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常见病诊断与治疗》费沛|(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内科常见病诊断与治疗》

【作 者】费沛
【页 数】 213
【出版社】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 2020.07
【ISBN号】978-7-5649-4085-0
【分 类】内科-常见病-诊疗
【参考文献】 费沛. 内科常见病诊断与治疗.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2020.07.

图书目录:

《内科常见病诊断与治疗》内容提要:

《内科常见病诊断与治疗》内容试读

第章

循环系统疾病

第一节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一个直接因素。高血脂常常指血浆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升高,这类血脂的升高在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的发展过程中

起着重要的作用,也都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特别是低密度胆固醇(LDL)的升高与AS的相关

更为密切,因而高LDL一直是AS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和干预靶点。大量的AS干预研究结果表明降低LDL

的措施最大限度可引起13动脉粥样硬化性冠心病死亡率的降低,还有23的AS患者不能通过单纯降低

LDL治疗而得到控制。近几十年来大量的研究认为低血浆HDL(≤35mg/dL)是AS、冠心病的另一重要

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大量临床研究在关注升高HDL的策略。高脂血症并不能概括低HDL在AS形成中

的危害作用,近来更倾向用血脂紊乱来代替高脂血症。有以下三种中的一种就为血脂异常:血清TC水平

增高,血清TG水平增高,血清HDL-C水平减低。

血浆中的脂类主要分为5种:三酰甘油(triglyceride)、磷脂(phospholipid)、胆固醇酯(cholesterolester)、胆固醇(cholesterol)以及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除游离脂肪酸是直接与血浆白蛋白结合运输外,其余的脂类则均与载脂蛋白结合,形成水溶性的脂蛋白转运。由于各种脂蛋白中所含的蛋白质和脂类的组成和比例不同,所以它们的密度、颗粒大小、表面负荷、电泳表现和其免疫特性均不同。脂蛋白的分离常用密度离心法,可将脂蛋白分为:乳糜微粒(chylomicrons,CM)、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

白和高密度脂蛋白。CM是颗粒最大的脂蛋白,主要功能是运输外源性胆固醇。VLDL主要含内源性三酰

甘油。LDL是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主要作用是将胆固醇运送到外周血液。HDL是血清中颗粒密度最大

的一组脂蛋白,主要作用是将肝脏以外组织中的胆固醇转运到肝脏进行分解代谢。

一、膳食营养因素和血脂代谢

营养膳食是影响和调节血脂代谢的最重要的环境因素,其中膳食脂类是影响脂质代谢最突出的因素。(一)脂类

1.脂肪酸

膳食脂肪酸的组成不同对血脂水平的影响也不同,如脂肪酸的饱和程度不同和脂肪酸碳链长度不同对血脂的影响不一。

(1)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被认为是膳食中使血液胆固醇含量升高的主要脂肪酸。但进一步研究表明,并不是所有的饱和脂肪酸都具有升高血清胆固醇的作用。小于10个碳原子和大于18个碳原子的饱和脂肪酸几乎不升高血液胆固醇。而棕榈酸(palmitic acid,C16:0)、豆蔻酸(myristic acid,C14:0)和月桂酸(lauric acid,C12:0)有升高血胆固醇的作用。升高血清胆固醇的作用以豆蔻酸最强,棕榈

酸次之,月桂酸再次之。这些饱和脂肪酸升高胆固醇的机制可能与抑制LDL受体的活性有关,从而干扰

LDL从血液循环中清除。

(2)单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如橄榄油和茶油曾被认为对血清胆固醇的作用是中性的,既

-1

而科常见病诊断与治疗

不引起血清胆固醇升高,也不引起其降低。但随着研究的深人,发现摄入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橄榄油较多的地中海居民虽然脂肪的摄人量很高,但冠心病的病死率较低。进一步的研究认为单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

血总胆固醇和LDL,而不降低HDL水平,或使LDL胆固醇下降较多而HDL胆固醇下降较少。

(3)多不饱和脂肪酸:膳食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6多不饱和脂肪酸和-3多不饱和脂肪酸。n-6多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linoleic acid,C18:2)能降低血液胆固醇含量,降低LDL胆固醇的

