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普通外科疾病》朱移山|(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医治疗普通外科疾病》

【作 者】朱移山
【页 数】 279
【出版社】 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 2018.08
【ISBN号】978-7-5650-2563-1
【价 格】45.00
【分 类】中医外科-疾病-诊疗
【参考文献】 朱移山. 中医治疗普通外科疾病. 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8.08.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中医治疗普通外科疾病》内容提要:

《中医治疗普通外科疾病》分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部分重点介绍中医外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方法。其内容包括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中医外科学范围、疾病命名及基本术语,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中医外科疾病辨证和中医外科疾病治法等,突出中医外科治疗方法的特色和优势。各论以病名为主线,包括外科感染性疾病、甲状腺外科疾病、乳腺外科疾病、肝脏外科疾病、胆道外科疾病、胰腺外科疾病、门静脉高压症和脾脏外科疾病、胃肠外科疾病、肛肠外科疾病、血管和淋巴管外科疾病共十章,每章包括无题概述、病因病机、中医诊断、中医治疗、预防与调护等内容。

《中医治疗普通外科疾病》内容试读

第一章外科感染

第一节疖

疖是一种化脓性毛囊及毛囊深部周围组织的感染,其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发生在人体的头、面、颈、腋和臀等部位。本病相当于中医“疖”的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内郁湿火,外感风邪,两相搏结,蕴阻肌肤所致;或夏秋季节感受湿毒而生;或因天气闷热,汗出不畅,暑湿蕴蒸肌肤,引起痱子,复经搔抓,破伤染毒而成。主要特点为:局部皮肤肿势局限,范围多小于3cm,突起根浅,色红、灼热、疼痛、易脓、易溃、易敛,可伴发热、口干、便秘、溲赤等。中医中药在治疗疖肿中凸显了巨大的优势,根据不同中医证型,主要治疗原则包括:清热解毒、清暑化湿解毒、养阴清热解毒、健脾和胃、清化湿热等。

【诊断】

1疾病诊断

患者主要以局部疼痛为主,有的患者会合并有发热、头痛不适等全身症状。疖初起为毛囊性的炎症丘疹,后逐渐增大,呈红色硬性的结节,有疼痛或压痛。经过2~3天后,结节化脓,坏死,形成脓肿,中央有坏死的脓栓,脓栓破溃以后,排出脓液、脓栓和坏死组织,脓肿消退,1~2周内形成瘢痕痊愈。血常规可见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多发及反复发作的疖称为疖病。

2证候诊断

(1)热毒蕴结证多发于项后发际、背部、臀部,少则一两个,多则可散发全身,或此愈彼起,伴发热、口渴、溲赤、便秘;舌苔黄,脉数。

(2)暑湿浸淫证多发于夏秋季节,局部皮肤红肿结块,灼热疼痛,根脚很浅,范围局限,可伴发热、口干、便秘、溲赤等;舌苔薄腻,脉滑数。

002中医治疗普通外科疾病

(3)体虚毒恋,阴虚内热证疖肿常此愈彼起,或散发全身各处,或固定一处,疖肿较大,易转变成有头疽;常伴口干唇燥;舌苔红,苔薄,脉细数。

(4)体虚毒恋,脾胃虚弱证疖肿常迁延难愈,或此起彼伏;常伴纳差、面色萎黄,神疲倦怠,形体瘦弱,乏力、大便稀溏,或夹有不消化食物;舌质淡,苔薄白,脉虚无力。

【治疗】

1中医内治

1.1辨证施治

(1)热毒蕴结证治法:清热解毒。

方药: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减。金银花15g,野菊花15g,蒲公英10g,紫花地丁15g,黄芩10g,黄连10g,栀子10g等。热毒内盛者,加黄连20g、黄柏15g、山栀15g;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8g、枳实15g。

煎服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2)暑湿浸淫证治法:清暑化湿解毒。

方药:清暑汤加减。连翘20g,花粉10g,赤芍15g,银花15g,甘草8g,滑石15g,车前20g,泽泻20g等。疖在头面部,加野菊花15g、防风15g;疖在身体下部,加黄柏15g、苍术10g。

煎服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3)体虚毒恋,阴虚内热证治法:养阴清热解毒。

方药:仙方活命饮合增液汤加减。白芷20g,贝母20g,防风10g,赤芍药10g,当归尾10g,甘草节6g,皂角刺(炒)15g,穿山甲(炙)15g,乳香10g,没药10g,金银花10g,陈皮10g,玄参10g,麦冬20g,细生地10g等。热盛咽干者加天花粉20g。

