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教育》于燕飞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润教育》

【作 者】于燕飞著
【页 数】 163
【出版社】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 2019.12
【ISBN号】978-7-206-16811-6
【分 类】小学教育-教育研究
【参考文献】 于燕飞著. 润教育.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19.12.

图书目录:

《润教育》内容提要:

本书是和谐教育的细化,“润教育”站在文化的高度看教育,深刻发掘“润”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蕴,赋予教育以“润化”的思想内涵。本著作阐述了“润教育”思想理念下的六大实践体系,将“润”的文化思想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化为学校育人的文化力,树立起学校的文化品质,形成了学校独特的育人之道。对教育管理者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润教育》内容试读

第一章“润教育”的内涵价值

第一章“润教育”的内涵价值

顾明远先生曾说:“教育犹如一条大河,而文化就是河的源头和不断注入的活水;一所学校要有一个文化的蕴涵,文化的底蕴;文化的蕴涵越深厚,学校的基础越深厚。”北京小学华润海中国分校于2011年9月成立初始,我正是带着这样的思考,开始了我的教育探索和思考之旅。“润教育”思想正是在寻求教育之源头活水的7年砥砺探索实践中形成并不断清晰与完善。“润教育”思想以中华“润”的文化内涵为内核,以现代教育理论与思想为依据,以我国全面发展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教育思想为宗旨,来自长期对教育实践的深刻思考和高度提炼,因而有着丰富的教育内涵思想和时代价值。

第一节“润教育”的文化内涵

“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而这些文化内涵又与教育紧密联系着,成为重要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润教育”首先是在深入发掘“润”的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思考“润”的教育内涵,形成“润教育”的文化价值和教育思想。教育哲学认为,教育为保存和传递人类文化而存在,教育为坚守人类本性和发扬人性而存在。文化为教育提供生长的力量和营养。“润教育”正是在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孕育而生并发扬光大。

润,滋也,日滋润,意指使…湿润而不干燥。汉王充《论衡·是应》:“彼露味不甘者,其下时,土地滋润,流湿万物,洽沾濡溥。”滋润是万物生长的基础,万物因雨露的滋润而显示勃勃生机。所谓雨润万

001

涧救育一我的思考5实践

物,芬芳大地。教育是一种生长,亦离不开雨露的滋润。儿童就如稚嫩的禾苗,带着对世界美好的憧憬步入人生。教育要为儿童的生长而悉心浇灌,用有益的养分滋润每个儿童的心田,才能使儿童健康成长。

润,浸也,曰浸润,意指逐渐地浸入、渗人、浸染。宋朱熹集注:“浸润,如水之浸灌滋润,渐渍而不骤也。”唐·杜甫《春夜喜雨》有“随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的佳句,即是对浸润的美好诠释。对于教育,浸润是一种重要的育人理念。教育是一个习染的过程,良好品质的塑造、良好习惯的养成、良好行为的培养,都是在润物无声中形成。所以,教育是“静待花开”,而非“拔苗助长”。要将真善美的教育内涵持之以恒地灌输给儿童,更要用多种途径与方法来施以有效的教育。要用文化的力量来影响儿童,内化其心,使儿童在文化体验中得到浸染,成为稳固的品质。

润,温也,曰温润,意指温暖而柔和。《诗经》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古往今来,自有“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美称,温润乃君子之风,而君子则是品格高尚、道德品行优良之人。教育是有温度的,温暖是最好的教育。教育的职业特征是面对活生生的人一有思想、有情感、有感受、有灵魂的人,而非冰冷的器物。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是情感与情感的沟通,是思想与思想的交流。教育要用温情来温暖每一个儿童的心怀,才能让儿童得到良好的发展,这是教育的情怀。以,面对不同个性、不同成绩、不同家庭背景的儿童,能够尊重每一个儿童,包容每一个儿童,一视同仁地给予他们关怀和温暖,给予他们同样灿烂的笑容和帮助,是教师最重要、最美好的人格和品德。乌申斯基曾说:“在教育中的

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教师无言的人格感化远远超越了刻意的“教育”,这就是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其中所蕴含的道德营养,会深入儿童的灵魂,激励他们去求真、向善、臻美。

润,泽也,曰泽润,意指使其着以光泽而色彩光润。《礼记·聘义》:“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孔颖达疏解:“温润而泽仁也者,言玉色温和柔润而光泽,仁者亦温和润泽,故云仁也。”教

