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跃远象脉学临床实录》陈日含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许跃远象脉学临床实录》

【作 者】陈日含主编
【页 数】 281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21.04
【ISBN号】978-7-5478-5277-4
【分 类】脉象-中医临床-经验-中国;脉象-医案-汇编
【参考文献】 陈日含主编. 许跃远象脉学临床实录.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1.04.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许跃远象脉学临床实录》内容提要:

本书为许跃远学生陈日含跟师多年的象脉学实践的病例总结。因象脉特殊的诊疗模式,本书以脉案的形式介绍并展现了象脉的独特的诊断治疗过程。第一章概述介绍了象脉的流派特征及主要原理。第二至第十二章根据系统分类,阐述象脉案例。大部分医学临床类教材或专著多以呼吸系统疾病排在首位,而本书将心血管系统排在首位,这是由于象脉独特的脉诊顺序-首把“心脉”。“心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其后的呼吸、消化、泌尿系统根据象脉寸、关、尺所对应的脏腑定位为顺序。与其他脉案不同,象脉学是先诊脉,根据脉象给出“象脉诊断”,包括症状表现、证候特征、病因病机、心理状态、所患疾病等,然后再通过问诊、辅助检查进一步确定病情、制定治疗方案,本书脉案的编写也充分体现了这一临床实际。

《许跃远象脉学临床实录》内容试读

第一章概述

一、许氏象脉学

象脉学是许跃远历经40余载所独创,是基于对人体解剖和生理的认识,形成的系统的症状脉学、脏器脉学、疾病脉学、六淫七情脉学和改脉治病等脉学内容。许氏象脉学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象思维”,即“手触寸口洞见五脏六腑”,正所谓“隔垣内照,洞微膏肓”。

许氏象脉学切脉的过程即是指下成形、心中成象的过程。比如医者在患者左寸脉下可以摸到一个椭圆形的波动的脉晕团,取象比类,该脉晕团即为“心脏”,在医者的大脑中同步形成一个心脏的图像。经过几万次反复精心的训练,医者就能在患者左寸脉下摸到“心脏”脉晕团,在大脑中感知成像出一颗“心脏”,有形有色、活灵活现。以此类推,通过长期反复的“象思维”训练,医者在患者寸口处能快速地摸寻到相应的脏腑,指下清晰,心中明了。脏腑在指下出现的不同状态,反映着脏腑目前所处的不同功能状态。

许氏象脉学的切脉理论和应用效果,经过许跃远30余万例病例的临床验证,及其弟子上百万例的临床验证,都证实了象脉学诊断疾病的精准性。如脾摘除患者可以在左关桡侧找到一个凹陷区,证明了脾的对应位置就是在左关桡侧。为了更为形象地验证象脉学的精准可靠,许跃远设计了一种临床实验方法一扎针定位法,即将针灸毫针刺在人体脏器的表面,脉象中可以清晰地显示出毫针的图像。例如,将2根较细的毫针刺在额头上,在寸口脉道的顶端(鱼际方向)可以清晰地感应出2枚小针样脉晕,这说明脉口中头部的信息在寸脉顶端,因此,头面乃至脑部象均显示在寸脉顶端;再如,将2根较细的毫针刺在肝的体表投影处,在寸口脉道的右关脉偏右桡侧缘可以清晰地感应出2枚小针样脉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许跃远通过几十万临床实践案例及针刺实验验证,最终在寸口位置上呈现了一个完整的“人形图像”(结构方位及脏器象等)。

许氏象脉学基于客观解剖学和传统脉学,通过寸口脉中对应脏器象的不同状态来定位、定性,判断人体脏器的生理、病理状态及变化,并通过传统脉学20种不同脉素的辨证,综合诊断人体病变。中医辨证治疗,万变不离阴阳,许氏象脉学通过改变人体脉象来平衡阴阳,是为化繁为简、大道至简。“改脉治病”也是许氏象脉学的重要内容,与切脉一起构成了许氏经脉医学的内容。

2许跃远象脉学临床实录

二、象脉的脉案

脉案是中医师在诊病中运用脉诊收集患者资料时的记录文书。主要内容是诊脉的方法、内容,诊脉所得信息的客观记录。它不同于病案,又类同于病案。两者同样记录病情过程,但脉案着重于记录诊断的功能。本书收录的脉案主要是指象脉学在实践过程当中所形成的诊断分析记录。