煎服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4)体虚毒恋,脾胃虚弱证治法:健脾和胃,清化湿热。

方药:五神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荆芥6g,苏叶8g,生姜10g,茶叶10g,红糖30g,白扁豆20g,白术20g,茯苓20g,甘草8g,桔梗10g,莲子20g,人参8g,砂仁20g,山药20g,薏苡仁20g等。胸脘痞闷者加陈皮15g、半夏10g。

第一章外科感染003

煎服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1.2经方验方治疗

(1)当归六黄汤加减生地黄30g,熟地黄30g,蒲公英30g,丹参30g,黄连6g,黄芩10g,天花粉10g,黄柏6g,皂角刺6g,黄芪15g,瓜蒌皮15g。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功效:泻火解毒,凉血育阴,消肿溃坚。适用于火毒蕴结,气血壅滞证。(广州市中医院,何伟)》

(2)七星剑汤野菊花10g,苍耳头10g,稀莶草12g,半枝莲15g,地丁草20g,生麻黄3g,草河车10g。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适用于热毒蕴结证。(苏州市红十字医院,王寿康)

(3)加味消毒饮金银花20g,蒲公英15g,野菊花12g,紫花地丁12g,紫背天葵子8g,甘草10g。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功效为清热解毒。适用于热毒蕴结证。(上海市北站医院,丁克昌)

1.3中成药口服

牛黄解毒片功效为清热祛火解毒。主治疗、疖早期证属火热内盛者。(国

药准字Z11020452)

2中医外治

2.1初期治疗

(1)中成药外敷芙蓉膏或金黄散,用压舌板将芙蓉膏或白醋和蜂蜜调制的金黄散涂于患处,敷药范围超出红肿范围,敷药厚度约5mm,每日2次。

(2)中草药外敷中草药有鲜野菊花叶、蒲公英、芙蓉叶、龙葵、败酱草、丝瓜叶等;将以上药物洗净捣烂敷于患处,敷药范围超过红肿边缘2cm,每天1一2次,或水煎每日外洗2次。

2.2成脓期治疗

(1)切开排脓。

(2)应用掺药提脓去腐,临床常用的摻药有九一丹;应用方法:每日消毒伤口,清除坏死物后,用棉签将提脓祛腐药敷于伤口内失去活性的组织上,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于鲜活的肉芽组织上,每日一次。

2.3收口期治疗

生肌散,应用方法:伤口消毒后,用生理盐水纱布擦拭创面,用棉签将生肌散敷于新鲜创面上,每日一次。

3中医针灸治疗

3.1针刺治疗

使用0.5%碘伏消毒脓肿,术者用三菱针直刺疖肿中心,有脓栓者,用三棱

004中医治疗普通外科疾病

针挑出脓栓再直刺;已成熟或已破溃出脓者,先用三棱针在脓腔内向四周适当搅动扩创,然后出针。依脓肿大小选用口径至少大于脓肿破溃创面的大号玻璃罐,用闪火法拔在疖肿正中,一般持续2025分钟。起罐后清洁创面,用无菌纱布包扎,每天一次。功效为祛脓化腐。适用于疖肿中期(脓成熟期)。

3.2艾灸治疗

取艾条一根点燃,置疖肿上方温和灸,距离以病人感微烫为度(小儿灸时,医者以另一手食指置疖肿旁试温)。以疖肿最高点为中心,缓慢均匀移动艾条,灸至疖肿及其周围皮肤明显红晕,皮温微烫为止。时间约30分钟,每日1次。功效为消肿散瘀。适用于疖肿初期(未成脓期)。

(王万春、易军、王希、刘名扬)

【专家点评】

中医中药在本病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多年的宝贵经验,对于疖肿的治疗,具有疗效明显、作用持久、标本兼治、治愈率高、不易复发等特点。在临床上,大样本、多中心的病例数据已证明,单纯地依靠中医中药已可达到治愈本病的目的。例如在疖肿初期,可外敷金黄膏以清热解毒、散结消肿;而在疖肿中期可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酌情给予五味消毒饮口服,以达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之功效;脓成熟后可运用中医外科切开排脓法或温和灸法针对治疗,对于已成脓的疖肿,灸治可促进脓液吸收或脓熟破溃(必要时配合切开排脓)。实践证明,艾灸有明显促进疮口愈合作用。对于单纯性疖肿,艾灸效果要优于抗生素的运用。在临床运用中,若有原发病或伴严重并发症者,不可单用灸法,应配合其他方法治疗。总之,中医中药在疖的治疗中兼顾治标与治本,运用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以祛散邪气,并益气养阴顾护津液以扶助正气,攻补兼施,具有独特的优势并有着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王万春,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外一科主任,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带头人)

第二节急性蜂窝织炎

急性蜂窝织炎是指发生在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蜂窝组织的急性细菌性炎症。其致病菌主要是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大肠埃希菌或其他型链球菌等。病变局部呈弥漫性浸润性红肿,境界不清,并有显著的凹