同时也降低HDL胆固醇。亚油酸对血胆固醇的作用机制正好与饱和脂肪酸相反,即增加LDL受体的活

性,从而降低血中LDL颗粒数及颗粒中胆固醇的含量。膳食中的-3多不饱和脂肪酸如α-亚麻酸(α

linolenic acid,C18:3)、EPA和DHA能降低血液胆固醇含量,同时降低血液三酰甘油含量,并且升高

血浆HDL水平。EPA和DHA降低血浆三酰甘油的作用是因为它们阻碍了三酰甘油掺入到肝脏的VLDL颗

粒中,导致肝脏分泌三酰甘油减少,血浆三酰甘油降低。-6多不饱和脂肪酸系列的亚油酸和-3系列的

EPA和DHA可为前列腺素中阻碍血小板凝集成分的前体之一,故亚油酸、EPA和DHA具有抑制血小板

凝集的作用。除此之外,-3多不饱和脂肪酸还具有改善血管内膜的功能,如调节血管内膜NO的合成和

释放等。多不饱和脂肪酸由于双键多,在体内易被氧化。大量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可提高机体内的氧化

应激水平,从而促进AS的形成或发展。单不饱和脂肪酸由于不饱和双键较少,对氧化作用的敏感性较多

不饱和脂肪酸低,可能对预防AS更有优越性。

(4)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trans fatty acids)是食物中常见的顺式脂肪酸的异构体。在将植物油氢化制成人造黄油的生产过程中,双键可以从顺式变成反式,即形成反式脂肪酸。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摄入

反式脂肪酸可使血中LDL胆固醇含量增加,同时引起HDL降低,HDL/LDL比例降低。

2.胆固醇

人体内的胆固醇来自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途径,外源性约占30%~40%,直接来自于膳食,其余

由肝脏合成。当膳食中摄人的胆固醇增加时,不仅肠道的吸收率下降,而且可反馈性地抑制肝脏HMG-

CA还原酶的活性,减少体内胆固醇的合成,从而维持体内胆固醇含量的相对稳定。但这种反馈调节并不

完善,故胆固醇摄入太多时,仍可使血中胆固醇含量升高。值得注意的是,个体间对膳食胆固醇摄入量的反应差异较大,影响这种敏感性的因素主要有膳食史、年龄、遗传因素及膳食中各种营养素之间的比例等。

3.植物

固醇植物中含有与胆固醇结构类似的化合物称为植物固醇(phytosterol),它能够在消化道与胆固醇竞争性形成“胶粒”,抑制胆固醇的吸收,降低血浆胆固醇。

(二)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能够降低胆固醇和胆酸的吸收,并增加其从粪便的排出,改变肝脏脂蛋白和胆固醇的代谢,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

二、血脂异常的营养治疗

血脂异常主要表现为总胆固醇、LDL升高,根据胆固醇和LDL的水平,把血脂异常分为轻度、中度

和严重升高。

(一)轻度高胆固醇血症的营养治疗

对没有冠心病而表现为轻度胆固醇升高(200~239gdL)的,主要通过膳食治疗。膳食治疗的策略是指合理控制热能和糖,减少升高胆固醇脂肪酸的摄入,主要是指饱和脂肪酸的摄入不超过总能量的10%,总脂肪酸的摄入不超过30%能量摄入。饱和脂肪酸常来源于动物性食物,包括肉类和奶类脂肪。相对而言,奶类脂肪比肉类更易于升高血浆胆固醇。植物的饱和脂肪酸主要来自热带植物如椰子油。减少牛排、汉堡和肉类的消费是降低饱和脂肪酸摄人的主要途径,此外,减少奶制品的摄人如减少牛奶、奶酪、冰激凌及用低脂肪或无脂肪的乳制品来替代也是减少饱和脂肪酸摄入的有效途径。反式脂肪酸可升高胆固醇。西方国家要求反式脂肪酸的摄入低于总能量的3%,鉴于我国反式脂肪酸的消费量低,通常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达不到这个水平。减少动物性食物也必然减少胆固醇的摄人,有助于降低血浆总胆固醇和

LDL水平。轻度胆固醇升高者常伴有肥胖,因此控制肥胖也是降低胆固醇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2

第一章循环系统疾病

(二)中度高胆固醇血症的营养治疗

中度高胆固醇血症(240~299mgL)的治疗方案取决于冠心病的危险状况。患者可分为中度和高度危险状况。

在中度胆固醇升高不伴有或伴有上述危险因素中的一项被认为是中度危险患者,而伴有2项危险因素及以上者被认为是高度危险患者。中度危险的患者其血浆LDL在160~180mgdL之间,可通过非药物的膳食或生活方式可使LDL水平控制在<160mgdL。而LDL在190~219mg/dL的中度危险患者及高度危险患者,需在膳食的基础上应用降脂药物治疗。

