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针法备要》王富春,李铁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临床针法备要》

【作 者】王富春,李铁主编
【丛书名】中国针灸临床技法丛书
【页 数】 368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21.01
【ISBN号】978-7-5478-5074-9
【价 格】198.00
【分 类】针灸疗法
【参考文献】 王富春,李铁主编. 临床针法备要.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1.01.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临床针法备要》内容提要:

《临床针法备要》内容试读

中国针灸临床技法丛书临床针法备要

上篇

针法基础

第一章

毫针法

002

临床针法备要

第一节·毫针的起源与发展

针法基础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的民族之一,博大

《山海经·东山经》有这样的记载:“高氏之山,其

精深的中国古代文化对于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上多玉,其下多箴(针)石。”由此可见,古人多选择结的影响。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古

构严密和纹理细腻的石材来磨制成砭针。

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针灸医术是中华民族在医学

《说文解字》将“砭”释为“以石刺病也”。晋代郭

上的一项重要发明,对人类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大量璞注“可以为砥(砭)针,治痈肿者”。《灵枢·玉版》有的历史文献和考古学资料证明,针灸医术起源于中国,“已成脓(血)者,其惟砭石铍锋之所取也之说”。《难在今天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共享的医学财富。

经·二十八难》称“其受邪气,畜则肿热,砭射之也”。

针具是行针刺治疗时所使用的关键器具,本节将

隋代全元起释砭石曰:“砭石者,是古外治之法,有三

从针具入手,概括介绍针具的发展及演变。

名,一针石,二砭石,三镵石,其实一也。古来未能铸铁,故用石为针。”《素问·血气形志论》云“夫气盛血

一、针具的起源与发展

聚者,宜石而泻之”,《素问·病能论》云“病生于肉,治

(一)砭石

之以针石”等。从上述的论述可知,砭石最初的用途

砭石作为九针的雏形,是最初用于治病的针是用米切开痈肿、排脓放血的。灸工具。经考古学家证实,砭石是石器时代的产

砭石的起源至少应该在新石器时代,其形状具有

物,起初并不是作为专用的治病工具出现的。尤其相对固定性,这点可从出土的文物中得到印证。如是在旧石器时代,石器工具的制备相当粗糙,大多1963年,在内蒙古多伦县头道洼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是稍作敲打的天然石块,主要用于生产活动,但在出土了一枚经过磨制的石针,长4.5cm,一端有锋,呈人体出现痈疡时也用

四棱锥形,可作针刺之用:另一端扁平,有半圆形弧

来切开排脓。到了新石

刃,刃部宽0.4cm,可以切开痈肿,它被确定为原始的

器时代,由于石器制作

针刺工具一砭石。在山东日照两城镇龙山文化遗

技术的进步,逐渐形成

址中,采集到两枚锥形砭石,器身均为圆柱形,其中一

了专用的医疗石器

枚残长约9.1cm,两头磨尖,分别为三棱针锥体(粗

砭石(图1-1)。

图1-1砭石

端)和圆锥体(细端);另一枚约长8.3cm,尖端为三棱

锥体,长而锐利。又如1965年在湖南长沙接驾岭西人、下半身为鸟的神物浮雕,神物一手握着为首一人南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一口石刀,长约6cm,宽

的手腕,一手作扬举之状。其中有两幅可明显看出神

约3.2cm,其上有一圆孔,可用来切开皮肉。

物手中握一针形器物,对着来人的肢体。

(二)骨针、竹针、陶针

考古学者考证这幅图像是带有浓厚神话色彩的

砭石之后,也出现一些用动物骨骼、彩陶、野生竹针灸行医图,半人半鸟的神物形象来源于原始时代的子及木头做成的像石针一样的针具。山顶洞人遗址图腾崇拜,也很可能是“扁鹊”称号的由来。对于神物中,人们见到了一端带孔的骨针,长约8.2cm,粗手中所持的针形器物,中国中医研究院的一位教授认

0.3c,削制得较为精细而坚韧,既可作为缝纫工具,为并不全是金属针,粗的是砭石,细的才是金属针。亦可用于医疗。在山东平阴县朱家桥商周遗址中出从画像中看,由于针形器物的粗细不同,持针的姿势土的骨针,长约8cm,锐端为圆锥尖,钝端卵圆,则作也不一样。对粗的针形器物是持其中间,如砭石之用为医疗的专用工具了。1988年在安徽蚌埠的考古发法:而对细的针形器物则持其一端,如同金属针的用掘中,也出土了距今五六千年的骨针。而陶针的实法。在有细针的这一幅图像上,被刺者的头旁和手上物,在山东城子崖龙山文化遗址出土文物中有两枚,部有排列整齐密集的短而直的细线,是留针状况,为