第一章外科感染005

陷性水肿,严重者其上可发生水疱、血疱,局部疼痛显著,临近病变部位的淋巴结常有肿痛;可伴有恶寒、发热、疼痛、乏力等全身症状。本病相当于中医“发”的范畴。中医认为,风温外袭、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外伤染毒是发的病因,气血凝滞、热盛肉腐为发的病机。中医中药在治疗急性蜂窝织炎中表现出巨大的优势,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和证型,初起宜清热解毒、利湿消肿,兼用疏风清热之品;中期佐以凉血透脓,脓成后宜透脓托毒;溃后则宜补益生肌,后期注意顾护气血津液及脾胃。并主张成脓后应及早切开减压。

【诊断】

1疾病诊断

1.1浅表和深部急性蜂窝织炎的诊断

(1)浅表急性蜂窝织炎主要症状有初起时患处疼痛,继之炎症迅速沿皮下向四周扩散,'疼痛更加剧烈。主要体征有患处红肿明显,指压后可稍退色,红肿

边缘界限不清楚,并可出现不同大小的水疱。主要检查有血常规、超敏C反应蛋

白、血沉及彩超等。

(2)深部急性蜂窝织炎表皮的症状不明显,但因病变深,较隐匿,影响诊治。常有寒战、高热、疼痛、乏力等全身症状;严重时体温极高或过低,甚至有

意识改变等严重中毒表现。血常规、超敏C反应蛋白、血沉及彩超等可协助

诊断。

1.2特殊类型的急性蜂窝织炎诊断

(1)产气性皮下蜂窝织炎主要致病菌是厌氧菌,初期表现类似一般性蜂窝织炎,但病变进展快且可触及皮下捻发音,溃破后可有臭味,主要检查包括血和

脓细菌培养试验、X线平片等。

(2)新生儿皮下坏疽初起时皮肤发红,触之稍硬。病变范围扩大时,中心部分变暗变软,皮肤黑色,并可破溃,严重时可有高热、拒乳、哭闹不安,昏睡、昏迷等全身感染症状。

(3)口底、颌下蜂窝织炎小儿多见,感染多起源于口腔或面部。检视颌下皮肤轻度红热但肿胀明显,伴有高热,呼吸急迫、吞咽困难、不能进食,口底肿

胀。主要检查包括血常规、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涂片检查、血和脓细菌培养、X

线平片及CT有助检查眼窝及鼻窦情况。

2证候诊断

(1)风火痰毒证发于头面。局部红肿灼热,坚硬疼痛,肿势散漫;壮热口

006中医治疗普通外科疾病

渴,头痛项强,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红绛,苔黄腻,脉弦滑数或洪数。

(2)肝郁痰火证发于胸腹腰背部。局部红肿灼热,疼痛剧烈,边界不清;伴恶寒发热,口渴,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薄,脉弦数。

(3)湿热下注证多见于下肢。局部红肿灼热疼痛,肿势散漫;伴有恶寒发热,纳呆,甚至泛恶;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4)热盛肉腐证肿势局限,按之中软应指,脓出黄稠,热退肿减;伴高热、寒战、头痛、口干便秘;舌红,苔黄,脉数。

(5)湿痰凝滞证漫肿不红,结块坚硬,病情进展缓慢;多无全身症状;舌苔薄白或白腻,脉缓。

(6)气血两虚证溃后脓出稀薄,收口缓慢;伴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纳谷不香;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治疗】

1中医内治

1.1辨证施治

(1)风火痰毒证

治法:散风清热,化痰解毒。

方药:普济消毒饮加减。牛蒡子20g,黄芩10g,连翘15g,甘草6g,桔梗15g,板蓝根25g,马勃15g等。壮热口渴者,加生地25g、天花粉20g、生石膏30g;便秘者,加枳实20g、生大黄8g、芒硝15g;气喘痰壅者,加鲜竹沥20g(温冲服)、天竺黄20g、莱菔子20g;痉厥者,加安宫牛黄丸1粒(化服),或紫雪散。

煎服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2)肝郁痰火证

治法:清肝化痰,散结消肿。

方药:丹栀逍遥散合黄连解毒汤加减。黄连20g,黄柏15g,栀子20g,黄芩20g,丹皮15g,栀子15g等。咳喘气急痰多者加白前20g、苏子10g、莱菔子15g;咽燥口干者加北沙参15g、麦冬20g。

煎服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3)湿热下注证

治法:清热解毒,合营利湿。

方药: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茯苓20g,车前子20g,金银花25g,牛膝20g,紫花地丁15g等。成脓者加皂角刺20g、穿山甲15g。

煎服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