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中医诊疗技术》黄子冬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实用中医诊疗技术》

【作 者】黄子冬编
【页 数】 100
【出版社】 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 2019.10
【ISBN号】978-7-5587-2395-7
【分 类】中医诊断学;中医治疗学
【参考文献】 黄子冬编. 实用中医诊疗技术. 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2019.10.

图书目录:

《实用中医诊疗技术》内容提要:

本书内容主要讲述中医学理论基础,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脏象、气血津液、经络、病因病机、灸类技术、推拿类技术、刮痧类技术、拔罐类技术、敷熨熏浴类技术、辩证养生与防治等内容,涵盖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整体来讲本书重临床实践,少繁琐理论,是一册切合各临床医疗的实用性书籍。

《实用中医诊疗技术》内容试读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中医学的发展简史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各类文化的不断发展演变,都促成了

医学的起源。从春秋战国到先秦,这一时期中医学理论体系逐渐

形成。在这中间,中华民族经历了社会的巨大变革,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各类学科也都有长足的进步。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各种学科思想相互交流碰撞,促进了儒、道、阴阳等流派的诞生,

对我国当时乃至现在都有巨大的影响。殷商时期,医家开始有专

业上的划分,使医学更加系统化,医疗经验也迅速地增加。战国

末期,气一元论以及阴阳五行学说开始展露雏形,天文学、气象

学、物候学、历算学、生理学、心理学、逻辑学等学科知识应运而生,自然科学取得很大的进展。中国古代的医家,以这些知识为依托,总结各家经验,博采众长,从而构建了中医学理论。很多医学理论的原型开始出现,例如病因学的“六气理论”。所以,

从先素开始,中医学理论体系逐渐孕育、成型。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

中医四大经典的问世,是中医学理论体系基本形成的标志。

四大中医学经典是分别是《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

及《神农本草经》。

-1-

实用中医诊疗技术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分为两大部分:《素问》及《灵枢》,普遍认为成书时间为战国时期。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著作,同时也是四大经典之首。《黄帝内经》从人与自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治,预防等方面进行阐述,吸收战国及此

前各个时期的多种学科知识,汇集各类医学成就,总结各种临床

经验,最终确立了中医学的思维方式及理论原则,为中医学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对中医学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难经》全称为《黄帝八十一难经》,是一部采用提问的方

式来探索中医学理论问题的著作。《难经》以《黄帝内经》为基

础,提出八十一个问题,进行探讨,可以视作《内经》的辅助及补充。《难经》涉及内容广泛,包含生理、病理、诊治等多个领域,其中更是对脉学做了详细的论述,并在这方面提出很多具有创新性的见解,被赞誉为“脉学之父”。此外,《难经》也对《黄

帝内经》中经络学说、脏象学说中的命门和三焦进行了一定的发展。《难经》同样为我国中医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伤寒杂病论》,东汉末年张仲景著,这是我国第一部临床医学著作。全书开创了辨证论治的先河,囊括了中医学的四诊、

八纲及八法。四诊是指望、闻、问、切,八纲是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法是指汗、吐、下、和、温、清、消、补。《伤寒杂病论》将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也为中医临床诊疗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本药物学专著。它记载了药物的

性能以及疗效,根据其功效和毒性,将药物以上、中、下三品分

类,提出君臣佐使、四气五味、七情和合等方剂配伍理论,并规

定药物剂型,强调辨证用药,为临床用药及配方提供了理论依据,

-2-

第一章总论

使中药学更加系统化,为中药理论的形成及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在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之后,后世上自晋、隋、唐、宋、金、

元,下至明、清,众多的医家在前者的基础上,与自身的临证体

会相互验证,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做了卓越的贡献,将中医学理论

体系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完善及丰富,并做进一步的发展。

(一)魏晋隋唐时期

魏晋王叔和编著的《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该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系统的阐述中医脉学,对脉学的

发展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魏晋皇甫谧编著的《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第一部针灸学著。该书将魏晋以前的针灸学知识归纳汇

总,删其糟粕,将针灸学的基础理论与腧穴相结合,推动了针灸

学的进一步发展。隋代巢元方编撰的《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

一部病因证候学论著。该书将研究各类疾病的病因、病机、病变

及证候,是研究隋代以前医学的一部重要文献。唐代的孙思邈著《千金要方》,王焘著《外台秘要》,他们总结了唐代之前的医学成就,集大成于一体,在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新的开拓。

(二)宋金元时期

在宋金元时期,中医氛围浓厚,各医家在前代的基础上,进

一步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提出更多独特、新颖的理论和方法。同时各医家相互交流,各抒己见,使得中医学取得了长远的突破。其中尤以“金元四大家”贡献为最。

