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中医》许学猛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互联网+中医》

【作 者】许学猛著
【页 数】 282
【出版社】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2017.08
【ISBN号】978-7-218-11925-0
【价 格】45.00
【分 类】互联网络-应用-医疗卫生服务-研究-中国
【参考文献】 许学猛著. 互联网+中医.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7.08.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互联网+中医》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部介绍当代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中医事业深度融合发展成果和趋势之作,全书从中医诊疗大数据、智能中药房、中药智能煎煮配送、智慧医院建设等方面介绍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医事业的新变革和新发展,并对“互联网+中医”商业模式做了建设性前瞻和深度反思。

《互联网+中医》内容试读

第一章绪论

互联网冒中在

第一节“互联网+”行动计划

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

“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创新要素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业态。“互联网+”实际上是创新2.0下互联网发展的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伴随知识社会的来临,驱动当今社会变革的不仅仅是无所不在的网络,还有无所不在的计算、无所不在的数据、无所不在的知识。“互联网+”不仅仅是互联网技术在传统行业的广泛应用,更加入了无所不在的计算、数据、知识,造就了无所不在的创新,推动了知识社会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点的创新2.0,它将改变我们的生产、工作、生活方式,也将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

“互联网+”具有六大特征:①跨界融合。跨界就是变革,就是开放,就是重塑融合。实现了跨界,创新的基础就更坚实;实现了融合协同,群体智能才会实现,从研发到产业化的路径才会更垂直。②创新驱动。中国粗放的资源驱动型增长方式是难以为继的,必须转变到创新驱动发展这条正确的道路上来。这正是互联网的特质,用互联网思维来自我革命,发挥创新的力量。③重塑结构。信息革命、全球化、互联网业已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地缘结构、文化结构,权力、议事规则、话语权不断在发生变化。④尊重人性。人性的光辉是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增长、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的最根本的力量,互联网的力量之强大最根本来源于对人性的最大限度的尊重、对人体验的敬畏、对人创造性发挥的重视。⑤开放生态。推进“互联网+”,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要把过去制约创新的环节化解掉,把孤岛式创新连接起来,让创业者有更多的机会实现自身的价值。⑥连接一切。连接是有层次的,可连接性是有差异的,不同领域的连接价值相差很大,而将所有领域相连就是“互联网+”的目标。

%2

第一章绪论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指出:顺应世界“互联网+”发展趋势,充分发挥我国互联网的规模优势和应用优势,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坚持改革创新和市场需求导向,突出企业的主体作用,大力拓展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的广度和深度。着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释放发展潜力和活力:着力做优存量,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着力做大增量,培育新兴业态,打造新的增长点;着力创新政府服务模式,夯实网络发展基础,营造安全网络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要坚持开发共享、融合创新、变革转型、引领跨越、安全有序的原则发展我国“互联网+”。到2018年,互联网成为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经济发展进一步提质增效,社会服务进一步便捷普惠,基础支撑进一步夯实提升,发展环境进一步开放包容。到2025年,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完善,“互联网+”新经济形态初步形成。要实施信息网络、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大项目,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这为传统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的创先和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互联网+”医疗健康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医疗为什么要“互联网+”

互联网精神的核心是“资源优化、提升效率”。中国的医疗体系问题很多,可优化、应提升的空间很大,对传统医疗行业本身来说,“互联网+”之路已然是势在必行,迫在眉睫。建立医疗信息共享平台,不仅能提高医疗效率,也能促进科研发展,是优化提升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在所难免和大势所趋。

(一)传统医疗弊端日益凸显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逐步提高,对医疗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强,卫生服务需求与医疗卫生资源的矛盾日益凸显。根据国家卫生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八成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而其中三成的医疗资源又分布在大医院,可以看出卫生医疗资源在地区之间的分配严重不均,同一地区不同等级的医院医疗卫生资源的分配差异也很大。另外,农村和城市社区缺乏合格的卫生

56r

互联网中医

人才和全科医师,城市的一些中小医院也缺乏高水平的医生,这促使老百姓形成了无论大病小病都要涌向大城市、去大医院就医的观念。大医院本应是在收治危重病人方面体现优势,但现实却是收治了大量常见病、多发病患者,挤占了本就有限的医疗资源,不仅造成看病难、看病贵,还浪费了宝贵的医疗资源。以北京为例,北京堪称“全国医疗中心”,大量外地人口进京看病就医,使得北京三级医院不堪重负。据统计,日均70万外地人口奔赴北京就医,毗邻的河北省每年有700万人次,甚至有人感冒发烧都要赶赴北京就医问药。透过这一现象,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北京聚集着优质的医疗资源,而且也看到了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状况。资源配置不均,最受伤的是老百姓。医院专家号一号难求,每天凌晨两点左右就有人在门诊通宵排队等待挂号,而外地就医患者在通宵排队的守夜人中占了大多数。但是,号贩子通过各种途径抢占号源,将原本只需要十几元的专家号卖到三五百元的高价,面对此情况,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互联网+”行动计划给医疗带来了希望。将线下就医转战网络,构建分级诊疗,逐步增加城市公立医院通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全科医生预约挂号和转诊服务号源,上级医院对经基层和全科医生预约或转诊的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以此来缓解资源缺乏的状况

