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历代肿瘤术语集》王笑民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医历代肿瘤术语集》

【作 者】王笑民主编
【页 数】 240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19.01
【ISBN号】978-7-5132-5322-2
【价 格】78.00
【分 类】肿瘤-中医治疗法
【参考文献】 王笑民主编. 中医历代肿瘤术语集.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9.01.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中医历代肿瘤术语集》内容提要:

本书整理了中医古籍中与现代肿瘤疾病相关术语2000余条,将所收集的词条根据肿瘤发生部位和人体生命功能系统相结合进行分类,按全身性肿瘤疾病、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运动系统、泌尿及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分章;各词条下先对本词条进行古今释义,然后按照病因病机、治则治法、药物等摘抄古籍原文,方便读者查找。

《中医历代肿瘤术语集》内容试读

第一章全身性肿瘤

第一节瘤

【古今释义】

“瘤”出自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又名“瘤赘”,是指在体表生长的赘生物,发生于体表或某组织中的一类肿块状病变,软硬不一,痛或不痛。南北朝萧统《文选笺证》中按其形态特征描述为:“肉凸曰瘤,凸即肿也,肉凸谓之瘤。瘤者,皮肉中忽肿起,初如梅李大,渐长大,不痛不痒,又不结强。言留结不散,谓之为瘤。不治乃至塸大则不复消,不能杀人亦慎,不可辄破。”

根据形状和病因的不同,以及所在组织(皮、脉、肉、筋、骨)配合

五脏分“气瘤”“肉瘤”“筋瘤”“血瘤”“骨瘤”“石瘤”和“脂瘤”等。

【病因病机】

瘤可由气血凝滞结成,如汉代刘熙在《释名》中载:“瘤,流也,血流聚所生瘤肿也,赘属也,横生一肉属着体也。”如果发展缓慢,没有自觉症状,长期不易消散,大都属于良性肿瘤。多因七情劳欲,复感外邪,脏腑失调,生痰聚瘀,气血凝结而成

唐代王冰在《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中对瘤的病因做了系统概括,并给予了分类命名:“夫病生之类其有四焉,一者始因气动而内有所成;二者不因气动而外有所成;三者始因气动而病生于内;四者不因气动而病生于外。夫因气动而内成者谓积、聚、癥、瘕、瘤、气、瘿、起、结核、癫痫之类也;外成者谓痈、肿、疮、疡、痂、疥、疽、痔、掉眩、浮肿、目

◆中医历代肿瘤概念术语集

赤、瘭胗、附肿痛痒之类也;不因气动而病生于内者谓留饮、澼食、饥饱、劳损、宿食、霍乱、悲恐喜、怒思忧结之类也;生于外者谓瘴气、贼魅、虫蛇、蛊毒、蜚尸、鬼击、冲薄、坠堕、风寒、暑湿、斫射、刺割、棰朴之类也。”

宋代陈言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认为,瘤之成主要是因腑脏受邪所致,因而日:“夫血气凝滞,结瘿瘤者,虽与痈疽不同,所因一也。瘿瘤受症,阳在六腑,流在经络,风寒湿热伤于心肝脾肾之经,血聚不散,日渐增长。”

宋代严用和在《济生方》中提出情志失调在瘿瘤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夫瘿瘤者,多由喜怒不节忧思过度而成,而成斯疾焉。大抵人之气血循环,一身常欲无滞留之患,调摄失宜,气凝血滞,为瘿为瘤。”并对瘿和瘤做了区分和命名:“瘿者多结于颈项之间,瘤者随气凝结于皮肉之中,忽然肿起,状如梅李子,久则滋长,气血凝滞结为瘿瘤。瘿则优恚所生,多着于肩项,皮宽不急,槌槌而垂是也。瘤则随气留住,初作梅李之状,皮嫩而光,渐如杯卵是也。其肉色不变者谓之肉瘿,其筋脉呈露者谓之筋瘿,其赤脉交络者谓之血瘿,随忧愁而消长者,谓之气瘿,坚硬而不可移者,谓之石瘿。瘿之名有五者此也。一曰骨瘤,二日脂瘤,三曰肉瘤,四曰脓瘤,五曰血瘤,六曰石瘤,瘤之种有六者此也。”

