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也浪漫》王鹏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文案也浪漫》

【作 者】王鹏著
【页 数】 205
【出版社】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2015.02
【ISBN号】978-7-5130-3231-5
【价 格】48.00
【分 类】文化活动-方案设计
【参考文献】 王鹏著. 文案也浪漫.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5.02.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文案也浪漫》内容提要:

这是一本揭秘策划思想的书,这是一本以“文化艺术策划”为概念的书,一本文化艺术领域的新唯美策划文案集,这是一本唯美的、有观念的、有情感的、普适实用的文化艺术策划文案创作思想之书,这是一本改变文案写作“理性”表现模式、引领文化艺术策划文案写作新范式的书,这是一本国内首部文化艺术策划人文案手记。

《文案也浪漫》内容试读

第一部分在冥想的语言里

一个时代的风华

有人认为,策划文案若是与浪漫沾边就必死无疑,文案的浪漫会搁浅理性思考,浪漫与商业性文案根本搭不上半毛钱关系。

我们真的了解浪漫在文案中的价值吗?难道浪漫真的是商业文案的大敌吗?

在我看来,好文案首先应该以崇高浪漫的情怀为理趣,以阳光的心境为前提,应是以诉求准确和表达到位为旨意的有效需求,是理性思考中的一种全新生动的思维表现形式,是用真挚情感的画笔不吝为主题画面渲染的对比色,使主题更加精彩且妙趣横生。而绝不是什么小资闲情的意趣,也不是写作人笔下无聊、纤秀的游戏,更不是思想表现中的琐碎而飘曳的浮萍。

想想看,我们之所以会为一段故事而潸然泪下或被一则揭示人心理活动的煽情表达而动容,这是因为我们被其中彰显的情感所感染或是被文字的生动描述而感动,让人感同身受而形成一种带有非显性情感诉求的强烈共情与冲击。这是来自一种浪漫主义心境的表现方式,是一种心灵的共鸣,如情人间温婉的表白、朋友般惬意的交心、亲人的知心引导,完全没有对立,是入心的。

策划文案是一种心与心的沟通,是文字与人交流的方式,会让人领悟到策划人殷殷的真诚,并感受到异样的创意与对愿景的期盼。这些,就像一粒种子,被策划人播种在心灵深处,只要有阳光雨露的滋润,就会生根发芽。而这种阳光和雨露,恰恰来自文案作者内心真实情感之大境界和文案本身的力量,并使之具有无声的商业价值。

反之,那些虚情假意的勾引并不是浪漫,我们经常会看到虚假广告煽情的表达,那些只是不怀好意的调情,浮萍华丽的辞藻不是浪漫,只会给人一种泛情感;毫无温度的、强硬的理数说教更无浪漫可言,只能让人感受枯燥和冷漠。

我们行进在一个新时代,精神和感受是这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同时这个时代的接受文化具有时代的崭新风华,只有人文关怀式的文案,才会经得起情感的考验,才是真浪漫,才能彰显文案的真实价值。

有性格、有气质的文案,往往是属于那些拥有质朴清纯性格和浪漫气质的创作人。恰恰这种性格和气质是自然而然且依天性而成,凡是追功逐利、虚情假意只能削弱这种天性,因为浪漫不是刻意追求就能得到的。它需要有对自然、对人、对事物、对产品的深深的喜欢,只有用心去发现、去挖掘的时候,才会悄然升起一种带有浪漫气息的力量感。

-003-

所以说,文案的浪漫是文案创作者在崇高心境中的一种灵性的涌现,是其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浪漫在文案中的价值是隐性的、情态的;浪漫在策划文案表现中是崇高而美好的风华,也是动人的。

诗意的表达

非常喜欢海德格尔的一句哲学阐发:“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诗歌是源于对浪漫生活的追求,也是来自对“她”美的感知。在诗人眼中的生活是这般美好,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淋漓洒脱:也有“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宜情闲适;更有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凄切愁绪。

在诗人眼中即使是在极其简朴的生活条件下也照样可以寻找到诗意的存在,“静室焚香读好书,饮水饭蔬差可乐,妻儿休叹食无鱼”。看来只要有好书伴手,有佳偶相扶左右,即便无鱼无肉,也是“夫复何求”的大境界啊!生活中到处都有诗意的存在,而诗人总要有一双发现美的慧眼,即便身处困顿、生活简朴,有诗意的人也能寻找到那简单闲适的快乐。

反观当下那些忙碌的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中缺少了诗意人的淡定与小情趣,人们在为生计和功名利禄而奔波,满心满耳充斥着对社会阴暗面的揭露与批评,而对于美的发现和欣赏却变得越来越刻薄,甚至形成了一种审美疲劳。美也随之畸变成充满奢华、炫目的时尚,而在这种奢华的背后,又是什么呢?只有蜷缩的“空虚与无助”伴随着一种被叫作“寂寞与挣扎”的灵魂。

