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中药现代临床应用》谢冉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实用中药现代临床应用》

【作 者】谢冉著
【页 数】 390
【出版社】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9.06
【ISBN号】978-7-5576-6446-6
【价 格】68.00
【分 类】中草药-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谢冉著. 实用中药现代临床应用.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9.06.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实用中药现代临床应用》内容提要:

本书结合作者多年的临床经验,选载具有不同地貌类型和当今各民族实用而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矿物类中药数百种,按传统功效分类:包括辛散表邪药、祛风湿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温里祛寒药、利水渗湿药、泻下药消食药、驱虫药、理气药、活血祛瘀药、麻醉止痛药等,每章按本类中药作用的共性再做进一步的细分,然后每味中药均按“基原品质”“性能特点”“成分药理”“功效应用”“使用注意”几个要点分述。

《实用中药现代临床应用》内容试读

第一章概论

临床药学是现代药学发展的方向。中药学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传统,虽然近十年来也提出了“中药临床药学”的新概念,但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随着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和发展,中药不合理应用及中西药不合理配伍现象日渐增多,中药毒副作用特别是中药注射剂引发的不良反应尤为突出。如何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防止和最大限度降低中药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因此,建立中药临床药学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已成为医院中药工作者的当务之急,也是现代药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一节中药临床药学的概念

20世纪50年代,随着西医对药物在临床应用情况的逐渐重视而发展出一门新学科临床药学。随着人们崇尚“回归自然”的热潮进一步升温,中药的作用和地位逐步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在中药备受关注的情况下,如何运用中医药理论,使中药密切结合临床,在体内发挥最大、最合理、最安全的防治疾病效能,如何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和技术阐明其有关作用机制等,这些因素又促使产生了一门新学科一中药临床药学。中药临床药学是中医药与现代科学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新学科,也是临床药学的新分支,其核心是中药治疗疾病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因此,对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临床药学的概念

临床药学是运用现代药学知识,结合临床,以患者为对象来研究药品及其制剂与机体相互作用和应用规律的综合性药学分支学科,旨在用客观科学指标来研究具体患者的合理用药。其核心问题是最大限度发挥药物的临床疗效,确保患者的合理用药。研究内容涉及临床药动学、临床药效学、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治疗药物监测和给药方案设计等。临床药学是现代药学与临床相结合的产物,以患者为对象,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研究合理、有效、安全使用药物,实现用药的个体化,以提高用药水平。临床药学也是一项应用性研究工作,药师在临床治疗上运用药学知识,提出用药方案,监控用药过程,追踪用药结果,作出用药评价,计算用药成本,全面服务于患者。临床药学工作的实施需要得到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同时在工作实践中药师、医师和护士三方面应开展团队式的紧密协作。

二、中药临床药学的概念

中药临床药学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患者为对象,研究中药及其制剂与人体相互作

·实用中药现代临床应用·

用和合理、有效、安全用药及应用规律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中药临床药学以患者为对象,为适应各种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和复杂多变病情的防治需要,运用现代的药剂学、药理学等专业知识密切结合临床患者的状况,制订合理的用药方案,监测用药过程及摸索用药规律,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和有效。

目前,学术界有“中药临床药学”和“临床中药学”两种提法,我们认为临床中药学与中药临床药学虽然都涵盖“临床”“中药”,从广义上讲,两者应该是一致的,因为它们的研究对象都是“中药”,研究范畴均限于“临床”。两者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合理有效与安全用药的科学,其核心是临床合理用药。但从狭义上讲,两者的逻辑定义却各有侧重,是不完全相同的临床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及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中药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它既是中医学理、法、方、药体系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中药学学科中的核心和基础。由于临床中药学主要是研讨中医临床各科所用药物是如何应用的,所以它又具有与临床学科密不可分的关系。它是直接来源于临床的,其任务就是要实现“老药新用,常药特用,优化量效”。中药临床药学是中药药物与中医临床密切结合而发展起来的。它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中药的临床应用和多种现代监测为手段,研究中药的体内作用机制,以及如何发挥最大治疗作用的

一门学科。中药临床药学,就其属性来说,它是临床药学下面的分支学科,其研究重点是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问题。总之,临床中药学与中药临床药学各有侧重,具体的内容是不同的。我们认为中药临床药学更侧重于合理用药,更符合现代临床药学的核心内容,故中药临床药学不可以称为临床中药学。

