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内科疾病诊断与处理》于云霞|(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实用内科疾病诊断与处理》

【作 者】于云霞
【页 数】 632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2018.09
【ISBN号】978-7-5189-4291-6
【价 格】198.00
【分 类】内科-疾病-诊疗
【参考文献】 于云霞. 实用内科疾病诊断与处理.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8.09.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实用内科疾病诊断与处理》内容提要:

全书共分为七个大章,科学的介绍了内科学器官系统疾病的病理病因以及治疗方法,如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而且还对心内科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治疗进行了介绍,内容论述详尽、新颖,科学性与实用性强。本书可供临床医生、基层医务人员、各类医科在校生、实习生以及社会各界医学爱好者参考阅读使用。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及编写时间仓促,书中错误或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和指正。

《实用内科疾病诊断与处理》内容试读

第一章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是指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患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季节多发,可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或被污染的用具传播,多数为散发性,但常在气候突变时流行。由于病毒的类型较多,人体对各种病毒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较弱且短暂,并且无交叉免疫,同时在健康人群中有病毒携带者,故一个人一年内可有多次发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70%~80%由病毒引起。主要有流感病毒(甲、乙、丙型)、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等。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溶血性链球菌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偶见革兰阴性杆菌。其感染的主要表现为鼻炎、咽喉炎或扁桃腺炎。

当有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可迅速繁殖,引起本病,尤其是老幼体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旁窦炎、扁桃体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更易罹患。

本病不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而且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应积极防治。

一、诊断标准

根据病史、流行情况、鼻咽部发生的症状和体征,结合周围血象和胸部X线检查可做出临

床诊断。进行细菌培养和病毒分离,或病毒血清学检查、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血凝抑制试验等,可能确定病因诊断。

(一)临床表现

根据病因不同,临床表现可有不同的类型。

1.普通感冒

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表现。成人多为鼻病毒引起,其次为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起病较急,初期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一3天后变稠。可伴咽痛,有时由于耳咽管炎使听力减退,也可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轻微咳嗽等。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和头痛。检查可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如无并发症,一般5~7天后痊愈。

2.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潜伏期1一2日,最短数小时,最长3天。起病多急骤,症状变化很多,主要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呼吸道症状轻微或不明显。临床表现和轻重

·1

·实用内科疾病诊断与处理·

程度差异颇大。

(1)单纯型:最为常见,先有畏寒或寒战、发热,继之全身不适,腰背发酸、四肢疼痛,头昏、头痛。部分患者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便秘等消化道症状。发热可高达39~40℃,一般持续2~3天。大部分患者有轻重不同的喷嚏、鼻塞、流涕、咽痛、干咳或伴有少量黏液痰,有时有胸骨后烧灼感、紧压感或疼痛。年老体弱的患者,症状消失后体力恢复慢,常感软弱无力、多汗,咳嗽可持续1一2周或更长。体格检查:患者可呈重病容,衰弱无力,面部潮红,皮肤上偶有类似麻疹、猩红热、荨麻疹样皮疹,软腭上有时有点状红斑,鼻咽部充血水肿。本型中轻者,全身和呼吸道症状均不显著,病程仅1一2日,颇似一般感冒,单从临床表现颇难确诊。

(2)肺炎型:本型常发生在两岁以下的小儿,或原有慢性基础疾患,如二尖瓣狭窄、肺心病、免疫力低下以及孕妇、年老体弱者。其特点是在发病后24小时内可出现高热、烦躁、呼吸困难、咯血痰和明显发绀。全肺可有呼吸音减低、湿啰音或哮鸣音,但无肺实变体征。x线胸片可见双肺广泛小结节性浸润,近肺门较多,肺周围较少。上述症状可进行性加重,抗菌药物无效。病程1周至1个月余,大部分患者可逐渐恢复,也可因呼吸循环衰竭在5~10日内死亡。

