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医外治临床丛书 耳鼻喉疾病中医特色外治337法》张新响,高言歌,庞开云,李方旭编;庞国明,林天东,胡世平,韩振蕴,王新春总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当代中医外治临床丛书 耳鼻喉疾病中医特色外治337法》

【作 者】张新响,高言歌,庞开云,李方旭编;庞国明,林天东,胡世平,韩振蕴,王新春总主编
【丛书名】当代中医外治临床丛书
【页 数】 190
【出版社】 北京: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21.05
【ISBN号】978-7-5214-2326-6
【分 类】耳鼻咽喉病-中医治疗法-外治法
【参考文献】 张新响,高言歌,庞开云,李方旭编;庞国明,林天东,胡世平,韩振蕴,王新春总主编. 当代中医外治临床丛书 耳鼻喉疾病中医特色外治337法. 北京: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1.05.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当代中医外治临床丛书 耳鼻喉疾病中医特色外治337法》内容提要:

本书从宏观上对中医耳鼻喉科外治法的发展历程,常用外治法、作用机制及特点,临床应用要点及发展前景进行了系统介绍;重点介绍临床上27种常见耳鼻喉疾病的外治疗法。每种疾病均按照概述、药物外治法、非药物外治法、综合评按四部分进行编写。每种外治法下再按处方、用法、适应证、注意事项、出处进行编写,以方便读者临床查找使用。本书适用于各级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耳鼻喉专业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者参考应用。

《当代中医外治临床丛书 耳鼻喉疾病中医特色外治337法》内容试读

第一章韆

2耳鼻喉疾病中医特色外治337法

第一节耳鼻喉疾病外治法的发展历程

中医耳鼻喉科学是运用中医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人体耳、鼻、咽、喉的生理、病理及其疾病防治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中医耳鼻喉科外治法是在其理论指导下进行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文献梳理,其发展历程大致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一)萌芽期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医疗活动的不断增多,防病治病的经验逐渐积累,医药有了很大的发展。帛书《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籍之一(约成书于公元前6-前4世纪),其中涉及应用灸法治疗耳鼻咽喉科疾病的记载,如《足臂十一脉灸经》载:“灸足太阳脉治颜寒、产聋、耳前痛、枕痛、鼽衄,灸臂少阳脉治产聋,灸臂阳明脉治齿痛,灸足少阳脉治聋,灸足少阳脉治聋、耳前痛,灸足阳明脉治鼽、衄、颜寒,灸足少阴脉治舌肿、嘶哑。”《阴阳十一脉灸经》记载:“灸耳脉治耳聋、嗌肿。”这是中医外治疗法应用于耳鼻咽喉科疾病的最早记载。这一时期产生了系统总结先秦时代医学实践经验的巨著一《黄帝内经》,在此书中有记载的外治技术有砭石、九针火焫、导引、按摩、灸、熨、渍、浴、蒸、涂、嚏等,并开创了膏药治疗之先河。中医耳鼻咽喉科相关应用记载种类繁多。《灵枢·九针十二原》强调“先立针经”,《素问·八正神明论》指出:“法往古者,先知针经。”《内经》记载了治疗耳聋、耳鸣、耳妄闻、头眩、鼽涕、衄血、喉痹、嗌干、喑等耳鼻咽喉病症的针刺治疗方法,如《灵枢·杂病》中提到“聋而不痛者,取足少阳,聋而痛者,取手阳明”的针灸疗法。

(二)奠基期

汉晋时期,中医学进一步向前发展,医学分为九科,其中有口齿科咽喉科也包括在内。《淮南子·汜论训》记载“喉中有病,无害于息,不可

第一章概论3

凿也”,说明当时已有手术方法治疗喉病,且有严格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汉代华佗在《中藏经》有记载“风中五脏”危重症(可见五官急症),宜急灸

