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疾病中医治疗与康复》魏玉香|(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神经系统疾病中医治疗与康复》

【作 者】魏玉香
【页 数】 372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20.07
【ISBN号】978-7-5132-5945-3
【分 类】神经系统疾病-康复-×-神经系统疾病-中医治疗法
【参考文献】 魏玉香. 神经系统疾病中医治疗与康复.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20.07.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神经系统疾病中医治疗与康复》内容提要:

《神经系统疾病中医治疗与康复》内容试读

第一部分基础篇

神经系统疾病中医治疗与康复

一、中医对脑髓病理论的认识

脑髓理论是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脑及脑髓、脊髓的生理、病理、诊断与预防的一门学科。在《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历代医家以“心主神明”“脑主视听”以及“神居泥丸”的理论为指导,这样不利于中医脑髓理论的发展,忽视对脑病的研究。随着生命科学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中医脑病学开始形成和发展,遵循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对中医脑病理论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研究,促进中医药学术水平和防治疾病能力的提高,切实提高了脑病的中医临床疗效。

1.脑的生理解剖

脑的解剖位置在颅内,由髓汇合而成。《素问·五脏生成》曰:“诸髓者,皆属于脑。”《灵枢·海论》云:“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

中医学以抽象而朴素的观点对脑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形象的描述,认为脑内有九宫。五代时内丹家(现称气功家)烟萝子曾著图说明其内部结构,即“眉间入三分为双丹田,入骨际三分为台阙,左青房,右紫户。眉间却入一寸为明堂,却入二寸为洞房,却人三寸为丹田,亦名泥丸宫,却入四寸为流珠宫,却入五寸为玉帝宫,明堂上一寸为天庭宫,洞房上一寸为极真宫,丹田上一寸为丹玄宫,流珠上一寸为太皇宫。九宫各有神居之”(《黄庭内景经》头面脏腑形色观),将现代解剖学认为的颅内的内部结构(包括延脑、脑桥、中脑、小脑、间脑、脑室、大脑皮层等)进行了形象的描述。

宋代《颅囟经》记载:“元神在头,曰泥丸,总众神也。”“泥

002

第一部分基础篇

丸”描述了脑组织的柔软特性。《黄庭内景经·玉道章》谓“泥丸百节皆有神”,“脑中精根字泥丸”,“一之神字泥丸”。这里的“泥丸”指“头有九宫中间一宫,又名黄庭,乃元神所住之宫”(《金丹正理》)。梁丘子注:“脑中丹田,百神之主。”意思是说,九宫之中泥丸最为重要。“头有九宫,脑有九瓣”,实际上已勾画出脑的沟回状态。泥丸乃一身之祖窍,诸阳之会,万神汇集之都。《修真十书》认为,泥丸为天脑,曰:“天脑者,一身之宗,百神之会,道合太玄,故曰泥丸。”泥丸为脑之中心,是全身精髓的解剖位置。在《灵枢·海论》中有“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的描述。根据《灵枢·骨度》对成人头围的描述,经现代测算很符合实际情况,在《黄庭内景经》中就有“泥丸”“九宫”“百节”等的描述,有其独特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

2.脑髓的生成

脑为髓之海,脑髓是脑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可通过三种途径生成:一是由先天之精所化生。《内经》中指出,脑髓禀受父母先天之精而形成。父母生殖之精结合而凝成胚胎,其胚由精始,胎由精成。胚胎形成,脑髓始生。《灵枢·经脉》云:“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二是由水谷精微化生。《内经》还认识到,脑髓的增长要靠后天水谷精微的不断滋养和充实。《灵枢·五癃津液别》云:“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入骨腔,补益脑髓。”故脑髓由先天之精所化生,又得后天水谷的补充和肾精的转化,以保持其充满。三是脏腑之精化髓充脑。《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藏精,精生髓,髓能充脑以补益脑髓,故肾精的盛衰,直接影响着脑髓的盈亏。若肾精不足,不仅脑失其养,而且生殖功能下

