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的部落传说》徐钧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心理咨询师的部落传说》

【作 者】徐钧著
【页 数】 245
【出版社】 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 , 2018.09
【ISBN号】7-5145-1300-4
【价 格】49.00
【分 类】心理咨询-工作人员-传记-世界
【参考文献】 徐钧著. 心理咨询师的部落传说. 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 2018.09.

图书目录:

《心理咨询师的部落传说》内容提要:

心理治疗师是一个特殊的部落,他们穿梭在人类心灵的丛林间;他们是灵魂的伏藏师,挖掘人性中潜藏的宝藏。作为部落领路人的心理学大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传说和故事。国内自体心理学家徐钧巧用心思梳理了囊括弗洛伊德、荣格、弗洛姆、霍妮、温尼科特、萨提亚在内的34位心理学家的重要经历、人生故事。这绝非“野史”,是徐钧多年钻研梳理出的撼动大师人生方向的“转折点”。通过本书,我们不仅能了解殿堂级心理学家的人生轶事,更能感受他们的成就、智慧、经历、瑕疵和教训,进而更鲜活地掌握整个心理治疗发展史的脉络。对心理学从业人员和爱好者,这都是不可多得的趣味佳作。

《心理咨询师的部落传说》内容试读

友情

推荐

心理咨询师都有病?心理咨询师都没病?谈到心理咨询师时,

人们很容易有这两个疑惑。实际上,心理咨询师都是人,而且因为

一直在直面内心,所以是更为真实的人。徐钧的这本书,给我们讲了那些心理咨询大家们的故事甚至绯闻,这可以让我们碰触到这些

真实的心理咨询大家们的存在。在业内,徐钧一直有“图书馆”或

“百科全书”的称号,由他来讲述这些大家们的小故事,最合适不

过了。

武志红

畅销书作家、《为何家会伤人》作者

理论是人创造出来的。如果我们只是看到一个人的理论,而没

有看到他的整个生命历程,那就相当于只看到了这个人的毛发。徐

钧在我眼里是通晓古今中外各种理论的人,但在这本书里,他却亮

出了令人惊异的八卦精神,细数心理学领域名人们的生活和关系

的琐碎,极大地满足了凡人对伟人的偷窥欲。当然不仅如此。猜

测徐钧想通过这个做法建构自己的理论,即:有趣地活着,比什么

-1

都重要。

曾奇峰

知名心理学家、《幻想即现实》作者

真正的心理分析世界并不是像弗洛伊德认为的那么科学,反而确实充满了徐钧所谓的部落气息。徐钧这本书透过许多具有创造力的分析师个人的故事,让我们从小故事里面看到大历史,分析心理学的另一个层面,让我们对于这样的传统,才能够有全面性的理解。

王浩威

前台湾心理治疗学会会长、台北华人心理治疗基金会执行长

徐钧这本书巧妙地把佛陀列为本部落长老之一,而且放到了最

后,实在颇有深意。从表层上看,这本书就是要让部落里面的长老们出来,让广大群众能观容貌,适合所有初学者和爱好者阅读。但

其实本书有更加深刻的用途,比如专业者在学习任何疗法之前首先

应该了解这个疗法的创始人及其背景。

李孟潮

精神科医生、个人执业

-2

推荐

序意外

徐钧的这本《心理咨询师的部落传说》中选取的小故事,与其

说是传说,不如说是“意外”,或者说是传说也是“意外”。实在找

不到一个合适的词,权且就用“意外”吧。现在就借这篇序,借这

个“意外”,来表达我对徐钧这本书内容的一些感受。

一般意义上的意外,即出乎意料、碰巧,发生在这些伟大的心

理学家身上居多。比如兰克为职业选择困扰时,在街头巧遇弗洛伊

德;森田正马在投入学习之后,脚气与神经衰弱意外地没有恶化;在卡巴金的博士论文答辩会上,分子生物学的教授们竟然饶有兴致地讨论其论文开头的一句格言…

人们常说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说的是事后怎么看

都有其内在必然;意料之外,说的是实际过程总与事先计划不一致,

出现了太多的偶然性。意料之外是暂时的中断,情理之中则是随时

的接续。对于人的世界,“意料之外”尤为重要,几乎是其本质和乐趣所在。没了这些“意料之外”,生活该是多么贫瘠、无趣,又

将失去多少富有活力的创造。

徐钧在自序中说起本书的写作动机,他试图通过这本书,逼真

-3-

地描绘在心理咨询互动过程中发生的体验“转变点”,这样的“转

变点”由上述的诸多“意外”构成,是人类学视野中所谓的“心灵

发现”。毫无疑问,这些“意外”都对当事人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本书中的传说值得细细品味。同时,个人认为在心理咨

