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医师处方手册》李艳红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医妇科医师处方手册》

【作 者】李艳红主编
【丛书名】中医处方系列丛书
【出版社】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20.06
【ISBN号】978-7-5349-9958-1
【价 格】68.00
【分 类】中医妇科学-验方-手册
【参考文献】 李艳红主编. 中医妇科医师处方手册.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0.06.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中医妇科医师处方手册》内容提要:

《中医妇科医师处方手册》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广安门中医院部分专家、科主任及主任医师编写。本书详细介绍了痛经、闭经、功能性子宫出血、经前期综合征、绝经期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妊娠剧吐、异位妊娠、先兆流产、复发性流产、产后阴道出血、产后风湿征、产后缺乳、不孕症、阴道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宫腔粘液、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常见病、多发病的辨证治疗和中成药治疗,按照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详细介绍了具体病种的中医辨证方剂、中成药,以便临床医师选用。本书适用于中医主治医师、住院医师、中医院校学生及西医学生中医的医师参考阅读。

《中医妇科医师处方手册》内容试读

第1章痛经

痛经是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疼痛、坠胀,伴腰酸或其他不适,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的病症。痛经可以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前者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者,后者指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痛经。临床表现有行经期或行经前后下腹疼痛,呈痉挛性,可放射至腰骶和大腿内侧: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面色发白、出冷汗,甚至休克。

痛经属中医学“痛经”“经行腹痛”等范畴,病因有禀赋虚弱、情志不畅、寒邪侵袭。病位在胞宫,与肝、脾、肾相关。其基本病机是邪气内伏或精血素亏,更值经期前后冲任二脉气血的生理变化急骤,导致胞宫的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故使痛经发作。功能性痛经容易痊愈,而器质性病变导致的痛经病程较长,缠绵难愈。

一、中医辨证治疗

1.气滞血瘀证

【表现】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胸胁、乳房胀痛,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块,块下痛减,舌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或弦涩有力。

【治法】理气活血,化瘀止痛。

【处方1】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桃仁9克

红花9克五灵脂9克

当归9克

川芎9克乌药9克延胡索10克

甘草9克

香附9克

枳壳9克柴胡10克

郁金10克

【方解】肝郁气滞,瘀滞冲任,气血运行不畅,阻于胞宫所致。治宜理气活血,化瘀止痛。方中桃仁、红花、五灵脂破血逐瘀,以消积块;柴胡、香附、乌药、枳壳、延胡索行气解郁,除胀止痛;郁金行气解郁,活血止痛,兼消癥瘕痞块;当归、川芎养血活血,尤其川芎不仅活血,更能行血中之气,增强逐瘀之力;甘草调和诸药。

·1

中医妇科医师处方手册

诸药合用,共奏理气活血、化瘀止痛之效。

【加减】①痛经剧烈伴有恶心呕吐者,加吴茱萸3克,半夏9克,莪术9克。

②小腹胀坠或痛连肛门者,加姜黄9克,川楝子9克。③兼寒见小腹冷痛者,加艾叶9克,小茴香9克。④挟热者,口渴,舌红,脉数,加栀子9克,连翘10克,黄柏9克。

【处方2】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柴胡15克

当归10克

白芍10克

白术15克

茯苓15克

炙甘草6克川芎6克

没药9克

桃仁9克

红花9克

【方解】肝失条达,冲任气血郁滞,经血不利所致,治宜理气行滞、化瘀止痛。方中柴胡疏肝解郁,以顺肝性;当归、白芍养肝血,柔肝体,帮助柴胡恢复肝正常的顺达之性,兼制柴胡疏泄太过;白术、茯苓益气健脾,促进气血生化;甘草配合茯苓、白术以益气健脾,配白芍以缓急止痛;川芎活血行气止痛:桃仁、红花、没药活血化瘀之力胜,加强止痛效果。诸药同用,共奏疏肝解郁、化瘀止痛之效。

