一、外邪致病

(1)寒邪易袭虚阳:头为诸阳之会,阳虚之

(一)六淫致病

人寒邪易中于脑。足太阳为巨阳,而巨阳通于

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气候的变化,在

脑,故寒入太阳,亦易入脑。另外,督脉循上入于

正常情况下,并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称之为六

脑,寒与肾均属水,寒喜中肾,肾由督脉而通于

气。但在太过或不及或者是未有其时而有其气的

脑,终至伤脑。

情况下,则可导致人体不适而发病,称之为六淫。

(2)厥头痛:寒性收引则易导致经脉拙急而

1.风邪犯脑

气血不能运行,产生疼痛。《素问·奇病论》:“人

(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头为诸阳

有病头痛以数岁不已,此安得之?名为何病?岐

之会,易受风邪侵袭。如《素问·太阴阳明论》:

伯日:当有所犯大寒,内至骨髓,髓者以脑为主,

“伤于风者,上先受之。”若化生火热,为燔扰于脑,

脑逆,故令头痛,齿亦痛,病名日厥逆。”肾阳亏虚

则发生狂乱无知。《黄帝内经》:“重阳者狂。”《诸病

之人,触犯大寒,大寒入骨,髓冷脑逆,头齿俱痛。

源候论》:“狂病者,由风邪入并于阳所为也。”

《河间六书》日:“肾虚犯大寒,头痛齿亦痛,痛至

(2)风性善行而数变,起病急,致病后变化多

数不已者是也。”此则真头痛。

端,且易引起各种变证。如中风,起病突然,在短

(3)寒性收引凝滞,阳气郁遏,脑之真气不得

时间内即致病情危急,且病后极易伴发各种

敷和布达,则脑络不通,多引起各种头痛病证,

6脑病中西医治疗学

《素问·举痛论》:“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

6.火扰神昏《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论述

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

病机,“诸热瞀瘛”“诸禁鼓栗,如丧神守”“诸逆冲

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

上”“诸躁狂越”“诸病跗肿,疼酸惊骇”“诸转反

(4)寒为阴邪,若脑之阳气虚,则寒客之,阴

戾”等说明火邪伤神的征象

寒内盛,则发生癫病,《黄帝内经》:“重阴则癫。”

火热灼津伤液,神失所养,可见唇焦舌燥、神

3.暑扰神明暑邪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多

昏谵语;火扰心神脑窍,脑神不和,出现烦躁、不

见于盛夏炎热季节或高温作业之人,暑扰脑神,寐,甚则狂越妄动,神昏谵语:伤寒后期,寒邪化可发为脑病。暑邪致脑病有如下特点。

火,可见舌绛心烦,咽痛不寐。风火相煽可出现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热盛蒸脑,脑之正

两目直视、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等」

常生理功能受到干扰,就会出现头痛、烦躁、神昏

情志过极易化火伤神。大怒气逆,上而化

谵语等症。

火,可出现眩晕、耳鸣、急躁、失眠、多梦等。房事

(2)暑性升散,易伤津耗气,复致气阴大亏,

不节,相火妄动,上扰于脑,可见头晕、耳鸣、梦遗

不能上承于脑,而出现嗜寐怠惰,甚至暑厥等症;等。饮食失节,胃腑化热,上干于脑,则表现为不筋脉失养可出现颈项强直、口噤不语、抽搐等。

寐,亦即“胃不和则卧不安”。脑主五志,情志过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因于暑,汗,烦则

极化火,在伤及相关脏腑的同时,也上扰于脑,临

喘喝,静则多言。”临床上多见于中暑、暑风(多见

床上常见的手足心热、心悸虚烦、骨蒸劳热、两颊

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暑厥等。

潮红等,为相伴之症。

4.湿蒙清窍

(1)湿为阴邪:久居湿地或冒雨涉水,易感

(二)疫毒致病

受外来之湿邪。湿为阴邪,易阻气机。“因于湿,

《素问·刺法论》有“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

首如裹”(《素问·生气通天论》),湿热交结为痰,

问大小,病状相似”。疠毒犯脑,《温疫论》自叙

蒙蔽清窍,临床上表现为神情呆滞,喃喃独语,重

云:“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

者可见身形似偶的木僵状态,可见癫病痴呆、独

别有一种异气所感。”

语神昏等。

疠气之为病,从口鼻而入,传变人里,其邪多

(2)湿邪阻滞:湿邪阻滞,真气不能宣行敷属于阳邪、热邪,极易上犯脑神,蒙蔽脑窍,导致布于经络,致肢体不遂、拘挛痿瘫等。《素问·生

脑窍闭塞,经络营卫闭阻,气血逆乱出现神昏、谵

气通天论》有:“湿热不攘,大筋绠短,小筋施长。

语、厥逆、闭证等。《重订广温热论》有清楚的记

续短为拘,施长为痿。”《素问·痿论》曰:“有渐于

载:“温热伏邪,内陷神昏,蒙闭厥脱等危症…

湿,以水为事,若有所留,居处相湿,肌肉濡渍,痹

虽由于心肺包络及胃肝内肾冲督等之结邪,而无

而不仁,发为肉痿。”

不关于脑与脑系。盖以脑为元神之府,心为藏神

(3)湿阻阳气不升,清窍不利,则耳鸣耳聋

之脏,心之神明,所得乎脑而虚灵不昧,开智识而

等;脾阳不振之人每至湿从内生,湿性重浊黏滞,

省人事,具众理而应万机。但为邪热所蒸…血

久留于阴,可致脑神不振而出现困倦多寐。

毒所攻,则心灵有时而昏,甚至昏狂、昏颠、昏蒙、

5.燥伤津耗神燥盛则干,易耗津伤液。津

昏闭、昏痉、昏厥,而全不省人事矣。”说明了温热

液相成,神乃自生。津液亏耗,则阴血衰少,血不

疫毒犯脑髓为病。

养神,脑神失养,则神识昏乱,可见神志失常之症。此外,燥易伤肺,致肺津不能四布,脑神失

(三)中毒与外伤

养,则可见四肢痿厥不用,《素问·痿论》有:“肺

1.中毒毒淫于脑,则神识淆乱,昏昧不省,

热叶焦,发为痿躄。”“肺主气,一身之气贯于耳,

语无伦次,循衣摸床,项倾头摇,犯其筋脉还可见

故能听声。”肺为燥袭亦可致耳鸣、耳聋等。

周身抽搐、口吐涎沫等病症。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