三、开展中药临床药学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从中药临床药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看,传统中医药学对中药临床药学早有认识,并有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传统中医药重视“病”“证”“药”三者的结合,重视根据患者的病因、病机的不同而施行个体化的给药方案,这些都体现了中药临床药学的深厚根基,也为中药临床药学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依据。

纵观医学、药学两大学科发展史,均曾经历“结合分离结合”的发展轨迹。中医学和中药学也是如此。古时候中医中药不分家,“上山采药,下山行医”,有不少医家善药,也有不少药家善医,孙思邈、李时珍等先贤即为典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行业分工的细化,医药逐渐分离,中医师只管辨证开方,中药师只管调配发药,两者各行其是,医不识药,药不懂医,中医和中药脱离的状况愈加严重。然而,中医药之所以历时数千载而不衰,正是由于中医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中医、中药的紧密结合对认识中药、合理应用中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药临床药学的开展正是顺应医药学科发展轨迹将中医学和中药学再次结合的必然。医疗机构积极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是提高医疗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疗效以及降低中药毒副作用的需要,是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

中医药作为我国独具特色的卫生资源,是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日益增长,中医药在全民医保中所占比重也是逐年提高。但随之而来的用药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多,特别是近年来发生的马兜铃酸肾病事件、中成药重金属

·第一章概论·

砷、汞含量严重超标事件以及频发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等一系列中药药害事件使中药的安全性受到了质疑,但究其根源,并不是中药本身出现了问题,而是中药使用的合理性出现了问题。如马兜铃酸肾病事件,就是将马兜铃科的关木通当作木通科的木通、将马兜铃科的广防己当作防己科的粉防己来使用,而且是长期过量使用,比利时马兜铃酸肾病事件的患者平均服用“苗条丸(含广防己)”达12个月,国内一例马兜铃酸肾病患者服用龙胆泻肝丸(含关木通)长达20年,结果出现了由马兜铃酸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再如近年频发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多是因为用法用量控制不当、忽视患者药物过敏史、溶媒选用不当、药物配伍不合理等诸多不合理用药因素,导致了以过敏性休克为主的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近年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显示,中药的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量正在逐年递增,从2010年到2012年的中药不良反应报告数分别占总报告数的比例已从13.8%上升至17.1%,仅次于抗感染药,位居各类药物的第二位,在2011年的年度报告中更是重点提示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及合理使用问题。从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的统计数据来看,中药的安全风险在我国药品安全中占据较大的比重,如何合理地使用中药,避免中药药害事件及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再如最常见的感冒,中医有风寒和风热之别,常用中成药中的荆防感冒颗粒、感冒清热颗粒、扑感片等是专治风寒感冒的,风热感冒则不宜用,而羚羊感冒片、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片等是专治风热感冒的,风寒感冒则不能用,同是感冒,证型不同则根据辨证论治后所选治法方药不同,而临床医师(特别是西医)在选药时经常是望文生义或按病选药,从而导致药不对证,造成病情延误甚至病情加重。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不仅危害了患者的健康,而且浪费了有限的卫生资源,而紧密结合中医临床开展的中药临床药学,其工作核心就是的合理用药,中药临床药师的工作就是和临床中医师一道,结合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达到用药安全、有效、合理的目的。这对促进我国中医药学的发展和振兴祖国的中医中药事业,使中医中药跨出国门、走向世界、造福人类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面对现状,医院药师应该改变传统的“采购供应药品,收方发药”的工作模式,转向以开展为医、护、患提供“药学技术服务”的临床药学工作上来,积极协助医师、帮助患者安全合理地应用中药,成为一个合格的中药临床药师,为积极开展医院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发挥积极作用。

第二节中药临床药学的特点与研究内容

一、中药临床药学的特点

随着医院药学从传统的药品供应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技术服务模式的转变,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逐少开展起来,药学服务便成为热门话题见诸报刊,然而涉及内容基本上都是有关西药药学服务的。中药临床药学由于情况更加复杂,重视程度不够,起步晚,难度大,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上努力探索。