诗意是一种优雅的生活态度,它引领我们用心去感悟身边的美好。这种优雅来自心灵的纯善,它是对人生无限的热爱与赞美,它源于对生活细节的追求,而这种追求并不是简单的奢华表象,也许仅仅是书桌上一盏设计考究的台灯,也许只是一本贴心的好书,也许就是一缕茶香和三五个挚友,诗意就会以一种宠辱不惊、从容不迫的气度浮现到你的灵魂旁。打开你所有的毛孔,用心灵去拥抱生活,用真爱去渲染他人,灵感和诗意自然就会源源不断,这才是一个艺术家真正应该拥有的深邃情怀。

诗意也是一种质朴的生活方式,用一颗简单的心去亲近自然、去欣赏自然之美。珍惜每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用心聆听城市的脉搏,问候每一次黄昏的落日,你会发

-004-

现每一天的自己都流淌着新鲜的血液,每一天的世界都发生着奇妙的变化,而这些也正是诗意的存在与创作的源泉。简单是一种化繁为简的力量,把复杂的世界简单化,卸下心灵的包袱轻装前行,生活不过如此简单。

那些浪漫的情愫

我迷了路,心是灰暗的森林,泪水是混沌的溪流,找不到穿越森林的路,找不到心灵归属的那栋小屋。

我迷了路,迷失在这钢筋城市灰霾的天空里,人潮涌动的街头找不到那种逝去已久的安全感。

我迷了路,走失在这千篇一律的表情里,虚伪的面具是我的伪装,伪善已是常态,只有在月朗星稀的夜晚,才能让我敝开心扉。

背负了太多的梦想,肩膀变得沉重,心开始凌乱。我迷了路,独自寻找着,寻找

一份心灵的寄托。

迷路的心境对于每个人来说可能都有所体会,尤其是那些追寻梦想的人,人生总有迷失方向的时候,如果预存几分浪漫的情愫在骨子里,在奋斗中体验着每一次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挫折感,这种挥之不去的情感累积在心头,久了就会形成一种表达的欲望,这种欲望的宣泄就形成了文字,散文和杂文更是最适合宣泄情感的表达方式,它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心灵的释放。所以说,写作是“高技术”时代里的一种“高情感”平衡行为。

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对那些热爱写作的人无疑是首要任务,通过一定的写作技巧的训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可以师法生活。生活是一个大熔炉,也是一个大学堂,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人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甚至是鸡毛蒜皮的家庭琐事都是我们写作的生动素材。人生和自然的规律中蕴含着曲折美、幻化美、节奏美;“蝉鸣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常见的景象中包含动与静相辅相成的艺术辩证法则,为我们提供了无穷无尽的素材。

其次,要学会阅读和借鉴。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留下的经典作品都是我们可借

-005-

鉴的绝佳教材,甚至可以学会跨界融通,从音乐、舞蹈、美术等门类中汲取灵感,其中也许会迸发出别样的火花。但要注意这样的“拿来”并不是毫无保留的“拿来”,而是要认真分析经典作品里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并为我所用,通过这种借鉴融入自我的真实感受和发现视角,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这才是更高层次的“拿来主义”。这种训练不仅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写作技巧,而且还修炼了自身的文学底蕴。

最后,就是要经常练笔。清人唐彪写道:“谚云,‘读十篇不如做一篇’。盖常作则机关熟,题虽甚难,为之亦易;不常做,则理路生,题虽甚易,为之则难。沈虹野云:‘文章硬涩由于不熟,不熟由于不多做。’信哉言乎!”多写能熟,熟能生巧,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有所感悟、有所提升,并慢慢体会到写作带来的快感与乐趣。

掌握了写作技巧,只不过是踏入写作殿堂的第一步,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力,对于文学也是如此。对于一个有才华、有抱负的作者来说,他需要有自我实现的决心,还要有独特的洞察力,具有辨别新颖的、独特的、个性的原生态以及被隐蔽事实的事物或现象的敏锐知性和感悟力。灵感并不是缪斯的赐予,作为一名创作者,只是坐在那里等待着灵感的光顾,这是愚蠢的行为。灵感源于日常的思考和积累,积累得越深厚,触发灵感的闸门就越灵活,也许只是生活中的只言片语,或许只是一个影像、一个故事就触发了你大脑中的存储器,你所需要的素材瞬间完成了组合,笔下自然犹如神助。可以说,灵感是知识的积累、是心灵的沉淀,是在经过长时间的静悟过程中的意外顿悟。

寻找杂文的根基

杂文是什么?杂文不是政治学,也不是社会学,更不是历史学。杂文是什么?杂文是一部百科全书,当然,我这里说的是经典的杂文。杂文是思想火花的碰撞,它凝聚着作者对生活的深度思考与总结,它书写着人性的伟大与渺小。所以读一些杂文可以增长智慧、明辨是非,至少可以带给你新鲜的观念和不同的思考模式。

杂文的根基在哪里?文学是文化的一部分,比如树有枝与干、有同根。文学与哲学、宗教的不同是枝与枝的不同。文学的根,也应该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困境,杂文便是在这种根基下孕育而生的。对困境文学比其他学科更敏感,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寻找着解决困境的出路,不仅用思考,更要用观察,不仅重可行实际,还重似乎不可能的愿望。

-00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