【加减】①气机郁滞较重者,加川楝子10克,香附10克,青皮9克。②经行不畅者,加香附10克,益母草15克,泽兰10克。

【处方3】柴胡舒肝散(《景岳全书》)合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柴胡12克

生蒲黄(包)10克

川芎9克

香附10克

芍药10克

五灵脂(包)10克

延胡索15克

炒枳壳9克

炙甘草6克

【方解】气郁不舒,血行失畅,瘀阻胞宫、冲任所致,治宜疏肝解郁,化瘀止痛。方中柴胡、香附疏肝解郁,行气止痛;川芎、延胡索行气止痛兼活血,助柴胡、香附以解肝经之郁滞,并增行气活血止痛之效;枳壳理气行滞,温中消胀;芍药、甘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生蒲黄、五灵脂二者相须为用,功能通利血脉,散瘀止痛;甘草调和诸药。诸药相合,共奏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功。

【加减】①胁痛甚者,加郁金10克,青皮9克,乌药6克。②经行块多者,减枳壳,加乳香9克,没药9克。

【处方4】八物汤(《济阴纲目》)加减。

木香6克

槟榔6克

川楝子9克

延胡索10克

当归10克

川芎10克熟地黄10克柴胡10克

醋莪术12克

【方解】方中木香、槟榔均辛散温通苦泄。木香气味芳香,长于调中宣滞、

·2·

第1章,痛

行气止痛;槟榔长于下气导滞除胀,二药合用,一升一降,调畅气机。川楝子、延胡索合称金铃子散,功能疏肝泄热,活血止痛。当归、川芎、熟地黄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柴胡疏肝解郁,郁气散,则血脉通。莪术破气散瘀止痛。诸药合用,共奏理气活血、化瘀止痛之效

【加减】①气滞明显,伴胁肋胀满疼痛、嗳腐吞酸者,加郁金10克,青皮9克,栀子8克,黄连6克。②经期血块较多者,加生蒲黄(包)10克,五灵脂10克。

【处方5】自拟方。

柴胡12克

香附12克

蒲黄(包)10克

五灵脂(包)10克

乳香6克

没药6克

桂枝6克

白芍15克

炙甘草10克

血竭粉(冲服)3克

【方解】平素肝气郁滞,肝失疏泄,瘀血阻于冲任所致,治宜理气活血、化瘀止痛。方中柴胡、香附疏肝解郁,气机畅达,有助血行;蒲黄、五灵脂相须为用,活血化瘀,消散滞积结块而达止痛之效;乳香辛香,行气活血为主长于止痛,没药苦泄,活血散瘀为要,长于消肿,二者相兼为用,既助蒲黄、五灵脂化瘀止痛,又助柴胡、香附行气解郁;白芍、甘草合为芍甘汤,缓急止痛;桂枝辛温,既温经止痛,又能通阳,推动药力;血竭行瘀止痛兼能止血。诸药合用,可使瘀血去而新血生,气血畅而腹痛止。

【加减】①经量过多者,减乳香、没药,蒲黄改为蒲黄炭,加三七粉(冲服)3克,姜炭9克。②经后小腹隐痛,量少色淡者,加炙黄芪15克,补骨脂12克。③腰酸空痛者,加巴戟天10克,菟丝子10克。④经血淋沥不畅者,减血竭,加桃仁9克。⑤乳房胁肋胀痛者,加郁金10克,路路通12克。

2.寒凝血瘀证

【表现】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则痛减,经血量少,色黯有块,畏寒肢冷,面色青白,舌黯,苔白,脉沉紧。

【治法】温经散寒,祛瘀止痛。

【处方1】温经汤(《金匮要略》)加减。

吴茱萸3克

麦冬9克

当归9克

白芍6克

川芎6克

党参10克

桂枝9克

阿胶(烊化)8克

丹参10克

延胡索10克

甘草6克

【方解】冲任虚寒,瘀血阻滞不通所致,治当温经散寒,祛瘀养血。方中吴茱萸、桂枝温经散寒,通利血脉,其中吴茱萸功擅散寒止痛,桂枝长于温通血脉。当归、川芎活血祛瘀,养血调经。阿胶甘平,养血止血,滋阴润燥;白芍酸苦微寒,养血敛阴,柔肝止痛:麦冬甘苦微寒,养阴清热,三药合用,养血调肝,滋阴润燥,且清虚