3

·实用中药现代临床应用·

中医、中药的密切结合对认识中药、合理应用中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中医药形成了一套完整、独特的理论体系,所以才能够历时数千载而不衰,并且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仍旧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药,这是中药区别于天然药及其他民族药之所在。中医的选药程序遵循“理法方药”之则,即在明辨发病机制后确定治疗原则,考虑选择合适的方剂及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组方时要考虑中药的性味归经、君臣佐使及中药的毒性等;服药时要根据病情确定给药时间,此亦即时辰用药理论;此外,用药还要考虑证候禁忌、配伍禁忌、饮食禁忌等。因此,从临床药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看,我国的传统中医药理论对临床药学早有认识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理论,时至今日仍值得药学工作者深入地探索和研究。与现代临床药学不同的是,传统中医药理论是从宏观的角度对问题进行阐述,而现代临床药学是从微观的角度对问题加以阐述。

二、中药临床药学的研究内容

中药临床药学的研究与目前开展的临床药学工作有许多共同之处于中药的特殊性,其工作内容更加复杂,难度更大。中药临床药学的研究包括:

(一)药师深入临床,参与在传统中医理论体系指导下的中药药物治疗

中药的临床应用,离不开中医基本理论的指导。中医理论,重视理法药的整体性,强调辨证论治的基本法则,这就决定了中药临床应用必须面临的问题,中医临证处方多无恒定剂型,以汤剂为主,煎服方法可随病情、用药习惯而变化。药物的个体化给药实际上已是中医治疗的特色。然而,在实际临床工作中,这些问题并未得到妥善解决。从某种意义上讲,不在中医理论指与下使用中药(包括中成药)本身就是不合理用药。因此,中药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参与在传统中医理论体系指导下的中药药物治疗.参与中药给药的方案制订,以确保中药安全合理地应用于临床,这是中药临床药学主要内容。

(二)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与上报

当为一位患者选定了最佳用药方案之后,就需要有药师、医师、护士共同合作,监测患者对药物的反应,特别是要注意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的出现。一旦出现不良反应或治疗效果不佳时,则应建议临床医师重新修订药物治疗方案。中药临床药师应经常注意收集总结药物的不良反应资料,并按要求及时上报。目前,大多数的医院特别是二级三级医院都根据《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了医院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制度,以求在临床药物治疗过程中及时发现药品的不良反应,尽量减轻对患者的损害,维护患者的用药权利,防止严重药害事件的发生、蔓延或重演。所以说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与上报工作是中药临床药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目前各级医疗机构开展的中药临床药学工作中最有成效的工作之一。

(三)药动学研究及生物利用度监测

药动学研究药物在人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时间进程;生物利用度用于表示药物制剂中的主药到达体循环的数量和速度。对于不同的病患、不同的制剂,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药动学及生物利用度都会产生很大的差异,特别是危重患者,他们经常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服用

·第一章概论·

毒性大的或生理活性强的药物,更应特别注意监测,根据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制订用药方案,建立检测方法和药效学参数。当然,目前对中药的药动学研究还为数不多,且大部分仅限于动物实验,设想在不久的将来,由于对临床药动学和生物利用度的监测,将会为临床更合理用药,以提高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作出更大贡献。

(四)结合临床研究中药理论

中药理论的研究是开展中药临床药学的前提。中药理论,如药性的寒、热、温、凉等都是朴素的抽象概念,缺乏客观指标。在中药学总论中已不再提及的中药形质学说,其中有些仍有指导意义,如芳香之气,具有辟浊化湿、解暑、行气、开窍等作用,其中部分药理作用已被现代研究所证实。又如与中医理论密切相关的中药药效,如疏肝解郁、补气健脾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来解释。除在实验研究中,建立适当“证”的模型外,更应该直接从临床观察中药对不同患者的作用,以阐明药物的作用及机制。结合临床研究中药理论,将有助于揭示中药性味归经等理论学说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而这些中药理论的研究与验证对于指导中药的合理应用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中药之间及中西药之间的配伍研究

复方配伍是中药应用的普遍形式,根据药物性质并结合具体病情进行配伍,如气血同调、寒热并用、补攻兼施、升降相伍等以及根据病因、病性、病位、病势进行配伍用药。如标本兼顾、上下结合、表里双解、脏腑同治等均属此类。又如中医处方用药,组合有君、臣、佐、使之别。医家运用处方法则,使各种药物有机配合发挥其最大效用。而近年来中西药配伍应用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了,有些配伍可以增强疗效、降低毒副反应,有些配伍却能产生毒副反应,降低药物疗效。这些配伍的规律值得进一步探索,掌握和运用这些配伍规律对于指导临床的安全合理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中药之间及中西药之间的配仉研究也是中药临床药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六)中药处方点评工作的开展