(三)常用降低血脂的食物的选择

大量的研究观察了食物对血脂的影响,发现了不少食物可以防治高胆固醇血症或改善血脂紊乱。

1.豆类

包括大豆、蚕豆、豌豆、赤豆、绿豆等,它们是人体蛋白质的良好来源,蛋白质的氨基酸比较齐全,因而营养价值较高,特别是经过加工成豆腐或其他制品后,更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利用。几乎不含胆固醇,含有豆固醇,可以起到抑制机体吸收动物食品所含胆固醇的作用。大豆中所含脂肪为多不饱和脂肪酸,即亚油酸;还含有丰富的磷脂、食物纤维、维生素、无机盐,微量元素如钙、磷、铁、锰、碘等,所有这些不仅有益于身体健康,而且有益于防治高血脂病、冠心病等。专家指出大豆中还含有皂角苷,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若每人每天或隔日能吃豆类50~100g,便可有明显的降低胆固醇的作用,从而达到降低血脂的目的。

2.大蒜

它不仅含有丰富的营养,而且含有大量的大蒜素,其主要成分是挥发性硫化物。它可抑制胆固醇的合成,对高血脂有预防作用,能使血清胆固醇明显减少。

3.洋葱

其降血脂效能与其所含的烯丙基二硫化物作用有关,健康人每天吃60g油煎洋葱,能有效预防因高脂食物引起的血胆固醇升高的现象。

4.苹果

常年不间断地食用苹果,每天大约110g左右,可以防止血中胆固醇的增高。其原因是苹果中含有丰富的类黄酮。类黄酮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

5.山楂

山楂酸甜可口具有很多的医学价值,如具有散瘀、消积、化痰、解毒、活血、醒脑等功效。山楂主要

含有山楂酸、柠檬酸、脂肪分解酸、维生素C、枸橼酸、黄酮、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等多种成分,可促进

胆固醇排泄而降低血脂的作用。

6.鱼类

鱼类含有多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二十碳五烯酸,可使血液中的三酰甘油和胆固醇显著降低,对于防止高脂血症大有益处。

7.海带

海带中含有一种叫作海带多糖的有效成分,可以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含量。在食用油腻过多的动物脂肪膳食中掺点海带,可以减少脂肪在体内的寄存,会使脂肪在人体内的蓄积趋向于皮下和肌肉组织中,同时会使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海带中含有纤维素,纤维素可以和胆汁酸结合而排出体外,从而减少胆固醇的合成,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8.菌类食物

蘑菇、草菇、香菇、平菇等菌类食物,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天然维生素的健康食品,具有许多的保健作用。如香菇中含有纤维素,能促进胃肠蠕动,防止便秘,减少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含有的香菇嘌呤等核酸物质,能促进胆固醇分解而排泄,防止血脂升高。

9.牛奶

牛奶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含有羧基与甲基戊二酸,能够抑制人体内胆固醇合成酶的活性,从而抑制

3

伪科常见病诊断与洛疗

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血中胆固醇的含量。牛奶中含有丰富的钙,能降低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牛奶中含有的乳清酸能有效抑制胆固醇的生物合成与吸收,故能使人体内的胆固醇的含量降低。如果有条件喝脱脂的牛奶和酸奶对高脂血症或高胆固醇症者有益。

10.燕麦

燕麦是世界上公认的高营养粮种之一,必需氨基酸的含量高于其他谷类粮食。燕麦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每天适量食用燕麦粥,可使人体血清胆固醇水平降低。究其原因一是燕麦富含人体必需的亚油酸,另外燕麦中含有丰富的可溶性膳食纤维。

11.植物油

食用植物油,包括菜油、豆油、麻油、花生油或玉米油等,由于其中含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血中胆固醇的作用;但需注意油脂含有的热能较高,过量可引起体重的增加。

第二节冠心病

冠心病的病理改变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因此冠心病的预防也就是AS的预防。AS

是一种炎症性、多阶段的退行性的复合性病变。近年来的研究认为AS是在损伤因子的作用下导致的一个

慢性炎症的过程,主要包括四期的病理变化:动脉血管内膜功能紊乱期,血管内膜脂质条纹期,典型斑块期和斑块破裂期。目前认为除了遗传、年龄、肥胖、吸烟、血脂异常、机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升高和缺乏体

力活动等危险因素外,营养膳食因素在AS的发病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膳食营养因素和冠心病

