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中西医诊断与治疗学 上 第2版》张建华,郭锦荣,周玉芝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实用中西医诊断与治疗学 上 第2版》

【作 者】张建华,郭锦荣,周玉芝主编
【页 数】 381
【出版社】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9.03
【ISBN号】978-7-5578-4618-3
【价 格】205.00(2册)
【分 类】中西医结合疗法
【参考文献】 张建华,郭锦荣,周玉芝主编. 实用中西医诊断与治疗学 上 第2版.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9.03.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实用中西医诊断与治疗学 上 第2版》内容提要:

《实用中西医诊断与治疗学 上 第2版》内容试读

实用中西医诊断与治疗学

第一篇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章中医常见病症

第一节感冒

感冒是感触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头痛、

咳嗽、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病。西医学中的上呼

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可参照本病辨证施治。

【病因病机】

感冒的发生,为外邪乘人体御邪能力不足之时,侵袭肺卫所致。外感六淫,

以风邪为主,风邪虽为六淫之首,但在不同季节,往往夹时气而伤人,如春季

之温,夏季之暑,秋季之燥,冬季之寒,梅雨季节之湿,一般以风寒、风热两

者居多。非时之气夹时行病毒伤人,则更易引起发病。风邪或时邪病毒,乘人

体口鼻、皮毛而入,肺卫首当其冲,卫表失和,肺气失宣,导致感冒诸症。总

之,病因为风邪或时邪病毒,病位在肺卫,主要病机是外邪袭表,伤及肺系,

肺卫功能失调。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依据

(1)常以鼻塞流涕,喷嚏,咽痒,咳嗽,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

身体酸楚等为主症。

(2)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多见。起病急,病程为3~7d。

(3)白细胞总数多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第一篇呼吸系统疾病

2.鉴别要点

(1)鼻渊:有鼻塞流涕,多腥臭而浊,一般无恶寒发热,病程长,反复发作,

不易治愈。

(2)热痹:有发热、恶寒、肢体关节疼痛,但关节局部红肿焮痛,病程较长,

病势较重。

(3)乳蛾:有发热、恶寒、咽痛等症,见咽部两侧红肿胀大,常有黄、白色

脓样分泌物。

(4)麻疹:麻疹初起有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咳嗽、咳痰等,与感冒相似,

但麻疹伴有目赤畏光、眼周水肿、多泪、口腔黏膜出疹等。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1)辨伤风与时行感冒

①伤风:冬春气候多变时发病率高,一般呈散发性,病情多轻,多不传变。

②时行感冒:季节不限,有传染性,易广泛流行,病情多重,全身症状显

著,可发生传变

(2)辨时令:感冒风邪,除风寒、风热外,还有与四时之气杂感为病者,如

暑邪为患者,以身热有汗、心烦口渴、小便短赤、舌苔黄为表现:湿邪为患者,

以恶寒、身热不扬、头重如裹、骨节重痛、胸闷脘痞、舌苔白腻为特征。

(3)辨寒热:注意恶寒发热孰轻孰重,口渴、咽痛之有无,以及舌苔、脉象

的辨析。

①风寒感冒:恶寒重,发热轻,头痛,颈背强痛,骨节疼痛:苔薄白,脉

浮紧。

②风热感冒:发热重,恶寒轻或不恶寒,头痛口渴,咽喉红肿疼痛:舌尖

实用中西医诊断与治疗学

红,苔薄黄,脉浮数。

(4)辨虚实:发热无汗、恶寒身痛者,属表实:发热汗出、恶风者,属表虚。

另外,有素体虚弱、感受外邪者,为体虚感冒,此属虚实夹杂之证。

2.分证论治

本病的治疗总则为祛除表邪,宣通肺气,照顾兼证。

(1)风寒感冒

主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痛,鼻塞声重,时流清涕,

喉痒,咳嗽,痰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药:方用荆防败毒散加减。药用荆芥10g,防风10g,羌活6g,独活10g,