象脉学源于上古,实践并成熟于扁鹊时代。受历史条件限制,古代医者需尽可能地发挥最大的徒手诊察技术,精确地诊断疾病。随着时代的推进,各种诊断技法层出不穷,象脉学在历史的潮流中被慢慢淹没。许跃远挖掘古籍,历经多年艰苦研究,付诸临床实践,终于成功挖掘并再现扁鹊技法象脉学。扁鹊时代的医生一般不依靠患者主诉,而是凭脉诊病,处方疗疾。象脉学在记录脉案的过程中没有主诉,在为患者诊断时也要求患者先不提主诉,要求掌握象脉学的医生都能在无主诉的“盲态下”精确诊断,这一要求近乎苛刻,但确是必须的。有的医生不禁要问:让患者说出主诉不就行了吗?这么简单的过程,为什么要这样绕弯子?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严谨的科学问题。如果医者在没有主诉,没有先入为主的思路下,能够非常客观地获得脉象中所展现的信息,就不会受到先入为主的干扰。这样所得到的脉象信息就相对客观,后面的分析及结论就会更客观。保证医者第一手临床资料的准确性与客观性,就是我们要强调的无主诉的双盲下进行诊脉的意义所在。

患者在无主诉双盲条件下采集脉象信息,并进行有效客观的分析,得出初步诊断。这个时候可以有选择的问诊,对症状、病史进行补充。这种问诊是在象脉得出初步诊断结论的时候进行的,所以能够有针对性且高效的问诊。当问诊得出并验证象脉诊断时,就可以给予相应的必要的检查方案,以进一步确诊。现代的中医大多数以问为主,先入为主,容易被患者主观误导,而象脉学恢复了古代医者的诊病方法,以诊脉为主,排除干扰,使诊断更加的客观。

有的医生不禁又要问:目前的CT、X线以及生化等医学检查详细又准确,象脉

这种如此考验医生技能的诊断,最终还是需要西医学的验证,它有存在的必要和意义吗?实际上象脉不仅仅能够诊断疾病,也能诊断出患者的症状、证候和病机,更能指导中医用针、用药等治疗方案,具有强大的精确诊断以及指导制定治疗方案等作用,更具有未病先知、未病先防等治未病作用。即使是在诊断已明确的情况下,也能够缩小范围,针对性的检查,提高检查的阳性率,精准诊断,避免大撒网式的检查、排查,大幅度地降低了检查费用,缩短了诊断时间,为患者争得宝贵的治疗时间,以期下一步更早制定治疗方案。

基于以上原理,本书在编写的过程当中,充分地展现并强调象脉的诊断顺序以

第一章概述3

及诊断过程。病案开篇是无主诉的象脉图,然后是象脉图解读、象脉诊断。之后为了更加精准,是问诊的补充,即病史采集。根据以上内容增加辅助检查项目,以期进一步明确病情,并根据检查报告综合判断,对患者做出西医诊断。

三、象脉指下成象

(一)手指的功能与指下的敏感性

把脉时,医者通过指目与寸口脉的接触获取寸口脉信息。所谓指目就在手指的末端与指甲之间的位置,这个位置是最敏感的。指目通过皮肤内的神经感受器感知接受外来信息,皮肤内含有大量的感觉神经末梢sensory nerve ending),这些神经末梢是感觉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周围突的终末部分,该终末与其他结构共同组成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按其结构可分为游离神经末梢和有被囊神经末梢两类,目前人工智能的传感器尚没有能超越人的指目的精细感触。

游离神经末梢(free nerve ending)结构较简单,较细的有髓或无髓神经纤维的终末部分失去髓鞘,裸露的轴突末段分成细支,分布在表皮、角膜和毛囊的上皮细胞间,或分布在各类结缔组织内,如骨膜、脑膜、血管外膜、关节囊、肌腱、韧带、筋膜和牙髓等处,能感受痛、冷、热和轻触的刺激。

有被囊神经未梢(encapsulated nerve ending)末梢外面均包裹有结缔组织被囊,常见如下。

(I)触觉小体tactile corpuscle):又称Meissner小体,分布于皮肤真皮乳头内,以手指、足趾的掌侧的皮肤居多,感受触觉,其数量可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触觉小体呈卵圆形,长轴与皮肤表面垂直,外包有结缔组织囊,小体内有许多横列的扁平细胞。有髓神经纤维进入小体时失去髓鞘,轴突分成细支盘绕在扁平细胞间。

2)环层小体(lamellar corpuscle):又称Pacinian小体,体积较大(值径1~4m),卵圆形或球形,广泛分布在皮下组织、肠系膜、韧带和关节囊等处,感受压觉和振动觉。小体的被囊是由数十层呈同心圆排列的扁平细胞组成,小体中央有