(一)热能、碳水化合物

过多的能量摄入在体内转化成脂肪,储存于皮下或身体各组织,形成肥胖。肥胖患者的脂肪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引起葡萄糖的利用受限,继而引起代谢紊乱,血浆三酰甘油升高。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的种类和数量对血脂水平有较大的影响。蔗糖、果糖摄人过多容易引起血清三酰甘油含量升高,这是因为肝脏利用多余的碳水化合物变成三酰甘油所致。膳食纤维能够降低胆固醇和胆酸的吸收,并增加其从粪便的排出,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

(二)脂类

膳食脂肪酸、胆固醇对血脂水平有直接的影响。(三)蛋白质与动脉粥样硬化

蛋白质与动脉硬化的关系尚未完全阐明。在动物实验中发现,高动物性蛋白(如酪蛋白)膳食可促进

AS的形成。用大豆蛋白和其他植物性蛋白代替高脂血症患者膳食中的动物性蛋白能够降低血清胆固醇。

研究还发现一些氨基酸可影响心血管的功能,如牛磺酸能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使还原性谷胱甘肽增加,保护细胞膜的稳定性,同时还具有降低血胆固醇和肝胆固醇的作用;目前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被认为是血

管损伤或AS的独立危险因子,同型半胱氨酸在体内由必需氨基酸—蛋氨酸转变生成。蛋氨酸摄人增加

引起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动物研究发现增加蛋氨酸摄入能引起动脉内膜的损伤。除了酶代谢因素外,

同型半胱氨酸的升高不仅取决于膳食蛋氨酸的摄入,而且也取决于维生素B2、B。和叶酸的水平,因为维

生素B2、B。和叶酸在同型半胱氨酸转化为蛋氨酸或胱氨酸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1.维生素E

人群观察性研究和动物实验干预研究已证实,维生素E有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作用,但人

群干预研究中,维生素E是否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并不清楚。维生素E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

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即减少脂质过氧化物质的形成。除了氧化一还原特性外,维生素E还可

能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形成和分泌,以及抑制血小板凝集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一4

第一章循环系统疾病

2.维生素

C维生素C在体内参与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羟化反应,包括参与肝脏胆固醇代谢成胆酸的羟化反应,

促进胆固醇转变为胆汁酸而降低血中胆固醇的含量。维生素C参与体内胶原的合成,降低血管的脆性和

血管的通透性;维生素C是体内重要的水溶性抗氧化物质,可降低血管内皮的氧化损伤;大剂量的维生

素C可加快冠状动脉血流量,保护血管壁的结构和功能,从而有利于防治心血管疾病。

3.其他维生素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同型半胱氨酸是蛋氨酸的中间代谢产物,同型半

胱氨酸在转变成蛋氨酸和胱氨酸过程中需要叶酸、维生素B2和维生素B。作为辅酶。当叶酸、维生素B1?

和维生素B。缺乏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增加。膳食中补充叶酸、维生素B2和维生素B。可降低高血

浆同型半胱氨酸对血管的损伤。烟酸在药用剂量下也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升高HDL、促进末

梢血管扩张等作用。维生素B。与构成动脉管壁的基质成分一酸性黏多糖的合成以及脂蛋白脂酶的活性

有关,缺乏时可引起脂质代谢紊乱和动脉粥样硬化。

4.微量元素

镁对心肌的结构、功能和代谢有重要作用,还能改善脂质代谢并有抗凝血功能。缺镁易发生血管硬化和心肌损害,软水地区居民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高于硬水地区,可能与软水中含镁较少有关。高钙饲料可降低动物血胆固醇。铬是葡萄糖耐量因子的组成成分,缺铬可引起糖代谢和脂类代谢的紊乱,增加动脉粥样

硬化的危险性。而补充铬可降低血清胆固醇和LDL,提高HDL的含量,防止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铜缺

乏也可使血胆固醇含量升高,并影响弹性蛋白和胶原蛋白的交联而引起心血管损伤。过多的锌则降低血中

HDL含量,膳食中锌/铜比值较高的地区冠心病发病率也较高。近年来的实验研究还发现,过量的铁可引】

起心肌损伤、心律失常和心衰等,应用铁螯合剂可促进心肌细胞功能和代谢的恢复。此外,碘可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的沉着;硒是体内抗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核心成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使体内形成的过氧化物迅速分解,减少氧自由基对机体组织的损伤。缺硒也可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促进血小板的聚集和血管收缩,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

