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基础》詹华奎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诊断学基础》

【作 者】詹华奎主编
【丛书名】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十三五”规划教材 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
【页 数】 559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9.01
【ISBN号】978-7-5478-4250-8
【价 格】58.00
【分 类】诊断学-高等学校-教材
【参考文献】 詹华奎主编. 诊断学基础.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9.01.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诊断学基础》内容提要:

本书共分六篇三十章,内容包括症状诊断、检体诊断、实验诊断、器械检查、影像诊断、病历与诊断方法。

《诊断学基础》内容试读

绪论

诊断学基础是研究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课程。诊断是医生根据对就医者的病情了解和各种医学检验结果,进而判断就医者的健康状况或所患疾病的原因、部位性质和功能损害程度所做出的结论。正确诊断疾病是临床医学的最基本任务之一,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前提。《诊断学基础课程的基本任务是研究症状、体征、实验室、影像学及其他检查异常的发生发展规律、机制及建立诊断的思维程序,从而以科学的态度在各种情况下去认识疾病,正确地诊断疾病。

一、诊断学基础的内容

l.症状诊断(symptomatic diagnosis)包括问诊的内容、方法、技巧和常见症状。问诊是诊断疾病的第一步,或为进一步诊断提供重要的线索。“常见症状”或“症状学”主要论述症状的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可以帮助我们对疾病进行分析和判断,对形成初步诊断或印象起着主导作用。

2.检体诊断(physical diagnosis),医师运用自己的感官或简单的检查工具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通过体格检查来搜集资料、认识疾病的诊断方法,称为检体诊断。检体诊断的方法包括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等,是最基本的诊断方法,也是临床医师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功。

3.实验诊断(laboratory diagnosis)是在认真询问患者病史、体格检查的基础上,从患者的实际出发,针对性地选用检验项目;临床实验室运用生物学、免疫学、化学、血液学、细胞学、病理学或其他技术,对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组织细胞等进行检验,以获得病原体、病理变化及脏器功能状态等资料;医生通过对临床实验室分析所得到的信息与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协助临床进行诊断、观察病情、制定防治措施和判断预后的方法。由于仪器、标本和操作技术方面的因素,难免出现差异,因此当检查结果与临床表现不符时,必须结合病史和体格检查做系统、全面的考虑,不可片面地依据实验结果诊断疾病。

4.器械检查(instrument examination)包括心电图、肺功能、脑电图、脑电地形图和各种内镜检查等。心电图主要用于诊断各种心律失常、心脏病变尤其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及危重患者的监护等。肺功能检查可对呼吸功能作出评价,明确肺功能障碍的类型和程度,对明确诊断、指导治疗、判断疗效、评估胸腹大手术的耐受性等,都有重要意义。内镜主要包括支气管内镜、上消化道内镜、下消化道内镜、腹腔镜、膀胱镜等,不仅能观察内部情况,还能取活检或摄像,必要时配合各种治疗附件还可进行治疗。脑电图和脑电地形图既可了解脑生理功能,又能反映脑病理变化,并可帮助筛选颅内病变,了解脑部疾病和其他疾病引起的脑功能改变。应重点掌握各项器械检查的应用范围及临床意义。

5.影像诊断(imaging diagnosis)包括超声诊断、放射诊断、放射性核素显像诊断等,随着新

2

诊断学基础

技术、新设备的快速发展与临床应用,影像诊断的价值越来越突出,已成为一门专门学科一影像学。本书重点介绍影像诊断的常用检查手段及临床意义,简要介绍某些新技术、新设备的临床应用。

6.病历和诊断方法病历medical record,clinical record)是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影像、切片等医疗资料总和。书写病历是临床医师的一项基本功。诊断的过程就是认识疾病的过程,也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过程。临床思维方法是医师认识疾病和判断疾病过程中的推理和逻辑思维方法,也就是临床医师将疾病的一般规律运用到判断特定个体所患疾病的思维过程。临床思维方法的训练需要长期的临床实践,经过多年实践逐渐领悟其真谛,方能在临床实践中得心应手。

