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冯健,刘丽红,陈希毛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哲学与人生》

【作 者】冯健,刘丽红,陈希毛主编
【页 数】 178
【出版社】 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 2019.08
【ISBN号】978-7-5171-3169-4
【分 类】人生哲学-中等专业学校-教材
【参考文献】 冯健,刘丽红,陈希毛主编. 哲学与人生. 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2019.08.

图书目录:

《哲学与人生》内容提要:

本教材依据《哲学与人生教学大纲》,采用五章15节的结构框架,从课堂教学实际需要出发,采用情景导入、图文并茂、知识链接等表现手法,实用性、针对性更强,并且增加了二维码视频教学板块,符合职业教育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利于提高中职业院校学生的哲学知识,每课的内容插入了“知识链接”“锦囊故事”“名言赏析”等知识标签便于教师实际教学。本教材在教学内容和案例选取上进一步实现哲学与人生的有机结合,进一步体现职业教育“做中学、做中教”的特点,使教材更加贴近中职学生实际,更加突出立德树人的要求。

《哲学与人生》内容试读

第一章

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人生的路有千万条。我们每个人应该选择一条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我们又怎样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路?对于这些问题,不同的哲学做出了不同的回答。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生不仅需要理想、激情,更要面对客观实际,脚踏实地,需要把积极的行动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只有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按照客观规律积极行动,自强不息,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学习目标

◇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等马

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

性、实现人生理想的前提和基础。

◇正视现实,自信自强,敢于行动,善于行动。

哲学与人生

第一节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1.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因此,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也就是根据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

人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从事任何工作,都要把客观实际作为想问题、办事情

的出发点、立足点和依据。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想象和主观愿望出发,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客观实际,就是指存在于我们意识之外的客观事物及其实际状况,即事物自身的属性

和特点,以及事物之间的种种联系。这些都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例如,用来生产农作物的土地本身的特点和属性,就是客观实际。一个地方的土壤,是适合种水稻,还

是适合种玉米,或是适合种果树,是由土壤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决定的,不是由人的主观意

志所决定的。我们打算在这块土壤上种什么,要从这块土壤的实际情况出发,以这块土壤

的特点为依据来做决定。不顾土壤的客观实际,想种什么就种什么,就是从主观意愿出发的做法,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无论是想问题,还是做事情,只有把客观实际作为依据,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2

第一章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锦囊做事

孟氏二子的悲哀

传说古代鲁国一位姓施的人,有两个儿子,一个懂学问,一个通兵法。那个懂学问的,

欲以仁义的道理去辅佐齐国国君,齐国国君让他做了公子的老师;那个通兵法的到楚国,

想用兵法去辅佐楚王,楚王很高兴,让他做了执法将军。两个儿子的俸禄,使他家很快就

富足起来,邻里无不美慕。施氏的邻居孟氏,也有两个儿子,也是一个好学问,一个好兵

法,但家里很穷,因此,他便向施家求教致富的方法,施家便把实情告诉了孟氏。于是,孟氏的一个儿子去秦国,拿仁义之理去面见秦王。秦王却说:“现在诸侯们激烈斗争,最

需要的是练兵和筹饷之士。你却要用仁义来治理我的国家,这是招致灭亡的道路!”遂给

他用了宫刑,然后放他回家。孟氏的另一个儿子到了卫国,用兵法来面见卫侯,卫侯说:

“我们是个很弱小的国家,而又夹在很多大国的中间,对大国我要顺从它们,对小国我要

安抚它们,这才是求得安全的办法。要是依靠兵法权谋,那我国的灭亡就在眼前了。要是让你好好地回去,再到别国去千事情,我国就可能会受到威胁。”于是砍断了他的脚,把

他送回鲁国。孟氏全家含悲忍愤,怨恨施家没出好主意。

孟氏二子的悲哀在于违反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没有从实际出发,固守在照搬别人的死

法子上,没有一点灵活性。

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从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出发,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事物,找出事物本质和现象之间的固有联系,探索事物的发展规律,从而指导我们的行动。一切

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作为根本出发点。要

求我们有强烈的时空观和发展观,把此时此地、此条件作为我们选择的出发点,并用发展的眼光对待事物和预测未来。一切从实际出发,就要反对主观幻想或主观臆断,就要反对

违背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的盲目蛮干。

3

哲学与人生

知识链接

实事求是的概念

实事求是一词,源于东汉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景十三王传》。文中称赞汉景帝

之子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唐朝颜师古释:“实事求是,每求真是也。”毛泽东

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分析、研究。

2.人生选择及其作用

人的一生就是不断选择的过程,正确的选择是成就美好人生的开端。不同的选择对人

生所起的作用不同。学生时代是人生的立志阶段,是决定一个人一生成就高低的关键时期。

可以说,一个人在其学生时代有什么样的抱负,其一生就有与此相应的成就和作为。那么,是什么左右着人生选择的方向呢?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