002

第一章“润教育”的内涵价值

育即是为儿童着上真善美的光泽的过程,是润育而泽的过程。如今,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背景下,以文化人成为重要的办学理念。叶澜指出:“文化成为开发学生生命潜能并具有生命意义的一种力量,它超越了原来只作为教育内容构成的定位,作用上升或统一到目的层次。正是这种超越,使我们看到了教育在本真意义上向传统教育文化意蕴回归的走向。”从更大的视野看,教育即是让学生在优秀文化氛围中、在优秀文化引导下,唤醒儿童对生命成长的自觉,让他们学会自主发展一自主养德、自主学习、自主健康、自主尚美,在个性发展的过程中,润泽全面发展。

润,适也,曰适中,意即(湿燥)适中、适合,亦有切合、符合、适应之意。汉刘向《说苑·修文》:“诸侯三年一贡士,士一适谓之好德,再适谓之尊贤,三适谓之有功。”《汉书·武帝纪》作“壹适”。颜师古注引服虔日:“适,得其人。”所以,适也有荐举贤才的意思。古人将荐举贤才视为“适”,也正说明了所谓贤才重在适合、适用、符合。对于培养贤才的教育来说,只有适合的教育,才能培养符合的人才。教育要适合儿童成长的阶段,符合儿童成长的规律,选择适合儿童成长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能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教育。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有句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所谓不会教的老师即是没有选择适合的教育方式与方法。多元智能理论也强调,要采取对儿童更合适的方法去学习,为他们提供更适合的发展机会,才能促进儿童茁壮成长。

润,融也,曰融润,意即融入其内,浑然一体。融的文化思想在当今社会有着重要的地位,小到一个家庭、一个单位的和睦融洽,大到一个国家的和谐包容。融的文化思想引申在教育领域,历来有着丰富的内涵。《朱子全书·学三》:“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明王守仁《传习录》:“只要解心,心明白,书自然融会。”学习达到融会进而贯通,贯通即是建构。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是自我意义建构的过程,这种自我建构是在对知识体系理解的基础上自我意义的建构,即融会的过程。我们今天正在进行课程整合、融合的改革,即是要为学生提供便于其融会贯通的课

003

涧救育一我的思考5实践

程,便于学生真正理解世界的整体性与多元性的统一的课程。

润,惠也,曰惠润,即恩惠、恩泽。语出《晋书·乐志上》:“济民育物,拟陶均;拟陶均,垂惠润。”教育即是一种普惠,我们今天倡导的教育公平,就是要让教育惠润所有的受教育者。对于一所学校,就是要提出善待每一个孩子,不能因为某些孩子有这样那样的缺点、问题而冷眼看待。每个人都有缺点,都会犯错误,儿童正是在犯错误中学会了成长。所以,要尊重每个儿童的个性和他们的奇思妙想,包容他们的错误和缺点,理解他们成长中面对的问题和困难。尤其对于后进的学生和家庭面临窘境的学生,更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帮助,这才体现了教育的惠润境界。

“润教育”即是吸取了这些“润”的文化意蕴,以及其折射出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形成“润”的办学思想和教育艺术,让教育体现出爱与温暖,让教育体现出情与关怀,让教育适合孩子的生命成长,让教育滋润孩子的心田。

第二节“润教育”的理论依据

一、诺丁斯的关怀一幸福教育理论

内尔·诺丁斯是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斯坦福大学荣誉退休教授,美国教育哲学协会和约翰·杜威研究协会前任主席。她曾经在美国公立学校任职15年,先后从事教学、行政和课程开发工作。她曾担任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她在《学会关心一教育的另一种模式》《幸福与教育》等著作中提出的“关怀一幸福教育理论”得到我国许多教育学者和教育实践者的关注和认同,也是许多学校确立办学思想的重要理论支撑。