五脏俞穴,缓急救治。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对耳鼻咽喉科疾病的治疗,也有很大的影响,记载了塞鼻、灌耳、润导等外治法。《金匮要略》中有用皂荚末吹入鼻内及用薤汁灌入鼻内或耳中以抢救危重患者的方法,可说是吹鼻法、滴鼻法及滴耳法的最早记载。晋代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记载了百虫入耳及气道异物、食道异物之处理方法。例如,用韭菜取食道鱼骨等;还提出了用药液(或药末)滴耳治疗耳部疾病。皇甫谧所著之《针灸甲乙经》对于耳鼻咽喉疾病的针灸治疗也有不少记载。

(三)发展期

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在所著之《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将鼻、口、舌、唇、齿、喉、耳病归为七窍病,收集治法甚多,列方291首,列有通九窍药品、衄血药品、耳聋药品、口舌干燥药品等:除内治外,还广泛地采用药物外治、手术、针灸、砭法、导引及食疗等,如提出用烧灼法治疗咽喉疾病。王焘所著之《外台秘要》中记载了大量小儿耳鼻喉科外治法,如用塞鼻法治疗小儿鼻出血,有“烧桑耳至焦,捣散”塞入鼻中止血,或以马矢锦裹塞鼻中治小儿鼻衄不止,或以烧发灰末吹人鼻孔中以止血。治疗小儿误吞异物之法有“小儿误吞钱在喉中,取麸炭末以指弹入喉中,其儿当便咯出,妙”。这是最早记录刺激咽喉使患儿呕出异物的方法。宋代由官方主持编撰的《太平圣惠方》对咽喉异物、鼻息肉、耳中异物、耳冻伤等疾病的外治方法有较多记载。如治疗耳冻伤的外敷疗法,药用侧柏叶杏仁、乱发、盐、乳香、黄蜡、清油,先将油煮沸,加入乱发,然后加诸药同煎,至色焦黄滤去渣,再以慢火煎之,然后加入乳香末、黄蜡末,搅至稀稠,涂敷在冻伤处。此外,窦材的《扁鹊心书》有关于咽喉脓肿切开排脓治疗的记载,并有大量运用灸法治疗耳鼻咽喉疾病的记载。王执中《针灸资生经》中详尽记录了治暗选穴。沈括所著之《梦溪笔谈》记载:“世人以竹木牙骨之类为叫子,置入喉中,吹之能作人言,谓之颡叫子。”其颡叫子,颇类今之人工喉。

4耳鼻喉疾病中医特色外治337法

(四)丰富期

金元时期各家学术争鸣,医学理论及临床实践均有所前进,形成了诸多学术流派,他们同样重视内外治相结合治疗耳鼻咽喉疾病。张从正《儒门事亲》中记载了用纸卷成筒,放入口内,再用筷子缚小钩取异物的方法,已具今之内腔镜下取异物之锥形。朱丹溪所著《丹溪心法》首次提出用棉签清洗耳道再用药之方法:“绵缠竹签拭耳,换绵蘸药入耳。”

(五)成熟期

明清时期外治方法趋于成熟。明代名医戴原礼首创使用卷棉子清洁耳道脓液后,再行耳道吹入药粉治疗耳部疾患的外治方法。陈实功的《外科正宗》载有鼻息肉摘除方法:“取鼻痔秘法:先用茴香草散连吹二次,次用细铜箸二根,箸头钻一小孔,用丝线穿孔内,二箸相离五分许,以二箸头直入鼻痔根上,将箸线绞紧,向下一拔,其痔自然拔落,置水中观其大小运用胎发烧灰同象牙末等分吹鼻内,其血自止。”目前采用的鼻息肉手术方法实际上是在此基础上发展完善的。又如,对咽部及食道异物(如铁针刺入)使用乱麻团以线系之,吞入咽中,针刺入麻,徐徐牵出。《景岳全书》记载了鼓膜按摩法:“凡耳窍或损或塞,或震伤,以致暴聋,或鸣不止者:即宜以手中指于耳窍中轻轻按捺,随捺随放,随放随捺,或轻轻摇动,以引其气。捺之数次,其气必至,气至则窍自通矣。”曹士珩《保生秘要》详细论述导引、运功治病之法,对于耳鼻咽喉疾病的导引法也搜集甚多,如治耳重(即耳内胀塞):“定息以坐,塞兑,咬紧牙关,以脾肠二指捏紧鼻孔,睁二日,使气串耳通窍内,觉哄哄然有声,行之二三日通窍为度。”此即今之咽鼓管自行吹张法。王肯堂《证治准绳》记载喉、耳、唇等外伤之缝合术有很大的临床价值。杨继洲的《针灸大成》汇集明代以前历代针灸学术精华以及自己丰富的临证经验,是我国针灸学的又一次重要总结。其中记述了各种治疗耳鼻咽喉病的配穴处方。郑梅涧治喉病主张针药结合,其所著的《重楼玉钥》中下卷专论针灸治喉病,详述了取穴、进针、出钉以及73个喉科常用穴的部位、取法、作用、主治、刺灸法等