明代陈实功在《外科正宗》中将瘿瘤分阴阳:“夫人生瘿瘤之症,非阴阳正气结肿,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滞而成。瘿者阳也,色红而高突,或蒂小而下垂。瘤者阴也,色白而漫肿,亦无痒痛,人所不觉。”

清代吴谦《医宗金鉴》将瘤的病因分为内外两端:“外因六邪,荣卫气血凝郁;内因七情,忧恚怒气,湿痰瘀滞,山风水气而成,皆不痛痒。”

【分类】

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将瘤分为“骨瘤、脂瘤、石瘤、肉瘤、脓瘤、血瘤”。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载:“瘤者有六,骨瘤、脂瘤、肉瘤、脓瘤、血瘤,亦不可决溃,肉瘤尤不可治,治则杀人。惟脂瘤破而去其脂粉则愈。”

2

第一章全身性肿瘤

《济生方》亦载:“瘿有五种,瘤有六证,五瘿者,石瘿、肉瘿、筋瘿、血瘿、气瘿是也;六瘤者,骨瘤、脂瘤、脓瘤、血瘤、石瘤、肉瘤是也。”

《医宗金鉴》中描述瘤有六种:“坚硬紫色,累累青筋,盘曲若蚯蚓状者,又筋瘤,又名石瘤;微紫微红,软硬间杂,皮肤中隐隐若红丝纠缠,时时牵痛,误有触破,而血流不止者,名血瘤;或软如绵,或硬如馒,皮色如常,不紧不宽,始终只似覆肝,名肉瘤;软而不坚,皮色如常,随喜怒消长,无寒无热者,名气瘤,久日化脓流出,又名脓瘤也;形色紫黑,坚硬如石,疙瘩叠起,推之不移,昂昂坚贴于骨者,名骨瘤;软而不破,皮色淡红者,名脂瘤,即粉瘤也,六瘤之形色如此。”

【治则治法】

治瘤当从实际出发,审病因情状,辨内外深浅,把握恰当时机唐代王焘在《外台秘要》中论述治瘤当审坚软虚实为要:“按之四边坚中软,此为有脓沈也。一边软,亦有脓。都坚者,此为菹核,或但有气也。都软者,此为有血,血瘤也。当审坚软虚实为要。若坚菹积久后,若更变熟,偏有软处,当软之,不可破者,菹当温暖裹置耳。若灸刺破疗,必暴剧不可救,及结筋、睡驰伪切肉、鼠乳,皆不当疗也。”另外,还应辨病之深浅:“痈发肿高者病源浅,肿下者病源深;大热者易疗,小热者难疗;初便大痛伤肌,晚乃大痛伤骨。”并与其他痈脓疾病相鉴别,选择适宜的治疗措施:“都坚者未有脓,半坚半软者有脓。发肿都软血瘤也,非痈。发肿以渐知,长引日月,亦不大热,时时牵痛,瘤也,非痈。诸气结亦有肿,久久不消成痈,疗之宜散气。气已散,若初肿处有浮气,年衰皆发痈。疗之宜及年盛,并折散热,可无此忧。”治忌灸疗:“无虚劳腹中疾,或发血瘤疮,疮状坟起,头黑正尔置,不当灸疗。疗之火熨便焦烂,剥刮去焦痂,则血泄不可禁,必死。痈起于节解,遇顽医不能即消,令至大脓者,岂膏药可得复生乎。”

另外,治疗还要重视固护中焦,慎用发表攻逐治法,如宋代杨士瀛《仁斋直指方》曰:“瘿瘤二者虽无痛痒,最不可决破,决破则脓血崩溃,

3

中医历代肿瘤概念术语集

渗漏无已,必至杀人,其间肉瘤攻疗尤不许,若夫脂瘤、气瘿随顺用药,尚庶几焉。”《外科正宗》曰:“瘰疬痰注气痞瘿瘤之属,治法不必发表攻里,只当养气血,调经脉,健脾和中,行痰开郁治之,法为最善,此是三因理之尽矣。”

《外科正宗》认为治痈疽发背、脑疽对口、丹瘤、瘰疬、恶毒疗疮、湿痰流注及外科一切疮症当分新病和久病、未溃和已溃:“未溃者即消,已成者即溃,宜宣热散风,行瘀活血,解毒消肿,疏通脏腑且药性平和,功效甚速。初起自无表里之症相兼,但结成形者,宜行散气血。已成无痛