003

一枚长5.5cm,两头皆圆锥尖,形如橄榄;另一枚长金属针所特有。这表明从战国到秦汉这个历史时期

8.8cm,一端为圆锥,另一端为卵圆,与金属针文物相存在砭石与金属针并用的情况类同。至于竹针,大多是由于难以久藏的原因,至今

金属针具的出现与使用是针具发展史上的一次

并无发现,但从“箴”字上,可以会意为用竹制成的竹飞跃式进步。中医学现存最早的经典著作《黄帝内

毫针法

针。但那些都是过渡性的,使用并不普遍」

经》首次记载了有关九针的论述,《灵枢·九针十二

(三)金属针

原城灵枢·官针城灵枢·九针论》《素问·针解》中均

冶炼术的发展为金属针具的出现提供了技术条可见到大量有关九针的内容。晋代皇甫谧著《针灸甲件。考古研究发现,在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马家窑文

乙经》,在《九针九变十二节五刺五邪第二》一文中,归

化时期,已经开始有铜器的使用,揭开了我国“青铜时纳总结了有关九针的来源、形状、长度和作用。元代代”的序幕。随着青铜器的使用和推广,以及后来治

杜思敬根据文字记载,在所著的《针灸摘英集》中不仅

铁术的进步,标志着社会生产力已上升到一个新阶用文字对九针进行阐述,而且首次绘制了古九针模拟段。尤其是商周时期随着治铜技术的迅速提高,青铜图。明代众多的医学家也对九针有所论述,并且绘制器日益繁多,广泛用于日常生产与生活中,人类逐渐了不同式样的“九针式图”,如高武的《针灸素难要放弃了石制工具。而这种趋势必然也会在医疗工具旨》,张介宾的《类经图翼》,杨继洲的《针灸大成》。清方面体现出来,这也为金属针具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和代吴谦编修的《医宗金鉴》也收录了古九针的大量内技术条件。

容。近代民国医家孙样麟所著《针灸传其》,对古代九

1968年在河北满城西汉刘胜墓出土的金银针实

针也有详述。

物是四棱形。1972年,在河南新郑的一座春秋战国

(四)毫针

时期的郑韩故城遗址,出土一根长6.3cm的磨制针形

毫针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九针》载:“七

器,直径约0.7cm,一端卵圆,另一端呈三棱锥形,锋

曰毫针,取法于毫毛,长一寸六分。”《灵枢·九针十二

尖缺损。针灸史学家认为九针中的圆针、锋针即由此原》载:“七曰毫针,长三寸六分…毫针者,尖如蚊虻仿制而来。

喙。”毫针图形的记载,最早见于公元1315年的《济生

首次发现古代青铜器砭针是1978年在内蒙古达拔粹》,其绘制的毫针,针身细长,针尖锋利纤细,针柄拉特旗树林召公社,从一批古青铜器中发现了一根青呈圆柱形。从现今考古发现的毫针实物看,其应用年铜针,这个被认为是战国至两汉这个历史时期(公元代最早可追溯到西汉。在1968年河北满城西汉刘胜前475一公元24年)的器物,长4.6cm,器身为棱形,墓(葬于公元前113年)中出土的4根金针(图1-2)它与头道注砭石的形状与大小极为相似。同年在山5根银针,据考证认定,这些针具是古代九针的一部分东微山两成山出土的东汉画像石中,有四块上半身为实物,其中有2根金针被认定为是古代毫针。这2根

汉代毫针的针柄是扁四棱形,针身稍粗,针尖锋利,除

故被临床广泛应用。

针柄的差别外,针身及针尖与现代毫针无太大区别。

(四)新九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山西师怀堂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在《灵枢》“九针”的基础上,大胆革新,潜心研制出“新九针”,有镵针、磁圆梅针、缇针、锋钩针、铍针、梅花针、火针、毫针、圆利针等针具(图1-3).