询中,当事人个人史中的故事、经历,都具有寓言的性质,需要反

复解读。文艺理论家认为文学是生活陌生化或戏剧化的结果,其实

生活本身就是意外的戏剧。沉浸于当事人的生活故事中,并去充分感觉、描述,总会有超乎想象的发现,心理治疗师由此能体会当事

人的独特性与丰富性。

另外一个层面上的“意外”,即心理治疗中解释的功能与意义。解

释是心理治疗的重要工具,真正的痊愈(如果有的话)发生在解释之外,

发生在治疗师的意想之外。完美的解释是治疗师为了理解当事人所作出

的一种努力,但绝对不是问题的正确答案。解释与寻求解释的努力将我

带入人迹罕至之处,那里春暖花开、人声鼎沸…

作者徐钧,也许是误打误撞进入了心理治疗领域,他今天的成就也

应该是一系列“意外”的结果。他兴趣盎然地钻研着自体心理学、聚焦、

正念,并在治疗和培训上投人饱满的热情,用天真的赤子之心试图发现

和创造更多的意外。这本书也可以算作是意外之喜了。

以“意外”观之,每个人都是传奇,无处不是神迹。

吴和鸣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应用心理学研究所教授

-4

推荐

序人性的门缝

一直很喜欢看心理治疗大师的生平和传记。对于我而言,大师

们鲜活曲折的人生历程,要比他们的理论有趣得多。想要深人理解

他们的理论,如果不结合他们的生平背景,往往会出现流于肤浅表面、不得要领的问题。比如“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创始人卡尔·罗杰斯,他在心理治疗中发起的人本主义运动,与他出生在一个“亲

密温暖又有非常严格的宗教信条”的家庭密切相关。这种家庭背景

的生活以及基督教思想的熏陶,令他进一步针对当事人提出“非指导性原则”和“无条件接纳”的心理疗法。

因此,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而言,心理咨询都是心理咨询师

个人创造的过程,是有个性的。心理咨询也是一个人心灵影响另一

个人心灵的过程,带给人性的力量远超过技术。

徐钧的这本书为我们了解心理咨询和治疗发展史开启了一道门,

通过这道门我们可以看到大师们的生平和传记,无论他们的生活是

光彩熠熠的,还是如常人般有着阴影,都是鲜活的、生动的,启发

人不断深思和反省。

也许生平传记还不够让你大呼过瘾,若想了解得更加深人,还

-5

得自己主动去深究一番。徐钧在本书中体贴地为大家提供了可以深入了解心理学咨询和发展的途径一相关推荐书目,附录在相关大师的故事后面。

徐钧一开始在“西祠胡同”网站任“心理研究所”版主,在“研究所”玩得风生水起,粉丝众多。隔了多年之后,在苏州“第一届

华人心理学家”大会上,我们有缘第一次照面。认识后的第三天,

和他一起到苏州西园寺拜访佛学院的院长济群法师,当时他已是佛学研究所的研究员,在那里教授佛学禅修和心理咨询课程。那天下

午,我们几个人在禅房里品茶听禅,兴味盎然而又心平气和,印象

深刻。

徐钧是学佛学出身的,对文化人类学、藏学也有涉猎和践悟,

对心理学更是好学无比,看过的心理学书籍比一般科班出身的人都

多,这些推荐书目就是最好的见证。

最初我给本书写序是在2007年,当时我在加拿大温哥华的西门

菲沙大学(SFU)做访问学者。在初版序言里,我给读者推荐过一

个有趣的读法:作者写了这么多人的故事,但每个人就选取了二三

事。为什么会选择这二三事而不是其他?这背后有没有一些反复出

现的主题?有没有什么情结作祟?若有能力、有兴趣,读者朋友不妨亲自去捕捉分析。在此强烈建议徐钧在网上开设一个“有奖问答”

活动,看看大家会给出一些什么答案。

在本版序里,我仍然保留这个建议。此外,在初版时我有写道,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