·3·

中医妇科医师处方手册

热,并制吴茱萸、桂枝之温燥。党参、甘草益气健脾,以资生化之源,阳生阴长,气旺血充,甘草兼能调和诸药;丹参、延胡索活血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温经散寒、祛瘀养血、活血止痛之功。

【加减】①小腹冷痛较剧者,加艾叶9克,小茴香9克,姜黄6克。②四肢逆冷不温者,加黑附片(先煎)8克,细辛3克,通草6克。

【处方2】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

小茴香9克

延胡索10克

没药9克

千姜6克

当归10克

川芎10克

桂枝9克

赤芍10克

丹参10克

五灵脂(包)10克

【方解】小腹寒滞瘀积,或妇女冲任虚寒,瘀凝内阻,血不归经所致,治宜温经活血,化瘀止痛。方中当归、川芎活血散瘀,养血调经;小茴香、干姜、桂枝散寒通阳,温暖冲任;丹参、赤芍、五灵脂、延胡索、没药活血祛瘀,散结定痛。诸药相配,共成化瘀散结、温阳散寒、调经止痛之功。

【加减】①腰酸腰痛者,加续断15克,杜仲15克。②胃脘冷痛、便溏者,减赤芍,加吴茱萸3克,党参15克,炒白术15克。

【处方3】胶艾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阿胶(烊化)9克

艾叶9克

川芎6克

当归9克

赤芍10克

肉桂6克

青皮9克

小茴香6克

陈皮9克

乳香6克

没药6克

【方解】寒邪凝滞经脉,冲任瘀阻不通所致,治宜温经散寒,逐瘀止痛。方中当归、川芎、赤芍养血活血;胶艾补血止血;肉桂、小茴香温经散寒;青皮、陈皮理气止痛;乳香、没药化瘀定痛。综观全方,重在温经活血,瘀血祛则腹痛止,兼有养血止血之效。

【加减】①经血中见膜样组织物者,加血竭粉(冲服)3克。②血瘀偏重,见经行块多,块下痛减者,加蒲黄(包)10克,五灵脂(包)10克。③若小腹冷痛喜温,畏寒肢冷者,加巴戟天15克,细辛3克。

【处方4】姜黄散(《妇人大全良方》)加减。

姜黄12克莪术9克红花9克

五灵脂10克

川芎10克当归9克白芍10克

延胡索15克

乌药9克

肉桂9克炙甘草10克

【方解】方中姜黄辛散温通,破血行气、通经止痛:莪术、红花、五灵脂、川芎、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乌药辛温香窜,善于疏通气机、散寒止痛;肉桂温运阳气,补火助阳,温下元虚冷:当归补血活血,通滞:白芍、炙甘草缓急止痛:炙甘草兼调和

。4

第1章,痛

诸药。诸药合用,共达温经散寒、祛瘀止痛之功。

【加减】①小腹冷痛明显者,加干姜9克。②手足逆冷者,加通草8克,细辛3克。

【处方5】自拟方。

当归10克

川芎10克

赤芍12克

白术12克

紫石英20克

黑附片(先煎)9克

五灵脂12克

桂枝10克

延胡索10克

制香附12克

小茴香6克

艾叶6克

【方解】寒客冲任,与血相搏,胞宫、冲任气血不畅所致,治宜温经散寒,化瘀止痛。方中当归、川芎、赤芍活血化瘀;五灵脂、延胡索、制香附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白术补脾健胃、和中燥湿,并制约上述诸药伤中耗气之弊:紫石英性味甘温,入心肝经以温暖子宫;黑附片辛甘大热,人肾补命门之火,温肾阳、逐寒湿,与紫石英同用直达子宫,散寒镇痛;桂枝温阳,通利血脉;小茴香、艾叶温经散寒。诸药合用,共奏温经散寒、化瘀止痛之效。