认识一切事物、指导人们一切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人生选择也不例外。

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最适合自己的路只有一条。

在人生前进的道路上,如果只是一个劲儿地埋头赶路,不去抬头看一看前方的路是否适合

自己,也许就永远到达不了成功的终点。

正确认识自己,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意思是说,既不高估自己也不看低自己,而是恰当且准确地认识、接受和评价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

作为学生,要明确自己所学专业,清楚在学校学到了什么,将来能干什么,自己的职

业方向在哪里。同时,还要对自己的劣势进行分析,明确自己的性格弱点。独立性太强,有时会很难与他人合作默契;而优柔寡断,又会很难担当管理者的重任。

3.根据客观实际选择人生道路

要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走好人生之路,就要从自身的客观实际出发。人生的客观实际,首先是指人生具体的客观的社会历史条件。这是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走好人生之路

第一章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的前提,每个人都只能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生活,都要受到客观的社会历史条件制约。

一个人要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必须适应社会历史条件。这就需要我们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实际,自觉服从社会和人民的需要,使我们的选择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

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说:“我们并不总是能够选择我们自认为合适的职业;我们在社会上的关系,还在我们有能力对它们起决定性影响以前,就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开始确定了。”

乙知

识链接

选择与人生

选择是指在一系列不确定的对象中来进行确定。人生选择是人根据自己一定的目的和

理想,认识外部环境和时机,调整情感和欲望,主动地对未来发展做出的决断和选择。

人生选择具有自主性。人的选择虽然离不开一定的条件,但环境条件必须通过人才能起作用。无论环境条件发生什么变化,任何一种选择和决断最后都是由人做出的。所以,

一个人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客观条件,决定了其能否做出正确的选择。在现实生活中,人

并非想怎么选择就能怎么选择,想选择什么就选择什么。仅凭主观意志的选择,其结果肯

定是错误的选择。

不同的选择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能不能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是影响人一生事业成功

和生活幸福的重要因素。选择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直接影响到个人的发展。每个成功人士

都是做出正确选择而走上成功之路的。青年人在人

生选择面前应力求做到科学、正确,才能走好人生

每一步。

人生的客观实际,还包括个人的主客观条件。

这是我们做出人生选择和采取人生行动的依据。人

生选择的实现要受到自己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要走

好人生之路,不仅要了解自己的体质、学业基础、

哲学与人生

家庭等客观情况,还要考虑到自己的兴趣、性格和能力等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找到自己

前进的方向和目标,更好地发挥自己的长处。不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就不能做出正确的

判断和选择,就有可能走弯路。

人生的客观实际还指人生的不同阶段所具有的不同特点、情况和问题。在人生过程中,

每个人都会经历一个由童年到少年,到青年、中年,再到老年的发展过程。这是由人生发

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人生发展的不同阶段,有其不同的特点,所面临的问题也会不同。因此,不同人生阶段的选择,要符合不同人生阶段的特点。

青年时期是人生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人的生理发育成熟,不断增强的体质和精

力推动着青年的发展,完成着从少年到成人的转变。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人开始自立。青年自立的特点之一是开始自主地学习。人的一生都离不开学习,但人生各个阶段的学习意义是不同的。青年时期是人一生中学习最集中、最重要的时期。青年自立的第二个特点是开始独立地承担社会责任,准备或直接代替老一辈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责,要通过确定自己的职业去实现事业的理想。这些都是青年人必须面对的客观实际,要走好人生之路,就

必须面对这些具体的客观实际,做出正确选择。

锦囊故事

钱伟长的选择

钱伟长在中学时属于“偏科生”,在数理化的学习上一塌糊涂,有次考试,物理只考

了5分,数学、化学共考了20分,英文因没学过考了0分。但正是这样一个在文史上极

具天赋、数理上极度“瘸腿”的学生,却在一夜之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一弃文从理

这个决定缘于他进入历史系第二天发生的事情。那一天正是1931年的9月18日,日本发

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而蒋介石却奉行不抵抗政策,

说中国战则必败,因为日本人有飞机大炮。从收音机里听到了这个消息后,钱伟长拍案而

起,他说:“我不读历史系了,我要学造飞机大炮。”决定要转学物理系以振兴中国的军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