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研究》国兆亮|(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研究》

【作 者】国兆亮
【页 数】 219
【出版社】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2021.06
【ISBN号】978-7-5130-7440-7
【分 类】高等教育-教育质量-质量标准-研究-中国
【参考文献】 国兆亮. 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研究.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21.06.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研究》内容提要:

本书以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梳理、比较研究、理论分析以及专家咨询等方法,试图厘清高等教育质量及其标准的本质和内涵,分析国际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类型,进而得出未来国际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发展的趋势特征———标准的制定主体从单一到多元,标准的价值取向从合格到增值,标准的制定方法从量化到质化,标准的功能从鉴定到促进发展。最后,本书构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框架体系,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建设提供参考。

《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研究》内容试读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

一、问题的提出

大学,你的质量怎么量?

大学,不是以学生数量而称胜。质量,才是大学立足的根本。而为大学设立系统化的质量标准,无疑是丈量大学质量的标尺。从这个意义来看,质量标准是高等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大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质量标准自从大学产生伊始就客观存在。那时的大学在“象牙塔”中孤独而清高地研究着“高深学问”。大学所培养的学生也以知识的接受和传递为主,人才培养规格和标准也以“学术性”为基本价值判断取向。教师掌握着评价的标尺。质量标准,似乎没有谈论的意义。

当大学开始从“象牙塔”走向社会的中心,特别是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形式、类型、结构、利益主体以及生源开始越来越复杂,高等教育所承载的任务和使命也越来越重大,高等教育质量问题赫然成为各国所要面对的突出问题。由于高等教育的复杂性以及各利益主体对质量的诉求有差异,甚至大相径庭,所以判断质量的标尺变得“扑朔迷

0刘振天.大学,质量怎么量[N].光明日报,2011-09-19(16).

。1

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研究

离”,难以达成共识。

倘若我们以大学的基础设施、教师水平、科研经费等条件来作为评判教育质量的标准,纵然大学有雄厚的科研经费、先进的教学设备、声誉卓越的教授,但是如果这些优越的条件与学生不产生关系,学生不能参与到实际的科研活动中,知名教授根本不给学生上课,一心只搞科研,那么,这些优越的条件是“教育”吗?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没有学生的参与,何谈“教育”?何谈“教育质量”?

倘若我们以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作为评判教育质量的标准,基本假设是教育质量高,所培养的学生就业率就高,毕业后的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就高。现实是如此吗?一个毕业于名牌大学的经济学、金融学、计算机学的学生,工作没几年,年收入就可能达到二三十万元。可是同样一所学校的历史学、教育学的毕业生,哪怕读到博士,要想得到几十万元的年薪也是非常困难的。难道说,经济学、金融学的教育质量就一定比历史学、教育学的质量高吗?假如后者不服气,硬说自己的教育质量高的话,那么为什么你培养的学生就业如此困难,收入少得如此可怜呢?

高等教育发展到如此,还有质量的标准吗?倘若已经没有标准的话,又怎么来评价、比较和检测质量呢?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探索评价质量的标准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迫切需要攻克的难题。2009年世界高等教育大会提出,“扩大入学给高等教育质量带来了挑战,质量保障是当前高等教育至关重要的任务,质量标准必须反映高等教育的总体目标,鼓励创新和多样性”0。这为各国研究高等教育质量内涵,制定高等教育质量标准指明了方向。

从世界范围看,各国都通过相关立法、政策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国家教育质量标准。重视教育质量标准已成为各国提升教育质量的必然抉择,成为不约而同的政策指向和行动纲领。澳大利亚政府于2011年出台《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专项政策,投入13亿美元用于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并建立

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社会变革与高等教育发展新动力一2009年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公报[EB/0L].(2009-07-05)[2018-08-01].htp:/wenku..baidu.com/view/66755b0702020740bele9b58.html.

·2·

第一章绪论

了“高等教育质量和标准局”这一国家层面的高等教育管理机构,以重塑高等教育国家监管与质量保障环境。0经合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于2010年积极研究推广以学生学业为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高等教育学习成就测量(the Assess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Learning Outcomes,AHELO),成为高等教育领域引人注目的改革之一。

我国高等教育自1999年扩招以来,规模快速扩大,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成为政府、社会、高校关注的问题。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问题,在不同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阶段,人们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认识也不同。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已经迈向普及化发展阶段,2019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4002万人,高等教育毛人学率51.6%,已基本形成了一个办学方式、教育类型、服务形式等多样化、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有着鲜明特色,亟需一套更加符合中国发展实际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标准,指导中国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

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以及《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高教30条》)都明确提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建立健全各级各类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本研究是在教育部委托课题《高等教育质量分类标准研究》基础上进行的。课题组会集了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大连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常熟理工学院、长春工业大学以及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诸多专家学者进行了为期2年的研究。笔者全程参与了课题的研究,并负责了其中的一部分。本研究是在诸多专家学者的指导下展开的,吸纳了课题组的一些思想和观点。