【加减】①寒象重者,加吴茱萸3克。②血瘀重者,加桃仁9克,红花9克。

③行经前痛者,加青皮6克。④行经期痛者,加炮姜6克。⑤行经后痛者,加党参15克,熟地黄15克。

⊙3.气血虚弱证

【表现】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神疲乏力,头晕心悸,失眠多梦,面色苍白,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法】补气养血,和中止痛。

【处方1】黄芪建中汤(《金匮要略》)加减。

黄芪15克

当归10克

桂枝10克

大枣10枚

党参10克

白芍15克

生姜10克

炒白术15克

甘草10克

【方解】脾胃素虚,气血乏源,胞宫、冲任失于濡养所致,治宜益气养血,调

.经止痛。方中黄芪、党参、炒白术、大枣、甘草补脾益气,使气血生化有源;桂枝、生姜温阳散寒;白芍、甘草缓急止痛;当归补血,且通经止痛。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血、调经止痛之效

【加减】若阳虚寒甚而疼痛明显者,可生姜改为干姜9克,加蜀椒5克,黑附片(先煎)9克。

【处方2】圣愈汤(《兰室秘藏》)加味。

党参15克

黄芪30克

熟地黄10克

当归10克

川芎6克

白芍10克

鸡血藤10克

炙甘草10克

·5·

中医妇科医师处方手册

【方解】气血两虚,不能濡养胞宫、冲任所致,治宜益气养血、调经止痛。方中党参、黄芪大补脾胃气,气壮则血生;四物(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芎)补血滋阴,血旺则气有所附;白芍、甘草缓急止痛;鸡血藤、当归补血通脉,气血足,血脉通,腹痛止。诸药合用,使气血充沛,胞宫、冲任复其濡养而止痛。

【加减】①腰酸痛者,加菟丝子15克,杜仲15克。②畏寒肢冷者,加桂枝15克,艾叶9克。③若阳气不足,腹痛明显,甚则昏厥者,加制附片6克,艾叶10克,千姜10克。

【处方3】当归四逆汤(《伤寒论》)加减。

当归12克

熟地黄15克

桂枝9克

白芍9克

细辛3克·川芎9克

大枣8枚,阿胶(烊化)10克

炙甘草6克

【方解】营血虚弱,寒凝经脉,血行不利所致,治宜温经散寒,养血通脉。方中当归甘温,养血和血:桂枝辛温,温经散寒,温通血脉;细辛温经散寒,助桂枝温阳通脉;白芍养血和营,助当归补益营血;熟地黄、阿胶味厚补血;大枣、甘草益气健脾养血,其中大枣既合当归、白芍以补营血,又防桂枝、细辛燥烈大过,伤及阴血;川芎活血行气止痛,兼防上述诸药滋腻不行。诸药合用,共奏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效。

【加减】①腹痛,牵及腰腿疼痛者,加续断20克,牛膝15克。②兼有水饮呕逆者,加吴茱萸3克,生姜10克。③经行少腹冷痛明显,不能忍受者,加乌药9克,小茴香10克,高良姜9克。

【处方4】加味四物汤(《济阴纲目》)加减。

当归10克

川芎10克

白芍9克

熟地黄10克

醋莪术9克

桃仁9克

红花9克

延胡索10克

党参12克

黄芪20克

【方解】方中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芎补血和营以滋冲任,通畅血脉以行滞血;党参、黄芪健脾益气,取补气以生血,气血生化有源之意;莪术破气中之血,桃仁破血中之瘀,延胡索活滞血以止痛,红花活血生新。诸药合用,使气血得养,滞化气行,则疼痛自止。

【加减】①若经行量少,或点滴即净者,加阿胶(烊化)10克,龙眼肉10克。

②兼见不寐者,加酸枣仁15克,五味子9克。

【处方5】八珍汤(《正体类要》)加味。

党参15克

炒白术15克

茯苓10克

当归10克

川芎10克

熟地黄10克

白芍10克

炙甘草10克

延胡索15克

砂仁8克

没药9克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