(3)中毒型:较少见。肺部体征不明显,具有全身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损害,有时可有脑炎或脑膜炎表现。临床表现为高热不退、神志昏迷,成人常有谵妄,儿童可发生抽搐。少数患者由于血管神经系统紊乱或肾上腺出血,导致血压下降或休克。

(4)胃肠型: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和严重腹泻,病程为2~3日,恢复迅速。

3.以咽炎为主要表现的感染

(1)病毒性咽炎和喉炎:由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临床特征为咽部发痒和灼热感,疼痛不持久,也不突出。当有吞咽疼痛时,常提示有链球菌感染,咳嗽少见。急性喉炎多为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及腺病毒等引起,临床特征为声嘶、讲话困难、咳嗽时疼痛,常有发热、咽炎或咳嗽。体检可见喉部水肿、充血,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和触痛,可闻及喘鸣音。

(2)疱疹性咽峡炎:常由柯萨奇病毒A引起,表现为明显咽痛、发热,病程约为1周。检查

可见咽充血,软腭、悬雍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及浅表遗疡,周围有红晕。多于夏季发病,多见于儿童,偶见于成人。

(3)咽结膜热:主要由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临床表现有发热、咽痛、畏光、流泪、咽及结膜明显充血。病程4一6天,常发生于夏季,游泳中传播。儿童多见

(4)细菌性咽-扁桃体炎:多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起病急,明显咽痛、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检查可见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点状渗出物,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肺部无异常体征。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病毒性感染,白细胞计数多为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者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以及核左移。

2,病毒和病毒抗原的测定

视需要可用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血清学诊断和病毒分离鉴定,以判断病毒的类

·2

·第一章呼吸系统疾病·

型,区别病毒和细菌感染。细菌培养可判断细菌类型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

3.血清PCT测定

有条件的单位可检测血清PCT,有助于鉴别病毒性和细菌性感染。

二、治疗原则

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目前尚无特殊抗病毒药物,通常以对症处理、休息、忌烟、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防治继发细菌感染为主。

(一)对症治疗

可选用含有解热镇痛、减少鼻咽充血和分泌物、镇咳的抗感冒复合剂或中成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双酚伪麻片、美扑伪麻片、银翘解毒片等。儿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药物以及其他水杨酸制剂,因为,此类药物与流感的肝脏和神经系统并发症(Rye综合征)相关,偶可致死。

(二)支持治疗

休息、多饮水、注意营养,饮食要易于消化,特别在儿童和老年患者更应重视。密切观察和监测并发症,抗菌药物仅在明确或有充分证据提示继发细菌感染时有应用指征。

(三)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

现有抗流感病毒药物有两类:即离子通道M2阻滞剂和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其中M2阻

滞剂只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效,治疗患者中约有30%可分离到耐药毒株,而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甲、乙型流感病毒均有很好作用,耐药发生率低。

l.离子通道M2阻滞剂金刚烷胺(Amantadine)和金刚乙胺(Rimantadine)

(1)用法和剂量:见表1-1。

表1-1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用法和剂量

年龄(岁)

药名

19

1012

1316

≥65

5mg/(kg·d)(最高

金刚烷胺

100mg,每天2次

100mg,每天2次

≤100mg/d

150mg/d),分2次

金刚乙胺

不推荐使用

不推荐使用

100mg,每天2次

100mg或200mg/d

(2)不良反应: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副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有神经质、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和轻微头痛等,其中金刚烷胺较金刚乙胺的发生率高。胃肠道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和呕吐,这些副作用一般较轻,停药后大多可迅速消失。

(3)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剂量调整:金刚烷胺的剂量在肌酐清除率≤50ml/min时酌情减少,并密切观察其副反应,必要时可停药,血透对金刚烷胺清除的影响不大。肌酐清除率<10l/min时,金刚乙胺推荐减为100mg/d。