处方点评是临床药师在医师处方用药过程中对临床处方进行综合统计分析,从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反映医疗机构处方工作的整体和细分情况,为医疗机构管理层进行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以达到合理用药,用药监测、管理的目的。中药处方点评工作是针对中药辨证施治原则、药物配伍、给药途径、用药剂量、用药时间、用药禁忌、药物相互作用及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等方面展开,将不合理用药分析和合理用药建议及时反馈给处方者,重点放在事前防止发生的环节上,更强调及时干预性,从而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经济与适当;中药处方点评作为对不合理用药进行的一种干预方法,对于确保中药的合理使用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是中药临床药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基层医院最容易开展的中药临床药学工作之一。

(七)用药咨询与药学信息服务

药物情报的收集与咨询服务是临床药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的现代化和水平,是药学咨询工作的重要工具。随着中药事业的发展,药物的品种和数量均以惊人的速度增加,中药的不良反应也在逐年增加,而药学文献浩如烟海,单由临床医师掌握如此

5

·实用中药现代临床应用·

巨量的药物知识和信息,实属不可能,因此,中药临床药师应经常收集有关中药治疗方面的资料,建立药学情报信息库,以便针对临床治疗工作中的问题,提供药物信息,并解答医护人员和患者提出的有关问题,还要主动向患者(包括门诊患者)做药物科普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使患者能自觉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工作,以提高中药临床的治疗效果和降低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八)中药药源性疾病防治

中药药源性疾病是指应用中药后致使某个或几个器官或组织产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而引起的疾病。它是药物不良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后果,包括正常用法用量下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也包括超量、超时、滥用、误服等不正确使用药物所引起的疾病。近几年来,随着中药制剂的不断开发,中药新剂型新品种不断涌现,并大量应用到临床。很多临床医师对中药的使用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各种不良反应也呈上升趋势,药源性疾病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加强研究中药药源性疾病的发病原因和影响因素,对于有针对性地防治中药药源性疾病,降低其发生率和减轻其病变程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九)中药药物经济学研究

药品合理应用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使患者获得临床需要的药物,采用满足个人需要的剂量,服用适当的期限,并具有最低的成本。”其核心是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即以尽可能小的经济代价,在承担最小治疗风险的情况下,用药达到预期的目的,也就做到了合理用药。中药的合理应用,也即发挥中药最大程度的治疗优势,解除患者痛苦,达到防病、治病、保健的作用。中药在其应用过程中,一直以来比较强调有效性。近年来随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提高,中药用药的安全性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关于药物应用的经济性却一直被忽略。尤其这几年,中药价格不断上涨,一直以来较西药“简、便、验、廉”的中药突然间成了老百姓用不起的“贵族药”。因此,中药药物经济学也应是中药临床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即应用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手段,结合中医药特点及流行病学、决策学生物统计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研究如何提高药物资源的配置效率,着重评估中药治疗的成本一效果(益)关系,提倡合理用药,以控制药品费用的过快增长,帮助医院制订医院用药目录、规范医师用药,确定药物的适用范围,帮助患者正确选择药物。

(十)开展中药循证药学研究

中药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是其使用价值的两个方面,两者缺一不可。而近年来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日益增多,其安全性问题已不容忽视。然而一直以来中医药存在疗效评价体系不规范,以及中医药作用机制不清等问题。并且在临床药学实践中,中药临床药师时常要面临新药和老药新适应证的不断提出等大量资讯,如何正确地搜集和利用有效的文献,判断研究报告中可能的偏倚,如何去伪存真、掌握和使用正确的文献评价方法成为关键。循证药学正是临床药师搜集、评价科研证据(文献),评估其在制订治疗方案中的作用,并以此做出临床药物治疗决策的临床实践方法。是以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为核心,合理用药与提高疗效为主要目标,观察法、实验法和数理法相结合,回顾性与前瞻性研究相结合,临床与科研相结合的新型规范的中药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方法体系。因此,开展中药循证药学研究,无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