目前,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95%的人群,但实际的保障水平很低,并且医保基金入不敷出,濒临崩溃。根据《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报告2014》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的年平均增幅为33.20%,而支出的年平均增幅为34.39%,预计2017年将出现当期收不抵支的现象,新农合的累计结余将为负数,至2020年支出将比当年筹资超支15.38%。2015年2月6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江宇撰文《医改不可犯“颠覆性错误”》,表示医改存在“颠覆性错误”的危险,主要表现在医疗卫生市场化、商业化、私有化趋势代替了公益性、公平性和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方向。多年来,对医改始终有公益性和市场化两条道路的争议。2009年,中央确定了政府主导和公益性方向,但贯彻得还远远不够。基本医疗卫生供给依然薄弱:基本医保不能充分分散患者负担;公立医院仍然在以药养医旧机制下运行;医药费用迅速增长,实际上抵消了基层医改和基本医保的效果,群众负担并没有减轻

医改导致传统医疗体系带给我们的问题越发突出,目前来看,传统医疗的出路在于积极地借助互联网,乘着“互联网+”医疗的东风,撼动坚固的传统医疗体制。一是国家层面做好顶层设计:二是医院本身做好改革准备;三是市场层

604

第一章绪论

面做好对接;四是产业链环节上的人员改变观念,迎接变革;五是既得利益者的转变;六是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平台、可穿戴医疗等新科技时代的产物,重新建立新的医疗生态链,真正实现以患者为中心。如果国家层面做了“互联网+”医疗改革的顶层设计,而产业链环节中的相关方没有顺势变革,抓住机遇,那么其结果必然是被颠覆。传统医疗从当前来看还是承担着整个医疗的主体工作,如何借助“互联网+”医疗放大自身已有的价值,同时改善当前的短板,将是传统医疗即时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加剧

随着人口平均寿命的不断延长,被称为“银发浪潮”的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够健全的中国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198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总量为4980.6万人,占全部人口的5.1%,低于世界0.9个百分点,老年人口总量相当于美国、日本、俄罗斯三个国家老年人口数量之和;2012年,我国老年人口总量为1.17亿人,占全部人口的8.7%,高于世界0.9个百分点,老年人口总量超过美国、日本、俄罗斯三个国家老年人口数量之和的近30%。2014年,我国老年人口总量占全部人口的比重更是达到了9.5%。预计2030年该指标将达到16.2%。我国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老龄化速度也有所加快。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1982一2002年,我国66岁及以上人口年均增长219.3万人,而2002一2012年年均增长333.7万人,近十年年均增量较之前二十年多增加

114.4万人;从占比来看,1982一2002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人口比重年均增加0.12个百分点,而2002一2012年占比年均增长0.21个百分点,近十年年均增量较之前二十年多增加0.09个百分点。

同时,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也将会随之增加,主要表现在人口慢性病的患病率提高上。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慢性病的总患病率和死亡率上升得非常明显,大约80%的老龄人口都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老龄化人口庞大,增长速度快,毋庸置疑,将对我国医疗设施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中国社会“未富先老”的状况却让这一问题成为一个重大的矛盾。从国际上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口结构变化来看,大部分国家都是在物质财富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才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的,相应的,国家就会有足够的财力来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而21世纪初,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时,物质财富积累则相对不足,这也导致我国在人口老龄化的状况下,没有足够的经济支撑老年人的医疗保

596r

互联网冒中医

障服务。基于此种现状,我们的传统医疗更应该加快“互联网+”的步伐,由此来更好地调配社会资源,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和减少浪费,解决老龄化状况下的中国医疗难题。

(三)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

随着各类新技术的发展及推动,国际上关于医疗服务模式发展的趋势逐渐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模式转变(如图1所示)。其中,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往往体现为:患者被动地接受医疗,在急性期发病时接受诊治,碎片化的医疗服务体系,医患间信任度低,患者较少参与到自我健康管理等。然而,云技术、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为主流的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正潜移默化地推动医疗健康服务模式朝着具有价值取向的、促进医患互动的、患者激活的、全程(长期)健康管理的、临床决策支持的、患者授权等特点的以“人”为中心的“医疗健康服务模式”改变。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包括美国“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之家”(Patient-Centered Medical Home,PCMH)项目、澳大利亚的Flinders2项目等,以及美国近年来推动的个性化医学(Personalized medicine)、精准医疗(Precision medicine)等理,念。

以疾病为中心

以人为中心

咨询、预约、挂号、候诊检查、缴费、取报告、购药缴费、医患互动等

线上

被动医疗、急性期发病诊

个性化医疗、精准医疗、价

治、碎片化医疗服务、医患

值取向、医患互动、忠者激

间不信任、患者自我管理参

活、授权、全程(长期)健

诊断、用药、检

与度低

康管理、决策支持

验、住院、手术

线下

医疗机构

急救、治疗护理等

数字医院

采集

用户生成内容

健康宣教、远程危险

Health1.0→Health2.0→Health3.0

医患互动

因素监测、远程康复

共享

指导,远程访视等

“互联网+”智慧医疗

与医改相关

应用

数据驱动决策

图1医疗健康服务模式的转变

其次,在医疗服务模式转变需求的驱动下,“智慧医疗”技术也呈现从“健康1.0”进阶为“健康2.0”,并朝着“健康3.0”发展;从由用户生成内容、促进

60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