二、学习诊断学基础的重要性

正确诊断疾病是临床医学的最基本任务,是预防、治疗疾病并判断预后的前提。临床诊断的确定,无论对患者还是对医师都是十分重要和严肃的。确切的早期诊断能使患者及时得到正确治疗,从而达到中断自然病程、早日康复的目的;相反,诊断不清或不及时诊断甚至诊断错误,势必使病情由轻到重、由简单到复杂,进而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学习《诊断学基础》课程对每个医务工作者都是十分重要的。

在医学教学过程中,学习过医学基础课程后,必须经过《诊断学基础》课程的学习才能过渡到临床课程的学习。因此,《诊断学基础》被认为是学习各种临床课程的“纽带”或“桥梁”,是把基础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体地应用到临床实践的课程。医学生经过基础理论课程学习、诊断学学习、临床课程学习后,还要经过临床实习及多方面的临床实践,才能逐步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师。

三、学习方法

多动手、勤动脑、反复实践是学习诊断学基础的重要方法。合格的临床医生,必须首先具备为患者解除疾苦、搜寻致病原因的意识和愿望,必须具备深厚的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知识,必须具备良好的临床技能与丰富的临床经验。

1.善于同患者交往重视社会、心理因素和精神状态对患者的影响,重视患者的期望与要求,重视家庭和社会对患者及疾病的态度等。耐心倾听患者的叙述,细心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关心体贴患者。各种辅助检查的必要性和重要操作的注意事项都应事先向患者交代清楚并取得患者的理解和同意,把对患者的关心落实到临床实践工作中去。

2.温故而知新课后应对有关内容进行复习,医学基础课知识与诊断学知识联系起来,加深对诊断学内容的理解记忆、融会贯通,以达到基本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3.重视临床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在自己身上、同学之间或仿真模拟仪上反复练习正规、系统的检查法,再到临床工作中反复实践、不断训练,逐步达到熟能生巧、学有所成。体格检查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注意规范的体格检查,注重细节;清楚、明白检查的内容、项目,做到心中有数,避免遗漏;手脑并用,体格检查不仅是动手的能力,也是动眼、动耳,更是动脑的能力;体格检查实训过程中,避免粗糙,扩展、深化和细化教学内容;改变只看不练、多看少练的不良情况。临床上的众多体征可从录音、录像、多媒体等多种医学模拟方式中得到印象、初步感受,但更应从患者身上真切地认识到和体会到,因而必须在多次的临床实践中,反复领会,逐步掌握。

4.反复实践,精益求精,逐步提高医学生需要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学习,吸取自己和他人的经

绪论

3

验和教训,不断总结、思考,理解其中的真谛。还需要经过反复实践、连续培训的过程,才能逐步学会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的选择和结果解释、病历书写和临床思维方法,逐步提高诊断水平。

5.建立、逐步完善正确的临床思维加强临床思维训练是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医学知识向临床实践能力转化必不可少的过程。医学生应当具备流行病学、循证医学、系统评价、随机对照试验、荟萃分析等的理念与意识。临床会诊、咨询、讨论等方式,有利于互相启发、诱导良好的临床思维。在日常临床医疗实践工作中,医生应不断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不断纠正错误的临床思维,并促进正确临床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把在临床实践中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然后再指导于临床实践,这样反复循环、周而复始,才能把诊断的失误减少到最小的限度,才能建立正确的诊断思维,并不断完善。

四、学习要求

(1)学会与患者接触与交流。关心体贴患者,一切从患者的利益出发,取得患者的信任与配合。

(2)能独立进行系统问诊,掌握常见症状的病因、问诊要点、检查要点和临床意义。

(3)能以规范化的手法系统、全面、有序地进行体格检查,掌握常见体征及其临床意义。

(4)掌握血、尿、粪常规检查及其他临床常用检验的目的、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5)掌握心电图检查的适应证及操作,熟悉正常心电图及常见异常心电图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掌握肺功能检查、内镜检查、脑电图和脑电地形图检查的适应证。

(6)掌握影像诊断的适应证,熟悉或了解其正常表现和异常表现的临床意义。

(7)能书写出符合患者客观实际的规范的完整住院病历,并能作清楚、流畅的口头报告。

(8)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必要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归纳,提出初步诊断。

(詹华奎)

第篇

症状诊断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