(一)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的基本思想

1.关怀理论的核心思想

对于关怀的理解,诺丁斯引证了字典中的解释,即“投注或全身心

004

第一章“润教育”的内涵价值

投入”的状态,即在精神上有某种责任感,对某事或某人抱有担心和牵挂感。由此,引出了关怀的两种基本含义:一是关怀与责任感相似,如果一个人关心某事并感到自己应该为之做点什么,她就是在关怀这件事。二是如果一个人对某人有期望或关注,她就是在关怀这个人。关怀意味着对某事或某人负责,保护其利益,促进其发展。关怀和教育责任相关,关怀者始终有责任将自己真实的想法告知被关怀者,并帮助被关怀者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尽可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诺丁斯认为,在学校教育中,关怀具有复杂性,重在“学生需要亲自参与到具体的情境中”。所以要用开阔的视野引导所有的学生关怀自己,关怀身边的人们,关心人类,关心植物、动物、环境等。由此可见,什么样的行为属于关怀,既要有明确的判断标准,又要取决于具体的情境、具体的人与事、具体的需要和关怀者具体的能力。

诺丁斯认为,每个人在人生的各个时期都需要得到人们的理解、接纳、尊重和认同,因此关怀他人和被他人关怀都是人的基本需要。诺丁斯特别指出,关怀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关系”,而且没有关系就没有实质上的关怀。关怀的维持和巩固既需要关怀方对关怀对象的需要做出反应,也需要关怀对象认可和接受对方的关怀行为,这样关怀双方在关怀中形成平等、互惠的关系。正是因为关怀中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形成了丰富的关怀内涵。教育正是要不断建立、维持和增强这一关怀关系,而这种关怀关系在教育实践中,需要润育和培养。

2.关怀与道德教育

诺丁斯认为,单纯的道德原则并不足以产生道德动机。她曾经特别援引一些调查资料证明:人们的道德行为大多是出于同情的关怀,是一种直觉的反应。因此她特别强调:道德教育首先应注重道德情感的培育。

诺丁斯认为,关心品质具有开放性、渗透性、基础性和生成性的特点。因此,关心能够促成和推动学生的有效学习和道德人格的成长。但不同的关怀领域需要的态度、知识和能力是不同的:关怀身边的亲戚、朋友并不意味着愿意帮助素不相识的人;有的罪犯会精心培育花草,但对自己的同胞却可能麻木不仁。正是由于关怀的认识、态度和能力在不同的关怀

005

涧救育一我的思考5实践

领域之间不一定具有迁移性,我们有必要学习各个不同的关怀领域。正因为如此,诺丁斯才以关怀为核心,根据不同的关怀领域及其涉及的主题、知识、态度和技能等设计了一套不同于现行教育的课程体系。

诺丁斯认为,关怀理论的视角,教育包含四个主要组成部分:(1)榜样是关心的关键因素,教育者无须告诚学生去关心,只需与学生建立种关心的关系,从而来演示如何关心;(2)对话即是允许师生表达各自心声,通过相互了解,建立充满关心的人际关系;(3)实践即是使人们有机会练习关心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有机会发展必需的个性态度;(4)证实过程是有助于人们获得一个理解人本质的视野和机会。榜样、对话、实践、实证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整体,体现了从情感态度到认知,到实践能力形成的完整过程,是学校构建德育课程的重要指导思想,为学校开展德育活动提供了重要参考。

3.关怀与教育教学

诺丁斯认同多元智能的思想,认为人的智力是多种多样的,除了语言智能和数理智能以外,运动、人际、空间、音乐以及自我知觉等都应算作人的智能。不仅人的智能是多元的,而且每个人的天赋、需要和兴趣也是各不相同的。因而学校教育的目标也应当是多元的,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术能力的提高。既然关怀是人的普遍需要,我们就可以以关怀为核心来组织整个教育。而关怀本身就包括很多不同的领域,如对自我的关怀、对亲密的人的关怀、对有联系的人以及远方陌生人的关怀、对非人类的动植物的关怀、对人造的工具和物品的关怀以及对思想的关怀等。因此她提出换

一个角度来思考课程与教学的问题,来组织课堂教学。这种方式就是围绕“关怀”的主题而不是传统的学科来组织课程与教学活动。

她认为教育中的关心应当建立在一种牢固的信任关系基础之上,并要求连续性。所以,围绕“关怀”主题的课程主要包括:(1)教育目的连续性,学校的首要目的是教育学生相互关心;(2)学校场所连续性,营造学校具有关怀氛围,让学生感觉有归属感;(3)师生关系连续性,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工作至少3年,从而有利于关心关系的建立;(4)课程的连续性,显示出对每一个学生不同个性发展与需求的关心与尊重。

00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