无痒或软或硬色白者,痰聚也,行痰顺气。已成色红坚硬渐大,微痒微疼者,补肾气活血散坚。形如茄蒂,瘤大下垂者,用药点其蒂茄落,生肌收敛已破,流脓不止,瘤仍不消,宜健脾胃为主,佐以化坚;已溃出血不常,瘤口开泛者,宜养血凉血,佐以清肝;溃后瘤肿渐消,脾弱不能收敛者,补肾气兼助脾胃。”

1.方药

《外台秘要》收纳了生石灰煎治疗瘤赘、瘢痕、疵痣及痈疽恶肉等方:

石灰一斗五升,湿桑灰四斗,柞栎灰四斗。上三味合九斗五升,以沸汤令浥浥调湿,纳甑中蒸之,从平旦至日中,还取釜中沸汤七斗,合甑三淋之,澄清纳铜器中,煎令至夜,斟量余五斗汁,微火徐徐煎,取一斗洗乱发干之,如鸡子大,内药中即消尽。又取五色彩,剪如韭叶大,量五寸,着药中,亦消尽。又令不强,药成以白罂子中贮之。作药时不得令妇人小儿鸡犬临见之。灰煎亦疗瘤,验。其肉瘤、石瘤,药敷之皆愈;其血瘤,瘤附左右胡脉,及上下悬痈、舌本诸险处,皆不可令消,消即血出不止,杀人,不可不详之。

《千金翼方》之陷脉散主“二十、三十年瘿瘤,及骨瘤、石瘤、肉瘤、脓瘤、血瘤或大如杯盂升斗,十年不差,致有漏溃,令人骨消肉尽,或坚或软或溃,令人惊惕,寐寤不安,体中掣缩,愈而复发,疗之方。”

元代罗天益《卫生宝鉴》治瘤:“土黄三钱,硇砂、雄黄各二钱另研,粉霜、轻粉各一钱,乳香、没药各半钱。上为末,假令瘤如胡桃大,用药

4

第一章全身性肿瘤

末少许(半钱),用唾调如稀面糊,得所摊于瘤顶上如小钱大,唾湿纸花两重盖之,后用黄龙膏盖之,间日一度上药,次添药,彻的周回,大如韭叶,如此上之无度,复渐渐拆之,后根摇自然有裂衅,随后自然下来,大有神效。”

宋代唐慎微《证类本草》卷二将治疗瘤病的常用草药归纳为“小麦(微寒)、海藻(寒)、昆布(寒)、文蛤平)、半夏(平生微寒熟温)、贝母(平微寒)、通草(平)、松萝(平)、连翘(平)、白头翁(温)、海蛤(平)、生姜(微温)”。

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以“大戟、芫花、甘遂为末,米醋调,别笔妆敷其中,不得近着甘草处,次日缩小,又以甘草膏妆小晕三次。中惟脂瘤决去其脂粉则愈”。

《外科正宗》“大田螺(五枚,去壳,日中线穿晒干),白砒(一钱二分,面裹煨熟),冰片(一分),硇砂(二分)。用晒干螺肉切片同煨,白砒碾为细末,加硇片再碾,小礶密收,凡用时先用艾炷灸瘰疬核上七壮,次后灸疮起泡,以小针挑破,将前药一二厘津唾调成饼,贴灸顶上,用绵纸以厚糊封贴核上,勿动泄气,七日后四边裂缝,再七日其核自落,换搽玉红膏。内服补药,兼助完口。此药又治瘿瘤,患大蒂小,及诸般高突异形难状者并效。”

2.药线系瘤法

宋代窦汉卿《疮疡经验全书》:“芫花根洗净,带湿不犯铁器,捣碎取汁,用生丝线浸汁一宿,以线系瘤上,一夜即落,不过二次,将龙骨、细茶、诃子末三味,敷疮口。如无根,以芫花煎浓汁浸之亦妙。下部痔亦可用。”

宋代苏轼《苏沈良方》:“取稻上花蜘蛛十余个,置桃李枝上,候垂丝下,取东边者捻为线子,系定瘤子,七日候换,瘤子自落。花蜘蛛丝最毒,能系瘤断牛尾,人有小遗不幸而着阴,缠而后已切,宜慎之,曾有断其阴者。”

《外科正宗》:“气瘿肿而绵软不痛者,血瘿肿而内垒成块者,顽毒结

5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