偏针

磁圆梅针

004

图1-2河北满城刘胜墓出土金针

键针

临床针法备要。

锋钩针

二、现代针具的丰富与拓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曾有多种金属材质都被用

铵针

作毫针的制作材料,但是由于针刺效果、制作工艺、成本价格等多方面因素,许多材质都被废弃不用,目前

圆利针

临床上使用的毫针多以不锈钢制成。(一)金针与银针

毫针

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已有金、银针的应用历

单头火针

史。金、银是良好的制针材料,其制造的毫针,不易锈蚀,容易保存,且针体光滑,针尖圆中带尖,不锐不钝。

火针

但针体软而弹性差,在快速针刺和大幅度提插时容易

平头火针

弯针。毫针的针体较粗,在刺入后针感明显、持久,可适用于各种实证及慢性痼疾。该类针具在针尖透皮

三头火针

时难免刺痛较重,且金、银本身价格昂贵,故现在临床上除特殊需要外,一般不使用此类针具。

梅花针

(二)铜针、铁针、钢针

图1-3新九针

与金、银针比较,这类材料价格低廉,易于制作,

(1)镵针:多用此针划割口腔黏膜、耳穴及耳背静

故历代民间皆有应用。但其质硬而脆,易折、易锈、不

脉,治疗外感表热证、胃肠病(如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

易保存,现已基本不再使用。

疡等)和某些皮肤病(如脓疱疮、黄褐斑、皮肤瘙痒)等。

(三)不锈钢针

(2)磁圆梅针:综合圆针、皮肤针与磁疗作用于

不锈钢针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毫针。不锈钢,

一体,主治范围极其广泛,最擅长治疗静脉曲张。

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3)镘针:主治小儿疳积、腹泻,肌肤表面的小血

GB1220-75《不锈耐酸钢技术条件》,Cr1sNig或

管瘤、疣赘、浅表色素痣,久不愈合的疮面、瘘管、肛

OCr Nig合金为制作针具的最佳选择。这种材料制

裂,宫颈糜烂、阴道炎等。

作的针具不易折针、弹性好、不生锈、耐腐蚀、耐高温,

(4)锋钩针:主治一些急慢性、痉挛性、顽固性疼痛

针体挺直滑利,可以制成各种不同粗细的毫针,便于

和功能障碍性病症,如神经血管性头痛、腱鞘炎、腰背肌

针刺操作,可满足各种进针法和行针法的操作需要,劳损、中风后遗症急性结膜炎、急性扁桃体炎、颈椎病等。

(5)铍针:主要用于皮外科的一些病症。主治较

(五)针刀

大的赘疣、肌肤廂疡脓肿、肛肠息肉、外痔、皮脂腺囊

针刀疗法是由金属材料做成的在形状上似针又

肿、陈旧性肛裂等。

似刀的一种针灸用具,是在古代九针中的镵针、锋针

(6)梅花针:主治范围十分广泛,凡气滞血瘀,

等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外科用手术刀而发展形成

风、火、热邪所致临床各科病症,特别是对心脑血管、的,是与软组织松解手术有机结合的产物。针刀疗法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疾患,以及血液循环障碍、新陈代已有十多年的历史,近几年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目谢低下和皮肤疾患等都具有明显的效果。

前针灸临床上较为重视。

(7)火针:适用于近百种病症。如风湿性关节炎、

针刀疗法的操作特点是,可在病变部位深处进行轻

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三叉神经痛、慢性结肠

松地切割、剥离等不同的刺激,以达到止痛祛病的目的。

炎、腰痛、滑膜炎、骨质增生症、乳痈、鸡眼、美容、肛肠

治疗过程操作简单,不受任何环境和条件的限制。治疗

疾患、骨结核、外阴白斑、疣赘等都有较好的疗效。

时切口小,不用缝合,对人体组织的损伤也小,且不易引

(8)三棱针:主治急性热病、头痛、咽喉肿痛、中起感染,无不良反应,患者也无明显痛苦和恐惧感。术暑、昏迷、小儿惊风、疳积、急性淋巴管炎、结膜炎、痤后无须休息,治疗时间短,疗程短,患者易于接受。其适

005

疮、急性扭伤、无名肿毒等。

应证主要是软组织损伤性病变和骨关节病变。

第二节·毫针基础练习与准备

一、毫针的结构与规格

圆柄

花柄

平柄

管柄

(一)毫针的构成

1.毫针结构

现代毫针的形态,主要分针尖、针身、针根、针柄和针尾五部分(图1-4)

○D

针尾

针柄

针根针身

针尖

图1-4毫针结构

2.毫针的分类

根据毫针针柄与针尾的形态不同,将毫针分为圈

图1-5毫针分类

柄针、花柄针、平柄针和管柄针4种(图1-5)。(二)毫针的规格

情况选择适当长度的针灸针而设计。根据针的直径

《灵枢·官针》指出:“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

区分的:24号直径0.45mm,26号0.40mm,28号

大小,各有所施也。不得其用,病弗能移。”说明不同0.35mm,30号0.30mm,32号0.25mm,34号针具有其各自的特点和作用,因此不同病症应选用相0.22mm。应的针具。临床可根据患者的体质、体形、年龄、病情