2,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目前有2个品种,即奥司他韦(Oseltamivir)和扎那米韦(Zanamivir)。我国目前只有奥司他韦被批准临床使用。

(1)用法和剂量:奥司他韦:成人75mg,每天2次,连服5天,应在症状出现2天内开始用药。儿童用法见表1-2,1岁以内不推荐使用。扎那米韦:6岁以上儿童及成人剂量均为每次吸

·3

·实用内科疾病诊断与处理·

人10mg,每天2次,连用5天,应在症状出现2天内开始用药。6岁以下儿童不推荐作用。

表1-2儿童奥司他韦用量(mg)

体重(kg)

药名

≤15

1623

2440

>40

奥司他韦

30

45

60

75

(2)不良反应:奥司他韦不良反应少,一般为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也有腹痛、头痛、头晕、失眠、咳嗽、乏力等不良反应的报道。扎那米韦吸入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痛、恶心、咽

部不适、眩晕、鼻衄等。个别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使用后可出现支气管痉挛

和肺功能恶化。

(3)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无须调整扎那米韦的吸入剂量。对肌酐清除率<30ml/min的患者,奥司他韦减量至75mg,每天1次。

(四)抗菌药物治疗

通常不需要抗菌药物治疗。如有细菌感染,可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经验用药,常选青霉素、第一代和第二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或氟喹诺酮类。

(王红)

第二节肺炎

一、社区获得性肺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la,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潜伏

期内发病的肺炎。CAP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感染性疾病之一,尽管抗微生物化学治疗等技

术不断进步,但其病死率并没有下降。近年来,由于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免疫损害宿主增加、病

原体变迁和抗生素耐药率上升等原因,使CAP的诊治更为困难。此外,正确评价CAP的病情

严重性,对选择治疗场所、抗生素的使用、是否给予呼吸及循环支持也十分重要。

(一)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

(1)发热:绝大多数CAP可出现发热,甚至高热,多呈急性起病,并可伴有畏寒或寒战。

(2)呼吸道症状:咳嗽是最常见的症状,大多伴有咯痰;病情严重者可有呼吸困难,病变累及胸膜时可出现胸痛,随深呼吸和咳嗽加重,少数患者出现咯血,多为痰中带血,或少量咯血。

一般细菌引起的肺炎咯痰量较多,且多为黄脓痰,并可伴有异味,而病毒和非典型病原体引起

的肺炎多为干咳。真菌引起的肺炎咯血较其他病原菌常见,且可出现大咯血。个别CAP患者

可完全没有呼吸道症状。

(3)其他症状:常见症状包括头痛、乏力、食欲缺乏、肌肉酸痛、出汗等。相对少见症状有咽痛、恶心、呕吐、腹泻等。老人肺炎呼吸道症状少,而精神不振、神志改变、活动能力下降、食欲

·4

·第一章呼吸系统疾病·

不振、心悸、憋气及血压下降多见。

(4)体征:常呈热性病容,重者有呼吸、脉搏加快,甚至出现发绀及血压下降。典型者胸部检查可有患侧呼吸运动减弱、触觉语颤增强、叩诊浊音、听诊闻及支气管呼吸音或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可有湿啰音。如果病变累及胸膜可闻及胸膜摩擦音,出现胸腔积液则有相应体征。胸

部体征常随病变范围、实变程度、是否累及胸膜等情况而异。CAP并发中毒性心肌炎或脑膜

炎时出现相应的异常体征。

2.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嗜中性粒细胞计数多升高,可出现红细胞沉降率加快、C反应蛋

白升高,细菌引起的CAP血清降钙素原(PCT)多升高。部分患者可出现心肌酶、肝酶增高、肌

酐、尿素氮升高及电解质紊乱:

(2)病原学检查:CAP患者的病原学检查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门诊治疗的轻、中度患者不必普遍进行病原学检查,只有当初始经验性治疗无效时才需进行病原学检查。