柴胡10g,前胡6g,川芎6g,枳壳6g,茯苓10g,桔梗6g,甘草3g,薄荷6g。

(2)风热感冒

主证: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咳嗽、痰黏或黄,咽燥,

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渴欲饮:舌苔薄白或微黄、舌边尖

红,脉象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方药:银翘散加减。药用金银花15g,连翘15g,豆豉10g,牛蒡子10g,

薄荷6g,荆芥穗10g,桔梗6g,甘草6g,竹叶10g,鲜芦根30g。

(3)暑湿感冒

主证:身热,微恶寒,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黏,

鼻流浊涕,心烦,或口中黏腻,渴不多饮,胸闷,泛恶,小便短赤:舌苔薄黄

而腻,脉濡数。

3

实用中西医诊断与治疗学

可用贯众、紫苏、荆芥各10g,甘草3g,水煎,顿服,连服3d:夏月暑湿当令,

可用藿香、佩兰各5g,薄荷2g,煎汤以代茶饮:时行感冒流行期间,可用贯众

15g,板蓝根30g,煎服:或贯众9~15g,泡水代茶饮,连用2~3d。

第二节咳嗽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咳嗽是由六淫外邪袭肺或脏腑功能失调,

肺气不清,失于宣降所成,临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表现。有声无痰谓之咳,

有痰无声谓之嗽,临床上一般痰声并见,故合称咳嗽。西医学中的上呼吸道感

染、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表现以咳嗽为主症者,可参照本病辨证论

治。

【病因病机】

咳嗽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嗽为六淫外邪,风邪常夹寒、夹

热、夹燥为病,侵袭肺系: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肺脏自病,气阴亏虚,

则肺失所主:他脏有病及肺,如七情内伤,肝气郁结,气逆犯肺:饮食不节,

脾胃内伤,痰浊内生,上干于肺等,发为咳嗽。无论外感或内伤咳嗽,均属肺

系受病,肺气上逆所致。但两者互为因果,外感咳嗽久病失治,从实转虚,逐

渐转为内伤咳嗽,而肺脏有病,卫外不强,易受外邪引发或加重。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依据

()咳逆有声,或伴有咽痒咳痰。

(2)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恶寒发热等外感表证。内伤咳嗽,多反复发

作,病程较长,伴有其他脏腑功能失调症状。

(3)两肺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有干湿啰音。

(4)急性期查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可增高。

5

第一篇呼吸系统疾病

(5)肺部X线摄片检查,肺纹理正常或增多增粗。

2.鉴别要点

()肺痨:咳嗽,常同时出现咯血、胸痛、潮热、消瘦等症,结合血沉、结

核菌素试验、痰菌涂片、细菌培养以及X线检查,可作出鉴别。

(2)肺胀:气喘,胸中胀闷之症状突出,有桶状胸,唇指发绀等症,病程长,是久咳等多种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所致。

(3)哮病:以发作性哮鸣、气喘为特征,一般先哮、喘而后咳嗽,缓解后可无症状,常有过敏史或家族史。

(4)喘病:以气短喘促,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

口唇发绀为特征,久咳及其他慢性肺系病证均可发展为喘病,每遇外感及劳累

而发。

(⑤)肺痈:以发热、咳嗽、胸痛、咳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相兼为主要特征,

发病多急,X线摄片,支气管碘油造影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可作出鉴别。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1)辨别外感与内伤

①外感咳嗽:多是新病,起病急,病程短,病情较轻,常伴有肺卫表证,属于邪实。

②内伤咳嗽:多为久病,起病缓,常反复发作,病程长,病情较重,多伴见其他脏腑病证,属于邪实正虚。

(2)辨咳嗽的特征

①发作时间:咳嗽发于白昼,鼻塞声重者,多为外感咳嗽:晨起咳嗽,阵发加剧,咳声重浊,多为痰浊咳嗽:夜卧较剧,持续难已,短气乏力者,多为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