刘完素,主张“火热论”,倡导“六气皆从火化”。他认为疾病大多数是因为火热引发,施药时也以寒凉药为主,后世称之

-3-

实用中医诊疗技术

为“寒凉派”。刘完素的代表作有《黄帝素问宣明论方》《素问玄机原病式》《内径运气要旨论》等。

张从正,提倡“攻邪论”。他承袭张仲景《伤寒论》,私淑刘完素的学术观点,逐渐形成攻邪治病的风格。他认为疾病是因为邪气侵袭而产生,在汗、吐、下三法上有独到的见解,并将这

三法做了更多的延伸应用,后世称之为“攻下派”。张从正的代表作有《儒门事亲》等。

李杲,创立“脾胃论”。他认为“元气足,而百病不生”,脾胃为元气之本,所以其核心观点是“脾胃内伤,百病由生”,主张疾病治疗应以调治脾土为主,后世称之为“补土派”。李杲代表作中,手定稿的为《内外伤辨惑沦》。

朱震亨,倡导“养阴论”。他认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创造性地提出“阴虚相火”病机学说,在治则应该以“滋阴降火”,后世称之为“养阴派”。朱震亨代表作为《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丹溪心法》等。

(三)明清时期

在明清时期,中医学呈现出一种大融合的趋势,医家开始对前期的各医学理论进行综合的分析评价,并逐渐归纳汇总,所以这一时期也出现了很多的集成性著作。同时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基

础之上,也结合了当时医家的临床实践及成果,提出了更多的有

创见性的理论。在这一时期,命门学说得到大力的发展,特别是在养生防治及康复治疗方面,做出了较大的突破,至今仍有很大的影响,这也使得中医学理论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医学家不断的在疾病诊治及总结过程中,逐渐

形成一个成熟的流派一温病学派。温病学起源于《内经》《难

.4-

第一章总论

经》及《伤寒论》,经过历代医生的继承、补充及发展,在明清时期逐渐走向成熟。温病学派的建立不仅仅是完善了中医学理论体系,同时也开创了中医传染病学的先河。在温病理论形成及发

展过程中,吴有性、叶桂、薛雪、吴瑭及王士雄都有突出的成就

明代吴有性的《温疫论》是我国第一部研究传染病的著作,他开创了“戾气说”。清代叶桂编著的《温热论》,提出了卫气

营血的辩证体系,并讲述了相应的治法,成为温病学派的奠基之

作。薛雪所著《温热条辨》,对湿热辨证论治做出进一步的发展,

丰富了温病学说的内容。吴瑭著《温病条辨》,建立了完全独立

于伤寒的温病学体系,同时创立三角辩证纲领,进一步发展了温

病学说。王士雄撰写《温热经纬》,对温病学派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为温病学的集大成者,使温病学逐步走向完善。

(四)近代和现代

纵观整个世界医学史,在清代以前,中医学一直处于世界领

先水平,而在此后直至新中国成立之前,一方面因为当时的社会

环境问题,另一方面因为西医传入中国,使得中医学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中医药发展政策。在各

省建立中医学府及中医院,促进中医药学的振兴和快速发展,逐

渐丰富中医学,培养更多的中医人才。出版大型中医药书籍,例如《中医大辞典》《中药志》《实用中医内科学》等,创设各类中医学专业期刊,并抢救名老中医经验,使中医学得到大力的发

展。同时,倡导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并应用多学科方法研究中

医,将中医理论融入现代科学研究序列,使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研

究得到了更加深入的发展。

-5-

实用中医诊疗技术

第二节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中医在理解人体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和疾病诊断治疗方面具有许多特点,最基本的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一、整体观念

在中医中,整体观念是指对人体本身,人类和自然环境以及人类和社会环境的统一的认识。在整体观念中,人体是由多层结构组成的有机整体。人体的每个部分,在结构上相互关联,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制约。人们生活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生理和病理方面必会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影响。

中医的整体观念体现为人体的完整性、人与自然环境的统

一、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

(一)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中医认为人类是一个有机整体,每个脏腑、组织和器官在生

理都是上相关的、协调的,处于平衡状态。一方面,脏腑、组织和器官需要充分发挥作用,才可确保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另一

方面,需要它们协同互补和相反的约束作用来维持生理平衡。人

体的各个部分以五个内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有机连接,形成

一个互为表里和相互协调的整体。因此,在中医中,人体的病理变化与身体脏腑、气血、阴阳的升降有关。在诊断时,可以通过

人体外观的变化来判断内脏器官的病变:在治疗时,也可以从整

体上确定局部病变的治疗。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