②住院患者应同时进行常规血培养和呼吸道标本的病原学检查。凡合并胸腔积液并能够进行穿刺者,均应进行诊断性胸腔穿刺,抽取胸腔积液行胸液常规、生化及病原学检查。

③侵袭性诊断技术,包括经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吸引的下呼吸道标本,保护性支气管肺泡

灌洗标本(BALF),保护性毛刷下呼吸道采集的标本(PSB)和肺穿刺活检标本,仅选择性地适

用于以下CAP患者:经验性治疗无效或病情仍然进展者,特别是已经更换抗菌药物1次以上

仍无效时;怀疑特殊病原体感染,而采用常规方法获得的呼吸道标本无法明确致病原时;免疫

抑制宿主罹患CAP经抗菌药物治疗无效时:需要与非感染性肺部浸润性病变鉴别诊断者。

有关CAP病原体检测的标本、采集方法、送检、实验室检测方法及结果判定请参考中华医

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值得提出的是,呼吸道标本,尤其是痰标本容易受到口咽部细菌的污染,且不同的病原菌对培养基及培养方法的要求也不同,培养的阳性率也差别很大,故普通培养结果应密切结合临床进行判断。此外,考虑病毒和非典型病原体(肺炎支原体、军团菌及肺炎支原体)感染者应进行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抗体检测,怀

疑真菌感染者应进行1,3-3D葡萄糖抗原检测试验(G试验)和半乳甘露糖抗原检测实验

(GM试验)。

3.辅助检查

影像学形态表现为肺部浸润性渗出影,呈片状或斑片状,实变及毛玻璃样阴影,个别患者

可出现球型阴影,伴或不伴有胸腔积液,出现实变征者实变影内可见支气管充气征。其他X

线表现尚可有间质性改变、粟粒或微结节改变、团块状改变、空洞形成等,但均少见。不同病原

体所致肺炎其X线可以有一些不同的表现,但缺乏特异性,不能作为病原学诊断的依据。

CAP病变范围不一,轻者仅累及单个肺段或亚段,重者整个肺叶或多肺叶受累、甚至累及双侧

肺脏;个别白细胞缺乏及严重肺气肿、肺大泡患者肺部可没有浸润影。

(二)诊断标准

1.CAP的临床诊断依据

(1)新近出现的咳嗽、咯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5.

·实用内科疾病诊断与处理·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哕音。

(4)WBC>10×10°/L或<4×10°/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5)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及肺血管炎等后,可建立临床诊断。

2.CAP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价及治疗场所选择

满足下列标准之一,尤其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条件并存时病情较重,建议住院治疗。

(1)年龄≥65岁。

(2)存在以下基础疾病或相关因素之一。

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②糖尿病。

③慢性心、肾功能不全。

④恶性实体肿瘤或血液病。

⑤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⑥吸入性肺炎或存在容易发生吸入的因素。

⑦近1年内曾因CAP住院。

⑧精神状态异常。

⑨脾切除术后。0器官移植术后。

①慢性酗酒或营养不良。

②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

(3)存在以下异常体征之一。

①呼吸频率≥30次/分。

②脉搏≥120次/分。

③动脉收缩压<90mmHg(1mmHg=0.133kPa)。

④体温≥40℃或<35℃。

⑤意识障碍

⑥存在肺外感染病灶如败血症、脑膜炎。

(4)存在以下实验室和影像学异常之一。

①WBC>20×10°/L或<4×10°/L,或中性粒细胞计数<1×10°/L。

②呼吸空气时PaO2<60mmHg,PaO2/FiO2<300,或PaCO2>50mmHg。

③血肌酐(SCr)>106umol/L或血尿素氮(BUN)>7.1mmol/L

④血红蛋白<90g/L或红细胞压积(HCT)<30%。

⑤血浆白蛋白<25g/L

⑥有败血症或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证据,如血培养阳性、代谢性酸中毒、凝血酶原

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血小板减少。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