关于针具的选择,一般是根据医者的习惯和患者

和腧穴部位等的不同,选用长短、粗细不同规格的的敏感程度来选择不同粗细的针具。最常用的针是毫针。

26~30号,全身大部分腧穴都可以用:面部针灸一般

根据针身的长短不同分为0.5寸(13mm)、1寸用较细的针。此外,可根据针灸部位的皮肉丰厚程度(25mm)、l.5寸(40mm)、3寸(75mm),甚至更长的来选择不同长短的针具。短针在临床上一般用于头芒针。这里的“寸”没有绝对意义,是为了依据患者的皮和皮肤较薄处,如头部、面部、颈、肩、背、前臂、手足

部等部位多用1寸:长针多用于肌肉丰厚处,例如腰

(1)二指持针法:用右手拇、示二指指腹夹持针

部、腹部、小腿多用1.5寸,臀部、大腿等多用3寸,透

柄,针身与拇指呈90°。一般为针刺浅层腧穴时操作

针时多用3寸。

短毫针常用的持针法。

(2)四指持针法:用右手拇、示、中、环指指腹执

二、毫针操作的基本训练

持针柄,小指指尖抵在针旁皮肤,支持针身垂直。一

毫针操作的基本训练是每一位针灸初学者必须般为长针深刺时的持针方式。经历的一个重要的阶段,是熟练掌握毫针操作并自如

(二)练针方法

运用于临床的基础项目。操作熟练者,不仅进针快,

1,练针之式

透皮时不痛,行针自如,患者乐于接受,而且能够调整

现今毫针以不锈钢材质居多,针体较软,不易于

经气,加速气至病所,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毫针操

掌控,加之初学针者有畏针的紧张心理,初次练习并

作的训练不仅有指力的练习,还有手法的练习。积少非易事。模仿、练习和掌握正确的针刺手势是临床进成多,日积月累,腧穴定位的准确性、手指的力量和灵行针刺治疗的开始,正确把握进针、行针、补泻、出针

006

活度才会明显提高。同时,练针时还要求环境安静、的操作姿势是练针的基础。针刺的方向当根据腧穴动作规范、宁神聚意。

的位置和解剖学特点,以及临床针刺操作时患者的体

床针

(一)持针法

位等因素来综合考虑。

备要

持针法是医者在实施针刺技术时,操持针具的方

(1)进针:《灵枢·九针十二原》记述“右主推

法。《灵枢·九针十二原》“持针之道,坚者为宝”,说明

之,左持而御之”,针刺时左,右手有不同的分工,押

针刺时持针得当,才能便于进针。

手的练习也很重要。针刺前,押手用于探明穴位、分

1.刺手与押手

散患者注意力、减少针刺疼痛、分散卫气和固定腧穴

在进行针刺操作时,应双手协同操作,紧密配合。局部:针刺时,押手操作有配合刺手进针、行气、引导般用右手持针操作,以拇、示、中三指夹持针柄,其进针和改变经气运行方向的作用:出针后,押手操作状如持毛笔,故右手称为“刺手”。左手爪切按压所刺

有扪按针孔实施补泻操作、揉按针孔防止经气外泄

部位或辅助针身,故称左手为押手(图1一6)

预防针穴局部发生气滞血瘀现象和解除滞针现象的作用。进针时应力争使患者无痛或微痛,操作时速刺进针,就是右手拇指、示指呈屈曲状态持针,露出针尖3一5分,中指伸直,按压在穴位的旁边(起押手作用):刺入时拇指和示指由屈曲变为伸直,中指向下用力,由伸直变为屈曲,在这一瞬间即可迅速刺入穴位,以减少进针时的疼痛感。元代医家窦杰在《针经指南》中记载“左手掐穴,右手置针于穴上,令病患

图1-6押手

咳嗽一声,针入透于腠理”,这种方法可使患者转移

刺手的作用主要是掌握针具,施行手法操作,如

注意力,从而减轻疼痛。

左右捻转,上下提插,搓、弹、刮、飞、摇、震颤,以及出

(2)行针与补泻法:行针手法包括基本手法和辅

针时的手法操作等。

助手法。临床常用手法有提插和捻转两类手法,属于

押手的作用主要是定位揣穴、调控经气、疏散卫单式手法,其他单式和复式手法都是由它们发展而来气、辅助进针、减轻针刺痛感、施行开圈补泻、解除滞

的。许多古今医家所归纳的其他单式手法,从行针方

针、防止出血等。

法与运动趋势来看,都可划入这两类手法之中。其他

2,持针姿势

行针手法,如循、弹、刮、摇等为辅助手法。针刺补泻

持针的姿势,状如执持毛笔,故称为执毛笔式持手法包括捻转补泻、提插补泻、疾徐补泻、迎随补泻、针法。根据用指的多少,一般又分为二指持针法、三呼吸补泻等,其核心内容多与手法的力度变化相关。指持针法、四指持针法、五指持针法。

在补泻手法中,速度是表象,力度是关键,在练习过程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