(五)其他膳食因素

1.酒

少量饮酒可增加血HDL水平,而大量饮酒可引起肝脏的损伤和脂代谢的紊乱,主要是升高血三酰甘

油和LDL。

2.茶

茶叶中含有茶多酚等化学物质,茶多酚具有抗氧化作用和降低胆固醇在动脉壁的聚集作用。

3.大蒜和洋葱

大蒜和洋葱有降低血胆固醇水平和提高HDL的作用,其作用与大蒜和洋葱中的含硫化合物有关。

4.富含植物化学物质的食物

植物性食物中含有大量的植物化学物质如黄酮、异黄酮、花青素类化合物和皂苷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降低血浆胆固醇、抗氧化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性的血管炎性反应,及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

二、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营养防治

冠心病的临床分为隐匿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猝死型。冠心病是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形成的,而动脉粥样硬化与血脂异常密切相关,在一般情况下,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营养膳食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措施是相同的。动脉粥样硬化或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的防治原则是在平衡膳食的基础上,控制总热能和总脂肪,限制膳食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保证充足的膳食纤维和多种维生素,保证适量的矿物质和抗氧化营养素。但在发生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等危急情况时,营养膳食措施可作适当的调整。

1.限制总热量摄入,保持理想体重

热能摄入过多是肥胖的重要原因,而后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故应该控制总能量的摄

-5

阳科常见病诊断与洛疗

入,并适当增加运动,保持理想体重。

2.限制脂肪和胆固醇摄入

限制膳食中脂肪总量及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摄入量是防治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性冠心病的重要措施。膳食中脂肪摄入量以占总热能20%~25%为宜,饱和脂肪酸摄人量应少于总热能的10%,适当增加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鱼类主要含-3系列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可适当多吃。少吃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猪脑和动物内脏等。胆固醇摄人量<300mg/d。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应进一步降低饱和脂肪酸摄入量使其低于总热能的7%,胆固醇<200mg/d。国际上对降低和控制血浆胆固醇已经进行过很多的研究,并在许多问题上已经取得了共识,相当多的方案都是一致的。

3.提高植物性蛋白的摄入,少吃甜食蛋白质摄人

应占总能量的15%,植物蛋白中的大豆有很好地降低血脂的作用,所以应提高大豆及大豆制品的摄入。碳水化合物应占总能量的60%左右,应限制单糖和双糖的摄入,少吃甜食和含糖饮料。

4.保证充足的膳食纤维摄入

膳食纤维能明显降低血胆固醇,因此应多摄入含膳食纤维高的食物,如燕麦、玉米、蔬菜等。

5.供给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维生素E和很多水溶性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具有改善心血管功能的作用,特别是维生素E和维生素

C具有抗氧化作用,应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

6.饮食清淡,少盐和少饮酒

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为预防高血压,每日盐的摄入应限制在6g以下。严禁酗酒,可少量饮酒。

7.适当多吃保护性食品

非营养素的植物化学物质(phytochemicals)具有心血管健康促进作用,摄入富含这类物质的食物将助于心血管的健康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应鼓励多吃富含植物化学物质的植物性食物,如大豆、黑色或绿色食品、草莓、洋葱和香菇等。

三、心肌梗死的营养治疗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常见的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应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

心肌梗死的饮食治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限制能量摄入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开始的2~3d内,能量摄入不宜过高,以减轻心脏负担。能量给予500~800kcl/d,食物总容量1000~1500mL,进食内容包括米汤、藕粉、去油肉汤、温果汁、菜汁、蜂蜜水等流质。此阶段应避免胀气或带刺激性的食物,如豆浆、牛奶、浓茶和咖啡。少量多餐,分5次,多次进食,以避免膈肌抬高加重心脏负担。食物不宜过冷和过热,以防引起心律失常,这阶段应完全卧床休息,进食由他人协助。

2.注意水和电解质的平衡

要一并考虑食物中的饮水及输液的总量,以适应心脏的负荷能力。患者如伴有高血压或心力衰竭,应限制钠盐。临床上观察到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有尿钠的丢失。高钾和低钾对心脏功能不利,故应该根据血液生化指标予以调整。

3.注意饮食清淡、易消化且营养平衡

病情好转后,可选用低脂半流质,能量供给增至1000~1500kc/d。膳食宜清淡、富有营养和容易消化。可选用适量的瘦肉末,鱼类、家禽、蔬菜、水果、低脂奶和豆浆。保持胃肠道通畅,以防大便时过分用力,加重病情。病情稳定后(一般3~4周后),随着患者逐步恢复活动,饮食的限制也可逐渐放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