一条均质状的圆柱体。有髓神经纤维进入小体时失去髓鞘,裸露轴突穿行于小体中央的圆柱体内。

皮肤内分布着多种感受器,能产生多种感觉。一般认为皮肤感觉主要有五种,即由对皮肤的机械刺激引起的触觉和压觉,由温度刺激引起的冷觉和热觉,以及由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痛觉。用不同性质的点状刺激检查人的皮肤感觉时发现,不同感觉的感受区在皮肤表面呈互相独立的点状分布。如用纤细的毛轻触皮肤表面时,只有当某些特殊的点被触及时,才能引起触觉。用类似的方法可以找到冷点、热点和痛点等。在皮肤的两点上给予刺激,把能分辨出是两点刺激时的两点间最

4许跃远象脉学临床实录

小距离,称为两点阈或两点辨别阈。

指目上已知神经感受器和其他皮肤类似,具有痛觉、触觉、压力感觉、温度觉冷觉、热觉)、位置感觉。

象脉把脉的过程,医者根据指目上的皮肤神经功能,通过接触寸口脉,对寸口脉的信息进行提取。据痛觉、触觉、压力感觉、温度觉冷觉、热觉)、位置感觉综合后反馈到大脑,通过大脑固有的信息进行了分析与组合。形成了对指下信息的综合认知,得出相应的结论。这些结论可以通过位置感觉的两点辨别阈来获取形状与空间感来组成图腾,并通过压力的感觉跟位置觉的结合,形成立体感。这种指下形成的图和像就是象脉的最基本功能,许跃远谓“指下成形”。象脉通过指下温度觉冷觉、热觉)功能,感受获取寸口脉中相应的冷热信息,并提取精要反馈给大脑组合到象脉图腾中。此时,指下信息进一步丰富。象脉通过指目中的痛觉、触觉感知寸口脉中的涩、粗糙、颗粒感等特殊的脉中信息。通过压力感觉提取脉中血管紧张度、脉搏上举力量等信息。

以上所述是指目通过皮肤下神经末梢的基本功能,接触寸口脉获取脉中信息的原理之一。当然,手指端的功能远远不止如此。

医者可通过指目的生物电频率与患者寸口脉的生物电频率进行对比,获取相应信息。

生物电现象是指生物的器官、组织和细胞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发生的电位和极性变化等电现象,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细胞膜内外都存在着电位差,如神经细胞、肌肉细胞兴奋时,可以产生动作电位,并沿细胞膜传播出去。而另一些细胞(如腺细胞、巨噬细胞、纤毛细胞的电位变化对于细胞完成这些功能也起着重要作用。单细胞电活动特点、神经传导功能特点都各不相同。在医学应用上,利用器官生物电的综合测定来判断器官的功能,给某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如通过相应的机器检查设备,利用心电、脑电、肌电等形成心电图、脑电图、肌电图等,这在临床的检查诊断当中相当普遍。

医者三指产生相应的生物电可被肌电图记录,患者的寸脉搏动也产生生物电被脉搏电图记录下来。人体的三指是否能够感知人体的生物电频率?答案是肯定

的。正常人体能感觉到的最低生物电压一般在36V以上,人体接触电流或电弧可

引起电击伤,8~12A电流通过身体时,肌肉自动收缩,可有“一击”的感觉,无明

显损害,超过20mA可导致接触部位皮肤灼伤,25mA以上电流可致心房纤颤及死

亡,220~1000V的电压可致心脏和呼吸同时麻痹。人体能够感受到电压的存在,

人体的生理也受电压的干扰。外源电压通过肌肤的电阻后传导进入人体,干扰人体自身的生物电。人体通过神经感知外界,外源电压通过干扰神经、静息电位和动

第一章概述5

作电位而被感知。陈雨等讨论了织物与皮肤接触时的诱发生物电话动现象,研究提示人体皮肤有高度的敏感性,只要接受任何外物都可诱发相应的生物电活动物象。脉搏亦可产生相应生物电。罗明等研究发现,脉率变异性可通过监测光电容积脉搏波的连续波峰间隔时间得到,并设计了一种基于腕部脉搏波的脉率变异

性检测系统,比早期的MX-3C型脉象仪、MX-811型脉象仪,更侧重于光电原理的

应用。

医者三指指目感受到脉搏里产生的生物电,将之转换为丰富脉象图腾里的“象”。值得一提的是,脉搏产生的生物电会跟心脏搏动产生的心电重叠。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心电图是常规十二导联体系,通常将电极放在左臂、右臂、左脚、右脚和胸壁。电极贴近左臂、右臂皮肤所导出的生物电组成十二导联心电图的一部分。这里所记录的心电与脉搏里面产生的电位具有间接的相关性。把脉时,特别是在微观象脉的把脉过程中,提倡手法要轻,贴近皮肤稍泻指力。这种轻举手法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心电所产生的相关信息,最大可能地规避脉搏动产生的电位影响。