第一章概论5

(六)提高期

近现代,各种中医外治法结合西医学的诊疗技术,耳鼻喉科外治法得到进一步提高和丰富,如扁桃体啄治法。中医耳鼻喉科外治法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并应用。

第二节耳鼻喉疾病常用外治法

外治法在耳鼻咽喉科疾病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因耳鼻咽喉部位孔小N

洞深,借助专科器械视之可察,外用施之即效,故临床上多采用外治法进行治疗。外治法是运用药物,或用手法,或手术配合专科器械,直接施于患者体表或耳鼻咽喉的局部病变,起到治疗目的的一种疗法。外治法可单独应用,亦可与内治法结合使用。外治法同内治法一样,也须根据病变部位进行辨证论治,方可得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耳鼻咽喉病的常用外治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耳病常用外治法(一)清洁法

中药水煎为汤洗涤患处,清除外耳或外耳道的脓液、痂块等,以达到清洁局部的目的。多用于治疗脓耳、耳疮、旋耳疮、耳瘘等。

(二)滴耳法

将药物制成滴耳药液,滴入耳内,以达治疗目的,多用于治疗耳痛耳内流脓者。滴耳方法:患者取坐位或卧位,患耳朝上,将耳郭向后上方轻轻牵拉,向外耳道内滴人药液3~5滴。然后以手指轻轻按捺耳屏数次,促使药液经鼓膜穿孔处流入中耳。5~10分钟后方可变换体位。操作时应注意:滴耳药液应尽可能与体温接近,以免引起眩晕。

6耳鼻喉疾病中医特色外治337法

(三)吹药法

将药物研制成极细粉末,吹至外耳患处或耳内,以达治疗目的。药末有清热解毒、收敛止痛、祛腐生肌等不同作用,可根据病情选用。注意:必须选用易溶解的药物,且制成极细粉末,方可应用。耳内吹药前必须预先将脓液清除干净,或每次用药前均需清除上次吹入之残余药物,以免形成结块而妨碍引流。每次用量不宜多,吹入药粉薄薄一层即可。穿孔小者忌用本法。

(四)涂敷法

选用适当的药物制成散剂或膏剂、糊剂,涂敷于局部,以收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如黄连解毒膏、青黛散或紫金锭等。常用于治疗旋耳疮、耳疖、耳疮等病证。

二、鼻病常用外治法(一)滴鼻法

将药物制成滴鼻药液,滴入鼻腔内,起到直接治疗的作用。滴鼻药有各种不同的治疗作用,如消肿通鼻窍、清洁鼻腔、滋润鼻腔黏膜及止血等,可根据病情选用。

(二)雾化吸人法

将选用的药物加工制成溶液,通过超声雾化器或蒸汽吸人器的作用变成微小雾滴吸入鼻腔内,起到清热解毒、消肿通鼻窍的作用。

(三)洗鼻法

用微温的等渗盐水或温开水,或用具有清热解毒排脓的中药液,冲洗鼻腔,以清除鼻内脓涕痂皮。适用于治疗鼻槁、鼻渊等病证。方法:用合适的容器盛冲洗液,低头经鼻将药液吸入,然后经口吐出,反复多次。亦可用鼻腔冲洗器盛药液冲洗。一般每日冲洗1~2次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