003

。神经系统疾病中医治疗与康复

降,在胚胎发育中,脑髓的化生也较迟缓,易出现新生儿脑发育不良、小儿脑瘫、精神发育迟滞等疾患。

二、脑的生理功能

脑是人体全部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是精神作用的控制系统,是精神意识活动的枢纽。《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头者,精明之府。”《类经》认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升于头,多以成七窍之用,故为精明之府。说明脑主神明,为精神、意识、思维、聪明之府,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藏之于脑,从脑发出,以认识世界,维持人体与自然、社会的相对稳定状态,和调情绪。脑为诸阳之会,十二经之阳汇聚于头,五脏六腑之清阳也汇聚于头脑,故唐代孙思邈曰:“头者,身之元首,人神之气口精明,三百六十五络,皆上归于头。头者,诸阳之会也。”清代张石顽的《张氏医通》中也说:“头者,天之象,阳之分也。六腑清阳之气,五脏精华之血,皆朝会于高巅。”

“头多独也”,阳气之所聚,故一身清窍在上。脑主神明,是机体行为,是情志的物质基础:“神、魂、魄、意、志”为脑的生理功能;“喜、怒、哀、乐”,均是代表头颅的符号,亦说明在这些汉字诞生之前,古人已认识到头脑与神明活动的关系了。

1.脑主思维

思维是人体精神活动的一部分,包括认识事物并分析事物,对事物有喜、怒、悲、恐、忧、思、惊的反应,并通过本身进行调节,分析、决断、情绪、情感、联想等,这些精神活动体现了思维功能。脑认识外界事物,并将各种认识进行记忆、综合与分析而作出决断,这种功能叫“思维”,思维表现于外的就是“智

004

第一部分基础篇

力”,这是人脑特有的生理功能。

2.脑主记忆

脑主记忆的功能,通过髓来实现。髓海充足,则记忆牢固;髓海不足,则记忆力减弱。王清任指出:“小儿无记性者,脑髓未满,高年无记性者,脑髓渐空。”脑乃髓汇集之处,藏而不泻,并靠后天肾精及气血的转化予以补充、濡养,藏则充满而保持脑的正常功能,泻则不足而发为病态。正如汪昂在《本草备要》中所言:“吾乡金正希先生尝语余曰:人之记忆,皆在脑中。小儿善忘者,脑未满也。老人健忘者,脑渐空也。”一般认为,记忆力多归于肾,若记忆力差,则肾精不足。

3.脑主感觉认知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通过头面官窍,脑与全身经脉相互联系。认知功能,就是人体通过眼、耳、鼻、舌等各种感官及经络感受外界事物的各种刺激,然后反映到脑部进行识别,再做出相应的应答。

4.脑主运动

脑与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肢体之轻劲有力或懈怠安卧皆由髓海充足与否来决定。如《灵枢·海论》所说:“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胫酸眩冒,懈怠安卧。”脑与肢体运动,与忆、视、听、嗅、言等感官功能,以及一切神经精神活动都有密切的关系。运动分为随意(如语言发音、动眼、吞咽及全身各处的自主活动等)和不随意(如心跳、呼吸等)两种。运动动作的调控在脑(包括脊髓),通过五脏与经络去驱动有关的结构而完成。临床上常看到一些大脑发育不良的儿童,中

005

神经系统疾病中医治疗与康复

医称为“五迟”,不少人长至二三岁尚不能行走,这就是由于脑髓不充所致。另外,脑或脊髓病损,则可出现抽搐、震颤、麻痹、瘫痪等运动功能失常的症状,这就是“脑主运动”很好的证明。

5.脑主五志

五志指喜、怒、思、忧、恐五种情绪。《素问·天元纪大论》云:“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由于脑位头而象天,主五脏之神而统五志。《灵枢·本神》所指的神、魂、意、志、思、虑等,主要是指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意志等过程;五志是指情感过程,喜清恶浊、喜盈恶亏、喜静恶扰,亦称为“七情”,分属五脏。五志的表露反映五神的变化,情志正常,五脏才能正常气化。反之,情志太过或不及,都可导致脑病和五脏六腑不和的病变。《素问·调经论》中说:“志意通,内连骨髓。”脑藏元神,统志意,主持人的情感、意识、思维活动,一旦脑失所养,或邪犯于脑,使元神散乱,则可引起神志不清、思维错乱、言语无序、行为失常等症。

6.脑主五官七窍

五官指眼、耳、鼻、口、舌(咽喉)。五官功能由脑所主。王宏翰的《医学原始》中指出:“耳目口鼻聚于首,最显最高,便于接物。耳目口鼻之所导入,最近于脑,必以脑先受其像而觉之,而寄之,而存之也。”

(1)脑与目

目为视物之官,所视之物反映于脑际,两者通过目系而联结。如《灵枢·大惑论》中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

00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