(二)三指指末血液循环与神经的敏感度

章伟文等研究表明,远侧指间关节横纹至指腹螺纹中心的动脉直径为

0.3~0.6mm,螺纹中心以远的指动脉呈分支状,直径在0.1~0.3mm。螺纹中心以近心端的动脉形成较为粗的动脉弓。动脉弓的分支形成螺纹中心以远的指动脉细分支。医者把脉的三指头贴近患者的寸口脉时,如果以指螺纹中心近心端的部位来贴近脉搏切脉时,会感受到自身指末端动脉弓的脉搏,自身的脉搏将会干扰对患者脉搏动信息的截获。如果以螺纹中心远的指目来把脉,就不会出现这种自身脉搏。螺纹中心以远的指动脉细分支形成非常丰富的网状结构,这种丰富的血供提供营养,并提高了神经末梢的灵敏度。

众所周知,人体中有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两种调节机制。神经调解是以神经为主的,而体液调节是以体液中的激素为主的。激素是通过血管传输的,神经调节控制体液调节,也就是说神经控制着血管的传输。神经有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之分,交感神经兴奋,能加速心搏频率和心搏力量,出现心跳加快,促进微动脉收缩。同时,会表现出瞳孔增大、呼吸加快、多汗,人处于高度紧张与兴奋的状态。副交感神经兴奋患者会有胃肠道活动增加,消化腺分泌增多,大、小便排出增加;循环系统方面,可出现心跳减慢,血压下降;呼吸系统方面,支气管管径缩小;生殖系统方面,血管扩张,性器官分泌能力增加。人体处于正常健康的状态下,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相对平衡。心率、血压、呼吸处于平稳状态,血管也处于舒缓状态。心态平稳、心情愉悦时,交感神经兴奋度下降,有助于血管的舒张,促进微动脉舒张。此时把脉医者三指的末梢血管也相应舒张,有利于增进末梢血液的循环,增加

6许跃远象脉学临床实录

手指的敏感度。

李旭辉等研究表明,断指再植术后甲皱微循环与断指感觉功能的恢复成正比。甲皱微循环恢复越好,手指感觉恢复也越好,也表明了损伤的末梢神经功能的恢复依靠末端血液微循环的滋养。医者三指要保持一定的温度,使三指末端有良好的血液微循环,可以保障跟促进三指良好的神经功能痛觉、触觉、温度觉、位置觉),以保障把脉的敏感度。

三指的血液循环体现在指端的温度以及颜色,指甲床苍白和指端皮肤苍白都代表末端的血液循环不良,手指敏感度相应下降。手指皮肤的判断受肤色的影响,而甲床的判断则更为精确。医者应该时常检查自己的甲床血供,以此判断手指末端血供是否良好。手指的温度下降也说明血供不好,医者三指末端冰冷,末端神经功能下降,不能够高效灵敏地把握患者寸口脉下信息。所以医者要注意三指的温度,提高指目的灵敏度。

(三)指下形与心中象

徐知乾在《人的手指有多敏感》一文中指出,人体的手指可以敏感感知东西,甚至还能辨别不同的颜色。触觉能够分辨凹凸、平旦、冷热、干湿、黏滑、软硬。国

标GBT15720一2008中国盲文规定,一个盲文点字由6个固定点距的凸点组成,

称为一方。这6个凸点呈三行两列排布,左边自上而下为1点、2点、3点,右边为4点、5点、6点。凸点的大小、点距、字距、行距都是根据盲人触觉心理和触觉生理特点来设计的。凸点的形状一般为半球形或抛物面形,凸点的点径为1.0~1.6mm、高为0.2~0.5mm、点距为2.2~2.8mm、方距为3.5~4.0mm。国家标准由国家颁布并实施,适应于大多数盲人。从标准制定上看,大多数盲人能够分辨0.2~0.5mm的分辨高度,最小达到0.2mm。人的头发的直径为50~100um,也就是说普通人体的指端触觉能够分辨到两个头发宽度的距离。

象脉在把脉时,能够从指端分辨到非常细微的变化,也是建立在大多数常人的指端触觉能够分辨的基础上。人体指端这种分辨距离的能力还能够得到相应的训练,而进一步提高细化。就像盲人读盲文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能够快速提高一样。随着人体触觉能力的提高,人体手指末端的敏感性提高,大脑相应的感受区域也相应增大。

普通高等教育医学类教材《生理学》有:大脑皮质的主要功能定位区显示,人手在大脑所占的区域最大。大脑和手指灵活度有直接关系的是大脑皮质的第丨躯体运动区,该区在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前部。接受身体对侧的痛、温、触和本体感觉冲动,并形成相应的感觉位于中央后回(1、2、3区)。精细触觉和实体觉的皮质区为顶上小叶5、7区)。以上资料表明把脉中形成的触觉、温度觉等在大脑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