二、研究意义

高等教育质量标准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目标的支撑,承载和体现着国

1 Advancing 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 [EB/OL].(2011-12-01)[2018-03-16].http://www.deewr.gov.au/HigherEducation/Policy/Pages/AdvancingQuality.aspx

·3

。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研究

家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承载和体现着检验人才质量规格的根本任务。0“质量标准”从一开始就是一个热点问题。如何科学地认识、把握、判断和评价高等教育质量,是近年来我国以及国际高等教育界一直努力探究的课题,但至今尚未形成统一认识。本书

以高等教育质量国家标准为研究对象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理论意义

(1)有利于在理论认识层面进一步深化对高等教育质量的研究,能在

一定程度上突破研究困境,丰富质量标准的研究成果。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现有的有关高等教育质量的规定、条例等比较零散、宽泛,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比如,1980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管理条例》,只是一个宏观性的条例,缺少可操作性。我国大多数院校都有培养计划、课程大纲,但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要求也大多是比较宏观而含糊。

(2)有利于丰富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国别研究,实现与国际高等教育质量接轨。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不但具有国际性,而且具有历史性和地域性。每个国家的教育质量标准都不完全相同,因为质量标准和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教育制度密切相关。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无疑会丰富世界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类型,为世界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研究添砖加瓦。

(3)教育质量标准是国家教育制度的组成部分和根本规范,同时也是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远不完善,其中没有高等教育质量国家标准更是一大缺憾。另外,没有基本的质量标准,高校在建立质量保障体系时缺乏必要的指导和依据。所以,研究高等教育质量标准能够为国家和高校建立与完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

(二)现实意义

(1)有利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高国家竞争力。教育质量标准反映

0李希贵.制定教育标准,坚持“学生第一”[N]、人民日报,2012-11-16(17).

。4✉

第一章绪论⑧

了一个国家发展对人才的质量要求,决定了一个国家未来的人才素质。建立科学合理高水平的质量标准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决定了所培养的人才质量,从而也深刻影响到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源水平和国家的综合竞争力。

(2)为有效评价和诊断教育问题提供参照系。众所周知,没有质量标准,就无法运用有效手段和方法去评价教育计划和方案的有效性。质量标准的制定有利于改进高等教育的评价与诊断制度。高等院校、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生个体都可以用作评价、检测教育质量的依据。

(3)为政府的教育行政职能转变创造了良好条件。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改变政府管理部门主要靠行政指导、行政干预的教育管理方式。高等院校以质量标准为基本依据,将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力,依法规范办学行为,发挥自己的优势,保证教育事业的顺利运行。

(4)更加合理有效地配置教育资源。以标准化、规范化的方式和手段,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已越来越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现实选择。基于标准的教育资源配置,提供了共同认可和遵守的基本准则,可以减少教育内外部之间、教育系统内部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矛盾。0

(5)以“标准”为抓手,引导高校合理有序发展。目前不少高校盲目升格,互相攀比,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家缺乏基本的质量标准。建立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特别是针对不同的高校类型和层次制定不同的质量标准是引导高校自主定位,有序发展的有力措施和手段。

第二节,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内有关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研究

(一)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总体研究

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中记载,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标准是教

0高宝立,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与评价[J].大学(学术版),2010(5)

@本部分参考了“高等教育质量分类标准研究”课题组成员王保华教授的分析框架和部分内容。

·5

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研究

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潘懋元教授将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一般的基本质量要求,一个是具体的人才合格标准。0

王伟廉教授认为高等教育标准问题涉及市场与学术、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针对性与适应性、道德与才能、适应性与创造性五个方面。®中国教

育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在《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与评价》一文中广泛而深入地探讨了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定义、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制定以及质量标准的监测等问题。

(二)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价值取向的研究

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价值取向,决定着标准体系的内容。谢维和教授

认为目前高等教育的标准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基本取向:一个是根据高等教育本身的学术规范和基本价值来建立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质量标准;另一个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强调高等教育应该满足劳动力市场的要求,接受客户要求的质量标准。·傅宝英将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价值取向分为学术、社会和综合三类,并以这三个价值取向为分析基准,探讨了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十个维度(学术、职业、管理、效率、成本、国际标准化、社会满意、理想化标准、人才、市场)。

(三)大众化教育阶段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研究

从某种程度上说,对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重视源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精英时代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毫无例外地是培养学术型和社会精英。大众化时代,人才标准发生了变化,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变得更为多样化。董泽芳等人对大众化教育质量标准的多样性、统一性做了不同角度的分析和阐述。0柏昌利也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对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体系的

0潘懋元,王伟廉.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123.

@王伟廉,21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质量问题解析[J].新华文摘,2001(1)

®王春春,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与评价[J].大学(学术版),2010(5).

0谢维和,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中的结构问题[J].高教探索,2008(6)

傅宝英,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价值取向与维度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5(1)

O董泽芳,陈文娇,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多样性与统一性[J].高等教育研究,

2010(1).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